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农场联盟将建海南基地 -...

Post on 13-Aug-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 ■■■■■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值班主任:董纯进

主编:许世立 美编:陈海冰新海垦A07

脱贫攻坚进行时

■ 海南农垦报记者 伍祁榕通讯员 陈春霖 刘霞

夏至过后,阳江农场公司咖啡豆种植基地里的咖啡树苗愈发茁壮翠绿。贫困职工在技术员指导下,正有序地为咖啡树苗锄草、剪枝、芽接……

“咖啡树种下去芽接后,两三年就能产生效益。现在我们主要就是负责树苗日常的管护。”50岁的阳江农场公司大丰分场贫困职工蔡巨发脸上的笑容不断,眼里满是对未来产业丰收的期盼。

贫困职工幸福笑容的背后,是阳江农场公司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路径。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江农场公司始终坚持“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的工作目标,精心策划,创新“扶贫+”的新路径,将扶贫与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种养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方式相融合,努力帮助贫困职工谋事业,促脱贫。

近几年,阳江农场公司通过劳务输出方式解决310名贫困职工再就业问题;建设咖啡种植生产就业示范基地,妥善安排53名无业贫困职工走上咖啡种植管护岗位;扶持289名贫困职工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自主创业,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扶贫+劳务输出为贫困职工再就业引路

检查服务员的仪容仪表和出勤情况,合理安排每人的工作任务……每天早上7时,三亚国光豪生度假酒店的客房领班张金宝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酒店包吃住,还有‘五险一金’,每月收入将近3000元,是原割胶收入的3倍。”说起现在的工作,张金宝觉得轻松了不少。

张金宝原是海胶集团阳江分公司二十三队一名胶工,负责5个树位,每月领到手的收入只有700多元。两个孩子读书,妻子靠打零工赚些钱贴补家用,生活拮据。张金宝想外出务工,但又苦于无门路。

“农场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活动,为职工再就业牵线搭桥。”阳江农场公司党委委员肖叶明介绍,为扩宽就业门路,农场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等比较热门且适合职工外出就业的技能培训,并与海口、三亚等地的大酒店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建立劳

务协作关系。此外,农场公司还积极邀请三亚

凯莱仙人掌度假酒店、三亚瑞吉酒店和三亚椰林滩酒店等酒店相关负责人来阳江农场公司举办现场招聘会,鼓励支持农场公司富余人员、困难职工等参加。据统计,参加现场招聘会的400多名求职者中,当面达成劳务用工协议的共计310人。“今年三亚国光豪生度假酒店计划再招10人,已派人与农场公司接洽,我们也开始组织职工报名培训,希望再促成一批职工实现就业脱贫。”肖叶明说。

扶贫+产业发展打造贫困职工脱贫基础

在阳江农场公司大丰分场咖啡种植基地,咖啡树已有一年以上树龄,长势正好,负责管护这片咖啡园的大丰分场三队贫困职工潘才生正在锄草平整土地。“种苗、肥料、基础设施由农场公司提供,我们不用投入资金成本。种植两三年结豆后,往后每年固定有3万元左右收入。”潘才生高兴地说。

阳江农场公司将扶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务实举措,让像潘才生一样

的贫困职工,有了脱贫希望。“无资金、无技术,是摆在贫困户面前的共同障碍。为了让职工脱贫有保障,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职工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肖叶明说。

为加快产业扶贫,拓宽职工增收渠道,阳江农场公司在原有“琼丰牌”咖啡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成立阳江农场公司职工就业创业咖啡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将种植面积340亩的咖啡园扩大至750亩,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职工参与种植管护。通过对接,目前已有50余名贫困职工来到咖啡种植基地工作,预计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万多元。

肖叶明介绍,为了更好地解决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阳江农场公司计划到2020年扩种咖啡面积达2000亩,届时将提供数百个咖啡种植管护岗位,让下岗职工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扶贫+创业扶持增强贫困职工造血功能

“想脱贫还得靠自己。”原农场木

材厂下岗职工林大敏介绍,脱贫之前,他一家4口靠着木材厂每月发放的700元生活补贴过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他积极主动参加农场公司组织的种养业技术培训,掌握科学养殖技术,并利用农场公司给予他的产业帮扶资金,自主发展立体养殖。

肖叶明表示,扭转贫困局面,促进贫困户增收,最重要的是增强职工自身的“造血”功能,因此农场公司把扶贫与职工自主创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促进自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据介绍,近几年来,阳江农场公司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争取海垦控股集团工会资金支持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渔业局的帮助,大力扶持贫困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如种植木薯、绿橙,养殖蜜蜂、泥鳅、淡水龙虾等。同时,每年根据市场行情和职工需求,不定期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为职工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林大敏自主发展的产业已达到万尾罗非鱼、100株橡胶、15箱蜜蜂、近百只鸡鸭和16头生猪的规模。

“初步估算,今年将会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林大敏笑着说。

(本报营根7月9日电)

阳江农场公司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助力贫困职工就业创业

“扶贫+”:“加”出脱贫新路径

海南农垦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 海南农垦报记者 余美君

在2017海南综合招商活动上,海垦控股集团硕果累累,总计签约项目26个,投资总额202亿元。“签约仅仅是合作的起点,关键在于积极推动项目早日落地,产生效益。”海垦控股集团规划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海南综合招商活动结束后,垦区相关企业立即继续深入对接合作企业,做好后续工作,落实合作细节,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公司参与此次招商活动的14个项目有9个获得了签约意向,现在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投入到各个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中。”蓝洋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向荣介绍,为推进项目顺利落地,加快开发建设,公司成立了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小组、财务审核和经费使用工作小组等若干工作小组,同时,明确项目对接人。

荣光农场公司策划的中垦智慧现代农业园和荣光黑山羊养殖基地两个项目,分别与中垦三农(北京)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春泓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荣光农场公司正加紧完善项目概念性规划,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并成立项目征地工作小组,对项目用地上的附着物进行清点,确保备地工作顺利完成。

东新农场公司策划推出的柠檬综合加工厂项目,与新中吉爷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东新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方正在联手积极推进厂房建设,以及设备的更新升级,接下来农场公司还将开展招聘工作,组织培训,让工厂早日运营。

此次成功签约的海垦实业集团、海垦神泉集团、八一总场公司、东昌农场公司等企业也纷纷投入到推动项目落地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巩固落实招商成果。

(本报海口7月9日讯)

本报海口7月9日讯(见习记者欧英才)记者今天从海垦红明农场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和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从台湾引进的黄晶果,经过3年的培育、种植,将于近期上市。

据了解,黄晶果因其表皮呈金黄色、果肉呈半透明晶莹胶质状而得名。红明农场公司红明自营办主任房顶林介绍,红明农场公司种植的黄晶果是与省科学院联合从台湾引进培育的优质品种。

“黄晶果性喜高温,适应海南的气候,又得益于红明的富硒土壤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据悉,红明农场公司已种植50多亩近1000棵黄晶果树。目前,黄晶果仅在中国南方地区有零星栽培,市面上鲜有销售。“黄晶果的采摘期为5到6个月,今年的产量大概是2万斤到3万斤。我们计划在整个农场普及来种,但目前还是要依据市场的反应情况而定。”房顶林说。

海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双渠道销售“海垦优品”

本报海口7月9日讯(见习记者欧英才)记者从海垦控股集团获悉,海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正在打造线上、线下“海垦优品”销售平台,将农垦的优质农产品集中起来销售。

作为海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农垦热带产品营销有限公司将在线下渠道打造

“旗舰店+直营店+加盟店”营销平台。目前,位于海口海垦广场的海垦优品旗舰店正在筹建中,预计年底营业,位于海口、三亚的海垦优品直营店已经建立,而位于北京、天津的直营店也正筹备中。

在线上渠道除了农垦热带产品营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商城”,该公司还和慧诚电商、工商银行的融E购、苏宁易购等第三方合作平台签订合作合同,使“海垦优品”的产品进驻更多电商平台。同时,“海垦优品”App也正测试中,计划近期上线。

据了解,“海垦优品”目前推出的产品除了紫米、富硒米、石斛、辣木、山茶油、白沙绿茶等海垦农场公司的产品,还包括新疆酸奶、啤酒、宁夏红酒、云南咖啡等兄弟垦区的明星产品。

本报海口7月9日讯(海南农垦报记者刘棠琳 本报记者李关平)近日,记者从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海南(南田)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中国农垦农场联盟将在海南农垦神泉集团(南田农场)建立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海南(南田)基地,正在筹办中的中国农垦农场联盟发展论坛,也确定在此设立永久会址。

据了解,中国农垦农场联盟以“加快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实

现抱团经营跨越发展”为主题,今后,将以神泉集团为窗口,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全国农场在生产、经营、贸易、投资、品牌等领域,整合资源、资产和资本,为农垦系统企业在海南三亚打造一个长期展销的平台,向国内外游客展示海南农垦乃至中国农垦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

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表示,国家农业部农垦局高度重视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海南(南田)基地

的打造,这是中国农垦“三联”战略道路上,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一次重要探索,是兄弟垦区抱团经营的一次具体行动。海南农垦神泉集团(南田农场)具有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等多重优势,要用市场化的方式当好“媒婆”,用国家利好政策当好“推手”,在合作过程中当好“裁判”,用工业化的思路,打造一个“以全国农垦企业为主体,其他企业积极参与”的平台,让各路企业轮番唱戏,各显其能。同

时,要充分利用南田地处热带的优势,建成中国第一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打造热带现代农业王牌。

王守聪要求,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海南(南田)基地作为“三联”战略重要的支点,必须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在中国农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抱团建设总部基地。各垦区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基地建设的思路和路径,算好“经济账”,高标准地将基地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农垦展示形象、对外

合作的窗口。海南农垦神泉集团董事长、海垦

果业集团董事长彭隆荣透露,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海南(南田)基地的建立,旨在推动农垦系统实现抱团经营、集群发展,切实发挥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提升海南农垦的整体形象。

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10个垦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本报三亚7月 9日电 (记者袁宇)7月8日,记者从三亚南田“共享农庄”项目研讨会获悉,三亚首个“共享农庄”落户海垦神泉集团(南田农场),将打造成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综合体。该项目地块面积约3838亩,预计总投资68亿元人民币,将由海垦神泉集团与鸿洲集团联手建设。

三亚南田“共享农庄”项目位于三亚东大门,依傍海榆东线公路及环

岛高速,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及生态资源。项目建设内容分为生态种植基地(农业双创基地)、农垦新型社区、国际知名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农庄等三大类内容。其中一期计划先行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示范区,并在三亚海棠区藤桥河边建设农庄形象展示区。二期计划投资53亿元人民币,对整个项目用地进行整体成片开发,最终打造成为农业生产、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种研发、成果展

示、采摘体验、餐饮服务、休闲娱乐、花卉大世界等多景观互映、多项目融合的国际知名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

根据规划,南田“共享农庄”还将针对沿街房屋进行艺术改造,将村落生活区转变为商住生活服务区,打造具有特色、亮点的民俗风情街,既为游客提供商旅业服务,出售农特产品,也作为影视拍摄基地,衍生产业链条,帮助垦区居民职工创收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将集中

近150亩的连片耕地,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结合现有及规划的物流、加工、冷链、配运等系统,形成专业农庄大片区,依托高产果园、温室蔬菜大棚、南药园、科研中心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旅综合体,盘活垦区经济潜力。

三亚市副市长李劲松表示,三亚市各职能部门将通力配合,力争南田

“共享农庄”年内落地,年底前能够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中国农垦农场联盟将建海南基地筹办中的联盟发展论坛确定在海垦神泉集团设立永久会址

三亚首个“共享农庄”落户海垦神泉集团将打造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综合体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预计年底建成投用

本报海口7月9日讯(海南农垦报记者张昌龙)近日,记者从白沙农场有关部门获悉,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项目一期绿道改造、茶文化体验区等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二期改造工程也即将启动,整个项目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项目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以海南省建设特色产业小镇为契机,在“十三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茶园小镇规划面积约130公顷,依托白沙农场场部原址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资源,将茶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建设一个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黎族文化体验、乡村养生度假为一体的茶园小镇,力争打造成为特色4A级景区。

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重点对茶园小镇到白沙农场二队绿道进行改造,建设农场二队茶文化体验区;二期将打造环城路到茶博园两侧绿道、环镇路,建设游客中心、商业街立面、小镇内街景观和茶博园;三期将对小镇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景观打造,引进茶企业,并结合小镇的运营管理、业态规划,完善小镇“吃住行游购娱”,同时完善小镇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

东昌农场公司胡椒品牌将全新上市

本报海口7月9日讯(海南农垦报记者吴天奥 通讯员林宝华)胡椒是东昌农场公司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都是销售初级原材料,从下个月起,这一瓶颈有望被打破。

“虽然我们的‘昌农牌’胡椒受到了业界认可,但在发展胡椒产业上仍存在瓶颈。”东昌农场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林声福告诉记者,现有的胡椒产品大都是初级原材料,销售渠道受限,市场没能完全打开,目前只能按斤卖。农场公司化改造后,这一瓶颈有望被打破。预计今年8月,经过统一设计、统一包装的黑胡椒、白胡椒、青胡椒、胡椒粉等产品将全新上市。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打造集种植、加工、贸易、科研、旅游于一体的胡椒产业园。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品牌升级工作,在‘昌农牌’胡椒的基础上,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认证。”东昌农场公司副总经理云大旭说,通过全方位提升“昌农牌”胡椒的品牌知名度,带动产品销售跃上新台阶,以期达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红明农场公司引种的黄晶果即将上市

7月9日,俯瞰海南农垦东新农场有限公司,碧水良田,风景如画。据悉,东新农场有限公司出产的“太阳河鳗鱼”“红联黑金刚莲雾”“东和永红荔枝”等特产,深受市场欢迎。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全域旅游进行时·发现 之美海垦

黄晶果进入成熟期,吸引游客入园采摘。(红明农场公司供图)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