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父老乡亲的 “勤务兵”...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 任村干的第24个年头。20多年来,他在村“两委”负责人这个平凡的岗 ... 不仅参加婚礼的人有点担心,就是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责任编辑:伍丽 校验:唐安平 美编:吴国雄3 版 本版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社会新闻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 、全 国 计 划 生 育 协 会 先 进 个人……今年 58 岁的杨光权在白市镇三间桥村是个“名人”。

头发花白,面容慈祥,说话轻言细语,做事雷厉风行。这是白市镇三间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权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是杨光权任村干的第24个年头。20多年来,他在村“两委”负责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群众爱戴。

软磨硬泡捣鼓出第一个产业三间桥村位于白市镇西北部,

距镇政府 2 公里。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捣鼓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却只够解决温饱。

2008 年,杨光权任村支部书记。他深知,只有通过产业才能帮助群众增收。恰巧村里有几位村民有意愿搞油茶种植,看中了中家山组40多户农户的山林土地,可很多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租。杨光权带头为产业发展排除一切障碍,每天早出晚归,与村民算收入帐,拉亲情,经过几个月的软磨硬泡,村民的思想工作终于被他做通了。2009 年,油茶基地正式开工,种植茶树 320 亩,村民不用出一分钱、不用出一分力,就能与承包者五五分成,在油茶林做工,还能赚取劳务费,实现双丰收。2015 年起,油茶基地实现分红,最多的一年达到每户4000多元。

该油茶基地是村内第一个产业,也是第一个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产业。在杨光权的指导下,如今村内还有红提种植、中药材种植、林下养鸡等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利益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村内经济发展。

东奔西跑“讨”来致富路

三间桥村一共

有 6 个村民小组,以前,除了村寨主干道外,其他 5 个村民小组全都是羊肠小道。一次,杨光权在走访群众中,发现村民建房子的砖瓦都是用肩挑,费时费力不说,还无形当中提高了建房成本,特别是贫困人员,得到危改资金,都花在了请工人挑砖挑瓦上面。当时,杨光权就想,若是将各村民小组的道路拓宽并硬化,那将为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

想到如何做到,没有项目资金,杨光权就到各单位去申请资助。他先后到县民宗局、合医局、计生局等部门“讨”来近 9万元,将村内的通组路全部拓宽拉通,早在 2011 年,村民就结束了肩挑背驮的日子,个个对杨光权竖起了大拇指。

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看在村民的眼中,温暖在他们心上,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叹:“村里有这样一位

‘当家人’,真是我们的福气!”

“路修好了,产业也有了。有了杨 书 记 打 下 的坚实基础,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好开展 多了 。”三间

桥村脱贫攻坚“网格员”宋仕三说。“勤务兵”在家里掉了队杨光权一共有三个儿女,最大

的出生于 1985 年,最小的出生于1989年。杨光权最先任村干时,一个月工资才10多块钱,妻子在家务农,孩子们上学的费用就靠他那点工资。

三个孩子读书,工资又低,当大女儿说不想再读书时,杨光权默认了。他也想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并付诸行动,但刚到外面,就接到村支书请他回来的电话,而他内心也放心不下村内的事务,于是又回来加入村“两委”。

那时,杨光权负责村内的计生工作,事务繁多,没有计生办公场所,他就在自己家腾出一间房来,免费做计生办公室。为做好村内工作,他把家里的一切事宜都交给妻子,无论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家务活、农活,他都很少插手。

“他不是村里的书记,而是我的书记,家里的事情交给我,他就安心踏实地去村里当勤务兵了。”杨光权的妻子笑称。

无 论 是 轻活,还是粗活重 活 ,只 要杨光权一接 到 村里 的电话

,就马上放下,赶往村里,而他忙完回到家时,妻子早已把事情都做完了。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妻子却落下一身病根,成了医院的“常客”。

“对村民,我无怨无悔,但对家人,我始终是有亏欠的。”看着妻子捶打着自己的腰,杨光权的眼 里 透 露 着深 深 的 愧疚。

父老乡亲的“勤务兵”

——记白市镇三间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权

■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杨德志

在竹 林 镇 菜

溪村,有那么一 对 夫 妇 ,丈

夫 右 腿 肌 肉 萎缩,比左腿短一些、

小一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妻子左手只

剩半截手臂,做什么都只能靠右手完成。

同为肢体三级残疾的他们,有股不向命运低头的狠

劲,不但靠自己的能力让家人生活越来越好,还盘出了两个大学

生,让

他 们顺 利 参

加工作。他们就

是彭先行、唐梅香夫妇,他们

的坚强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获

评2017年度黔东南州“最美家庭”慈父慈母称号。

苦命人结合在一起

1991年,一阵鞭炮声之后,一对残疾人结婚礼成。虽是喜事,但

不仅参加婚礼的人有点担心,就是新郎彭先行新娘唐梅香也忧心忡忡:一个腿脚不灵活,一个只有一只手,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啊!

彭先行出生于 1966 年,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母亲背着他上山干活,担柴下坡时,不慎摔倒,在母亲背上的彭先行被重重地摔在地上,造成右腿受伤,慢慢长大后,家人才发现他右腿的肌肉萎缩了,较左腿要小一些、短一些,从此落下了残疾。

唐梅香比彭先行小五岁,也是个苦命的人,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不小心滚落火塘,左手手掌被烧伤,不得不截肢,左手手臂也只剩下一半。

结婚后,因身体原因,他们的生活一度困难,很多时候,吃了早饭又

为晚

饭 发愁 ,幸

得亲戚支助,才一次

又 一 次 渡 过难关。“我们的结合

就是三只手和三只脚的结合,为了生活,

必须比别个付出更多的努力。”彭先行暗自立下

决心!

为了生活艰难奔波

随着女儿和儿子的出生,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困难了。当时村里有人在做木材生意,彭先行尝试着去帮人扛木头赚工钱,但因腿脚不便,身体吃不消,他只能作罢。

“你可以买匹马来拉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人这么一说,彭先行立即有了买马的念头,回家和妻子商量后,他便把家里的猪卖了,买了一匹马。

2005 年的一天,彭先行赶着马拉着一车木材走在山路上,为减轻重量,他并没有坐在马车上,而是步行。山路崎岖,无人驾驭,马儿越走越快,彭先行抬腿去追,可任凭他怎么努力,却一直追不上,随后听到

“嘭......”的一声,一车木材一起滚下了山坡,马也当场摔死了。

“他脚不方便,走不快,追不上

马,不

然 把马 死 死

拉 住 ,也不会让它摔

死 。”唐 梅 香说,当时钱没找

到,还亏损了买马的钱,他们只能悄

悄抹眼泪。此后,在几个朋友

的邀约下,彭先行又咬牙买了一匹马和他们一起包

活干,可很多时候活包得不好,没赚到钱,生活依然艰难。

从困境中蹒跚走出

2014年、2015年,彭先行的一双儿女先后考上大学。两个人的学费加起来要1万余元,生活费一个月也要两千元,拉马早已负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怎么办?

“曾经,我们能用三个月时间建起一栋房子,现在我就不信连两个学生娃都盘不起。”彭先行和妻子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们盘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彭先行有做过废品倒买倒卖的活,虽是小本买卖,但没有亏损,若是将生意范围扩大,指不定能够承担儿女的上学费用。

一想到这,彭先行就来了劲。和妻子商量好后,就把家里的马卖了,再凑了些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与妻子到县城租了一间房,白天下乡去收纸壳、瓶子等废品,晚上回到县城转手卖给废品店,从中赚取差价。为多赚一些钱,他们自己带饭,起早贪黑,不论烈日暴晒还是雨雪交加,都奔波在各村寨道路上。

2017年冬的一天,天寒地冻,雪夹杂着冰呼啸着,当天彭先行和唐梅香在远口收完废品,下午六点,打算拉回县城去卖,可冰块把三轮车的挡风玻璃冻住,雨刮器也不管用了。为了能看清路,他们到处找水泼冰。奈何风雪太大,收拾好的玻璃刚走没多久又被冻住,他们只能又去找水来泼。边走边停,边走边找水泼冰,待他们回到县城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浑身早已湿透,冻得瑟瑟发抖,饿得前胸贴后背。却还要强忍着等卖完废品后,再回家换衣服、做饭吃。

收废品这几年,这类情况,他

们常遇到,虽是苦了点累了点,但好在他们

赚到的钱不但足够支付儿女的上学费用,还有了

一些存款,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没有了负担,但他们并没有闲下

来,为自己换了一辆新的三轮车,继续奔波在收购废品的道路上。

“这么多年,习惯了,不出去干点活都不自在。”采访当天,彭先行、唐梅香也在忙着收购废品,唐先行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唐梅香左袖空荡荡地飘在空中,阳光的照射,拉长了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残疾爹娘﹃盘出﹄两位大学生

——竹林菜溪一对夫妇自信自强奔富路

■ 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 丽 周荣塘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