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68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1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 定位與活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 一、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分析與檢討 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於民國99119日公告發布實施, 並依第一次通盤檢討之容積劃設標準實施容積管制,將全區使用分區依其性質 及使用項目細分為建蔽率20%、容積率60%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 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建蔽率5%、容積率5%之乙 種風景區及建蔽率10%、容積率20%之丙種風景區。 此外,在原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中,亦訂定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 地與其他用地之建蔽率與容積率上限、公共設施用地使用辦法等。茲簡述現行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各項土地及建築物使用規定。 (二)各項土地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蔽率與容積率管制規定。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規定。 (四)退縮規定。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規定。 (六)公共設施用地作多目標使用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相關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基本精 神,未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 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管制要點之實質意 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 地、碼頭用地),配合調整相關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 (二)修正開發回饋之回饋比例及方式。 (三)檢討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四)增加計畫區內之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之彈性,增加公共設施申請多目標使用之 項目。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9-1所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Feb-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1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

定位與活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

一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分析與檢討

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於民國99年1月19日公告發布實施

並依第一次通盤檢討之容積劃設標準實施容積管制將全區使用分區依其性質

及使用項目細分為建蔽率20容積率60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

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建蔽率5容積率5之乙

種風景區及建蔽率10容積率20之丙種風景區

此外在原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中亦訂定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

地與其他用地之建蔽率與容積率上限公共設施用地使用辦法等茲簡述現行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各項土地及建築物使用規定

(二)各項土地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蔽率與容積率管制規定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規定

(四)退縮規定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規定

(六)公共設施用地作多目標使用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相關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基本精

神未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

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管制要點之實質意

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

地碼頭用地)配合調整相關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

(二)修正開發回饋之回饋比例及方式

(三)檢討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四)增加計畫區內之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之彈性增加公共設施申請多目標使用之

項目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9-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19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22條及同

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35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附圖一街廓及用地編號如附圖二道路編號如附圖三土地使用強度如附圖四最小開發規模如附圖五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附表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A0-1~A0-32之甲種風景區及A1-1~A1-5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 )街廓編號A2-1之甲之二種風景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備需符合「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及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專章之規定

(五)街廓編號A3-1~A3-2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俱樂部招待所等使用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22條及同

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35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8-9-2道路編號如圖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A0-1~A0-33之甲種風景區及A1-1~A1-4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A3-1~A3-6之甲之三種

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1配合本次通盤檢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 區 交 通 用地碼頭用地故 刪 除 相 關 規定

2考量土地使用強度 已 有 明 確 規範故刪除土地使用強度圖示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已無丙種風景區故為增加甲之三種風景區土地利用彈性並將原丙種風景區得作之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增列於甲之三種風景區內增加使用彈性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0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六)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七)街廓編號B1~B13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2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3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4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5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6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八)街廓編號C1~C2之丙種風景區

供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農業及農業建築遊樂設施俱樂部招待所等使用

(九)交通用地供汽車運輸業場站停車場使用為限前項所稱汽車運輸業場站係指經監理機關同意立案之汽車運輸業所申請設置客運站停車場及其附屬設施(如保養廠辦公室等)

(十)碼頭用地係配合風景區水上遊憩活動需要供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水上遊憩活動器具停靠及承載人員並得視實際需要設置紀念品販售及餐飲服務(前二項樓地板面積總計不得超過五百平方公尺)辦公售票遊客等候等附屬設施

(五)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六)街廓編號B1~B12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4考量乙種風景區內尚有部分土地屬坡度30以下地區故為促進土地所有權人合理利用土地爰依據「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 第 25 條 規定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及農業建築

5有關農業建築之使用依據內政部10054內授營中 字 第1000803545號函「研商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之風景區土地申請作農業建築使用疑義會議紀錄」除畜牧設施需經縣(市)政府認定係配合地方觀光發展需求外其餘宜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 使 用 審 查 辦法」之農業設施有關規定辦理

6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 刪 除 相 關 規定

2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1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

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二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丙種風景區 10 2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交通用地 50 150

碼頭用地 70 140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

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實質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刪除相關規定

3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 ( 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1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檢討

(1)經評估本計畫區內尚未開闢之風景區部分街廓未達1公頃且多數風景區其權屬複雜小地主眾多故依最小建築基地整合開發不易因此為提高土地利用本次調降甲種甲之一種甲之三種風景區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為完整街廓或3000 平 方 公尺以提昇整合小地主開發之可行性另考量規定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辦理者已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故增列說明

(2)依據容積率調降 之 規 劃 原意納入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2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0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

2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二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5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甲之二種風景區另需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5)

3丙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30以上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停車場用地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須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10)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最小建

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2 1公頃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5 1公頃

甲之二種風景區 A2-1 全街廓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全街廓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丙種風景區 C1~C2 全街廓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地規模限制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2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

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鄰里公共設

施面積須佔

開發總面積

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

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

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

景區 A4-1~A4-5 25

2回饋條件規定檢討

(1)本次通盤檢討規 定 街 廓 A3-3A3-4須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故後續免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

(2)增列遇特殊情形時其土地所有權人應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得以代金繳交規定及並增列鄰里公共設 施 管 制 規定

(3)增列繳交代金計算方式其係依據私人興闢公共設施費用及管理維護費用計算之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 基 金 專戶」

(4)為增加鄰里公共設施之開放性規定鄰里公共設施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5)考量土地所有權人須負擔維護鄰里公設之責檢討鄰里公設納入法定空地並考量納入法定空地計算後將增加 可 建 築 土地故調高鄰里公設提供比例調整後未降低土地所有權人可建築土地面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19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22條及同

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35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附圖一街廓及用地編號如附圖二道路編號如附圖三土地使用強度如附圖四最小開發規模如附圖五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附表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A0-1~A0-32之甲種風景區及A1-1~A1-5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 )街廓編號A2-1之甲之二種風景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備需符合「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及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專章之規定

(五)街廓編號A3-1~A3-2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俱樂部招待所等使用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22條及同

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35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8-9-2道路編號如圖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A0-1~A0-33之甲種風景區及A1-1~A1-4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A3-1~A3-6之甲之三種

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1配合本次通盤檢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 區 交 通 用地碼頭用地故 刪 除 相 關 規定

2考量土地使用強度 已 有 明 確 規範故刪除土地使用強度圖示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已無丙種風景區故為增加甲之三種風景區土地利用彈性並將原丙種風景區得作之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增列於甲之三種風景區內增加使用彈性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0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六)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七)街廓編號B1~B13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2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3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4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5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6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八)街廓編號C1~C2之丙種風景區

供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農業及農業建築遊樂設施俱樂部招待所等使用

(九)交通用地供汽車運輸業場站停車場使用為限前項所稱汽車運輸業場站係指經監理機關同意立案之汽車運輸業所申請設置客運站停車場及其附屬設施(如保養廠辦公室等)

(十)碼頭用地係配合風景區水上遊憩活動需要供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水上遊憩活動器具停靠及承載人員並得視實際需要設置紀念品販售及餐飲服務(前二項樓地板面積總計不得超過五百平方公尺)辦公售票遊客等候等附屬設施

(五)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六)街廓編號B1~B12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4考量乙種風景區內尚有部分土地屬坡度30以下地區故為促進土地所有權人合理利用土地爰依據「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 第 25 條 規定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及農業建築

5有關農業建築之使用依據內政部10054內授營中 字 第1000803545號函「研商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之風景區土地申請作農業建築使用疑義會議紀錄」除畜牧設施需經縣(市)政府認定係配合地方觀光發展需求外其餘宜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 使 用 審 查 辦法」之農業設施有關規定辦理

6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 刪 除 相 關 規定

2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1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

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二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丙種風景區 10 2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交通用地 50 150

碼頭用地 70 140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

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實質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刪除相關規定

3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 ( 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1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檢討

(1)經評估本計畫區內尚未開闢之風景區部分街廓未達1公頃且多數風景區其權屬複雜小地主眾多故依最小建築基地整合開發不易因此為提高土地利用本次調降甲種甲之一種甲之三種風景區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為完整街廓或3000 平 方 公尺以提昇整合小地主開發之可行性另考量規定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辦理者已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故增列說明

(2)依據容積率調降 之 規 劃 原意納入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2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0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

2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二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5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甲之二種風景區另需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5)

3丙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30以上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停車場用地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須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10)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最小建

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2 1公頃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5 1公頃

甲之二種風景區 A2-1 全街廓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全街廓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丙種風景區 C1~C2 全街廓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地規模限制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2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

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鄰里公共設

施面積須佔

開發總面積

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

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

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

景區 A4-1~A4-5 25

2回饋條件規定檢討

(1)本次通盤檢討規 定 街 廓 A3-3A3-4須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故後續免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

(2)增列遇特殊情形時其土地所有權人應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得以代金繳交規定及並增列鄰里公共設 施 管 制 規定

(3)增列繳交代金計算方式其係依據私人興闢公共設施費用及管理維護費用計算之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 基 金 專戶」

(4)為增加鄰里公共設施之開放性規定鄰里公共設施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5)考量土地所有權人須負擔維護鄰里公設之責檢討鄰里公設納入法定空地並考量納入法定空地計算後將增加 可 建 築 土地故調高鄰里公設提供比例調整後未降低土地所有權人可建築土地面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0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六)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七)街廓編號B1~B13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2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3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4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5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6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八)街廓編號C1~C2之丙種風景區

供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館業農業及農業建築遊樂設施俱樂部招待所等使用

(九)交通用地供汽車運輸業場站停車場使用為限前項所稱汽車運輸業場站係指經監理機關同意立案之汽車運輸業所申請設置客運站停車場及其附屬設施(如保養廠辦公室等)

(十)碼頭用地係配合風景區水上遊憩活動需要供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水上遊憩活動器具停靠及承載人員並得視實際需要設置紀念品販售及餐飲服務(前二項樓地板面積總計不得超過五百平方公尺)辦公售票遊客等候等附屬設施

(五)街廓編號A4-1~A4-5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用

(六)街廓編號B1~B12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公尺

4考量乙種風景區內尚有部分土地屬坡度30以下地區故為促進土地所有權人合理利用土地爰依據「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 第 25 條 規定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及農業建築

5有關農業建築之使用依據內政部10054內授營中 字 第1000803545號函「研商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之風景區土地申請作農業建築使用疑義會議紀錄」除畜牧設施需經縣(市)政府認定係配合地方觀光發展需求外其餘宜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 使 用 審 查 辦法」之農業設施有關規定辦理

6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 刪 除 相 關 規定

2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

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1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

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二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丙種風景區 10 2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交通用地 50 150

碼頭用地 70 140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

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實質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刪除相關規定

3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 ( 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1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檢討

(1)經評估本計畫區內尚未開闢之風景區部分街廓未達1公頃且多數風景區其權屬複雜小地主眾多故依最小建築基地整合開發不易因此為提高土地利用本次調降甲種甲之一種甲之三種風景區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為完整街廓或3000 平 方 公尺以提昇整合小地主開發之可行性另考量規定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辦理者已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故增列說明

(2)依據容積率調降 之 規 劃 原意納入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2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0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

2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二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5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甲之二種風景區另需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5)

3丙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30以上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停車場用地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須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10)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最小建

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2 1公頃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5 1公頃

甲之二種風景區 A2-1 全街廓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全街廓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丙種風景區 C1~C2 全街廓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地規模限制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2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

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鄰里公共設

施面積須佔

開發總面積

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

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

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

景區 A4-1~A4-5 25

2回饋條件規定檢討

(1)本次通盤檢討規 定 街 廓 A3-3A3-4須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故後續免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

(2)增列遇特殊情形時其土地所有權人應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得以代金繳交規定及並增列鄰里公共設 施 管 制 規定

(3)增列繳交代金計算方式其係依據私人興闢公共設施費用及管理維護費用計算之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 基 金 專戶」

(4)為增加鄰里公共設施之開放性規定鄰里公共設施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5)考量土地所有權人須負擔維護鄰里公設之責檢討鄰里公設納入法定空地並考量納入法定空地計算後將增加 可 建 築 土地故調高鄰里公設提供比例調整後未降低土地所有權人可建築土地面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1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

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二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丙種風景區 10 2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交通用地 50 150

碼頭用地 70 140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

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甲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

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

乙種風景區 5 5

項目 建 蔽 率

()

容 積 率

()

機關用地 50 180

公園用地 15 30

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實質後已無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交通用地碼頭用地故刪除相關規定

3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 ( 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

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地形坡度大於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45

1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檢討

(1)經評估本計畫區內尚未開闢之風景區部分街廓未達1公頃且多數風景區其權屬複雜小地主眾多故依最小建築基地整合開發不易因此為提高土地利用本次調降甲種甲之一種甲之三種風景區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為完整街廓或3000 平 方 公尺以提昇整合小地主開發之可行性另考量規定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辦理者已符合最小建築基地規模故增列說明

(2)依據容積率調降 之 規 劃 原意納入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2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0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

2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二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5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甲之二種風景區另需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5)

3丙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30以上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停車場用地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須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10)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最小建

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2 1公頃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5 1公頃

甲之二種風景區 A2-1 全街廓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全街廓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丙種風景區 C1~C2 全街廓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地規模限制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2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

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鄰里公共設

施面積須佔

開發總面積

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

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

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

景區 A4-1~A4-5 25

2回饋條件規定檢討

(1)本次通盤檢討規 定 街 廓 A3-3A3-4須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故後續免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

(2)增列遇特殊情形時其土地所有權人應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得以代金繳交規定及並增列鄰里公共設 施 管 制 規定

(3)增列繳交代金計算方式其係依據私人興闢公共設施費用及管理維護費用計算之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 基 金 專戶」

(4)為增加鄰里公共設施之開放性規定鄰里公共設施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5)考量土地所有權人須負擔維護鄰里公設之責檢討鄰里公設納入法定空地並考量納入法定空地計算後將增加 可 建 築 土地故調高鄰里公設提供比例調整後未降低土地所有權人可建築土地面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2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0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

2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二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25以上且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甲之二種風景區另需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5)

3丙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30以上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停車場用地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須繳交回饋金(計算方式開發總面積times當年之土地公告現值times 14times10)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最小建

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2 1公頃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5 1公頃

甲之二種風景區 A2-1 全街廓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全街廓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丙種風景區 C1~C2 全街廓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地規模限制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2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

規模

甲種風景

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使用分區 街廓 編號

鄰里公共設

施面積須佔

開發總面積

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

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

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

景區 A4-1~A4-5 25

2回饋條件規定檢討

(1)本次通盤檢討規 定 街 廓 A3-3A3-4須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方式辦理故後續免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

(2)增列遇特殊情形時其土地所有權人應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得以代金繳交規定及並增列鄰里公共設 施 管 制 規定

(3)增列繳交代金計算方式其係依據私人興闢公共設施費用及管理維護費用計算之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 基 金 專戶」

(4)為增加鄰里公共設施之開放性規定鄰里公共設施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5)考量土地所有權人須負擔維護鄰里公設之責檢討鄰里公設納入法定空地並考量納入法定空地計算後將增加 可 建 築 土地故調高鄰里公設提供比例調整後未降低土地所有權人可建築土地面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3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4以上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需開放

供公眾使用均不得納入法定空地

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

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

有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

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

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

()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

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

估價師公會查估後以最高價為

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新竹

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

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

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

「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

戶」

3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

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

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

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

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

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

市 設 計 準 則 第 七 點 公 園 公

(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 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 風景區

A3-1A3-2 125 A3-5A3-6 15

甲之四種 風景區

A4-1~A4-5 125

4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

地臨接計畫道路部份應至少退縮

8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

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

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3臨乙種風景區側應自建築線至少

退縮8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

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公尺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8-10-1所示

1考量甲之三種風

景區尚無退縮規

定故增訂之

2考量本次通盤檢

討於青草湖畔劃

設兩處甲之三種

風景區為避免

開發行為影響湖

畔生態故增訂

退縮規定 3 為維護水域生

態增訂風景區

臨水域用地之退

縮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4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三)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四)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三)在民國73年10月15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在民國62年7月12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5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汽車停車空間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一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一機車位

3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且停車空間面積需佔開發總面積10以上並應將交通影響說明書送經新竹市政府交通主管單位核可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

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汽車停車空間

3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1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200平方公尺設置1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1機車停車位

4機車停車位需長2公尺以上寬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12 公尺以上如停車位數超過10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 已 無 甲 之 二種 丙 種 風 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配合全市性規定修正停車空間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5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

公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二)離街裝卸車位 1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總樓地板面積未達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5000平方公尺者 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平方公尺(含 )以上未達10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20000平方公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20000平方公尺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入法定空地

2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60公尺寬度25公

尺淨高27公尺 B大貨車長度130公尺寬度40公

尺淨高42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

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

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

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6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用項目

2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施

為促進本計畫區內公共設施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彈性增列停(一)用地申請多目標使用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6

表 8-9-1 現行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 爰 訂 定 「 開 發 獎 勵 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8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7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規定如下

前言

青草湖風景區為新竹市之重要觀光遊憩地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使用之

生產生活及生態共榮願景並確實引導地區發展創造地區觀光遊憩魅力與

商機特訂定本要點本要點未規定者悉依「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及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一)本要點依都市計畫法第 22 條及同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35 條規定訂定之

(二)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分區之配置如圖 8-9-1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道路編

號如圖 8-9-3最小開發規模如圖 8-9-4其容許之土地使用組別如附錄一「土地

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及其附表「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本計畫地區土

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條件如遇有新增使用組別之適用疑義之解釋得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之

(三)街廓編號 A0-1~A0-33 之甲種風景區及 A1-1~A1-4 之甲之一種風景區供獨立

雙併住宅多戶住宅及社區相關遊憩設施等使用

(四)街廓編號 A3-1~A3-6 之甲之三種風景區供多戶住宅一般旅館業國際觀光旅

館業俱樂部招待所遊樂設施農業及農業建築等使用其中農業建築之使

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

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

能設施

(五)街廓編號 A4-1~A4-5 之甲之四種風景區供宗祠及宗教建築紀念性建築物等使

(六)街廓編號 B1~B12A 之乙種風景區為保持水土及自然景觀而劃定之其土地及建

築物之使用依下列規定

1 農業及農業建築其中農業建築之使用應參照農業發展條例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之農業設施規定得作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自然保育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

2 維護或增進自然風景或紀念性之公共建築物

3 原有建築物之修建及現有住宅之增建改建

4 造林及水土保持設施

5 登山步道觀景亭台野餐座椅花圃公廁污水處理及標誌設施等遊樂相關設施

6 除為保護區內地形地物所為之工程整地需要外不得砍伐自然林木或變更地形地貌

7 建築面積不得超過 150 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8

二土地使用強度

(一)本計畫區各使用分區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使用分區 建蔽率() 容積率() 甲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一種風景區 20 60甲之三種風景區 20 60甲之四種風景區 20 60乙種風景區 5 5

(二)公共設施之建蔽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之規定

項目 建蔽率() 容積率() 機關用地 50 180公園用地 15 30

三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

(一)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未來須進行新建或改建者應辦理套繪現有臺灣省重要

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其中位於土地利用潛力很低及低潛力區者應於申請建築

時由開發者提出基地地質調查報告書圖(含比例尺不得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地質

鑽探資料及妥善安全之因應措施)由相關專業技師簽證認為安全無虞後始得

發照建築並應依下列規定提送「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審議通過完成開發許可程序後始得發照建築

(二)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之開發除須

無償提供必要之聯外道路外應再提供鄰里公共設施其中甲種風景區甲之

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如受限於自然條件限制(如周邊

地形坡度大於 30等)鄰地均已建築完成或經協調無法整合者(需檢附協調過

程證明文件)致無法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及回饋條件時且對土

地整體利用及都市環境景觀無重大影響者應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

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容積率調降為 45

(三)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除以完整街廓申請開發外其餘應依下表之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申請開發(街廓及用地編號如圖 8-9-2 所示)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

(街廓編號 A3-3A3-4)業依完整街廓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爰免依下表最小

建築基地規模申請開發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00平方公尺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A3-5~A3-6 3000平方公尺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全街廓

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其重劃後土地之最小分配面積標準得不受最小建築基

地規模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29

(四)回饋條件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開發所提供之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之比例如下表所示其中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須佔開發總面積 10以上其中以市地重劃整體開發者(街廓編號 A3-3A3-4)業已完成重劃負擔爰免依下表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總面積比例之規定辦理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鄰里公共設施面積須佔開發

總面積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30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25

A3-5~A3-6 30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25

2 符合完整街廓或最小建築基地規模規定申請開發建築者若開發範圍內其土地所有權人於該範圍內別無其他土地可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或部分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扣除須提供作鄰里公共設施比例後無法達可建築之最小面積者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以繳交代金方式辦理代金繳交比例

(1)代金=基地面積(m2)times繳交代金比例()times市價(元m2)

(2)代金數額以市價計算其市價由本府主管機關委託三家不動產估價師公會

查估後以最高價為原則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其估價成果並應提送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完成相關作業程序

(3)繳納之代金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

3 以上所提供之公園或兒童遊樂場需開放供公眾使用其設置位置需臨接建築線且不得設置圍牆並得納入法定空地計算且須自行興闢完成及管理維護其產權仍歸土地所有權人所有

4 公園或兒童遊樂場之設計參酌都市設計準則第七點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辦理

四退縮規定

(一)本計畫區內之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基地臨接計畫道路

部份應至少退縮 8 公尺其餘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 4 公尺並不得設置圍

牆如圖 8-10-1 所示

使用分區 街廓編號 繳交代金比例()

甲種風景區 A0-1~A0-33 125

甲之一種風景區 A1-1~A1-4 15

甲之三種風景區 A3-1A3-2 125

A3-3A3-4 15

甲之四種風景區 A4-1~A4-5 125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0

(二)為保護青草湖風景區湖岸自然生態景觀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3 臨乙種風景區側

應自建築線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各風景區臨水域用地側應自建築線

至少退縮 8 公尺不得設置圍牆如圖 8-10-1 所示

(三)在民國 73 年 10 月 15 日實施區域計畫地區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前或實施都市計畫

地區在民國 62 年 7 月 12 日臺灣省畸零地使用規則發布施行前業經地政機關辦

理分割完竣或因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之劃定逕為分割完竣面積狹小之基地

者不在此限

(四)建築基地已依都市設計準則有關「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定須

退縮無遮簷帶狀式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者則優先從其規定並可抵減

所需留設之最小退縮深度

(五)因基地條件限制無法符合規定且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

委員會」審議通過者不在此限

五停車空間及裝卸車位

(一)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應依

下列規定設置停車空間且不得移作他種用途或被佔用惟如基地情況特殊經

「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者得比照「建築

技術規則」規定設置之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

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設置

2 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之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設置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

設置之汽車停車空間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汽車停車空間

3 建築基地採集合住宅使用者每 1 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 1 機車位其他用途建築

物則以樓地板面積每滿 200 平方公尺設置 1 輛計算如有零數時應增設 1 機車停

車位

4 機車停車位需長 2 公尺以上寬 1 公尺以上其出入口車道需寬 12 公尺以上

如停車位數超過 10 部者應採集中設置並設置於地面層及地下一層為原則

(二)離街裝卸車位

1 本計畫區內建築物新建改建變更用途或增建部分其非住宅及非辦公使用之

總樓地板面積未達 2000 平方公尺者免設2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5000 平方公尺者設置一裝卸車位5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10000 平

方公尺者設置二裝卸車位1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未達 20000 平方公

尺者設置三裝卸車位20000 平方公尺(含)以上者每增加 20000 平方公尺

則增設一裝卸車位依前述規定計算所需設置之裝卸車位如有零數時應增設一

裝卸車位前述設置之裝卸車位設置於室內者得不計入容積設置於室外者得計

入法定空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1

2 裝卸空間標準

(1)最小裝卸空間尺度

A小貨車長度 60 公尺寬度 25 公尺淨高 27 公尺

B大貨車長度 130 公尺寬度 40 公尺淨高 42 公尺

C淨高於斜坡面時應以平行間距為標準

(2)前述最小空間不包括車道操作空間及裝卸平台等空間

(3)每滿十部裝卸車位數量要求時應於其中設置一部大貨車之裝卸車位

六其他

(一)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之規定

作多目標使用惟僅得供作下列使用

1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立體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休閒運

動設施等使用項目其中停(一)用地尚可引入餐飲服務商場及超級市場等使

用項目

2 公共設施用地進行平面多目標使用時僅得引入社會教育機構運動康樂設施

停車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公共設施用地得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相關規定供作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之附屬事業用地以引入遊樂設施餐飲解說等相關遊憩服務設

七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使土地

及建築物之開發能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爰訂定

「開發獎勵要點」本計畫區之建築物申請案得依「開發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

獎勵

八本計畫區內有關都市設計之內容另依都市設計準則管制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2

註甲之四種風景區(附一)甲之二種風景區(附二)甲之三種風景區(附三)公

(六)(附三)公(兒)(二)(附三)應依本細部計畫書「表9-2-1附帶條件申請開發規定內容」辦理

圖 8-9-1 土地使用分區配置圖

0 200 400m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3

圖 8-9-2 街廓及用地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街廓編號

用地編號

A0-1

停(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4

圖 8-9-3 道路編號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主要聯外道路

地區性聯外道路

風景區內聯絡道路

人行步道

客一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5

圖 8-9-4 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市地重劃整體開發範圍

全街廓

3000平方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1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6

第十節 都市設計準則

以下茲就現行計畫都市設計之分析與檢討著手其次就計畫區整體發展定位與活

動特性進行管制措施內容與發展強度之規劃最後提出檢討後都市設計準則

一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本計畫區於第二次通盤檢討時將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

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

及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用地與道路用地納入都市設計管制範圍茲簡述現行

都市設計基準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12 公尺)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

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 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C1C2 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針對高度

造型比例建物外牆材質及色彩運用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

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三)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明訂留設寬度種植植栽高度地坪高程鋪

面及照明設施等規定

(四)明訂建築物規劃方式包括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建築物外

觀夜間照明等規定

(五)訂定綠建築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六)訂定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設計原則及指標基準

(七)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規定

(八)裝卸車位空間標準設置規定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管制要點已大致掌握都市設計管制之基本精神未

來在修正訂定計畫區之都市設計基準時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

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除以提高訂定都市設計基準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

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重點如下

(一)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

地)配合調整相關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

(二)配合本次通盤檢討變更後計畫調整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7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都市設計準則之構想經檢討後有關原計畫條

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0-1所示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

容辦理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

辦理

2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1公頃以上之建築基地

2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及甲之四種風景區

3丙種風景區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二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3000平方公尺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甲之四種風景區 3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A0-11A0-12A0-18)

5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發建築者

6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路

7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有關本次通盤檢討修訂最小建築基地規模修正都市設計審議地區規定

3因應本次通盤檢討增列乙種風景區得作農業建築使用故增列於都市設計審議地區

3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三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五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C1C2及公(三)用地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

層樓(12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移轉者則不得超過5層樓(18公尺)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A3-5A3-6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8-10-1所示)並依下列原則辦理

配合丙種風景區已變更為甲之三種風景區修正街廓編號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8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1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化鮮明地標意象

4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附圖四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

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及客雅溪沿岸街廓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

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所示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8公尺退縮範圍內應留設4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15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平均不得大於6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木枝下高離地淨高2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15 公尺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80公分長度至少300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60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15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90公分

2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A0-19 及A0-20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39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應設置中低光源之照明設施於夜間平均照度不得小於六勒克斯

5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小於150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3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

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定

1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邊界處10至15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140之洩水坡度

2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3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考量夜間照度規定不易執行故刪除之

5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二種風景區建築物應結合青草湖風景區自然特色除應遵循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之設計規範外須配合周邊環境風貌形塑觀光魅力

3甲之三種風景區及交通用地建築物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綠色休閒特性

4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5丙種風景區及碼頭用地之建築物應儘量採用自然材料並且以簡樸造型風貌作為建築外觀之基調

五建築物規劃(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1比2且不得小於1比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分之 1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1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甲之二種丙種風景區故刪除相關規定

2增列本計畫區內建築基地造型美化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0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7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體設計

5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

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果以愈高愈明顯為設置原則

3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二至三層範圍內之沿街行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人照明環境

4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舒適性

3增列乙種風景區建築造型規定

6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六綠建築規範(一)設計原則 1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1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60

2綠化面積至少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20(依據綠建築標章「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7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 )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

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

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與環境功能為原則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為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2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3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

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

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30以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8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車出入口

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5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6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

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道樹為原則

3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4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4機車道寬度應達15公尺 5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主要出入口附近

增訂機車之交通規劃與停車空間相關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3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7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8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15公尺

2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12公尺)阻隔而高度應不低於12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置

3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9 -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13 面積以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

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者

(二)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

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

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或設備

增列本市都市計畫綠屋頂通案性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4

表 8-10-1 現行計畫都市設計準則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0 九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都市設計準則規定如下

前言

本計畫區都市景觀風貌應以發揚山林與水岸生態為優先未來計畫區內基

地之開發以維持自然生態永續為主軸利用生態生活及生產三生共榮理念之

落實展現青草湖客雅溪及乙種風景區藍綠帶空間魅力並成為生態城市之

示範地區特制定本準則

一本計畫區內基地均應依本準則內容辦理

二都市設計準則本計畫區內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地區之規定如下

(一)經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始得核發雜項執

照或建造執照

(二)本計畫區內指定應辦理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包括

1 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及甲之三種風景區申請開發規模達 3000 平方公尺

以上或全街廓之建築基地

2 甲之四種風景區

3 乙種風景區之農業建築

4 客雅溪河川區兩側之建築基地(包括街廓編號 A0-11A0-12A0-18)

5 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或相關規定為移出容積之接受基地並申請開

發建築者

6 本計畫區內各項公共設施及道路用地道路用地係指道路編號一~六號等計畫道

7 其他具特殊性或公益性需求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

會」指定地區或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管制與地標性建築物

(一)本計畫區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 3 層樓(12 公尺)惟經申請建築容積獎勵及容積

移轉者則不得超過 5 層樓(18 公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5

(二)本計畫區內街廓編號 A3-5A3-6 應設置地標性建築物(如圖 8-10-1 所示)並

依下列原則辦理

1 本計畫區地標性建築物其高度造型及比例應能突顯視覺焦點並融入地區

環境景觀風貌創造特色獨具之觀光意象及魅力

2 地標性建築物外牆材質色彩運用以高明度低彩度之色系基調為原則以強

化鮮明地標意象

四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一)為塑造本計畫區整體都市景觀及完整人行空間系統之生活環境本計畫區指定部

分街廓基地應留設之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其形狀位置及規模如圖 8-10-1 所

(二)本計畫區之基地內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得計入基地法定空地其性質規

模及設置標準須依下列各項規定辦理

1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空間使用)

(1)本計畫區指定部分直接臨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及六號道路之街

廓客雅溪沿岸街廓及依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四規定之 8 公尺退縮範圍

內應留設 4 公尺寬連續性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

及景觀綠化空間使用且自相鄰道路境界線或客雅溪沿岸起算 15 公尺範圍

內植栽喬木行道樹

(2)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 6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該樹須為圓形樹冠之喬

木枝下高離地淨高 2 公尺以上覆土深度自地面往下至少 15 公尺植床

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

(3)基地臨接道路境界線總長度每達 18 公尺(車道出入口除外)應沿該道路至少

設置一處灌木植床植床寬度 80 公分長度至少 300 公分覆土深度自地面

往下至少 60 公分植床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緣部處理其高度不得大於

15 公分栽植之灌木高度不得大於 90 公分

2 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

本計畫區內指定於街廓編號為 A0-19 及 A0-20 之角地位置應留設無遮簷

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 150 平方公尺長寬比不得大於 3

2且該等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並宜加入公共藝術整體規劃興闢

(三)基地指定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之地坪高程舖面及照明等設施應按下列規

1 基地指定留設之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與鄰接人行道齊平或高於相鄰道路

邊界處 10 至 15 公分並應向道路境界線作成 140 之洩水坡度

2 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為連續舖面且應與相鄰基地地坪高程齊平車道

穿越時其舖面仍應連續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2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6

3 基地之舖面及植栽應與道路部分充分調和舖面的材質應為防滑耐壓透水

易於管理維護等條件

4 廢氣排出口通風口構造物造型應予以美化並不得面對公園公共開放空間及

建築物主要出入口設置

五建築物規劃

(一)建築物造型美化原則

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均應符合青草湖風景區之休閒特性其餘如下規定

1 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建築物頂層應配合建築物本身及周圍建築物造型整

體予以美化設計採用斜屋頂設計【其斜面坡度不得大於 1 比 2 且不得小於 1 比

4(高比寬)為原則其中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應大於建築面積之 2 分之 1

為原則】以形成本地區整體建築風貌及優美之天際線

2 甲之四種風景區建築物應整合既有宗教建築物風格與周邊環境景觀

3 乙種風景區建築物之構造造型色彩位置有無礙於景觀

4 建築物頂層所附設之電視天線水塔空調機械等設施物應配合建築物作整

體設計

5 建築物面向公園綠地河川水域部分應儘量以正立面方式處理

(二)建築附屬設施物管制

1 廣告招牌管制

(1)本計畫區建築物附設之廣告物招牌不得妨礙都市防災救援逃生之主要路

線其他相關規定依「廣告物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

(2)同一棟建築物之廣告招牌應以設置共同招牌整體設計為原則

2 本計畫區所有建築物之中央空調或其他設備之廢氣排出口風口以及地面有礙市容

景觀之設施不得設置於建築物主要出入口附近並應加以綠美化

3 本計畫區建築物各向立面之附屬設施物如冷氣機口鐵窗雨庇或其他影響建築

立面之設施物應考慮整體景觀規劃配置予以細部設計處理並不得妨礙緊急

逃生路線與設施

(三)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1 本計畫區內之地標性建築古蹟及歷史建築大眾運輸車站公共集會場所重

要機構應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

2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應依對應尺度分段設置照明效以愈高愈

明顯為設置原則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7

3 指定實施建築物外觀夜間照明建築物其底層部距地面 2 至 3 層範圍內之沿街行

人尺度範圍其照明應配合街道燈光並考量行人之視覺與活動塑造舒適之行

人照明環境

4 建築物照明不得對鄰近建築物及都市空間造成光害亦應考慮其本身及使用者之

舒適性

六綠建築規範

(一)設計原則

1 道路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應考量採透水化設計

2 建築立面設計應單純化建築結構應採輕量化及耐久化設計

3 開發基地應儘量提高生物多樣性並注意下列原則

(1)基地內綠地之分布應均勻而連貫

(2)綠地配置應能連結周邊綠地系統

(3)應考量周邊生物棲地儘量提供具導引安全隱蔽功能的涵洞陸橋以

提供生物穿越道路的生物廊道

4 綠化植栽應儘量選用原生種

(二)指標基準

1 建築物之法定空地應儘量予以綠化其綠覆率不得小於 60

2 綠化面積至少 30採複層設計方式

3 裝設耗水設施(游泳池噴水池戲水池SPA 或三溫暖等)應設置雨水貯集

利用或中水利用設施且設計容量不得小於日用水量之 20(依據綠建築標章

「水資源指標」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標準計算)

七公園公(兒)用地設計規範

本計畫區內之公園及公(兒)用地開發應先行採全區整體規劃並設定

個別用地主題機能後得採分期分區方式並依據下列原則及基準辦理

(一)設計原則

1 融入地區生態與環境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之設計開發應優先考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既有良好

水體植生物種及其他特殊地貌以確保生物多樣性

(2)公園及公(兒)用地之開發應配合基地周邊之開放空間重要公共建築

物文化活動節點及其他都市活動進行設計

2 綠美化原則

(1)公園環境應能提供使用者安全舒適休憩等多樣性之活動空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8

(2)親水空間宜於池緣區設置階梯狀水岸其設計以兼具美觀安全及日常維護

便利性等功能為原則

(3)園內植物應具備喬木灌木地被草花及草坪之植栽類型並以複層式搭

配設計

(4)園內植栽應形塑地區整體意象並優先考量採用原生植物展現季節性變化

之色彩搭配與誘鳥及誘蝶之功能

(5)公園鋪面應儘量採用非人工材料之透水性構造

(6)公園進行多目標使用時設施建設應儘量採用綠建築與資源循環回收之技術

為原則

3 夜間照明原則

(1)公園戶外公共空間應提供適當之照明且規劃適當之配置方式遮光角度及

遮隔形式

(2)為塑造特殊夜間照明效果而於植栽旁設置投射照明燈具時應考量整體美

觀並加強安全防護

4 防救災原則

(1)公園及公(兒)用地內部通道及出入口應配合各避難廣場空間佈設並確保

急救動線通暢

(2)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儲水緊急供水緊急照明及緊急通訊系統

(3)公園及公(兒)用地內應設置防災避難指標系統

(二)指標基準

1 公園開發應避開公園內經相關主管機關認定具有保存價值之建築物構造物樹

木及植物群落或生態保育地

2 公園綠覆率不得小於 60以確保自然環境機能

3 公園除因地形條件特殊外應配合本市重大災害或緊急救災之需要設置 30以

上可作為防災避難使用之廣場式鋪面或草坪空間

八建築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

(一)本計畫區之建築基地汽機車出入口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臨兩條以上道路之建築基地其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不得由主要道路進出為原則

此處主要道路指一號道路三號道路及五號道路等

2 汽車出入匝道或機械停車出入口之設置應避免對人行形成妨礙及避開現有大型行

道樹為原則

3 為避免停車場汽車出入利用道路作為緩衝空間延滯道路車流基地內應留設汽

車進出延滯空間且長度以不小於 4 公尺為原則並不得佔用無遮簷人行道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49

4 機車道寬度應達 15 公尺

5 依規定設置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應專供人行使用不得作機車停車使用

6 基地汽車出入口穿越道路人行道或人行步道等公共空間應整體規劃設計

7 獎勵停車位機車停車位應優先集中留設於地下一樓行動不便者車位應留設於

主要出入口附近

8 地面停車場應配合整體景觀採複層式植栽美化以達遮蔽及遮蔭效果為原則且

其鋪面應考量採用透水率佳之材料並設置良好排水設施

(二)本計畫區之裝卸車位空間標準應按下列規定設置

1 裝卸空間之出入車道距外圍二條道路境界線交叉點不得小於 15 公尺

2 裝卸空間之四周鄰接其他基地時應以綠籬(寬度至少 12 公尺)阻隔而高度應

不低於 12 公尺且照明之光線不得面對鄰近建築直射否則需於建築物內部設

3 裝卸空間應於同一基地內設置且不得佔用前院與指定留設之公共開放空間

4 既有合法建築物如不合本規定者仍可繼續使用但如建築物增建改建或變更

使用時則需依前述所規定之要求設置

九綠屋頂

本計畫區屬下列基地之建築物屋頂(扣除不可綠化面積)應設置 13 面積以

上之「綠能設施或設備」(不得與法定空地應綠化面積併計)並應檢具「細部設

計圖說及經營管理計畫」提送都市設計審議但情況特殊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

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公有建築物其新建增建改建及修建部分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平方公

尺者

(二)面積達 1500 平方公尺(含)以上之建築基地

(三)實施都市更新之建築基地

(四)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指定之建築物

前項所稱「綠能設施或設備」係指下列設施而言

(一)屋頂綠化在屋頂結構鋪設額外生長介質以種植植物創造綠空間

(二)太陽光電設備指依「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第五條第一款規

定設置於建築物屋頂者

(三)其他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之綠能設施

或設備

十本準則中屬於「原則」性規定者如申請案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

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得不受該「原則」性規定限制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0

圖 8-10-1 指定退縮留設無遮簷公共開放空間系統及設置地標性建築物位置示意圖

圖例

計畫範圍

指定留設4公尺無遮簷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專供公共人行步道及街道景觀綠化

空間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四指定退縮8公尺位置

指定留設無遮簷廣場式公共開放空間(留設面積不得小於150平方公尺)

地標性建築物

註圖上未指明部分其鄰接建築線部分應至少退縮4公尺並不得設置圍牆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1

第十一節 開發獎勵要點

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

土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以下將針

對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進行分析及檢討並依據現況發展及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

之內容制訂計畫區相關開發獎勵要點將有助本計畫區環境品質提昇之規範

一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分析與檢討

本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時依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開發獎

勵要點係其適用範圍為計畫區內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

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或「新竹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

惟如僅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

綜合設計」及「新竹市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有關規定申請綜合設計

放寬之容積獎勵及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不在此限茲簡述現行開發獎勵

要點之重要規定如后

(一)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

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二)明訂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各項獎勵容積基準上限

(三)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四)建築開發基地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

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 65

綜觀原計畫所訂定之開發獎勵要點已大致掌握開發獎勵之基本精神本

次通盤檢討將針對有缺失之條文增訂或補充而對於不適當之條文則予以刪

除以提高訂定獎勵要點之實質意義及執行效率其增訂補充或刪除之條文

重點如下

(一)依據 102 年公告實施之「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

地區青草湖風景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部分)(開發獎勵要點之綜合設計放寬

及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細部計畫案」及依據 103 年公告實施之「變更新竹(含

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

定)專案通盤檢討案」修正開發獎勵要點適用範圍獎勵建築容積計算方式及容積

獎勵之基準上限等規定

(二)刪除原有丙種風景區開發時程獎勵規定

(三)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刪除部分土地使用分區(甲之二種風景區及丙種風景區)配合

調整有關該二分區之容積獎勵規定

綜合以上有關青草湖風景區開發獎勵要點之重要規定經檢討後有關原計

畫條文之延用情形詳如表8-11-1所示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2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1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

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

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地及建

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

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

福利依據本計畫土地使用分

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2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之建築申請案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二適用範圍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

3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內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4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 V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獎勵後總容積 V0基準容積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

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

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20

增設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3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或甲之一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配合開發時程之獎勵容積(V3)(1)本次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公告實

施後為促進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之開發凡於下列期限內取得建造執照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公告實施後二年內 V0Ⅹ10

公告實施後三年內 V0Ⅹ8

公告實施後四年內 V0Ⅹ6

公告實施後五年內 V0Ⅹ4

公告實施滿五年後 V0Ⅹ0

(2)開發時程之認定以申請送件經

都市設計審議通過且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為準

5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惟本計畫區內丙種風景區不得適用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3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積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1公頃者可得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2公頃以上者可得10容積獎勵 4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

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3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1為利建築整併開發將甲之三種風景區納入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適用範疇

3配合本次通盤檢討後已無丙種風景區適用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4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6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ΔV5)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

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六)

(2)惟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另丙種風景區應依實際開發計畫之停車需求量規劃設置足夠之汽機車停車空間不適用本獎勵容積之規定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二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7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8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7)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件三)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本細部計畫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5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二所示)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12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6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50者則依 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超過基準容積5 7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業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

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 後 容 積 移 轉 量 之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2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5

表 8-11-1 現行計畫開發獎勵要點檢討修正情形綜理表(續)

編號 原條文 新條文 變更理由

8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表計算獎勵容積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

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

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

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額後無息退還

開發階段 獎勵標準

銀級 6

鑽石級 8

黃金級 10

4增列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規定

5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則

6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容積之65

7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3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6

經檢討後本計畫之開發獎勵要點規定如下

一為促進本計畫區土地有效利用鼓勵土地持分予以合併為大型基地使用並促進土

地及建築物之開發提供公共開放空間公益服務設施以增進公共福利依據本計

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七點訂定之

二適用範圍

本計畫區內之建築基地依本獎勵要點規定申請容積獎勵時均應經都市設計審

議通過

三本要點適用範圍之土地及建物之建築申請案應擬具都市設計圖說並說明有關開發

效益對公共利益之具體貢獻送都市設計審議

四建築容積計算包括下列事項

(一)獎勵建築容積之計算方式如下

V=V0+V1+V2+V3+V4+V5+V6+V7

V1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

V2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

V3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

V4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

V5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

V6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

V7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

(二)上述容積獎勵之基準上限

1 基準容積(V0)

依本計畫訂定之各基地法定容積率times基地面積

2 提供公益服務設施使用之獎勵容積(V1)

各指定分區土地之開發申請案提供公益服務供公眾使用並經本府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獲得獎勵之公共服務設施及其規模詳下表所示惟

其可增加之容積獎勵上限不得超過基準容積之 20

種類 項目 提供 方式

規模 獎勵樓地板

面積值

甲之三風景

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聯合資訊中心 提供樓

地板 600平方公

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甲之三種風

景區 公共活

動空間 會議廳 展示場

提供樓

地板 1500平方

公尺以上 捐贈(含捐

建)市府之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7

表演場 樓地板面積

times12 藝文展

示活動

空間

藝術工作坊 小劇場 藝術家育成中心 畫廊 博物館

1000平方

公尺以上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

景區

公共服

務中心 老人文康休閒中心 幼兒服務中心 非營利公益團體育成

中心 殘障服務中心 社教服務中心

提供樓

地板 250平方公

尺以上

公共活

動空間 社區活動中心 里民集會所

300平方公

尺以上

3 建築基地合併之獎勵容積(V2)

為鼓勵本計畫區內基地合併開發以促進基地大型化之開發凡符合下

列規定者其獎勵容積得按建築基地基準容積乘以一固定比值為其獎勵容

凡屬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或甲之三種風景區整合為全街廓且面

積大於 1 公頃者可得 5之容積獎勵整合為全街廓且面積大於 2 公頃以

上者可得 10容積獎勵

4 綜合設計放寬之獎勵容積(V3)

(1)本計畫建築基地開發應依照「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

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有關規定辦理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計算增加之

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都市計畫容積率之 20

(3)基地內留設之開放空間應以公共利益角度為出發點著重其開放性及可及

性並宜鄰接道路集中留設且其配置宜與公園兒童遊樂場等開放空間用

地相互串聯以提昇開放空間之使用效益

5 增設停車空間之獎勵容積(V4)

(1)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辦理

(2)惟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及公共設施用地於超過「建築技術規

則」停車空間設置標準所規定停車空間數量之 12 倍部分始得適用

(3)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甲之三種風景區甲之四種風景區

適用有關住宅區之規定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8

6 斜屋頂設計之獎勵容積(V5)

本計畫區內甲種風景區及甲之一種風景區採斜屋頂設計之投影面積和佔

建築面積之比例超過 50者則依下表規定之比例給予容積獎勵最多不得

超過基準容積 5

各層斜屋頂之投影面積和佔建築面積之比例 容積獎勵標準

50以上未逾60 1

60以上未逾70 2

70以上未逾80 3

80以上未逾90 4

90以上 5

7 加速取得未開闢公共設施用地之獎勵容積(V6)

本計畫區應依本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辦理(詳附錄三所示)且申請本獎勵時應同時申辦容積移轉作

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

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

轉至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公

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

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東

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

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公告

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

為準

8 綠建築設計之獎勵容積(V7)

申請綠建築設計取得綠建築候選證書及通過綠建築分級評估者得依下

表計算獎勵容積

綠建築分級評估等級 獎勵額度

銀級 6

黃金級 8

鑽石級 10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第八章 檢討後實質計畫

8-59

申請者並應與新竹市政府簽訂協議書保證於使用執照核發後二年內

取得綠建築標章且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提供因綠建築所獎勵增加樓地板面

積乘以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作為保證金保證金退還依下列規定

(1)依限取得該等級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無息退還

(2)未依限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標章者保證金不予退還

(3)依限取得銀級以上但未達原申請等級者保證金於扣除原申請等級與實際取

得等級之獎勵容積差額之樓地板面積乘以該建築物法定造價 5 倍之金額後無

息退還

五依本計畫或其他相關規定申請建築容積獎勵時其獎勵項目之性質以不重複為原

六建築開發基地按本要點或其他相關法令申請容積獎勵經開發審議許可後之放寬後

總容積(V)即為該基地申請建造執照時之最大允許建築容積惟不得超過原基準

容積之 65

七放寬後總容積(V)僅適用該次建築申請未來再行開發建築時需重新提具都市

設計書圖送都市設計審議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

本計畫區內各使用分區容許使用項目應依下表之規定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

風景區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1 獨立雙併住宅 2 多戶住宅

2-1 商務住宅 2-2 養生住宅 3 寄宿住宅 4 學前教育設施 5 教育設施 6 社區遊憩設施 7 醫療保健服務業 8 社會福利設施 9 社區通訊設施 10 社區安全設施 11 大型遊憩設施 12 公用事業設施 13 公務機關 14 人民團體 15 社教設施 16 文康設施 17 日常用品零售業 18 零售市場 19 一般零售甲組 20 一般零售乙組 21 飲食業 22 餐飲業 23 百貨業 24 特種零售甲組 25 特種零售乙組 26 日常服務業 27 一般服務業 28 一般事務所 29 自由職業事務所 30 金融保險業 31 修理服務業 32 娛樂服務業 33 健身服務業 34 特種服務業 35 汽車駕訓業 36 殮葬服務業 37 旅遊及運輸服務業 38 倉儲業 39 一般批發業 40 農產品批發業 41 一般旅館業 42 國際觀光旅館業 43 攝影棚 44 宗祠及宗教建築 45 特殊病院 46 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47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甲組 48 容易妨害衛生之設施乙組 49 農藝及園藝業 50 農業及農業建築 28

10-13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2

附表 1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容許表(續)

使用組別

項目 甲種風景區

甲之一種風景區

甲之三種風景區

甲之四種風景區

乙種風景區

51 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52 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53 公害輕微之工業 54 公害較重之工業 55 公害嚴重之工業 56 危險性工業 57 展覽設施 58 策略性產業 59 遊樂設施(ㄧ) 60 遊樂設施(二) 61 俱樂部 62 招待所 63 紀念性建築物

註1「」表允許使用組別不受樓層限制 2 「2810-13」符號內之數字表示僅允許使用組別之允許項目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3

本計畫範圍內土地及建築物之使用分為下列各組 組別 性質

第1組獨立雙併住宅 1獨立住宅

2雙拼住宅

第2組多戶住宅 1連棟住宅

2集合住宅

第2-1組商務住宅 具有商務功能提供五星級觀光飯店式的專業服務住宅

第2-2組養生住宅 老人住宅

第3組寄宿住宅 供一人以上居住使用而無個別廚房之建築物

第4組學前教育設施 學前教育設施

第5組教育設施

1小學

2中等學校

3專科學院

4大學研究所

5學術研究機構

第6組社區遊憩設施

本組限供社區之下列非營業性遊憩活動設施

1戶內遊憩設施

2公園兒童遊樂場

3籃球場網球場棒球場游泳池溜冰場及其他球類運動場

4高爾夫球場練習場棒球練習場

第7組醫療保健服務業

1醫院療養院診所藥局助產所精神科醫院但不包括傳

染病院

2衛生所(站)

3醫事技術業

第8組社會福利設施 1兒童少年殘障老人福利機構托兒所兒童托育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獨立型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

2其他公益性社會福利機構

第9組社區通訊設施 1郵政支局代辦所

2電信分支局辦事處

第10組社會安全設施

1消防隊(分隊部)

2警察分局派出(分駐)所

3民防指揮中心

第11組大型遊憩設施 1超過五公頃之公園或遊憩區

2高爾夫球場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1公共汽車或其他公眾運輸場站設施

2捷運場站設施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4

組別 性質

第12組公用事業設施

3變電所及電力事業設施

4媒氣天然氣整壓站

5無線電或電視設施

6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有線播送系統社區電台廣播公司電視公司

7鐵路客貨站及鐵路用地

8電信機房

9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10自來水處理廠或配水設備

11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站

12線路維修中心

13其他公用事業設施

第13組公務機關

1各級行政機關

2各級民意機關

3外國政府駐華機關或辦事處

4其他公務機關

第14組人民團體

1職業團體

2社會團體

3政治團體

第15組社教設施

1圖書館

2社會教育館

3藝術館美術館

4紀念性建築物忠烈祠

5博物館科學館歷史文物館陳列館水族館天文台植物園

第16組文康設施

1音樂廳

2體育場(館)集會場所

3文康活動中心

4區民及社區活動中心

5其他文康設施

第17組日常用品零售業

1飲食成品

2日用百貨(限於一宗基地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三平方公尺)

3糧食

4蔬果

5肉品水產(應符合1非現場宰殺之零售2非設攤零售經營3分級包裝完畢)

第18組零售市場 1傳統零售市場

2超級市場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5

組別 性質

第19組一般零售甲組

1中西藥品

2書籍紙張文具及體育用品

3化妝美容用品及清潔器材

4水電器材

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三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五平方公尺者)

6古玩藝品

7地毯

8鮮花禮品

9鐘錶眼鏡

10照相器材

11縫紉用品

12珠寶首飾

13獵具釣具

14呢絨綢緞及其他布料

15皮件及皮箱

16醫療用品及一般環境衛生用藥

17茶葉及茶具

18集郵錢幣

19估衣

20種子園藝及其用品

21觀賞魚類

22假髮

23獎券

24瓷器陶器搪器

25印刷品

26郵購社

27五金(不含建材)

28唱片錄音帶錄影節目帶

29玩具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1空氣調節工程器材

2電器自行車其零件等零售或展示

3音響視聽器材

4汽車機車機械器具及其零件附屬用品等之出售或展示

5科學儀器

6打字及其他事業用機器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4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6

組別 性質

第20組一般零售乙組

7度量衡器但不包括汽車里程計費表

8瓦斯爐熱水器及其廚具

9家具裝潢木器藤器

10玻璃及鏡框

11樂器

12手工藝品及佛具香獨用品

13電視遊樂器及其軟體

14資訊器材及週邊設備

15日用百貨(營業樓地板面積五平方公尺以上者)

16運動器材

17光電器材

18醫療器材

19衛生瓷器及浴室用配件

20化工機械器材

21軸承鋼珠

22刀具

第21組飲食業

本組限於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之下列各款

1冰果店

2點心店

3飲食店

4麵食店

5自助餐廳

6泡沫紅茶店

7餐廳(館)

8咖啡館

9茶藝館

第22組餐飲業 1營業樓地板面積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之飲食業

2酒店(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一五平方公尺者)

第23組百貨業 百貨業

第24組特種零售甲組

1油漆塗料顏料染料

2建築材料

3煤氣瓦斯煤油等燃料

4觀賞鳥類

5飼料

6消防器材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7

組別 性質

第25組特種零售乙組

1礦油

2觀賞動物類

3蛇類

4化工原料

5爆竹煙火

6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7農藥

第26組日常服務業

1洗衣

2理髮

3美容

4織補

5傘皮鞋修補及擦鞋

6修配鎖

7自行車機車修理(限手工)

8圖書出租

9錄影節目帶出租

10溫泉浴室

11代客磨刀(限手工)

12汽車保養(限換輪胎)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職業介紹所僱工介紹所

2計程車客運服務業

3當舖

4家畜醫院

5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超過二平方公尺)

6禮服及其他物品出租

7搬場業但不包括停車所

8裱褙(藝品裝裱)

9水電工程油漆粉刷及土木修繕業

10病媒防治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

11橋棋社

12照相及軟片沖印業

13招牌廣告物及模型製作業

14機車修理

15汽車保養所及洗車

16錄音帶錄影帶轉錄服務業但不包括自行製作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8

組別 性質

第27組一般服務業

17汽車里程計費錶安裝(修理)業

18視障按摩業

19寵物美容百貨

20室內裝潢景觀庭院設計承攬

21派報中心

22提供場地供人閱讀(K 書中心)資訊網路站

23產品包裝設計業

24機械設備租賃業

25產品展示服務業

26電影電視攝製及發行業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1不動產之買賣租賃經紀業

2建築公司及營造業但不包括營造機具及建材儲放場所

3開發投資公司

4貿易業

5經銷代理業

6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但不包括印

刷錄音作業場所

7廣告業及傳播業但不包括錄製場所

8徵信業及保全業

9資訊服務業

10顧問服務業

11速記打字晒圖影印複印油印及刻印業

12翻譯業

13公證業

14星象堪輿業

15計程車小客車租賃業

16補習班(營業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

17專營或委託期貨經紀業

18證券金融業

19證券經紀業(不含營業廳)

20電信加值網路

21土木包工業

22電腦傳呼業

23外國保險業聯絡處

24剪接錄音工作室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9

組別 性質

第28組一般事務所

25文化藝術工作室

26其他僅供辦公之場所(現場限作辦公室使用不得專為貯藏展示或作為製造加工批發苓售場所使用且現場不得貯存機具)

第29組自由職業事務所

1律師

2建築師

3會計師

4技師

5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6不動產估價師

7文化藝術工作室(使用樓地板面積不超過二平方公尺者)

第30組金融保險業

1銀行合作金庫

2信用合作社

3農會信用部

4證券經紀業(含營業廳)

5信託投資業

6保險業

7證券交易所

8一般期貨經紀業

9票券金融業

第31組修理服務業

1乙種汽車修理廠

2各種機械電機修理

3金屬物熔接

第32組娛樂服務業

1戲院劇院劇場電影院

2歌廳

3夜總會俱樂部

4兒童樂園

5電動玩具店

6樂隊業

7錄影帶節目帶播映業及視聽歌唱業

8舞場舞蹈表演場

9釣蝦釣魚場

10視聽理容業觀光理髮業

11酒店

12電腦網路遊戲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0

組別 性質

第33組健身服務業

1籃球網球桌球羽毛球棒球高爾夫球場及其他球類運動比賽練習場地

2國術館柔道館跆拳道館空手道館劍道館及拳擊舉重等教練場所健身房韻律房

3室內射擊練習場(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之械彈且不具殺傷力者)

4保齡球館撞球房

5溜冰場游泳池

6營業性浴室(含三溫暖)

第34組特種服務業

1酒家

2酒吧

3舞廳

4特種咖啡茶室

第35組駕駛訓練場 駕駛訓練場

第36組殮葬服務業 1殯儀館

2葬儀

第37組旅遊及運輸服務

1貨櫃貨運業辦事處

2公路市區汽車客運業辦事處

3 旅遊業及遊覽車客運公司辦事處

4航空海運內河運輸公司辦事處

5報關行快遞辦事處

6營業性停車空間

7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車輛調度停放場

8船務代理業

第38組倉儲業

1冷藏庫冷凍庫

2貨櫃運輸之集散裝卸場或庫房

3貨運貨櫃貨運遊覽汽車客運航空運輸報關快遞等業之車輛調度停放場及貨物提存場房

4其他倉儲業或一般物品提存場房

第39組一般批發業

1疋頭服飾品

2日用飲食品

3化學原料及其製品但不含危險物品存放

4金屬器材

5機械及電氣器材

6建築材料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1

組別 性質

第40組農產品批發業

1果菜批發業

2家畜(肉品)批發市場

3家禽批發市場

4魚產批發市場

5其他經公告指定之農產品市場

第41組一般旅館業 1旅館

2觀光旅館

第42組國際觀光旅館業 國際觀光旅館業

第43組攝影棚 攝影棚

第44組宗祠及宗教建築

1宗祠(祠堂家廟)

2教堂

3寺廟庵堂及其他類似建築物

第45組特殊病院 傳染病院

第46組施工機料及廢料堆置或處理

1施工機械及施工材料

2羽毛

3碎玻璃碎陶瓷類

4建築廢料

5廢金屬料及廢車場

6廢紙廢布

7廢橡膠品

8廢塑膠品

9舊貨整理

10垃圾以外之其他廢料

第47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甲組

1家畜及家禽屠宰場

2廢棄物處理場(廠)

3污水處理或水肥處理場或貯存場

第48組容易妨害衛生之

設施乙組

1靈骨(灰)塔(堂)

2火葬場

3動物屍體焚化場

第49組農藝及園藝業

1農作物種植物

2花圃溫室苗圃及果園

3造林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2

組別 性質

第50組農業及農業建築

1家畜及家禽飼養場(不含養豬) 2農業倉庫及農舍 3魚池 4牛羊牧場 5堆肥場(舍) 6集貨分裝場 7蓄水池 8休閒農業之相關設施 9動物收容所(限樓地板面積二平方公尺以下者) 10農作產銷設施 11林業設施 12自然保育設施 13綠能設施

第51組公害最輕微之工業

本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三馬麗電熱不超過三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一平方公尺(地下層有自然通風口開窗面積在廠房面積七分之一以上)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乳品(冰淇淋)製造業 2糖果及麵食烘焙業 3粉條類食品製造業 4製茶業 5即食餐食類 6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物畜產加工食品農產加工食品之酵母粉除外)製造業

7繩纜網製造業 8漁網製造業 9其他紡織業(麻紡織品除外)製造業 10成衣及服務品製造業 11紙製品(含紙容器)製造業 12印刷業(報社印刷廠除外) 13裝訂業 14印刷有關服務業 15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紙傘人造紙花人造聖誕樹人造蓮花草香包米雕瓢刻貝殼製飾物甲殼製飾物果核製飾物宮燈印章)製造業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使用動力不包括空氣調節公害防治抽水機及其附屬設備)不超過十五匹馬力電熱不超過六十千瓦(附屬設備與電熱不流用於作業動力)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超過三平方公尺者其工廠性質規定如下 1前組規定予以設立之工業 2碾穀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3

組別 性質

第52組公害較輕微之工

3調味品(香料調配)製造業

4不含酒精飲料製造業

5針織業

6毯氈製造業

7毛皮製品製造業

8皮革製品(含皮鞋)製造業

9印刷業(報社印刷廠)

10製版業

11化妝品製造業

12家用電器製造業

13照明器具製造業

14資料儲存及處理設備製造業

15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16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17其他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電工器材)製造修配業

18汽車零件(電器裝置)製造業

19科學光學及工業等精密器械製造業

20鐘錶製造業

21醫療機械器材設備製造業

22珠寶及貴重金屬製品製造業

23製冰業

報社印刷廠製冰業之冷藏設施工業大樓之使用馬麗電熱數及

作業廠房之總樓地板面積不受前項之限制

(1)環境檢測服務業

(2)廢棄物代清除業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本組工業限於熱源使用電力及氣體燃料及液化石油其工廠性質規

定如下

1廠房設備規模大於前組規定且合乎前組規定性質之工業

2乳品(冰淇淋除外)製造業

3罐頭冷凍脫水及醃漬食品製造業

4豆類加工食品類

5雜項食品(食品添加物)水產加工食品畜產加工食品農產

加工食品之酵母粉製造業

6印染整理業(漂白染色除外)

7木竹簾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7: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4

組別 性質

第53組公害輕微之工業

8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9加工紙製造業

10清潔用品(調配)製造業

11塑膠製品製造業

12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製造業

13鋼材二次加工業(鋼材裁切焊接型鋼)

14金屬製品製造業(表面處理之電鍍除外)

15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16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除外)

17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業

18樂器製造業

19體育製造業

20文具製造業

21玩具製造業

22汽車修理(甲種汽車修理廠)業

23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影視聽空白帶打火機煙咀香煙濾

咀煙斗手杖傘骨嬰兒車化妝用具黏住膠帶篩類算

盒商標紙陽衣製品馬鞭掃帚保溫容器人造木炭脫胎

漆器假類毛髮製品羽毛製品假人模型蠟製模型)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洗瓶業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調味品(味精香料調配除外)製造業

2飼料配製業

3菸草製造業

4不織布業

5製材業

6西藥製造業

7中藥製造業

8體外檢驗試劑製造業

9橡膠製品製造業

10陶瓷器及其製品製造業

11預拌混凝土製造業

12水泥製品製造業

13電力機械器材製造裝配業

14電燈泡及燈管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8: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5

組別 性質

第54組公害較重之工業

15運輸工具(電器裝置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除外)製造修配業

1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亮光臘塑臘汽車臘打光臘臘燭

封口臘地板臘裝飾臘燭鞋油擦銅膏薄荷腦樟腦發光

劑膠質紙保革油防火劑打光粉上光色料泡沫滅火劑

臘紙改錯液)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廢棄物廢(污)水代處理業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1屠宰業

2食用油脂製造業

3製衯業

4製糖業

5味精製造業

6酒類釀造配製業

7啤酒製造業

8棉毛絲紡織業

9人造纖維紡織業

10印染整理業(漂色染色)

11其他紡織品製造業(麻紡織品)

12皮革整製業

13毛皮硝製漂色染色業

14合板製造業

15組合木材製造業

16木材保存處理業

17塑化木材加工業

18紙漿製造業

19紙製造業

20化學材料製造業(基本化學工業石油化工原料及精密化學材料

製造業

除外)

21塗料漆料及相關產品製造業

22原料藥製造業

23生物製劑製造業

24清潔用品(調配除外)製造業

25工業觸媒及起始劑製造業

26未分類雜項化學製品(工業助劑)製造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59: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6

組別 性質

第55組公害嚴重之工業

27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28玻璃及玻璃製品(加工玻璃除外)製造業

29水泥製造業

30耐火材料製造業

31石材製品製造業

32其他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3基本金屬工業(鋼材二次加工業之鋼板裁切焊接型剛除外)

34金屬製成品表面處理(電鍍)業

35電子零組件(晶圓及電路板)製造業

36電池製造業

37未分類雜項工業製品(骨製飾品象牙製飾品牛角製飾品動

植物標本礦物標本)製造業

另本組非屬工廠性質者如下

(1)公共危險物品儲藏分裝業

(2)壓氣體儲藏分裝業

第56組危險性工業

1基本化學工業

2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3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4農藥及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

5炸藥煙火火柴製造業

第57組展覽設施 展覽設施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資訊服務業資訊技術研發事業

2產品包裝設計業

3精密機械設備租賃業

4產品展示服務業

5IC設計業

6高科技產業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技術與人才育成事業

7高科技污染整治之相關環保事業

8生化技術產業

93C 工業

10精密電子原件工業

11精密機械工業

12航太科技工業

13生命醫學及生技產業

14綠色技術工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0: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一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組別

附1-17

組別 性質

第58組策略性產業

15高級材料科技工業

16其他(經行政院指定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之產品或技術服務項

目)

17經「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通

過准予

設置者

第59組遊樂設施(一) 1植物園動物園及自然生態保護機構

2博物館歷史遺址及其他類似機構

第60組遊樂設施(二)

1職業運動業

2運動場館業

3其他運動服務業

4遊樂園及主題樂園(不含機械式遊樂場)

5創作業

6藝術表演業

7藝術表演輔助服務業

8藝術表演場所經營業

9其他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第61組俱樂部 俱樂部

第62組招待所 招待所

第63組紀念性建築物 紀念性建築物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1: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1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一本要點所稱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指新建之建築物依都市計畫法或其他法

令規定設置法定停車空間核准之自設停車空間以外再增設營業使用

之停車空間並依停車場法或相關法令規定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二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適用地區應依都市計畫法(書)或都市更新條例

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相關法令未規定者應為下列地區以外之都市計

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市場用地或機關用地

(一)依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劃定之工業區

(二)以申請基地為中心半徑二百公尺範圍內已開闢之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供

汽車停車位合計總數達二百個以上者

都市更新案其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

前已報核並依都市更新條例第六十一條之一規定申請建造執照其法規之適

用以擬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核日為準不受前項各款之限制

三依本要點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建築物其樓地板面積合計之最大值(Σ

FA)依下列公式計算

ΣFA=FA+ΔFAd

FA建築基地基準樓地板面積於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依建築技術規則核算地面

層以上各層樓地板面積之和(不含屋頂突出物及法定騎樓)於實施容積管

制地區依容積管制規定核算

ΔFAd增設地下層之停車空間允許額外增加之樓地板面積

ΔFAd=25timesNtimesMtimesL≦ FAtimesP

N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停車數量總停車數(含法定停車及自設停車數量)小於

申請戶數時或每層增設停車位數輛小於十五輛者(採用全自動昇降之機械

停車設備者不在此限)或以機械停車設備設置者N 值以零計算設全自

動機械停車設備者每一停車空間 N值應乘以零點六計算

M 道路寬度鼓勵係數如下表基地臨接兩條以上寬度不同之道路其鼓勵係數

按最寬道路之係數計算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2: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2

M值 路寬

使用分區

住宅區 工業區 機關用地

商業區 市場用地

6M≦WR<8M 13 12

8M≦WR<15M 12 23

15M≦WR 23 1

WR面臨道路寬度

L規劃設計鼓勵係數如下表

規劃內容 L值

除樓梯間電梯間及必要設備外整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

間且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5

設有獨立車道及人行出入口者 12

設有獨立人行出入口者 10

其他 0

P獎勵上限係數

P=(U 住timesP 住+U 非住timesP 非住)

U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U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容積樓地板面積佔總容積樓地板面積比例

P 住該建築物中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P 非住該建築物中非供住宅使用之獎勵上限係數

(一)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用」

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二)新竹(西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2「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5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3: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3

(三)新竹(西南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四)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東側地區)細部計畫 不適用本要點

(五)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香山地區)細部計畫

1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5「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1

2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山

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六)新竹都市計畫(青草湖風景區)細部計畫

1 本計畫區屬建築物使用性質屬「非供住宅使用」者P 非住值為 01「供住宅使

用」者P 住值為 005

2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或

山坡地建築之申請案 P 值為 01

3 依第(一)款計算之 P 值與第(二)款規定之 P 值應取其 P 值較低者為準

前項得增加之樓地板面積應計入核算法定停車空間之樓地板面積

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地板免計入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核算但每個

停車空間免計額最大不得超過四十平方公尺

本計畫區之停車位不足數如經本府交通處檢視已有降級時(如由第Ⅲ級降

至第Ⅱ級或由第Ⅱ級降至第Ⅰ級)則獎勵係數P值亦配合調整降低(若經

檢視已滿足本計畫區之計畫需求量時將不再給予本容積獎勵即獎勵係數P值為0

四獎勵增設停車空間建築物之允建高度及允建樓層數得將基地地面(GL)提高ΔH 值起算

ΔH值等於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高度總和但地下層每層增設之停車空

間數量在二十個以上其樓層高度始得計算在內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4: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4

增加之樓層高度及樓層數最大值如下表但每層停車空間高度超過三公尺

者以三公尺計算且ΔH值超過九公尺者以九公尺計算

面前道路已開闢寬度 高度或樓層數

6M≦WR<8M 三公尺或一樓

8M≦WR<15M 六公尺或二樓

15M≦WR 九公尺或三樓

WR面臨道路寬度

建築物應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十三條第二項及第一百六十

四條檢討日照及陰影並應以提高前基地地面檢討

地面層應設置法定騎樓時其高度依有關規定核計但最大不得超過四公

五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除與其他使用以無開口之防火牆區隔及建築法

第十條之建築物設備外應整層供停車使用並得與法定停車空間設於

同一樓層每層增設停車空間不得小於十五輛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與法定停車空間併列同一樓層者應集中留設於近車道

出入口處除車道外應以分間牆予以區劃

防空避難設備不得兼做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使用

六於地下層設置獎勵增設停車空間者應自地下層向下連續樓層設置

七本府審核建築物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時得就停車空間需求停車場出入

口動線及其他交通相關事項徵詢本府交通處意見符合本府公告應實

施交通影響評估之建築物者應先進行交通影響評估審核

八依本要點設置之停車空間除應於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詳細平面圖上

加註或標示「於 X 層增設 Y 個營業用停車空間為公寓大廈之專有部

分所有權人以單獨編列建號辦理登記並依停車場法或其他法令規定

對外開放供公眾停車使用」

起造人或所有權人除得於適當位置設置管理員室外並應於建築物汽車車

道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下列設施並負責管理維護

(一)警示燈

(二)反射鏡

(三)於建築物進出口明顯位置設置動態剩餘車位顯示裝置及標示牌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5: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二 開發獎勵要點之停車空間容積獎勵規定

附2-5

新竹市區獎勵增設停車空間標示牌

所有者 編號

獎勵增設停車空間之樓層 容量

層 輛

層 輛

九起造人申請使用執照時應檢附經本府交通處審核同意之獎勵增設停車

空間營業管理規範依本要點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應於領得使用執照

後 2 年內依停車場法相關規定申領停車場登記證對外開放供公眾使

公寓大廈管理規約應註明獎勵增設之停車空間依停車場法供營業使用前

項營業管理規範應納為公寓大廈管理規約草約之附件

十適用本要點增設停車空間者應於申領使用執照時依「停車獎勵所增加

之樓地板面積」繳納保證金保證金繳納之收支保管運用專戶為『新竹

市都市開發暨更新基金專戶』以確保本要點規範目的之履行

應繳納之保證金其計算公式如下

保證金=因「停車獎勵所增加之樓地板面積」times建築物法定造價5倍之金

十一起造人依第 9 點規定領得使用執照後申領停車場登記證並開放供公眾

使用者保證金無息退還領得使用執照後 2 年內未依規定申領停車場

登記證及對外開放供公眾使用該筆保證金予以沒入並納入本市公有

收費停車場基金

十二對於已核發使用執照之鼓勵增設停車空間本府工務處應於核准增設

之停車空間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移本府交通處予列管且不定期抽查未

依第 8 點規定加註或標示者除通知所有權人或管理單位改善外並應

依建築法及停車場法相關規定辦理

十三建築基地應符合法定停車規定及滿足每一住宅單元(戶)至少應設置

一汽車停車位及機車位後始得依本要點申請獎勵增設停車空間

十四每增設一輛停車空間應於地面層第二層或地下第一層設置一輛機

車停車空間(寬一公尺長二公尺)且不得設於法定空地上前項之機

車停車空間得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

不計入總樓地板面積但不再給予樓地板面積高度及其他之鼓勵

十五依本要點申請停車空間獎勵之建築基地應先經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

始得核發建造執照

50公分

40公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

Page 66: 第九節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 hccglanduse.hccg.gov.tw/data/files/303/item.pdf · 區,供養生住宅之使用。養生住 宅之開發,應符合「老人福利 法」之申設規定,且其設施及設

附錄三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附3-1

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之加乘容積獎勵規定

一以加乘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採容積移轉方式捐贈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

地加速新竹市(以下簡稱本市)重大建設計畫用地之取得訂定本獎

勵規定

二有關本市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定義係指重大建設需配合都市計畫

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之規定或內政部 9317 內授營都字第九

二九一一一一號函中規定(函文影本如「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

計畫(市中心地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

南地區)細部計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

積獎勵規定)專案通盤檢討案」後附)包含

(一)已列入新竹市政府施政方針施政計畫之重大設施建設計畫者

(二)已編列預算達政府採購法規定之查核金額以上之地方重大建設者

(三)報經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補助二分之一以上經費興建之

重大設施者

三加乘鼓勵公共設施保留地分為二級

(一)第一級為依本規定第二點規定之未開闢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

(二)第二級為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如公園綠地

兒童遊樂場道路園道人行步道

四為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鼓勵加乘內容如下

(一)第一級以未開闢且配合重大建設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

值為該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

接受基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40

(二)第二級以未開闢且列為優先取得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獎勵值為該

公共設施用地依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移轉至接受基

地後容積移轉量之 30

五接收基地可移入容積之上限(含本項獎勵部分)仍應符合「新竹市都

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條件」等相關規定

六本獎勵規定之申請期限以「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市中心地

區東側地區香山地區青草湖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細部計

畫(開發獎勵要點之策略性公共設施保留地取得加乘容積獎勵規定)專

案通盤檢討案」公告發布實施之日起 2 年內為限申請時程之認定以

建造執照申請送件之時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