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 - 長榮大學dweb.cjcu.edu.tw/shepherdfiles/c0200/file/... ·...

Post on 12-Jun-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長榮大學人文學院 運動競技學系助理教授 陳良乾

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橄欖球運動篇)

壹、 序

貳、台灣橄欖球運動的發展歷程

叁、臺灣百年橄欖球運動傑出人物

第一輯-南臺灣橄欖球運動啟蒙者-黃茂卿先生

第二輯-橄欖球場永遠的巨星-柯子彰先生

第四輯-一身傲骨的橄欖球運動推動輒-黃嘉祥先生

第五輯-創造六信橄欖球運動王朝的傳奇教練-洪清熙先生

第六輯-橄欖球場永遠的巨人-黃書珍先生

第八輯-我國橄欖球運動的重要推手-林嘉生先生

第十輯-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園丁-林鎮岱先生

肆、結語

目 錄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現教育部體育署)為蒐集臺灣百年來對體育事業具

傑出成就與貢獻者之文獻,藉由專家學者進行體育文化資產的探研,於

2004年(93年)委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進行各專業領域的研究,期望在建

國100年紀念時,能呈現100位體育界菁英的文獻,本人很榮幸在當年

就受邀參與”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的撰寫與研究工作,十餘年來歷經

學會理事長許義雄、曾瑞城、李坤培等教授及主編張素珠、林國棟教授

協助,完成橄欖球運動傑出人物七輯的撰寫工作,為便於喜愛橄欖球運

動人士的追思和分享,特將橄欖球傑出人物個別彙集成冊,與國人分享

這份彌足珍貴的”臺灣橄欖球運動的體育文化資產”。

壹、序

一、日本人松岡正男的啟發

臺灣橄欖球運動的發展,受日本影響相當大,

啟蒙時期約在1913年(民國2年),當時臺灣為日

本殖民地,日本派遣松岡正男先生前來臺灣總督府

(現在的總統府)任職。

他曾是日本名校慶應大學的橄欖球選手,來臺

後仍無法忘懷對橄欖球的喜好,就利用公餘時間到

鄰近的「臺北一中」(建國中學)教授橄欖球運動。

貳、臺灣橄欖球運動發展歷程

松岡正男先生以臺灣總督府官差身分親自教學生打球,又

是首次出現的橢圓形球體,引發大批學生的好奇嘗試,也因此

產生興趣紛紛加入。

由於前所未見此種球體、又無從學習模仿,受限於僅有松

岡先生一人指導學生練習,所以也就只能作為校園內的遊戲活

動。後來有多數的留日傑出學人因在日本接觸橄欖球運動,返

國紛紛投入推展,遂讓更多人接觸參與此項運動,橄欖球運動

就此蓬勃發展。

二、台灣本土人士的帶入-代表性人物陳清忠

有「臺灣橄欖球之父」之稱的陳清忠先生,在日本留學歸國時,把

橄欖球運動從日本帶回臺灣播種的前淡江中學校長,臺灣橄欖球發源地

在新北市(原臺北縣)淡水鎮,更要追思到日據時代台灣赴日本的留學

生,他們雖身處異國對橄欖球運動的狂熱而自組留學生球隊,在返國之

後發起組球訓練、比賽,這些先輩們扮演傳承的要角,大家也都很熟悉

臺灣有很多傑出的橄欖球前輩、教練及選手,篳路藍縷、辛勤開展臺灣

橄欖球運動,接續諸多前輩承襲代代相傳,臺灣才有今天的橄欖球運動。

臺灣橄欖球運動在這一百年間,在惡劣的體育環境下,仍出現許

許多多默默奉獻的橄欖球傑出人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一百年裡,

就有這麼一位前輩,他以裁判身份起家,全心為國內及國際橄欖球

運動付出,更憑著一股對橄欖球運動的執著,逐步登上亞洲橄欖球

運動決策者角色,也為臺灣橄欖球隊爭取諸多國際的曝光率及參賽

機會,他就是終生默默奉獻橄欖球運動的推手-林嘉生先生。

因為他處事務實低調,永遠站在第二線,默默耕耘、認真執著的付

出奉獻,所以鮮少橄欖球同好清楚他對臺灣橄欖球運動的貢獻,事

實上他確實是臺灣橄欖球運動的重要推手,堪稱是臺灣之光。

三、台灣島上的橄欖球比賽

台灣島上正式的橄欖球競技對抗賽,始於1928年(民國17年)的建

功神社奉納比賽。參賽隊伍有台北高商、鐵團(台北鐵道,後來改為台

灣鐵道)、高雄鐵道、台北一中等四支球隊,比賽結果由鐵團奪冠。

此後台灣島內各地方的球隊相繼成立,互相做練習比賽,台灣的橄欖球

運動發展能有悠久的歷史,絕對不能忘掉當年在台北新公園、在淡水、

在台南舊市政府(現在建興國中)橄欖球比賽的盛況。

當時為了能使各球隊有制度的管理,並且有計劃的健全發展。

於是在1928年的12月,成立了臺灣橄欖球聯盟。

1930年(民國19年)更名為日本西部橄欖球聯盟臺灣支部,

才正式將臺灣橄欖球聯盟與日本內地的橄欖球團體結合。由當

時臺北高商的日本人今井壽男先生,擔任首屆日本西部橄欖球

聯盟臺灣支部的部長。

叁、台灣橄欖球運動傑出人物台灣的橄欖球運動起源於日據時代1913年,由日本人松岡正男引進,留日

歸國學生組隊助波推展,使得橄欖球運動在臺灣逐漸發展壯大。造就台灣

橄欖球運動發展較普遍的南、北主流,被譽為”台灣橄欖球運動之父”的

淡江中學校長陳清忠先生及在南臺灣苦苦經營的黃茂卿先生。

百餘年來,臺灣橄欖球運動延綿至今,培育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其中不乏

終生投入橄欖球運動的傑出人士,他們無論是在賽場上精湛的球技,還是對

橄欖球運動的人才培養都不遺餘力、身體力行、畢生投入、大力推動,甚

至在國際得到尊崇,他們對橄欖球的貢獻值得永遠懷念與傳承。

台灣雖然有些老球隊已解散或是異名,但是從文獻的探索獲

知,台灣的橄欖球運動確實走過一段相當坎坷的路程,更值得

橄欖球運動晚輩的我們慎終追思,銘記這些球隊過去輝煌的歷

史,以及一些默默耕耘播種的前輩。本人有幸參與本項撰寫工

作,經由多年的探訪、蒐集文獻及請教橄欖球界的先進口述或

轉述記載,將資料彙集成冊,提供後人追念,這項成果也成為

國家體育文化及橄欖球運動寶貴的資產,七篇人物誌其發表內

容概要,如下:

林嘉生先生

黃茂卿先生

洪清熙先生

黃嘉祥先生

林鎮岱先生黃書珍先生

柯子彰先生

一、南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啟蒙者—黃茂卿先生

南臺灣橄欖球運動自黃茂卿先生於1947年(民國36年)創

設以來已逾七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經過地方有心人士集

結力量艱辛開展,歷經無數的挫敗及奮鬥,橄欖球運動,不但

成為府城的特色運動,更成為台南市的象徵及市民的驕傲。

以台灣橄欖球運動發展歷史,台南市的起步較晚,北部縣市都

已經發展多年,黃茂卿先生在台南市創導橄欖球運動後,帶著

有志之士自己動手製球,自行研究規則、探討技術訓練。到

1948年十月首次組隊參加第三屆省運,台南市橄欖球隊走過

一段非常漫長而且艱辛坎坷的日子。

臺灣遠自民國初年就有橄欖球運動,但是都是外

國人在玩,真正由臺灣人自組的球隊是在1921年

任教於淡江中學的陳清忠先生開始,臺南市更晚到

了1947年才由留學日本返國的黃茂卿先生開啟橄

欖球運動的大門。

臺南市橄欖球發源雖然較慢,但成就卻是國內的

先驅,這都歸功於黃茂卿先生數十年的投入,沒有

他台南市橄欖球運動可能又會更晚出現,也不可能

傲人的成績稱霸臺灣揚威國際。

臺南市橄欖球運動,啟蒙於黃茂卿先生1947年在

臺南市太平境馬雅教會,與玩伴自行縫製第一個橄欖

球開始,經歷坎坷推展過程,終於在1958年首次獲得

省運冠軍。黃先生協助母校長中組訓橄欖球隊,1966

年阻斷建中試圖創造台灣區橄欖球錦標賽二十連霸的

美夢。他已退出橄欖球場,卻仍是臺南市橄欖球隊數十年來

的精神支柱。橄欖球運動在府城已成為特色運動,也

是國家代表隊教練、選手來源的大本營。

省運1974年改為區運會到1991年,臺南市橄欖球隊

創造臺灣區運十六連霸輝煌紀錄。這都是啟蒙者--黃

茂卿先生一手開展、散播、栽培種子所獲得的成果。

黃茂卿先生1922年生於台中大肚鄉,自小受基

督教義深遠的影響,幼年隨父親旅居日本京都,就

讀以橄欖球運動聞名的同志社中學,受到校風以

參加橄欖球運動為榮之影響,參與班級際比賽。

中學畢業後赴韓國京城大學就讀醫科,1946年學

成返臺並與家人遷移到臺南市定居,除了承襲父

親衣缽開設“受惠”牙科診所行醫,並在太平境馬

雅教會服務傳福音。

1945年日本戰敗僑民陸續撤離,黃先生在

路邊買到一本日本橄欖球協會理事長香山蕃先

生所著『橄欖球運動』。

1947年與教會弟兄,買了兩張牛肚皮,參

照書中橄欖球製造過程,在中秋夜自行縫製臺

南市第一個橄欖球。自此開始結合教會及長榮

中學同好,撰研橄欖球規則及技術,開啟臺南

市橄欖球運動,創建本運動的王朝,橄欖球運

動成為台南市城市精神的象徵及府城人的驕傲。

黃先生於1989年退休後,有感東部地區環境優

美、生活儉樸,經濟條件較差,需要幫助的人更

多,乃與夫人帶著兒、孫移居花蓮玉里鄉,興建

加蜜山教會繼續傳教散播基督的愛,施予教友心

靈上及生活上的愛與關懷。

黃先生畢生宏揚基督『施予的愛』,與夫人攜

手共享,既寧靜又充滿真愛的晚年生活。但他內

心仍然惦念著還在臺南市橄欖球場上繼續奮鬥的

弟兄晚輩們。

二、橄欖球場永遠的巨星-柯子彰先生(一)中學階段啟蒙橄欖球運動

柯子彰先生1910年(明治43年)10月22日生於臺北大橋頭,父親柯保羅先生經商、母親廖允女士都是台灣初代極為虔誠的基督徒。

1917年小學一年級隨父舉家遷赴大陸福州經商,

進入日本人所創辦的「福州東瀛小學校」就讀。

1923年小學畢業遠赴日本京都基督教學校「同

志社中學」就讀。

1924年二年級開始加入橄欖球隊,五年的中學,有四年代表學校參

加全日本中學橄欖球比賽獲得三年冠軍。

1928年中學五年級時,成為唯一破例越級代表同志社大學參加大學

比賽的中學生,柯先生優異的身手,逐漸在球場展嶄露頭角。

1933年早稻田大學獲全國2連冠,柯先生擔任隊長

1929年高中畢業由於表現傑出,各大學激烈爭取加入,柯先生選擇

關東名校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就讀,隨即成為早稻田大學橄欖球隊正

鋒主將。

(二)橄欖球技術嶄露頭角

1930年大學二年級首次當選日本國家代表隊,遠征加拿大獲得六勝一和佳績。由於柯先生傑出的表現風靡了全日本橄欖球界。也奠定了後來在早稻田大學及日本國家代表隊鞏固的地位。1933年大學五年級時擔任早稻田大學橄欖球隊隊長,大四、大五兩年獲得全日本大學冠軍,並獲得年度風雲人物榜。

(三)返國繼續推動橄欖球運動

1946年柯先生自上海返抵基隆港任職台灣鐵路局,同年十一月在台北成立台灣橄欖球協會投入推展橄欖球運動。1956年在台灣橄欖球協會理事長黃國書力薦下轉任台灣中小企業銀行。1957年邀請韓國陸軍隊來台比賽,是第一支由我國官方正式邀請來台比賽的外國橄欖球隊。1962年邀請日本愛知橄欖球俱樂部來台訪問比賽,帶給台灣橄欖球運動極大衝擊與技.戰術全面革新的觀念,對台灣橄欖球運動後來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四)盡心推展國內橄欖球運動1965年柯先生規劃舉辦第一屆台灣省橄欖球南北對抗賽,促進國內橄欖球運動區域性的競爭與發展。

1966年柯先生建議下將每年的國軍運動會加入橄欖球比賽,並以橄欖球列為陸軍軍種球,成立忠誠隊,負起優秀選手入伍後的訓練。1973年中華奧會主席兼全國體協理事長楊森將軍頒獎表揚其為橄欖球運動所做的貢獻。1968年柯先生和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協會會長發起創立亞洲橄欖球協會,決定每二年舉辦一次亞洲錦標賽,首屆1968年在日本東京舉行,以後各國輪流主辦,我國於1980年在台北舉辦第七屆亞洲橄欖球錦標賽。

(五)國人的驕傲

1975年日本慶祝橄欖球運動傳入75年紀念,依15

人制比賽選出歷年來每個位置最優秀的球員,柯先

生獲得13號位最佳球員,日本人稱他”永遠的13號”

1984年率領國家代表隊參加福岡第9屆亞洲錦標賽

獲第三名,在日本受到尊崇與禮遇。

2001年4月23日柯子彰先生於臺北縣板橋板英醫院

以九十二歲高齡蒙主恩召,留下崇高的橄欖球精神

及堅定的信仰風範。他的公子世賢先生目前還奔馳

在球場,而且有其父英勇的影子。

大連滿州鐵道橄欖球隊1929年柯先生代表同志社中學獲得全國冠軍(前排右三)

1931年早稻田大學12:5擊敗慶應大學

1937年與橋本小姐結婚 昔日同窗好友歡迎柯先生回日本敘舊以紀念牌寫下壯志豪氣的歡迎詞,表示對他的思念

柯先生親筆寫下的回憶錄

黃嘉祥先生1 9 3 0年出生於府城,逝於2000年8月26日

,享壽71歲。黃嘉祥先生出生在小康家庭,自小就有副「好

打不平、行俠仗義」的豪情,幼年時期因為臺灣還處於日本殖

民時代,對日本人欺壓臺灣人的行徑極為不滿,常常與玩伴捉

弄日本小孩,所以在日本家長眼中是「惡名昭彰」的壞小孩,

但在鄰居的心裡卻是俠客般的小英雄。黃嘉祥先生1943年畢

業於台南師專附小後,進入台南師專(現為國立台南大學)就讀,

1949年畢業接受分發當過一年九個月的小學老師。

三、一身傲骨的橄欖球運動推動者-黃嘉祥

1947年還在臺南師範就學期間,在南門路太平

境教會與南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啟蒙老師──黃茂卿先生及

同好們購買牛肚皮,自行縫製臺南市的第一顆橄欖球,之

後經常與同好參加臺南市南門城下鳳凰橄欖球場的活動。

黃嘉祥先生代表臺南市參加過11次省運(第3~13屆),憑著

壯碩的體型,擔任前鋒「牛頭」位置,在球場英勇善戰、

勇往直前、不服輸的精神,被稱為「拼命三郎型的球員」,

因此;在激烈的橄欖球賽中常常受傷,但很快就會站起來,

像打不死的蟑螂,許多晚輩都會以他的精神作為榜樣。

黃先生個性耿直,經常批評當時政府的戒嚴的獨裁政策,

後來曾受政府徵召赴”綠島”進修管訓,前後長達八年之

久,黃先生並沒有遺忘橄欖球運動帶給他的力量,他對橄

欖球的熱愛絲毫未減,返回”臺灣島“之後,致力於旅遊

業生意,在事業順利興旺,也是政府政策制度逐漸開放之

際,黃嘉祥先生首先想到熱愛的橄欖球運動,以及球場上

還在拼搏推展橄欖球運動的弟兄們,在昔日隊友的推薦下,

1981年毅然回到鍾愛的橄欖球場接任臺南市橄欖球委員

會主任委員一職。

1981年毅然回饋家鄉接任台南市橄欖球委員會

,不但全力結合地方熱心人士推展府城橄欖球

運動,創下台南市隊在區運會的16連霸紀錄。

1992年、1993年雖然失利,但在黃先生支持

下,1994年再奪回冠軍,黃先生在台南推展橄

欖球運動長達53年之九,並擔任台灣省橄欖球

協會副會長、全國橄欖球協會常務理事,肩負

地方及國家橄欖球運動推展重任。

黃先生膝下無子女,將台南市橄欖球表隊球員,關愛

有加,備受呵護。他說: 「臺南市的橄欖球隊員都

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都是橄欖球場的英雄,個個都

是男人中的男人」 。

他在當主委時,只要有球員結婚,他一定送新郎的禮

服,為了讓球員快速成長,提升實力水準,黃先生覺

得「球隊球員只有關在島內,自己內鬥,水準提昇肯

定會緩慢不前,國際的能見度必然受限,所以必須走

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與國際交流比賽」 。

黃嘉祥先生具有萬丈雄心,藉著與當時臺南市長蘇南

成的良好關係,央請橄欖球前輩邱漢生先生安排,於

1988年、1993年兩度率領臺南市橄欖球代表隊訪問美

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及南非開普敦、約翰尼斯堡姐妹

市進行訪問比賽;這是趟非常艱困的行程,需要大筆

經費、專人精心的安排,代表隊還要有相當的競技實

力,沒有他必定難以成行。因為黃嘉祥先生的遠見,

不但球員有和外國球隊比賽的機會,也為國家做了良

好的國民外交,參加的球員至今都留存著美好回憶。

1999年黃先生深感體育文化資產的重要性,特別

在台南市橄欖球隊成立52年紀念時擴大舉行

慶佇大會,留下非凡的意義。

很遺憾的黃先生在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能日漸下

降,黃嘉祥先生平日勞心於事業與致力橄欖球運

動的推展,終究不敵病魔的摧殘,於2000年8月

26日蒙主恩召。臺南市橄欖球界頓失家中樑柱,

國內橄欖球界皆不勝哀悽。

四、六信橄欖球王朝傳奇教練-洪清熙

洪清熙老師1937年(民國26年)2月13 日出生於日治

時期的臺南市,小學就讀臺南市永福國小,小學畢業

後考進臺南市立中學,高中讀臺南二中。

1959年大學畢業,在空軍服2年兵役後,1961年退役

進入六信商職任教。他擔任過訓導主任、教務主任、

學校橄欖球隊教練、國家橄欖球隊代表隊教練,一路

走來至2001年退休,40年來從未離開六信商職更沒有

淡忘橄欖球運動。

如果說洪老師是體育科系畢業,或洪老師是橄欖

球運動選手出身,那麼他的這份成就只能算是發

揮專長;如果他任教的學校是臺北建國中學、臺

南一中、臺南二中、臺中一

中等公立的明星高中,或是

他組訓的橄欖球隊是具有優良傳統的橄欖球學校,

就像臺北淡江中學、臺南長榮中學等,有著豐沛的

資源作其後勤支援,那這份成就其實也不足為奇。

他任教的六信商職是一所由臺南市第六

信用合作社出資經營的商業職業小型學校,

主要在培養商業會計人員,學校並非對體育

人才培訓有特別的興趣或長遠計劃,只是趕

鴨子上架,因為洪老師願意義務組訓球隊,

校方只在不影響學校招生或破壞校譽為前提

下,讓他去玩,像六信商職這樣的學校,要

培養運動人才,那只能以「先天不足、後天

又失調」來形容。

從男學生中挑選能參加訓練的學生其實非常有限,在

橄欖球隊兵源不足,人才難覓的情況下,組織一支橄欖

球隊難度實在相當高。

洪老師從零開始組訓球隊,從志在參加不奢求奪標,

到獲得臺南市冠軍、全國冠軍,甚至遠征國外橫掃日本

高中橄欖球隊,並率領子弟兵代表臺南市隊連霸臺灣區

運動會16年,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橄欖球錦標賽等,多年

來皆是憑著一股熱忱與執著的態度、不服輸的剛毅個性、

培育運動人才的長遠眼光,全心投入橄欖球運動的訓練,

才能讓橄欖球運動在地生根、茁壯到開花結果。

六信商職第一任校長辛文炳先生是洪清熙的高中

老師,同時也是他父親的同學,憑此雙重而密切

的關係,洪清熙在1961年退役後返鄉,順利進入

六信商職任教,主教「經濟地理」、「商事法」、

「英語」等課程; 同時也在這一年結婚,完成

終身大事,婚後育有二女一男。

1962年(民國51年)成立六信商職橄欖球隊是

洪老師一生最大最關鍵的轉捩點。他說:「為

了橄欖球,我改變主意決定留下來,把我一生

之心血時間、精神、金錢(甚至生命)與橄欖

球來做一個搏鬥。是它贏還是我贏,是建中強

還是六信強。」一年365 天,洪老師除了教他主

修的課程外,所有的時間幾乎都投入橄欖球隊

之訓練工作,不斷摸索,不斷研究與創新。

今年1月1日洪清熙老師出殯,我帶著六信校友於飯店

陽台自設靈堂祭拜告別

洪 清 熙 老師

五、橄欖球場永遠的巨人--黃書珍

黃書珍先生(1934.08)出生在臺北市萬華區,高中畢業後

考上東吳大學法律系。黃書珍先生擁有一個堪稱「橄欖球世

家」的大家庭,兄弟妹共有八男一女,排行老二。父親黃啟

明先生當年是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高級知識分子,也是早

稻田大學的傑出橄欖球員,在日治時代是很榮耀的身分,鄉

里間對他父親的敬重,讓所有兄弟們把父親當作英雄般的崇

拜。由於父親熱愛橄欖球運動,深受父親啟發與鼓勵參加橄

欖球運動,立志要當橄欖球選手追隨父親衣缽。

家中共有七人都是國手級的橄欖球選手,老三書鼎則是棒球好手,還有

唯一妹妹香吟的夫婿張南訓也是橄欖球員。黃書珍先生的二兒子黃堯維

從小跟著父親在球場上長大,耳濡目染也打了三十幾年的橄欖球。黃書

珍的二叔黃啟瑞先生曾任臺北市長,在他任內創辦第一屆臺北市市長杯

橄欖將外也身兼教練帶球隊參加校際比賽,成為當時外雙溪東吳大學校

內的風雲人物,更是球隊的關鍵。

1962年日本東京愛律斯(Elis)橄欖球隊在當時任全國

橄欖球協會總幹事柯子彰先生的邀請下,首次來臺訪問

比賽十天共比賽4場,當時出賽的臺灣隊陣容可說是國

內最佳選手雲集,被譽為「國內最佳正鋒」之名的黃書

珍,以全隊最大年紀28歲帶領後輩出賽,表現優異。

但日本隊的實力更是高強,四場皆輸的結果,對當時基

本動作、速度、體能及個人智慧都具水準的國內選手而

言是一大刺激,賽後檢討吸收日本隊帶來的全面性戰術

與理念,球技在短短一年內突飛猛進。

1963年春天,黃書珍以近30歲之高齡被徵召加入首

次組成之臺北市橄欖球代表隊(建中OB與大同OB

聯隊),前往日本各地與當時日本社會組全國最強

的五支隊伍:東京愛律斯、慶應平和Bank、豐田汽

車、京都大榮、大阪橄欖球俱樂部代表隊進行比賽。

東京愛律斯隊一直以來都是大阪代表隊的手下

敗將,但臺北隊竟然在大阪隊的主場贏了他們

十幾分,黃書珍先生的球技轟動整個日本體壇,

各大體育版以特大標題刊登臺灣選手遠征日本

的出色表現。

創立臺灣第一支橄欖球俱樂部──巨人橄欖球俱樂部

1966年10月15日黃書珍與林嘉生、干政宏、

王仁隆、楊光雄、陳熙煌、陳正義、黃書憲、

楊義男、黃義和、朱陳純益、簡博、張宗培

等人,於臺北市創設臺灣第一支橄欖球俱樂

部──巨人橄欖球俱樂部(巨人隊),是臺

灣第一個由民間自行發起成立的社會組橄欖

球隊,對於愛好橄欖球運動的社會人士而言

是個劃時代的歷史紀錄。

巨人橄欖球俱樂部自1966年10月15日成立以來,

不斷吸收球員,並參加歷屆區運會、錦標賽、

選拔賽等獲有優異的成績,成為我國橄欖球壇

上一支精銳的隊伍。

巨人隊除國內征戰外,並先後遠征日本、加拿大、

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

除光榮之戰績外,藉著橄欖球的交流比賽充分與該

國同好接觸,發揮國民外交工作,更屬難能可貴。

(一)家庭與求學:林嘉生先生於1942(民國31)年4月24日出

生於新加坡,4歲即隨著家人移居臺灣,家中有三位弟弟、一位

妹妹,成長於臺中霧峰林家宮保第。林家在當地也算是望族,

擁有相當龐大的產業與人脈,2003年大陸中央電視臺到臺灣臺

中專訪林家時,在林家家譜中甚至還特別介紹林嘉生先生。

1955年小學畢業參加聯考順利進入臺中一中初中部就讀,由於

天生聰穎、學習態度又認真,畢業後順利考上第一志願臺中一

中的高中部,喜歡科學工程的他,1961年畢業後又順利考上臺

北工專(現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六、默默奉獻橄欖球運動的推手─林嘉生先生

首次離開中部家鄉,開始在臺北求學的新生活,1961

~1964年(民國50-53年)就讀臺北工專期間,在二年

級時,觀賞一場學校橄欖球隊的比賽,老師向大家介紹:

「橄欖球運動能充分展現運動團隊合作的精神,球員必

須具備犧牲奉獻的競賽特質,又可以凸顯男人陽剛豪邁

的氣魄。」深深受到吸引。

豪氣性格的他,在看完激烈的橄欖球比賽後,便從

此愛上橄欖球運動,並加入臺北工專橄欖球隊,開始接

受橄欖球隊訓練並展開橄欖球運動美麗又燦爛的人生,

橄欖球運動自此也成為嘉生前輩終生的最愛。

2002年釜山亞運會銀牌的功臣

二、熱心服務-嘉生先生大專就學期間,除了參與球隊

訓練、比賽活動外,並活躍於學校學生社團,熱心服務學

生事務,與其後來在橄欖球場的熱心奉獻與協助推展橄欖

球運動非常相像。1963年,嘉生前輩於從百人角逐中脫

穎而出,獲聘擔任全國青年節慶祝大會的總幹事,實際參

與慶祝大會的規劃與執行。

身為活動策劃的領導者,因此;定期要向時任救國團

主任的前總統蔣經國先生會報活動的進度,因為在大會

籌備與進行期間,其熱忱的服務態度與傑出的表現受到

極佳的好評與肯定,在完成慶祝活動後接受蔣經國先生

頒獎表揚。

三、認真負責又愛家-1965年退伍後進入美商NCR國民機器公司任職,

該公司設廠臺灣專門製造收銀機並引進美國,嘉生前輩藉其與外國推展業務經

常接觸外國人之便,累積非常好人脈及英文底子,公司也

為了儲備優秀幹部人才,指派嘉生前輩前往日本

及美國公司受訓,由於其獨具高度組織與領導能

力,及為人熱忱和善傑出的表現,受到公司高度的器重與計畫性的栽培,自己

也因為專心的投入,學得公司專業技術,穩固在公司的地位。在事業有成之際

,1976年娶得美嬌娘張秀春女士成立家庭,定居臺北縣永和市(今新北市永和

區),與賢妻恩愛有加,家庭非常幸福美滿,育有一對子女,是臺北市巨人橄

欖球俱樂部中令人羨煞的模範家庭。

四、協助成立俱樂部-1966年10月15日,林嘉生協

助黃書珍、干政宏、王仁隆、楊光雄、陳熙煌、陳正

義、黃書憲、楊義男、黃義和、朱陳純益、簡博、張

宗培等人於臺北市創設臺灣第一支由民間自發組成的

橄欖球俱樂部──巨人橄欖球俱樂部,留下諸多橄欖球

愛好者劃時代的歷史紀錄,並藉其在日本任職期間建

立的人脈關係,嘉生前輩與巨人隊長期以橄欖球運動

開啟外交之旅。

(1)參與成立台灣第一支橄欖球俱樂部-巨人隊

(2)在全國橄欖球協會服務長達30年之久

(3)轉行鑽研裁判規則並進行國內外裁判教育

(4)服務熱忱與績效受國際橄欖球界肯定

(5)建立亞洲球隊與裁判的分級制度

(6)積極輔導基層球隊,協助提升技術水準

(7)藉橄欖球交流,建立國民體育外交

五、在橄欖球方面的重要成就與貢獻

林先生不但以行動參與臺北市巨人橄欖球俱樂的運作,讓許多同好在閒暇之餘有個繼續揮灑橄欖球奔馳快感的空間,自1964年開始,參加橄欖球的裁判工作,並親自擔任裁判執法,40年來在國內、外許許多多重要的比賽以及裁判員的培訓教育,總會看到他認真執法的態度與親切和諧的指導,拉拔年輕的裁判員接觸國際賽會,讓我國年輕裁判能夠接觸參與國際橄欖球重要賽事,裁判的水準也才能跟上國際水準,除了帶領年輕裁判進入國際橄欖球動的大家庭國內各項裁判的培訓教育及研習會,嘉生前輩總希望能親自出席擔任講師,協助裁判的養成教育。

六、無私的奉獻,深受敬仰

七、猝死異鄉,痛失英才,

嘉生先生在巨人橄欖球俱樂部是重要的決策人物之一,1978~1980年擔任巨

人橄欖球俱樂部第四、十五任會長,對球隊的運作有深切的了解,尤其他非

常重視來自各地年輕球員的鼓勵與輔導,65~90年代巨人隊成員來自各行各

業及不同年齡層的選手,由於地緣關係,年輕球員多數就讀臺北體專(改制

為臺北市立大學),這些球員多數來自南部或東部經濟弱勢家庭,因此,嘉

生前輩對這些球員出錢贊助,出力輔導,這些球員都將他視為父親輩稱之,

帶給這些球員後來能在臺北發展,並奠定雄厚人脈關係與事業基礎,雖然他

已離開將近2年了,可是每當假日大家聚集在百齡橋下的橄欖球場享受球賽之

際,大家仍無法忘懷嘉生前輩帶給大家的歡樂與生動的裁判工作。

本校101年舉辦教練講習會,林先生親自前來授課

林鎮岱先生1939年9月5日出生於桃園龍潭鄉,1946年

就讀於桃園大竹國小,1953年畢業於東門國小,因為

在校精力旺盛喜歡運動,因此學習成績並不令家人滿

意,所幸在任教於桃園東門國小的二舅輔導下,轉往

東門國小重讀一年小學六年級,除了重拾課本閉門苦

讀外,行動並受嚴厲監督,希望他能靜下心來,為升

學好好打拼。所以隔年(1954)才能順利如願,以第

一志願考上臺北市建國中學初中部就讀。

七、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園丁---林鎮岱

1954年進入建國中學就讀後,林老師並未按家人的規劃,好好

在書本下功夫,反而是在青春期的叛逆性驅使下,轉往塑造英

雄的橄欖球場發展,參加被認為「粗暴、野蠻」的橄欖球隊,

家人雖百般制止,但是仍然無法抵擋他對橄欖球運動的熱愛。

隨著學校球隊的優良傳統,晨昏接受訓練參加比賽,林老師

也逐漸成熟穩健,尤其功課並沒有因為參加橄欖球

隊而荒廢,所以家人從反對轉為支持。

1957年,林鎮岱自建國中學初中部畢業並考

上高中部,當時建國中學黑衫軍連續稱霸全

國橄欖球錦標賽已13年,在他進入高中部並

加入球隊後更是如虎添翼,他憑藉著在初中

三年培養的紮實基本功,在隊中鋒芒畢

露,加上他對橄欖球運動的執著與認真

肯吃苦的精神,很快便嶄露頭角,成為

建國中學黑衫軍的靈魂人物

林老師雖然沒有出過國留學,也沒有受到國外橄欖球運動教育薰陶,但是因為其

天生不服輸的個性,讓他無論是選手、教練或任何角色,都是幹得有聲有色。離開

教練職務後,林鎮岱轉任橄欖球協會的行政職務,也帶領全國橄欖球界衝出一片天,

獲得2002年釜山亞運會的銀牌。

林老師在推展臺灣橄欖球運動最佳貢獻,其具體事蹟分述如下:

1、建置和諧的橄欖球協會

2、落實運動往下扎根,擴增基層球隊

3、加強各級國家代表隊的實力

4、積極參與國際橄欖球運動競賽活動舞臺

5、組訓女子橄欖球隊

6、加強兩岸橄欖球運動交流,攜手共創國際賽佳績

林鎮岱兼任橄欖球協會的行政工作期間,從基層的輔

導組、競賽組到副總幹事、秘書長、副理事長,直到

2006年眾望所歸、當選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的領導人

──理事長──一職他對中華民國橄欖球運動的奉獻

是最真實,最全面且是最多元的。

他從就讀建國中學初中部、高中部到臺師大到臺北

市代表隊,都是非常出色的一位選手,不但球技好,

在球場上認真投入;在擔任教練的時期,從建中黑

衫軍、臺北醫學院、民生國中、西湖商工橄欖球隊,

幾乎他帶過的球隊都曾獲得全國冠軍,在臺灣橄欖

球運動史上創下輝煌的成績。

從1 9 5 4年在臺灣省立建國中學(建國中學)唸初中接觸

橄欖球運動開始,直到2014年卸下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所

有行政職務、退休返鄉為止,為臺灣的橄欖球運奉獻長達

60年之久。2016年12月19日在台灣大學發表,林鎮岱老師

特別出席與大家分享一生為橄欖球運動奉獻的事蹟2016年發表會邀請林老師出席分享

林鎮岱老師一生投入橄欖球運動60年,為我國橄

欖球運動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在林老師的心裡

,橄欖球才是他人生的全部,他雖然告老還鄉,

回到他出生成長的桃園鄉下安享晚年,但在訪問

過程中,可以看到他還是掛念著臺灣橄欖球運動

的發展,對林老師在橄欖球運動的付出,讓人由衷

的尊敬與佩服,他真正是一位臺灣橄欖球運動的好

園丁。

*THE END

*謝謝聆聽

*陳良乾敬上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