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的 “勤务兵”...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

1
2019 9 16 星期一 责任编辑:伍丽 校验:唐安平 美编:吴国雄 3 本版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社会新闻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 者、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 人……今年 58 岁的杨光权在白市 镇三间桥村是个“名人”。 头发花白,面容慈祥,说话轻言 细语,做事雷厉风行。这是白市镇 三间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权给记者 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 任村干的第 24 个年头。20 多年来, 他在村“两委”负责人这个平凡的岗 位上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加强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了不平 凡的成绩,深受群众爱戴。 软磨硬泡捣鼓出第一个产业 三间桥村位于白市镇西北部, 距镇政府 2 公里。村民们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整天捣鼓着家里的一 亩三分地,却只够解决温饱。 2008 年,杨光权任村支部书 记。他深知,只有通过产业才能帮 助群众增收。恰巧村里有几位村民 有意愿搞油茶种植,看中了中家山 40 多户农户的山林土地,可很多 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租。 杨光权带头为产业发展排除一切障 碍,每天早出晚归,与村民算收入 帐,拉亲情,经过几个月的软磨硬 泡,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被他做通 了。2009 年,油茶基地正式开工, 种植茶树 320 亩,村民不用出一分 钱、不用出一分力,就能与承包者五 五分成,在油茶林做工,还能赚取劳 务费,实现双丰收。2015 年起,油 茶基地实现分红,最多的一年达到 每户 4000 多元。 该油茶基地是村内第一个产 业,也是第一个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的产业。在杨光权的指导下,如 今村内还有红提种植、中药材 种植、林下养鸡等产业,实现 了贫困户利益全覆盖,有力 地推动了村内经济发展。 东奔西跑“讨” 来致富路 三间桥村一共 6 个村民小组,以前,除了村寨 主干道外,其他 5 个村民小组全都 是羊肠小道。一次,杨光权在走访 群众中,发现村民建房子的砖瓦都 是用肩挑,费时费力不说,还无形 当中提高了建房成本,特别是贫困 人员,得到危改资金,都花在了请 工人挑砖挑瓦上面。当时,杨光权 就想,若是将各村民小组的道路拓 宽并硬化,那将为老百姓带来极大 的便利。 想到如何做到,没有项目资金, 杨光权就到各单位去申请资助。他 先后到县民宗局、合医局、计生局等 部门“讨”来近 9 万元,将村内的通 组路全部拓宽拉通,早在 2011 年, 村民就结束了肩挑背驮的日子,个 个对杨光权竖起了大拇指。 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 看在村民的眼中,温暖在他们 心上,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 感叹:“村里有这样一位 ‘当家人’,真是我们的 福气!“路修好了,产 业也有了。有了 杨书记打下的 坚实基础,我 们脱贫攻坚 工作好开 了 。” 桥村脱贫攻坚“网格员”宋仕三说。 “勤务兵”在家里掉了队 杨光权一共有三个儿女,最大 的出生于 1985 年,最小的出生于 1989 年。杨光权最先任村干时,一 个月工资才 10 多块钱,妻子在家务 农,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就靠他那点 工资。 三个孩子读书,工资又低,当大 女儿说不想再读书时,杨光权默认 了。他也想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 入,并付诸行动,但刚到外面,就接 到村支书请他回来的电话,而他内 心也放心不下村内的事务,于是又 回来加入村“两委”。 那时,杨光权负责村内的计生 工作,事务繁多,没有计生办公场 所,他就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来,免 费做计生办公室。为做好村内工 作,他把家里的一切事宜都交给 妻子,无论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家 务活、农活,他都很少插手。 “他不是村里的书记, 而是我的书记,家里的事 情交给我,他就安心踏 实地去村里当勤务兵 了。”杨光权的妻子 笑称。 无论是轻 活,还是粗活 重活,只要 杨光权一 接到村 ,就马上放下,赶往村里,而他忙 完回到家时,妻子早已把事情 都做完了。如今,儿女都已成 家立业,妻子却落下一身病 根,成了医院的“常客”。 “对村民,我无怨无 悔,但对家人,我始终 是有亏欠的。”看着 妻子捶打着自己 的腰,杨光权的 眼里透露着 深深的愧 疚。 父老乡亲的 “勤务兵” —记白市镇三间桥村 党支部书记杨光权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杨德志 竹林镇菜 溪村,有那么 一对夫妇,丈 夫右腿肌肉萎 缩,比左腿短一些、 小一些,走起路来一 瘸一拐的,妻子左手只 剩半截手臂,做什么都只 能靠右手完成。 同为肢体三级残疾的他 们,有股不向命运低头的狠 劲,不但靠自己的能力让家人生 活越来越好,还盘出了两个大学 ,让 顺利参 加工作。 他们就 是彭先行、唐 梅香夫妇,他们 的坚强事迹在当 地被传为佳话,获 2017 年度黔东南州 “最美家庭”慈父慈母称 号。 苦命人结合在一起 1991 年,一阵鞭炮声之后,一 对残疾人结婚礼成。虽是喜事,但 不仅参加婚礼的人有点担心,就是 新郎彭先行新娘唐梅香也忧心忡 忡:一个腿脚不灵活,一个只有一只 手,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啊! 彭先行出生于 1966 年,在他几 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背着他上 山干活,担柴下坡时,不慎摔倒,在 母亲背上的彭先行被重重地摔在地 上,造成右腿受伤,慢慢长大后,家 人才发现他右腿的肌肉萎缩了,较 左腿要小一些、短一些,从此落下了 残疾。 唐梅香比彭先行小五岁,也是 个苦命的人,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 不小心滚落火塘,左手手掌被烧伤, 不得不截肢,左手手臂也只剩下一 半。 结婚后,因身体原因,他们的生 活一度困难,很多时候,吃了早饭又 愁 ,幸 得亲戚支 助,才一次 又一次渡过 难关。 “我们的结合 就是三只手和三只 脚的结合,为了生活, 必须比别个付出更多的 努力。”彭先行暗自立下 决心! 为了生活艰难奔波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原本 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困难了。当时村 里有人在做木材生意,彭先行尝试 着去帮人扛木头赚工钱,但因腿脚 不便,身体吃不消,他只能作罢。 “你可以买匹马来拉啊。”一语 惊醒梦中人,听人这么一说,彭先行 立即有了买马的念头,回家和妻子 商量后,他便把家里的猪卖了,买了 一匹马。 2005 年的一天,彭先行赶着马 拉着一车木材走在山路上,为减轻 重量,他并没有坐在马车上,而是步 行。山路崎岖,无人驾驭,马儿越走 越快,彭先行抬腿去追,可任凭他怎 么努力,却一直追不上,随后听到 “嘭......”的一声,一车木材一起滚下 了山坡,马也当场摔死了。 “他脚不方便,走不快,追不上 ,不 马死死 拉住,也 不会让它摔 死。”唐梅香 说,当时钱没找 到,还亏损了买马 的钱,他们只能悄 悄抹眼泪。 此后,在几个朋友 的邀约下,彭先行又咬牙 买了一匹马和他们一起包 活干,可很多时候活包得不 好,没赚到钱,生活依然艰难。 从困境中蹒跚走出 2014 年、 2015 年,彭先行的一双 儿女先后考上大学。两个人的学费 加起来要 1 万余元,生活费一个月也 要两千元,拉马早已负担不起这么 高的费用,怎么办? “曾经,我们能用三个月时间建 起一栋房子,现在我就不信连两个 学生娃都盘不起。”彭先行和妻子 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们盘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先行有做 过废品倒买倒卖的活,虽是小本买 卖,但没有亏损,若是将生意范围扩 大,指不定能够承担儿女的上学费 用。 一想到这,彭先行就来了劲。 和妻子商量好后,就把家里的马卖 了,再凑了些钱,买了一辆三轮车。 与妻子到县城租了一间房,白天下 乡去收纸壳、瓶子等废品,晚上回到 县城转手卖给废品店,从中赚取差 价。为多赚一些钱,他们自己带饭, 起早贪黑,不论烈日暴晒还是雨雪 交加,都奔波在各村寨道路上。 2017 年冬的一天,天寒地冻,雪 夹杂着冰呼啸着,当天彭先行和唐 梅香在远口收完废品,下午六点,打 算拉回县城去卖,可冰块把三轮车 的挡风玻璃冻住,雨刮器也不管用 了。为了能看清路,他们到处找水 泼冰。奈何风雪太大,收拾好的玻 璃刚走没多久又被冻住,他们只能 又去找水来泼。边走边停,边走边 找水泼冰,待他们回到县城时,已是 晚上九点多,浑身早已湿透,冻得瑟 瑟发抖,饿得前胸贴后背。却还要 强忍着等卖完废品后,再回家换衣 服、做饭吃。 收废品这 几年,这类情况,他 们常遇到,虽是苦了 点累了点,但好在他们 赚到的钱不但足够支付 儿女的上学费用,还有了 一些存款,生活渐渐好了起 来。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 没有了负担,但他们并没有闲下 来,为自己换了一辆新的三轮车,继 续奔波在收购废品的道路上。 “这么多年,习惯了,不出去干 点活都不自在。”采访当天,彭先行、 唐梅香也在忙着收购废品,唐先行 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唐梅香左袖 空荡荡地飘在空中,阳光的照射,拉 长了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周荣塘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Feb-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父老乡亲的 “勤务兵”...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 任村干的第24个年头。20多年来,他在村“两委”负责人这个平凡的岗 ... 不仅参加婚礼的人有点担心,就是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责任编辑:伍丽 校验:唐安平 美编:吴国雄3 版 本版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社会新闻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 、全 国 计 划 生 育 协 会 先 进 个人……今年 58 岁的杨光权在白市镇三间桥村是个“名人”。

头发花白,面容慈祥,说话轻言细语,做事雷厉风行。这是白市镇三间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权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任村干的第24个年头。20多年来,他在村“两委”负责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群众爱戴。

软磨硬泡捣鼓出第一个产业三间桥村位于白市镇西北部,

距镇政府 2 公里。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捣鼓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却只够解决温饱。

2008 年,杨光权任村支部书记。他深知,只有通过产业才能帮助群众增收。恰巧村里有几位村民有意愿搞油茶种植,看中了中家山组40多户农户的山林土地,可很多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租。杨光权带头为产业发展排除一切障碍,每天早出晚归,与村民算收入帐,拉亲情,经过几个月的软磨硬泡,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被他做通了。2009 年,油茶基地正式开工,种植茶树 320 亩,村民不用出一分钱、不用出一分力,就能与承包者五五分成,在油茶林做工,还能赚取劳务费,实现双丰收。2015 年起,油茶基地实现分红,最多的一年达到每户4000多元。

该油茶基地是村内第一个产业,也是第一个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产业。在杨光权的指导下,如今村内还有红提种植、中药材种植、林下养鸡等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利益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村内经济发展。

东奔西跑“讨”来致富路

三间桥村一共

有 6 个村民小组,以前,除了村寨主干道外,其他 5 个村民小组全都是羊肠小道。一次,杨光权在走访群众中,发现村民建房子的砖瓦都是用肩挑,费时费力不说,还无形当中提高了建房成本,特别是贫困人员,得到危改资金,都花在了请工人挑砖挑瓦上面。当时,杨光权就想,若是将各村民小组的道路拓宽并硬化,那将为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

想到如何做到,没有项目资金,杨光权就到各单位去申请资助。他先后到县民宗局、合医局、计生局等部门“讨”来近 9万元,将村内的通组路全部拓宽拉通,早在 2011 年,村民就结束了肩挑背驮的日子,个个对杨光权竖起了大拇指。

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看在村民的眼中,温暖在他们心上,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叹:“村里有这样一位

‘当家人’,真是我们的福气!”

“路修好了,产业也有了。有了杨 书 记 打 下 的坚实基础,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好开展 多了 。”三间

桥村脱贫攻坚“网格员”宋仕三说。“勤务兵”在家里掉了队杨光权一共有三个儿女,最大

的出生于 1985 年,最小的出生于1989年。杨光权最先任村干时,一个月工资才10多块钱,妻子在家务农,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就靠他那点工资。

三个孩子读书,工资又低,当大女儿说不想再读书时,杨光权默认了。他也想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并付诸行动,但刚到外面,就接到村支书请他回来的电话,而他内心也放心不下村内的事务,于是又回来加入村“两委”。

那时,杨光权负责村内的计生工作,事务繁多,没有计生办公场所,他就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来,免费做计生办公室。为做好村内工作,他把家里的一切事宜都交给妻子,无论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家务活、农活,他都很少插手。

“他不是村里的书记,而是我的书记,家里的事情交给我,他就安心踏实地去村里当勤务兵了。”杨光权的妻子笑称。

无 论 是 轻活,还是粗活重 活 ,只 要杨光权一接 到 村里 的电话

,就马上放下,赶往村里,而他忙完回到家时,妻子早已把事情都做完了。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妻子却落下一身病根,成了医院的“常客”。

“对村民,我无怨无悔,但对家人,我始终是有亏欠的。”看着妻子捶打着自己的腰,杨光权的眼 里 透 露 着深 深 的 愧疚。

父老乡亲的“勤务兵”

——记白市镇三间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权

■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杨德志

在竹 林 镇 菜

溪村,有那么一 对 夫 妇 ,丈

夫 右 腿 肌 肉 萎缩,比左腿短一些、

小一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妻子左手只

剩半截手臂,做什么都只能靠右手完成。

同为肢体三级残疾的他们,有股不向命运低头的狠

劲,不但靠自己的能力让家人生活越来越好,还盘出了两个大学

生,让

他 们顺 利 参

加工作。他们就

是彭先行、唐梅香夫妇,他们

的坚强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获

评2017年度黔东南州“最美家庭”慈父慈母称号。

苦命人结合在一起

1991年,一阵鞭炮声之后,一对残疾人结婚礼成。虽是喜事,但

不仅参加婚礼的人有点担心,就是新郎彭先行新娘唐梅香也忧心忡忡:一个腿脚不灵活,一个只有一只手,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啊!

彭先行出生于 1966 年,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背着他上山干活,担柴下坡时,不慎摔倒,在母亲背上的彭先行被重重地摔在地上,造成右腿受伤,慢慢长大后,家人才发现他右腿的肌肉萎缩了,较左腿要小一些、短一些,从此落下了残疾。

唐梅香比彭先行小五岁,也是个苦命的人,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不小心滚落火塘,左手手掌被烧伤,不得不截肢,左手手臂也只剩下一半。

结婚后,因身体原因,他们的生活一度困难,很多时候,吃了早饭又

为晚

饭 发愁 ,幸

得亲戚支助,才一次

又 一 次 渡 过难关。“我们的结合

就是三只手和三只脚的结合,为了生活,

必须比别个付出更多的努力。”彭先行暗自立下

决心!

为了生活艰难奔波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困难了。当时村里有人在做木材生意,彭先行尝试着去帮人扛木头赚工钱,但因腿脚不便,身体吃不消,他只能作罢。

“你可以买匹马来拉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人这么一说,彭先行立即有了买马的念头,回家和妻子商量后,他便把家里的猪卖了,买了一匹马。

2005 年的一天,彭先行赶着马拉着一车木材走在山路上,为减轻重量,他并没有坐在马车上,而是步行。山路崎岖,无人驾驭,马儿越走越快,彭先行抬腿去追,可任凭他怎么努力,却一直追不上,随后听到

“嘭......”的一声,一车木材一起滚下了山坡,马也当场摔死了。

“他脚不方便,走不快,追不上

马,不

然 把马 死 死

拉 住 ,也不会让它摔

死 。”唐 梅 香说,当时钱没找

到,还亏损了买马的钱,他们只能悄

悄抹眼泪。此后,在几个朋友

的邀约下,彭先行又咬牙买了一匹马和他们一起包

活干,可很多时候活包得不好,没赚到钱,生活依然艰难。

从困境中蹒跚走出

2014年、2015年,彭先行的一双儿女先后考上大学。两个人的学费加起来要1万余元,生活费一个月也要两千元,拉马早已负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怎么办?

“曾经,我们能用三个月时间建起一栋房子,现在我就不信连两个学生娃都盘不起。”彭先行和妻子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们盘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先行有做过废品倒买倒卖的活,虽是小本买卖,但没有亏损,若是将生意范围扩大,指不定能够承担儿女的上学费用。

一想到这,彭先行就来了劲。和妻子商量好后,就把家里的马卖了,再凑了些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与妻子到县城租了一间房,白天下乡去收纸壳、瓶子等废品,晚上回到县城转手卖给废品店,从中赚取差价。为多赚一些钱,他们自己带饭,起早贪黑,不论烈日暴晒还是雨雪交加,都奔波在各村寨道路上。

2017年冬的一天,天寒地冻,雪夹杂着冰呼啸着,当天彭先行和唐梅香在远口收完废品,下午六点,打算拉回县城去卖,可冰块把三轮车的挡风玻璃冻住,雨刮器也不管用了。为了能看清路,他们到处找水泼冰。奈何风雪太大,收拾好的玻璃刚走没多久又被冻住,他们只能又去找水来泼。边走边停,边走边找水泼冰,待他们回到县城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浑身早已湿透,冻得瑟瑟发抖,饿得前胸贴后背。却还要强忍着等卖完废品后,再回家换衣服、做饭吃。

收废品这几年,这类情况,他

们常遇到,虽是苦了点累了点,但好在他们

赚到的钱不但足够支付儿女的上学费用,还有了

一些存款,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没有了负担,但他们并没有闲下

来,为自己换了一辆新的三轮车,继续奔波在收购废品的道路上。

“这么多年,习惯了,不出去干点活都不自在。”采访当天,彭先行、唐梅香也在忙着收购废品,唐先行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唐梅香左袖空荡荡地飘在空中,阳光的照射,拉长了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残疾爹娘﹃盘出﹄两位大学生

——竹林菜溪一对夫妇自信自强奔富路

■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周荣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