《人生初年》: 6年爸妈日记 解读“咿呀学...

Post on 27-May-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A16

首部全景跟踪记录儿童语言发展的科研著作出版

文化客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人生初年》:6年爸妈日记解读“咿呀学语”

编辑/徐晓蕾 黄恬 美编/左小榕 责校/成岗强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2019年底,一本特别的语言学著作《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以下简称《人生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完整记录了一位名为冬冬的小朋友从0-6岁半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行为,是迄今为止世界首部全景跟踪记录儿童语言发展、记录时间最长的科学研究著作。

作者李宇明是一位语言学家,也是冬冬的父亲。《人生初年》的底稿是11本22开日记本、百万字记录,自冬冬出生开始,持续了2200余天。时光荏苒,长大后的冬冬学有所成,考取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著名大学博士后,现在国内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回顾往昔,李宇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记录也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也为一个家庭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更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留下了时代底片。

许多人问过李宇明,当年怎么能够坚持记下这部日记?1984年研究生刚毕业的李宇明留华中师大任教。他申请了儿童语言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时学校科研处的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你怎么研究起儿童语言呢?是不是刚有了孩子,想买点玩具什么的?”

李宇明当时的愿望自然不是给孩子买玩具,而是希望记录儿童语言作为科研材料。“当时在语言学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很火。他的一个理论是儿童学习语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语言疾病和特殊的环境剥离,谁都能学会母语。但儿童语言学习至今仍是人类难解的一大神秘课题。”赶巧女儿的出生为近距离研究儿童语言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于是李宇明和妻子白丰兰就开始了记录。

《人生初年》正文按日期编排,每月有大标题,每日又设计了小标题,内容具体而翔实。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原始性,作者特别注意将冬冬的话放在引号里,原样记录,不做改动。对一些难懂的方言或提及的比较有特色的现象,则在叙述中做了精当的随文点评或注释。

这份语言日记,不仅有孩子语言的发展,更是细致地记录了女儿言语活动的背景和环境,还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风尚、邻里关系、人们的生活状态等也有较多涉及,比如书中有那个年代高校教师住在狭小的筒子楼共用厨房、卫生间的真实生活记录,有用煤票换鸡蛋的“物物交换”,以及那个时代热播的电视剧、流行的歌曲等等。

“我俩相识之前,我是通过快递送给你的这本书;现在我俩结婚了,我亲手将这本书送给你,希望它永远陪伴在你我身边”;“这支永恒笔送给你,希望你用它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生活,用你更好的思路和思想引领我,我们一起进步……”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东城区更读书社举办的一场浪漫而简朴的婚礼上,新郎程子、新娘查查交换的信物,不是我们熟悉的戒指,而是一本见证了他们相识相恋的书籍《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和一支永恒笔。

程子是山东阳谷县人,在北京工作生活已有六七年时间。他是更读书社员工,也是吴晓波北京书友会的联合发起人。新娘查查跟他也是因书结缘。

谈到两人结缘的故事时,程子笑称他们最开始是在一个图书漂流为主题的微信群里认识的。“当时群主在搞一场图书

漂流的活动,并推荐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有位微信昵称‘爱说话的小妖精’的微友在群里举手想要这本书。她加了我微信,我将书快递给了她。”程子如是说,这“爱说话的小妖精”便是查查。

查查留给程子的最初印象,并不像她的网名那样像个“小妖精”,而是具有山东大嫚(山东方言里对女孩子的称呼)的气质,一个爱微笑的女孩。程子坦言,“读书让俩人产生了话题的共鸣、同频,后来发展到我的问题还未问完,她就已经把答案发给我了。”

查查则称程子是她的灵魂伴侣。2017年,她计划在新的一年读完37本书,不读完不找男朋友,没想到当她精读了不到20本书,爱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临在她身边。起初看到程子的社交软件头像是一个中年大叔,后来深聊才发现程子原来是1991年出生的,比她还小3

个月呢。与查查相识不到一个月,程子就在线

上向她发起了爱情告白。后来,为了他,老家是山东临沂的查查从长沙来到北京从事金融工作。

相恋两年多时间,发生了很多跟书有关的故事。最有趣的是,他们在2018年一口气买下三个书架,将线上线下淘来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空闲的时候,他们进行分享探讨,包括读诗词,一个读给一个听,虽然有时读得不太好,但是非常打动人。

婚礼当天,程子和查查收到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翻译家李继宏、自媒体作家六神磊磊等文友的视频祝福。对于未来,程子说,希望可以继续和爱妻一起逛书店、一起吃山东人喜欢吃的大蒜,也希望婚后俩人一直能够好好沟通、相互尊重、成就彼此。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冬冬拉着菁菁,要去楼下打羽毛球。菁菁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玩。

冬冬同意了,说:“明天了,再打着玩;今天了,不打着玩了。”

能正确使用“今天”和“明天”,爸爸很高兴,想知道她会用“昨天”吗?

爸爸问:“冬冬,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救火车的?”

冬冬答:“昨天。”这是第一次记录到冬冬用“昨

天”。从词汇场的角度看,直到今天,冬冬已经有了“昨天、今天、明天”,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重要的时间词。在她的语言中,也出现过“现在”“等会儿”“一会儿”,讲故事时也用过“从前呀”“有一天”

“那一天”等等。但冬冬还很少谈论过去,也常把未发生的事情归为“明天”。

也许,这是幼儿习得时间概念的一个特点,一个阶段。

陶希思家开了个小卖部,冬冬对此极有兴趣,好几次提出“咱们也卖东西”,并羡慕“陶希思家有很多钱”。大人告诉她,做生意不光是卖钱,进货也得花钱,只是从中赚一些差价而已。

晚上散步,又扯到这个话题上。冬冬:“妈妈,卖东西怪可怜

的。”妈妈:“你为什么觉得他们可

怜?”冬冬:“他们没有钱。”说卖东西的人没有钱,也是误

解了大人关于经商的解释。妈妈:“这是他们的工作。就像

爸爸妈妈教书,姐姐在食堂干活,他们卖东西,都是一份工作。都是劳动所得!”

冬冬:“那当医生有钱没有呀?”妈妈:“有哇。”冬冬:“等我长大了,要是妈妈

的病不好,我就当医生,给妈妈治病。要是妈妈病好了,我就做生意赚钱,给妈妈买好东西吃。”

冬冬深知妈妈生病的痛苦,一直希望妈妈能够康复。

妈妈久卧病榻,冬冬产生了想当医生的念头。

也许,这是她“人生理想”的萌芽。

本报讯(记者 杨文杰)在中缅建交70周年之际,全新缅语配音版的《奋斗》在缅甸播出,免费频道Channel Nine 从1月12日开始每晚6点、每天播出一集;付费频 道 SkyNet International dramachannel 从1月26日开始每晚7点播出。

2006 年的作品得以在缅甸全新亮相,赵宝刚导演表示,拍摄这部戏的初衷就是给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一点力量,今天也希望这部电视剧能够为准备奋斗、正在奋斗的缅甸青年一点温度与力量。

作为中国优秀电视剧走出去的一部分,缅甸对于《奋斗》的播出高度重视,在2019年底,缅方就举行了盛大的开播启动仪式和研讨会,同时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缅甸仰光省长漂敏登、缅甸宣传部司长耶乃等相关领导都出席并进行了重要发言。

《奋斗》拍摄于2006年,作为青春话题剧的开山之作,《奋斗》刚一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每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都从《奋斗》里看到了自己,每一个正在校园里的年轻人也在《奋斗》里得到了鼓舞。

《奋斗》并非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第一步出国的作品。2014年鑫宝源影视出品的《老有所依》《北京青年》等作品就曾作为“国礼”被赠予拉美五国;《男人帮》《青年医生》《青春斗》等作品也曾远播海外。

本报讯(记者 肖扬)内地第一部闽南语电影《蕃薯浇米》于1月10日上映。影片制片人侯晓东、曾思禹,导演叶谦,主演杨贵媚、肖懿航等亮相,未能来到现场的归亚蕾也发来视频祝福。

《蕃薯浇米》是叶谦的导演首秀,此前,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时装设计师。2017年,《蕃薯浇米》的剧本入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青葱计划”五强,并获得100万资金支持,在去年的平遥影展上获得“藏龙”单元最受欢迎作品。

蕃薯浇米是闽南语的音译,意为“地瓜稀饭”,归亚蕾饰演的秀妹在步入人生晚年阶段后,意识到自己不被家人需要,迷茫又困惑,唯有杨贵媚饰演的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姐妹青娥能够理解。两人相互取暖,在经历过一次次的坎坷之后,秀妹也开始重新去寻找生活和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影片叙事柔缓,结合特征鲜明的配乐,赋予影片一种整体浪漫化的质感,看后一种平和、怡然的感触油然而生。就像影片的片名“蕃薯浇米”的味道一样,甜美却不浓烈,舒顺却有留香。

本报讯(记者 祖薇薇)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与某电商平台召开发布会。总导演杨东升介绍,今年春晚将于1月14日第一次带妆彩排。“今年的春晚创新亮点很多,很多新面孔是大家没见过的。”此前杨东升也曾表示,今年春晚将非常接地气。“春晚现在有两个宗旨:一个是提高艺术性,二是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

发布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召集人、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大型节目中心主任郎昆表示,今年的春晚将在三个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首先是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大量的新人涌入登上2020年春晚舞台,这个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尤其是从现在演员人气上、整个宣传气势上,值得期待;其次是在技术上有所突破,5G+4K+8K+AR,尤其是增加了裸眼3D技术,为大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另外在新媒体上,春晚一直在向前阔步推动。

央视春晚将带妆彩排

内地首部闽南语电影《蕃薯浇米》上映

中缅建交70周年缅语版《奋斗》开播

有书不需媒 俩书虫书店办婚礼

李宇明常说这部日记的幕后功臣是自己的妻子白丰兰。《人生初年》的记录背后也镌刻着李宇明和妻子白丰兰爱情的真挚与生命的韧劲。白丰兰女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常年卧病。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没有停下记录的工作,后来又一键一键地完成了电脑录入工作。“我夫人在我们结婚之前身体就不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常年卧病。我就希望能够拉她入伙,一起加入观察儿童语言发展的学术活动。”

李宇明夫妇发现,记日记点亮了他们的生活。“通过观察记录儿童语言,真达到了张扬生 命 的 功 用 。”2005年,白丰兰做了双膝置换手术,在双手变形严重只有左手的无名指可以伸直敲击键盘的情况下,她用右手架起左手,用一个

无名指敲击键盘,修改日记。上百万字的日记,前前后后修改了11稿。谈到妻子,李宇明话语中带着深深的爱意,“我非常感谢她,我们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学术战友。”

冬冬爸:感谢卧病妻子的贡献日记点亮了我们的生活

书摘

白丰兰说,丈夫转向儿童语言研究是他们家庭的转折点。“在很多人看来,我俩极不般配。他是热情四溢、著作等身的学者,我是个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妇。1983年元旦病床上的婚礼,宇明给了我一个家,我很感激。在我们有了冬冬之后,他把研究方向转向儿童语言研究,也把我变成了他志同道合、并肩作战的战友,这次学术转向,是他此生最明智的选择。因为他的这个选择,才有这部三卷本的《人生初年》,也才有了我们这个和谐美满的小家。”

白丰兰在被丈夫拉“入伙”后,身份变多了:不仅是妻子和母亲,还是记录者、整理者、资料员、校对员……她成为丈夫的读者,丈夫教授学生的“政委”。“夫妻俩有共同语言,是一个健全和谐家庭的必要条件。他不想让我落伍,总是带着我与时俱进。只要他在北京,晚饭后他就会用轮椅推我出外散步。路上聊天的内容,都是他最近思索的新问题,很少谈家长里短。同

时,通过聊天,也拓展了他的科研思路。之后,曾经的聊天内容,就可能是

他的一个新的学术报告题目,或者会投出去一篇极有新意

的文章。”白丰兰说,做对

社会有意义的事让她觉得人生充实、有尊严。“这些年,虽然我是个病人,但我还能有尊严、很自信地活着,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谈起现在丈夫和自己“荣升”外公外婆,

白丰兰很开心。“我决心把‘史官’进行到底。从冬冬的孩子出生,我们就利用电邮、电话、微信、录像、录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女儿、女婿也很支持,积极把孩子们的新发展告知我们。到现在为止,我们拥有了不少文字记录和小录像等资料。这些运用各种手段保存下来的宝贵碎片,如果能做《人生初年》的姊妹篇,也一定会有很多亮点。”白丰兰想了一下,幽默地补充说,“也许该叫‘子孙篇’吧!”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统筹/刘江华

冬冬妈:决心把“史官”当到底现在记录孙辈的成长

幕后

今天、明天和昨天(1987年6月17日,2岁6个月)

长大当医生,给妈妈治病

(1989年4月25日,4岁4个月)

▲白丰兰(左一)、李冬冬和李宇明

▲1990年4月女儿和爸爸在桂林漓江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