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第一節...

58
- 136 - 第四章 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第一節 植物的營養器官 1.在演化的過程中植物由水生 陸生時,維管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維 管束由韌皮部及木質部組成,對於水分及營養運輸具有較高的效率,使植物體 型能由矮小演化為高大。此類具維管束的植物稱為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裸 子及被子植物。 2.根、莖和葉為維管束植物的營養器官。 (1)根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及無機鹽,並有支持植物體的功能。 (2)莖為營養物質運輸的樞紐,並支持植物枝、葉的發展。 (3)葉則是行光合作用,轉換光能以合成有機營食的重要器官。 主題一 根的構造與機能 根為植物體向下生長的器官,它可將植物體固著於土壤中;從土壤中吸收水 和無機鹽;將吸收來的物質輸導到其他部位貯藏澱粉等養分;行無性生殖一、根的外部形態 1.根系(Root system):依根發生之來源的不同,可分為: (1)初生根(Primary root):種子萌發時,由胚根發育而成者。 (2)次生根(Secondary root):由初生根的組織分生出來者。 (3)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長在不是根部的根。 2.通常根系分為兩大類型: (1)軸根系(Taproot system):由初生根(主根)與次生根(支根)組成,如裸子植 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根。 軸根 鬚根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36 -

第四章 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第一節 植物的營養器官 1.在演化的過程中植物由水生 陸生時,維管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維

管束由韌皮部及木質部組成,對於水分及營養運輸具有較高的效率,使植物體

型能由矮小演化為高大。此類具維管束的植物稱為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裸

子及被子植物。

2.根、莖和葉為維管束植物的營養器官。

(1)根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及無機鹽,並有支持植物體的功能。

(2)莖為營養物質運輸的樞紐,並支持植物枝、葉的發展。

(3)葉則是行光合作用,轉換光能以合成有機營食的重要器官。

主題一 根的構造與機能

根為植物體向下生長的器官,它可將植物體固著於土壤中;從土壤中吸收水

和無機鹽;將吸收來的物質輸導到其他部位貯藏澱粉等養分;行無性生殖。

一、根的外部形態

1.根系(Root system):依根發生之來源的不同,可分為:

(1)初生根(Primary root):種子萌發時,由胚根發育而成者。

(2)次生根(Secondary root):由初生根的組織分生出來者。

(3)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長在不是根部的根。

2.通常根系分為兩大類型:

(1)軸根系(Taproot system):由初生根(主根)與次生根(支根)組成,如裸子植

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根。

軸根 鬚根

- 137 -

(2)鬚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由大量粗細、長短相似的不定根組成,而其

初生根於幼期即停止生長,如大部分單子葉植物的根。

二、根的內部構造

1.初生根縱切面構造:

根的吸收功能和生長主要在根尖,由根的最尖端向上觀察分別為:

(1)根冠(Root cap):具保護作用;為厚壁之死細胞。與根的向地性有關

(除去根冠→根喪失向地性)

(2)生長區(Meristematic region):位於根冠之後,此區的細胞分裂特

別旺盛,細胞較小且排列特別緊密,因此染色特別深。

(3)延長區(Region of elongation): 此區細胞較生長區成熟,且比較長。

(4)成熟區(Region of maturation):

此區細胞均已成熟,而且有根毛出現, 因此又稱為根毛區。

2.橫切面構造:下圖為成熟部位置橫切。

- 138 -

(1)表皮

(a)由一層扁平細胞構成,具保護和吸收之功能。

(b)部分的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加吸收面積。

(2)皮層:

(a)由薄壁細胞組成,排列疏鬆。

(b)佔的面積最大,細胞內常有澱粉粒,是根內儲藏養分的部位。

(c)皮層最內一層細胞稱為內皮,細胞排列緊密,一部分內皮細胞,其細胞

壁已木質化,稱為卡氏帶。

(3)中柱:位於根之中央,包括周鞘和維管束。

(a)周鞘:為中柱最外一層薄壁細胞構成,具分生能力,可由此分生支根。

(b)維管束: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構成。木質部與韌皮部

相間排列。維管束呈輻射排列。

- 139 -

三、變態根

1.貯藏根(Storage root):如胡蘿蔔的根,可積存大量的養分。

2.氣生根(Aerial root):如蘭科植物,常春藤等的不定根不為土壤所埋沒,而暴

露於大氣中者。

3.支持根(Prop root):如玉米、榕樹的不定根,可深入土中,作為支持用。

4.寄生根(Parasitic root):如菟絲子(消費者)莖側所發生的不定根,可插入寄主

組織中,直接吸收營養物質。

試 題

1.下列有關根的構造,何部位可增加根的長度 (A)生長部 (B)延長部 (C)

成熟部 (D)根冠。

※2.下列那些不是位於根的中柱內 (A)皮層 (B)根毛 (C)內皮 (D)周鞘。

※3.有關內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一層排列緊密的細胞 (B)為中柱的最

外一層 (C)大多內皮細胞的細胞壁木質化 (D)為根儲存養分的部位 (E)

支根由此生出。

4.有關植物體的重要元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鎂、鐵、鈣均為不可或

缺的大量元素 (B)均由根吸收 (C)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元素共有

17 種 (D)均須形成離子,才能被根吸收。

5.右圖為土壤中的水分自根毛或根的表皮進入根

維管束所經過的途徑,圖中甲乙丙丁的構

造依序為何?(A)內皮層周鞘 韌皮部 木

質部 (B)內皮層 韌皮部 形成層 木質部

(C)皮層 內皮層 形成層 韌皮部

(D)皮層 內皮層周鞘 木質部。 【84 學測】

1.B 2.ABC 3.AC 4.C 5.D

- 140 -

主題二 莖的構造與機能

1.葉片及枝條皆由莖上之節分生而出。

2.具輸導組織為運送養分及水分的通道。

3.為支持器官。

4.具有繁殖作用:用扦插法。

5.貯藏作用:馬鈴薯、荸薺、藕等變態莖,均有貯藏

養分,可供食用而且綠色莖尚可行光合作用製造

養分。

一、莖的類型

開花植物可根據莖的外形和構造,分為草本及木本兩類。

1.草本植物:莖柔弱,生長時其高度及粗細都受到限制,例如常見的各種蔬菜

和野草等。

2.木本植物:莖堅硬,支持力強,可持續增高及加粗,日常所見的樹木都屬之。

3.本植物又可分為:

(1)喬木:木本植物,莖的主幹粗而明顯,如榕樹、樟..等。

(2)灌木:莖枝由基部叢生而出,故無明顯主幹,較喬木矮小者,稱為灌木,

如茶樹、杜鵑花等。

二、莖的特徵

1.向光性。

2.具節與節間之分(長芽及葉處,稱為節,兩節中間的部分稱為節間)。

3.莖上有芽具生長點由幼葉保護之。

4.芽:

○1 頂芽:生於枝頂,可使莖繼續長高。

○2 不定芽:長在莖頂與葉腋以外地方的芽。

○3 側芽:生於莖節之側面,可發育為枝條。

4.葉痕:葉脫落以後留在莖上節部之痕跡。

5.具氣孔:草木莖及幼嫩木本莖,其節間的表皮常散生氣孔。

6.具皮孔:位於木本老莖的樹皮上。

7.具角質層,可防止水分的蒸散作用。

- 141 -

三、莖的構造

1.縱切面構造分成三部,莖的縱切面與根之縱切面相似。

(1)分生組織:在莖的頂端由幼葉保護,而根由根冠保護。

(2)延長部:細胞不具分生能力,但可延長。

(3)成熟部:已有維管束的分化。

2.雙子葉草本莖橫切面:

(1)表皮(Epidermis):位於莖的最外圍,由一層扁平細胞緊密排列而成,外覆

有角質層(Cuticle):防止水分散失、保護內部組織。

(2)皮層(Cortex):位於表皮與維管束組織(Vascular tissue)之間,主要由薄壁

細胞構成,且細胞內常可發現有澱粉粒和結晶(Crystal)的存在。

(3)維管束(Vascular bundle):雙子葉植物莖的維管束排列呈環狀每一維管束

包括下列三部分構造:

(a)韌皮部(Phloem):包括篩管、伴細胞、韌皮纖維。

※韌皮纖維:韌皮纖維為強韌的厚壁(死)細胞,有支持作用。

(b)木質部(Xylem):包括導管、假導管、木質纖維。

※木質纖維:為厚壁細胞,有支持的功用。

(c)形成層(Cambium):由富有分生能力之長方形細胞緊密排列而成,向外

增生韌皮部,向內增生木質部。

- 142 -

(4)髓(Pith):位於莖中央,由大型薄壁細胞疏鬆排列而成,有明顯的細胞間隙,

其主要功能為貯藏養分。

(5)射髓(Pith ray):為自髓延伸至維管束之間的薄壁細胞所組成,具貯藏和橫

向運輸的功用。

- 143 -

雙子葉植物莖的內部解剖:橫切面、橫切面部分放大

3.多年生木本莖:

構造:加上 表次生組織(後生組織);成熟後,

莖的直徑仍可繼續加粗。

(1)樹皮:表皮大部分脫落,或少數殘存,由外

向內的層次如下:

- 144 -

(a) 硬樹皮:

○1 表皮:木本雙子葉植物成熟後由於莖的加粗,致使表皮脹破而失去保

護作用。

○2 木栓層:表皮內側的一層細胞轉變而成木栓形成層,向外分裂產生栓

細胞,構成木栓層,能替代表皮的功能,故木栓層屬保護組織。而皮孔

可替代氣孔的功能。

※皮孔:即木栓層表面的裂口,可以讓空氣出入。

(b)軟樹皮:

○1 木栓形成層:由皮層轉變而來,為次級分生組織。

○2 綠皮層:由木栓形成層向內分裂而來,為綠色的薄壁細胞,可行光合

○3 皮層⋯⋯⋯⋯⋯⋯

○4 初生韌皮部。

○5 次生韌皮部(後生韌皮部)

(2)形成層:向內增生的木質部比向外增生之韌皮部快。

(3)木材

(a)邊材:新生之木質部位於外側,含水分較多顏色淡,具有運輸功能。

(b)心材:內側為老

化木質部,全為

死細胞組成,堆

積大量填充物,

色深不具運輸功能

(4)年輪:

(a)形成條件:

四季變化分明的亞熱帶或溫帶(在四季氣候不明顯的熱帶,木本植物常缺

乏明顯的年輪)。

具有形成層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裸子植物也有)。

(b) 形成原因:由於每年季節的更換,形成層的細胞在不同季節的分裂能力

- 145 -

有差異,使樹幹橫斷面上木材部分形成晚材和早材相間的環紋,稱為年

輪。

※依據樹幹上的年輪,不但可推測樹木的年齡,也能依年輪的寬窄,推論當

時氣候變化的情況。

(c)比較:

3.單子葉植物莖:

(1)構造:

(a)表皮:由一層排列緊密之細胞構成,具保護作用。

(b)基本組織:皮層、髓、在單子葉之莖混生,統稱為基本組織;由薄壁細

胞構成。

- 146 -

(c)維管束:維管束散生於基本組織中,愈近中心之維管束愈大,排列愈疏。

愈外圍之維管束愈小,排列愈密,但永遠以木質部向著中心,韌皮部在

外。韌皮部與木質部間不具形成層,故莖不能加粗。

(2)其他:有些單子葉植物是木本的,如椰子、林投由於細胞體積加大,而使

莖作有限度的增粗。有些單子葉植物的莖,常形成中空的髓腔,如稻、

麥、竹。

單子葉植物莖的內部解剖 縱切面 、 橫切面、 橫切面部分放大

四、變態莖

莖的變態主要有下列幾種:

1.根莖(Phizome):生於地表面下,呈圓柱狀,具節與節間的構造,如蓮藕。

2.塊莖(Tuber):生於地表面下,塊莖短而胞厚,具節與節間的構造,長芽眼的

地方即為其節,如馬鈴薯。

3.球莖(Corm):球莖為短而膨大的地下莖,如荸薺。

4.鱗莖(Bulb):我們常吃的洋蔥與蒜瓣即為鱗莖,乃由許多肥厚 的鱗葉組

成。

- 147 -

5.走莖(Stolon):走莖細長而圓,匍匐地面或橫走於地

下;如草莓之走莖,形如側枝,節上生有鱗葉,每隔一節,

即另生不定根及新的地上枝,節間死去後,子株獨立生活,為十分有效的繁殖

方法。

試 題

1.有關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以下列何項為主要區別 (A)形成層有無 (B)

以子葉的數目,單子葉植物為草本,雙子葉植物為木本 (C)以莖的木質化

支持力 (D)以年輪的有無。

2.在雙子葉的幼莖可見下列那些構造(A)內皮 (B)皮孔(C)髓(D)基本組織。

※3.有關皮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一裂口位於樹皮的木栓層上 (B)功用

只有氣體交換 (C)有保衛細胞控制開閉 (D)為圓形或橫裂狀 (E)常出現

在木本雙子葉植物莖上。

※4.有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邊材必為早材,均為含水分多,顏色淡 (B)

心材全為死細胞組成,邊材則全為活細胞組成 (C)邊材具運輸作用,而心

材不具有 (D)早材與晚材出現在一年中 (E)任何多年生雙子葉木本植物

皆有年輪出現。

5.莖內維管束支持演化上有(1)具髓環狀維管束(2)具形成層之束狀維管束(3)

無髓維管束(4)具髓散生維管束等過程,則演化之次序是 (A)1432

(B)3124 (C)2143 (D)4123

6.右圖為雙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之

養分是由圖中哪一部分輸送到根、莖及其他部位?

(A)甲 (B)乙 (C)丙 (D)丁 【90 學測】

1.C 2.C 3.ABDE 4.CD 5.B 6.B

主題三 葉的構造與機能

1.葉包括三部分,葉片、葉柄、托葉。

- 148 -

葉片:可以行光合作用。

葉柄:具有運輸和支持功能。

托葉:保護幼葉。

2.葉片的構造:

(1)葉片的上、下面各有一層表皮。表皮細胞排列緊密,表面有角質層

或蠟質層,可防止葉內的水分蒸散。

(2)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3)表皮上散生有成對的保衛細胞。每對保衛細胞間形成孔道,稱為氣孔,是

水分蒸散和氣體出入的主要通道。

(4)上下表皮間有葉肉,葉肉由含葉綠體的薄壁細胞所構成。

※柵狀組織:多數植物的葉肉細胞,靠近上表皮者呈柱狀、排列較緊密、

葉綠體含量多,稱為柵狀組織。

※海綿組織:靠下表皮的細胞形狀較不規則、排列也較疏鬆、葉綠體含

量較少,稱為海棉組織。

(5)葉脈:由莖的維管束延伸而來,外圍葉脈鞘(C3無葉綠體),木質部在上而

韌皮部在下。

- 149 -

試 題

※1.有關葉脈的敘述,何者正確?(A)葉脈即維管束 (B)含木質部、韌皮部、形

成層(C)有運輸與支持作用(D)雙子葉植物具網狀脈(E)外圍以葉脈鞘是含

葉綠素體之薄壁組織。

2.保衛細胞中,何種構造與氣孔的開閉機制有直接關聯?(A)核糖體(B)葉綠體

(C)高基氏體(D)粒線體。

3.植物之保衛細胞與表皮細胞之差異(A)細胞核的大小(B)粒線體的數目(C)

葉綠體的有無(D)細胞壁的有無。

4.在葉的構造中,那一部分的光合作用率最大?(A)表皮 (B)柵狀組織 (C) 海

綿組織 (D)保衛細胞。

※5.下列有關〞葉的構造與功能〞的敘述那幾項是錯誤的? (A)葉綠體在顯

微鏡下是看不到的,但可看到葉綠素 (B)柵狀組織及海綿組織的細胞中都

含葉綠體 (C)海綿組織細胞之間有空隙,柵狀組織細胞之間無任何空隙

(D)葉脈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故木質部將韌皮部包圍在中央 (E)葉的上下

表皮,其表面有角質。

6.右圖是某種植物葉的橫切面圖。下列有關光合作用

的敘述何者正確?(A)圖中乙和丙處的細胞,白天

行光反應,晚上行暗反應 (B) 圖中乙和丙處的細

胞,白天行光合作用,晚上行呼吸作用(C)植物

行光合作用放出的 O2,是來自經由丁處吸收的 CO2 【84 學測】

(D)植物葉內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大多含在乙 丙兩層細胞中。

- 150 -

&圖 A 為葉子的橫切面圖,圖 B 為保衛細胞開合的模式圖。回答 7 一 8 題

7.位於下表皮的氣孔所逸出的氧不是由那一部位產生? (A)甲(B)乙(C)丙(D)

丁。

8.保衛細胞與氣孔的開合有關。圖 B 中(戊)轉變成(己),試問保衛細胞發生

了什麼變化? (A)細胞吸水,氣孔關閉 (B)細胞失水, 氣孔張開 (C)細胞

吸水,氣孔張開 (D)細胞失水,氣孔關閉。 【86 學測】

※9.下列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蒸散的速率? (A)葉面的大小 (B)氣孔的開閉 (C)

單位面積所含氣孔的數目 (D)保衛細胞滲透壓的大小 (E)空氣的相對溼度

1.ACD(E) 2.B 3.C 4.B 5.ACD 6.D 7.A 8.C 9. ABCDE

- 151 -

第二節 植物的生殖 1.植物的生殖方式可分為無性及有性生殖兩大類。

2.無性生殖基本上都是細胞或細胞群的直接複製生長結果。其特點是生殖過

程簡單而不費時,新生細胞或細胞群之遺傳本質完全和親代相同。

3.自然環境中高等植物的無性生殖常見於草本及多年生木本植物。植物的

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皆可行繁殖。近年來植物的組織培養非常成功,無

論是大量繁殖、病毒預防,甚至基因轉殖等目的,都是採用無性繁殖。

4.有性生殖則是由生殖細胞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藉配子結合成合子,再發

育成新的個體。其配子結合時,會有遺傳重組發生。遺傳重組的結果,會

提高物種的遺傳歧異性,有利於生物對環境變動的適應。因此,有性生殖

可以使物種在演化潮流下,獲得永續生存的機會。在自然環境中,有性生

殖仍然是植物生殖的主流。

主題一 植物的世代交替

1.世代交替生活史者:如石蓴、昆布,合子發育為孢子體。

○1 特徵:減數分裂發生於孢子體形成游走孢子時。其生活史中有兩種個體,

一種個體在成熟後產生孢子,稱為孢子體(2n);另一種個體則產生配子,

稱為配子體(n);其生活史中,由配子體及孢子體交替進行的生殖方式。

○2 重要性:世代交替的過程中必經減數分裂及配子結合,其所發生的遺傳再

組合使生物累積大量的遺傳變異,生物種族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的

機會因而大增,同時加速生物演化的速度。

- 152 -

一、石蓴世代交替的特點:

1.石蓴的孢子體(2n)及配子體(n)在形態上並無差別,皆由兩層細胞構

成的葉狀體及基部的附著器所構成。

2.孢子體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的孢子經細胞壁的開孔游出,每一個

孢子皆具有 4 根鞭毛。

3.孢子停止活動後即經有絲分裂發育為配子體。

4.成熟的配子體以有絲分裂產生配子,每一個配子具有 2 根鞭毛。

5.來自正、負親代的同形配子結合而成為合子(2n)。

6.合子(2n)經有絲分裂發育為孢子體(2n)。

7.石蓴的生活史中有二個世代:

孢子體世代(無性世代)

(a)由合子→孢子體。

(b)合子為無性世代的第一個細胞。

配子體世代(有性世代)

(a)由孢子→配子。

(b)孢子為有性世代的第一個細胞。

8.世代交替內有二次基因大變動(對植物生存有利):

(1)形成孢子之前的減數分裂(有聯會、基因互換發生)。

- 153 -

(2)形成合子之前的基因重組(N 種精子、N 種卵子,則有 N×N=N2種基因組合

之合子)。

二、蘚苔世代交替的特點:

1. 蘚苔的生殖與陸生適應:

生殖細胞在由多細胞構成的藏精器或藏卵器中受到保護,受精卵在藏卵器內

發育為胚,可避免其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外力的傷害。藻類的受精卵通常在水

中發育為新個體。

2.配子體顯著: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具藏卵器和藏精器。

3.孢子體較不發達:不具葉綠體,無法行光合作用,需寄生在配子體上。

(一)蘚類-地錢

1.配子體:

(1)為扁平綠色之葉狀體,先端分叉狀,♀♂異株,具假根(單細胞)。

(2)成熟後雌配子體長出♀托,雄配子體長出♂托,可由生殖托之形狀來區分

♀♂。

2.孢子體:

(1)由合子發育而來。完全藏在♀配子體中。

足:吸收配子體之養分。

(2)孢子體(2n) 蒴柄:可伸長。

蒴(孢子囊):孢子體成熟後蒴內細胞減數分裂 孢子(n)。

3.地錢亦可行無性生殖,配子體之芽杯內有無性芽(gemmae),每一個無性芽可

- 154 -

經雨水而濺出,然後發育為配子體。

4.地錢的世代交替:

(二)苔類-土馬騌

1.配子體:雌雄異株,呈直立的莖葉狀,有假根以固著植物體並吸收養料。

(1)雌配子體:藏卵器亦著生在莖頂,呈瓶狀,內藏一個卵。

- 155 -

(2)雄配子體:頂端假葉較大而密生成杯狀構造,內有許多藏精器,能產生許

多具有二條鞭毛的精子,由藏精器頂端裂縫逸出。

2.孢子體:

(1)有足、柄、朔三部分。

(2)利用足伸入配子體以吸收養料。

(3)蒴成熟後,被覆於蒴頂的蒴帽及內部的蒴蓋相繼脫落,孢子便散出。

(4)孢子可萌發為絲狀構造,此為幼配子體,又稱為原絲體;原絲體再發育為

成熟的配子體。

3.土馬騌的世代交替:

- 156 -

三、蕨類世代交替的特點

1.蕨類多生長於陰濕處,因精子具有多條鞭毛,要靠水作媒介。

2.孢子體較配子體發達,其三部分構造如下:

(1) 莖:

(a)許多種類之莖為地下莖,稱為匍匐莖,樹蕨等少數高大為地上莖。

(b)蕨的莖因維管束中沒有形成層,故皆無發達的木質部(樹蕨亦然),僅可供園

藝栽培,不能作為建築材料

(2)葉

(a)幼葉常呈捲曲,自地下莖的節往上長。

(b)大都為羽狀複葉,典型者可分為葉柄及葉片兩部分。

(c)蕨葉為孢子體最發達的部分,因較耐陰而為理想的室內觀葉植物,如鐵線

蕨、鳥巢蕨、鹿角蕨等。

(d)孢子囊常聚集成生於葉的下表面,稱為孢子囊堆。

(e)種類

孢子葉:有些蕨類只有特定的葉片會產生孢子囊,此稱之。

營養葉:不產生孢子囊的葉。

(3)根:為鬚根,自地下莖的節向下長。

- 157 -

3.蕨類的世代交替

配子體:獨立生活:

(1)原葉體呈心臟形的構造,直徑約 5∼7mm。

(2)藏卵器位於心臟形的缺口處,藏精器位於假根(單細胞)處,♀♂同株。

(3)精子具多鞭毛,因精卵結合要靠水分為媒介,故蕨類只能生活於陰溼處。

孢子體:獨立生活:

(1)孢子葉的腹面有許多褐色小點即為孢子囊堆,由許多孢子囊聚集而成。

(2)孢子囊之環帶構造特殊,構成環帶之細胞,外壁薄,空氣乾燥時,外壁收

縮,孢子便由薄壁之唇細胞處彈出。

(3)卵受精後開始發育成幼小的孢子體(缺口處),初生根、初生葉突破藏

卵器而向外生長。

- 158 -

四、配子體與孢子體演化的趨向

1.種子植物的特徵:

(1)花粉管的形成─受精作用不需水為媒介,以適應乾燥的陸生環境 。

(2)種子之形成─胚含於種子內保護、適宜傳播,並抵抗乾燥、過冷、過熱的

環境。

(3)配子體退化─♀、♂配子體不明顯,侷限於孢子體的生殖器官(花)內。

2.維管束植物具有二種植物體,一為孢子體,一為配子體,在演化過程中的孢

子體愈來愈發達,而配子體愈來愈退化,這種一趨發達,一趨退化之演化現

- 159 -

象謂之趨異演化。

試 題

1.下列有關種子植物敘述,何者正確?(A)種子植物的種子都存在果實內 (B)

蘋果和梨的果實為真果,李及桃的果實為假果(C) 種子植物的演化趨勢是

孢子體趨向顯著複雜(D) 只有單子葉植物具有雙重受精的現象。

2.裸子植物缺少的構造:①胚,②胚乳,③導管,④假導管,⑤花粉管,⑥

⑥形成層 (A)② (B)③ (C)③⑥ (D)②③⑥。

※3.有關銀杏 (A)屬於裸子植物 (B)會開花 (C)為單子葉植物為平行葉脈

(D)現生僅一種 (E)孢子體占優勢。

※4.下列那些植物的精子須靠水分才能與卵子相遇?(A)水仙花(B)水筆仔

(C)土馬騌(D)銀杏(E)蕨類

※5.在植物的世代交替過程中,下列哪些敘述是不正確的? (A)配子體以減數

分裂產生配子 (B)孢子體以減數分裂產生孢子 (C)配子體、配子與孢子均含

單套染色體 (D)孢子體與孢子均含有雙套染色體 (E)配子體的演化趨勢是

逐漸退化

1.C 2.B 3.ADE 4.CE 5.AD

主題二 種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松、杉、柏、紅檜、蘇鐵、銀杏、麻黃。生長 於寒冷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高

山亦有分布,如加拿大及西伯利亞一帶有廣大之松柏林。

1. 多為木本,大多為喬木,主根系發達(軸根系),莖直而分枝少。

2. 葉經年長綠。

3. 葉的表面具較厚的角質層

4. 表皮內側有厚壁細胞。

5. 氣孔內陷於厚壁細胞中。

6. 葉成針狀。

7. 松柏類的生殖器官稱為 (♀球果較大且在下方,♂球果較小且在上方)。

一、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相異處

1. 缺子房(不具果實)。

可減少水分散失,以抵抗炎

夏和寒冬。

- 160 -

2. 不具導管僅具假導管。

3. 缺伴細胞,具篩管。

4. 缺花冠、花萼。

5. 缺雙重受精。

6. 子葉多枚。

7. 具形成層,故可做建材。

8. 胚珠裸露。

9. 裸子植物之授粉靠風力;種子因具膜狀翅 ,故亦可借風力傳播,膜狀翅是

由種皮延伸而出,故染色體為 2n。

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1. 球果

(1) 雄球果:

每一鱗片外側著生有兩個花粉囊,囊內有花粉其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

生花粉粒。花粉藉風力傳播到雌球果。

(2) 雌球果:

每一鱗片內面著生有兩個胚珠,胚珠內有卵。

2. 受精:

花粉到達雌球果胚珠上,便萌發為花粉管,其內的精核經花粉管而和胚珠的

卵結合,完成受精。

- 161 -

3. 種子形成:

受精卵(2n)→胚(2n) 種仁

胚珠內其餘細胞(n)→胚乳(n) 種子

珠被 種皮

(二)被子植物

植物界中種類最多的,有喬木、灌木、蔓生、草本等。有的生活於水中(水蘊草),

有的生活於乾燥處。 1. 特徵:

(1)胚珠有子房包被-被子植物。

(2)具有典型花的構造-顯花植物。

(3)具有雙重受精現象。胚乳為 3N。

2. 生殖器官:花及受精後的變化:

(1)花:具有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的稱為完全花,有缺者稱為不完全花。

- 162 -

(2)功能:傳粉、受精,有風媒花及蟲媒花。

(3)花受精後的變化:胚珠發育為種子,子房發育為果實,為真果。

3.雙重受精:

(1)僅見於被子植物。

(2)過程:

精核(n)×卵核(n)→合子(2n) 多次分裂 胚(2n,幼小孢子體)

(包括:子葉、胚芽、胚軸、胚根)

精核(n)×2 個極核(n+n)→ 胚乳核(3n) 多次分裂 許多胚乳細胞

- 163 -

一、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比較

二、果實的形成

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子房發育而成。

- 164 -

1.種子內的子葉和胚乳皆儲存養分→供給幼胚生長所需

2.果實:保護種子,幫助種子散佈及休眠

三、果實的種類

- 165 -

試 題

※1.設二株植物,雄株為 4n,雌株為 2n,當受精後,子代植株之染色體敘述正

確者? (A)果皮的染色體為 2n,並有基因重組發生 (B)種皮之染色體為

2N,未發生重組現象 (C)胚的染色體為 3n,有基因重組發生 (D)胚乳的

染色體為 4n,為新的基因組合(E)子代植株之染色體為 3n,亦為新的基因

組合。

2.開花植物的雌性配子體的發育過程有:①減數分裂、②胚囊、③大孢子母

細胞、④有絲分裂、⑤胚囊細胞(大孢子)、⑥卵等階段,其發育之先後次

序。

※3.下列何者是被子植物所特有之特徵?(A) 胚珠發育成種子 (B) 行雙重

受精作用 (C) 種子內具一或二枚子葉 (D) 花部數目為 3、4、5 或其 部

數 (E)♀♂ 配子體附生於孢子體上。

※4.下列有關被子植物生殖的敘述,何者正確?(A) 雌配子體內有八個核,

其中卵核和極核具受精作 (B) 雄配子不具鞭毛,受精時不需水分為媒介

(C) 胚囊內的卵核位在遠離胚珠開口端,極核位在中央 (D)雙重受精的現

象只發生在被子植物 (E)子房能發育為種皮

※5.被子植物中,下列各名詞之配對,何者是相等或相關的?(A) 胚珠:卵(B) 胚

囊:雌配子體 (C) 具有三核的花粉粒:雄配子體 (D) 花粉:

小孢子 (E)子房:果實。

1.BCDE 2.③①⑤④②⑥ 3.BCD。4.ABD 5.BCDE

主題三 種子萌發和幼苗發育

種子內的胚是由合子經過多次細胞分裂發育而成:

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隨著種子的成熟,種子內大部分的水分漸漸消

失,細胞內的代謝作用也慢慢降低,這是準備脫離母株,尋求另一個新生活環

境的時候了。

一、種子的萌發與休眠

1.萌發:

意義:種子成熟時,水分含量急速降低,組織的代謝也緩慢下來。胚以休眠

狀態潛藏在種子內,可以抵抗各種不良環境。如外界環境適宜時,細胞便能

迅速恢復其旺盛的代謝作用,繼續發育成長新植物。種子裏的胚開始活動叫

做萌發。

- 166 -

2.種子的萌發過程:

(1)種子吸收水分。

(2)種皮破裂。

(3)胚根突破種皮,彎入土內。

(4)胚軸伸長。

(5)胚芽(芽鞘)長出初生葉。

※一般觀察種子是否萌芽以胚根突破種皮為準。

※ 胚體生長所須營養來自子葉或胚乳。胚開始生長時會釋放出吉貝素到

糊粉層細胞。促使這些細胞合成水解酶,分解胚乳的養分。

3.影響萌發的外在因素:

(1)水:

(a)因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都必須在水溶液中進行。

(b)萌發時,需要藉水份的協助,以溶解和運送養分。

(c)水分也可浸軟種皮,使生長中的胚易於突破種皮。

(2)溫度:

能夠影響酶的作用,因而間接影響代謝反應的進行,溫度太高或太低都對種

子不利。

(3)氧:

是細胞呼吸所必需, 利用氧可使養分分解以產生能量, 故氧亦為萌發的必

要條件。

- 167 -

(4)光照:

有些植物種子的萌發, 會受光的影響。有的是受光的促進,如萵苣的種子。

有的是受光的抑制,如粉蝶花的種子。

4.休眠:

(1)休眠期(Dormancy):有些植物的種子即使在適宜的環境下也不萌發,而

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才進行萌發,這段時間稱為休眠期。種子休眠

期的長短,隨植物的不同而有差異,短者一兩天,長達數年。

(2)種子休眠的原因:

(a)胚未成熟:因為胚和種子的其他部分發育程度不一致,外觀已成熟且

脫離母株的種子,其內部的胚尚未完全成熟。於是,需要時間讓胚繼

續發育成熟,才能萌發。

(b)種皮過於堅硬:有的種子是因為種皮過於堅硬,不但影響對水分和氧

的吸收,也限制了胚的生長,而造成種子休眠,此類種子可藉人工方

法,破壞或除去其種皮,就可不需休眠而迅速萌發。

(c)內在的植物激素造成:有的種子需要休眠,是因為需要時間以

合成可促進萌發的吉貝素,或除去會抑制萌發的離素。

試 題

※1.下列那些因素與種子休眠有關﹖ (A)溫度太低 (B)吉貝素尚未合成

(C)有離素的存在 (D)胚尚未成熟 (E)種皮太堅厚。

※2.影響萌發的外在因素(A)H2O(B)O2(C)CO2(D)溫度(E)肥料

3.一般在自然環境,種子萌發,最先伸出是何器官?(A)胚根(B)胚芽(C)胚

軸(D)子葉

※4.右圖為玉米種子,根據右圖,選出下列正確敘述者?

(A)甲在種子成熟時,水分含量增高 (B)甲、乙、丙、

戊均來自卵的受精,但甲具 3N,乙、丙、戊具 2N

染色體 (C)細胞分裂素可促使乙的生長 (D)促進丙

生長的 IAA 濃度>丁 (E)乙、丙、丁、均屬於胚的一

部分。

5.葉綠素的合成和葉綠體的發育,通常需要何種因素的刺激才能完成?

(A)光線 (B)溫度 (C)地心引力 (D)CO2。

1.BCDE 2.ABD 3.A 4.CDE 5.A

- 168 -

第三節 植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主題一 植物激素

植物的生長發育除由遺傳控制外,也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凡由植物體內產

生而能調節或影響其本身生長發育的若干微量小分子有機化合物,稱為:植物

激素。

植物激素的主要種類:生長素、吉貝素、細胞分裂素、乙烯、離素

一、生長素(Auxin)

又稱吲哚乙酸(IAA),為最早發現的植物激素。

1. 發現:1910 年,丹麥人簡生(B.Jensen)從事莖的向光性研究中,發現燕麥幼

苗的芽鞘能產生一種化學物質,自尖端向基部流動,有調

節植物的生長,這種物質稱為生長素。

- 169 -

2. 產生:由芽鞘或分生組織產生,莖頂、根尖的生長點和新生的嫩葉中含量

最多。生長素通常不在產生的部位發生作用,必須運送至其他部位,雖極

微量,即有調節生長作用。

3. 功能:使細胞延長而導致組織的生長,但根和莖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並不

一樣,某一濃度的生長素可促進莖的生長,但卻會抑制根的生長。如果再

增加生長素的濃度,很可能對莖和根的生長都有抑制作用。因此,生長素

使用時必須注意選擇適當的濃度。

4. 農業上的運用:

(1) 促進生根:許多優良的植物品種,常用扦插繁殖,如在插枝前先將枝

條浸泡生長素溶液一、二日,就容易生根、插活。

(2) 協助接木:生長素能促進形成層細胞的分裂,在改良果樹進行接木時,

用含有生長素的軟膏塗抹接口,即可促使接口處的形成層細胞分裂加

強,接口癒合加快,有協助接木之功。

(3) 防止落葉、落果:在果實發育時,噴灑生長素溶液,便可防止落果。

- 170 -

(4) 單性結果:植物的子房成熟後,如不發生授粉作用,子房的生長便中

止,隨之掉落,因子房授粉時,可由花粉帶來激素,促進果實繼續正

常發育。用生長素處理雌蕊,可以使花不經過授粉而發育成果實。

(5) 組織培養:生長素常用於植物的組織培養,在培養初期,培養基內除

含有細胞分裂素外,還需加入生長素,才能使組織的生長良好。

(6) 抑制側芽之生長:促進頂芽生長而抑制側芽生長,即造頂芽優勢。

5. 合成生長素: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也具有生長素的功能,稱為合成生

長素。

(1) 萘乙酸(NAA):是醋酸的一種衍生物,可作用於:

(a) 提早開花結果:用較低濃度的 NAA 處理,能提前開花結果。

(b) 抑制萌芽:用較高濃度的 NAA 處理馬鈴薯,可抑制萌芽,可長久

儲藏。

(c) 防止落果:植物的葉柄和果柄基部,會產生特殊的離層,其細胞

壁變軟弱而破壞,於是發生落葉和落果的現象。如用 NAA 處理則

可阻遏果柄離層的發生,有效防止早期落果。

(d) 單性結果:番茄可用 NAA 處理而單性結果。

(2) 二氯苯氧基乙酸(2.4-D):有除草的作用,可經篩管隨養分輸送至其他

部位,以引致細胞呼吸之亢進,代謝過度旺盛致養分耗盡而餓死。雙

子葉雜草對 2.4-D 較單子葉植物敏感,且 2.4-D 極易為闊葉植物之

葉面吸收,故可清除單子葉作物中之雙子葉莠草。

2,4-D 促使雙子葉植物產生較多乙烯→加速葉產生離素→促使葉片老

化雙子葉植物葉面積較大且具有離層→單子葉植物葉面積較小且不具

離層;美軍於越戰進行『落葉作戰計劃』(2,4-D+ABA)→造成越南森

林落葉、農作物不能生產。

二、吉貝素(Gibberellin),(稱 GA)

1. 發現:1930 年代由日本學者在為害臺灣水稻的一種真菌∼吉貝菌發現。受

害的水稻植株生長特別高大,但不容易開花結實,農民受害不小。吉貝素

不但存在於真菌,也存於各類種子植物。

2. 功能:

(1) 促進單子葉植物種子的萌發:大麥種子浸水後,胚體就先產生吉貝素,

促進糊粉層產生水解,以分解胚乳中的養分,供胚生長發育之用。吉貝

素有打破休眠期,促進種子的萌發。

(2) 促進莖的生長:

生長素是促進細胞體積增大,使莖生長,吉貝素則作用於生長點和延

- 171 -

長區 間的細胞,促進細胞的分裂加快能力,如果用吉貝素處理,便能

長高使莖生長。許多矮性植物,常缺乏合成吉貝素。

(3) GA 可使葡萄穗變長,使果實變大。

三、細胞分裂素(Cytokinin)

1. 細胞分裂素能促進細胞分裂,是植物組織培養所不可缺的激素。

2. 能促進子葉的生長、延遲組織的老化,例如摘下的葉片,若用細胞分裂素

處理,可以維持其綠色而延遲變黃。

四、乙稀(Ethylene)

1. 產生:乙烯為果實成熟時的產物,果實發育過程中是先有乙烯產生,然後

乙烯才促使果實成熟。種子、花、葉、根等器官也都含有這種成分。

2. 特性:乙烯容易揮發成氣體,即可溶於水,又可溶於油脂,很容易經由擴

散作用分布到植物體的各部分。

3. 功能:乙烯能促進果實的成熟和離層的產生。

五、離素(Abscisic acid,簡稱 ABA)

1. 產生:離素是因為能促進離層產生而得名,也因能抑制種子的萌芽而又稱:

休眠素(Dormin)。離素在成熟或老化的葉內含量較多,所以老葉容易脫落。

2. 功能:離素能抑制種子萌發。離素和生長素、吉貝素都有拮抗作用。

(1) 如果在生長素溶液中加入離素,則生長素促進莖生長的作用就會消失。

(2) 吉貝素促進大麥種子產生酵素以分解養料的作用,也會因離素的存在而

失效。

(3) 植物氣孔的關閉亦會受離素影響。

- 172 -

六、秋水仙素(Colchicine)

1. 產生:由秋水仙植物產生之一種天然植物激素。

2. 功能:可破壞紡錘體之形成,以阻止細胞質分裂,但無法阻止染色體複製,

故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後,可使植物引致多套種,以改良品種,增加生產。

△以上所討論之激素除 NAA 及 2,4-D 為人工合成之激素外。其他激素皆為植

物體天然產生的。

主題二 向性

植物雖然沒有神經系統,但也會接受環境刺激、傳導刺激、並產生反應植物的

運動。

1.向性(Tropism):植物受刺激會引起組織生長不均,而造成和刺激方向 有關

的運動,稱為向性。

(1)向地性:植物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所引發的向性,稱為向地性。如果將

植物幼苗平置,使幼苗和地面平行,則莖會背地生長,而根則向地生長。

- 173 -

※向地性發生的原因:

(a)一方面是由於地心引力的刺激,使植物體內生長素的分布傾向靠地的

一側,於是靠地的一側生長素濃度較高。另一方面,由於根和莖的組織

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莖部向下的一側生長素含量較高,促使細胞

生長。向上的一側生長素含量較少,細胞生長慢。由於上下兩側生長不

等,莖便背地彎曲。

(b)根部向上的一側生長素含量較低,而促進生長;向下的一側生長素含

量較高,生長慢;於是根就彎向地面。

(c)根的向地性根冠組織具有絕對之影響功能,若將根冠組織切除,根之

向地性便消失。

(2)向光性:植物莖部也會因光的刺激而產生向性,稱為向光性。

※向光性發生的原因:

如果莖部一側受光,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含量較少而生長緩慢;背光的一

側生長素含量較高而促進生長;於是,莖便屈向光源生長。現已知植物

的向光面受光的刺激,會引發植物內部的變動,導致生長素向背光的一

側加強運輸。並非光照刺激會破壞生長素或抑制生長素的合成。

- 174 -

(3)向濕性:植物根部也有向水生長的向濕性。向濕性很可能是因為根在土

壤中向水及背水兩側的吸水量有明顯差距,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致使

兩側的生長不等,因而促進根向水的方向生長。

主題二 光與溫度對開花的影響

物的開花,有的是完全受遺傳的控制。例如豌豆祇要生長發育到某一階段,就

自然會產生花芽而開花。有些植物則需要光或溫度的刺激,才能開花。

1. 光週期對植物開花之影響:

(1)定義:植物需要適當的光照和黑暗交替,才

能促進開花,這種現象稱為光週期。

(2)臨界日照:

(a)當光週期的日照的黑暗長短,剛好介於適

於和不適於開花之分界時,稱為

臨界日照。

(b)通常植物在其臨界日照條件下,開花達最高

開花數的 50%。

※白芥菜:每天日照超過 14 小時,就會提高開花能力,低於 14 小時,

則降低開花或不開花,因此 14 小時日照為白芥菜的臨界日照,故白

芥菜為長日照植物(10 小時黑暗為白芥菜之臨界黑暗。)

※牽牛花:短於臨界日照條件下,才增加開花能力,故為短日照植物。

(3) 種類:

(a)長日照植物(Long-day plant):

日照時間要長於臨界日照才開花者,稱為長日照植物。一般在春夏

開花,如菠菜、蘿蔔。

- 175 -

(b)短日照植物(Short-day plant):

日照時間要短於臨界日照才開花者,稱為短日照植物。一般在秋冬開

花,如菊花、聖誕紅。

(4) 黑暗期影響植物的開花:例如短日照光周期,可促使羊帶來開花。如果

以短暫的黑暗中斷光照期,並不影響其開花。但是,若以短暫的光照中

斷其黑暗期,則不開花。

(5) 葉是感受光周期的部位:羊帶來在短日照條件下,即使全株只剩有一片

葉子,也會開花。若將羊帶來置長日照條件下,即不開花。但若以短日

照處理植株中任一葉片,就會開花。顯示羊帶來必須要靠葉片感受適宜

的光周期,才能開花。

(6)促成開花的因素由葉產生經韌皮部運輸:兩株短日照菸草嫁接一起,

其中一株以長日照處理,另一株則以短日照處理,結果兩株菸草都會開

花。如果將短日照處理的一株莖部作環狀剝皮,以除去其韌皮部,則接

的另一株,即長日照處理的植株就不會開花。顯然促成開花的因素必定

是由葉產生,經維管束的韌皮部,輸往嫁接的另一株。這種促進開花的

因素,稱為:開花素(Florigen)。然而直到現在,生物學家仍無法確定

開花素究竟是何種物質;因此,開花素仍然是個假設的名詞。

- 176 -

3.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有些植物必須有低溫(0℃∼5℃)刺激,始能促進開花。這種低溫處理促進開

花的現象,稱為春化作用。

(1)胚或分生組織是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植物需經過冬天寒冷的刺激,至翌

年春天才會開花。而要春化的植物從播種到成長,祇要有一次低溫處理,

就能在成熟後開花。這種特性顯示,感應低溫刺激的部位並不是葉。

(2)嫁接兩株需要春化才能開花的植物,只其中一株獲得低溫處理,即可使兩

株植物都開花。顯示春化作用能引發植物產生某種因素,經輸送到全株或

嫁接的另一株而促進開花,這種因素稱為春化素(Vernalin)。春化素與開花

素一樣,迄今仍為未確定的假設名詞。有些植物雖然不需春化就能開花,

但若有低溫處理,則會提早開花 。例如蘿蔔播種後,若有低溫處理(5℃

處理 10 天),取出在自然界栽培則生活 40 天就能開花。否則要生長到 80

天後才會開花。

- 177 -

主題三 傾性

受膨壓影響(與生長無關):

1.例如:含羞草-觸發運動;捕蠅草-捕蟲運動;醡醬草-睡眠運動。

2.膨壓運動(傾性):有些植物的局部運動與生長無關,而是細胞內膨壓變化所引

起的,其運動方向,不受刺激方向之影響,稱為膨壓運動。

(1)觸發運動:含羞草葉柄基部或小葉基部有一種特殊構造的薄壁細胞,稱

為:葉枕細胞。當其葉子受到外界刺激時,這些內側葉枕細胞的 K+ 快速

向外輸送,以致細胞內滲透壓減少,而使水分快速向外滲透,以致膨壓減

少,但外側葉枕細胞的膨壓並未改變。因此外側與內側葉枕細胞膨壓的差

異,致使小葉向內閉合。

(2)睡眠運動:除了外界刺激外,葉尚有不明機制的計時運動,即所謂「生

物時鐘」的調節也可使葉子產生運動的現象。 如醡醬草、鳳凰花等植

物於白天時,葉片平展使葉能吸收較多的太陽光以利光合作用的進

行,是處於活動狀態。到夜晚時,葉子下垂 or 對合猶如睡眠,是屬於

休息狀態。植物種類不同,葉子眠睡運動時間也不同。

(3)追日運動:有些植物如向日葵,其葉片隨時保持著與陽光垂直的關係,

此種葉片追蹤太陽的運動,也是因葉柄基部的膨壓隨著太陽的移動向

改變的緣故。

※植物三種膨壓運動現象均是可逆性的,因為經一段時間後 or 光環境改變

後,這些細胞的滲透壓、膨壓均可恢復而使植物恢復原來的狀態。

試 題

1.對於離層(abscission layer),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細胞較大,細胞壁含

有多量之木質素(lignin) (B)預先形成特殊之薄壁組織 (C)無纖維細胞

- 178 -

(D)有保護切斷傷口之作用

2.生長素(auxins)促進植物生長之機轉為何(A)促進細胞分裂(B)調節植物之高

度(C)軟化細胞壁(D)促進側芽生長。

3.下列有關 IAA 極性運移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A)IAA 極性運移速率較擴散速率慢 (B)IAA 代謝產物無法進行極性運移

(C)IAA 之極性運移在缺氧下無法進行 (D)IAA 在低 pH 值之細胞壁內,是

以非解離之型式存在

4.早被發現和以氣體狀態存在的分別為:(A)生長素、吉貝素(B)吉貝素、離層

素(C)生長素、乙烯(D)生長素、細胞分裂素

5.下列那一項不是離層素的生理功能?(A)促進芽休眠(B)抑制植物生長(C)促

使保衛細胞釋出 K+(D)促使葉柄或芽柄基部產生離層(E)促進種子休眠。

6.下列那種情況下,植物會表現頂芽優勢的現象?(A)生長素多於細胞分裂素

(B)生長素等於細胞分裂素(C)生長素小於細胞分裂素(D)生長素和細胞分

裂素皆不存在時。

7.扦插的枝條帶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A)芽能進行光合作用(B)芽能產生生

長素(C)芽生長迅速(D)芽的頂端分生組織能進行細胞分裂。

1.A 2.C 3.A 4.C 5. D 6.A 7.B

實驗 4-1 影響種子萌芽的因素

實驗目的:

觀察低溫、缺氧和種皮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實驗器材:

大小相近的蠶豆或花豆等種子 40 顆、培養皿 4 個、刀片 1 片、 棉花 1 小包、

鋁箔 1 張、紗布 1 塊、燒杯(500ml)1 個、冰箱(全班共用)1 台、紙箱(大小至少

可容六個培養皿) 1 個。

實驗步驟:

10 顆去種皮蠶豆

30 顆帶種皮蠶豆

取培養皿 4 個,分成 A、B、C、D 4 組,分別標註之。每組兩個培養皿。各

置燒杯中,杯口用紗布紮蓋置水龍頭下用流水沖

泡 10 分鐘。(洗去黴菌;軟化種皮)

- 179 -

培養皿底部舖一層棉花,加蒸餾水使棉花濕透後,倒去多餘水分,備用。

A 組:置入去種皮蠶豆→移入紙箱中。(室溫)

各組之處理 B 組:置入帶種皮蠶豆→加蓋鋁箔→放入 4℃冰箱中。(低溫)

C 組:置入帶種皮蠶豆→加蒸餾水淹沒蠶豆種子→移入紙箱

中。(隔氧)

D 組:置入帶種皮蠶豆→移入紙箱中。(室溫)

A、C、D 三組之培養皿用鋁箔蓋好,再將紙箱加蓋。三天後取出所有培養皿,

測量、計算、觀察。

討論:1..用流水沖泡種子的用意是在清除附著種皮上的微生物,以減少長黴的

機會,同時亦有浸潤種子的作用。

2.用水淹沒種子的目的是減少氧的供應,因為水中溶解的氧祇有空氣中

含氧量的 20﹪。

3.第 D 組並未以低溫、泡水或除去種皮的處理,故為對照組。

4.實驗用的蠶豆或花豆,要選大小相似的,可以減低種子萌發的個別差

異。

實驗記錄:

- 180 -

實驗 4-2 葉的構造與光合作用

實驗目的:1.觀察葉的構造。2.觀察光合作用中氧的釋放。

實驗結果:

(一)觀察葉的表皮細胞

1.取綠色肥厚葉片一枚,將葉的下表皮向著你,折斷葉片並撕裂。

2.沿著葉片裂緣用單面刀片切下一片無色薄層,放在載玻片,滴一滴水並覆上

蓋玻片,然後在低倍鏡下觀察。

3.觀察表皮細胞的形狀,其內是否有葉綠體?

4.保衛細胞的形狀如何,其內是否有葉綠體?

(二)觀察葉的構造

取葉的橫切面標本玻片,在高倍鏡下觀察,並找出下列構造:

1.上表皮與下表皮 2.木質部和韌皮部 3.柵狀薄壁組織 4.角質層

5.海綿薄壁組織 6.保衛細胞 7.氣孔和氣室

(三)觀察氧的釋放

1.將一個 10 毫升量筒注滿水液(內含 0.5%碳酸氫鈉)。或麥管在杯內水中吹氣

一分鐘。

2.取水蘊草五枝或六枝,將其斷口置於量筒約三公分處。

3.將量筒倒置,使水蘊草浸於燒杯(1000 毫升)的水液中(內含 0.5%碳酸氫鈉),

並將量筒用鐵架固定。

4.將檯燈置於離燒杯五公分處,並旋亮燈光。

5.待第一個氣泡出現後,每 10 分鐘記錄所釋放的氧(以毫升為單位)。

- 181 -

6.將有放出之氣泡聚集在漏斗的頸部,並往上昇至試管中。將試管取下,試以

火焰,將使火焰更明亮,證明光合作用釋出的氣體是氧氣。

討論:

1.葉的觀察記錄

(1)那些細胞有葉綠體?

(2)葉脈的維管束是由那些組織構成的?

(3)氣孔位於上表皮還是下表皮?

(4)葉肉是由那些細胞組成的?

2.光合作用釋出氧的觀察

(1)使用 0.5﹪碳酸氫鈉(NaHCO3)溶液可使

CO2的供應較充足。 氣泡測量法

(2)氧的釋放量由光合作用速率決定,光合作用速率又受光度、溫度、水蘊草

狀況(葉片多寡、嫩葉或老葉)等許多因素影響,故各組實驗結果可能差異

頗大。

※1.本實驗之小氣泡是從水蘊草莖的斷口處 or 葉緣放出。

2.水蘊草為水生單子葉植物。

單元練習 4

※1.下列有關種子植物根的敘述,何者為正確?(A)木本植物具軸根,禾本

科植物具鬚根 (B)根的縱切面的區分,由下而上為根冠、生長點、延

長區及成熟區,延長區上密生根毛(C)成熟區的橫切面構造,由外而內為附

根毛的表皮、皮層及中柱,維管束在中柱內(D)胡蘿蔔及甘薯的儲藏根極發

達,可供食用(E)根冠的細胞因摩擦而常脫落,它的細胞由生長點細胞分裂

而補充。

2.下列有關根毛之敘述何者不正確?

(A)根尖較遠處根毛最長 (B)根毛是有核之單細胞(C)根毛是根表皮之突出

物 (D)根部僅根毛有吸收作用。

- 182 -

※3.下列有關莖的敘述,那些是正確的? (A)單子葉植物的莖,維管束不規則

散生,而雙子葉的為環狀排列 (B)雙子葉植物的莖,木質部在外,韌皮部

在內,兩者之間有形成層 (C)韌皮部的篩管司養分的運輸,韌皮纖維具支

持功能 (D)木質部的導管和假導管是由死細胞串接而成 (E)樹皮由外而內

分表皮、木栓層、木栓形成層、皮層及韌皮部等五部分。

4 若欲廢除林場,常往樹輪上作環狀剝皮,這是因為(A)莖的支持力將會因而

減弱 (B)根部無法獲得養分,進而無法行呼吸作用(C)蒸散作用的速率過於

旺盛 (D)莖無法獲得水分,使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5.列有關葉的敘述,何者正確?(A)葉綠體除葉綠素外,還含有胡蘿蔔素和花

青素,這些色素有輔助葉綠素吸收光能的作用(B)調節氣孔的保衛細胞呈半

月形,成對的保衛細胞和相鄰部位的細胞壁較厚,外側部位的細胞壁較薄

(C)葉片能行光台作用的柵狀組織、海綿組織及保衛細胞均屬厚角細胞 (D)

一般經萃取所得葉綠素,在高溫給予適當光照仍可行光合作用。

6.質部中水柱的成因是 (A)木質部的低滲透濃度 (B)導管內水分子間的

內聚力(C)水勢的階梯狀態 (D)根壓。

※7.關木本的木栓形成層與維管束形成層的比較,哪些是正確的?

※8.一般的樹皮包括莖的 (A)韌皮部 (B)木栓層 (C)形成層 (D)木栓形成層

(E)皮層。.

9.若將植物的根毛,比作人體腸壁內的絨毛,主要的原因是兩者均可

(A)調節 pH 值 (B)增加吸收面積 (C)控制酸鹼反應 (D)消化食物。

10.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下列哪一段敘述不正確? (A)無機鹽須先溶

於水後才能被植物吸收 (B)根毛對無機鹽的吸收是藉細胞膜上的載體分子

協助,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完成 (C)無機鹽吸收後,只有向上運輸,而缺側

向運輸 (D)植物輸導組織對無機鹽的側向運輸相當活躍。

11 根據下表對根的構造與功能的描述,請問下列哪一組是正確的配對?

木栓形成層 維管束形成層

(A) 屬於分生組織 屬於分生組織

(B) 位於樹皮內 位於維管束內

(C) 向外分生木栓層,向內分生

綠皮層

向外分生韌皮部,向內分生木

質部

(D) 來自皮層 來自生長點細胞

(E) 雙子葉植物均有 僅木本植物有

- 183 -

構 造 功 能

1.皮層

2.木質部

3.韌皮部

4.周鞘

a.支根由此處向外生

b.輸送葉部製造的養分

c.輸送根部吸收的水及礦物質

d.根內儲藏養分的主要部位

(A)1⋯a; 2⋯b;3⋯c;4⋯d(B)1⋯b; 2⋯a;3⋯d;4⋯c

(C)1⋯d; 2⋯b;3⋯c;4⋯a(D)1⋯d; 2⋯c;3⋯b;4⋯a

※12.收無機鹽時,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 (A)氧氣的供應 (B)土壤的含水量

(C)擴散作用 (D)主動運輸 (E)原生質絲的輸送。

※13 物從根部吸收的水分可經由導管運輸到葉部,此運送過程的動力來源有那

些? (A)根部滲透壓產生的壓擠力 (B)葉部水分的蒸散對導管中水分產

生的拉力 (C)伴細胞的主動運輸 (D)導管內水分子的凝聚作用

(E)薄壁細胞的主動運輸。

14.甘薯的葉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糖要送到根部貯存,其運送途徑經過:

(1)木質部(2)韌皮部(3)形成層(4)皮層(5)內皮(6)髓(7)木栓層;正確順序

為? (A)1534 (B)156 (C)2374 (D)254。

※15.石蓴的生活史,下列敘述何項正確? (A)孢子具有四根鞭毛 (B)配子具

有二根鞭毛 (C)配子體經有絲分裂產生配子 (D)孢子萌發為配子體

(E)孢子不具厚壁。

※16.蕨類與蘚苔類之比較,何者為是:

蕨 類 蘚 苔 類

(A)配子體不發達,寄生 配子體發達可行光合作用

(B)配子體♀、♂同株 配子體♀、♂異株

(C)有維管束 無維管束

(D)卵配生殖 卵配生殖

(E)孢子體有根莖葉的分化 孢子體無莖葉分化,但具假根

※17.右圖土馬騌的生活史

,在該生活史中遺傳基因可

發生互換重組的有:

(A)Ⅰ與Ⅱ之間 (B)Ⅱ與

Ⅲ之間 (C)Ⅲ與Ⅳ之間

- 184 -

(D)Ⅳ與Ⅴ之間(E)Ⅰ與Ⅴ之間

18.下列有關蘚苔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蘚苔植物的生活史具有世代交替

現象 (B) 蘚苔植物其配子體仰賴抱子體以獲得養分 (C)蘚苔植物有真正

的根、莖、葉 (D)蘚苔植物可長成喬木。

19.右圖為陸生植物有性生殖對於陸

生適應的演化困難處,圖中部分

表配子體愈發達,b 表孢子體愈

愈退化 (B)a 和 b 同樣發達

(C)a 為孢子體(2n)b 為配子體(n)

孢子體愈來愈發達 (D)a 為配子體

(n),b 為孢子體(2n)配子體愈來愈簡單。

20.下列有關花授粉、受精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受精後,胚珠發育成種子

(B)二精核中,其一與卵結合,另一與兩個極核結合 (C)合子經過多次分

裂,形成多細胞的胚乳 (D)通常花冠、雄蕊在受精後,就逐漸凋萎脫落。

21.列有關種子植物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桃和李是真果;蘋果和梨是

假果 (B)玉米莖的維管束呈環狀排列 (C)稻葉具網狀脈,葉緣呈鋸齒狀

(D)松莖的木質部僅有導管運輸水分。

※22.那些因素與花粉的萌發時間有關? (A)花粉種類 (B)蔗糖溶液濃度

(C)溫度 (D)光源 (E)酒精的濃度。

※23.右圖為玉米的種子構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圖中 A 細胞之染色體套數與其他 B、C 不同

(B)圖中 B、C、D 細胞之染色體組合相同

(C)B、C、D 細胞之基因組合形式相同

(D)此種子構造中,無子葉

(E)B、C、D 共同來自胚細胞的分化,A 來自受精後胚乳發育而來。

※24.下列那些特徵是被子植物所獨有?

(A)胚珠外有子房壁保護 (B)能開花 (C)行雙重受精(D)產生異形孢子

(E)用花粉管輸送精子與卵受精。

※25.下列何種細胞中具有相同染色體體數,且染色體形態亦相同?

蘚苔 蕨類 裸子 被子

b a

- 185 -

(A)果皮細胞 (B)胚芽細胞 (C)胚乳細胞 (D)子葉細胞 (E)胚根細胞。

※26.何種植物具有雙重受精現象? (A)蘚苔類 (B)蕨類 (C)多子葉植物

(D)單子葉植物 (E)雙子葉植物。

※27.下列有關種子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A)小麥及玉米等皆為單子葉植物

(B)雙子葉植物莖的維管束環狀排列(C)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配子體均已

退化(D)花,果實為種子為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E)單子葉植物的花瓣及雄

蕊通常為三成三的倍數。

28.如右圖,在芽鞘尖端靠右側插入一雲母片,使生長素無法向下

運輸,置黑暗中 (A)芽鞘向左彎,因右側有雲母片阻擋,使

右側頂端生長素積聚較多 (B)芽鞘不彎曲,因在黑暗中,芽

鞘不產生生長素 (C)芽鞘向右彎,因芽鞘產生的生長素無法

從右側向下運輸,故左側生長素含量較高而促進生長

(D)芽鞘彎曲方向不一定。

※29.有關吉貝素的之敘述那些項是正確的? (A)人工合成之生長素

(B)促進單子葉植物的萌發 (C)促進子葉的生長 (D)促進莖的生長

(E)促進單性結果。

30.下列有關植物生長發育的敘述,何者正確? (A)若以吉貝素處理正常生

長的植物,可使莖再長高 (B)離素可抑制種子的休眠 (C)扦插繁殖時,宜

使用較高濃度(如 1ppm)的生長素處理枝條,以促進其發根 (D)除果實

外,植物其他部位也含有乙烯。

※31.下列有關植物的激素,那些是正確的? (A)只能自然生成無法人工合成

(B)植物在那一部位所生的激素只能影響此一部位,對其他器官不生作用

(C)同一種激素對不同的器官可能為不同的影響 (D)過量的激素對植物有

抑制生長作用 (E)不同種類的植物激素,其化學成分各不相同。

※32.下列有關植物的激素應用,何者正確 (A)增加嫁接存活--細胞分裂素

(B)無子蕃茄--萘乙酸 (C)促進蘋果成熟--乙烯 (D)促進大麥種子

萌發--吉貝素 (E)又稱休眠素--離素。

33.2,4-D 作為除草劑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對所有草類物均有效 (B)在被闊葉草類檀物吸收後,可破壞其細胞

(C)對狹葉的小麥類不發生作用 (D)並非對所有草類植物均有危害。

※34.下列各種植物的反應,哪些與生長素有關?(A) 根的向地性、向溼性 (B)

葉的睡眠運動 (C)葉的觸發運動 (D)莖的背地性 (E)莖的向光性。

35.下圖為有關向光性的實驗,那些會向左彎曲?

(A)ade(B)adef(C)abcde(D)aefgh。

- 186 -

※ 36.

離層素主要存於:(A)根尖和莖頂(B)老葉(C)萌發中的種子(D)休眠期中的種子

(E)休眠期中的芽。

37.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利用柳樹的樹皮來治療頭痛,

他們所利用部分為圖中何者?

(A)甲 (B) 甲+乙 (C)甲+ 乙+丙(D)乙+丙+丁

【88 日大】

&研究顯示:玉米種子及果實的產量,決定於其雌花序的早期發育是否受到干

擾。換言之,雌花序在受粉前的發育會嚴重影響後續的果實發育。為探討乾

旱環境對玉米產量之影響,以及若在發育過程中提供後分能否改善因缺水所

造成的產量損失,其科學家選擇生長大小相當且具花序芽的玉米植株進行實

驗,作了以下的實驗處理(下表:其中每日澆水 200 毫升為水分充足狀態)。 這

些玉米在實驗進行的第八天時雌花序成熟,並進行人工受粉(實驗中隔離雌花

序,以避免大然受粉干擾實驗結果)。在實驗期間,定時測量子房的澱粉含量,

來代表子房發育過程申其養分的變化;並測量子房烘乾後的重量,來代表整個

果實"的發育情形,所得結果分別是圖(1)及圖(2)。根據此結果回答 38-39

題。 【91.學測】

甲 乙 丙

每日澆水量(毫升) 200 50 50

每日莖部注入蔗糖溶液量(毫升) 0 0 30

- 187 -

38.根據圖(1)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缺水的狀態下,子房內澱粉含量持續上升 (B)在水分充足的狀態

下,子房內澱粉含量因受粉而快速上升(C)在缺水的狀態下,莖部加注蔗

糖溶液可使子房內澱粉含量持續上升(D)在缺水的狀態下,受粉前的子房

內澱粉含量可藉由莖部加注蔗糖溶液得到補充

39.根據實驗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外加蔗糖可補充澱粉之不足,使乾旱環境中的玉米產量恢復正常

(B)玉米產量受到乾旱之影響,且與是否受粉沒有太大關聯性

(C)乾旱對玉米產量之影容,在受粉之後才明顯降低

(D)受粉作用是決定玉米產量高低的唯一因素

&一般植物葉的橫切面構造如下圖所示:試依此圖回答 40-41 題。

※40.光合作用在圖中所標示的哪些部位進

行? (A)甲(B)乙(C)丙(D)丁(E)戊

※41.圖中所示的丙功能為何?

(A)光合作用(B)蒸散作用

(C)支持作用(D)運輸(輸導)作用

(E)儲藏作用 【92.指考】

42.下列有關植物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植物莖的向光性是向光側細胞中生長素濃度比背光側者低所引發的結

果 (B)觸發運動.睡眠運動及捕蟲運動均因細胞中膨壓快速改變所引發的

生長運動 (C)植物根的向地性是靠地側細胞中生長素濃度比背地側者低

所引發的結果 (D)除了生長素之外.細胞分裂素及吉貝素都可影響植物的

向性運動 【90 指考】

&43.下列是有關種子構造及其萌芽的問題.試參照右圖簡答

之.

(A)它是那一類植物的種子?

(B)"甲"的名稱是什麼?如何衍生而來?

- 188 -

(C)"乙"的名稱是什麼?如何衍生而來?

(D)"乙產生那一種激素可促進酵素的合成?

(E)酵素在"甲"中主要分解什麼物質?產生何種物質以

提供胚萌發所需的養分? 【90 指考】

※44.下列有關植物激素之敘述,哪些正確?

(A)用吉貝素處理正常植株,可促進細胞伸長植株 增高

(B) 園藝上用 NAA 處理切枝植株,促進生根

(C)生長素可促使小細胞發展成大細胞,不能使大細胞成為小細胞

(D)激素是有機化合物,可經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傳遞細胞間的訊息

(E)細胞分裂素可抑制細胞內蛋白質的核酸的崩解,有延緩細胞老化的功

能 【91 指考】

◎某植物營養器官的橫切面及其內部構造的放大情形如圖一,請據以回答

第 45-46 題。 【93.指考】

45.根據右圖的特徵,該營養器官應為下列哪一項?

(A)單子葉植物的莖 (B)雙子葉植物的莖(C)單子葉植物的根 (D)雙子葉

植物的根。

46.右圖中的哪些部位在植物體內具

有輸送養分或水分的功能?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47.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A)植物生長素可以促進離層的產生(B)吉貝素(GA)可以促進種子合成澱

粉酶(C)乙烯對離層的產生沒有影響(D)離層素(ABA)可以打破種子的休

眠 【92.指考】

48.蕨類植物和被子植物之共同性為何?

(A)雙重受精(B)具維管束(C)能產生種子(D)精子具鞭毛 【92.指考】

49.植物的生長與發育除了受環境因子的影響之外,也受植物體內激素的調

節。下列有關植物激素作用的敘述,哪一項錯誤? (A)生長素與植物的

頂芽優勢有關 (B)乙烯可以促進植物的老化及果實的成熟 (C)植物的向

- 189 -

光性反應與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有關 (D)離層素可以抑制植物之生長,促

進芽的休眠。 【93.指考】

◎50-51 為題組:小李在低倍顯微鏡

下觀察切片,所 得的構造如圖四(甲)

所示,他進一步在高倍顯微鏡下將之

放大觀察 得圖(乙)。

50.試就圖(甲)推測下列何者可能是所

觀察的實驗材料?(A)雙子葉植物莖

(B)單子葉植物莖(C)雙子葉植物根

(D)單子葉植物根

51.圖(乙)的 X 所指是何種組織?(A)分生組織 (B)保護組織 (C)輸導組織 (D)

支持組織 【94.指考】

52.圖一為玉米種子的構造示意圖,試問圖中的哪一部位為「子葉」或稱「子

葉盤」?(A)甲 (B)乙 (C)丙 (D)丁

【94.指考】

※53.下列有關植物荷爾蒙(激素)作用的敘述,哪幾項正

確?

(A)吉貝素能促進植物莖部延長、種子萌發

(B)離酸(離素、離層素、離層酸)會促進離層形成

(C)細胞分裂素能刺激植物細胞分裂、延遲葉片老化

(D)生長素的作用與頂芽優勢、向光性和向地性等反應有關

(E)氣態植物激素乙烯能促進氣孔關閉 【94.指考】

54.下列何者不是風媒花常具有的特徵?

(A)花外型小 (B)產生大量的花粉 (C)花粉外壁光滑 (D)紅色的花瓣

55.部分玉米果穗內的種子有提早發芽的現象,其主要成因可能為何

(A)種子無法合成離素 (B)種子無法合成吉貝素 (C)種子合成大量乙烯

(D)種子合成大量澱粉 【95.指考】

- 190 -

56.公元 1985 年小蘭在一棵相思樹樹幹離地 1 公尺高處釘了一根鋼釘。20 年

後她回來檢查鋼丁的位置,已知該樹平均每年長高 30 公分,則該鋼釘應

該在離地多高的位置?

(A)7 公尺 (B)6 公尺 (C)1 公尺 (D)30 公分 【95.指考】

57.下列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根或莖的橫切面中,哪一選項中的構造可能來自

同一植物?

(甲) (乙) (丙) (丁)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96.指考】

58.植物的散佈與其種子的主動或被動遷移能力有關。下列何種植物最有機

會從大陸傳播到遠離陸地的海島?

(A)蘇鐵 (B)胡桃 (C)蒲公英 (D)酢漿草 【97.指考】

59.可延緩玫瑰花凋萎的成分,應是影響下列何種植物激素的作用?

(A)乙烯 (B)花青素 (C)吉貝素 (D)離層素 【97.指考】

60.下列有關植物激素與其功能的配對,何者「不」正確?

(A)生長素:抑制植株發生頂芽優勢 (B)細胞分裂素:延遲植物器官的老

化 (C)吉貝素:促進發芽中的大麥種子合成水解酵素 (D)離層素:刺激

葉片氣孔關閉、減少水分散失 【97.指考】

61.有甲、乙、丙三種植物,其花的特徵如右表。根據右表資料,下列有關這

三種植物傳播花粉方式的推論,哪一選項正確?

(A)都是風媒花 (B)都是蟲媒花 (C)甲為風媒花,乙和丙為蟲媒花 (D)

甲和乙微風媒花,丙為蟲媒花 【98.指考】

- 191 -

62.下列哪一選項所描述的內容為植物的向性反應?

(A)菊花在秋天開花 (B)氣孔在白天張開,夜間關閉 (C)照紅光後,萵苣種子

多數發芽 (D)橫倒的番茄盆栽其莖部朝反地心方向生長【98.指考】

※63.下列有關維管束形成層之敘述,哪些正確?

(A)細胞形態扁平,細胞質濃 (B)只存在於雙子葉植物的莖部,可

使莖加粗 (C)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樹皮是指莖部維管束形成層外圍

的所有組織 (D)是薄壁細胞,可以分裂並分化出各種類型的細胞

(E)在細胞分裂後,外側的細胞會分化成木質部,內側的細胞則分化

為韌皮部 【99 指考】

64.下列有關植物激素(荷爾蒙)的敘述,何者正確?

(A)乙烯會誘導植物體內離層素的生成,而使老葉脫落 (B)細胞分

裂素存在植物的根尖,而植物生長素則僅存在莖頂 (C)離層素若增

加,會促使保衛細胞膨壓上升,而使氣孔關閉 (D)吉貝素可以打破

種子休眠,而離層素卻可以使種子保持休眠 【99 指考】

※65.下列有關被子植物的生殖與果實發育之敘述,哪些正確?

(A)蘋果的果柄即為原來的花梗 (B)種子的數目常為胚珠數目的兩

倍或四倍 (C)西瓜的內、中和外果皮皆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D)

雙子葉植物為雙重授精,單子葉植物為單重授精 (E)被子植物產生

大、小孢子時會進行減數分裂,但產生卵和精子時卻不會進行減數

分裂 【99 指考】

66.下列何構造無法影響水進出植物體的功能?

(A)葉面角質層 (B)氣孔 (C)卡氏帶 (D)皮孔 【100指考】

67.下列有關雙子葉植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都有年輪 (B)維管束散生 (C)皆無形成層 (D)皆有種子【100 指考】

68.以下對苔類和蕨類的形態和生活史的描述,何者正確?

(A)苔類具維管束,蕨類無維管束 (B)於野外看見的蕨類多為其配子體

(C)土馬騌同一配子體上會發育出精子和卵 (D)苔類的孢子體和配子體

會生長於同一個體上 【100指考】

※69.某植物為短日照植物(長夜性植物),其臨界夜長為 8 小時,且需最少三

- 192 -

天達臨界夜長後方可開花。下列哪些實驗條件經連續施行四天後,此植物

會開花?各選項為實驗期間每天的光照調控情形,每 1 小格代表 1 小時,

白色方格為照光時段, 灰色方格為黑暗時段。(應選 3 項)

【101 學測】

70.植物運動的機制,可能是因器官內的細胞有不同生長速率,或者有不同的膨

壓變化所造成。下列哪一項運動的機制與其他四項的機制不同?

(A)胡瓜的卷鬚會纏繞棚架

(B)玉米橫放的根會向地心方向延伸

(C)大豆的葉片在夜間會閉合起來

(D)綠豆的莖頂會朝橫向光源方向生長

(E)禾草的芽鞘由基部向上生長 【102學測】

1. ACDE 2. D 3. ACDE 4. B 5. B 6. B 7. ABCD 8. ABDE

9. B 10. C 11. D 12. ABCDE 13. ABD 14. D 15. ABCDE 16. BCD

17. BD 18. A 19. C 20. C 21. A 22. ABC 23. ABCE 24. ABC

25. BDE 26. DE 27. ABCDE 28. C 29. BD 30. D 31. CDE 32. BCDE

33. A 34. ADE 35. A 36. BDE 37. C 38. B 39. B 40. BD

41. CD 42. A 43. (A)單子葉植物 (B)胚乳由極核受精後發育而來 (C)胚由卵受精後

發育而來 (D)吉貝素 (E)澱粉.葡萄糖

44. BCE 45. B 46. C 47. B 48. B 49. C 50. A 51. D

52. B 53. ACD 54. D 55. A 56. C 57. D 58. C 59. A

60. A 61. C 62. D 63. AC 64. D 65. ACE 66. D 67. D

68. D 69. ABC 70. C

- 193 -

只有等到最後一株樹被砍倒了、最後一條河被污

染、最後一尾魚被捕食,人才會發現金錢不能充

饑。

∼ 克理族印地安人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