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陈耿 版式hnrb.hinews.cn/resfile/2017-08-21/017/hnrb20170821017.pdf2017.8.21 星期一 b05...

1
2017.8.21 星期一 主编陈耿 版式杨薇 面孔 B05 与“虫”结缘 从昆虫博士到国门卫士 疾风,碗口粗的大树拦腰折断。其 实,这并非风之过,而是天牛掏空了树 的身体。躲在树干中作祟的天牛,被称 为“不冒烟的火灾”。 “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瘦天牛科 等昆虫的总称,是植物的钻蛀害虫,有 很长的触角,全世界超过 2.6 万种,包含 了许多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会对林 木、果树、乃至建筑物造成危害。”说起 昆虫,蔡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在显微镜下甄别只有米粒大小、甚 至肉眼看不清的微小昆虫,将天牛、小 蠹、实蝇、介壳虫等检疫性害虫拦截在 “国门”之外,是蔡波工作的日常。 蔡波的微信名为“本虫纲目”,而这 也恰恰成为他与“虫”结缘的缘由。 “小时候读李时珍走遍千山万 水、历经二十七载,写成巨著《本草纲 目》,仰慕先贤风范,深受感触之余, 立志也能深入昆虫的世界有所建 树。”蔡波说。 读本科时,多次赴北极参加科考, 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鲸鱼有“泪腺”的 海洋生物学家祝茜博士,是蔡波的动物 学授课老师。祝老师渊博的海洋生物 学知识,丰富有趣的极地科考经历将他 领进了科研的大门,于是他立志报考南 开大学攻读动物学专业研究生。 硕士、博士期间,蔡波师从于我国 著名昆虫学家、南开大学生命学院卜文 俊教授。 “卜老师治学严谨,在昆虫的世 界里孜孜以求数十载。尽管昆虫分类 学属于生命科学的‘冷门’学科,但自然 界的昆虫千姿百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保护研究意义重大,所以我决心在这个 领域坐‘冷板凳’。” 博士毕业,恰逢海南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招聘一名昆虫学博士,海南丰富的 昆虫科研资源,以及单位良好的科研平 台让蔡波最终选择了这里,昆虫博士成 了一名“国门卫士”。 “海南是个生态宝库,动植物资源 极其丰富,其生物多样性足以令科研工 作者着迷。”蔡波说。 10 年间,日常的科研工作中,蔡波 已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发现并报道了 我国跷蝽科新种5种、以及来自巴布亚 新几内亚的天牛新种1种,为世界和我 国昆虫多样性研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 份力量。 痴情“虫”迷 与虫为伍终不悔 暑假期间,烈日骄阳,原本应该呆 在空调房享受 wifi 和冰激凌的假期生 活,蔡波却背起了重重的采集设备,走 进大山之中。顶着烈日,在原始密林之 中挥舞捕虫网,一干就是一整天,中午 就啃馒头吃咸菜,渴了饮一口山泉水。 到了晚上,支起一盏炽热的高压汞灯, 衬着白布,引来无数的昆虫前来“聚 会”,蔡波却不顾白天的疲惫,忙不迭地 在白布上仔细甄别,捕捉研究需要的珍 贵昆虫标本。 到荒郊野外蹲守、观察、抓虫,这样 的生活从读研期间几乎就成了蔡波生 活的常态。 因工作中“本底调查”的需要,蔡波 和同事们常常深入海南的热带雨林和 偏远海岛,趟过湍急的河流,克服蚊虫、 蚂蟥、毒蛇和不明生物带来的困扰,以 及内心的退缩与恐惧,迎接种种挑战, 完成一次又一次对生命怒放的采样和 记录。 海南的天气变化就像孩子的脸,前 一分钟还艳阳高照,转眼就乌云密布大 雨倾盆。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不管多 热的天,蔡波都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 实,不敢穿半袖和短裤,但是即便如此, 半个月的采集生活下来,身上也会被蚊 虫叮得满是大包,手脚划伤、磨出血泡 都是家常便饭。 不过,再多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 痴心的他,反而更让他苦中作乐、享受 其中。 一年多以来,在偏远海岛采集标 本时,蔡波和同事们克服高温、高湿、 高辐射、高盐的不利条件,白天采集标 本,夜晚灯诱昆虫,返回后还要整理标 本至深夜。 “有时候沉迷于虫的世界,往往就 忽略了人的世界。”灯诱的间隙,妻子的 电话才让他想起女儿的生日正是当天, 伴着微弱的灯光,远在海岛上的他只能 通过电话送去对女儿的生日祝福。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蔡 波和小伙伴们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基 本摸清该海岛的陆生无脊椎动物区系 情况,发现了多个中国新纪录、海南省 新纪录乃至新种。蔡波表示,未来将继 续努力,力争尽快将这些成果发表在国 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在国际舞台发出中 国人自己的声音。 编“虫”入库 向公众科普“虫”知识 5月,吃树上苔藓的苔蛾还是毛毛 虫。6月,迁粉蝶化蛹成蝶,翩翩飞 舞。而到了7月,十多厘米长的斑络新 妇蜘蛛开始布上了各种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蔡波 说,昆虫的四季同样变换着风景。 在这位昆虫博士的眼中,形态各异 的虫子在显微镜下甚是“好看”:“显微 镜下,它们都是五彩缤纷的,有青绿、黄 色、铜绿,有的还闪着荧光……” 成千上万只藏匿在粮食、水果、木 材、苗木等各类植物产品里的昆虫终究 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现出原形并被一 一分门别类。 “目前,国内的昆虫分类知识普及 度很差,社会自然教育总是简单粗暴地 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但这很不科 学。”工作之余,蔡波全部的心思都用在 了建立“海南外来有害生物数据库”上。 目前,这个数据库包括“检疫性有害 生物信息数据库”和“海南外来有害生物 数字标本馆”两个子库,前者收录了我国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500 余种的学 名、分类地位、形态描述、寄主、地理分 布、为害特点、传播途径等技术资料,而 后者依托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害生 物标本馆的馆藏资源,收录海南口岸截 获和省内监测调查的 1000 多种的外来 有害生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 “这个数据库实现了对海南外来有 害生物信息的规范化存贮与管理,最重 要的是可以成为向公众科普,增强国门 安全意识的网络教育平台。”蔡波目前最 大的希望是在工作中有所发现,不断完 善数据库,使其在全省外来有害生物早 期预警和有效防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地球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 共存,息息相关,存在就有必然的联 系。只有真正去了解它们,才能实现 和谐共处,我工作的意义便在于此。” 蔡波说。 \ \ 将昆虫置于体视显微 镜下,将昆虫的每一个关键 特征用针管笔在硫酸纸上 绘出,甚至连身上的每个刻 点都需要一一点出。 在海南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植检中心的标本室里, “80后”昆虫分类学博士蔡 波一边目不转睛地观察体 视显微镜下的昆虫,一边小 心翼翼地制作标本。 “有些昆虫由于保存时 间较长,较为僵硬,必须用 还软器,而某些昆虫的翅膀 非常脆弱,在展翅时要格外 小心。”蔡波说,在制作标本 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 能破坏昆虫的细微结构,要 力求完整。 标本完成的瞬间,昆虫 细小的生命有了肉眼和书 本所不能赋予的灵光异彩。 蔡波在户外安装马氏网。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Feb-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主编 陈耿 版式hnrb.hinews.cn/resfile/2017-08-21/017/hnrb20170821017.pdf2017.8.21 星期一 B05 面孔 主编 陈耿 版式 杨薇 与“虫”结缘 从昆虫博士到国门卫士

2017.8.21 星期一主编│陈耿 版式│杨薇面孔B05

与“虫”结缘从昆虫博士到国门卫士

疾风,碗口粗的大树拦腰折断。其实,这并非风之过,而是天牛掏空了树的身体。躲在树干中作祟的天牛,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

“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瘦天牛科等昆虫的总称,是植物的钻蛀害虫,有很长的触角,全世界超过2.6万种,包含了许多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会对林木、果树、乃至建筑物造成危害。”说起昆虫,蔡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在显微镜下甄别只有米粒大小、甚至肉眼看不清的微小昆虫,将天牛、小蠹、实蝇、介壳虫等检疫性害虫拦截在

“国门”之外,是蔡波工作的日常。蔡波的微信名为“本虫纲目”,而这

也恰恰成为他与“虫”结缘的缘由。“小时候读李时珍走遍千山万

水、历经二十七载,写成巨著《本草纲目》,仰慕先贤风范,深受感触之余,立志也能深入昆虫的世界有所建树。”蔡波说。

读本科时,多次赴北极参加科考,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鲸鱼有“泪腺”的海洋生物学家祝茜博士,是蔡波的动物学授课老师。祝老师渊博的海洋生物学知识,丰富有趣的极地科考经历将他领进了科研的大门,于是他立志报考南开大学攻读动物学专业研究生。

硕士、博士期间,蔡波师从于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南开大学生命学院卜文俊教授。“卜老师治学严谨,在昆虫的世界里孜孜以求数十载。尽管昆虫分类学属于生命科学的‘冷门’学科,但自然界的昆虫千姿百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研究意义重大,所以我决心在这个领域坐‘冷板凳’。”

博士毕业,恰逢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招聘一名昆虫学博士,海南丰富的昆虫科研资源,以及单位良好的科研平台让蔡波最终选择了这里,昆虫博士成了一名“国门卫士”。

“海南是个生态宝库,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生物多样性足以令科研工作者着迷。”蔡波说。

10年间,日常的科研工作中,蔡波已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发现并报道了我国跷蝽科新种5种、以及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天牛新种1种,为世界和我国昆虫多样性研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痴情“虫”迷

与虫为伍终不悔

暑假期间,烈日骄阳,原本应该呆在空调房享受wifi和冰激凌的假期生活,蔡波却背起了重重的采集设备,走进大山之中。顶着烈日,在原始密林之中挥舞捕虫网,一干就是一整天,中午就啃馒头吃咸菜,渴了饮一口山泉水。到了晚上,支起一盏炽热的高压汞灯,衬着白布,引来无数的昆虫前来“聚会”,蔡波却不顾白天的疲惫,忙不迭地在白布上仔细甄别,捕捉研究需要的珍贵昆虫标本。

到荒郊野外蹲守、观察、抓虫,这样的生活从读研期间几乎就成了蔡波生活的常态。

因工作中“本底调查”的需要,蔡波和同事们常常深入海南的热带雨林和偏远海岛,趟过湍急的河流,克服蚊虫、蚂蟥、毒蛇和不明生物带来的困扰,以及内心的退缩与恐惧,迎接种种挑战,完成一次又一次对生命怒放的采样和记录。

海南的天气变化就像孩子的脸,前一分钟还艳阳高照,转眼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不管多热的天,蔡波都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敢穿半袖和短裤,但是即便如此,半个月的采集生活下来,身上也会被蚊虫叮得满是大包,手脚划伤、磨出血泡都是家常便饭。

不过,再多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痴心的他,反而更让他苦中作乐、享受其中。

一年多以来,在偏远海岛采集标本时,蔡波和同事们克服高温、高湿、高辐射、高盐的不利条件,白天采集标本,夜晚灯诱昆虫,返回后还要整理标本至深夜。

“有时候沉迷于虫的世界,往往就忽略了人的世界。”灯诱的间隙,妻子的电话才让他想起女儿的生日正是当天,伴着微弱的灯光,远在海岛上的他只能通过电话送去对女儿的生日祝福。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蔡波和小伙伴们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基本摸清该海岛的陆生无脊椎动物区系情况,发现了多个中国新纪录、海南省新纪录乃至新种。蔡波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力争尽快将这些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编“虫”入库向公众科普“虫”知识

5月,吃树上苔藓的苔蛾还是毛毛虫。6 月,迁粉蝶化蛹成蝶,翩翩飞舞。而到了7月,十多厘米长的斑络新妇蜘蛛开始布上了各种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蔡波说,昆虫的四季同样变换着风景。

在这位昆虫博士的眼中,形态各异的虫子在显微镜下甚是“好看”:“显微镜下,它们都是五彩缤纷的,有青绿、黄色、铜绿,有的还闪着荧光……”

成千上万只藏匿在粮食、水果、木材、苗木等各类植物产品里的昆虫终究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现出原形并被一一分门别类。

“目前,国内的昆虫分类知识普及度很差,社会自然教育总是简单粗暴地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但这很不科学。”工作之余,蔡波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建立“海南外来有害生物数据库”上。

目前,这个数据库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信息数据库”和“海南外来有害生物数字标本馆”两个子库,前者收录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500余种的学名、分类地位、形态描述、寄主、地理分布、为害特点、传播途径等技术资料,而后者依托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害生物标本馆的馆藏资源,收录海南口岸截获和省内监测调查的1000多种的外来有害生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

“这个数据库实现了对海南外来有害生物信息的规范化存贮与管理,最重要的是可以成为向公众科普,增强国门安全意识的网络教育平台。”蔡波目前最大的希望是在工作中有所发现,不断完善数据库,使其在全省外来有害生物早期预警和有效防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地球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存在就有必然的联系。只有真正去了解它们,才能实现和谐共处,我工作的意义便在于此。”蔡波说。

昆虫博士蔡波—

虫的世界他最懂

文\

海南日报记者

杨艺华

通讯员

卢荔

图\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昆虫博士蔡波在做研究。

昆虫博士收集的昆虫样本。

将昆虫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将昆虫的每一个关键特征用针管笔在硫酸纸上绘出,甚至连身上的每个刻点都需要一一点出。

在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中心的标本室里,“80后”昆虫分类学博士蔡波一边目不转睛地观察体视显微镜下的昆虫,一边小心翼翼地制作标本。

“有些昆虫由于保存时间较长,较为僵硬,必须用还软器,而某些昆虫的翅膀非常脆弱,在展翅时要格外小心。”蔡波说,在制作标本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不能破坏昆虫的细微结构,要力求完整。

标本完成的瞬间,昆虫细小的生命有了肉眼和书本所不能赋予的灵光异彩。

蔡波在户外安装马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