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60
O V E R S E A S C A M P U S 海外觅真理 人生即校园 NO.11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 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 杜拉拉的职场和爱情 从圣经看创造的时间 临摹耶稣洗脚 Which Is More Convincing, Evidence or Gut Feeling? Have You Subscribed Jesus’ Wibo? On the Vocation and Love Story of Du La La On Creation Time, from a Biblical Perspective Emulating the Washing of Feet, Jesus Style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O V E R S E A S C A M P U S

海 外 觅 真 理 人 生 即 校 园

NO.11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

杜拉拉的职场和爱情

从圣经看创造的时间

临摹耶稣洗脚

Which Is More Convincing, Evidence or Gut Feeling?Have You Subscribed Jesus’ Wibo?On the Vocation and Love Story of Du La LaOn Creation Time, from a Biblical PerspectiveEmulating the Washing of Feet, Jesus Style

Page 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四月春暖花开,中国人有踏青的习俗,西方人也喜欢去郊游、野餐。人人都渴望触摸生命新发的枝

叶,渴望在春风中享受阳光。有趣的是,从节日上看,人们都选择在四月春日来面对和思考生死。不同的

是,中国人在清明节扫墓纪念先人的死,而基督徒在复活节纪念耶稣基督的复活。本期文章围绕生死这个

永恒的议题,探讨耶稣基督的生与死,也探讨人的生与死。

“信仰广场”中,从《“证据”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来论证耶稣复活的可信度;从《赎金》

的贵价,来思想耶稣的生死与复活,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若你随时随地关

注并阅读耶稣的话,你就能够与人《和好》;就能面对死亡,《你的笑颜灿烂如故》;就能够做《王的新

娘》。《一个更美的复活》就是让相信这复活的人,可以《赴一场生命的爱筵》。“广角镜”解析了《杜拉

拉的职场和爱情》;“文化论坛”讨论了《论语》中的生老病死;“职场人生”讲述着商战中的生死时刻。

《从圣经看创造的时间》通过完整的讲解,让我们从圣经的角度来反思所谓的“科学”眼光。艺廊徜

徉中,撒把盐介绍的行为艺术《临摹耶稣洗脚》,让我们看到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要越来越像主耶稣,才能

见证生命、传递爱。

目录 T A B L E O F C O N T E N T S

天路历程 The Heavenly Way

17 你的笑颜灿烂如故 沈逸珊

—忆女儿杭杭—忆女儿杭杭—

Your Smile Is As Bright As Before – R e m e m b e r i n g M y D a u g h t e r Hanghang“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因为有主耶稣

同在,我的喜乐,宛如在云端翱翔!”

心灵独白 Monologue From The Heart

22 王的新娘 萨林娜

—送给在耶稣里的姐妹—送给在耶稣里的姐妹—

The Bride of the King

信仰广场 Forum of Faith

24 赎金 方镇明

Ransom作为罪人,你的罪是强大的。但是,

让你相信基督的心更加强大。

27三年 烟花

Three Years

28 是“证据”还是“想当然耳”

更可靠? 临风

——论耶稣的复活——论耶稣的复活——

W h i c h I s M o r e C o n v i n c i n g , Evidence or Gut Feeling?

文艺沙龙 Literary Salon

2 一个更美的复活 罗塞蒂/施玮译

A Bett er Resurrection

3 母亲的爱(另一首) 寒竹

On Mother’s Love

影院书吧 Movie and Book Reviews

4 无可奈何天 严行

Out of Wits

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

5 和好 甘心

Making Peace忽然,一股强烈的内疚感、不安,充

斥心头,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

8 赴一场生命的爱筵 罗博学

Att ending the Feast of Life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越思考越敬

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

律(康德)。

10 36岁的一封信 付靖

One Lett ers at Age 36

14 心之风筝 刘帆

The Kite in the Heart他在我的心上轻轻地说:“别动,等

一等,让我再好好看看你!”

Page 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双月刊 第112期 2012年4月 Issue 112 April 2012 Vol.20/NO.2

社长 苏文峰

主编 郑期英

执行编辑 施玮

编辑 蔡越、谈妮

整体设计

编辑助理 刘凤

特约编辑

熊璩、范学德

·本刊有作者署名之文章,文责作者自负,其立场不一定代表本刊。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请先来信通知。

·若需本刊索阅单,请复印本期第56页。

出版者 海外校园

Overseas Campus Ministries Inc.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U.S.A.电话 (310) 328-8200 传真 (310) 328-8207网址 www.oc.org电邮 [email protected] (投稿)

[email protected] (索阅)

Overseas Campus (USPS No.010511 ISSN# 1072-1053) is publishedbi-monthly by Overseas Campus Ministries Inc.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U.S.A.Tel: (310)328-8200 Fax: (310)328-8207Periodicals postage is paid at Torrance California.Postmaster: Send Address changes to OCM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Director: Edwin Su Chief Editor: Joanna Su

“Objections to Evolution Theory Based on Scientifi c Methods” Article

文化论坛 The Culture Forum

48 如果在论语里我们病了 一禾

Suppose We Were Sick According to the Analects

50 对微笑服务的思考 彭强

Thoughts Regarding Friendly Services

职场人生 Career Life

51 耶路撒冷来的客人 章以诺

The Guest from Jerusalem

艺廊徜徉 Hallway of Art

53 临摹耶稣洗脚 撒把盐

诚挚的情感和圣灵的感动是可以通过

艺术来传递的。

Emulating the Washing of Feet, Jesus Style

47 决志祷告文

Prayer of Conviction and Conversion

封三 经文漫画 赵乐琳

Scripture in Cartoon

31 神赐福与人祝福 江林月娇

God’s Blessings vs. Man’s Blessings

32 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 付定坤

Have You Subscribed Jesus’ Wibo?如果我们的人生是实时更新的微博,

那么我们的粉丝都有谁呢?

名词浅释 Christianity Glossary

34 复活The Resurrection

广角镜 Wide Angle Lens

35 杜拉拉的职场和爱情 七路

On the Vocation and Love Story of Du La La彷徨时,你是否愿意去寻那一份可以

为之生、为之死的意义?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38 从圣经看创造的时间 约瑟

On Creation Time, from a Biblical Perspective上帝用六日创造,第七日休息,是要人

以上帝为榜样,工作六日,休息一日。

45 与《用科学方法反对进化论》

作者商榷 唐理明

Discuss with the Author of the

名词浅释 Christianity Glossary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广角镜 Wide Angle Lens职场人生 Career Life

艺廊徜徉 Hallway of Art

文化论坛 The Culture Forum

Page 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没有才智,没有语言,没有了泪;

心啊,在我里面仿佛石块

对盼望、对恐惧,都已惊人的麻木。

右观,左望,我居住于孤绝;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噢,耶稣啊!复苏我吧。

我的生命,像凋落的叶瓣,

我的所获,都变成了糠秕:

虚空而短促,这是我真实的人生

在荒芜的昏暗中乏味又沉闷;

哦,我的人生,好似冰封的世界,

看不到初蕾和新绿。

但一定要兴起……因着春的液汁;

哦,耶稣啊,在我里面兴起。

我的生命仿佛一只碎裂的杯盏,

这残破的杯,盛不住

一滴水,滋润我的灵魂

或是一丝彻骨寒冷中的安慰。

将枯死败坏的抛入火里吧;

融化它,重铸它,直到成为

贵重的器皿,为了他,我的万王之王:

啊!耶稣,求你饮我、用我。

by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

I have no wit, no words, no tears;

My heart within me like a stone

Is numbed too much for hopes or fears.

Look right, look left, I dwell alone;

I lift mine eyes, but dimmed with grief

No everlasting hills I see;

My life is in the falling leaf:

O Jesus, quicken me.

My life is like a faded leaf,

My harvest dwindled to a husk:

Truly my life is void and brief

And tedious in the barren dusk;

My life is like a frozen thing,

No bud nor greenness can I see:

Yet rise it shall--the sap of spring;

O Jesus, rise in me.

My life is like a broken bowl,

A broken bowl that cannot hold

One drop of water for my soul

Or cordial in the searching cold;

Cast in the fire the perished thing;

Melt and remould it, till it be

A royal cup for Him, my King:

O Jesus, drink of me.

一个更美的复活A Better Resurrection

文/克里斯蒂娜·吉奥尔吉娜·罗塞蒂

译/施玮

贵重的器皿,为了他,我的万王之王:

啊!耶稣,求你饮我、用我。

2

Page 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母亲的爱(另一首)文/寒竹

1

岛上。清晨4点钟

豪雨像飞梭抽打紧闭的窗子

我从梦里醒来,想象大地

怎样变成一片欢笑的水域

凝望窗外

儿时,雨中哭泣的我仍然

有母亲打开的伞

跟随我,在漂泊的世界里

成为水域中的锚

2

幸福。因为有母亲的爱

像含羞草,从未说过:

“母亲,我爱你”

但只要你看到我

看到你的爱,在我的身上闪烁

就知道我内心燃着一团爱你的火

3

感恩。在爱的圣殿里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

从你,我学会了牺牲与宽忍

母亲说:“你是我的影子

人不过是一块泥土

从生命的源头里学习感恩吧

你是它的舌头,我是它的嘴。”

4

言。从太初的深渊创造光和水

为了证实我们从拯救的羔羊那里

学会爱的本领

让我们成为羊的一部分

完整而洁净

好使血肉都奉献在上帝的手中

(另一首)年轻的光

黄昏逐渐消失。夜,张开嘴

晚餐厅外,今夜没有月光的麦穗

填满它的饥饿

晚餐厅里,我正在告诉留在我身边

寻求面包的手和嘴

怎样为更大的饥渴而饥渴

吃喝什么,才能养活精神

在今生安宁且永远欢愉

于是,我留下了我

除了我,我别无给予

母亲唱起安静的迭句时,我开始

为心爱的门徒们洗脚,像是在道晚安

不,是离别前难以表达的爱

是我转身藏起的眼泪

咸涩的悲伤,真实如今晚的葡萄酒

或明天的血的味道

鸣响的爱,比必然刺透我的长矛

更深更痛

我遍尝了人类所有的磨难

明天,遍体鳞伤的午后

把喉咙交付给我

我被耶路撒冷举起像垂落的果实

像人类的胚芽

当我高喊:“父啊,你为何舍弃我?”

同乡与异乡的人们尖叫:

“看哪,那年轻的羔羊!”

又一个明天,当埋葬我的坟墓

在晨曦的风中裂开

安息日,我同太阳一起复活

太阳对所有同乡与异乡的人们说:

“看哪,那年轻的光—向死而生的生命”

一个发光的声音召唤的时候

聋瞽者也能拥有从永恒中涌出的生命泉

作者现居河北

3文艺沙龙

Literary SalonNO.1122012 APR

Page 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无可奈何天文/严行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之作,《红楼梦》中充满了空幻绝

望的哀音。正如鲁迅所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最集中反映这种虚空之叹的,莫过于开篇第一回,由

甄士隐(“真事隐去”之意)所作的《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

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

窗上……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

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

嫁衣裳!”

和应着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以及跛足道人的拍手称道:“解

得切!解得切!”一部红楼,就在这挽歌般的悲音中拉开帷幕。

然而,这所谓“切”,只是对世事荒谬的洞穿而已,却没有出

路,没有希望。这彻底揭示出无神的中国文化的空洞性,以及终局的

绝望。

对于这种生命的无望,贾宝玉正是一个特别敏感者。因而,在

拥有锦衣玉食、娇鬟美婢的豪门生活中,他深深痛苦着。鲁迅感慨

说:“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出场一幕,宝玉即从梦中“撒手悬崖,坠入迷津”。到小说尾

声,宝玉弃绝尘世,遁入空门。宝玉的一生,恰是从虚空到虚空的

过程。红楼梦的世界,尽管表面上有一种“烈火烹油之势,鲜花着

锦之盛”,各式人物匆匆忙忙,往来其间,然而,就像作者以冷子

兴之口所言“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拨开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的外表,你会看到苟且钻营、徇私自

利、腐朽肮脏……最终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

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

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到了空虚,看不到拯救,这是传世悲剧《红楼梦》的要害。

曹公雪芹呕心沥血,为无神的世界立下一块“此路不通”的

路碑。

作者来自中国。目前在多伦多从事文化研究工作。

4

Page 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和 好忽然,一股强烈的内疚感、不安,充斥心头,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

文/甘心

稚子抱憾

我来自马来西亚的森美兰州。家乡是一座群山

环绕的小镇,约10万人口,以华人为主。

我天生弱听,自卑心重,所以朋友寥寥

可数。我的性格易怒、嫉恶如仇,又自视清高,无论

何时,我都以粗鄙、原始的手段保护自己。一些同学

因此被我唬倒,不再惹我,但也有人以更锐利的方式

对待我。

我的家,是让我痛不欲生的地方。同一个屋檐

下的家人,是我最亲的陌生人。我家人就是有这种本

事,短短几句,一针见血,让我不断感受到锥心刺骨

般的痛。

终于在我15岁时,一天下午,不堪母亲的挖苦、

讥讽,经年累月的隐忍怨愤一发不可收拾,抓起包袱

冲出家门。

我顶着毒辣的太阳,提着笨重的大袋子,在路上

奔走。等到挥汗淋漓,站在路边稍息,公车亭就近在

眼前时,却发现母亲早已开车尾随,她一把扯回我的

行李,再把我狠狠抛进车里。

我16岁时信了主,听牧师说,上帝的祝福会临

到信他的人身上。祝福?这不是我最需要的吗?我于

是使劲地催父母信主。催得急了,换来父母的斥喝:

“你信教信得太迷了!”最后我真的很累了,从此封

闭心门。

我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别扭。我努力模仿那些仪

态大方、表现亮眼的同侪,从谈吐到服饰,冀望得到

他人的欣赏、青睐,但东施效颦,反成了人家眼中的

笑话。然而我认定,我不能在别人面前做自己,没有

人会接受我。

在交上SPM(高中考试)最后一场的考卷后,

我头也不回,骑着电单车飞驰出校门,心里狂啸着:

5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6

“我绝对不会怀念这个烂地方!再也不会回来了!”

伤城自醉

2001年3月初,我来到雪兰莪州的新纪元学院

(New Era College)。

我的很多“第一次”,都在学院开始──第一次

当课外活动的秘书、财政、执委……我很享受学院的

生活,自由自在,从没想过家。

我在外是开朗、活泼的活跃分子,对很多事情

都有决定权;回到家,我却仍是做什么都会挨骂的孩

子,无法向父母分享我的得失与感受。因为在家里得

不到,我开始在外寻找愿意聆听我心声的人。

我在学院先后展开两段感情。初恋,最深刻,

受创最重;第二个男友,见面两、三次就开始恋爱,

又很快就分开。我虽信了主,却没有灵修、祷告的习

惯,所以信仰基础根本不扎实。这两个男生都是非信

徒,我也无所谓。

他们俩的成长背景、性格都截然不同,却有一个

共同点,就是爱看色情电影。他们不但喜欢看,还时

常勉强我陪他们看,更对我毛手毛脚。起初,我不肯

看,但我很快就变了……

我的精神、心灵大受污染。我完全没有平安、喜

乐。我很清楚,我在做上帝不喜悦的事。然而我无法

回头。我心中只有爱情,其他的我不考虑。

这两个男生一直对我说,所有男生都是这样的,

都做这样的事,而我,是“太过保守的异类” 。他们

说什么,我都相信,因我相信我最爱的人不会“害”我。

庆幸的是,我有自己的底线,始终能保住清白。

尽管对方软硬兼施,第二个男孩更使出美男计,不时

来色诱我,我都不妥协。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天父怜

悯和保守我。

寒彻身心

完成3年的文凭课程后,我于2004年8月飞抵北

京,在中国人民大学插班,开始为期2年的中文系学士

课程。

跟家人僵硬的关系,始终没舒缓过。到了北京,

那冰天雪地的冬季,让我时时刻刻觉得彻骨寒冷。我

常流着泪进入梦乡,我认定上帝早已忘了我,更别说

祝福我和我家人了。

我四处游山玩水,努力结识新朋友。终于有一

天,有个理想的对象出现了。

这男生英俊高大、体贴多金。他很尊重我,愿

意陪我散心,与我以往交往的男生有云泥之别。我第

一次觉得自己像个公主,值得重视、呵护。不过,他

不是基督徒。我可管不了这么多!毕竟,像我这样软

弱、平庸的女孩,很难有机会嫁给条件好的基督徒。

这要命的浪漫,再次成了我的网罗。结果这段感

6

Page 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情还没真正开始,他就回国了。我彻底失落,开始放

逐自己。加上跟室友的冲突,我的自信崩溃了……

两年的日子就这么虚度了。回国在即,我诚惶诚

恐,努力探索前方的路,只是茫然,从未如此强烈意

识到时间的流逝及残酷。如果生命的意义不过尔尔,

那我拿什么来面对明天?而且,我为主、为自己做了

什么?我悲从中来。在泪水里,我匍匐来到主前,虔

诚忏悔。

都有定时

我回国不久,父亲就患上了鼻咽癌,后又诊断出

喉癌。我和父母、手足之间的磨擦仍不断,但苦难把

全家紧密连接了。

人很奇怪,有些事平时不会记得,但在非常时

期,却会涌上心头—比如小时候,父母在我生病时

抱我看医生,在我睡觉时替我盖被,在我得奖时为我

开心……

又如我在外求学期间,我哥哥出了车祸,在医

院昏迷了3天3夜。出院后,因大脑受损,留下了后遗

症,动作也不大利落。可是妈妈为了不让我担忧,要

所有亲友对我保密。

无论如何,我对生我、养我、育我的母亲,态度

实在太差了。

记得在北京,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对着桌上一

堆参考书,埋头苦读。忽然,一股强烈的内疚感、不

安,充斥心头,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清晰地播放

在眼前。此时,有声音对我说:“现在要为你母亲

祷告。”

我看着眼前的书,心想:“先让我读完这几页,

再祷告吧!”那声音不断催促,我的心忽然一阵剧

痛,讶异着自己夺眶而出的泪水,我慌了,顾不得抹

去脸颊的热流,推开椅子,走向窗前,“扑通”一声

跪下来……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

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寻找有时,失

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

时……”(《箴言》3:1-8)现在到了我和母亲彻底

和好的时候了吗?我不知道。然而我再一次,为上帝

赐给我的母亲深深感恩,是我不配。

我脾气不好,灵命幼稚,无法向家人有力见证上

帝的大能和恩典。然而,天父早已赐下宝贵的应许,

“我造就你必不忘记你”(参《以赛亚书》44:21)。

我相信,未来正等着我去开拓,神会与我同行。

作者现居吉隆坡,为马来西亚基督教杂志《南

钟》助编。

7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1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文/罗博学

赴一场生命的爱筵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人越思考越敬畏,

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文/罗博学

爱筵

祈祷与静默的时刻,内心涌动着难以名状的酸

楚。我不知这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强化?或

是源自于神圣天启的感召?我逐渐爱上了祷

告,伴随着心灵哭泣的姿态,如此动人,而又痛彻心扉。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一个被公认为思想偏激、

个性怪异、情感冷漠的男生,竟也存在着最柔软的血

液和心脏—这柔软、温和、最具真我的一面,在直

接面对上帝时,方被完全唤醒。所有外在的欢笑与坚

强、伪装和卑劣,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一)

我年幼时,生活在一个偏远而颇具历史遗韵的村

庄。那时(80年代)的中国,人们渴望一种真实而确

定的真理。许多人进入寺院,对木雕泥塑的佛像顶礼

膜拜。其实乡村的人,对佛陀的智慧与生平、言行一

无所知,膜拜不过是为了求前途、富贵、身体康泰。

母亲年轻时,便归信上帝。在当时,称得上破天

荒的举动。全家、族人几乎都不能理解。然而,母亲

在邻里间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宽容和博爱。她虽无多

少文化,内在生命的流露却显而易见。

父母婚后一直是邻里称赞、效法的榜样。然而

当他们先后生下两个女儿之后,我家却成了乡邻的谈

资。人们一致认为,一个家庭若无男孩,就是断了香

火。碍于世俗压力,母亲打算抱养邻家的男孩。

那是一个夏月,母亲联系好同村的一户人家,要

抱养那家的男婴。不料,她的手无故肿痛起来,连一

块馒头也拿不住。母亲与一位传道人一同祷告。传道

人很确定地告诉她:“平平安安地去吧!上帝已经为

你遮盖了人间的羞耻。”

未过多久,父母便有了我这个儿子。

当我在日后经验到成长的艰辛,每每回忆起母亲

当年的祷文,便得到极大安慰。我至今认为:母亲,

以及许许多多虔诚跟随上帝的人,他们祈祷的身姿是

宇宙间最动人的姿态。在祈祷中,一切源自内心的爱

与渴求,都如江河涌现;人性的善与真、温柔与渴

盼,也都淋漓尽致地呈现。

(二)

很潦草,也很温馨地结束了我的童年。7岁时,我

们举家迁入省城。临走,同村的阿姨送我一本包得严

实的书,是圣经。

乡村的7年,每周在我家有团契的生活。无繁琐

的形式,也无高深的教义,只是普通乡邻,聚集一起

唱赞美诗。乡邻们的音色或许不佳,歌唱技巧几乎为

零,然而在共同仰望上帝的目光中,却体现出超乎异

常的爱与合一。

在都市,仿佛一切都变得陌生,却又渐渐靠近真

实。从80年代跨入90年代,人们所有的价值观,都凝

固在了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个人的享

乐上,却拒绝了对个体生命尊严和神圣的坚守。

在我们的小区里,有耗资百万修建的街心花园。

这外在的盛世繁华后面,是隐藏于内的蝇营狗苟,以

及各种内幕交易。附近还有一间迪斯科舞厅,是男人

寻欢作乐的场所。许多人曾目睹一个“打工妹”,在

这舞厅的门口,被一群男人近乎绑架式地拉上“别

克”牌轿车,留下一声凄惨的呼喊……

在这样一个环境,我艰难地完成着一个儿童的成

长。母亲对上帝的信,居然能在此地日益获得人们的

8

Page 1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尊重。她的贤德与聪敏,也倍受称赞。

小学毕业那年,祖母去世。这是一位糊涂了一

生、“阿弥陀佛”了一生、晚年受到至亲恶待、至终

毫无怨言的老人。她对我的爱,犹历历在目。

祖母的离去,促使我更深地思考生与死的终极性

问题。少年稚嫩,显然难以承担这样的重负。也许,

从那一刻开始,我的记忆开始真正沉重。

(三)

中学时,我开始在母亲的陪伴下,奔波于很多

医院。我偶或沉睡,偶或清醒,偶或毫无目的地奔

跑。一位主任医师潦草地在我的诊断书上写上“忧

郁症”,另一位专家在诊断书上写明“间歇性意识消

失”……

医学所下的判语,让我一度陷入莫名的挣扎和矛

盾,并产生自卑与绝望。我想起了“上帝已死,超人

诞生”、最终疯癫而亡的尼采;想起了37岁那年精神

错乱、饮弹自杀的印象派大师梵高;甚至想起了因政

治动乱被迫害,以至于疯癫奔跑的长安画派创始人石

鲁……这些不认识上帝,或最终放弃信仰的个体,皆

以自杀告终。名垂青史的才华,后辈的追随与景仰,

不过伴随着历史的尘埃,划一个意味深长的感叹。

(四)

因我生命中的黑夜,母亲对上帝的信仰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考验。班扬《天路历程》中描述的基督徒

的各种心态:有时笃信,有时犹

疑……在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焦

虑中,都一一体现了。

有一段时间,母亲放弃了

信仰,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

演出浪子离家的悲剧情节。

离 开 上 帝 的 那 些 个 日

子,母亲称是最黯淡无光的日

子—她每每想起神从前给

她的无限恩惠,便抱愧。直至某一日午休时,她的内

心想起了从前与她共同祈祷的那位传道人,想起自己

当时做的祷告,母亲立即双膝跪地,祈求主的赦免。

她不再祈求上帝之外的任何富足,只求上帝本身。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

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日新月

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

律。”康德如是说。

对于母亲,对于我,对于每一个身处巨大悲苦、

难得喜悦的人,其实都在生命中践行着先辈的呼唤:

“主啊,我的灵魂若不在你那里找到安息,便永远烦

躁不安。”

我们被邀请赴一场生命的爱筵,这已经是无限

的恩典。基督接纳了一个支离破碎的我,也必将使我

愈合。希腊哲学对“道”有精湛的论辩,老庄哲学对

“道”有精深的论证……唯有基督,以他伸开的膀

臂,拥抱着世间每一个冷漠和孤单的生命!

“死亡已经逼近我,我的身体将要归回尘土,被

虫子吃光。我深切的痛苦与基督永恒的国度之间的深

渊,是多么深不可测!我感到惊讶,我自己的野心,

和凯撒、亚历山大大帝的野心,居然在空中消失了。

那个犹太的乡下人—耶稣,反而伸展他的手,横越

世世代代,控制人类与国家的命运。”拿破仑,临终

前,如是说。

作者生于陕西,现居北京。

9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1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36岁的 一封信

文/付靖

十一月26号,是我36岁的生日。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自己活了36年的人生。思索的结果让我决定,给2位我生

命中最重要的人分别写一封信。一封,给我亲爱的母

亲,她现在在天堂;一封,给我亲爱的上帝,他现在

掌管着天堂。

请原谅,我无意冒犯上帝而把他和母亲并列,而

是因为母亲的去世,和我决志信仰基督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写给天父的信:

亲爱的上帝:你好!

请理解我按人间的书信格式来和你打招呼,因为

我只会这个。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已经36年了,今

天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话必须和你说说。我知道你很

忙,所以我才把这些话写成文字,你有空的时候看看

信,然后看看我,因为我很想念你。

你需要带老花镜吗?我爸爸看报纸的时候得带

老花镜,所以,我在想象你带着老花镜看我的信的样

子。而你,是我在天堂的爸爸,我可以蜷在你怀里靠

一会儿吗?我确信那样会很温暖。

这个星期四,我就36岁了。为此我好好想了几

天时间,想我这36年来都是怎么活的?都活出什么来

了?我想了很多:童年,大学生活,分配工作,我的

初恋,我的理想,我的爱好,我的亲人,我的师傅,

我的朋友……在想起这些的过程中,有欢笑也有眼

泪,有不解也有顿悟。它们就像波涛一样,在我小小

的胸膛里翻滚。但上帝,你知道吗?后来我想到你,

我是故意留到最后再想你的,因为我要花最多的时间

和精力来,思量你、体会你、爱慕你、仰望你。

上帝,我知道自己30年以前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

很顺畅,我的意思是别人看起来很顺畅。但是我自己

知道自己并不快乐。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这些人

包括我的父母,恩师,领导和师傅)而活,我按照他

们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勤奋上进、孜孜

以求。为了他们殷切的希望和欣慰的眼神,高中文科

成绩卓然的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和理想,转而

战斗在我再怎么努力也成绩平平的理科领域。从我开

始被他们“做出选择”之后,我就没觉得自己真正开

心过了。然后是高考、工作,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离自

己的梦想越来越远,我很伤心。虽然,在工作中我也

很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的责

10

Page 1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任心、组织性和多年训练有素的良好习惯使然,骨子

里,我依然没有成就感和愉悦感。这么多年,我很迷

茫,在迷茫中继续迷茫。

一个生离一个死别

上帝,2004年底,我母亲因为肾功能衰竭住院,

这个你应该知道。她要开始透析了,这无异于宣布她

患了类似癌症的绝症。我眼看着妈妈从一个干净利

索、雷厉风行的人,一点一点在病患的折磨下衰败凋

残,而无能为力。开始一星期透析1次,然后2次,最

后隔天1次,然后是频繁的输血,大把的吃药。我辞去

工作,在病房里支了架钢丝床和她度过了整整1年的住

院生活。上帝,你知道吗?那时候我不认识你,不曾

了解你,所以我很无助和恐惧。后来她的病情稍有稳

定,出院回家调理,但还是要准时做透析维持生命。

我也在2006年初回到了单位上班。

2006年底,我有机会到香港科大进修。我想,这

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为就在这个过程中,我真

正认识了你—亲爱的上帝,阿爸天父。我的培训期

是2006年10月到2007年3月的半年时间,但2006年12月,妈妈的病情突然恶化。不管她有多么舍不得我,

不管我有多么牵挂她,她还是离开了我。那一天,恰

好是2006年12月26日,是庆祝你诞生的节日。

料理好她的后事,我还是继续完成了后3个月的培

训。但在实验室里,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起妈妈,我没

有办法忘记她临终前看着我的眼神,充满了牵挂和不

舍;我也无法忘记我陪她度过的那些艰辛而细碎的医

院时光;想到最多的不是她健康时的身形,反而是她

在病榻上那瘦小的模样。我为她剪指甲、洗头发、洗

脚、擦脸,陪她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节目,和她谈论病

友的情况,我和她是在医院里迎接新年和除夕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在母亲去世

的前几天,我那个准备和他共度下半生的人忽然消失

了,5年的情感禁不起某种小小的诱惑,背叛并且烟消

云散,甚至没有等到我回过神来,我生命中曾经最爱

的、最看重的2个人,都已经离我而去了。所不同的

是: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

我甚至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香港的。然后,我就

开始抑制不住的在实验室里哭,实验室的教授和同事

们给了我很多理解和宽容,可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

情绪。我知道这样不是办法,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帝,我在天上的父啊,这个时候,你来到了我的身

边。当然,是用一种我想不到的方式。

一个祷告和一些人

永远不会忘记2007年1月25号的下午4点。我又开始

在实验室里落泪。这时,亲

爱的郭棣姐妹走到我身边,

把我叫到了实验室外的走廊

里,她先是说了几句安慰我

的话,然后,她伸出右手

拉着我的手开始祷告(当

然,当时我不知道那叫做祷

告),她说:上帝,祈求你

帮助付靖脱离这种失去亲人

11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1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的苦难,祈求你让我们重新看到她的平静和笑容……

无法想象郭棣的那些话给了我怎样的温暖和慰

藉,我很快平静了下来。这时候郭棣问我是否接触过

你(基督耶稣),还说回头她会向我介绍一些朋友。

于是,后来我又认识了欣洁;来到了那次晚餐聚会的

教授家里;我看到了“福音”的DVD光盘;听到了

“最知心的朋友”那首歌曲;来到了科大的团契,认

识了梦娇、海天、阿蒙、石林、盼盼等很多朋友;参

加了那次联谊的活动,并在活动上我和梦娇、莉莉、

国华一组,分别扮演3个残疾人和1个健康人,我们合

作完成了任务……

上帝啊,我认识了他们和她们,认识了很多的

弟兄姊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关爱和良善,感

受到了扶助的温暖和力量。但最重要的是:我通过他

们,认识了你,感受到你,归信于你,敬拜于你。我

现在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存在和永生。

是的,以前风闻有你,如今我见到你。

亲爱的爸爸,我在天上的爸爸,现在我想对你说

很多感谢的话。虽然,我知道说的时候我又会落泪,

但你要相信,你的慈爱和公义已经抚平了我的创伤,

你的应许和美善给了我平安和盼望,你的权柄和大能

让我坚信不再仿徨。我是在哭,但心里在笑。

天父,请允许我感谢你。

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郭棣拉着我的手祷告的那

个下午。我现在知道,她的手是你的公义的右手的延

伸,(参《以赛亚书》41:10)她的话是你慈爱话语

的诉说,而走廊上的那扇窗,透过来的是你永生的光

芒,照亮了我的生命,给了我重生和希望。

如果没有你,我就不会在那次活动的时候,把

手放在梦娇的手里(因为我扮演瞎子,梦娇扮演健全

人,她得领着我走)。我现在知道,你是通过这个有

着大大眼睛、纯洁透明的女孩子,告诉我世界上还有

很多洁净的心灵可以信任,你也告诉我健全的灵魂和

健全的体魄同等重要。

如果没有你,我就不会看到“福音”DVD,听

到“最知心的朋友”,学习圣经—你的话话。现

在我知道,这些所承载的都是你的爱。因为,爱胜

过一切。

神在哪?谁是天使?

天父,请允许我仰望你。

是你让我明白了“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

忍耐……”(《罗马书》12:12)所以,我才能够坚

信生活的道路再艰难,我的生命还是会有很多的惊喜

和盼望。因为你是信实的上帝,是爱我的父。你甚至

可以用人看为悲哀的处境,来成就你美善的旨意。

是你让我明白了“……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

就在哪里。”(《马太福音》6:21)所以,我才能够

把眼睛擦亮,追求全身光明,因为你是公义的上帝,

上帝让他的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是你让我明白了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

12

Page 1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后书》

1:7)所以,我才能够坚持把你的话写在卡片上、书

籍上送给周围的人。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为别人得医

治而祷告,却同时令我自己也得着了医治。

天父,请允许我敬拜你。

我敬拜你,不仅仅是因为我个人的获救和重生,

乃是因为你用你的大爱,永不停息地在拯救这世上迷

失的羔羊,我看到不断有人在你的光照下悔改、得

救,我看到身边那么排斥你的人,会在某一天忽然

对我说:我要信靠赞美主。我敬拜你,不仅仅是因

为自己对你的信仰叩问就得着回应,更是因为你用你

的权柄信守着你的应许,我看到你不断赐予的恩典在

千千万万圣徒间涌流。 天父,请允许我告诉你。我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

案:谁是天使?

当我看到从来不施粉黛的欣洁,脸上永远洋溢

着恬淡幸福的笑容,我看到了天使;当我看到海天坐

在钢琴边,优雅的弹奏着赞美你的曲子,我看到了天

使;当我看到梦娇就因为我帮她讲了讲色谱仪器的问

题,却那么感谢和受鼓舞,我看到了天使;当我看见

团契的弟兄姊妹们送给我的书籍、卡片、礼物以及我

们的合影,我看到了天使;当我听到一个从来很排斥

基督的人轻轻地说“我想信靠上帝,赞美上帝,我有

很多话对他说”,我看到了天使……

是的,我可以在那些所有你停留过的人和事上,

看到天使的模样。现在我知道了,那是因为你的爱印

证在这些人身上,是天堂的影子印在这些人身上。

他们是天使,是你的爱的天使,是基督爱的生命的

见证。

我领悟了一个很深的道理:神在哪里?

几年前,当我从脆弱不堪中重新站起来的时候,

我知道神在天堂上;几年后,当我学会遵行圣经的

话,活出人的尊严和喜乐时,我知道神在我们身边;

现在,当我给你写这封长信,并愿意尽可能和更多的

人分享它的时候,我知道神,其实就在我们心里,神

的国就建在我们心里。(参《路加福音》17:20-21)信好长啊,天父你累了吧。不过,请你再给我一

点点的时间。最后,我有一些小小的祈求和心愿。一

个是,这封信你可不可以给我妈妈、天使以及很多的

弟兄姊妹们看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动和快乐,

并以此荣耀你的名,这是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第二个是,我想请你继续保守活在你爱里的孩子

们,那些我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身边

的和遥远的。保守我们仰望你、信靠你的心怀意念,

在地上活出你的话语和生命,平安喜乐,忍耐盼望。

还有一个,和我自己有关,就是我也要当天使,

因为我觉得天使很美,而且我想那样的话有一天我就

又能和妈妈永远在一起了,而我们将能永远和你在一

起,我想,这便是永生了。当然,为了那

一天,我还得努力。

我亲爱的上帝,天父,爸爸,以

上就是36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想对你说

的话。天父,谢谢你对我一直以来的引

领和照顾,你的爱让我在这纷杂嚣嚷的

世界中找到平静和勇气,找到自我和归

宿。最后,如果你不介意,我想吻吻你

慈爱宽厚的大手,而你,可以亲吻一下

我的额头吗?

爱你的女儿 付靖

作者是国内医药工程师。

13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1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之风筝他在我的心上轻轻地说:“别动,等一等,让我再好

好看看你!”

文/刘帆

之风筝

人在一生中,似乎注定要把情感系在某处。小时候,我们的心跟着

父母转,长大后,配偶和孩子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感

好像一线风筝,一定要拴在谁的手中。

难以言喻的孤独

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我就感到自己的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渴望—我

渴望被爱、被理解、被人欣赏。当这个渴望得不到满足时,我的内心中就

萌生难以言喻的孤独。

母亲说我是吃饱撑着了,我的朋友也打趣我,说我读小说读出了毛

病。真是这样吗?后来我观察,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渴望,人的情

感或多或少总要依附在他人身上。即使浪荡街头的小混混,也渴望以出格

的叛逆来引人注意,来发泄一种扭曲的渴望之情。看来,渴望是人与生俱

有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希望父母多多陪我,听我说话,但是,父母总是忙碌。

青少年时,我想找个全心爱我的男朋友,他不一定才华横溢,但一定要有

一双时刻注视我的眼睛,以及愿为我而死的侠义豪情。但是,我失望

地发现,那些自称爱我、至死不渝的男生,他们的专注,只在

求爱的那一刻。

结婚后,我发现,丈夫更是把我排到心中

14

Page 1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最末的位置。我纳闷:我心中的渴望,谁能满足呢?

谁能填满我内心的孤寂呢?若永恒的爱情真的存在,

那么,爱我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呢?

我很努力地使自己变得可爱,不仅竭力讨所有人

喜欢、在长辈面前也十分乖巧。而且,我做事认真,

全力以赴,希望能以个人的成就来赢得赞赏,因为只

有在赞赏中,我才能稍微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我很害怕出错。当人来指正我的时候,我

仿佛大祸临头,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辩护,以维护自己

完美的形象。然而我发现,结果却恰恰相反,自我保

护带来的,只是旁人的藐视和轻看。

我好失望啊!我的渴望无法满足,我的形象无法

完美。我的心啊,似乎注定落入孤寂和虚空!

他对我实在太吝啬了

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孩子

身上。至少,在孩子无助的眼神中,我可以找到自

己的重要价值。于是,我很安心地在家里做个全职

妈妈。

当我发现第一个孩子是自闭儿时,我绝望了。

我近乎乞求地问医生:“他以后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吗?”医生摇摇头:“我没法回答你!”。

于是,我生下第二个孩子,我期望他聪明过人,

才华出众。当我发现第二个孩子的自闭情况比第一个

还糟时,我真是万念俱灰。

更伤心的是,丈夫常常怨我没本事,只会事事依

赖他。我和他的关系,在长期的相互埋怨中,只剩下

一纸苍白的婚书。最后,我忍无可忍,就咬着牙,含

着泪,逃离家门。我总不能守在家中,每天唉声叹气

吧?至少,我要去进修,找个好饭碗,在工作中重新

寻找自我。

那段离家的日子,我并不快乐。每天,我都暗自

落泪。那杯孤独的苦酒,实在苦涩!我的艰难,真的

应验了圣经中的一句话:“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

们的愁苦必加增……”(《诗篇》16:4) 后来,我重新回到教会。牧师说:“耶稣爱你,

他要填补你内心的空虚。”可是,如果神爱我,为什

么他给我一个在感情上十分迟钝的丈夫呢?如果神就

是爱,他为什么给我一双对爱没有回应的孩子呢? 我觉得,虽然神爱我,但他对我实在太吝啬了,

就好像他爱完世上所有人以后,才把最后剩下的一点

零星的爱施舍给我,使我在艰难中仅仅得以存活。圣

经中说:“我的恩典够你用。”(参《哥林多后书》

12:9)这句话是多么残酷无情啊,他确实只舍得给我

刚刚够用的恩典。而且他高高在上,对我的疾苦无动

于衷,对我这个人更是毫无兴趣。所以,我对他也没

什么兴趣。

让我再好好看看你

有人教我学习等候神,我愿意试试。有一次,我

花了一个小时,祷告、默想、等候神。当我站起来准

备离去时,我忽然感觉有一个人将我按住,他在我的心

上轻轻地说:“别动,等一等,让我再好好看看你!”

我吃了一惊,那温柔的声音不像来自高高在上的

神,更像来自一个含情脉脉的情人;那种爱不像是爱

别人剩下来的余渣,更像是电影中的白马王子爱灰姑

娘,爱得那么强烈而专一。

那一刻,我的心像触了电一样颤抖,泪水如断线

的珠子撒落满地。这不正是我渴望已久的爱情吗? 于是,我每天都花时间等候神,我的心因此品尝

15心灵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NO.1122012 APR

Page 1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到甜蜜。我仿佛被某种力量吸引,开始做过去不做的

事情—我每天以祷告开始,以祷告结束,尽可能参

加教会的各种聚会,上各样的课程……有神同在的滋

味甘甜无比,我的心在神的同在中颤动,我的泪从脸

上滑落。

上班的时候,我也常常在心里和圣灵说话。老板

和同事都问:“你最近为什么这么安静?到底发生什

么事情?”发生的事可多着哩!我心中那根断了线的

风筝突然落在神的手中,他抓住了我心,让我的情感

从此有所依附。 神的同在,不仅仅带给人难以忘怀的感觉,更重要

的是,改变人的生命。我以往特别希望别人欣赏我,

而现在,这种渴望渐渐消褪了。准确地说,我仍然喜

欢被人欣赏,但不会因没得到夸奖而沮丧了,仿佛那

已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装饰物。我只在乎神怎么看我。

我在乎我所做的,神是否喜欢。

当我不在乎别人的欣赏或贬损时,也就不太在乎

自己在别人面前是否有完美的形象。本来嘛,我不是

一个完美的人,何苦装腔作势呢?我发现,其实真实

而透明的人反而更可爱。虽然他们并不完美,但与看

似完美却虚假的人相比,人们更愿意有这样的朋友。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将我释放在轻松、自由里。

我不仅变得快乐,而且我变得愿意道歉、认错。结果

我发现,当我不在乎完美形象,当我愿意道歉、认

错,反而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敬。

让你的爱在他身上锁定

当我把追求神放在首位,不再把情感全部放在配

偶和孩子的身上,我们的夫妻关系反而日趋甜蜜,孩

子也渐渐让我称心如意。现在,我的大儿子已经上大

学,成绩也很好。他何止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呢!二

儿子也一天天向正常靠近。这不是我的功劳。当我

花时间来追求神、服事神,神就来教育、帮助我的

孩子。 当我的情感不再拴在人的身上,我不再孤寂,

反而过得好充实。每天,我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等候

神。我喜欢问他:“今天我要先做什么呢?是整理信

息?是剪辑祷告敬拜的录音?是写文章?还是打电话

问候某个人?也许,我今天什么都不做,就在这里好

好爱你?”

我哪里还有时间孤寂啊!

相反,我的先生对我却越来越粘。他下班第一

件事,就是找我说个不停,周末也是在我身边转来转

去。我担心以后他退休在家,我怎么受得了他呢?于

是,我告诉他:“你最好在退休前找到爱好,否则,

我真的无法每时每刻都陪着你啊!”但愿退休后,他

和我可以到教会一起忙。

看来,消除寂寞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不把渴望

放在人的身上。还有,我们必须走出自我,把爱给出

去。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他终究会落在孤寂里。因

为在我们的情感深处,有一种强烈被爱的渴望,也有

付出爱的渴望。这是神的设计和创造,他把我们造得

像他。如果我们忙着渴慕主耶稣,忙着把爱给出去,

我们心中的渴望就得以满足,因为这是我们被造的目

的,我们就不再孤寂和空虚。

朋友,将你的情感从人的身上转移,让你的爱在

神的身上锁定吧。请记住,你的感情让什么抓住,你

就会变为什么的奴仆,会因付出的感情得不到回报而

伤心。若你的情感依附在某个人身上,你就会情不自

禁地把自己和别人都困在愁苦的囚牢里。人的爱就如

一副铁链枷锁,谁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压力?神的爱却

不同了,我们可以像倦鸟找到归宿,风帆找到港湾,

在神的爱里,我们能寻得安息,可以重新得力!

作者来自中国,现居美国加州,在牙科诊所任

洗牙师。

16

Page 1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你的笑颜

灿烂如故文/沉逸珊

—忆女儿杭杭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因为有主耶稣同在,我的喜乐,宛如在云端翱翔!”

—摘自杭杭的病床札记

一晃眼,女儿杭杭回天家13年了。无法想象,

她现在是什么模样,是和她离世时13岁半的

模样相仿呢?还是穿著洁白的袍子、背着一

对翅膀、顶着头上的光环,四处飞来飞去呢?无论如

何,我相信她可掬的笑颜,绝对依然如故。

那个微笑女孩

提到她灿烂的笑颜,不能不提到1998年,角声

颁赠给她“生命斗士奖”时,各报章媒体在采访报道

中,就屡以“微笑女孩”来称呼她。后来李世宗弟兄

撰文记录她的生命见证,更以“微笑女孩”为标题。

曾经,我们趁着杭杭病情稍微稳定的空档,赶紧

带她上馆子,看能不能找到让她有点儿胃口的东西,

遇见馆子里的服务人员对着她惊呼:“你就是那个微

笑女孩吗?”

她在病中代表加州橙县儿童医院出面募款,一顿

餐会募得3百万美金。那一天,她身穿米色蕾丝连身长

裙,头戴米色缀花草帽,上台接受访问并致辞。当她

为了看她预先藏在帽子里的小抄,摘下帽子,不经意

露出她因为高剂量化疗而掉光头发了的秃头,以及头

上因为脑瘤切除手术所留下的伤疤时,近千人在台下

17天路历程

The Heavenly WayNO.1122012 APR

Page 2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流泪,她反而若无其事地读着她的致辞:

“……请继续为我祷告,请继续为儿童医院中每

一个生病的孩子祷告,请继续为有需要、软弱的人祷

告,因为创造并掌管宇宙万物的神,是听祷告的神,

是又真又活,又有慈爱又有恩典,又有权柄的,听祷

告的神!”

语毕,她慢条斯理地戴回帽子,微笑致意,步下

舞台。

有一年的万圣节,她穿著睡衣,戴着101忠狗的帽

子,脸上画着胡须,坐着轮椅,在医院里到处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被《橙县记事报》的记

者抢到镜头,大篇幅刊登在报上。记者写到:“如果

没有看到她身上吊着点滴,谁能相信,这个有着阳光

般笑容的孩子,正在和死神拔河呢?”

和死神拔河?是的!若是凭借我们的本能,在面

对死亡侵逼、胁迫的关头,有谁能够从容自若,甚至

随时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呢?杭杭之所以能够挣脱死权

的辖制、超越对人世的耽恋,不正是因为她清楚,自

己是“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参《罗马书》1:6),

若离开这个尘世,并非出生入死,反而是出

死入生吗?

魔术般的表演

那些日子,杭杭经历了无

数次的大小手术:脑部外科手

术,脊髓、骨髓手术,心

脏、胃、鼻腔、血管手

术,伽玛刀放射手术,

干细胞移植手术,满剂

量、全疗程的放射性治

疗……忍受所有这些医疗过程的折磨,忍受病情不定

时反复的焦虑,对抗每一种后遗症、副作用对身心的

戕害、耗损,成了她生活全部的内容。

11年之后,作为母亲的我,回想到当时的景况,

心依然不由自主地抽痛。当时的杭杭,在一般人看

来,除了绝望,还有什么呢?可是蒙召、属耶稣基督

的她,却活出了与世人不一样的生命。

有一个时期,她的体能状况还不算太糟糕,但

是因为化疗的结果,无法正常进食。医生就决定让她

以鼻胃管输入营养奶。除了第一次,是护士在治疗室

为她进行鼻胃管导入,此后,她就自己操作了。每一

回,她都像变魔术般,谈笑间,就把管子从鼻孔一路

经过咽喉、食道,推送、吞咽到胃里,三、两下,就

把许多孩子必须在麻醉之后,才能由护士操作的步

骤,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我虽然不至于和其他第一次看她表演的人一样瞠

目结舌、涕泗纵横,但是,我每次仍然需要刻意隐藏

心中锥心刺骨的颤栗。医生们曾经征询杭杭,愿不愿

意把她自行导入鼻胃管的过程录影下来,做为医院的

教育影片,可惜说着说着,却没来得及。

两倍的星星!

因为杭杭的静脉超级难找,抽血或打针时,医院

常需要动员经验最老到的护士来为她寻找静脉。有时

护士因屡试屡不中而手软,杭杭会笑眯眯地安慰、鼓

励:“没关系,你慢慢来,再试一下吧。”站在一旁

的我,看着她那已经是千疮百孔的手臂、手背,只有

偷偷地别过头去,擦掉忍不住的泪水。

杭杭很会滑稽、搞笑。我若载她上街兜风,每当

遇到红灯,车子停了下来,坐在驾驶座旁的她,会偷

死入生吗?

魔术般的表演

那些日子,杭杭经历了无

数次的大小手术:脑部外科手

术,脊髓、骨髓手术,心

脏、胃、鼻腔、血管手

18

Page 2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偷地留意边上车子的司机,一看对方漫不经心地转头

看向窗外,她立刻摘下帽子,露出她的光头。对方没

有心理准备,多半会吓一跳,赶紧把头转开。这么一

来,杭杭可就乐坏了。常常,她还会统计,出这一趟

门、兜这一路风,总共吓到了几个人呢!

到了晚期,她的肿瘤压迫到她的视神经,于是

她看东西出现双影。面对这样的困扰,杭杭躺在自己

的房间,望着贴着夜光星星的天花板,竟然解读为:

“妈咪,主耶稣真是爱我,他让我看到的星星是你看

到的两倍啊!” 她在神经协调障碍逐渐严重之后,有时躺在床上

明明想向左翻身,却翻向了右边,跌下床来。几次,

她因此头部撞到床头柜,而痛得哭了出来。然而,一

见我满脸的惊慌、泫然,她霎时破涕为笑,反而问

我:“妈咪啊,我怎么这么好玩呢?睡着睡着,还会

从床上滚到床底下呢!”

弟弟,记得我!

我们原以为她痊愈了,但一年之后,癌症竟然复

发了!听完医生的报告,杭杭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

“感谢主,我现在已经胖回来了,有本钱经得起那些

治疗了……”

我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再度入院的长期

抗战,于是趁着治疗前的周六,带着她和她的弟弟周

周,去海边看海、看水鸟。在沙滩上,杭杭领着弟弟

玩耍笑闹、追风逐浪。日落后,我们在滨海小城的街

上吃比萨饼,她更是一反常态,和弟弟在店里的电动

玩具机器上,来劲地缠斗较技。兴尽回程的途中,她

难掩疲惫,只悄悄地、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希望

弟弟长大之后,还记得今天下午……”于是,沿路闭

目,不再言语。

杭杭开始病的时候,周周只有5岁。杭杭手绘了一

小册描述她自己生病过程的图画,送给周周。她说:

“如果弟弟的同学问起来,弟弟可以知道我到底是怎

么回事。”

在那本小册子里,有一页,她嘴角上扬,穿著医

院的病服,挂着吊瓶,伫候在医院的娱乐室门外。娱

乐室门上挂着“5点开门”的牌子,墙上的钟正指着4点45分。然后,杭杭在旁边写着:“住院的日子虽然

很闷,但是,我只要想到娱乐室即将开门,还有主耶

稣时刻陪伴着我,我就开心了。”

儿童医院里,三天两头收到各界捐赠给病童的礼

物、玩具。杭杭在医院里有她的超人气,护士经常把

一整推车的玩具推进她的病房,由她优先选。杭杭总

是选一些小男孩的玩具。起先,护士们都纳闷:“你

喜欢这些螺丝起子、榔头、老虎钳吗?”“你真的要

这辆玩具卡车吗?”“你为什么不拿那个布娃娃?” 杭杭总是笑而不答。后来,大家才明白,原来她是选

给弟弟的。

2年前,周周离家上大学了。离家那一天,所有的

行李都已经装车,一切就绪,周周却在屋子里流连、

挣扎了好一会儿。最后,他毅然决然,一把抱起那个

有一对翅膀的碧蓝色布制飞马,躲开我的目光,径自

一头钻上了车。那是他姐姐在最后的圣诞节,送他的

礼物。

最美好的时光

和杭杭一起住在医院时,唱诗歌是我们共同记

忆里最美好的时光。有的时候,我们忍不

住心有灵犀地一起偷瞄墙上的时钟,

19天路历程

The Heavenly WayNO.1122012 APR

Page 2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迫不及待地等着晚上9点,医院规定访客必须离去的

时间,然后我们母女二人可以安安静静地在病房内祷

告、读经、唱诗、分享,直到入睡。

有几首她特别喜爱的诗歌,如《献上感恩的

心》。杭杭最常一边画图,或是一边做手工,一边唱

这首歌给自己听。短短的诗歌,杭杭可以反复不停,

唱一、两个小时:

“献上感恩的心,归给至圣全能神,因他赐下独

生子主耶稣基督。如今软弱者能变刚强,贫穷者成为

富足,都因为主为我成就大事。感谢!”

另外一首《数主恩典》,杭杭则对其有过一句极

为经典的赞叹。有一晚,我们唱着这首轻快的诗歌:

“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主的恩典都要记清楚。

主的恩典样样都要数,必能叫你希奇感谢而欢呼。”

唱完之后,杭杭却悠悠地叹了一口气,心满意足

地问我:

“妈咪,主耶稣的恩典,我们怎么数算得完呢?”

《当转眼仰望耶稣》,也是我们百唱不厌的诗

歌。因着这首诗歌,我们学习“转眼仰望耶稣,定睛

在他奇妙慈容。在救主荣耀恩典大光中,世上事必然

显为虚空”。

《如鹿切慕溪水》,也是杭杭喜欢的诗歌。她手

绘了一个磁盘,盘上画着蓝天绿地,一条小溪缓缓流

过。溪边有一棵大树,树下一只小花鹿,正弯着脖子

喝溪水。溪里有游鱼,天上有飞鸟,树梢间有蝴蝶,

草地上有小兔子。旁边,她手抄《诗篇》1:2-3,“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

不枯干。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因他活着》,更在每一个惊慌无助的时刻,

牵引、陪伴着我们走过,为我们重燃信心,带领我们

经历主信实的恩惠和慈爱。“因他活着,我能面对明

天;因他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道,他掌管明天。

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他活着。” 不是吗?

无人比我快乐

杭杭的最后一次生日,有近百人(来自各教会)

前来为她庆祝。当时,她已经行动不便,脑力不济,

但是当我扶着她上台后,她,依旧满脸笑意、满心欢

喜地宣告:“与我同龄的女孩子中,多人比我聪明、

多人比我健康、多人比我富有、多人比我美丽,但是

无人比我快乐!因为我知道主耶稣时刻与我同在!”

最后,杭杭交待了自己的后事:将她的遗体捐赠

医学研究。她说:“说不定可以让医生更了解如何帮

助其他生病的小朋友……”而我,竟然没有依照她的

意思,因为我实在舍不得,舍不得……

1999年3月19日的清晨,她在医院的病床上,在我

轻声的祷告,与《因他活着》的哼吟声中,停止了心

跳。她的父亲急着要按铃呼叫护士,而我,摇头阻止

了他。握着她逐渐冷去的手,看着她安然熟睡了的脸

庞,一抹微笑,正是她息了世上劳苦,与主耶稣面对

面了的稳妥福乐。

遗留下的札记

蒙召属耶稣基督的杭杭,活出了与世人不一样

的生命。“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

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

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马书》8:35)没

20

Page 2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有,没有人能使杭杭与基督的爱隔绝,因为杭杭“深

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

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

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

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马书》8:38-39)杭杭离世之后,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无意中

找到了她在病情最险峻、治疗最惨烈、副作用最煎熬

的日子,她全身插着各种不同的管子仪器,掉光了头

发,无力自行起床行动,皮肤干裂,关节疼痛,口腔

溃烂,视力模糊,终日耳鸣。那时,别说她见到了、

闻到了,单单只要听到了任何与食物有关的声音,哪

怕就是电视里麦当劳广告,也会立刻掏心挖肺、排山

倒海地呕吐。就在那样的时期,她在病床上写下了札

记。她因书写乏力,整本札记字迹歪斜零乱,但是

她没有写出一句叫苦、埋怨、恐惧、或绝望的话,有

的只是她经主耶稣保抱怀搋的心灵,是在基督耶稣里

蒙了释放的尊贵、自由、平安、喜乐。整本札记从头

到尾充满着感恩与赞美,有的时候,只有短短的一句

话:“感谢主,我今天感觉舒服多了!” “这真是美

好的一天,我因为有主耶稣同在,我的喜乐,宛如在

云端翱翔!”

我翻阅着这本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札记,泪如雨

下。我这个自小内心大咧咧,外表圆呼呼的女儿,当

其他孩子最淘气、开始叛逆的9岁至13岁的阶段,她却

经历着以艰难当饼的病痛摧残,与以困苦当水的医疗

折磨,然而,她正是“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

忍耐。祷告要恒切;”(《罗马书》12:12)生离死别于我等属主的人,自有一番异于世人

的体悟,乍听保罗语出“是生是死,总是主的人”,

好像云淡风轻般不痛不痒,然而当一颗心仿佛硬生生

的被刮去一半似的,送走了年华仅13岁半的女儿杭

杭,我那渗血的母亲的心,终究在这句话中渐渐被

缠裹医治。

愿与每一个在主里失去挚爱者的人共勉—

我们有所不见,但是我们盼望;

我们经常软弱,但是我们忍耐;

我们尚不晓得,但是我们等候;

我们即便哑然无言、默然不语,但是圣灵却亲自

用说不出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作者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南加州橙县。

21天路历程

The Heavenly WayNO.1122012 APR

Page 2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王的新娘

送给在耶稣里的姐妹

文/萨林娜

再贫穷的姑娘,若她的追求者是王子,她便立

刻成为世间最富足的;再卑微的姑娘,若得

到了王子的真心,她便成为最高贵的。哪怕

在别人眼中,她那么的不起眼儿,那么矮小、软弱、

寒酸、丑陋……但是,别人的目光算得了什么呢?她

的心中,充盈着幸福!

然而,与耶稣相比,世间的王子算得了什么呢?

他是神子,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而他对你说:

“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死。”

你敢想象吗?你的追求者—耶稣,为你着迷,

为你痴狂。不管在别人眼中,你是怎样的渺小,他却

完全地接纳你,欣赏你。他珍视你的外貌和你的心

灵,他喜欢听你说话,喜欢你毛毛躁躁的头发,喜欢

你的傻笑……

不要让你这伟大的追求者失望,不要轻看了他的

爱,不要伤透他的心。向他献上你的爱情吧!每天都

像王的新娘那样生活吧!他对你的爱情不会因时间而

衰退—即使你的青春与美貌已经逝去,即使你的青

丝已转为白发,他对你的爱仍是激情澎湃。他每天看

你,都如同他刚刚迎娶的新娘。

曾经有一位女子,她温柔、仁爱、圣洁、忍耐、

安静、优雅、从不抱怨、从不灰心丧气……她成为许

多人的安慰、帮助和祝福。当她离世归主的时候,人

们打开了她项链上的小盒子—她一生都带着这项

链。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小盒子里藏着一张小纸条,

上面写着:“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是的,

她未见过耶稣,而她的一生,每一天都作耶稣荣耀、

圣洁的新娘。她深切地知道耶稣对她的爱,并享受其

中,这就是她战胜这世界的奥秘。

亲爱的姐妹啊,为什么自卑呢?为什么觉得生

活平凡而乏味呢?要知道,这世界如同一个舞台,如

今,音乐响起,灯光闪亮,你那伟大的爱人已经走向

你了。他向你伸出手:“我的新娘,来吧,请随我跳

舞吧!”

22

Page 2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你的爱人是世间最棒的舞伴。你无需掌握任何技

巧,无需记忆任何舞步,你只需依在他的臂弯之中,

随着他的牵引翩翩起舞。你越是放松,越是信任他,

你们的舞蹈就会越精彩。若你能顺服他的带领,他就

会带你跳那你做梦都不敢想的奇妙舞步。你或许会胆

怯地说:“我不行,我做不到。”然而他告诉你:

“相信我!跟随我!你一定能做得最好!”

当你的生命遇到困境或艰难之时,耶稣会在你耳

边温柔低语:“我们将要跳一支很难的舞,但非常精

彩。信任我吧,我会带领你跳完。”

或许你会说:“耶稣会这样爱我、带领我吗?这

太不可思议了!我怎么敢相信呢?”亲爱的姐妹,容

我告诉你:我所说的,句句属实。这正是我的亲身经

历。从认识耶稣到现在,他奇妙的爱已经完全改变了

我。他完全的爱,医治了我一切的伤痛,除去我所有

的自卑:刚强代替软弱、欢乐代替忧伤,荣美代替羞

耻,平安代替惧怕,爱代替恨、生代替死……他使角

落里的灰姑娘变为公主,使丑小鸭变为天鹅。

即使你不信我,也要信他的话。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

我以慈爱吸引你。

聘你永远归我为妻,

永以慈爱诚实待你……

把你放在我的心上如印记,

把你带在我的臂上如戳记,

因为爱情坚贞胜过死亡,

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不能淹没……”

—赞美诗《盟约》

作者来自北京,现在美国。

经文漫画/赵乐琳

23

心灵独白Monologue From

The Heart NO.1122012 APR

Page 2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赎金

文/

方镇明

作为罪人,你的罪是强大的。但是,让你相信基督的心

更加强大。

1996年美国第 5 位票房收入

最高的电影是《赎金》

(Ransom),这电影讲述亿

万富翁的儿子被绑架,绑匪要求2百万的赎金。父亲向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报了案。然而,FBI在追查案

件时,随意把绑匪打死,却不在意能否救出人质。

父亲因而拒绝继续与FBI合作。他到电台宣告,2百万赎金不会给绑匪,只会用来追捕绑匪。其后更增

至4百万。这计策巧妙地使绑匪被捕,儿子得救。

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绑匪失败后,要到他们的

寓所寻仇。面对绑匪,这位父亲愿意以自己代替儿子

做人质,他甘愿为儿子舍命。

这电影是虚构的,但在现实中,耶稣就是这样对

待我们的。他为了救赎我们而舍命。为什么耶稣身为

神的儿子,享有尊贵的身分,却愿意以性命救赎我们

呢?耶稣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你们中间,谁愿

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

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

价。”(《马可福音》10:44-45)耶稣是我们的神、我们的主,是天上的荣耀君

王。然而,耶稣“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

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参《腓立

比书》2:6-7)。他道成肉身,俯就卑微,到世上服

事人。

他服事麻疯病人、被鬼附的、妓女等等,他为12门徒洗脚,树立仆人的典范。他为我们的罪而死,甘

愿为我们牺牲他自己。耶稣向门徒总结他在世上的工

作时,说:“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参

《路加福音》22:27)

为何愿付如此重价?

耶稣为何愿意为我们付上如此重的赎价?因为神

的本性就是爱。神有很多属性,例如,公义、慈爱、

圣洁等等,而慈爱是他所有属性的基础。所有属性都

是建基在神的慈爱上。有人认为,慈爱和公义是矛盾

的。其实不然。神的公义背后是神的慈爱,神是以慈

爱去执行他的公义。神施行公义的最终目的,仍是要

向人彰显慈爱。

由于神是爱,神愿意先爱我们(《约翰一书》

4:19);由于神是爱,神愿意无条件地为我们付上贵

重的赎价,救赎我们;由于神是爱,神的爱向我们流

24

Page 2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淌,让我们白白得到拯救。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迫

不得已,也不是无可奈何。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的

本性就是爱。

错误的“向上的宗教”

这爱是贵重的,是透过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成就

的。只要人相信耶稣,便能得到拯救。圣经说:“你

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

是神所赐的。”(《以弗所书》2:8)很可惜,很多人误以为,人得救必须依靠人的行

为或功德。很多宗教都推广“以行为称义”。例如,

伊斯兰教认为,每一个人出生后,都有两位天使随时

跟随他,白天使会把这人的善行记录下来,黑天使记

录恶行。当人的一生到了终结,如果记录的恶行重过

善行,这人便要下地狱,反之则上天堂。这种宗教,

假设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神公义的标准。这

宗教称为“向上的宗教”,因它最终是依靠人的善行

而得救的。

世界上充满这种“向上的宗教”,天主教也是其

中一种。16世纪,马丁· 路德被天主教的功德神学

影响,进入修道院苦修,与世隔绝,希望靠着长期的

禁食、长时间的祷告、儆醒不眠,以及其他功德的行

为,获取神的义。然而,这些给路德带来的不是心灵

的平安,而是身体的严重损伤。

路德又到罗马,朝拜先圣的偶像与遗物。他用膝

盖攀爬彼拉多审判院前的阶梯(这是从耶路撒冷搬到

罗马的。耶稣曾经一步步爬上这道阶梯,接受彼拉多

的审问)。路德亲吻每一梯级。然而当到达顶端时,

路德站立起来,质疑这样做真能赦罪吗?路德对自己

靠善工赚取神的义,是这样描述的:

“虽然我的修士生活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在神的

面前,我的良知感到很不安,觉得我是一个罪人。并

且,我不能够相信我的工作能够使神高兴……我是一

个良善的修士,严格地遵守规则。如果有任何修士能

够凭遵守修士的规矩而进入天堂,我会是……然而,

我的良知并不能给我这种肯定。我经常怀疑,说:‘我

还是做得不好,我的悔悟还是不够。’”(注1)路德形

容他这段时期的生命,处于极深的属灵失望之中。他

说:“我与耶稣基督这位救主和安慰者隔绝,我(错误

地)把他看成我悲惨灵魂的狱卒和刽子手。”(注2) 而原因正是,他不知道耶稣的救赎是白白赐给人的,

并不依靠人的善工或功德。

力量和身份的改变

当路德理解了耶稣成就的救赎,他明白了神的义

是一种甘甜的义,并不是审判的义。神的义是要拯救

一切相信的人,并不是要置人于死地。凡透过相信耶

稣而得到神的义的人,不仅能得到能力胜过罪,身分

也改变了—神接纳他们为义、称他们是无罪的。他

们不再需要面对神的刑罚,反而受到神的祝福,成为

神的儿女。路德引用《罗马书》1:17说明他的论

点:“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

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

得生。’”

路德说,人得称为义,完全是神的工作,没有

半点出于人的善工。因为人是有限和有罪的,无法救

自己脱离罪。神的义并不是我们可以赚取的,是神因

着我们相信耶稣而“归算”给我们的,因此,神的义

又称为“归算的义”。只有透过相信耶稣才能获取神

的义,因为只有神的羔羊耶稣才能除去世人的罪(参

《约翰福音》1:29)。“信”是唯一使人称义的方

法。路德接着指出,人得着神的义(救恩)后,有时

候仍会跌进罪的陷阱之中,以致自己也觉得羞耻。但

人仍是神用重价买赎回来的,神必会赐给他恩典,使

他不断更新变化,成为神喜悦的样式。

因此,路德鼓励信徒,即使不慎犯罪,仍要对

神有信心,相信神的恩典够自己用,神的爱不会与人

隔绝。路德更指出,我们活在世上,我们必会犯罪,

信仰广场Forum of Faith25

NO.1122012 APR

Page 2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因为这生命并不是一个公义常住的地方”。然而,

“作为罪人,你的罪是强大的。但是,让你相信基督

的心更加强大,让你在那胜过罪、死亡和世界的基督

里得着喜乐。”(注3)

如何得着贵重的赎价?

既然神是慈爱的,愿意免费向人送出这贵重的

赎价,让罪人白白地称义,我们可以说神的义是甘甜

的。这确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神的意图原来是要帮助

人,并不是要惩罚人,这就是福音的信息。面对神的

大慈爱,人怎样获取神的义呢?

路德解释,神的义是因着基督成就的贵重赎价

而得着的,因此,神的义称为“基督的义”。另外,

由于神的义绝对不是依靠任何形式的功德、善功、打

坐、默想、献祭、参透宇宙的奥秘等等去获取的,也

不是依靠任何我们里面的东西而得着的,而是完全依

靠基督(或相信耶稣)而得着的;神的义并不是我

们可以赚取的,是神因着我们相信耶稣而归算(imput)给我们的,因此,神的义又称为“归算的义”或“外

在的义”。简言之,任何善工都不能帮助我们赚取

神的义,任何善工都不能吸引神向人施下恩典,相反

地,只有透过相信耶稣才能获取神的义,因为只有神的

羔羊耶稣才能除去世人的罪(参《约翰福音》1:29)。什么是信心呢?信心是依靠神和神的恩典。信心

建基于耶稣成就的贵重赎价和神的重价的爱。人怎样

得着信心呢?信心是神赐给人的礼物,当人谦卑在神

的面前,承认个人的罪,求告神的怜悯,神便会在合

适的时间,赐给人信心。凡蒙神赐与信心的人,圣灵

会临到他们心里,使他们重生、经验神慈爱的救赎,

发现神的义是甘甜的。从这角度来说,信心是唯一使

人称义的,信心也使人成全了律法。

结语:我们如何回应

神为人做了这么大的工作,为的是要成就贵重的

赎价。我们将要怎样回应神的大爱呢?有些人听了耶

稣在二千年前所彰显的伟大的爱,他们仍然坐着,双

手折迭,甚至取笑耶稣的爱,认为自己是伟大的、是

独自的,不需要这种贵重的爱。这种回应是不智的。

你想知道世上的王怎样评价这种回应吗?他会说:

“啊!这些没有感情和无知的人是何等有智慧呢!他

们正在参与我的游戏,让他们继续;这样,他们便会

在不知不觉中受我的捆绑。我将会获得他们最宝贵的

生命。”

另一方面,很多人在人生的绝路中遇见神,回

到造物的主宰,被神的爱满足,蒙神的恩典照顾。他

们遇见神是由于他们寻求神、寻求真爱,并且相信圣

经的应许:“……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

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7:8)神现正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他声音就开门的,他

要进到人那里去,神与人,人与神一同坐席。(《启

示录》3:20)

注:

1. Cited in Alister E. McGrath, Reformation Thought, An Introduction (Oxford and New York, 1988), 73.

2 . James K i t te lson , Luther : The Reformer (Minneapolis: Augsburg Fortress, 1986), 79.

3. Martin Luther, "Let Your Sins Be Strong," a Letter From Luther to Melanchthon, August 1521, Project Witt enberg, retrieved 1 October 2006.

作者是加州恩泉谷宣道会主任牧师。

26

Page 2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文/烟花

三年

渺远的夜空

闪耀着一颗星辰,

它披戴不朽的光亮

遁入黑夜,

辉映了夜行者朝圣的脚踪。

天开了,

传来喜悦的声响。

圣洁的白鸽从天而降,

临在爱子的身上。

属天的智慧喷薄而出,

充填着世人昏聩的心。

点亮了瞽叟的盲眼,

更点亮了奔向光明的脚灯。

弥赛亚,弥赛亚,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和散那,和散那,

跟随我的必得生命的冠冕。

园内的祈告,伤痛的泪,

汇成汲沦的溪水潺潺而流。

来了,来了,

杂沓的脚步踏破了夜的寂静;

近了,近了,

救赎的号角,

行将吹响天国的福音。

各各他的行走缓慢与沉重,

等候的不是屈辱的刑具,

而是那荣耀的宝座。

生死睽违间的呼喊,

成了永世的欢腾。

大地震颤着,

推倒了世间一切的秩序。

殿宇中的幔子裂了,

却缝合了分开已久的罅隙。

坟茔,留不住荣美的身躯,

乘驾着云彩,

你来到权能者的身旁。

欢呼吧欢呼,

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作者从事建筑工程行

业,现居住在上海。

信仰广场Forum of Faith27

NO.1122012 APR

Page 3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是『证据』还是

『想当然耳』更可靠?

论耶稣的复活

文/临风

佛教的重点是释迦牟尼的教导,而不是悟道的

王子;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是《古兰经》,而

不是教主默罕默德。可是,整个基督教信

仰的中心,却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他的教导还在

其次。

简单地说,耶稣来到世间的目的就是死亡,而他

死亡之所以有意义,是在于他的复活。因此,他复活

之事至关重要。耶稣如果没有复活,整个基督教就是

个骗局,所有的教理和道德教训也就失去根基。这是

基督教最大的特点。

先把思路理清楚

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我们如果讲述耶稣从死

里复活的故事,或其他神迹,会有人斥责为荒唐、迷

信!因为这些事“不合科学”!

如果追问对方:其实很多事,科学都不能解释。

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就一定不合科学?对方可能会

回答:凡是“明显”违反科学定律的事情,就是不合

科学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发生。

原来,他的立论建立在无神的预设立场上面,他

这是在做循环论证:因为没有上帝,物质世界必须遵

照物质界已知的规律,因此人不可能复活。因为没有

死人复活之事,所以基督教的上帝是不可信的。

从这样的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有两个“信念”:

28

Page 3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第一,没有上帝(或者,上帝造物以后就离开了)。

第二,人对物质界的定律已经了解得很完备了,而

且,凡违反这些定律的都是不科学的。然而,这两

点,恰恰都是科学无法证明的,所以它们仅仅是预设

立场。

死人复活从表面上看来,的确违反了已知的科

学定律,但是,这并不等于它是不合科学的,更不等

于因此就不可能发生。我们不能狂傲到以为自己是全

知的、已经“掌握”了科学,对吧?让我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活在二维空间,我们的头脑当然只能理解二

维空间的规律,例如,一条直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

点,我们要从一点走到另一点,却不穿过直线,这是

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个活在三维空间的人来看,

这绝对是可能的,而且很容易做到。

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最正确的态度是

“跟着证据走”,让证据说话,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

意识去“想当然耳”。这才是理性的思维。16世纪,

天主教教廷坚持“地球中心论”,就是犯了“想当

然”的错误。

今天物理学提出的理论,以及使用的数学模式,

已经扩展到11维度空间。这不已经远远超过常人的理

解、超过人的直观了吗?既然我们不能用“想当然”

的方式去认识宇宙,又怎能这样来认识上帝呢?爱因

斯坦之所以认为,宇宙中有“智慧设计者”存在,就

是因为他从自己的物理研究中,体会到宇宙的浩瀚、

伟大,而人类所知有限。

耶稣复活的记载

有关耶稣基督复活的论证,我相信一般人多

多少少听过一些。如今,借助一些比较新近的资

料,我再做些探讨,与有心求真、求实的人士一

同思考(注)。

耶稣的复活和空坟墓的故事,在4本福音书(《马

太》、《马可》、《路加》、《约翰》)里都有记

载。不过,专家公认,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最早的记

载,是在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其中有

这样一段: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

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

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彼得)

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

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哥林多前书》15:3-6)这是封公开信,这段话以及接下来的解说,是在

说明耶稣复活对信徒的意义。这里提到,有5百多个见

证人,而且这些人大半还活着。保罗不是在描述耶稣

“精神不死”,或是“在灵里遇见”,他是在叙述事

信仰广场Forum of Faith29

NO.1122012 APR

Page 3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实,一个可以被当时的人验证的事实。如果保罗所说

不实,必然会被人指证,整个“神话”自然就破

灭了。

在耶稣降生前后那几百年间,犹太人中号称“弥

赛亚”的人,至少有好几打,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他们都被罗马帝国处决。追随他们的人旋

即做鸟兽散。

第二,他们都想复兴以色列国,而不是天国,因

为天国不是犹太人的观念。

第三,他们死后,没有任何跟随者声称,这些

“弥赛亚”又复活了,因为这不是犹太人对“弥赛

亚”的期望。

可见,耶稣的复活并不在犹太人的传统观念里,

也不在门徒的世界观里。因此,很难想象,有人会去

发明、炮制这样的故事。

而且,福音书记载,首先看到复活的耶稣以及空

坟墓的,都是妇女。如果这是编造的故事,单这点就

是个大败笔,因为在当时犹太社会里,妇女是没有地

位的,其见证不足采信。

其次,因为耶稣预言自己会复活,罗马士兵奉

命紧紧看守坟墓。所以,尸体被偷走的可能性,极其

微小。退一步说,就算耶稣的身体被门徒偷走了,门

徒又想办法编织了一套复活的说词,那么,这么多人

(几百人)能够自圆其说、口径一致、滴水不漏吗?

再看看,神学上对耶稣的神性与人性的定位,一

直到第5世纪(公元431年)才定案。然而从一开始,

门徒对耶稣基督复活的描述就是一致的。而且,门徒

的改变是立即的、激烈的,好像炸弹爆发一样—从

起初的害怕、四散逃逸,变成了后来的坚定不移、愿

以死殉道。他们从偏远的耶路撒冷开始,至终竟然改

变了整个罗马帝国。除了耶稣真正复活以外,还能如

何解释呢?

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无法重复,所以,也无法用

“科学实证”的方式证明。例如亚历山大大帝的许多

事迹都是传说,并没有什么证据或旁证作支持,那些

传说,甚至互相冲突,但我们不能说亚历山大大帝从

来不曾存在。

耶稣复活也是历史事件,我们也没有直接的证

据。然而,就像许多刑事案件一样,可以用旁证定

案。那么,从上面及其他许多旁证来看,耶稣是绝对

不可能复活的呢?还是“有理由相信耶稣复活”呢?

哪个更接近事实?我愿怀疑者敞开心灵,让证据说

话,不要“想当然耳”。

如果耶稣没有复活,那么,马克思嘲笑基督教逃

避现世就是对的;如果耶稣没有复活,弗洛伊德嘲笑

基督教不过是父亲形象的投射就是合理的;如果耶稣

没有复活,尼采认为基督教是为弱者而设就是至理

名言。

然而,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了,那就说明“上帝爱

世人”这句话是真的,基督教的福音确实是上帝的恩

典,这世界的苦难和邪恶也不是最终的答案,上帝不

会永远地容忍不公……因此,我们不能漠视这复活的

事实、照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为“我”不再是世

界的中心,我的生命和我的遭遇都有了新的意义。

注:

本文多处参考:Tim Keller, The Reason for God, ch. 13, 2008, Dutton。

支持耶稣复活的著作非常多,例如Josh McDowell的《铁证待判》,以及Lee Strobel的The Case for Easter。还有篇辩论也值得参考:William Lane Craig and Bart Ehrman,"Is There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http : / /www.philvaz.com/apologetics/p96.htm 。

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原任职科技行业,目前

退休专业写作。

30

Page 3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神赐福与人祝福文/江林月娇

常听见有人说:“愿神祝福你”、“愿上帝祝

福你”。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赐福”与“祝福”二词,在希伯来文

与英文中,都是同一个词,但在中文圣经中,这两词

有显著的差别。“赐”者,自上而下;“祝”者,代

求也,比如为他人向神祈求恩福。

中文圣经中“神赐福、人祝福”最明显的经文之

一,是在旧约《创世记》,神向亚伯兰说:“为你祝

福的,我必赐福与他……”(《创世记》12:3)此处

经文清楚说明,人只能为别人祝福,祈求上帝赐福给

这个人。

其余“神赐福、人祝福”的经文,也不少,

例如:

“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赐福与亚伯兰。’”(《创世记》14:19)“他就上前与父亲亲嘴。他父亲一闻他衣服上的

香气,就给他祝福,说:‘我儿的香气如同耶和华赐

福之田地的香气一样。’”(《创世记》27:27)“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

要赐福给他们。”(《民数记》6:27)“我奉命祝福,神也曾赐福,此事我不能翻

转。”(《民数记》23:20)还有不少祝福他人“神保守、施恩、赐平安”的

经文,例如《民数记》中就有: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民数记》

6:24)“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民数记》6:25)“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数

记》6:26)笔者使用“以马内利华人基督徒网路”,搜寻

“赐福”与“祝福”两个词,前者在新旧约中共出现

107处,后者出现103处;与“信望爱资讯中心”搜寻

结果完全相同。这些经文中,从未出现过“神祝福”

这样的字眼。

所以,下次,当您有机会向人说祝福话的时候,

请记得用正确的词句:“我祝福你……”或“愿神赐

福……”

作者现居美国弗吉尼亚州。

不得转载此文

信仰广场Forum of Faith31

NO.1122012 APR

Page 3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如果我们的人生是实时更新的微博,那么我们的粉丝都有谁呢? 文/付定坤

微博(或者twitter)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网络

交流平台,以其短小的博文形式(仅限于140个字,可分享图片、视频),随时随在的分

享方式(可以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上网分享),以

及爆炸性的传播模式(一条消息可以瞬间分享给整个互

联网的微博用户)等,契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

求,影响了人的生活,甚至影响了世界格局。

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功当选,微博无疑起了

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人称奥巴马为微博总统。在中国,

人们靠微博寻找被拐儿童,揪出贪官……因为微博的传

播速度,超越了官方的审查能力,所以成为中国人获取

真相的重要来源。

现场直播,实时互动

博主只要一条微博发出去,凡是Followers(即选

择订阅该博主消息的人,俗称粉丝,fans)都可以收到

博主的最新消息。这无疑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

虽然相隔天涯却触手可及。

这种实时互动、毫无距离的交流方式,是互联网技

术革新带来的吗?我看不见得,其实自古有之。《哥林

多前书》4:9写道:“……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

人和天使观看。”这样看来,不管愿意或者不愿意,我

们人生就如同一个不断更新的微博一样,现场直播,实

时互动。无论好的、不好的事情,都像一条条微博,不

断发给周围的人,发给天使、上帝,甚至还有撒旦。

32

Page 3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你订阅了耶稣的微博吗?

谁是我的粉丝?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实时更新的微博,那么我们的

粉丝都有谁呢?有爱我们的配偶,关心我们的父母和

儿女,为我们守望的弟兄姊妹,彼此扶持的朋友……

还有我们最重要的粉丝—耶稣基督!

那伟大、奇妙的神,居然是我们的粉丝?是的!

他说过:“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耶利米书》 1: 5)看来,在我们还未注册

(register)这个人生微博的时候,我们的主已经关注

(follow)我们了。

同时,耶稣基督也告诉我们,要“互粉”

(following each other),就是要关注、关心彼此。

用圣经上的话说,就是:“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

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

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

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互粉”,互相关爱,别人

就认出我们是耶稣基督的粉丝(fans or followers)了。

我是他的粉丝吗?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订阅耶稣基督的微博,成

为他的粉丝呢?

有人会问,耶稣会发微博吗?

他当然会!他的微博就是经文,并且实时更新,

因为神的话语常看常新。我们人生每走一步,都有他

的话语指引,因为他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是我们

路上的光(参《诗篇》119:105)。

用过微博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想和名人

对话时,往往得不到回应,因为名人总是不屑或无暇

回复大多数粉丝。耶稣基督却不会这样对待我们。他

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

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用网络语说,就是:当你@我的时候,我一定回

应你!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将什么事情带到主耶稣面

前祷告(@Jesus Christ),他都会回应我们,因为他

从不轻看任何一个人;他24小时不间歇地与我们互

动,因为他是不打盹的神(参《诗篇》121:4)。

我们也应将耶稣基督的微博,转载(repost or re-tweet)到我们的人生微博中来,并努力让更多人成

为耶稣基督的“粉丝”,因为主耶稣告诉我们:“所

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

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

音》28:19-20)

作者来自中中国大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

�硕士。现任职于新视野(NCCH)宣教机构。

信仰广场Forum of Faith33

NO.1122012 APR

Page 3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复活 ” 这 个 词 在 圣 经 中 曾 经 出 现 过 多

次,如:以利沙的事迹(参《列王纪下》

4;13:21)、先知预言(参《以赛亚书》

26:19;《以西结书》37:3)、耶稣的工作(参《马太福音》

11:5)和使徒的权柄(参《马太福音》10:7-8;《使徒行

传》9:36-41)。其中最重要的,是耶稣基督的复活。

耶稣基督的复活,不仅是个历史事实,也是基督信仰的

核心。

作为历史事实,圣经以外的当时文献,如安提阿的依格那

丢(Ignatius,50-115。参《举目》53期,p.48)、迦太基的

特土良(Tertullian,160-220),和非信徒犹太史学家约瑟夫

(Titus Flavius Josephus,37-100)等,都记载了耶稣的受死

和复活。

就基督信仰而言,耶稣基督的复活证明他胜过死亡的权柄

(参《诗篇》16;《使徒行传》2:31-32)、是宇宙中真正的

掌权者(参《以弗所书》1:20-23)。这也是信徒蒙神称义的

凭据(参《罗马书》4:25),在今世抗衡世俗、追求公义良善

的力量根源(参《腓立比书》3:10-11,4:13)。

跟随基督的人,不但经历了灵命的复活(参《约翰福音》

17:3;《哥林多后书》5:17;《加拉太书》2:20),也盼望

身体的复活(参《约翰福音》6:40;11:25,《哥林多前书》

15:20-28,《启示录》20:4-6)。他们在这个世界,以新的身

份,拥有新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参《哥林多后书》5:17-18;《彼得前书》2:9;《哥林多前书》15:32-34)。

由于耶稣基督正是《旧约》中,安息日所预表的那个实体

(参《安息日今昔》,《举目》54期,p.3),因此,今日信

徒在主日,即,耶稣复活的“七日的头一日”(《马太福音》

28:1)来敬拜上帝(参《使徒行传》20:7;《哥林多前书》

16:2)。

名词浅释:

复活

34

Page 3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杜拉拉的

职场和爱情文/七路

彷徨时,你是否愿意去寻那一份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意义?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誉为白领女性的职

场宝典、“商场的三国”。该小说讲述了杜

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经过自己的

不懈努力,成长为一个企业的“白骨精”(白领、骨

干、精英)的故事。

《杜拉拉升职记》一、二、三部总共发行400余万

册,使业余作家李可成为了中国的“J·K·罗琳”。杜

拉拉的封面上赫然写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

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在李可的小说版本的基础上,有了姚晨版的话

剧,徐静蕾版的同名电影,以及王珞丹版的同名电视

剧。这似乎暗示着,白领群体在这个社会上的力量

的壮大,以及他们对更多、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的期盼。

小说侧重于职场风云的变幻莫测和错综复杂的

人际关系,涉及了大量的工作的技巧。电影则把白领

广角镜Wide Angle Lens35

NO.1122012 APR

Page 3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的生存架空了,弱化了这个阶层所面对的压力,燃起

了观众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个人最不喜欢

的。电视版则侧重于个人奋斗,是一部夸大的奋斗成

功的范本,是一首婉转版的“心就在,梦就在”。

职场

艺术和现实总是有落差的,富士康13跳就是证

据。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读职场?我们应该如

何对待工作?我们该如何直面人生?

对于工作,西方思想史上有“呼召”这样一个

观念,意思是:工作是上帝的呼召(Calling),是

人的“天职”。这种理念帮助在每日繁琐、繁重的工

作中的人,建立超越性的视野,从而在工作中活出工

作之外的意义。在葛尼斯(Os Guinness)的《一生的

呼召》一书中,就特别强调“呼召”这个词。在《天

职》等书中,更侧重工作上的呼召。

杜拉拉的职场观,从书名《杜拉拉升职记》上就

能体现出来:她的工作的动力和人生的重点,是“升

职”。其他都是升职的附属品而已。杜拉拉的人生立

场,在于升职,不断的升职。这是一种不断膨胀的自

我鞭策。

杜拉拉中有一句名言:“要么忍,要么残忍。”

忍是一种自我的克制,残忍则是对他人的克制。人生

和职场就此变成了一场战争。人们很少对职场伦理进

行反思,大家反思的仅仅是那些“招式”是不是实

用,能不能达到目的。《厚黑学》之所以以各种形式

畅销,都说明这个问题。

杜拉拉看似在寻找工作的意义,其实是在寻找

人生的意义。有人说:“现代人的悲剧,不是因为他

对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所知越来越少,而是生命的意义

越来越不成为他的困扰。”这是白领,或者说是所有

人,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人生自然越走越狭

窄,越走越空虚。

克尔凯郭尔说:“重点是认知我自己,看见上帝

真正要我做的事;重点是发现一个对我而言是真理,

是我能够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真理。”寻得到这种

真理,人生和工作上才有新的意义。

爱情

很多人说:“爱情死了。”我们可以看到,杜拉

拉对王伟是有感情的。不过,我觉得那仅仅是感情而

已,因为真正的爱情是需要舍己和付出,这在杜拉拉

身上很少看到。然而这种感情,现在被人称为了“爱

情“。当这样的“爱情”和职场面对面的时候,自然

很有张力。

36

Page 3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有人说,“中国是个不讲规则的地方—除了潜

规则。”杜拉拉和王伟的“一夜情”,有这种潜规则

的嫌疑。不过,有人说这不是一夜情,而是爱情的升

华。正因为这样理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主流文

化,人们对爱情的亵渎就越来越严重。

爱情在圣经里面是圣洁的,是“众水不能息灭,

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

情,就全被藐视”(参《雅歌》8:7)。现在的人,

却是用爱情换财宝,于是在职场上,就有了潜规则。

爱情因而变得荒诞和面目可憎。

杜拉拉在爱人和工作之间,也面临两难的境地。

要么放弃爱人,选择前途无量的工作;要么放弃工

作,选择家庭。不是杜拉拉才面临这样的选择,这已

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对现代女性来说。

杜拉拉最后选择了工作,放弃了家庭。圣经在

《箴言》中,特别提到“才德的妇人”。才德的妇

人,是重视家庭的,她的角色是丈夫的帮助者。“帮

助者”的意思,并不是说男尊女卑,而是说上帝赋予

女人更高的目标。例子之一就是:“推动摇篮的手,

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圣经上也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只是造男、造女

的次序不同,但不等于地位不同。笔者也并不反对女

性工作,只是提醒大家思考,在两难之间,你做如何

的选择。当然,面临选择,男性也同样应当以家庭为

重。上帝赋予家的意义高于工作的意义。

社会

《杜拉拉升职记》如此受到关注和追捧,反映了

当下的职场人的心态:工作的目的,就是升职、获得

权力的满足,或获得金钱的满足,或收获爱情。社会

的的主流思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看其财富和

地位。

这样的价值观自然是偏离的,偏离了工作的真意

和上帝的呼召,于是就产生了职场上各种的崩溃,以

及人和人之间的疏离、冷漠,和一切的空虚。

当杜拉拉在似水流年的路口张望的时候,不知道

她的职场和爱情,是否可以得到满足和幸福?人生找

不到方向,其他的就全部等于迷了路。张望时,你是

否静下来想过自己的呼召?彷徨时,你是否愿意去寻

那一份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意义?

作者现住南京,经济贸易专业。

广角镜Wide Angle Lens37

NO.1122012 APR

Page 4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从圣经看创造的时间上帝用六日创造,第七日休息,是要人以上帝为

榜样,工作六日,休息一日。

文/约瑟

看创造的时间

进化论否定上帝的创造,认为生物是由非生物

从“原始汤”中偶然产生,经亿万年进化而

得到今天繁多的物种。由于在现实生活中,

从未有人见过此种进化,且缺乏中间过渡型等进化证

据,进化论只能求助于“漫长的时间”。

大多数基督徒相信神在6天内创造了宇宙万物和

人类,因为神是万能的,“说有,就有;命立,就

立。”(《诗篇》33:9)不需要依赖于亿万年。但

有些基督徒,对于上帝究竟用多少时间创造和如何创

造,却存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的发现,

证明了宇宙和地球是古老的(以下简称古老论),但

这与圣经并无冲突,至少圣经没有说创造的一天为24小时。他们认为,《创世记》中的有关叙述,是象征

性的比喻或诗意的,不是直接的字面解释。例如,上

帝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所以上帝的一日,对

人而言,就是千年。上帝是用进化的方式,经亿万年

而创造。还有些基督徒则认为,何时创造和如何创造

并不重要,只要相信是上帝创造即可,等等。

要判断对错,必须先有正确的标准。地球古老论

以科学作为绝对的参照标准,而地球年轻论则以圣经

作为绝对的参照标准。科学有局限性,局限于四维物

质世界和当前的认识水平,随时间而不断改变,且受

人为偏见的影响,实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标准。圣经

却是上帝默示的,是上帝的话,数千年来丝毫不变。

何者有资格作绝对的参照标准,毋庸置疑。

证明上帝并非用亿万年来创造的证据很多,无法

38

Page 4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在此一一举证。这里仅就圣经的叙述,来加以探讨。

《创世记》是历史性直接叙述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

16),违背圣经就要犯错误。耶稣说:“你们错了;

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马太福

音》22:29)因此,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和解释,十分

重要。

要注意,魔鬼试探耶稣时,也引用经上的话。一

般说来,圣经中除明显是象征式叙述外,都该以原文

字面取义,没有必要另作解释。只有对圣经中某些较

难按字面理解的章节,才需要参照上下文和其它有关

经文,或查考原文,并以圣经的一贯教导为原则,得

到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即使是原文,同一字也可能有几种不同含义,所

以必须小心,不能随私意做出违背圣经原意的解释;

也不能为配合某种需要,以“它处经文是这样,这里

也应该这样”为理由,随意违背经文的原意。“第一

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

的。”(《彼得后书》1:20)《创世记》的文体清楚明白,完全是字面意义的

历史性直接叙述,不是诗体,不是比喻,不是预言,

也不是象征性的,应该用原意解经。

在旧约中,“yom”(如《创世记》1:5所说

的“第一日”的“日”)用了约二千多次,几乎都是

指24小时的一天。此词单独用时,还有可能指较长时

间,但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等序数后,就不大有

可能指较长时间了。如果再特别指明有晚上、有早

晨(在《创世记》第1章以外有38次),就只能指24小时的一天,不可能有其它解释。而yom的复数形式

yamim,在旧约中用了约700次,也都指24小时的

一天。

《创世记》5章5节说:“亚当共活了930岁就死

了。”亚当的岁数,应该按照字面解释为930岁。如果

一天等于1,000年,甚至若干亿年,那么亚当的年龄恐

怕比地球还要大了。

圣经中,包括旧约和新约,多处引用《创世记》

的直接叙述。《希伯来书》4章4节说:“到第七日神

就歇了他一切的工。”这不可能是在亿万年后才歇

工。主耶稣也要我们相信摩西对《创世记》的记载。

主耶稣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

上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

话呢?”(《约翰福音》5:46-47)

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创世记》1章3节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原

文在“天”、“地”两词之间有连接词,为天和地。

这表示天和地是同时创造,地球和宇宙的年龄应该相

同,而不是一个45亿年、一个150亿年。

《创世记》1章3节接着说:“神说:‘要有

光。’就有了光。”说明光是神说有就立即有了的。

接着,“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

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创世记》1:4-5)光是即刻造成的,不需要亿

年,甚至连一天也不需要。神把光暗分开。是为了要

分昼夜,才用了24小时,使之有晚上、有早晨。

同样,第7-8节说:“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

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

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这也需要亿

年的时间吗?

创世的前几日和后几日是平行同列的,应该也同

样是24小时的一天。如果说头二日是24小时的一天,

而后几天却是若干亿年的一天,或说上帝在创造时开

了头,以后放任其经亿万年进化而成,都不合乎逻辑

和写作规则,使人对哪一天是24小时的一天,哪一天

是若干亿年,感到困惑,无所适从。

创造的次序和各从其类

进化论的进化次序,多与圣经所记载的不同。例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39NO.1122012 APR

Page 4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如,《创世记》1章14-19节说:“神说:‘天上要有

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

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

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

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

四日。”

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些光体,是第四日造成的,

而非在大爆炸时产生。因为是在地球之后创造的。

进化论又认为,首先出现的生命为水中生物,

而不是植物;地上动物先于鸟类,而不是鸟类先于地

上动物,植物先于昆虫和动物,等等。如果承认进化

论,就要承认进化论的次序,即不承认圣经所记载的

次序了。

另一方面,如果进化过程是亿万年,那么在亿万

年中,植物没有昆虫和动物的协助,连生存繁衍都不

可能,整个进化过程就更无法解释了。

上帝创造各种生物时,都是各从其类。在《创世

记》第1章12-25节中,共9次重申了“各从其类”,可

见上帝对此十分强调。

如果生物是经由数十亿年的时间,逐渐进化而

来,应该有大量过渡生物及化石存在,数量应该远超

过已定型生物及其化石,但实际上至今仍告阙如。所

谓找到的个别、零星的“缺失环节”,可能是已绝种

的动物,也可能是个别的变异,有的更因化石太少,

全靠想象,甚至是用不同的化石拼凑起来的。

时至今日,各种生物,仍遵循各从其类的原则,

除了种内的小变异外,并无改变。“因为从列祖睡了

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彼得

后书》3:4)

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

如果上帝愿意,他可以只用一秒钟的时间,造一

个成年的亚当;也可以只用一秒钟或一天的时间,造

一个成熟的地球和宇宙。亚当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年轻

人,地球有一个数十亿年的古老外貌,但这两者的实

际年龄,仍可以只有一秒钟或一天。

人类尚且能够用触酶等方法,使本来无法进行的

化学过程得以进行,或使极其缓慢的化学过程在瞬间

完成,何况上帝!

上帝造人,有5个特点:

1、“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世记》

1:27)。

2、“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3、“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

人,名叫亚当。”(《创世记》2:7)4、“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

个女人。”(《创世记》2:22)5、上帝所造亚当和夏娃,都是成人。

圣经没有说人是经改造而成。如果人是由类人猿

进化而来,或是上帝将类人猿改造为人,难道上帝的

形象,要先有类人猿的形象?或上帝的形象要由类人

猿的形象改造而成?

耶稣也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马太福音》19:4)所以,耶稣亲自证实了上帝造

男造女是在起初创造的时候,而不是在亿万年之后。

圣经说,上帝造人是用地上的尘土直接造成。如

果认为人是通过长时期的进化或改造而产生,就不是

用地上的尘土直接造成,岂非违背了主耶稣和圣经的

教导,把上帝的话真的视为“神话”?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如果上帝是用数十亿年的时间来创造生物,那

么在亚当以前的数十亿年时间里,就已经有肉食类动

物,有残杀、疾病、痛苦和死亡。这和圣经不符。因

为《创世记》1章29-31节,上帝说:“看哪!我将遍

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

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

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

他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

40

Page 4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甚好。”

可见,当时亚当的食物为菜蔬和果子,而其它动物吃青草,并

不吃肉。直到亚当犯了罪,受到咒诅,罪和死亡才入了世界。《罗马

书》第5章12节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

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于是一切都改变了。

如果在亚当之前就已经有了死亡,那么上帝所造的就并不都是好

的了,死亡也不是从一人入了世界。《哥林多前书》15章21-22节所

说:“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

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在第45节又说:“经上也是

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

叫人活的灵。”主耶稣的救恩,也不再有必要。而我们也就失去信仰的

基础了。

如果说,罪和死亡只适用于人类,并不包括动物,那么为什么在

亚当犯罪之前,人和动物都是素食的,动物并不怕人,直到死亡随罪入

了世界,情况才开始改变?上帝在挪亚出了方舟之后,对挪亚和他的儿

子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

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

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创世记》9:2-3)这就是明证。

第七日休息,是树立榜样

上帝创造万物,说有就有,本可以连六日都不需要,更不用说亿

万年了。之所以要用六日创造,第七日休息,并定为安息日,是给人树

立榜样,要人遵守上帝的“工作—休息”模式。

上帝很看重安息日,把守安息日放在十诫之中。《出埃及记》20章8-11节说:“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

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

《出埃及记》23:12又说:“六日你要作工,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41NO.1122012 APR

Page 4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第七日要安息。”

《出埃及记》还多次重复:“六日要作工,但

第七日是安息圣日。”“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证

据;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

畅。”(31:15、17)“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

息。”(34:21)“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为圣日,

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圣日。”(35:2)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上帝用六日创造,第

七日休息,是要人以上帝为榜样,工作六日,休息一

日。如果说上帝的六日等于人的亿万年,那叫人如何

遵守?

从亚当到耶稣只有数千年

圣经详细记载了从亚当到主耶稣的家谱,由此可

推算出上帝在何时创造世界。有数种演算法,但一般

都根据英国主教Ussher的推算,认为上帝创世是在公

元前4,004年左右。

大致说来,从亚当到亚伯拉罕,约为2,000年。

从亚伯拉罕到耶稣基督,又约2,000年。这样,从亚

当到今天,共约6,000年。

《创世记》5章记载了从亚当到挪亚及其儿子闪、

含、雅弗的家谱,以及各人的寿命。第11章接着记载

了从闪到亚伯拉罕的家谱并各人寿命。据推算,从亚

当到洪水时期,为1,656年。从亚当到亚伯拉罕共20人(代),为2,123年。

《路加福音》3章23-38节,详细记载了从主耶稣

到亚当的家谱,共78人。《马太福音》1章1-17节,记

载了从亚伯拉罕到耶稣基督的家谱,共三个14代,即

从亚伯拉罕到大卫有14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

候,也有14代,再到基督又有14代。

由于从亚当到亚伯拉罕的年数已知,只有从亚

伯拉罕到耶稣基督未记载具体年数,有人推测可能在

2,170年左右。即使其中有些人可能不是父子关系,

有些人的情况不清楚,有些人可能未予记载,也不致

相差数万年或数十万年。因此,从圣经的记载来

看,人类的历史,应该在六千多年,最多不会超过

一万多年。

人曾经与恐龙共存

人们认为恐龙是6,500万年前的动物,因此人不可

能与恐龙共存。但是圣经中有好几处似乎是对恐龙的

描写。《约伯记》40章15-24节:“你且观看河马。我

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它的气力在腰间,能

力在肚腹的筋上。它摇动尾巴如香柏树,它大腿的筋

互相联络。它的骨头好像铜管,它的肢体仿佛铁棍。

它在上帝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它刀剑……河

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但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

是安然。在它防备的时候,谁能捉拿它?谁能牢笼它

穿它的鼻子呢?”

这里所描述的“河马”,是巨大、强壮、河水高

涨不会被淹、人也难以捉拿的巨兽。尤其是,它的尾

42

Page 4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巴粗

大,

像 香

柏树,而河马的尾巴细小,应该

不是河马。即使是大象,也只有

细小的尾巴。当今的巨兽,没

有任何一种符合这种描述。

事实上,圣经K J V版本中,英文

原词为Behemoth。可能当时翻译中文和合本圣经

时,找不到相应的动物名称,而译作了河马。其

实,只有恐龙中的暴龙(Tyrannosaurus)或雷龙

(Brontosaurus),才符合对Behemoth的描写。但暴

龙为肉食类,雷龙吃草,故以后者可能性为大。

这说明,当时人是与恐龙共存的。约伯可能见

过,至少知道这种恐龙,否则上帝不会叫约伯观看

它。圣经还说:“谁能捉拿它?谁能牢笼它穿它的鼻

子呢?”说明当时人与恐龙是共存的。

雷龙

《约伯记》41章,提到另一动物“鳄鱼”。同

样,这里的“鳄鱼”,也不是我们所见的鳄鱼,因为

这“鳄鱼”非常强壮有力,而且能发光、喷火、鼻孔

冒烟,KJV版圣经称其为Leviathan,可能是另一种恐

龙,也有人认为是蛇颈龙类(Plesiosaur)。

至于发光、喷火、鼻孔冒烟,也并非不可能。

现在的生物界,我们仍能见到发光的萤火虫,发电的

电鳗,以及能射出高温华氏212度有毒化学物的甲虫

(Bombardier Beetle)上帝当然也可以造出这种

恐龙。

在圣经中,有多处提到Leviathan(《约伯记》41章;《诗篇》74:13,104:26;《以赛亚书》27:1),和合本译成鳄鱼或大鱼。还有Dragon(《申命

记》32:33;《诗篇》74:14;《以赛亚书》27:1;《弥迦书》1:8等),和合本译成鳄鱼、大蛇不等,

应都指恐龙类,水陆都有。好像在那些时代,还可见

到这些动物。近来在秘鲁以及柬埔寨等处,都发现有

千年左右的恐龙形象的石刻,提示我们,当时人还见

到过恐龙。

大洪水是全球性的

从圣经中可以看到,上帝在造天地时,“将空气

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创世记》1:7)所以在大洪水前,地球外圈的空中有一层浓厚的水气

层,导致寒暑、冬夏温差不大,南北极也同样暖和。

当时也不下雨,“因为耶和华神还没有降雨在

地上……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创世

记》2:5-6)也没有虹,可能因为空气中只有水气,

没有水滴,因而不产生折射。

大洪水后,神说:“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

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虹

也出现了。“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

约的记号了。”在《创世记》9章8-17节中,上帝接连

8次提到立约,不再用大洪水消灭世界了。其中3次更

直接提到了虹,可见上帝对此约的重视。

可是,从挪亚以来,洪水仍不断造成伤害、破

坏。那么,是否上帝不遵守自己立的约?抑或上帝立

约之事不可信?

并非如此。上帝所说的大洪水,指的是全球性的

(而非局部性的)。《创世记》对此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1) “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

了。40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世记》7:11-12)“水势浩大,在地上共150天。”(《创世记》

7:24)2) 大量的水覆盖了地球整个表面,包括山峰。

“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

比山高过15肘、山岭都淹没了。”(《创世记》7:19-20)

3) “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

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凡

在旱地上,鼻孔有气息的生灵都死了。凡地上各类的

事实上,圣经K J V版本中,英文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43NO.1122012 APR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43NO.1122012 APR

Page 4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

上除灭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

(《创世记》7:21-23)这里,连续3次提到“都死

了”和“都从地上除灭了”。

4) 由于大量地下水的溢出,加上大量地上水的水

压,造成地壳的大变动。“诸山升上,诸谷沉下。”

(《诗篇》104:8)形成山更高,谷更低,地层改

变,板块分离。大量动植物死亡,形成化石、煤、石

油和天然气。这些变化,在全球都可见到,证明是全

球性的。

5) 从此,气候改变了,开始出现寒暑、冬夏。

“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

不停息了。”(《创世记》8:22)6) 除了《创世记》,在新约中,也说洪水是全

球性的。《彼得后书》2章5节说:“神也没有宽容上

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

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3章6节又说:“当时的世

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这肯定了《创世记》所记载

的,的确是全球性大洪水。

7) 圣经记载了挪亚所造的方舟,是根据上帝所给

予的尺寸,经过120年才造成的。这种船,不是用来

行驶,而是用来抵抗特大洪水和暴雨,漂浮在水上,

不致沉没的。根据现代造船设计标准,它完全合乎要

求。如果是局部洪水,上帝完全可以让挪亚和动物迁

至洪水不及之处,也没有必要用这么多年,造这么大

的船。

因此,无论是从圣经的叙述或通常的逻辑来看,

洪水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

而且这里的40昼夜,以及在《创世记》第8章中提

到的150天、400天、7天等,很明显也都是24小时的一

天,与《创世记》第1章的叙述一致。由上可见,圣经

支持地球年轻论,而不支持地球古老论和进化论。

当科学与圣经有冲突时

当科学与圣经有冲突时,应该正确对待圣经与

科学。科学是用来了解上帝所造的物质世界的重要手

段。科学愈发展,愈能显示上帝创造的奇妙和大能。

基督徒没有害怕科学的必要。基督教更对科学的发

展起了关键作用。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绝大多数是

基督徒。

但科学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科学只能观察宇宙

之内的物质世界(目前能认识的,不到宇宙之物质的

1%)。对于宇宙开始之前和宇宙之外的情况,以及可

能存在的多维空间,科学更是一无所知。

其次,科学观察和研究如果不够全面,就会得出

不正确的结论。就像瞎子摸象,可以得出像蛇、树干

和墙等不同结论。而且所得的结果,都要靠人的主观

判断来做出结论。如果人有偏见,所得出的结论就不

会正确了。

当今的科学界是以无上帝论的思考方式为主流。

无神论不承认超自然力量,也否定神的创造,因此只

能选择古老论和进化论。科学是在不断进步,也就是

在不断改变。过去认为正确的,现在却可能成为不正

确;现在认为正确的,将来也可能成为不正确。因

此,科学不能作为评定事物的绝对标准。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神的话,数千年来从不更

正,却始终正确无误。当科学无法解释,或与圣经

有冲突时,应该以圣经为准,而不应该使圣经屈从

科学。

作者来自上海,骨科医师,现定居洛杉矶。

44

Page 4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与《用科学方法反对

进化论》作者商榷

文/唐理明

读了《海外校园》109期上,晓静的文章《用

科学方法反对进化论》(下称《用》文),

看到作者笃信神的话语,为反对进化论而不

懈努力(花了10多年的时间研究进化论),这是值得

鼓励的。不过,我有些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智慧设计论的定义问题

《用》文写到:“智慧设计论( I n t e l l i g e n t Design)认为宇宙万物,特别是生物的复杂性,是

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同时,在生物中,生物在各个层

次……都证明存在着一位超智慧的设计者。”

看来,作者没有查考一下ID的正式文件。ID的

正式定义为:“智慧设计论的理论认为,宇宙之中和

生命体中的某些特征是以智慧原因为最佳的解释,而

不是用一个无方向或无指导的方式例如自然选择来解

释。”(参htt p://www.intelligentdesign.org/)《用》文给出的ID定义是负性的,是以否定进

化论来证明“智慧者”。然而这从逻辑学上是行不通

的,因为否定一个命题并不能证明另一个命题,除非先

证明,总共只有这两种命题,A若不成立,就只能是B。研究“智慧设计论”的定义可以发现,它并不

是一个负性的定义,而是一个比较“何者为佳”的定

义。这种命题方法在科学上是常见的,例如“以宇宙

大爆炸理论解释所观察到的资料,比起宇宙恒稳态理

论为佳。”

《用》文作者正因为对ID定义不了解,所以得出

了“ID不够科学”的结论(作者说“而智慧设计论,

却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系统”)。其实,ID有它的正

性论证,它是以下列严整的逻辑形式表达的:

1.生物细胞内有大量的DNA信息。没有一个自

然主义理论能够解释得了这信息的来源。

2.我们已知智慧能够产生大量的信息。例如计算

机的程序,或者设计一架有复杂功能的机器所需要的

大量信息等等,无一例外,都是智慧所产生的结果。

3.上面两条结合起来可以推知,DNA内的信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45NO.1122012 APR

Page 4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息,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一个智慧者。

科学(生物科学)的定义

作者对科学(生物科学),似乎有特殊的定义和

看法。比如,“而智慧设计论,却缺乏一个有效的科

学系统,能够尽量多地囊括生物学知识,同时又能够

在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注重物种之间的不同和

差异 (持智慧设计论观点的科学家,对此应该多做

努力)”。

作者对“科学系统”还有一段话:“……生物

学的确需要一个认知系统,能尽量统一现有知识,

以便在其中寻求相应的生物学规律。目前,只有进

化论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在比较基因时,基于

共同祖先假设,能较好地解释物种之间序列的相似度

(similarity)与差异(divergence)。”

作者上述的定义,其实比较适合于某种“理论”

(例如生物间关系的理论,或共同祖先的理论),但

并不是“科学”或“生物科学”的定义。“科学”的

根本定义应该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探索事物

的真相”。稍微演化一点,就是“以客观事实为依

据,探索可测试的理论。它能够以所假设的本质来解

释现象,并可作出现象的预期。”(可参阅Stephen Meyer:Signature in the cell)。

据此,ID完全符合科学的定义。

ID是否提倡懒惰

《用》中写到:“进化论者认为,用存在超智慧

的设计者来解释未知的物质世界,是懒人的做法。”

我想就此点进一步加以说明。

进化论者的意思是不断寻找自然的(无方向或无

指导的)解释才算是不懒惰。

我们现在正在翻译中的书《细胞内的印记》

(Signature in the cell)中,广泛收集了许多想用自

然方法以产生生物中大量特异信息的,各种理论、模

型、计算机程序等等,不胜枚举。当然,他们是不懒

惰努力做了这些工作的,但是本书作者(梅尔)指明

它们毫无效果。最后,有人竟然异想天开认为多宇宙

论也就是无穷宇宙论,可以解决进化论的难题,该书

作者(梅尔)论证到最后证明这个方法是自己反对了

自己。因为它太胡闹了,梅尔把它放在附录中,而不

放在正文之中。

我认为 I D告诉了人们一个生物进化上的极限

(limit),如果想超出这个极限,不管人们如何努

力,如何不懒惰,都会徒劳无功且浪费资财,并严重

阻碍科学进步。指出极限并不是懒惰,而是有见识的

事。科学历史上曾有许多发现极限的例子。其中最著

名的就是热力学所赖以建立发展的3大定律。它们无一

不是基于认知其极限或不可能之上的(第一,二类永

动机,绝对零度)。

ID理论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化自然因素的

极限 :但布斯基(William Dembski)提出自然因素

(机遇和定律)不能产生大于500位(bit)的特异信

息。(详情请看Signature in the cell)最近ID另一位理论家贝希著作了一本书书名“The

Edge of Evolution”就是讲到生物在基因层面的进化极

限。他认为细胞内非由于外部因子,自身以达尔文

式产生蛋白对蛋白的结合点(protein-protein binding site)不会超过2个。(细胞约有一万个结合点)。之后

有人想用数学模型反驳它,仔细查考却反倒是证明

了它。

极限的发现在学术上是一件好事。例如:永动机

不能实现,就产生了能量守恒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

到,就产生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同样,知道了进化的

极限,就能避开进化论所产生的许多错误解释、概念

或想法,从而开辟新研究项目。例如,进化论者长期

认为人类基因组中90%以上是废物(Junk DNA),

这个名词或概念阻碍了许多生物学家开发其中宝藏研

究。进化极限的知识打破了这个概念,基因组生物学

就在这“废物”中不断发掘出重要成果来。

46

Page 4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悔改:向神认自己的罪,痛恨并离弃自己的罪,

从世界和罪转向神。悔改是蒙神赦罪的条件。

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

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马

书》10:9)让耶稣基督做自己生命的主:耶稣对门徒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

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得到救恩与永生

你可以如此祷告:

神啊!你是独一的真神。我需要你的恩典。我承

认我是一个罪人。我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为我

的罪在十字架上受死,且死后三天复活。我现在打开

心门接受耶稣基督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感谢你赦

免我的罪,并赐给我永生。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

阿门!

关于5大切入点

作者晓静用意很好,希望ID从5大切入点下手,论

证ID。

不过,ID是做不到这些的。为什么?

作者所提出的5点,都是生物比较方面的,例如基

因比较(作者的重点),生物分子比较和形态比较等

等。这些比较,都是从进化论的共同祖先这一论点来

着手的:何者符合共同祖先,何者不符合(不符合的

话,作者就称是智慧设计)。

“共同祖先”是进化论的一个主要论点,但不是

ID要对付的论点(参阅唐理明:《回顾智设论十余年

来的成就(下)》,《举目》2007 年27期)。ID对付

的,是进化论的另一个主要论点,那就是达尔文式进

化的机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用》文的5大切入

点,没有一点谈到了进化机制,这就不能怪ID无法施

展作为了。

(本回应仅限于讨论ID的问题,并不涉及进化论

其他方面。)

参:

1. Michael J. Behe, The Edge of Evolution: The Search for the Limits of Darwinism (Free Press, 2007).

2. Rick Durrett and Deena Schmidt, "Waiting for Two Muta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Regulatory Sequence Evolution and the Limits of Darwinian Evolution," Genetics, Vol. 180:1501-1509 (November 2008).

作者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已退休,退休

前在UCSF Mount Zion医院作文书工作。

科学与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47NO.1122012 APR

Page 5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如果在论语里我们病了文�一禾

如果在论语里我们病了

近日读杨伯峻译注的《论语》,颇有动心处。

忽念及,如果在孔子身边,我们生病了,会

怎样呢?

《论语》里,有这样三则与疾病相关的故事:

伯牛病了

第一则,孔子的学生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从

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要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这样的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孔子接连感叹两句,也算是悲愤了。然而,没有

下文。除了感慨,无复言。这话,就这样空荡荡地飘

在中国的上空两千多年,没人应声作答。

从孔子这句面对疾病与死亡的无力与无奈开始,

对于我,孔子生动起来。

我想,为什么孔子从窗户伸进去握手而不进屋

呢?难道伯牛是患了“非典”之类的传染病吗?在其

它版本的注解里,果然有书蠹猜测,伯牛是患了传染

病。康有为则在注解中说:“言伯牛有德,不应有恶

疾,而竟有之。”什么是命运?命运其实就是一个

字—“竟”。这个字,就是命运的黑色大纛。

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发挥道:“此章足见孔

子远非教主或神仙,并不能使盲者明、病者起,而只

能慨叹命运的无据。”。在李泽厚眼里,此乃“尽人

事而听天命”,吾儒之悲怆情怀与苦难意识即在此节。

颜回短命

如果说,伯牛之疾,让孔子可以带着旁观者的姿

态感慨两句,那么等到孔子最心爱的学生颜回短命、

三十而亡的时候,孔子颇有点绷不住劲了。

“回也,视予犹父也”,颜回把孔子当作父亲,

孔子也把这个学生当作儿子,喜爱之情在《论语》中

多处可见。某次,孔子被困,颜回来晚了,孔子说,

我以为你死了。颜回答,老师在,“回何敢死”!这

份感情,足见其深。

因此当颜回早亡,孔子又接连感慨了两句一模一

样的话:“天丧予!天丧予”—老天爷啊,你不让

我活了!老天爷啊,你不让我活了!其悲伤程度,远

超出了对伯牛之疾的慨叹。

而且,孔子也顾不得遵循中庸之道了,伤心得大

哭。身边的人劝他不要太过悲伤,孔子回答:“我不

为他悲痛,我还为谁悲痛呢!”真乃性情中人。

“知者乐,仁者寿。”颜回近乎仁,却早夭。

唉,仁者为何无寿?孔子甚至感慨说,颜回一死,世

间再无好学之人!可见颜回之死,给予孔子的打击是

多方位的,既是亲同父子的情殇,又让孔子一心建立

的仁义之学露出解决不了的终极破绽。同时,这一学

说还失去了最能传承衣钵的弟子。

48

Page 51: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孔子重病

轮到孔子自己重病的时候,子路请求祈祷。孔子

问:“这么做有依据吗”?子路答,书上有过向天地

神灵祷告的记载。孔子回答:“我早就祷告过了”。

有基督教学者认为,这表明孔子也向神祷告。

不过,朱熹的注解说,孔子没有直接拒绝子路,但其

实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事需要祷告。李泽厚则就此继

续阐发他对中国实用理性、乐感文化的推崇:儒学遭

遇人力之极限而失败,无怨无悔,并不希翼神意与奇

迹,这才真正保持了人的尊严。这种尊严的代价是,

儒者对人生境遇的偶然性只好硬起心来,生生承受。

不能多想,不敢多问;问是不明智的,不达观的,因

为无解。

孔门学说因为这三起疾病事件,从一开始就带

着这一文化最优秀的传承者,也不免穷苦病困以至于

短命的心理压力(这是渗入文化孕育期的先天性格因

子)。于是,“命”这一概念,作为儒学一脉无法拒

绝、必须引入的救济品出现了,从此游荡在华夏大地。

道、法和佛

道家、法家和佛教,都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人心需

求的市场空间,企图在儒家停步的地方发问并回答。

庄子在妻子死去时鼓盆而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与我为一”,这对人的智力要求不可谓不高。儒家显

然没做到,因此在庄子眼里“小儒不能通大道”。

法家,一方面抱着避死就活、不计手段的彻底

功利主义;一方面用“我命由我不由天”给自己打鸡

血,直到最后在饿死3千万中国人的哀鸿遍野中高唱

“人定胜天”。

佛家来到中土,看出与其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

薪,于是采取消解根本的态度,众生皆苦,脱离轮回

才有希望。而各人造化、根器不同,各人自修自证,

我的慈悲解不了你的业力。

复活盼望

究竟到哪里,可寻找那双,使我们躺卧在青草地

上,领我们在可安歇的水边,使我们的灵魂苏醒,引

导我们走义路的手,让我们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因为有来自他的安慰?(参《诗篇》

23:2-4)在病痛中,当我们智力上的骄傲掩盖不住生存上

的脆弱时,我们可以自问: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堆

道理、一张IQ的测验成绩单,还是一位至高至善的全

能者,来到我们身边“哭了”(参《约翰福音》11:35)?他陪我们一同哀伤,但他同时应许复活的盼望

(参《约翰福音》11:25等)。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孔子在死者家人旁边吃饭,从不吃饱。孔

子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孔子的人伦之理

中,尚不乏人性本有的温暖(人力也仅能如此了),

而孔门后学则多志大心硬之辈。或许,这就是晚明的

利玛窦与徐光启,一个要通儒、一个要补儒的交流基

础吧。

作者来自北京 现在神学院进修。

文化论坛The Culture Forum49

NO.1122012 APR

Page 52: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对微笑服务的

思考文/彭强

今天去医院,引发了我对微笑服务的一番思

考。

这是家私立医院,一进门,一个个美丽

的女孩子就微笑着迎过来。这和我前几天带孩子去国

营医院的景象完全不同。两相对比,我不由想,市场

经济就是好,被人微笑服务可真好。

这种感觉没持续几分钟,我就听到2个女孩子在我

背后偷偷吵架,但当我转过去问她们事情时,瞬间那

愠怒的脸又充满了笑容。我有点毛骨悚然:只有机器

或小说里的妖精,才能如此快速转换吧?

当然我知道,有这笑容总比丧着脸好,但感觉

“人”不见了,用哲学的话来说,我没有和一个真实

的位格(Person)打交道。

当我们面对公有制的各种弊端时,很容易简单化

地说,只要私有化,这些弊端都会消失。从社会监管

和制约的角度来说,私有单位确实更容易监管。然而

没有人内在的更新,公有、私有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比如,现在教育领域也有私立学校了,但许多

私立学校是没有信仰和价值背景的,是单纯的赚钱机

器。在这种情形下,更贵的价格却伴随更差的质量,

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医院也有私立医院了,但好

名声的私立医院少之又少,老一代同仁堂之类的传

奇,和基督教宣教士办的医院的种种感人之事,已不

复再现。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朋友阿信说,在公有制下,

因为没有个人利益,所以没有笑容;而私有制下,只

有利益,因此只有商业化的笑容。朋友丹青说,公有

制、私有制都只是表面形式,要靠人心来执行。公有

制下,道德是个硬指标;私有制下,道德是个软指

标。经历过、看过后发现不管什么时候,人的道德都

是个空指标。如果不用真实的信仰来填满,人就是个

虚空。

制度就如壳一样,在壳之下的人如何呢?我们

发现公有和私有的差别是:私有制更有底气规定人必

须微笑,也更有底气惩罚不按规矩微笑的人。也就是

说,私有制把微笑管理得更好—要么用惩罚吓住你

(不微笑就扣奖金),要么用奖励鼓励你(微笑服务

明星能得到升迁或更多报酬)。但无论公有、私有,

都无法赋予人内在的力量去微笑。

试想,一个人没有微笑好,被扣了奖金,回到家

里,看着钱包,先有些伤感,而后油然生发出力量,

发誓道,我下个月一定好好微笑,把这钱挣回来;又

试想一个人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想着奖金,擦干眼

泪,说我明天还得微笑,毕竟奖金才是硬道理……这

是不是让人有些心酸?这样的“笑”是不是有些荒

诞?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感叹,卡夫卡的《变形记》根

本不是寓言,而是活脱脱的现实。

从基督徒的视野来看,人的力量来自于对上帝的

仰望—从上帝而来的喜乐,就是人的力量(参《尼

西米记》8:10)。作为在世上不断打拼、直至被耗尽

50

Page 53: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耶路撒冷

文/章以诺

来的客人

的人来说,若不是不断经历神的爱,再靠着这种爱,

遵行主的命令,爱人如己,哪里有由衷的微笑,和感

染人的喜乐呢?

根基若毁坏了,人还能做什么呢?前段时间,中

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撰文说,中国的教育改革、医

疗改革,应该对教会开门。其真知灼见让人感佩。

耶稣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若没

有神保守我们的心,我们怎能从心里发出微笑呢?想到此,我赶紧祷告,求上帝拿走我内心的讥

诮,为这些服务小姐祷告:上帝啊,求你让这些人认

识你,在你的怀里得享安息。当她们委屈时,能到你

面前,在你的爱中有满足的喜乐。那么,他们面对外

界时,不是因为职业训练,而是因为内在的缘故,能

绽放出真正美丽的微笑。

作者来自四川,毕业于美国国际神学院。现在

大陆从事文化传播工作。

几年前,我做服装批发生意。那时心很

“野”, 总以为多开店就多有机会。没想

到盲目扩大经营的苦果,就是资金短缺。

南方的春天很短,一下子就进入夏季。望着满屋

子没有清掉的冬装和春装,我很着急—拿不出钱来

进货,真的只能等死了。

居然比我的报价高

有一天,我邀请了几个做服装生意的弟兄姊妹,

到家里一起祷告。我们同病相怜,一起为眼前的困境

祷告,不知不觉就流出了眼泪:“上帝啊,你难道不

顾念我们了吗?难道你忍心看见你的儿女跌倒却不伸

51职场人生

Career LifeNO.1122012 APR

Page 54: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手扶持吗?主啊!我求你从‘耶路撒冷’打发使者来

帮助我们……”

没有信仰的人或许觉得,与其求虚无缥缈的上

帝,还不如找朋友互助。可我这帮朋友,个个都做生

意,个个都背着重负。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互

祷、守望,一起求上帝!

第二天早上,我到店里去了,生意还是不好—

没有夏装,生意怎能好呢!我平时如果看见店里没有

生意,心会很烦、很乱,那天却异常平静,内心中有

一种不可言传的平安。

10点过后,进来2个客人:一个外国人,和他的翻

译。他们扒拉着店里的衣服,仔细地看,对厚厚的冬

装流露出感兴趣。我就抓紧机会跟他们谈起来。

翻译问我,你这个衣服,有多少现货?

我说,有好几百件呢!

他说,你这批衣服处理吗?

我说,现在转季节了,当然要处理啊!

他说,你最低什么价格?

我说,实不相瞒,这些衣服的原始成本是60多元,其中面料钱是38元。我现在只想拿回面料钱,最

低38元吧!

他说,你这个老板真实在啊!好的,我跟客人说

说,看他怎么说。

他与外国人嘀咕了一阵子,他用计算机敲了一

个38给老外,老外却转头给我敲了一个42元。我的天

啊,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做生意的么,他居然比我的报

价高4块钱……

那场景令人难忘

老外翻看着领子内的领标,看到了吊牌的英文,

“灵感源自耶路撒冷”。他让翻译问我,你去过耶路

撒冷吗?

我说,没有。只是我们的信仰是从耶路撒冷而来!

老外笑了一下,噢,基督徒!

我说,是啊,虽然软弱,但我仍然相信耶稣基督

是我的救主!

老外开始借着翻译跟我聊天。我的上帝啊!他真

的是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商人!刚才他出的价格高过

我的报价,是因为他算了路上的各种运输附加费用。

他说犹太人信上帝,懂得怜悯人。

我向他讲述了昨晚如何向上帝祷告,求主从耶路

撒冷差遣使者来帮助我。今天他这个“耶路撒冷来的

客人”就出现在店铺之中,不但做成生意,而且给的

价格比我报的还高,清掉了我所有的冬装,这简直就

是“神迹”!我做了数年生意,遇见耶路撒冷的犹太

商人还是第一次!我禁不住喊出:“哈利路亚,感谢

主!”老外不用翻译也听懂了“哈利路亚”,于是他

也跟着说“哈利路亚”……

两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发出赞美上帝的声音,

那场景真是令人难忘!

随后,我带他去了其他弟兄姊妹的店铺,就是昨

晚一起祷告的那几个弟兄姐妹的店铺。他几乎收走了

我们所有的冬装!

藉着这笔钱,我进了夏装。有了新货,生意转好

了许多,我平安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你还在犹豫什么?

几年后我结束了生意,改去灾区做志愿者,后

来再创业,都无果而终了。当我到了人的尽头、最困

惑的时候,我想起上帝曾从耶路撒冷差遣使者来帮助

我。我深信上帝是不会忘记我的,他的帮助是持久

的,他会对我们负全责!

我的家族已有5代是基督徒,他们都说上帝没有亏

负过他们。哪怕在文革中,我的姨婆、外婆因传道而

被批斗、剃阴阳头,神都开道路保护她们!神是信实

的,信靠他的人多么有福!

你还在犹豫什么?

作者生于重庆,现居广东,从事服装商贸。

52

Page 55: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诚挚的情感和圣灵的感动是可以通过艺术来传递的。

文/撒把盐

临摹耶稣洗脚

自2005年国庆节我信主以后,生命不由自己

“掌控”地发生着转变。很长一段时间,感

觉自己像个孩子,初次来到这个世界,甚至

要重新学习如何待人接物,重新学习如何对待自己。

作为艺术家,我的艺术和生命一样,突然间有些

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作品该做,什么作品不该做;

什么艺术是讨神喜悦的,什么不是。很想用艺术表达

刚刚领受的信仰,却不知该怎么表达……

平凡又非凡

同年圣诞,我在丽江农村参加一个工作坊活动,

要就地取材创作作品。我冥思苦想好些天,都无结

果,一个人坐在冷飕飕的院坝里烤火发愣,像个难产

的妇人。我一边读着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等待灵

感,期盼灵光乍现的奇迹发生。

这种期盼有点像小时候,初学画画时四处搜寻摹

本的那份焦急。我自幼喜爱画画,那时没什么启蒙老

师,基本靠自学,自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临摹,找出小

人书、漫画书,照着上面一笔一笔地琢磨着画,画完

一本换一本。当你想画得更棒,却找不到一张让你兴

奋地尖叫,以至于恨不得把它临摹下的图画时,那种

感觉是很失落的。

我只能快速地翻阅圣经,找那种既出彩又奇怪的

53艺廊徜徉

Hallway of ArtNO.1122012 APR

Page 56: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5454

行为记录,比如先知们具有特殊含义的举动等。但又

觉得自己还不能完全懂得,也就把握不住,况且当地

观众也无法进入犹太先知的语境。

后来,我读到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段落,立刻为之

吸引,心里被耶稣所做的深深打动,感到这是可以尝

试的。于是,就有了在农村院坝里为农民洗脚这个行

为艺术的念头。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兴奋极了,基

督徒不就是要成为耶稣的样式吗?我终于看到一扇门

打开了。

第二天,我跑去市场上购买了盆、消毒水、香

皂、润肤膏、和几十条毛巾。

预备材料的同时,我开始考虑这样的行为艺术重

点应该倾向于什么?

一般行为艺术都是以怪诞吓人著称,我想这件作

品应该农民也能看懂,应该具有亲和力,一种既平凡

又非凡的行动。我相信,诚挚的情感和圣灵的感动,

是可以通过艺术来传递的,这应该是基督徒艺术家创

作与其它艺术家创作不一样的地方。

在中国农村洗脚

平安夜的日子,早晨8点多,院子里装修房子的

一队农民工就要准备回家。我赶去邀请他们来洗脚,

他们个个都腼腆不好意思,不善言辞,只是笑眯眯地

推让着。后来我找到他们的包工头张师傅,我说你们

回家坐长途客车需要好几个小时,天又冷,来泡泡脚

吧,免得坐车冻得慌。张师傅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他

算是给大伙儿表了个态,其它农民工就都踊跃参与,

个个受宠若惊的样子。

大冬天,院子里升着炉子现烧水,一壶一壶地

烧,灌满几个热水瓶。可冷水得从隔壁院子的井里打

来,得拎着大桶不断去提水。我给他们脱袜子、泡

脚、洗脚、涂上润肤膏、按摩,和他们聊家常,也分

享圣诞节的来历和含义。给他们洗完之后,他们很高

兴,一起合影留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之后,我在田边碰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也邀

请她来洗脚,她也是推让半天,后来还是来了。我

和她聊天,她特别激动,跟我谈家里和村子里的许

多事。最后,她突然说:“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嘛!”—这话让我着实感到意外!

毛泽东曾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文艺

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包括工农兵和城

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然而有多少农

民、工人真正体会到被艺术服务,这是很难说清的。

他们被描绘的红光满面、喜乐融融、英勇神武的样

子,但那都是被塑造拔高后的宣传形象,而非他们自

己。如今在这七十多岁的纳西老妪口里听到这话,可见

“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中华大地上深得人心。

她又说:“我儿子都三十几岁了,从来没有给

我洗过一次脚,今天一个省城里来的大学生来为我洗

54

Page 57: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脚,感到特别荣幸……”她以为我是个大学生,因为

看上去像个读书人。于是,她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村

子,好些妇人跑来排队洗脚,有的还抱着孩子。她们

走的时候问:“你明天还洗吗?”她们想邀请更多的

人来。

那是头一次为人洗脚。从他们被“服务”之后的

满足感,我也得到了很大的鼓励。

在西方美术馆洗脚

2007年,我去瑞典伍德瓦拉小城的博物馆,参

加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展览开幕式,又一次为观众

洗脚。

当然,在粗糙的中国农村和精致的西方美术馆洗

脚,感受和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准备了一只壶和

一个盆,都是当地19世纪初家庭里常用来洗脚盛水的

工具,非常别致漂亮。

如今现代盥洗室很方便,瑞典人早已不用盆子洗

脚了,洗脚盆都不易买到。而专门洗脚这事儿,在瑞

典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享受,因此一个中国移民看到

我洗脚,兴奋地说:“你应该来瑞典开洗脚店,一定

发财!他们从未受过这种待遇!”

开幕式上,总共有6名观众参与了这个互动表演。

我与他们攀谈,了解他们的感受。西方人并不像中国

人那样近距离积极参与这类奇怪的事情,他们总是保

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观察、欣赏、琢磨。当然,也是因

为开幕式上很多人都穿着礼服,脱鞋洗脚是有点尴尬。

有意思的是,当我正在为一位观众洗脚时,一名

智障男孩朝我走来,猫下腰使劲搂着我的脖子,一点

不松手。我有些紧张,甚至害怕,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的行为艺术导致了他的愤怒?

这时,他父亲走过来笑眯眯地对我说:“他喜

欢你”。我感到十分荣幸,便邀请为他洗脚。虽然他

不能用语言表达,身体也十分不便,但他显得相当兴

奋欢喜。洗脚的时候,他一直吹着欢快的口哨,不时

用手轻轻抚摸我的头,欢欣的笑着。那一刻,有一种

奇妙的感觉降临:我是在为耶稣洗脚!这个想法太突

然,也太真实了!我感到莫大的荣耀和快乐!这是一个

应许:做在一个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

洗脚的行为艺术做过几次,如今回想起来,我深

知这都是一次次的临摹,就像儿时学画一样。在这个

过程中,体会到突破创作时的艰难,也体会到主亲自

的带领:就是艺术需要通过信仰来更新,生命重生,

艺术也要重生。

当代艺术不应总是唬人的或高深莫测的,也可以

简朴的方式“为人民服务”。当信仰通过行为艺术来

表达时,我看到这比说出来的字句更有感染力和创造

力。更何况,我所临摹的这个范本及其作者,是生命

和创造的源头。

作者现住云南,艺术家、策展人。

55艺廊徜徉

Hallway of ArtNO.1122012 APR

Page 58: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请正楷书写姓名Please Print Your Name

先生Mr.〔 〕 女士Ms.〔 〕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Last Name) (M) (First Name)

地址Mailing Address:                  

                           

(City) (State) (Zip code) (Country)

电话Tel:         电子邮址Email:        

□ 若以上是新地址,请附旧地址于下:

                           

※我愿索阅   (我是〔 〕新订户 〔 〕续订户)

□《海外校园》双月刊    份数    

□《举目》双月刊 份数    

※我愿为下列事工奉献:  

□ 经常费

□ 福音事工(海外校园杂志、爱滴咕电刊、爱看网、爱问网)

□ 造就事工(举目杂志、建造教会领袖事工、校园&海归事工)

□ 网络教学事工

□ 其他事工 (________________)□ 同工生活费 (为____________) ※奉献方式: (美国地区可获免税收据)

□ 网上奉献:oc.org/donation□ 美金支票(抬头请写OCM) □ 其他货币支票(抬头请写各国代理处) □ 信用卡 (Visa or MasterCard only)卡号Card Number:                    

持卡人Card Holder:                    到期日Expiration Date:    /    (Month/Year)签名Signature:                      

信用卡地址Billing Address:                 

                           

电话Tel:        金额Amount:US$       

此奉献为 □一次性 □按月领取 □按季领取 □按年领取

     从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

本社所需经费主要来自基督徒的奉献,若您愿意,请按个人能力与索取份数奉

献。各刊物全年的印刷及邮费成本如下,供您参考:《海外校园》一年六期,

美国24美元,其他国家36美元。《举目》一年六期,美国24美元,其他国家36美元。若您愿意另为人事、行政、编辑等支出奉献,对我们的事工是极大的帮助。

美国海外校园杂志社:OCM Tel:(310) 328-8200 Fax:(310) 328-8207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U.S.A.

加拿大代理处:CCEF(加拿大校园福音团契)Tel/Fax: (416) 496-8623Suite 718, 5863 Leslie St, Toronto, ON M2H 1J8, Canada

新加坡代理处:Singapore Every Home Crusade Co. Ltd新加坡逐家文字布道会

No.8, Lorong 27A Geyland Road, #02-04 Guilin Building, Singapore 388106 Tel: 6744-7355 Fax: 6744-7266

香港代理处:Virtue & Wisdom Link Limited, (德慧文化图书有限公司)Flat B , 2/F., Wing Kwai Factory Building, 2-8 Wang Wo Tsai Street,Tsuen Wan, N.T., Hong Kong, Tel: 24074000 Fax: 24074111

纽西兰代理处:Overseas Campus New ZealandP. O. Box 26249, Epsom, Auckland, New Zealand. Tel: (09) 833-6382

澳洲代理处:OCCCM Hua En Tang Western Church(墨尔本海外华人

基督教会西区华恩堂)Attn: Esther Lee, 69 Aldinga St., Blackburn South, Victoria 3130, Australia, Tel: (03) 9899-7933

一、《海外校园》丛书

1.游子吟(繁、简)

2.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繁、简)

3.相遇在永恒

4.寻梦者

5.与子偕行

6.心的呼唤

7.花开的声音

8.心里揣着一团火

9.世界观的交锋(繁、简)

10.十架下的春天

11.另一扇门(简)

12.众里寻他千百度(简)

13.神的圣言—圣经的权威

14.神的圣言—圣经的诠释

15.姊妹的角色(繁、简)

16.超越信仰的迷思(繁)

17.走出信仰的误区(简)

18.走过古老的从前—考古与圣经

二、学人事工

1.海外中国学人事工

2.Ripening Harvest

3.走近心灵—如何向大陆人传福音

4.流泪谷—中国学人灵命成长的障碍及出路

5.海归手册

三、简体字小册

1.心灵之旅

2.悬崖边的跃身

3.青鸟和金鹿的追寻

4.天问—对苦难的反思

5.只在一转念

6.漫漫长路成归途

四、影碟(VCD)

1.教会历史

2.中国教会史

3.家庭生活

《海外校园》出版品杂志索阅单 Magazine Request Form

5656

Page 59: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经文漫画文、图 / 赵乐琳

Page 60: 是“证据” 还是“想当然耳”更可靠?ocfuyin.org/pdf/eOC112.pdf · 抬起双眼啊,满是黯然与忧伤 看不见永恒不变的山峦。 我的生命是一片飘落的叶。

《行为艺术:洗脚》撒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