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错。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何必非要在乎...

1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陈志刚 视觉 黄明强 图编 张路 责校 赵蕾 两江 晒稿会网址: sgh.cqwb.com.cn/index.php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生活 ·夜雨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04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晒稿会网址: sgh.cqwb.com.cn/index.php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副刊 头条大赛(第 7 季) 守望相助 决胜抗疫 建设银行在行动 2020 年 7 月 27 日,恩师李书同在河 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临终 关怀室,安详辞世,享年 100 岁。虽然老 先生已享百岁高寿,但当我从视频中看到 他的女儿庄重地捧起他的骨灰洒向大海, 我还是痛彻心扉,泪如泉涌,放声痛哭。 老师在我的悲痛中绝尘而去,他给我的教 诲,却让我受用一生。 1988 年秋,我考上涪陵师专(今长江 师范学院)政史系。第一堂英语课时,我 端坐教室,对高校外语老师进行着种种设 想:是漂亮洋气的美女还是英俊潇洒的帅 哥?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的既不是美女 也不是帅哥,而是一位清瘦的老人,他个 子不高,穿着整洁利索,面容和蔼可亲。 他走上讲台,自我介绍叫李书同,这个名 字大家印象太深刻了。老师一口流利的 普通话和标准的英语,字正腔圆,悦耳动 听,他也让同学们用英语各自做了自我介 绍。那节课大家非常快乐。 后来慢慢了解到,李老师已经68 岁,是英语系的日语老师,兼授其他系的 公共英语。得知我想转英语系,李老师 热情地鼓励我去参加转系考试。临近期 末,我顺利通过了英语系的笔试和面试, 但本系一再挽留不放,转系受挫。当我 把满腹委屈告诉李老师,他却笑着说: “你已通过转系考试,说明英语基础很不 错。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何必非要在乎 结果呢?”“凡事尽力而为”成了我之后的 学习和生活态度。我决定跟李老师学日 语,打发课余时间。 春节后,我从家里带了一瓶父亲酿制 的高粱白酒,提了一块母亲做的腊肉,正 式去李老师家里“拜师”。李老师严肃地 说:“你这么远带着父母亲手做的礼物来 ‘拜师’,我很感动。礼品我先替你放着。 毕业的时候,如果你学习合格了,我们就 喝高粱白酒吃腊肉庆祝,否则,你就自己 拿回家去。”从此,周一到周六下午放学 后,我就来到李老师家里,上两小时日语 课。简洁的书房一尘不染,一块小黑板, 一张木桌椅,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练习 册,从字母、单词到语法、句子、篇章,李老 师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时而讲文化背景, 日本的风土人情,时而清歌一曲,枯燥的 语言课妙趣横生。 每个星期天上午11点,李老师的女 儿就会来到女生宿舍楼叫我:“小汪,老师 叫你去做作业呐。”到了他们家,常常能吃 到老师亲自动手包的饺子。有时是葱花 香菜肉馅,有时是韭菜鲜肉馅,有时是玉 米虾肉馅,有时是莲藕包菜肉馅。三十多 年过去了,李老师和他女儿为我包饺子的 场景,总是历历在目,令我潸然泪下。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能看懂简单的日 文杂志、小说,能听懂日语电视节目、电 影。李老师把我叫到家里,吩咐他女儿煮 了那块腊肉,他亲手打开那瓶高粱白酒, 我们举杯庆祝,开怀畅饮。我心里十分高 兴,此时,李老师总算正式承认了我这个 “学徒”。 成家后,我和我的先生每年寒暑假, 都会抽空带着孩子回母校看望李老师。 我跟先生都喊李老师“老先生”,李老师和 他女儿喜欢我的儿子爱看书,叫他“小先 生”。他们热情地逗我的儿子玩耍,陪他 看书。 有一年评中级职称,我错失良机,耽 误了几年。我跟李老师诉苦,他认真地对 我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 句话让我很受用,以后任何事情,我都尽 力去做好准备。 评高级职称前,我参加了市级课题的 主研,发表了十几篇教学论文,使我在毫 无其他加分优势的情况下顺利评上了高 级教师。后来我把这句话传给了我的儿 子和学生们,他们也受益匪浅。 曾经有一年暑假,喜鹊欢叫,阳光正 好,李老师一家人和几个同事游玩黄水大 风堡后顺路到石柱看我。我的父母和公 公非常高兴,盛情款待,公公更是亲自包 了韭菜饺子,客人们赞不绝口,李老师说 比他自己包的饺子好吃多了,要学一学。 2014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再次回母 校看望李老师,此时腊梅正艳,沁人心 脾。94 岁高龄的李老师拄着拐棍从四楼 走下来迎接我们,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到 家后,亲自给我们倒水,还特意给我准备 了零食。我们愉快地交谈,他问我们的工 作、生活和儿子的学习情况,也聊电视剧、 节目主持人。后来,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摞 《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说他这段时间 正在读这些书。 这天,也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我的学生 小向,得知我来看望老师的消息也来看 望。恰好遇到李老师的同事七十多岁的 徐老师也前来探望,师生三代纷纷回忆过 往,笑谈师院的变化发展,高兴合影留 念。徐女士伸出大拇指笑着说,李老师真 的是高风亮节呀:他评职称,自己从未申 请过,都是同事们评完了,大家帮他申请 的;他每年还给学校图书馆捐赠2000元 的图书。 2015年暑假,李老师一家在涪陵大 木花谷避暑,我和先生特意带着上大学的 儿子去看望老师。大木花谷花海艳艳,云 雾缭绕,美若仙境。李老师身体状况已不 如从前,但很仔细询问我儿子所学的是什 么专业,学习情况如何。得知我儿子学习 空间物理,且已经跟随老师做科研,他非 常欢喜,饶有兴致地跟我儿子聊天文地 理,鼓励他要有远见,要踏实打好基础。 2016年暑假,我邀请老师一家到我 们家乡附近的避暑胜地鱼池镇避暑,李老 师和他女儿及几个同事应邀而至。十里 荷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李 老师灿烂的笑容;千野草场,树荫下,草地 上,观光车里,吊床上,留下了李老师童真 般的笑容。这一次,老师虽然还记得我, 但明显感觉老师老了,像小孩子一样显得 对家人很依赖。 2018 年 6 月,李老师身体大不如从 前,他女儿陪他住进了河北沧州一安养 院。他女儿讲,老人家记忆衰退,但仍然能 看书,还能朗读,高兴了还会唱起早年喜欢 的歌,幸福快乐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2020 年 7 月后李老师饮食渐渐减少, 临终前五六天几乎不再进食,人非常消 瘦,但意识很清醒。他的学生赵志千里之 外赶来看他,跟他说话,唱他当年喜欢唱 的李叔同的《送别》,他欢喜点头。 恍惚中,老师唱着他最喜欢唱的李叔 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 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 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 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 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 欢聚,惟有别离多。”缓缓离我远去…… 除了狮子老虎豹子 还有麻雀蛐蛐壁虎 除了泉水叮咚露珠晶莹 还有青草和花朵 这时光丛林里 还有云烟和雾霭 还有松软的泥土 以及沉默不语的石头 我们在丛林里生活 丛林里有木屋 木屋里有童话 更有粗朴的油盐柴米 而时光还在我们看得见 或看不见的地方 有时把我们眷顾 有时把我们遗忘 立秋过后 立秋过后 故事就是秋天的故事了 人物也就是秋天的人物了 那些走过的路径 那些躁动与阴影 都潮水一样退去了 立秋过后 还有白露,还有秋分 还有寒露,还有霜降 稻谷会以稻谷的方式丰收着 桂花会以桂花的方式飘香着 我们会以我们的方式深深爱着 (作者单位: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在电脑桌面上 我看见,大海像天空一样 白色的海鸥在移动 在闪烁,在变换 像轻盈的云朵 岛屿浮在海面 像一朵厚厚的云 海水荡漾,像蓝天一样 澄净得一尘不染 可以洗涤所有的目光和心灵 大海,藏在一些电脑桌面里 藏在遥远的千里之外 藏在天空之下,沙滩之上 天空无时不在 只需要我们学会抬头 学会拥有风和日丽的晴天 你所讨厌的夏天已经过去 有人说今天处暑 晚上十一点多,在月光下 我会看到一个高龄的 夏天告别离去 没有影子,又是在深夜 它只能悄悄离开 许多人早在白天 提前欢送它 是的,你所讨厌的夏天已经过去 将来,它所影响的气候 再怎么炎热 也不再是夏天的 最多是讨厌的秋老虎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 继续呈现出来的 急躁、暴躁和浮躁 有些时光一去不返 就像有些即将离去的人 度过的这个夏天 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看见网上一篇写黏豆包的文字,这不 禁让我想起了亲爱的爷爷。 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们,爷爷老 了,北方老家没人了,要接爷爷来我家,当 时我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以前经常看 见邻居家来亲戚,羡慕得不得了!这回轮 到自己的爷爷要来,兴奋得一宿没睡着 觉。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看见爷 爷第一眼的时候,不是感到亲切,而是一 种敬畏。 他高高的个子,不胖不瘦,腰板直直 的,走起路来生风。说起话来声音宏亮, 哈哈!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个武功高强 的人呢!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见着我总是 问,“你爷爷是不是会武功啊?”爸爸说,爷 爷是老村长,老共产党员。 慢慢地发现,爷爷没那么可怕。是可 亲可敬的!他善良朴实又能干! 那时候我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一踏 进门,就能闻到爷爷做的菜香的味道。爷 爷包的饺子,有好多花样,麦穗、月牙、元 宝、荷花等等。馅也很多种,三鲜馅、牛肉 馅、猪肉馅、羊肉馅都可以。可以包成白菜 馅、韭菜鸡蛋馅、酸菜馅、芹菜馅,各种蔬菜 好像都可以包。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调着 方给我和哥哥们弄很多好吃的菜。 爷爷做的红烧牛肉特好吃。我本来 不吃牛羊肉的,总觉得有股膻味。可是爷 爷做的一点儿膻味没有,还特别香。爷爷 怕我不吃,所以他把牛肉在烧开的水中过 一道水,除去脏东西、血泡子。捞起,在烧 热的铁锅中,放入油,油开了之后,把牛肉 放进去,再放料酒,还放点儿白糖、酱油、 盐,再放点儿红红的干辣椒,颜色可好看 了。烧一会儿过后,放入土豆。熟了,连 土豆都是那么好吃,就别说牛肉了! 端午节的时候,也会想起爷爷。每年 端午节他给我们一家人包的粽子,也是各 色花样。先是要把糯米提前泡几天,每天 都换水。买的粽叶子,先在锅里煮一下, 过一道水。每次包的时候,我也跟着凑热 闹。就是在那时候,我学会了包粽子。爷 爷给我们包的粽子有花生的,红枣的,鲜 肉的,蛋黄的,红豆的,太多了!想吃什么 馅的,爷爷就给包什么馅的。 爷爷会做的吃的东西太多了!数不 胜数。 小时候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经常 吃玉米面窝窝头。纯玉米面口感粗粗的, 不化渣,不好吃。爷爷就弄些叶子菜,剁 碎,和上佐料,包在玉米面里。这样就成 了香喷喷的菜饽饽了。 爷爷最疼我。每次弄好吃的,都是给 我先尝。哈哈,弄得哥哥们总有意见。黏 豆包是我最喜欢吃的了。 把红小豆煮熟,捣碎,均匀和上白 糖。煮红小豆的同时,可以用水和糯米面 粉,和好后,红小豆馅也准备就绪,就可以 包黏豆包啦!然后放在蒸锅里一蒸,一会 儿香香的黏豆包就出锅了。看着都流口 水! 爷爷不仅会做吃的,还一直在厂电影 院值班,挣钱贴补家用。爷爷是个好爷 爷,我最爱的爷爷! 时隔这么多年光景,这片片回忆,仍 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有说不上来的 滋味。有心痛、心酸,有欢乐,有感恩。心 痛心酸的是,亲人不能够常相伴,总是会 走散。想到这些,不禁潸然泪下。欢乐的 是,童年的记忆还是那么真切,那么快乐, 仿佛就在昨天!感恩的是,爷爷对孙辈们 无私的爱,我们没能报答!心痛也好,感 恩也罢,但我觉得最多的还是,一种从心 底发出的对爷爷最最深切的怀念……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 / / / / / / / / 恩师李书同 汪万英 怀念爷爷 王景云 时光丛林 (外一首) 蒋兴明 大海像天空一样 (外一首) 谭岷江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Sep-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生活...错。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何必非要在乎 结果呢?”“凡事尽力而为”成了我之后的 学习和生活态度。我决定跟李老师学日 语,打发课余时间。春节后,我从家里带了一瓶父亲酿制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陈志刚 视觉 黄明强 图编 张路 责校 赵蕾

两江

晒稿会网址:sgh.cqwb.com.cn/index.php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慢生活·夜雨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04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

晒稿会网址:sgh.cqwb.com.cn/index.php 邮箱:[email protected]

副刊 头条大赛(第7季)

守望相助决胜抗疫建设银行在行动

2020年7月27日,恩师李书同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临终关怀室,安详辞世,享年100岁。虽然老先生已享百岁高寿,但当我从视频中看到他的女儿庄重地捧起他的骨灰洒向大海,我还是痛彻心扉,泪如泉涌,放声痛哭。老师在我的悲痛中绝尘而去,他给我的教诲,却让我受用一生。

1988年秋,我考上涪陵师专(今长江师范学院)政史系。第一堂英语课时,我端坐教室,对高校外语老师进行着种种设想:是漂亮洋气的美女还是英俊潇洒的帅哥?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的既不是美女也不是帅哥,而是一位清瘦的老人,他个子不高,穿着整洁利索,面容和蔼可亲。他走上讲台,自我介绍叫李书同,这个名字大家印象太深刻了。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标准的英语,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他也让同学们用英语各自做了自我介绍。那节课大家非常快乐。

后来慢慢了解到,李老师已经 68岁,是英语系的日语老师,兼授其他系的公共英语。得知我想转英语系,李老师热情地鼓励我去参加转系考试。临近期末,我顺利通过了英语系的笔试和面试,但本系一再挽留不放,转系受挫。当我把满腹委屈告诉李老师,他却笑着说:

“你已通过转系考试,说明英语基础很不错。凡事尽力而为就好,何必非要在乎结果呢?”“凡事尽力而为”成了我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我决定跟李老师学日语,打发课余时间。

春节后,我从家里带了一瓶父亲酿制的高粱白酒,提了一块母亲做的腊肉,正式去李老师家里“拜师”。李老师严肃地说:“你这么远带着父母亲手做的礼物来

‘拜师’,我很感动。礼品我先替你放着。毕业的时候,如果你学习合格了,我们就喝高粱白酒吃腊肉庆祝,否则,你就自己拿回家去。”从此,周一到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就来到李老师家里,上两小时日语课。简洁的书房一尘不染,一块小黑板,一张木桌椅,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练习册,从字母、单词到语法、句子、篇章,李老师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时而讲文化背景,日本的风土人情,时而清歌一曲,枯燥的语言课妙趣横生。

每个星期天上午11点,李老师的女儿就会来到女生宿舍楼叫我:“小汪,老师叫你去做作业呐。”到了他们家,常常能吃到老师亲自动手包的饺子。有时是葱花香菜肉馅,有时是韭菜鲜肉馅,有时是玉米虾肉馅,有时是莲藕包菜肉馅。三十多年过去了,李老师和他女儿为我包饺子的场景,总是历历在目,令我潸然泪下。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能看懂简单的日文杂志、小说,能听懂日语电视节目、电影。李老师把我叫到家里,吩咐他女儿煮了那块腊肉,他亲手打开那瓶高粱白酒,我们举杯庆祝,开怀畅饮。我心里十分高兴,此时,李老师总算正式承认了我这个

“学徒”。成家后,我和我的先生每年寒暑假,

都会抽空带着孩子回母校看望李老师。我跟先生都喊李老师“老先生”,李老师和他女儿喜欢我的儿子爱看书,叫他“小先生”。他们热情地逗我的儿子玩耍,陪他看书。

有一年评中级职称,我错失良机,耽误了几年。我跟李老师诉苦,他认真地对我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让我很受用,以后任何事情,我都尽力去做好准备。

评高级职称前,我参加了市级课题的主研,发表了十几篇教学论文,使我在毫无其他加分优势的情况下顺利评上了高级教师。后来我把这句话传给了我的儿子和学生们,他们也受益匪浅。

曾经有一年暑假,喜鹊欢叫,阳光正好,李老师一家人和几个同事游玩黄水大风堡后顺路到石柱看我。我的父母和公公非常高兴,盛情款待,公公更是亲自包了韭菜饺子,客人们赞不绝口,李老师说比他自己包的饺子好吃多了,要学一学。

2014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再次回母校看望李老师,此时腊梅正艳,沁人心脾。94岁高龄的李老师拄着拐棍从四楼走下来迎接我们,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到家后,亲自给我们倒水,还特意给我准备了零食。我们愉快地交谈,他问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儿子的学习情况,也聊电视剧、节目主持人。后来,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摞《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说他这段时间正在读这些书。

这天,也在这所学校读书的我的学生小向,得知我来看望老师的消息也来看望。恰好遇到李老师的同事七十多岁的徐老师也前来探望,师生三代纷纷回忆过往,笑谈师院的变化发展,高兴合影留念。徐女士伸出大拇指笑着说,李老师真的是高风亮节呀:他评职称,自己从未申请过,都是同事们评完了,大家帮他申请的;他每年还给学校图书馆捐赠2000元的图书。

2015年暑假,李老师一家在涪陵大木花谷避暑,我和先生特意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去看望老师。大木花谷花海艳艳,云雾缭绕,美若仙境。李老师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但很仔细询问我儿子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学习情况如何。得知我儿子学习空间物理,且已经跟随老师做科研,他非常欢喜,饶有兴致地跟我儿子聊天文地理,鼓励他要有远见,要踏实打好基础。

2016年暑假,我邀请老师一家到我们家乡附近的避暑胜地鱼池镇避暑,李老师和他女儿及几个同事应邀而至。十里荷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李老师灿烂的笑容;千野草场,树荫下,草地上,观光车里,吊床上,留下了李老师童真般的笑容。这一次,老师虽然还记得我,但明显感觉老师老了,像小孩子一样显得对家人很依赖。

2018年6月,李老师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女儿陪他住进了河北沧州一安养院。他女儿讲,老人家记忆衰退,但仍然能看书,还能朗读,高兴了还会唱起早年喜欢的歌,幸福快乐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2020年7月后李老师饮食渐渐减少,临终前五六天几乎不再进食,人非常消瘦,但意识很清醒。他的学生赵志千里之外赶来看他,跟他说话,唱他当年喜欢唱的李叔同的《送别》,他欢喜点头。

恍惚中,老师唱着他最喜欢唱的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缓缓离我远去……

除了狮子老虎豹子还有麻雀蛐蛐壁虎除了泉水叮咚露珠晶莹还有青草和花朵

这时光丛林里还有云烟和雾霭还有松软的泥土以及沉默不语的石头

我们在丛林里生活丛林里有木屋木屋里有童话更有粗朴的油盐柴米

而时光还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有时把我们眷顾有时把我们遗忘

立秋过后

立秋过后故事就是秋天的故事了人物也就是秋天的人物了

那些走过的路径那些躁动与阴影都潮水一样退去了

立秋过后还有白露,还有秋分还有寒露,还有霜降

稻谷会以稻谷的方式丰收着桂花会以桂花的方式飘香着我们会以我们的方式深深爱着

(作者单位: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在电脑桌面上我看见,大海像天空一样白色的海鸥在移动在闪烁,在变换像轻盈的云朵岛屿浮在海面像一朵厚厚的云海水荡漾,像蓝天一样澄净得一尘不染可以洗涤所有的目光和心灵大海,藏在一些电脑桌面里藏在遥远的千里之外藏在天空之下,沙滩之上天空无时不在只需要我们学会抬头学会拥有风和日丽的晴天

你所讨厌的夏天已经过去

有人说今天处暑晚上十一点多,在月光下我会看到一个高龄的夏天告别离去没有影子,又是在深夜它只能悄悄离开许多人早在白天提前欢送它

是的,你所讨厌的夏天已经过去将来,它所影响的气候再怎么炎热也不再是夏天的最多是讨厌的秋老虎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继续呈现出来的急躁、暴躁和浮躁有些时光一去不返就像有些即将离去的人度过的这个夏天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看见网上一篇写黏豆包的文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亲爱的爷爷。

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们,爷爷老了,北方老家没人了,要接爷爷来我家,当时我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以前经常看见邻居家来亲戚,羡慕得不得了!这回轮到自己的爷爷要来,兴奋得一宿没睡着觉。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看见爷爷第一眼的时候,不是感到亲切,而是一种敬畏。

他高高的个子,不胖不瘦,腰板直直的,走起路来生风。说起话来声音宏亮,哈哈!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呢!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见着我总是问,“你爷爷是不是会武功啊?”爸爸说,爷爷是老村长,老共产党员。

慢慢地发现,爷爷没那么可怕。是可亲可敬的!他善良朴实又能干!

那时候我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一踏进门,就能闻到爷爷做的菜香的味道。爷爷包的饺子,有好多花样,麦穗、月牙、元宝、荷花等等。馅也很多种,三鲜馅、牛肉馅、猪肉馅、羊肉馅都可以。可以包成白菜

馅、韭菜鸡蛋馅、酸菜馅、芹菜馅,各种蔬菜好像都可以包。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调着方给我和哥哥们弄很多好吃的菜。

爷爷做的红烧牛肉特好吃。我本来不吃牛羊肉的,总觉得有股膻味。可是爷爷做的一点儿膻味没有,还特别香。爷爷怕我不吃,所以他把牛肉在烧开的水中过一道水,除去脏东西、血泡子。捞起,在烧热的铁锅中,放入油,油开了之后,把牛肉放进去,再放料酒,还放点儿白糖、酱油、盐,再放点儿红红的干辣椒,颜色可好看了。烧一会儿过后,放入土豆。熟了,连土豆都是那么好吃,就别说牛肉了!

端午节的时候,也会想起爷爷。每年端午节他给我们一家人包的粽子,也是各色花样。先是要把糯米提前泡几天,每天都换水。买的粽叶子,先在锅里煮一下,过一道水。每次包的时候,我也跟着凑热闹。就是在那时候,我学会了包粽子。爷爷给我们包的粽子有花生的,红枣的,鲜肉的,蛋黄的,红豆的,太多了!想吃什么馅的,爷爷就给包什么馅的。

爷爷会做的吃的东西太多了!数不

胜数。小时候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经常

吃玉米面窝窝头。纯玉米面口感粗粗的,不化渣,不好吃。爷爷就弄些叶子菜,剁碎,和上佐料,包在玉米面里。这样就成了香喷喷的菜饽饽了。

爷爷最疼我。每次弄好吃的,都是给我先尝。哈哈,弄得哥哥们总有意见。黏豆包是我最喜欢吃的了。

把红小豆煮熟,捣碎,均匀和上白糖。煮红小豆的同时,可以用水和糯米面粉,和好后,红小豆馅也准备就绪,就可以包黏豆包啦!然后放在蒸锅里一蒸,一会儿香香的黏豆包就出锅了。看着都流口水!

爷爷不仅会做吃的,还一直在厂电影院值班,挣钱贴补家用。爷爷是个好爷爷,我最爱的爷爷!

时隔这么多年光景,这片片回忆,仍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有说不上来的滋味。有心痛、心酸,有欢乐,有感恩。心痛心酸的是,亲人不能够常相伴,总是会走散。想到这些,不禁潸然泪下。欢乐的是,童年的记忆还是那么真切,那么快乐,仿佛就在昨天!感恩的是,爷爷对孙辈们无私的爱,我们没能报答!心痛也好,感恩也罢,但我觉得最多的还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对爷爷最最深切的怀念……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往/ 事/ 回/ 首 诗/ 绪/ 纷/ 飞

心/ 香/ 一/ 瓣

恩师李书同汪万英

怀念爷爷王景云

时光丛林(外一首)

蒋兴明

大海像天空一样(外一首)

谭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