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魔渲染「人道危機」圖避刑責pdf.wenweipo.com/2019/11/25/a07-1125.pdf舍,汽油彈落在停車場通道牆邊起...

1
港新聞 A7 2019 年 11 月 25 日(星期一) 責任編輯:勞詠華 當時只道是尋常 十年前,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讓我對「水 泥森林」外的市井香港有了最初的印象和念想。 有一段時間,我常把自己當成故事裡的家安,天 蒙蒙亮時會想,阿媽—大家都叫她貴姐,這會兒已 經悄悄出門,開始一天忙碌的做工了;臨近晌午又 想,樓上獨居的阿婆在街市買了十蚊牛肉,午飯炒 炒晚上再熱熱,又是寂靜的一天;夕陽西下的時 候,兩個人可能在超市偶遇了,阿婆盯着很大隻的 家庭優惠裝,貴姐看到就很貼心地買下來一起分 擔;夜幕緩緩落下,阿婆家的燈壞了,敲敲貴姐的 門,一聲「張家安!」很快,暖黃的光又亮了起 來。 簡簡單單的呼來應往,兩家人一點點熟絡。這才 知道貴姐的自強。年少時主動輟學供弟弟念書,成 年後丈夫不幸離世,自己拉扯着獨子,生活再清苦 也從沒怨言,更不要住在匡湖居的弟弟給什 麼回報。佯病的老母親都抱 怨「做人真噶係好難噶」,她只是笑笑「有幾多難 啊」。也慢慢了解阿婆的執念。晚年失女,心裡掛 念外孫,買下貴重的金銀首飾,鼓起勇氣約見已有 新家庭的女婿,等到的卻是不想被打擾的婉拒。回 程巴士上,阿婆把所有首飾都給了同行的貴姐,說 「將來我做鬼都會保佑安仔讀書好,生生性性」。 這是阿婆的信任與託付,也凝聚着貴姐的溫情和善 良。還有一點點長大的家安。看到阿媽做工辛苦, 慢慢學會買報紙要去附贈紙巾的那家店,放假在家 主動擦洗地板,中秋節同學約着出行會說「要陪阿 媽做節」,還會在舅舅提出資助他上學時說「我都 可以申請學費減免」。這是從貴姐身上,耳濡目染 出來的懂事、獨立和自強。 友善 友善熱情 熱情堅強 堅強向上 向上這是電影 這是電影也是這些 也是這些 尋常百姓和平淡生活 尋常百姓和平淡生活給我種下的香港精神標籤 給我種下的香港精神標籤三年前,來港工作第一個周末,我就獨自去了天 水圍。站在家安曾經站過的操場上,看着周圍似曾 相識的一間間公屋,我閉上眼睛,想像裡面住的, 也許是另一個貴姐或另一個阿婆,她們笑着打招 呼、買菜、做飯;想起電影定格在貴姐、阿婆和家 安其樂融融的中秋夜裡,天水圍的人們聚在廣場, 點蠟燭、賞月、聊家常。生活如舊,生命如常。尋 常人家的生活,就像好難中到六合彩一樣,不會有 太多的波瀾驚濤,即使有時不得不面臨悲歡離合陰 晴圓缺,心中卻總是存着那份「但願人長久,千里 共嬋娟」的希冀念想。而那些在平淡歲月的磨洗 裡,不斷沉澱和滋長的、帶着這座城市獨特味道的 煙火氣人情味兒,是這份尋常市井生活中,最具脈 脈溫情和令人心安着迷的地方。 對生活的白描背後,也隱隱看到階層、教育、貧 困等問題的影子,與今日香港折射的社會撕裂兩極 分化、怨氣滋生信心失落等不謀而合。電影最終走 向了一個暖心的結局,似乎是在告訴我們,越是困 難的時候越要堅持理想、相信轉機、懷抱希望。正 如「和平穩定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 則難存」。我們每個人,都會從經驗與教訓中收穫 成長,都會自發去傾聽有良心、有勇氣說真話的聲 音,都會主動維護正義、維護尊嚴,都會更加懂得 給予、分享和擔當。 這是這個經歷了百年坎坷和輝煌歷史的城市 這是這個經歷了百年坎坷和輝煌歷史的城市練出來的天然自信 練出來的天然自信也是根植於每個香港市民骨子 也是根植於每個香港市民骨子 裡的人文情懷 裡的人文情懷「窗台種滿鮮花,看得見日升雲霞」。今天,在 不同人眼裡,可能是小小的心願,也可能是大大的 夢想。但不管如何定義,只要心中有光,那些曾經 溫暖感動我們的點點滴滴,那些生活教會我們的正 義堅強,都將在每個暗夜裡,像月光一樣綻放溫柔 的力量,堅定地守護並指引我們「要和諧、要安 寧、要回到生活本來的模樣」。這也是我們所熱愛 的這座城市,應當展現的真實狀態。 當時只道是尋常。 只是,看似尋常,卻最難得。 行財部 陳曦 貴姐與阿婆 結伴逛超市買 菜。圖為《天 水圍的日與 夜》劇照。 香港文匯報 資料圖片 理大魔渲染「人道危機」圖避刑責 聲稱留守暴徒長期驚恐拒進食警:不宜續留已安排醫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警方 包圍理工大學的行動昨日踏入第八天, 近千暴徒在警方和平人道的處理方法下 棄械投降,部分「死硬派」一度爬水 渠、跳橋亡命潛逃避刑責卻徒然。警務 處處長鄧炳強昨晨身穿便服視察理大外 警方的封鎖工作,並為前線警員打氣。 警方重申盼以「和平方式」及「靈活彈 性」兩大原則解決事件,警方已安排醫 護及臨床心理學家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 切協助,警方認為理大內環境極不安 全,亦不適宜繼續逗留,呼籲他們盡快 和平有序地離開,警方會確保他們受到 公平對待。 大暴徒在警方連日來的重重包圍下,已有 上千人響應警方呼籲和平離開,校內的留 守暴徒愈來愈少。暴徒在打砸燒、襲警傷人時不 講人道主義,現時輪到自己面臨刑責,便渲染 「人道危機」。兩名自居為「留守暴徒代表」男 子,昨日身穿紅衣、蒙面在理大見記者,更用頭 盔砌出「SOS」作背景。他們估計留守暴徒仍約 有 30 人,但實際數目不確定,因有留守暴徒情緒 低落,意志消沉,部分人躲起來不肯見人,因長 期處於驚恐狀態,有人精神恍惚及拒絕進食,且 無法正常與人溝通,亦有人生病。 續有人自願和平離校 有關代表引述社工的說法指,部分留守暴徒 情緒困擾,已減少走動,甚至昨日有廚師煮好 食物,他們也不敢現身,要靠社工傳遞食物, 代表又稱自己情緒起伏亦較大,甚至倒果為因 指留守令他們無法去投票,促警方停止包圍校 園,又希望校方與留守暴徒溝通及處理現時困 境。不過,前日深夜和昨日傍晚,在社會各界 的努力下,繼續有留守暴徒態度軟化,自願和 平離開校園,先往醫院就醫,再接受警方的處 理。 一哥到場為前線同袍打氣 另一方面,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昨晨身穿便服 視察理大外警方的封鎖工作,他由九龍城警區 指揮官楊文彬陪同視察警方的協調中心,並為 前線警員打氣。該中心過去一周協調逾五百人 入校園,向留守暴徒進行勸說或提供適切協 助,當中包括理大職員、校長、社工、律師、 立法會議員、宗教領袖及臨床心理學家。 警方發言人表示,由於現時仍有一批暴徒逗 留在香港理工大學範圍,再次呼籲他們和平離 開。警方重申,希望以「和平方式」及「靈活 彈性」兩大原則解決事件。為顧及在場人士需 要,警方已安排了醫護人員及臨床心理學家為 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協助。 警方指,如未成年暴徒離開理大範圍,警方 會安排合適成人陪伴離開,不會即時作出拘 捕,但會為他們拍照及登記個人資料,並保留 追究權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繼中小學於 上星期三起相繼復課後,教育局提醒,全 港幼稚園、肢體傷殘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 會恢復上課。 而因應部分道路及交通尚未完全恢復正 常,局方建議學生及家長出門上學前須注 意交通消息及相關宣佈,學校亦應彈性處 理個別學生因由交通問題而遲到或缺席的 事宜。 教局促彈性處理遲到缺席 教育局表示,學校可繼續按校本機制採 取應變措施,如個別學校受社會事件影響 而需較長時間才能復課,需要盡早通知家 長。遇有特殊情況的學校亦可主動聯絡當 局,局方會按需要提供適切支援,並繼續 跟進最新發展,適時為學校提供相關指 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 柴灣已婚警察宿舍上周一(18 日)遭兩人投擲汽油彈縱火,其中 一名 15 歲少年當場被一名退休警 署警長制服,翌日警方再於北角拘 捕另一名在逃的 13 歲女童。經調 查後,被捕少年上周三(20日) 已被控告一項「縱火」罪在東區裁 判法院提堂,女童則獲准保釋候 查,12 月中旬再向警方報到。案 件目前交由東區警區重案組繼續跟 進。 15 歲少年當場被制服 上周一(18 日)下午 4 時許,兩 人被發現在柴灣漁灣邨漁順樓對開 手持懷疑汽油彈,其後兩人將懷疑 汽油彈擲向附近的柴灣已婚警察宿 舍,汽油彈落在停車場通道牆邊起 火,一名退休警署警長目睹,當場 將其中一名少年制服及報警,另一 女童則逃去。警方事後經調查,鎖 定該名在逃女童身份,翌日掩至北 角區一目標處所搜查,以縱火罪名 拘捕該名涉案女童。 根據香港法例第二百章《刑事 罪行條例》第六十條「摧毀或損壞 財產」,任何人無合法辯解而摧毀 或損壞屬於他人的財產,意圖摧毀 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是否會 被摧毀或損壞,即屬犯罪。 若是用火摧毀或損壞財產而犯 該例所訂罪行者,須被控以縱火, 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 宿13 澳媒:8.31 死人事件無事實根據 全港幼園及特殊校今復課 理大魔聲稱有 理大魔聲稱有 留守暴徒長期處 留守暴徒長期處 於驚恐狀態 於驚恐狀態理大校園 再有一名女 子報稱不 適,要由醫 護人員送 院。 新任警務 處處長鄧炳 強日前到前 線為同袍打 氣。 資料圖片 上周一,一涉擲汽油彈的 15 歲 少年當場被制服。 資料圖片 擲入警察宿舍的汽油彈落在停車 場通道牆邊起火。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到港採訪多日的《澳洲人 報》資深記者 Hedley Thomas 上周五發表題 為《假新聞是香港動亂的要素》報道,直指 有關太子站「8.31」有死人的謠言是「荒謬 的故事,沒有事實根據」。 Hedley Thomas是《澳洲人報》全國首席 記者,精於與法律問題、司法、犯罪和政治 有關的調查報道,曾榮獲澳洲傳媒多項至高 獎項。 他在報道中慨嘆,香港的家庭、同事和朋 友之間兩極分化,「如果新聞報道和社交媒 體的報道與他們的敘述和他們的立場不一 致,他們就不信。」 他舉太子站 B1 出口為例,指該處的一座 「紀念壇」,是「象徵並提醒着在一場不 間斷且仍在繼續的宣傳戰中的謊言」:自 8 月 31 日以來,每天都會有人到太子站 B1 出 口「悼念」,並堅信當天有人在站內被警 察「殺害」。 「你有不同意見,他們會打你」 「這是一個荒謬的故事,沒有事實根 據,但就像許多煽動香港暴力衝突的假新 聞一樣,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三個 月。……但真實記錄顯示,8月31日,那 些參加了所謂高尚事業的民主運動的暴徒 肆虐狂奔,向警察和政府大樓投擲汽油 彈,磚塊和酸液,破壞火車站,然後試圖 從地鐵逃走。」 Hedley Thomas在報道中引述一名受訪者 稱,所謂太子站「8.31」事件是假的, 「那些年輕人只相信這些東西你不能有 不同的意見,否則他們會打你,他們會襲 擊你。我們知道,甚至有學校老師仍然在 告訴孩子們這些人全都失蹤了,他們被警 察殺害了。他們告訴他們,是警察假扮的 示威者,對香港造成了破壞,並投擲了這 些汽油炸彈。我知道這些事都不是真的。 很多人相信它,這是令人遺憾的。」 下次攪珠日期:11月26日(星期二) 11 月 24 日(第 19/129 期)攪珠結果 頭獎:二獎:$1,407,040 (2 注中) 三獎:$123,020 (61 注中) 多寶:$29,517,16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Feb-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理大魔渲染「人道危機」圖避刑責pdf.wenweipo.com/2019/11/25/a07-1125.pdf舍,汽油彈落在停車場通道牆邊起 火,一名退休警署警長目睹,當場 將其中一名少年制服及報警,另一

香港新聞A7

2019年11月25日(星期一)

20192019年年1111月月2525日日((星期一星期一))

2019年11月25日(星期一)■責任編輯:勞詠華

當時只道是尋常

十年前,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讓我對「水泥森林」外的市井香港有了最初的印象和念想。

有一段時間,我常把自己當成故事裡的家安,天蒙蒙亮時會想,阿媽—大家都叫她貴姐,這會兒已經悄悄出門,開始一天忙碌的做工了;臨近晌午又想,樓上獨居的阿婆在街市買了十蚊牛肉,午飯炒炒晚上再熱熱,又是寂靜的一天;夕陽西下的時候,兩個人可能在超市偶遇了,阿婆盯着很大隻的家庭優惠裝,貴姐看到就很貼心地買下來一起分擔;夜幕緩緩落下,阿婆家的燈壞了,敲敲貴姐的門,一聲「張家安!」很快,暖黃的光又亮了起來。

簡簡單單的呼來應往,兩家人一點點熟絡。這才知道貴姐的自強。年少時主動輟學供弟弟念書,成年後丈夫不幸離世,自己拉扯着獨子,生活再清苦

也從沒怨言,更不要住在匡湖居的弟弟給什麼回報。佯病的老母親都抱

怨「做人真噶係好難噶」,她只是笑笑「有幾多難啊」。也慢慢了解阿婆的執念。晚年失女,心裡掛念外孫,買下貴重的金銀首飾,鼓起勇氣約見已有新家庭的女婿,等到的卻是不想被打擾的婉拒。回程巴士上,阿婆把所有首飾都給了同行的貴姐,說「將來我做鬼都會保佑安仔讀書好,生生性性」。這是阿婆的信任與託付,也凝聚着貴姐的溫情和善良。還有一點點長大的家安。看到阿媽做工辛苦,慢慢學會買報紙要去附贈紙巾的那家店,放假在家主動擦洗地板,中秋節同學約着出行會說「要陪阿媽做節」,還會在舅舅提出資助他上學時說「我都可以申請學費減免」。這是從貴姐身上,耳濡目染出來的懂事、獨立和自強。

友善友善、、熱情熱情、、堅強堅強、、向上向上。。這是電影這是電影,,也是這些也是這些尋常百姓和平淡生活尋常百姓和平淡生活,,給我種下的香港精神標籤給我種下的香港精神標籤。。

三年前,來港工作第一個周末,我就獨自去了天水圍。站在家安曾經站過的操場上,看着周圍似曾相識的一間間公屋,我閉上眼睛,想像裡面住的,也許是另一個貴姐或另一個阿婆,她們笑着打招呼、買菜、做飯;想起電影定格在貴姐、阿婆和家安其樂融融的中秋夜裡,天水圍的人們聚在廣場,點蠟燭、賞月、聊家常。生活如舊,生命如常。尋

常人家的生活,就像好難中到六合彩一樣,不會有太多的波瀾驚濤,即使有時不得不面臨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心中卻總是存着那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希冀念想。而那些在平淡歲月的磨洗裡,不斷沉澱和滋長的、帶着這座城市獨特味道的煙火氣人情味兒,是這份尋常市井生活中,最具脈脈溫情和令人心安着迷的地方。

對生活的白描背後,也隱隱看到階層、教育、貧困等問題的影子,與今日香港折射的社會撕裂兩極分化、怨氣滋生信心失落等不謀而合。電影最終走向了一個暖心的結局,似乎是在告訴我們,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理想、相信轉機、懷抱希望。正如「和平穩定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我們每個人,都會從經驗與教訓中收穫成長,都會自發去傾聽有良心、有勇氣說真話的聲音,都會主動維護正義、維護尊嚴,都會更加懂得給予、分享和擔當。

這是這個經歷了百年坎坷和輝煌歷史的城市這是這個經歷了百年坎坷和輝煌歷史的城市,,凝凝練出來的天然自信練出來的天然自信,,也是根植於每個香港市民骨子也是根植於每個香港市民骨子裡的人文情懷裡的人文情懷。。

「窗台種滿鮮花,看得見日升雲霞」。今天,在不同人眼裡,可能是小小的心願,也可能是大大的

夢想。但不管如何定義,只要心中有光,那些曾經溫暖感動我們的點點滴滴,那些生活教會我們的正義堅強,都將在每個暗夜裡,像月光一樣綻放溫柔的力量,堅定地守護並指引我們「要和諧、要安寧、要回到生活本來的模樣」。這也是我們所熱愛的這座城市,應當展現的真實狀態。

當時只道是尋常。只是,看似尋常,卻最難得。

行財部 陳曦

■貴姐與阿婆結伴逛超市買菜。圖為《天水圍的日與夜》劇照。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理大魔渲染「人道危機」圖避刑責聲稱留守暴徒長期驚恐拒進食 警:不宜續留已安排醫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警方

包圍理工大學的行動昨日踏入第八天,

近千暴徒在警方和平人道的處理方法下

棄械投降,部分「死硬派」一度爬水

渠、跳橋亡命潛逃避刑責卻徒然。警務

處處長鄧炳強昨晨身穿便服視察理大外

警方的封鎖工作,並為前線警員打氣。

警方重申盼以「和平方式」及「靈活彈

性」兩大原則解決事件,警方已安排醫

護及臨床心理學家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

切協助,警方認為理大內環境極不安

全,亦不適宜繼續逗留,呼籲他們盡快

和平有序地離開,警方會確保他們受到

公平對待。

理大暴徒在警方連日來的重重包圍下,已有上千人響應警方呼籲和平離開,校內的留

守暴徒愈來愈少。暴徒在打砸燒、襲警傷人時不講人道主義,現時輪到自己面臨刑責,便渲染「人道危機」。兩名自居為「留守暴徒代表」男子,昨日身穿紅衣、蒙面在理大見記者,更用頭盔砌出「SOS」作背景。他們估計留守暴徒仍約有30人,但實際數目不確定,因有留守暴徒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部分人躲起來不肯見人,因長期處於驚恐狀態,有人精神恍惚及拒絕進食,且無法正常與人溝通,亦有人生病。

續有人自願和平離校有關代表引述社工的說法指,部分留守暴徒

情緒困擾,已減少走動,甚至昨日有廚師煮好食物,他們也不敢現身,要靠社工傳遞食物,代表又稱自己情緒起伏亦較大,甚至倒果為因指留守令他們無法去投票,促警方停止包圍校園,又希望校方與留守暴徒溝通及處理現時困境。不過,前日深夜和昨日傍晚,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繼續有留守暴徒態度軟化,自願和平離開校園,先往醫院就醫,再接受警方的處理。

一哥到場為前線同袍打氣另一方面,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昨晨身穿便服視察理大外警方的封鎖工作,他由九龍城警區指揮官楊文彬陪同視察警方的協調中心,並為

前線警員打氣。該中心過去一周協調逾五百人入校園,向留守暴徒進行勸說或提供適切協助,當中包括理大職員、校長、社工、律師、立法會議員、宗教領袖及臨床心理學家。警方發言人表示,由於現時仍有一批暴徒逗留在香港理工大學範圍,再次呼籲他們和平離開。警方重申,希望以「和平方式」及「靈活彈性」兩大原則解決事件。為顧及在場人士需要,警方已安排了醫護人員及臨床心理學家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切協助。警方指,如未成年暴徒離開理大範圍,警方會安排合適成人陪伴離開,不會即時作出拘捕,但會為他們拍照及登記個人資料,並保留追究權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繼中小學於上星期三起相繼復課後,教育局提醒,全港幼稚園、肢體傷殘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會恢復上課。而因應部分道路及交通尚未完全恢復正

常,局方建議學生及家長出門上學前須注意交通消息及相關宣佈,學校亦應彈性處理個別學生因由交通問題而遲到或缺席的事宜。

教局促彈性處理遲到缺席教育局表示,學校可繼續按校本機制採

取應變措施,如個別學校受社會事件影響而需較長時間才能復課,需要盡早通知家長。遇有特殊情況的學校亦可主動聯絡當局,局方會按需要提供適切支援,並繼續跟進最新發展,適時為學校提供相關指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蕭景源)柴灣已婚警察宿舍上周一(18日)遭兩人投擲汽油彈縱火,其中一名15歲少年當場被一名退休警署警長制服,翌日警方再於北角拘捕另一名在逃的13歲女童。經調查後,被捕少年上周三(20日)已被控告一項「縱火」罪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女童則獲准保釋候查,12月中旬再向警方報到。案件目前交由東區警區重案組繼續跟進。

15歲少年當場被制服上周一(18日)下午4時許,兩人被發現在柴灣漁灣邨漁順樓對開手持懷疑汽油彈,其後兩人將懷疑

汽油彈擲向附近的柴灣已婚警察宿舍,汽油彈落在停車場通道牆邊起火,一名退休警署警長目睹,當場將其中一名少年制服及報警,另一女童則逃去。警方事後經調查,鎖定該名在逃女童身份,翌日掩至北角區一目標處所搜查,以縱火罪名拘捕該名涉案女童。根據香港法例第二百章《刑事罪行條例》第六十條「摧毀或損壞財產」,任何人無合法辯解而摧毀或損壞屬於他人的財產,意圖摧毀或損壞該財產或罔顧該財產是否會被摧毀或損壞,即屬犯罪。若是用火摧毀或損壞財產而犯

該例所訂罪行者,須被控以縱火,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

涉掟彈燒警察宿舍

13歲女童獲准保釋

澳媒:8.31死人事件無事實根據

全港幼園及特殊校今復課

■■理大魔聲稱有理大魔聲稱有留守暴徒長期處留守暴徒長期處於驚恐狀態於驚恐狀態。。

◀理大校園再有一名女子 報 稱 不適,要由醫護 人 員 送院。

▲新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日前到前線為同袍打氣。資料圖片

◀上周一,一涉擲汽油彈的15歲少年當場被制服。 資料圖片

▲擲入警察宿舍的汽油彈落在停車場通道牆邊起火。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到港採訪多日的《澳洲人報》資深記者Hedley Thomas上周五發表題為《假新聞是香港動亂的要素》報道,直指有關太子站「8.31」有死人的謠言是「荒謬的故事,沒有事實根據」。Hedley Thomas是《澳洲人報》全國首席記者,精於與法律問題、司法、犯罪和政治有關的調查報道,曾榮獲澳洲傳媒多項至高獎項。他在報道中慨嘆,香港的家庭、同事和朋

友之間兩極分化,「如果新聞報道和社交媒體的報道與他們的敘述和他們的立場不一致,他們就不信。」

他舉太子站B1出口為例,指該處的一座「紀念壇」,是「象徵並提醒着在一場不間斷且仍在繼續的宣傳戰中的謊言」:自8月31日以來,每天都會有人到太子站B1出口「悼念」,並堅信當天有人在站內被警察「殺害」。

「你有不同意見,他們會打你」「這是一個荒謬的故事,沒有事實根

據,但就像許多煽動香港暴力衝突的假新聞一樣,這種情況持續了將近三個月。……但真實記錄顯示,8月31日,那些參加了所謂高尚事業的民主運動的暴徒

肆虐狂奔,向警察和政府大樓投擲汽油彈,磚塊和酸液,破壞火車站,然後試圖從地鐵逃走。」Hedley Thomas在報道中引述一名受訪者

稱,所謂太子站「8.31」事件是假的,「那些年輕人只相信這些東西-你不能有不同的意見,否則他們會打你,他們會襲擊你。我們知道,甚至有學校老師仍然在告訴孩子們這些人全都失蹤了,他們被警察殺害了。他們告訴他們,是警察假扮的示威者,對香港造成了破壞,並投擲了這些汽油炸彈。我知道這些事都不是真的。很多人相信它,這是令人遺憾的。」

下次攪珠日期:11月26日(星期二)

11月24日(第19/129期)攪珠結果

頭獎:—

二獎:$1,407,040 (2注中)

三獎:$123,020 (61注中)

多寶:$29,517,16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