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妈妈 竹林风声...

1
3 2020 年 8 月 16 日 星期日 主编/潘舒畅 美编/郑群 组版/剑敏 电话:88869996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教育 温州市黄龙三小五(4)班潘朵彤 8 7 日,温州海外侨胞子女云课堂“暑期云上夏令 营”剪纸课程在温州书城开讲啦!这次开课的是温州剪 纸非遗传承人朱铭老师,他可是个“90 后”呢。 古朴的穿着,亲切的笑容,讲民间故事,说温州童 谣,源远流长的剪纸历史在朱老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 趣,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 从宋代宫廷岁贡丝竹灯,到插着剪纸旗帜的“登 高”,以及刻着精致图案的龙船花……原来,温州剪纸 与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州人四季八节离不开剪 纸,剪纸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点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立体剪纸,随着 老师的介绍,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幅造型各异、形态逼真 的剪纸作品。我不禁感叹:没想到剪纸画也可以如此美 丽! 在了解了剪纸的历史文化后,朱老师带领小朋友动 手实践。他一边讲述,一边示范,还不断地鼓励、肯 定、指导、帮助小朋友,真是一位耐心的好老师。 折一折“飞机”,剪一剪“月牙”“树杈”,翻一翻 “作品”,一张张平平无奇的红纸,变成了一朵朵盛开 的花…… 一刀一剪,传承剪纸文化,一折一翻,传递创作惊 喜,剪纸真是一门艺术! 指导老师:鲁建东 平阳建兰学校七(6)班白琪琪 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 逢,我与这条小街也正是如此。它是 如此凑巧地出现在我家门前,成为了 独特的风景。 小街,没有大街的灯红酒绿,没 有车水马龙,也没有人来人往。但它 有独特的风景,阴霾聚集在小街的天 空,细雨从檐上翘角聚多而滴,它们 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 起一小点水花,碎了散了又聚了,还 有那些柔柔地漾着暗香绵长寂寞的 石板路,旧色斑驳陆离的砖墙,缝隙 中瑟缩了几根细细的野草,在缥缈的 雨景中,令人彷徨。 小街,是年老的。在这条街的第 二间屋子,是个理发店。此非寻常理 发店,这是一个老人开的。据说,这 个理发店已有几十年了,老人似乎大 半辈子都在这,他的背有些佝偻,眼 角的皱纹更添了几分沧桑。这家店 内的东西大多是木质的,木椅上刻着 龙凤呈祥,镜子的一圈刻着双龙戏 珠,样子活灵活现,让人百赏不厌。 他店中的客户大多也是老人,为人理 发时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头发,嘴却 又不忘跟人唠唠家常。他收费不贵, 比平常理发店要少几块,但去他那里 的人越来越少,可能是因为他是老 人,怕理得不仔细吧! 时光流逝,岁月永恒。老人渐渐 老去,许多年后,物是人非,欲语泪 流,小街记录着老人,老人依恋着小 街,两者如水与鱼一般,谁也离不开 谁,老人年老,小街年老,互相依存, 互相依靠。 小街,是文化悠久的。漫步小 街,脚边不远便是河水。既是水乡, 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 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在 这里,每到清明节,便有许多非物质 文化遗产,其中有属于我们钱仓的黄 隆泰糕点,还有一些糖画、糖人、苏绣 之类的。曾记得那位弄糖画的师傅, 初看时,见他仔细画画的神态,我瞬 间被迷,他戴着老花镜,年纪也挺大, 他的糖细腻可口,百吃不厌。上年, 一对年轻人在这买了一对心形糖画, 几分钟后,看到别家有好看的其他形 状,便强词夺理,退掉糖画。老人没 说什么,等年轻人走后,便对一直站 在他旁边的我说:“真的有那么难看 吗?这是我辛辛苦苦做的呀!哎 ……你知道吗?我老了,这传统技艺 怕是传不下去了……”他不停地向我 叙述,我也只是表示同情,没有完全 体会到他的难处。 夕阳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把光辉 洒向这个小街,正如这个老人一样, 在人生即将结束的时间里,将手艺洒 向人间,让人间充满甜味。小街会记 住他,我会记住他,只要见过他的应 该都会记住。记住老人的内心愿望, 记住小街的文化悠久,记住这身边独 特的风景。 小街,年老但文化悠久。灰砖砌 就的矮墙,墙脊上爬满了丝瓜秧,在 背景衬托下的木椅,椅子上端坐着闭 目养神的老翁,平静且安详。小街, 承载着一街人的光辉岁月,它记录着 一街人的成长,岁月悠悠,它懂得糖 画老人的心愿,懂得理发老人的不 易,它是我们身边的风景,更因为它 是我们一街人的归宿。 我常常想起这条小街,这独特的 风景。 指导老师:陈媚 街与人 温州市建设小学大南校区四(4)班应安然 如果让我闭上眼睛想象我妈妈 脸上的特点,我脑子里跳出来的一定 是妈妈脸上那几颗调皮的小雀斑,还 好妈妈很黑,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 的。 妈妈很爱美,平时总喜欢问我: “六六,妈妈长得好看吗?”每当妈妈 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就会和妈妈开玩 笑:“你脸上的雀斑很美呀!”妈妈知 道我笑话她,所以她总是想把自己脸 上的雀斑抠掉,可是怎么抠都去不 掉,嘻嘻。 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新的口 红,于是就在卫生间里,把什么粉 底啊、眼影啊、腮红啊....... 都翻出来 摆了满满一桌,她打扮好了,就走 到老爸前面撒娇:“老公,我美吗?” 爸爸把头一扭,不理她。妈妈又跑 过来问我:“六六,妈妈美不美啊?” “还好吧。”妈妈听了很开心,赶紧 拿出手机往我怀里一丢,说:“来来 来,帮妈妈拍个照片吧。”说着,她 就嘟起厚厚的嘴唇,使劲地睁大眼 睛,作了一个“耶”的手势。她努力 卖萌的样子,让我和爸爸都差点笑 吐了。 我妈妈不仅臭美,做起事情来也 很不靠谱。 那天,妈妈做纸杯蛋糕,在厨房 里叮叮当当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 烤好了。金黄色的蛋糕,看起来软软 的,应该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拿 起来咬了一个大口, “咦,怎么这么咸 啊?妈妈,你的蛋糕是咸的”,妈妈赶 紧拿起来尝了一口,“哎呀,对不起, 我拿错了瓶子,把盐当成了白糖 啦!”。哈哈哈…… 平时,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 是: “你看看人家孩子。” 有一次我数学考不好了。妈妈 拿着试卷,皱着眉头,撅着嘴,仿佛一 开口就有一团火焰要喷出来似的。 过了半晌,她强忍住怒火,挤出来一 句话: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厉害!再 看看你!唉!” …… 这个就是我的妈妈,我很爱她。 指导老师:潘亦茜 “漫画”妈妈 温州崇文中学七(6)班周奕诗旎 只要我心之所向是暖阳,它就一 直在我身旁。 太阳偷喝了放在窗台的酒,红了 脸,醉成了夕阳。它将光辉洒在我身 上,我不孤独了,有我的影子陪我。将 我的灵魂分成两半,一头系在影子上, 一头系在我身上。 我带着它行走,它陪着我看世 界。我最喜欢带它去河边看鱼,看那 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最常见的 不过是—水为鱼泛起涟漪;石头为 鱼在水底抬起头。总有些树上的叶子 为了靠近它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 叶子还需在空中舞蹈,不需要别人为 它们鼓掌。因为它们有鱼儿欣赏,也 有我和我的影子为它们歌唱。 我从不担心影子会离开我。因为 我和它的感情,比友谊忠诚,比爱情简 单。我和它们走在无人的河边。只有 泉水叮咚,只有树叶飒飒地响。仿佛 世上只留下了我和我的身影。我笑, 它笑;我哭,它也哭。既然没人陪我面 朝大海,看春暖花开,那就让影子陪我 吧。 为什么金色的阳光,映衬到我的 影子上,我的影子还是灰色的啊?或 许是影子里藏着我的眼泪和缺点吧! 缺点把眼泪染成了灰色。我们生活在 光亮下,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 在这个以心不能换心的时代,是 影子给了我爱。我向它比个心,它就 还我一个心。那如果我送它一枝花, 它会不会送我一簇花呢? 夜晚来临,我埋头与作业苦战,昏 黄的灯光照射出我的影子,原来还有 它陪着我。望向窗外,一片黑暗。这 是大地的影子,覆盖住了夕阳。 我在黑夜中幻想,幻想我成功的 那一天。我将影子染上颜色、织成夕 阳当做我的战袍。在万籁俱寂中缓缓 地走向月光。 我在黑夜中看着人们一起做梦。 梦里,什么都有。我看到一个女孩的 嘴角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我在黑夜中发呆。遥不可及的星 星今夜显得很低,仿佛枝头的花朵,唾 手可得。是想念我和我影子的面颊了 吗? 我在黑夜中悄悄入睡。关掉最后 一盏灯,影子怕黑,躲进了我心里。我 的心里,有两个太阳,一缕月光。 指导老师:晏荣斌 我和我的影子 平阳县麻步镇中心小学五(2)班 王楚轩 风,“呼呼”吹;叶,“沙沙” 响。竹林中,风的作品,真是悦 耳动听! 我喜欢一种声音,竹林中 的风声。 屋后的那片竹林呀,竹子 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 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 而又窈窕俊美。 风在竹林中穿过,像一个 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逛逛, 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 紧随着它,一路追踪,可风哪,绕枝三匝,无枝想依。追风累, 就干脆倒在干枯的竹叶上小睡,呼吸的是竹林间新鲜的空 气,无论是城市里的繁华小屋,还是我家里的高档沙发,哪能 比得上竹林里的一竹一叶? 正欲随风而去,风儿又回来了,像一只迷路的小马,踏着 柔软的苔藓走过我的身前,低下头,在我的身旁呢喃细语。 我的心儿陶醉在一幅柔美的画卷中,乱花丛中,我固执地去 追逐一只蝴蝶,它是飞舞的天使,曼妙的身姿停靠在一片竹 叶上。那种清新的美丽恰似我心上的一阵风,吹过竹林,无 声无息。 风儿走过竹林,打破了竹林的幽静。竹干、竹枝和枝叶 就凑在一起,一群群,一堆堆,一簇簇,聊着一个个风的故 事。风儿“沙沙,沙沙”,掀起一阵阵“波痕”,瞬间从这一边传 递到另一边去了。林间觅食的飞鸟的鸣叫声也更欢了,它们 的声音不像是在歌唱,更像是在朋友之间的寒暄。 风儿窜入竹林,动作猛烈了些,竹子点头哈腰,我这才坐 在一块石头上与它们对视。我明白了,风儿打扰到它们的生 活了。竹子是谦虚的,极具君子的风度,像一位温柔谦恭的 老师,在教训调皮犯错的孩子。风儿像是知错了,放慢脚步, 手抚琴弦,清新流畅的音乐又让竹子们展放歌喉,轻轻吟唱。 走在竹林,我敞开心扉,与风儿对话,与竹林交流,与阳 光拥抱,生活的目的就渐渐明确起来。 “风轻竹林深,浓情心 中驻”,竹林风声是生活的一种音乐,听听那音乐,与它的记 忆就飘飞在枝叶上,散落在竹子拔节的声音里。竹林风声是 渴望的音乐,走在渴望的记忆里听听那竹林风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看来,我是离不开这一片竹 林,抹不去那悠扬缠绵的竹林风声。 指导老师:郑荣健 竹林风声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六(4)班吴梦然 有一段时间,下课的时候,向窗 外望,总能看到那棵郁郁葱葱的香樟 树下,有人影在舞动,可不正是男生 们在打乒乓球吗?明明是那么炎热 的天,他们却打得不亦乐乎。 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老师还没 走,窗外的大树下面早就一阵疯狂, “扣杀!” “抢桌!” “守桌!”……大叫声 不绝于耳,男生们早就蠢蠢欲动,用 手撑着桌子,椅子靠着后面同学的桌 子,手伸到深深的桌肚里,抓着乒乓 球拍,另外一只手护着自己口袋里的 乒乓球,就那么“坐”着。老师若是说 下课,他们便似乎觉得身后是龙潭虎 穴,只恨没多长两条腿,飞一般的奔 出去。 窗外的吵闹声更响了,香樟树 下,人影晃动着。乒乓球在人群之间 穿梭,回转。“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绝 于耳。而我们这些人就在教室里,透 过窗户遥遥地望着他们,有一种“你 在桥下看风景,而我在桥上看你”的 感觉。 这么吵闹,又那样地投入,我甚 至怀疑他们是否能听见上课铃。玩 得这么开心,每次上课铃一响,他们 又拼命地往楼上跑,有时候免不了一 顿骂,但骂归骂,第二节下课后打乒 乓还是继续。 有时,天下起毛毛细雨,他们将 乒乓桌搬到香樟树附近,仍打得热火 朝天。白茫茫的雨幕中,他们笑得灿 烂,打得酣畅淋漓。 等到他们上楼的时候,浑身已淋 湿。有时候,同学们会关心一下他 们: “下节课不要再去打了,淋雨会淋 出病来的。”那些男生骄傲地把头一 扬,一抬手:“反正已经淋湿了,再淋 一会儿也没关系!”看来,风吹雨打, 动摇不了他们坚定的意志。 不得不承认,透过香樟树层层 叠叠的树叶,看到树下的同学们充 满激情地挥动着乒乓拍,挥洒着自 己的汗水,那小小的乒乓球,在他们 的一招一式之间飞舞着,如同一颗 颗飞逝的流星,确实是一道美丽的 风景。 指导老师:田仕 窗外 领略剪纸风采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Aug-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漫画”妈妈 竹林风声 我和我的影子img.wzrb.com.cn/epaperfile/20200816/20200816455354.pdf · 2 days ago  · 这次开课的是温州剪 纸非遗传承人朱铭老师,他可是个“90后”呢。

3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主编/潘舒畅 美编/郑群 组版/剑敏电话:88869996 邮箱:[email protected]新教育

温州市黄龙三小五(4)班 潘朵彤

8月 7日,温州海外侨胞子女云课堂“暑期云上夏令营”剪纸课程在温州书城开讲啦!这次开课的是温州剪纸非遗传承人朱铭老师,他可是个“90后”呢。

古朴的穿着,亲切的笑容,讲民间故事,说温州童谣,源远流长的剪纸历史在朱老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

从宋代宫廷岁贡丝竹灯,到插着剪纸旗帜的“登高”,以及刻着精致图案的龙船花……原来,温州剪纸与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州人四季八节离不开剪纸,剪纸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点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立体剪纸,随着老师的介绍,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幅造型各异、形态逼真的剪纸作品。我不禁感叹:没想到剪纸画也可以如此美丽!

在了解了剪纸的历史文化后,朱老师带领小朋友动手实践。他一边讲述,一边示范,还不断地鼓励、肯定、指导、帮助小朋友,真是一位耐心的好老师。

折一折“飞机”,剪一剪“月牙”“树杈”,翻一翻“作品”,一张张平平无奇的红纸,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一刀一剪,传承剪纸文化,一折一翻,传递创作惊喜,剪纸真是一门艺术!

指导老师:鲁建东

平阳建兰学校七(6)班 白琪琪

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与这条小街也正是如此。它是如此凑巧地出现在我家门前,成为了独特的风景。

小街,没有大街的灯红酒绿,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人来人往。但它有独特的风景,阴霾聚集在小街的天空,细雨从檐上翘角聚多而滴,它们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起一小点水花,碎了散了又聚了,还有那些柔柔地漾着暗香绵长寂寞的石板路,旧色斑驳陆离的砖墙,缝隙中瑟缩了几根细细的野草,在缥缈的雨景中,令人彷徨。

小街,是年老的。在这条街的第二间屋子,是个理发店。此非寻常理

发店,这是一个老人开的。据说,这个理发店已有几十年了,老人似乎大半辈子都在这,他的背有些佝偻,眼角的皱纹更添了几分沧桑。这家店内的东西大多是木质的,木椅上刻着龙凤呈祥,镜子的一圈刻着双龙戏珠,样子活灵活现,让人百赏不厌。他店中的客户大多也是老人,为人理发时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头发,嘴却又不忘跟人唠唠家常。他收费不贵,比平常理发店要少几块,但去他那里的人越来越少,可能是因为他是老人,怕理得不仔细吧!

时光流逝,岁月永恒。老人渐渐老去,许多年后,物是人非,欲语泪流,小街记录着老人,老人依恋着小街,两者如水与鱼一般,谁也离不开谁,老人年老,小街年老,互相依存,

互相依靠。小街,是文化悠久的。漫步小

街,脚边不远便是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在这里,每到清明节,便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属于我们钱仓的黄隆泰糕点,还有一些糖画、糖人、苏绣之类的。曾记得那位弄糖画的师傅,初看时,见他仔细画画的神态,我瞬间被迷,他戴着老花镜,年纪也挺大,他的糖细腻可口,百吃不厌。上年,一对年轻人在这买了一对心形糖画,几分钟后,看到别家有好看的其他形状,便强词夺理,退掉糖画。老人没说什么,等年轻人走后,便对一直站在他旁边的我说:“真的有那么难看吗?这是我辛辛苦苦做的呀!哎

……你知道吗?我老了,这传统技艺怕是传不下去了……”他不停地向我叙述,我也只是表示同情,没有完全体会到他的难处。

夕阳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把光辉洒向这个小街,正如这个老人一样,在人生即将结束的时间里,将手艺洒向人间,让人间充满甜味。小街会记住他,我会记住他,只要见过他的应该都会记住。记住老人的内心愿望,记住小街的文化悠久,记住这身边独特的风景。

小街,年老但文化悠久。灰砖砌就的矮墙,墙脊上爬满了丝瓜秧,在背景衬托下的木椅,椅子上端坐着闭目养神的老翁,平静且安详。小街,承载着一街人的光辉岁月,它记录着一街人的成长,岁月悠悠,它懂得糖画老人的心愿,懂得理发老人的不易,它是我们身边的风景,更因为它是我们一街人的归宿。

我常常想起这条小街,这独特的风景。

指导老师:陈媚

街与人

温州市建设小学大南校区四(4)班应安然

如果让我闭上眼睛想象我妈妈脸上的特点,我脑子里跳出来的一定是妈妈脸上那几颗调皮的小雀斑,还好妈妈很黑,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妈妈很爱美,平时总喜欢问我:“六六,妈妈长得好看吗?”每当妈妈这样问我的时候,我就会和妈妈开玩笑:“你脸上的雀斑很美呀!”妈妈知

道我笑话她,所以她总是想把自己脸上的雀斑抠掉,可是怎么抠都去不掉,嘻嘻。

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新的口红,于是就在卫生间里,把什么粉底啊、眼影啊、腮红啊.......都翻出来摆了满满一桌,她打扮好了,就走到老爸前面撒娇:“老公,我美吗?”爸爸把头一扭,不理她。妈妈又跑过来问我:“六六,妈妈美不美啊?”

“还好吧。”妈妈听了很开心,赶紧

拿出手机往我怀里一丢,说:“来来来,帮妈妈拍个照片吧。”说着,她就嘟起厚厚的嘴唇,使劲地睁大眼睛,作了一个“耶”的手势。她努力卖萌的样子,让我和爸爸都差点笑吐了。

我妈妈不仅臭美,做起事情来也很不靠谱。

那天,妈妈做纸杯蛋糕,在厨房里叮叮当当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烤好了。金黄色的蛋糕,看起来软软

的,应该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咬了一个大口,“咦,怎么这么咸啊?妈妈,你的蛋糕是咸的”,妈妈赶紧拿起来尝了一口,“哎呀,对不起,我拿错了瓶子,把盐当成了白糖啦!”。哈哈哈……

平时,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孩子。”

有一次我数学考不好了。妈妈拿着试卷,皱着眉头,撅着嘴,仿佛一开口就有一团火焰要喷出来似的。过了半晌,她强忍住怒火,挤出来一句话:“你看看人家孩子,多厉害!再看看你!唉!”

……这个就是我的妈妈,我很爱她。

指导老师:潘亦茜

“漫画”妈妈

温州崇文中学七(6)班 周奕诗旎

只要我心之所向是暖阳,它就一直在我身旁。

太阳偷喝了放在窗台的酒,红了脸,醉成了夕阳。它将光辉洒在我身上,我不孤独了,有我的影子陪我。将我的灵魂分成两半,一头系在影子上,一头系在我身上。

我带着它行走,它陪着我看世界。我最喜欢带它去河边看鱼,看那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最常见的

不过是——水为鱼泛起涟漪;石头为鱼在水底抬起头。总有些树上的叶子为了靠近它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叶子还需在空中舞蹈,不需要别人为它们鼓掌。因为它们有鱼儿欣赏,也有我和我的影子为它们歌唱。

我从不担心影子会离开我。因为我和它的感情,比友谊忠诚,比爱情简单。我和它们走在无人的河边。只有泉水叮咚,只有树叶飒飒地响。仿佛世上只留下了我和我的身影。我笑,它笑;我哭,它也哭。既然没人陪我面

朝大海,看春暖花开,那就让影子陪我吧。

为什么金色的阳光,映衬到我的影子上,我的影子还是灰色的啊?或许是影子里藏着我的眼泪和缺点吧!缺点把眼泪染成了灰色。我们生活在光亮下,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

在这个以心不能换心的时代,是影子给了我爱。我向它比个心,它就还我一个心。那如果我送它一枝花,它会不会送我一簇花呢?

夜晚来临,我埋头与作业苦战,昏

黄的灯光照射出我的影子,原来还有它陪着我。望向窗外,一片黑暗。这是大地的影子,覆盖住了夕阳。

我在黑夜中幻想,幻想我成功的那一天。我将影子染上颜色、织成夕阳当做我的战袍。在万籁俱寂中缓缓地走向月光。

我在黑夜中看着人们一起做梦。梦里,什么都有。我看到一个女孩的嘴角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我在黑夜中发呆。遥不可及的星星今夜显得很低,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是想念我和我影子的面颊了吗?

我在黑夜中悄悄入睡。关掉最后一盏灯,影子怕黑,躲进了我心里。我的心里,有两个太阳,一缕月光。

指导老师:晏荣斌

我和我的影子

平阳县麻步镇中心小学五(2)班王楚轩

风,“呼呼”吹;叶,“沙沙”响。竹林中,风的作品,真是悦耳动听!

我喜欢一种声音,竹林中的风声。

屋后的那片竹林呀,竹子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又窈窕俊美。

风在竹林中穿过,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逛逛,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紧随着它,一路追踪,可风哪,绕枝三匝,无枝想依。追风累,就干脆倒在干枯的竹叶上小睡,呼吸的是竹林间新鲜的空气,无论是城市里的繁华小屋,还是我家里的高档沙发,哪能比得上竹林里的一竹一叶?

正欲随风而去,风儿又回来了,像一只迷路的小马,踏着柔软的苔藓走过我的身前,低下头,在我的身旁呢喃细语。我的心儿陶醉在一幅柔美的画卷中,乱花丛中,我固执地去追逐一只蝴蝶,它是飞舞的天使,曼妙的身姿停靠在一片竹叶上。那种清新的美丽恰似我心上的一阵风,吹过竹林,无声无息。

风儿走过竹林,打破了竹林的幽静。竹干、竹枝和枝叶就凑在一起,一群群,一堆堆,一簇簇,聊着一个个风的故事。风儿“沙沙,沙沙”,掀起一阵阵“波痕”,瞬间从这一边传递到另一边去了。林间觅食的飞鸟的鸣叫声也更欢了,它们的声音不像是在歌唱,更像是在朋友之间的寒暄。

风儿窜入竹林,动作猛烈了些,竹子点头哈腰,我这才坐在一块石头上与它们对视。我明白了,风儿打扰到它们的生活了。竹子是谦虚的,极具君子的风度,像一位温柔谦恭的老师,在教训调皮犯错的孩子。风儿像是知错了,放慢脚步,手抚琴弦,清新流畅的音乐又让竹子们展放歌喉,轻轻吟唱。

走在竹林,我敞开心扉,与风儿对话,与竹林交流,与阳光拥抱,生活的目的就渐渐明确起来。“风轻竹林深,浓情心中驻”,竹林风声是生活的一种音乐,听听那音乐,与它的记忆就飘飞在枝叶上,散落在竹子拔节的声音里。竹林风声是渴望的音乐,走在渴望的记忆里听听那竹林风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看来,我是离不开这一片竹林,抹不去那悠扬缠绵的竹林风声。

指导老师:郑荣健

竹林风声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六(4)班 吴梦然

有一段时间,下课的时候,向窗外望,总能看到那棵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有人影在舞动,可不正是男生们在打乒乓球吗?明明是那么炎热的天,他们却打得不亦乐乎。

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老师还没走,窗外的大树下面早就一阵疯狂,

“扣杀!”“抢桌!”“守桌!”……大叫声不绝于耳,男生们早就蠢蠢欲动,用

手撑着桌子,椅子靠着后面同学的桌子,手伸到深深的桌肚里,抓着乒乓球拍,另外一只手护着自己口袋里的乒乓球,就那么“坐”着。老师若是说下课,他们便似乎觉得身后是龙潭虎穴,只恨没多长两条腿,飞一般的奔出去。

窗外的吵闹声更响了,香樟树下,人影晃动着。乒乓球在人群之间穿梭,回转。“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绝于耳。而我们这些人就在教室里,透

过窗户遥遥地望着他们,有一种“你在桥下看风景,而我在桥上看你”的感觉。

这么吵闹,又那样地投入,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能听见上课铃。玩得这么开心,每次上课铃一响,他们又拼命地往楼上跑,有时候免不了一顿骂,但骂归骂,第二节下课后打乒乓还是继续。

有时,天下起毛毛细雨,他们将乒乓桌搬到香樟树附近,仍打得热火

朝天。白茫茫的雨幕中,他们笑得灿烂,打得酣畅淋漓。

等到他们上楼的时候,浑身已淋湿。有时候,同学们会关心一下他们:“下节课不要再去打了,淋雨会淋出病来的。”那些男生骄傲地把头一扬,一抬手:“反正已经淋湿了,再淋一会儿也没关系!”看来,风吹雨打,动摇不了他们坚定的意志。

不得不承认,透过香樟树层层叠叠的树叶,看到树下的同学们充满激情地挥动着乒乓拍,挥洒着自己的汗水,那小小的乒乓球,在他们的一招一式之间飞舞着,如同一颗颗飞逝的流星,确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指导老师:田仕

窗外

领略剪纸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