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哪吒”领跑,票房已超新版《狮子王》 动画电影 … › resfile ›...

Post on 09-Jun-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08.03 星期六|责任编辑:张辰霏 视觉编辑:孙诗佳

第6版时报周末·文化

酷炫“哪吒”领跑,票房已超新版《狮子王》

动画电影暑期“蹬上”“风火轮”?

据新华社 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和澳门圣若瑟大学共同主办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十二届大会”全体大会,7月29日在澳门大学开幕。

三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大会有“比较文学领域的奥运会”之称,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各地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未来”,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澳门、香港,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

本次会议设有 7 场全体大会报

告、15个分论坛、30多场圆桌会议及分组论坛,与会专家将围绕比较文学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大会邀请到多位比较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张隆溪等。

年龄最小的参会代表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学生赵若凡。她对记者说,比较文学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在这次会议上要做一个题为《轰然巨响的低语:在殖民文化中建构反殖民叙述》

的主题演讲,重点论述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康拉德创造的反殖民对抗话语和他传承的语言体系。

本次“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十二届大会”相关活动分别在深圳和澳门举行。此前,“2019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已在深圳先期举办。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于1955年在意大利成立,旨在促进国际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交流与合作,搭建世界各国语言、文学与文化方面学术沟通的桥梁。 ■郭鑫

据新华社 票房占比超过 70%、观影人次直奔千万级——《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仅数日,就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票房数据系统“猫眼”和“艺恩”平台均显示,截至 7 月 30日上午,《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超过新版《狮子王》,同时正在逼近2015 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近 10亿元的票房纪录。在“哪吒”带领下,暑期电影市场仿佛“蹬上”了“风火轮”,有望刷新多项纪录。

2019 年电影暑期档进程已近半,出现了难得的“动漫热”。从创新人物和故事表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创新技术的新版《狮子王》,再到充满浓浓回忆的《千与千寻》,丰富多元、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挑起暑期档大梁。

直面暑期“大考”小“哪吒”提振信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一个“熊孩子”成长蜕变的故事,除保持20 世纪中国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的部分人物关系外,对哪吒的身世、特征、性格等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更接近今天观众的口味。哪吒的“烟熏妆”、口头禅及小动作等,很快吸引了一批青少年“粉丝”,而成年人为之走进影院,或是追忆昔日的“哪吒”经典记忆,或是感慨影片对父子、母子、师徒、兄弟情感的表达。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统计,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首周末的票房接近7亿元,其中28日的单日票房超过2.8亿元。

自 2015 年 的《西 游 记 之 大 圣归来》和 2016 年的《大鱼海棠》后,在电影暑期档能独树一帜的国产动画大片几乎没有后继者。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月在沪发布的《2019中 国 电 影 产 业 研 究 报 告》认 为 ,2016 年至 2018 年,国产动画电影进入了“相对低谷期”,尽管有个别作品尝试突破,但尚无可与“大圣归来”相提并论的佳作。

“‘哪吒’经受住了暑期档考验,尽管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勇于将传统故事融入当代元素,引发大家对国产动画片的新期待。”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说。

中外动漫“打擂”暑期“亲情牌”有戏

近 10 年间,中国电影产业飞

速发展。以动画片为例,《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系列动画电影一度成为银幕常客,但要论暑期档的动画大片,则主要依靠《功夫熊猫》《小黄人》系列等进口动画片,直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暑期看国产动画电影”的理念才逐步形成。

今年暑期档的前半段不仅有酷炫“哪吒”横空出世,更出现了中外动漫争辉的局面。与“哪吒”同月亮相大银幕的中国动画形象还有猪八戒、猪猪侠等,进口片则有新版《狮子王》、日本经典《千与千寻》等,上述影片集中热映,主打的都是暑期“亲情牌”。以新版《狮子王》为例,其全球票房预计将突破10亿美元。

分类调查还显示,新版“哪吒”不仅是一部合家欢电影,同时也

“击中”了相当一部分“中年老母”的心。“严格说,这是一部适合成年人观看的电影。哪吒母亲对他的爱,大概只有我们这些‘80 后’妈妈才能理解。”网友“蜜莎”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新“哪吒”引发当代亲子关系的反思是又一大亮点。石川认为,改编经典,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经验和趣味,是国际上流行的改编方式,但也需两项支撑,一是“粉丝”对改编者的认同,二是电影技术的进步。显然,今年暑期档的“动漫热”,也折射出全球动画电影产业正在迎来技术升级风口。

续集可期,国产动漫再创新仍需发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预告中至少透露了《哪吒 2》和《姜子牙》两部作品即将问世的信息。一些小观众还在电影院激动喊出“要看续集”的心声。

从新版“哪吒”的出品方看,其结构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出品方有部分重合,但制作团队各有不同。曾制作并发行多部国产动画系列片的本来影业负责人王磊认为,从新“大圣”到新“哪吒”,启迪业内可以继续挖掘中华传统神话及民俗的共同记忆,未来的创作空间将变得更大。

“国内动画电影团队很努力,整个行业希望对标国际一流水准,未来要形成真正可持续的动漫系列及其品牌,仍需再发力。”石川说。

■许晓青 王婧媛

据新华社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出台的《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明确,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重点,扶持曲艺开展驻场演出,鼓励在曲艺项目丰富、观众氛围浓厚的地方探索挂牌设立“非遗曲艺书场”,探索设立曲艺电视书场、广播书场和网络书场;扶持马街书会、胡集书会等民间曲艺展示交易集市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曲艺项目进入城市和乡村旅游演艺市场。

目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项目共计127个大项。推动曲艺传承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繁荣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

计划提出,曲艺传承发展要坚持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导向,坚持以说唱表演作为基本实践形式,坚持以传承人群为核心,坚持整

体性保护的理念等工作原则。力争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到2025年,曲艺的整体活力显著增强,存续状态持续好转,曲种特色更加鲜明,传承队伍有效扩大,受众群体明显增加,曲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

计划提出了开展调查评估、完善档案信息,加强项目管理、夯实保护责任,做好项目记录、加强成果利用,扩大传承队伍、提高传承能力,推出优秀作品、满足人民需求,扶持曲艺演出、增加实践频次,组织展演活动、繁荣曲艺市场,开展曲艺普及、扩大曲艺受众,支持学术研究、加强专业指导9项主要任务,并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责、统筹力量、落实资金,加强计划的工作部署和实施保障。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研究制定分门类的非遗保护政策。《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是继传统戏剧、传统工艺的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政策文件。 ■周玮

据新华社 7 月 29 日,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持的《中华文明传播史》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拟用五年时间,以专题论文集、考察报告、文献资料集和多卷本《中华文明传播史》等形式展现最终研究成果。

据了解,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成立于 2009 年,其近年参与组织的《中华文明史》外译工程,已经

出版英文、日文、塞尔维亚文、韩文四种译本,被誉为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样板工程。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袁行霈介绍,《中华文明传播史》项目将中华文明的研究目标置于国际传播视野之下,将对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领域展开系统的调查研究,与《中华文明史》的外译工程起到相辅相成

的作用。据介绍,该项目覆盖文学、历史、

哲学、艺术、宗教、制度、语言、科技、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典籍的传播与翻译、人员的交往、经贸的来往、器物的交换、海外的移民等,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密切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国际汉语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史竞男 谢滨同

据新华社 近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这是我国首座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

陈展的2200余件青铜重器让游客赞叹不已,展品囊括了多年来山西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主要包括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太原赵卿墓、侯马晋国遗址出土文物。另外,从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追缴文物中遴选的约700件文物也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山西青铜博物馆以展示青铜文明为主题,立足山西发现的青铜器,诠释中国青铜文化。展示面积1.1 万平方米,展览服务体系包括基本陈列、教育互动、数字青铜、临时展览、文创空间等。

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宁立新说,山西商周时代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出土文物对理清山西商周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青铜文化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山西公安机关在打击

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追缴的青铜文物,丰富了展陈内容,为青铜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展品支撑。

此外,山西青铜博物馆还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组建了“中国青铜器保护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青铜器的保护、研究和展示,为广大专家学者和文物爱好者提供学术研究和文化展示平台。 ■孙亮全 胡靖国

《中华文明传播史》项目启动

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

“国宝重器”面见游客——

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

7月27日至7月30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西安举行。革命圣地延安作为分会场,以“红色记忆·书香延安”为主题,设中国红色书店、学习书院、延安书局东馆、延安书局西馆四大展馆,展示展销各类精品图书近10万册。

■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比较文学领域的奥运会”在澳门举行

逾1200名中外学者参加

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扶持曲艺开展驻场演出

童话的初心与追寻最 近 在 读 周 晓 枫 的 童 话《星

鱼》。故事的主体是这样的:传说,如果星星从天空跃向地球,若能准确地跃入大海,就会变成最大的鱼。一对天上的孪生星星兄弟,小弓或小弩,他们彼此默契地相互守望,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但自从听了这个传说后,向往自由的弟弟小弩就有一个梦想,纵身一跃,化身大鱼。哥哥小弓为了追随弟弟也纵身一跃。兄弟俩在空中短暂相遇之后,各自走失。此后,变成了大鱼的小弩就踏上了征程,在茫茫大海中,寻找自己的亲人……

大海的变幻莫测、波诡云谲与大海的波澜壮阔,无限美丽使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不确定,这对小弩是挑战也是吸引。肩负着寻找的使命,小弩在大海里游动,历经凶险,同时也收获了在宁静的天空中无法收获的诸多领悟。这一路寻找的过程,也是小弩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其中它见识过友情和对友情的误会,爱情与爱情中的试探;感受过背叛与忠诚、相遇与分离、绝望与希望等等。每一次对于小弩都是全新的体会,也是一次内在的洗礼。

美和凶险,希望与失望一直在交织,也一直在相互转换。周晓枫的童话的魅力在于“鱼性”的张力。她无意单纯的赋予这条大鱼以勇往直前的猛劲或一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英雄主义色彩,而是让它在见识了海洋世界的各种丰富,辽阔,动荡,不安之后,对初心的执守。

如果说儿时我们读的童话所说的幸福意味着圆满、安宁、自在、笃定等元素,那么在这篇童话里,恰恰是从这些元素出发,抵达未知、不确定等因素。这正如我们的生活,我们来自单纯和天真,但得穿越动荡、不安、复杂和险恶,这期间我们追求友情、爱情,守护亲情,但同时总在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中穿行。伤害在所难免,可正是通过伤害,通过黑暗,我们看见幸福和爱的可能,看见成为一道光之后的辽阔和宽容。

而自由,也不完全是无牵无挂,来去从容。自由有时是一种放弃,有时是一种更深刻意义的不自由——为了爱和责任,我们有时宁愿被一定程度的束缚。恰恰是这种不自由,更显情义的可贵和人心的宅厚。

语言的思辨性,情感的丰沛度,以及空间的辽阔与深邃都是此篇童话的支撑。

与传统童话不同,阅读此故事,需要你不停地停顿,咀嚼。因为它已经不完全是故事,它是一场蜕变,一场体验,一场挣扎与追寻之后的渐进式的领悟。

(来源:中华读书报|作者:文郁)

《星鱼》周晓枫新蕾出版社

《故宫里的博物学》将古典书籍与现代图书相结合,用孩子喜欢的语言风格,融入多学科知识,把古人丰富的想象力配以现代科学的考证。

2019.08.03 星期六|责任编辑:曹隽 视觉编辑:邱丽娜

第3版时报周末·悦读

《草与禾》作者:波音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故宫里的博物学》作者:小海、夏雪出版社: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草与禾》讲述中华文明 4000年的融合史,从多个角度观察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巨大的华夏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数千年的碰撞、互动、融合过程,尤其强调了两种文明如何协调自身,如何呼应对方,如何选择文明的发展方向,如何不断演进,最后融合成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

《年方六千》郑岩中信出版集团

一座私人的纸上博物馆

文物意味着什么?一生都与文物打交道的郑岩认为,文物意味着时间的折叠,这些静默无言的古老物件,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遇见另一群人,进入另一种生活。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重量、质感与味道,每件文物都有实实在在的功用,每件文物背后都是个体的生命。

《年方六千》是一本讲述文物故事的书,由考古与美术史学者郑岩作文,其女郑琹语作画,全书分为土石本色、青铜表情、日出而作、铁马菱舟、金银岁月、远方远方六部分,遴选了八十九件精美器物,一面以简练生动的话语重述历史现场,一面以体察入微的笔触再现器物的样貌,可以说是一座独具特色的“纸上博物馆”。

如今关于文物的影视节目、网络课程层出不穷,影像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再现博物馆实景,而情景剧、动画等手段又能大大调动感官体验,这一座只有文字与图画的“纸上博物

馆”如何能脱颖而出?笔者以为,《年方六千》的独到之

处就在于“私人性”。恰如郑岩所言,这本书并不是为了教育谁,而是尝试重构历史场景,根据个人感受来提出问题。每件文物所配文字长短不一,没有固定的行文方式,寥寥数百字,提供的是郑岩观看这件文物的视角,是一位美术史学者、考古学家、博物馆工作者对于文物的深切体认。去过博物馆的人都知道,馆内文字大多是为了提供知识,准确客观,读来却难免乏味。而郑岩父女在这本书中所做的,就是为这种介绍注入情感与想象,让读者能够站到他们的视角来

“观看”文物,了解文物故事,想象历史场景。

郑岩谦逊地说,他在《年方六千》中所做的是一种翻译工作,也就是把考古及美术史的研究成果“翻译”成简洁易懂的文字,同时注入自己对文物的理解与感受。在这些或长或短

的文字中,知识只是背景,感受才是主体——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细细观察每一件器物,听他讲述一段生动的故事,而知识已然悄悄铺在历史切片中了。在描述著名的“四羊方尊”时,郑岩称其风格为商代的“魔幻现实主义”,并点出“在器物肩部塑造三维的动物头像,这样的做法在晚商青铜器中纯属老路子”这一美术史知识。其后,他笔锋一转,开始展现这座方尊的造型气魄:“峥嵘的盘角,却使得四只羊头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设计者从这里出发,将尊腹垂直的转角改造为羊饱满的前胸,羊蹄羊腿依靠在高高的器足上,妥妥帖帖。”简洁准确的外观描述,犹如不断移动的特写镜头,告诉我们这座尊为何名垂艺术史册,也赞颂了匠人们的技艺与精神。

人类制造器物,是为了使用。这些摆放在博物馆里的物件,都曾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恰如郑岩在书中所言,“美,就在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中产生”。《年方六千》注重描绘文物的外貌、还原制作工艺,也特别强调器物的实际功用。毕竟,器物被使用时才具有生命,才与人产生交集。在描述仰韶文化的人形彩陶瓶时,郑岩写道:“也许,人们会将种子储藏其中,去盘算来年的丰收。活下来,要吃饭;传下去,要生子。在先民的心中,这两件事情实在难以分割,就让粮食与宝宝一起孕育、一起成长。”陶瓶为了储存而生,先人们将其设计为腹部鼓起的孕妇形状,恰恰体现了他们对“希望”的理解——粮食孕育着生命,而新生儿就是希望。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器物,是时间折叠的节点,它们带着制作者的体温,展现出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在描述同属于仰韶文化的鹳鱼石斧头图彩陶缸时,郑岩看见了一位技艺超群的画师施展拳脚:“在画师眼中,陶缸的这个侧面变为一块平展的画布。时间紧张,他手里只有黑色和白色。但这难不倒他,他将坯的固有色接作中间色,白色跳出来,黑色沉下去。神气的白鹳没有描边,这是‘没骨’的笔法;僵死的鱼画出了轮廓,这是‘双勾’的技巧——千百年后的这些术语还没有出现,但行动已经遥遥领先。”是后世模仿了他们的艺术,还

是先人预知了未来的走向?总而言之,恰恰是这种意外的呼应,成就了艺术的永恒。

“陶缸烧成了,预先占卜好的时辰也到了。”在郑岩笔下,新上任的酋长声音洪亮,郎朗道出祭词——原来,陶缸上的图案记录的是鹳部落击败鱼部落的战绩,而安葬在此缸中的老酋长正是这场战役的伟大领袖。

“我在斧柄上加注您不朽的名号。您听,子孙们的颂歌唱响了!”透过书页,我们的思绪飘得越来越远,仿佛听见了数千年前的酋长宣言,听见了那久久回响的雄浑颂歌。

《年方六千》的文物插画,均由郑琹语一人完成,绘画工具就是最基础的水彩和彩色铅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少年儿童能够拿起画笔,亲自动手去描绘文物。郑琹语尊重文物的真实样貌,绘画时常常为了观察某个细节,多次前往博物馆考察。同时,郑岩也告诉她可以适当提亮画作的色彩,因为这样才是文物本来的样貌。这是一种艺术研究式的写实主义,尊重事实的同时,也让文物以更美的样子展现在人们眼前。

郑琹语的画作,乍一看几乎是照片,仔细端详又能感受到笔触之美。唐代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便完美展现出了器物精巧的造型、微妙的光泽,尤其是内部倒映的光影,将香囊的华贵质感展露无疑。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再度唤起了人们对唐长安的向往,那么,且读一段关于纹银香囊的文字吧!“小链子轻轻摆动,羽花光影凌凌乱……唤停佳人的纤步,稳住香囊,从侧面轻启银钩,剖开外层的圆球,才得见内部的种种机关——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平衡环,各个部件两两活铆,彼此联动,适时调节,中央半圆的香盂,重心坚定地指向地面。燃香的火星丝毫没有外散,香灰也沉静地安睡在盂中。”这,就是唐人的长安,梦境盈手在握,弹指便是繁华。

“年方六千”是郑岩灵光一现想到的名字。人有芳年,物亦如是,六千是一个虚数,文物的年纪很大,却又处在最好的年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注视中,继续生长。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白杏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决定了他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持续引发正向的行动,而正向的行动,将推动你往卓越的方向发展。

《出众,从改变习惯开始》作者:马克·列克劳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