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诗词润瘦知 -...

1
2017 4 1 星期六 3 电话:总编办: 2182812 新闻部: 3022845 2182867 专刊副刊部: 2182835 晨刊部: 3025737 (热 线)、 2182122 3025770 记者部: 2182809 2182806 摄影部: 2182833 网络部: 2182129 群工发行部: 2182820 法律顾问:马 广告中心: 2175666 2175600 15755009999 办公室: 3025757 校对出版部: 3024678 新闻研究室: 2182830 广告许可证:皖滁工商广字 002 滁州彩色印刷包装厂印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555号 239000 泉诗韵 本版责编:张瑜 Email:[email protected] 清明,我开始抽芽 童恩兵 清明之前,我快马加鞭 赶到江南,采摘第一枚清明雨前茶 微风细雨,湿了绣青的长衫 湿了被北风肆虐的肌肤 湿了满山的布谷鸣叫 趁着清明的雨,走进江南的雨巷 把大漠的狼烟撕碎,装裱 贴在每一个门牌上 让王谢的堂前燕,对着门牌 落户在每一个善良的人家 清明,我也开始抽芽了 埋在大雪下的文字,钻出泥土 整齐排列,长成一片青纱帐 和初开的油菜花眉目传情 恋爱的情侣终于抵不过它们的诱惑 执手相望,完美了一份爱情 清明时节,我的蠢蠢的心开始抽芽 冰冷的钢筋困顿着的人群 在抽出的绿芽中 看到一片久违的繁华 新芽一株就是新歌一曲 我生命中拔节的音响还有如此美妙吗 清明,我听见牧童短笛声声 淡忘高山疾水的纷扰 牧童与黄牛平分清明的韵律 而我,听到笛声后 抽过新芽,用柔弱的绿记下田园的声响 七律二首 陈兆文 教坛退休感怀 励志黉园四十秋,桃红李白喜堪俦。 新苗吐蕾勤培育,老干延枝善剪留。 欣慰栋梁强社稷,乐看红烛照神州。 千帆腾浪春潮涌,夕下江舟我竞游。 润梓亭抒怀 翘角飞檐立晓风,凭栏放目校园中。 披花垂柳迎后秀,飞燕啼莺绕学宫。 琅琅书声常悦耳,频频笑语久荡空。 倾心桑梓情无限,砥砺师生梦共同。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流光溢彩。它集凝练美、意境美、 情感美、韵律美之大成;它是中国语言之精华,是我中华文 明之国粹。诗词所映射的那些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优美 生动的词句语韵,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向读者传递着韵律 化了的丰富情感。好的诗词,无论是何风格,读起来都让人 荡气回肠、心旌摇曳。 旧诗词的最大特点,即是简练、含蓄、韵美,这对当下的吾 辈而言,恰是一种大有裨益的滋补品。如今,许多人思维活跃、 有观点、慨人生、喜评论,却常失之于粗俗萦长的表达。把三言 两语便可精当概括的事,说得杂乱无章而不能精准达意,让受 众难觅言词之焦点。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时间宝贵,听众经不 起这么折腾。针对此,旧诗词则不失为一种炙治良药,古诗不 论四言五言七言,无论何种格律,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这就 逼着作者,必须用最简练的字句来表达最复杂的意蕴。今人若 乐意磨炼这种功夫,必然会在学识情操、文化素养、恬淡心性等 方面,受益匪浅。 优美的诗词,字斟句酌,千锤百炼,一句就是一个意境,就 是一个精美达意。比如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早是从南北朝时大诗人庾信的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锤炼提纯而来。显然,王 诗的意境比庾诗的意境,更加豁达、高远,意象更美。可见,旧 诗词大多是一代一代诗人淬炼、提纯出来的诗意璨晶。即便是 好的诗行词句,也皆由诗人的心血浓缩而成,所谓“吟安一个 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也! 春节时的《诗词大会》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它点燃了国人 血脉中流淌着的诗词文化基因,基因之燃必然熊熊然!诗词之 春,也就在人们几近冰冷的记忆中回归。苏醒了的文化知觉, 撬开了曾经熟悉的诗行,也随之翩翩起来。据说,有人形容自 己看完《诗词大会》之后,仿若有了诗意萌心式转折,比如,当自 己开心的时候,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而不是只会说“哈 哈,我很开心”了。看到雨打花落的凋零情景时,会说“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不是说“呀!花落了一地吗!”这就是 诗词意象美的神奇所在。所谓“意象”,即每个读者可以发挥各 自的意境想象。比如,当你“狼狈”地行走在雾霾中时,你很容 易想到古代的山清水秀,于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意象,便朗然 现于脑际。你还会情不自禁地作各种好天气之意象遐想,你的 眼睛就会亮起来。 此外,学点旧诗词,还可以滋润心灵养点气:首先是养点浩 气,如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 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养点骨气,如李白 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的“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养点地气,如李绅的“谁知盘中 餐,粒粒皆辛苦”,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养点清气,如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 去”。诸“气”聚而升华,读者的精神世界随之而气象万千。 诗词的魅力还在于,能内化成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力。比如当你熟读唐诗宋词之后,便能区分出诗人诗作的不同 风格。如李白诗的雄奇飘逸,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王之涣诗的 雄浑壮阔,柳永词的清新典雅,苏东坡、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 照词的婉约。你就会从诗词的博大精深中领略出古人不同凡 响的才智、情操、情怀、气节和文化品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讲话中,常引用古典诗词,既恰如其 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寓深远。他还创作了《军民情 · 七律》、 《念奴娇 · 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我们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 榜样,也点亮了国人几近枯萎了的诗心。 人在喧闹之间,容易浮躁,心在名利之间,容易迷乱。 一个人,唯有内心有诗意,精神天地才会蓬勃和葱茏。可 见,学点诗词并使之根植于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叠收补脑、 增知、灿心之大益。 学点诗词润瘦知 周元桂 诗词二首 王贵东 至定远永康镇 山行口占 轻阴山路任横斜,鸡犬稀疏慢守家。 正叹风尘频扑面,石头墙外满桃花。 临江仙 午后山行 午后山间颠簸久,非为刻意寻春。诗心未泯 任浮云。暖风掀旧袄,微雨浥轻尘。 鸡犬偶闻猜远近,依稀那处家门。院墙砌得 石头匀。鲜红桃乍艳,浅碧柳初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全椒人,我不知道陈浅这个地方名称的 来历,实在是惭愧的。想问问熟识的几位文友,一直也不好意 思开口,上网百度,也没有搜寻到,想必这个名字是深邃的,容 不得常人窥见。 著名作家苏北,大名陈立新。有一次,我偶然遇见他,并 有短暂的交谈。那次谈话的核心是“陈浅”,他问我全椒陈浅 这个名称的源头,我没有答出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陈 浅”的好感,他说这个名称真是特别美好而有意境,他还说他 女儿的名字就叫陈qián—不知道是不是深浅的浅。交流 中,我问起他的散文集《像鱼一样游弋的文字》中“罗汉狗子” 是什么鱼,他叙说得栩栩如生。相形之下,我对自己不了解 “陈浅”更是羞愧了。 虽然不知道陈浅的来处,但我查到了它的同音词“沉潜”, 它的释义分别为:在水里潜伏,沉没;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 集中精神,潜心。看着沉潜的这些义项,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 地浮现出这些人的名字:张平、林如玉、曹丰华、刘羽……他们 都是从陈浅出发的,也一直都沉潜着。 这几位文人,我是最早认识张平,因为他一直是作协的秘 书长,也是《全椒报》副刊的主编。我的许多小文都是他过目 斧正,然后出现在报纸上的。最近读到《今浦口》上一篇长篇 专访,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张平报刊收藏的博客,才知晓 了皖东迄今为止发现最久远的报纸—1892 年的《申报》,被 他珍藏着。直觉告诉我,他收藏着许多报刊,收藏着自己的职 业(不少人不知道他在医院工作),也收藏着自己。他从不张 扬,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写别人的,他也专门为别人刊发文章, 很少发表自己的作品。他沉寂在文字的海洋里,像一名素质 优秀的潜水员。 林如玉也是陈浅人,观其名,许多人误认为是妙龄女子。 其实,他是文学男青年,而今已经是有成就的成熟作家了。《人 民文学》“近作短评”获奖名单揭晓时,全椒作家林如玉获得银 奖。林如玉现为安徽省作协会员,全椒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 长,他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等报刊, 优质高产,著有小说散文集《谛听生活》。根据其小说《一元 两代人》改编的微电影《一元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仅 全椒网上的点击量就超过了60万,该片荣获滁州市首届公益 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百度知道”里居然有人问—全椒县曹丰华的书法作品 值多少钱?可见他的大作已经不是一般的毛笔字了。这个书 法家也是陈浅人。四年前的春天,县文联接到紧急任务,要求 尽快准备一幅国画作品,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给意大利的一位 省长先生。接到任务后,张乃冬、王恩环、曹丰华等三位书画 家连夜构思选材,现场联袂创作,按时完成了精美的巨幅国画 《牡丹图》。曹文华不仅写字,同时也写文。他的《毛刀归来》 《二胡》《飘落山涧的叶子》《全椒东乡百子历史文化初探》让我 长了许多见识。 在第五届全椒县文学艺术奖入围作品公示中,二十几个 奖项中,林如玉出现了三次,曹丰华出现了两次,张平出现了 一次。三人同乡同榜,这在全椒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最近,全椒县政协十届政协委员文化艺术界十人名单中, 张平、林如玉和曹丰华全部在列,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陈浅的另一位文化人理德公司 经理刘羽,他也是十届政协委员之一,百度百科上有其人 物简介。我与刘经理的交往,缘于《柳絮飘飞》。这本 20 余 万字的拙作,成书于我病重期间。书如其人,第一版后,我 发现书中毛病很多,就请求刘经理帮助重印。这个“生意 人”从来没有跟我谈钱,他说印书款你随便什么时候给都 可以。一个钱袋很轻的小文人遇到一个钱心不重的文化 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本孤陋寡闻,水乡陈浅的文人远不止以上这几位。许 多人依然沉潜着。 陈浅地处皖东滁河北岸,毗邻黄圩,与江浦县、和县隔河 相望,是名副其实“鱼米之乡”,也是高僧憨山德清的故园。 沉潜不是为了浮现,但沉潜终将浮现。沉潜不是在水中 沉没,而是思想感情的内省与收敛,是潜心的格局精神的凝 聚。陈浅人文字里修心融净修行的功德,陈浅文化现象的深 厚沉静淡泊,让我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沉潜浮现 冯根林 春意融融时,踏青赏花日。 每到这个时节,春光明媚,花草盎然。尤以原野上盛开着 的、整片的油菜花夺人眼球,令人痴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可 以沉浸在花香四溢、馥郁弥实的氛围中,不论是清晨还是黄昏 或是黑夜,那流泻着的清香蕴涵着泥土的气息濡润着城市乡 野。而当你置身原野中,那满目的艳丽、金黄,一朵朵,一簇簇, 一片片,在春风里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其炫惑的风姿,舞 动其芸芸的盛装。蜂蝶虽小,忙忙碌碌,嗡嗡飞旋,盘桓花蕊, 尽心授粉,精致酿造出纯然、浓烈的甜蜜。 有人说,认识春天是从认识花朵开始的,而认识花朵还是 以油菜花为主。当你与油菜花静静对视,一种芬芳就会沿着目 光浸润心房,一种心境就会因此而如醉如痴。 此时,天空没有朵硕的云彩,只有宏渺的蔚蓝;此刻,遥远 的边际飘忽着丝丝缕缕的轻忽的白云,它缓慢地游动,接近了 大地的边缘;此间,你会沉浸在一种“天地合一”的幻象里。这 是一场盛景,又是一份情境,刻入生命的印痕之中,成为一幅永 不消逝的意味深邃、独到精妙的自然画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如今,盛昔不重来,氤 氲难再弥。置身田野,除了大片搁荒的农地,三三二二的麦畦 竟成了田野的一抹绿意,而零零散散盛开着油菜花却成了眼中 容易被忽略的景色。也难怪,近些年,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外 出或就近务工的农人每天的收入都在一百元以上,种植农作物 倒成了家庭生活的副业。即使有些田亩多的人家,每年也只种 植一次水稻,且机械化收割,刨除成本,收入不高。特别是油菜 的种植颇为费事,每亩的收成低,人工管护成本高,势必造成年 年减种,及至不种。 而田埂上,圩破间纷纷籍籍盛开着的蒲公英又成了视野中 一道金灿灿灿的风景。尽管这些黄花比不得油菜花的盛茂,却 也是乡土的命定之花。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我在部队的十几年中,每到这个时 候,我对油菜花的念想就日趋浓厚。不论是在给家人或同学的 信中,都恳求能夹带几瓣油菜花。晚上躺在床上,手捧着信件 已经无心去感应和回味牵挂与思念的内容,更多的却是流连在 被花香濡染熏湿了的信笺上。油菜花独有的清馨随着信笺的 展开流溢而出,那本就浓笃的情愫迅即凝结,久久化食不开。 起始他们都有些不解,这个你经常见的怎么能有这般深情地眷 顾呢?是啊。生长于农村,对它是再熟识不过了。可身在他 乡,对家的思念不仅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心也随季节的嬗变而 溯想着家乡景物的衍变。记得有四次探亲的机会在春季,每一 次我都可以徜徉在花的海洋中,那熟悉的味道似乎与我离别的 太久太久,不长的假期里,贪念着菜花的纯粹与静美,那份难舍 又不亚于生死别离。 时间如水,我们不能挽留它向前的流动。岁月如梭,我们 可以梳理出它清晰的纹路。抚今追昔,那些嫩嫩、灿灿的金黄, 却将永远而甜美地开在我的心灵深处。 零散的油菜花 杜永生 清流漫谈 灵湫微言 菱溪物语 忽逢桃花林 忽逢桃花林 吴宗宝 吴宗宝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Aug-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学点诗词润瘦知 - szbk.chuzhou.cnszbk.chuzhou.cn/czrb/page/1/2017-04/01/A03/20170401A03_pdf.pdf · 新芽一株就是新歌一曲 我生命中拔节的音响还有如此美妙吗

2017年 4月 1日 星期六清 流清 流3

电话:总编办:2182812 新闻部:3022845、2182867 专刊副刊部:2182835 晨刊部:3025737(热线)、2182122、3025770 记者部:2182809、2182806 摄影部:2182833 网络部:2182129 群工发行部:2182820法 律 顾 问 :马 小 广 告 中 心 :2175666 2175600 15755009999 办 公 室 :3025757 校 对 出 版 部 :3024678 新 闻 研 究 室 :2182830 广 告 许 可 证 :皖 滁 工 商 广 字 002 号 滁 州 彩 色 印 刷 包 装 厂 印 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555号邮 政 编 码 : 239000

●让泉诗韵●

本版责编:张 瑜Email:[email protected]

清明,我开始抽芽□童恩兵

清明之前,我快马加鞭

赶到江南,采摘第一枚清明雨前茶

微风细雨,湿了绣青的长衫

湿了被北风肆虐的肌肤

湿了满山的布谷鸣叫

趁着清明的雨,走进江南的雨巷

把大漠的狼烟撕碎,装裱

贴在每一个门牌上

让王谢的堂前燕,对着门牌

落户在每一个善良的人家

清明,我也开始抽芽了

埋在大雪下的文字,钻出泥土

整齐排列,长成一片青纱帐

和初开的油菜花眉目传情

恋爱的情侣终于抵不过它们的诱惑

执手相望,完美了一份爱情

清明时节,我的蠢蠢的心开始抽芽

冰冷的钢筋困顿着的人群

在抽出的绿芽中

看到一片久违的繁华

新芽一株就是新歌一曲

我生命中拔节的音响还有如此美妙吗

清明,我听见牧童短笛声声

淡忘高山疾水的纷扰

牧童与黄牛平分清明的韵律

而我,听到笛声后

抽过新芽,用柔弱的绿记下田园的声响

七律二首□陈兆文

教坛退休感怀

励志黉园四十秋,桃红李白喜堪俦。

新苗吐蕾勤培育,老干延枝善剪留。

欣慰栋梁强社稷,乐看红烛照神州。

千帆腾浪春潮涌,夕下江舟我竞游。

润梓亭抒怀

翘角飞檐立晓风,凭栏放目校园中。

披花垂柳迎后秀,飞燕啼莺绕学宫。

琅琅书声常悦耳,频频笑语久荡空。

倾心桑梓情无限,砥砺师生梦共同。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流光溢彩。它集凝练美、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之大成;它是中国语言之精华,是我中华文明之国粹。诗词所映射的那些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语韵,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向读者传递着韵律化了的丰富情感。好的诗词,无论是何风格,读起来都让人荡气回肠、心旌摇曳。

旧诗词的最大特点,即是简练、含蓄、韵美,这对当下的吾辈而言,恰是一种大有裨益的滋补品。如今,许多人思维活跃、有观点、慨人生、喜评论,却常失之于粗俗萦长的表达。把三言两语便可精当概括的事,说得杂乱无章而不能精准达意,让受众难觅言词之焦点。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时间宝贵,听众经不起这么折腾。针对此,旧诗词则不失为一种炙治良药,古诗不论四言五言七言,无论何种格律,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这就逼着作者,必须用最简练的字句来表达最复杂的意蕴。今人若乐意磨炼这种功夫,必然会在学识情操、文化素养、恬淡心性等方面,受益匪浅。

优美的诗词,字斟句酌,千锤百炼,一句就是一个意境,就是一个精美达意。比如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早是从南北朝时大诗人庾信的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锤炼提纯而来。显然,王

诗的意境比庾诗的意境,更加豁达、高远,意象更美。可见,旧诗词大多是一代一代诗人淬炼、提纯出来的诗意璨晶。即便是好的诗行词句,也皆由诗人的心血浓缩而成,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也!

春节时的《诗词大会》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它点燃了国人血脉中流淌着的诗词文化基因,基因之燃必然熊熊然!诗词之春,也就在人们几近冰冷的记忆中回归。苏醒了的文化知觉,撬开了曾经熟悉的诗行,也随之翩翩起来。据说,有人形容自己看完《诗词大会》之后,仿若有了诗意萌心式转折,比如,当自己开心的时候,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而不是只会说“哈哈,我很开心”了。看到雨打花落的凋零情景时,会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不是说“呀!花落了一地吗!”这就是诗词意象美的神奇所在。所谓“意象”,即每个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意境想象。比如,当你“狼狈”地行走在雾霾中时,你很容易想到古代的山清水秀,于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意象,便朗然现于脑际。你还会情不自禁地作各种好天气之意象遐想,你的眼睛就会亮起来。

此外,学点旧诗词,还可以滋润心灵养点气:首先是养点浩气,如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

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养点骨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养点地气,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养点清气,如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诸“气”聚而升华,读者的精神世界随之而气象万千。

诗词的魅力还在于,能内化成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当你熟读唐诗宋词之后,便能区分出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如李白诗的雄奇飘逸,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王之涣诗的雄浑壮阔,柳永词的清新典雅,苏东坡、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你就会从诗词的博大精深中领略出古人不同凡响的才智、情操、情怀、气节和文化品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讲话中,常引用古典诗词,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寓深远。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我们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也点亮了国人几近枯萎了的诗心。

人在喧闹之间,容易浮躁,心在名利之间,容易迷乱。一个人,唯有内心有诗意,精神天地才会蓬勃和葱茏。可见,学点诗词并使之根植于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叠收补脑、增知、灿心之大益。

学点诗词润瘦知□周元桂

诗词二首□王贵东

至定远永康镇 山行口占

轻阴山路任横斜,鸡犬稀疏慢守家。

正叹风尘频扑面,石头墙外满桃花。

临江仙 午后山行

午后山间颠簸久,非为刻意寻春。诗心未泯

任浮云。暖风掀旧袄,微雨浥轻尘。

鸡犬偶闻猜远近,依稀那处家门。院墙砌得

石头匀。鲜红桃乍艳,浅碧柳初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全椒人,我不知道陈浅这个地方名称的来历,实在是惭愧的。想问问熟识的几位文友,一直也不好意思开口,上网百度,也没有搜寻到,想必这个名字是深邃的,容不得常人窥见。

著名作家苏北,大名陈立新。有一次,我偶然遇见他,并有短暂的交谈。那次谈话的核心是“陈浅”,他问我全椒陈浅这个名称的源头,我没有答出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陈浅”的好感,他说这个名称真是特别美好而有意境,他还说他女儿的名字就叫陈qián——不知道是不是深浅的浅。交流中,我问起他的散文集《像鱼一样游弋的文字》中“罗汉狗子”是什么鱼,他叙说得栩栩如生。相形之下,我对自己不了解

“陈浅”更是羞愧了。虽然不知道陈浅的来处,但我查到了它的同音词“沉潜”,

它的释义分别为:在水里潜伏,沉没;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集中精神,潜心。看着沉潜的这些义项,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些人的名字:张平、林如玉、曹丰华、刘羽……他们都是从陈浅出发的,也一直都沉潜着。

这几位文人,我是最早认识张平,因为他一直是作协的秘书长,也是《全椒报》副刊的主编。我的许多小文都是他过目斧正,然后出现在报纸上的。最近读到《今浦口》上一篇长篇专访,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张平报刊收藏的博客,才知晓了皖东迄今为止发现最久远的报纸——1892年的《申报》,被他珍藏着。直觉告诉我,他收藏着许多报刊,收藏着自己的职业(不少人不知道他在医院工作),也收藏着自己。他从不张扬,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写别人的,他也专门为别人刊发文章,很少发表自己的作品。他沉寂在文字的海洋里,像一名素质优秀的潜水员。

林如玉也是陈浅人,观其名,许多人误认为是妙龄女子。其实,他是文学男青年,而今已经是有成就的成熟作家了。《人民文学》“近作短评”获奖名单揭晓时,全椒作家林如玉获得银奖。林如玉现为安徽省作协会员,全椒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他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等报刊,优质高产,著有小说散文集《谛听生活》。根据其小说《一元钱 两代人》改编的微电影《一元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仅全椒网上的点击量就超过了60万,该片荣获滁州市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百度知道”里居然有人问——全椒县曹丰华的书法作品值多少钱?可见他的大作已经不是一般的毛笔字了。这个书法家也是陈浅人。四年前的春天,县文联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尽快准备一幅国画作品,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给意大利的一位省长先生。接到任务后,张乃冬、王恩环、曹丰华等三位书画家连夜构思选材,现场联袂创作,按时完成了精美的巨幅国画

《牡丹图》。曹文华不仅写字,同时也写文。他的《毛刀归来》《二胡》《飘落山涧的叶子》《全椒东乡百子历史文化初探》让我长了许多见识。

在第五届全椒县文学艺术奖入围作品公示中,二十几个奖项中,林如玉出现了三次,曹丰华出现了两次,张平出现了一次。三人同乡同榜,这在全椒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最近,全椒县政协十届政协委员文化艺术界十人名单中,张平、林如玉和曹丰华全部在列,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到陈浅的另一位文化人理德公司经理刘羽,他也是十届政协委员之一,百度百科上有其人物简介。我与刘经理的交往,缘于《柳絮飘飞》。这本 20 余万字的拙作,成书于我病重期间。书如其人,第一版后,我发现书中毛病很多,就请求刘经理帮助重印。这个“生意人”从来没有跟我谈钱,他说印书款你随便什么时候给都可以。一个钱袋很轻的小文人遇到一个钱心不重的文化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本孤陋寡闻,水乡陈浅的文人远不止以上这几位。许多人依然沉潜着。

陈浅地处皖东滁河北岸,毗邻黄圩,与江浦县、和县隔河相望,是名副其实“鱼米之乡”,也是高僧憨山德清的故园。

沉潜不是为了浮现,但沉潜终将浮现。沉潜不是在水中沉没,而是思想感情的内省与收敛,是潜心的格局精神的凝聚。陈浅人文字里修心融净修行的功德,陈浅文化现象的深厚沉静淡泊,让我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沉潜浮现□冯根林

春意融融时,踏青赏花日。每到这个时节,春光明媚,花草盎然。尤以原野上盛开着

的、整片的油菜花夺人眼球,令人痴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可以沉浸在花香四溢、馥郁弥实的氛围中,不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或是黑夜,那流泻着的清香蕴涵着泥土的气息濡润着城市乡野。而当你置身原野中,那满目的艳丽、金黄,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在春风里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其炫惑的风姿,舞动其芸芸的盛装。蜂蝶虽小,忙忙碌碌,嗡嗡飞旋,盘桓花蕊,尽心授粉,精致酿造出纯然、浓烈的甜蜜。

有人说,认识春天是从认识花朵开始的,而认识花朵还是以油菜花为主。当你与油菜花静静对视,一种芬芳就会沿着目光浸润心房,一种心境就会因此而如醉如痴。

此时,天空没有朵硕的云彩,只有宏渺的蔚蓝;此刻,遥远的边际飘忽着丝丝缕缕的轻忽的白云,它缓慢地游动,接近了大地的边缘;此间,你会沉浸在一种“天地合一”的幻象里。这是一场盛景,又是一份情境,刻入生命的印痕之中,成为一幅永不消逝的意味深邃、独到精妙的自然画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如今,盛昔不重来,氤氲难再弥。置身田野,除了大片搁荒的农地,三三二二的麦畦竟成了田野的一抹绿意,而零零散散盛开着油菜花却成了眼中容易被忽略的景色。也难怪,近些年,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外出或就近务工的农人每天的收入都在一百元以上,种植农作物倒成了家庭生活的副业。即使有些田亩多的人家,每年也只种

植一次水稻,且机械化收割,刨除成本,收入不高。特别是油菜的种植颇为费事,每亩的收成低,人工管护成本高,势必造成年年减种,及至不种。

而田埂上,圩破间纷纷籍籍盛开着的蒲公英又成了视野中一道金灿灿灿的风景。尽管这些黄花比不得油菜花的盛茂,却也是乡土的命定之花。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我在部队的十几年中,每到这个时候,我对油菜花的念想就日趋浓厚。不论是在给家人或同学的信中,都恳求能夹带几瓣油菜花。晚上躺在床上,手捧着信件已经无心去感应和回味牵挂与思念的内容,更多的却是流连在被花香濡染熏湿了的信笺上。油菜花独有的清馨随着信笺的展开流溢而出,那本就浓笃的情愫迅即凝结,久久化食不开。起始他们都有些不解,这个你经常见的怎么能有这般深情地眷顾呢?是啊。生长于农村,对它是再熟识不过了。可身在他乡,对家的思念不仅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心也随季节的嬗变而溯想着家乡景物的衍变。记得有四次探亲的机会在春季,每一次我都可以徜徉在花的海洋中,那熟悉的味道似乎与我离别的太久太久,不长的假期里,贪念着菜花的纯粹与静美,那份难舍又不亚于生死别离。

时间如水,我们不能挽留它向前的流动。岁月如梭,我们可以梳理出它清晰的纹路。抚今追昔,那些嫩嫩、灿灿的金黄,却将永远而甜美地开在我的心灵深处。

零散的油菜花□杜永生

●清流漫谈●

●灵湫微言●

●菱溪物语●

忽逢桃花林忽逢桃花林 吴宗宝吴宗宝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