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罗浮最上峰 - epaper.heyuan.cnepaper.heyuan.cn/resfile/2018-06-02/03/03.pdf ·...

1
书讯 读书 201862 星期六 责编/剑锋 美编/劭华 校对/陈嵩 投稿邮箱: hyrbxwzx 163.com 近日,我市 78 岁的退休干部陈国 象《智慧与力量》一书出版。 据了解,该书收集了陈国象近 20 年在各报纸书刊创作的作品 150 多篇, 作品分成散文、评论、通讯、消息、趣闻 轶事五部分。通过这本书,既可以了 解河源风土人情,也可以了解陈国象 的人生轨迹,是一本既有知识性又有 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文集。 (苏勇军) 司雁人 精彩书评 书本推荐 古成之,字亚,号紫虚,宋 端拱元年( 988 )戊子科程宿榜进 士。同榜二十八人,应天星东西 南北四方各七宿共二十八宿之 数,誉称象宿。宋广东举进士,自 成之始。《河源县志·古成之传》曰 “赤溪都人”。赤溪都古岭及河源 县各地古氏均称古成之后裔,但 都不能落实其籍属,这里从首丘 及里居两个角度考释如下。 中国人以故乡为安放亡灵 之首丘。康熙版《河源县志·坟 墓》记载较略:“进士古成之墓, 在长宁君子嶂下。”乾隆志予以 考证:“查君子嶂即今长宁县城, 向日自河源析长宁,则古成之墓 应在其地,至今非不可考。明季 设长宁,原相度鸿雁洲之地建 城,离今城五里,后因低洼遂筑 城君子嶂下。则自建城以来,古 迹之遗失者多矣。古成之为河 源文品之最,前志不载其墓,似 委其迹于长宁,而不知河源封境 之旧人物之最也。故增入。” 明隆庆三年( 1569 )设置长 宁县,原河源县长吉都 (今锡场、 半江、大席、隆街、田源、溪西、马 头 、石角 、丰城 、梅坑等地) 割属 之,民国三年( 1914 )长宁县复旧 名新丰县。正如长宁名士赵希 璜所言:“长吉十图故为河源地, 析置长宁遂属宁。”乾隆四十八 年( 1783 ),希璜《营方山新居》 “亚风流在,遗踪总可寻;窗真福地,缥缈出崇岑”,称自己是 在诞育了古成之的福地做新 屋。今新丰官方亦称古成之为 本县杰出人士。 基于此,这里表述为:古成之, 河源县长吉都 (今属新丰县) 人。 古成之为宋朝以来广南东 路第一位进士,誉称“岭南首 第”,乡人荣之,在河源城东门外 建桂香桥,北门外义荣坊内建象 宿楼,并赋联云:“桂香桥筑长虹 挂,象宿楼成凌大华。”真宗咸平 五年( 1002 ),古成之在四川绵竹 县任所“赋《思罗浮》诗,慨然有 归隐之志,未几卒于官” (《河源 县志·古成之传》) 。明河源县令 郑敬道,仰慕古成之“为岭南文 学之倡”,于正德十二年( 1517 在上城还金里临近南门筑“倡南 书院”以祀。苏东坡谪居惠州, 至河源访贤,有诗《咏象宿楼》: “天高环列宿,地胜耸层楼。共 羡凌云客,齐看折桂俦。姓名题 雁塔,气象在瀛洲。故址徘徊 处,萧萧碧玉秋。” 《河源县志·古成之传》称其 “尝结庐罗浮,淹贯群籍”。此所 谓《思罗浮》,《河源县志·艺文》又 称《忆罗浮》,共二首,杨怀玉编选 《罗浮山历代诗选》 (广东旅游出 版社,1995) 题为《罗浮寄怀》,河 源名士廖鸣球有《和古秘书亚公〈怀罗浮〉原韵》。《罗浮志》 (明 著,商务印书馆,1936) 卷四 《古成之》:“尝有《忆罗浮》二篇, 自注云‘此诗寄罗浮隐者,逸其姓 名’。”言为心声,这里径将“罗浮 隐者”理解为作者本人。 其一: 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 得寄凡踪。凭栏月色出沧海, 欹枕秋声入古松。采药静寻幽 涧洗,寄书闲背白云封。红尘 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 钟。(《罗浮志》版) 《罗浮记》云:“浮山乃蓬莱 之一岛,尧时洪水所漂,浮海而 来,与罗山合而为一。”罗浮山又 名东樵山,位于河源临县博罗西 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 市三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是葛洪修炼的第七洞天。陈《罗 浮 志》成 书 于 明 成 化 五 年 1469 ),将古成之《忆罗浮》二首 排在唐宋以来题咏罗浮山之首, 但 二 首 顺 序 与《河 源 县 志》相 反。此诗首联深情回忆自己当 年曾像仙人般隐居在罗浮山;颔 联说夜晚自己凭栏眺望挂在湛 蓝天空的月亮,斜倚靠枕听闻风 吹松树的凉爽渐入梦境;颈联说 白天入山采药可以在山间清泉 里洗净,悠闲地寄封书信总有白 云在身后跟随;尾联急转直下说 自从坠落趋名逐利的世俗凡尘, 就再也听不到罗浮山间静谧半 夜传来那悠长的禅院钟声了。 整首诗语言平实,对仗工整,形 象生动,情理交融,让人觉得作 者遗世高蹈,心灵如水洗般干 净。罗浮山旧有白云庵。 有说古成之隐居罗浮十年, 中进士时四十二岁,终年六十 岁。成之先生留下来的作品极 少,但大多秉承了这种超脱凡俗 的风格。如《游天通真身塔》: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一 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梅雨侵 窗冷,天风入海清。临回慵更 语,祖意自分明。”如《游五羊 观》:“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 上访神仙。人间自觉无闲地,城 里谁知有洞天。竹叶影繁笼药 圃,桃花香暖散芝田。吟余池畔 聊欹枕,薰风萧萧吹白莲。”怪不 得苏东坡说他“气象在瀛洲”。 瀛洲为我国神话传说中三大海 上仙山之一。 仙人好楼居,忆罗浮,最忆 还是旧居处。罗浮山有大小石 楼,在山上十里,二楼相去五里, 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 其二: 相思天一边,知在石楼间。高 卧人稀到,数峰云共闲。仙方新更 试,易疏旧曾删。好探鱼头信,时 应有鹤还。(有题称《怀石楼》) 大意: 往昔住在罗浮山石楼边,一 边经常变换尝试新的炼丹配方, 一边钻研《易经》六十四卦揭示世 间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爱好探 讨道教阴阳鱼太极图表示的那种 和谐中正的境界,现在应该有仙 鹤飞来带我回还了吧!《河源县 志》说《忆罗浮》《怀石楼》是成之 先生六十岁时,于四川绵竹任上 萌生的退隐想法,确乎有些道理。 鹤是成仙的标志。白鹤仙 化,与仙人道士有不解之缘。白 鹤善飞,遨游太空,悠然来去,正 合神仙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白 鹤长寿,而长生不死又是道教神 仙追求的终极目标。凡得道成 仙者,大多骑乘白鹤遨游,道士安 坐而死被称为“骑鹤仙化”。罗浮 山旧有白鹤观。由于《忆罗浮》 二首暗示的指向,遂有意会古成 之仙化的传说。《罗浮志·古成 之》:“在绵竹一年,忽索告身,题 其末云……掷笔而逝。后人亲见 与汉州郡守相辞。其门人他方出 干,在路迎见成之手携只履,云‘归 罗浮’,回家开棺,有只履存焉。 后雷霹武夷山幔亭峰石,题曰‘河 源古成之于此上升’,世传尸解得 仙去。”古成之同科进士陈尧佐, 咸平初以潮州通判权知惠州过河 源,时成之既死,题云泉寺壁曰 “欲见故人面,仙踪去未还”。 古成之一是给河源种下了读 书的种子,一是给河源读书人树立 了标杆,后世缀文之士多有追怀。 河源县举人廖鸣球《和古秘 书亚公〈怀罗浮〉原韵》:“岭外 名山四百峰,蓬莱仙客寄行踪。 白云深处卧黄野,明月落时归赤 松。香萝再寻梅树老,丹砂重炼 药炉封。我今却未红尘净,华首 谁敲五夜钟。”晚生心怀崇敬,追 慕先贤风姿。和诗往往等而下 之,廖鸣球这首和诗却丝丝入 扣,句句紧随,甚至在原诗基础 上翻出些新意。 归善 (今惠州) 人吴高《忆古 成之》:“三策当年动冕旒,先生 钟秀出罗浮。文章天下联星象, 忠孝人间迈等俦。白骨一函今 在否?清诗千首永芳流。功成 欲效留侯 去,未必翻然物外 游。”古成之乐居罗浮山,不得已 入仕是为了赡养双亲,曾说:“仕 以荣亲,今亲没,仕何为?” (《河 源县志·古成之传》) 流露了归隐 之志。由此诗或可知古成之曾 创诗近千首,但存世只几首。 邑人廖矩《象宿楼》:“楼名 象宿邑生光,象宿名存楼已荒。 空有大才齐太素 ,不留半字贮 牌坊。新丰江水千年曲,保障山 岚万古长。为检青编 怀往迹, 尚传岭海 翰林芳。”廖鸣球《登 宋秘书古公象宿楼遗迹》:“危楼 百尺控苍冥,宋代垂成世几经。 三郭东环槎水绿,双城西接桂山 青。龙墀职落容毒,雁塔名存 应列星。此日登临望秋色,夕阳 和雁下芦汀。”河源县城上郭象 宿楼宋代时即毁,苏东坡到时已 是凭吊故址,后人多有惋惜。 2006 10 月,各地古氏后人合力 在东埔新塘铁炉村 (万绿湖旅游 大 道 旁) 建起一个近两千平方 米,集象宿亭、纪念馆、纪念碑于 一体的古成之纪念广场。 由于罗浮山丰富的道教文 化内涵,粤东士子科举文战多写 过罗浮赋,如赵希璜、廖鸣球 等。对于走出去的粤东士子来 说,罗浮山是故乡,是家园,是一 种收敛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内修 的人生理念。自古成之《忆罗 浮》出,罗浮山便成了粤东士子 仙梦之浮槎,落凡之桃源。 赵希璜与罗浮山 受古成之影响最深,应为 其乡人赵希璜 (字渭川) 。乾隆 三十六年(1771 ),希璜置四百 三十二峰草堂,效仿古成之入 罗浮山读书一年。而且他也是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乾隆四 十二年(1777 )应顺天乡试被 黜,季秋南还,在京诸友诗文相 送,有言“送赵渭川归读书罗浮 山中”。即在大家印象中,赵希 璜回家就是回罗浮山。 出山十年后的乾隆四十六 年( 1781 ),希璜也作《忆罗浮》: “老人峰倚碧云间,笑尔终应物 外闲。十载离山犹固我,待完诗 债便归山。”此时希璜尚未入仕, 就已经想着归山了。 乾隆四十八年( 1783 ),在长 宁县老家建房居住:“亚风流 在,遗踪总可寻。窗真福地, 缥缈出崇岑。有酒无陶令,无弦 弹素琴。三椽茅屋里,一径碧云 深。” (《营方山新居》) 此诗表明 赵希璜以古成之为同乡,决心以 先贤为榜样潜心读书。同年有 广西之行,作《别罗浮》:“嗤我骨 俗身不仙,一觉前缘殊未了。忽 离忽合何悲欢,风雨波涛生缥 缈。观光屡上黄金台,壮游几度 邯郸道。人间原自有蓬莱, 玉堂霜鬓槁。”现实面前谁也免 不了俗,谁都想红尘世界走一 遭。深一脚来浅一脚,坎坎坷坷 希望越来越小。几回都是黄粱 梦,几番努力都陪跑。仙境就在 罗浮山,回首家园人已老。赵希 璜也像许多古代士人一样,总在 入世出世间矛盾徘徊。 乾隆五十九年( 1794 )《梦罗 浮》“邯郸一枕堕机井,梅花万树 忘前身”“寒香饱嚼沁心髓,尘缘 偶尔超笼樊” —安阳去邯郸道 上有黄粱梦村,即典故黄粱梦故 事发生地,村里有庙曰吕洞宾 祠。奔波仕途总觉得是被一个 梦幻所诱骗,一旦在梦里回到罗 浮山的梅花村,所有烦恼都烟消 云散。可惜“此梦黄梁炊未熟, 此梦丹篆吞仍温” —当官还是 有好处,犹恋官身有温度。“何时 梦醒赋归去,群仙聚会开芳 尊” —什么时候梦醒了就归隐 罗浮山,与众位列仙聚会喝酒是 何等畅快适意。 嘉庆六年( 1801 )《罗浮藤杖 歌》序称,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希璜读书罗浮山时,有孙道士号 百余岁,以藤杖为赠,璜铭之“执 友”,每游山则拄杖以往。三十 一年后,家中人来安阳,幼子赵 忻以此杖寄父,璜作歌记之。“梅 花村中执我手,谓我梦境何翩 翩?”“罗山浮山自离合,葛翁鲍 何拘牵?”“徜徉仙去跨喑虎, 嗤笑宦迹张空拳” —这一年颜 检任河南巡抚,赵希璜因回避解 职,终于梦醒,但也和古成之一 样,他最终也没能再回罗浮山, 而是魂客异乡。罗浮有伏虎石 及“哑虎巡山”“骑虎负经”“引虎 枕膝”传说。 正如其华丽的《梅花村赋》 (《研斋文集》卷二) 所言: “江山 如梦,风月为庐。缅赵子之遗踪尚 在罗浮深处,探梅花之芳信依然冰 雪。”赵希璜和古成之一样,都是一 生也没能走出罗浮山梦境之人。 颜检《题友人访梅图二首 (之 二) (《衍庆堂诗稿》卷十) “七十 老人未得归,披图今日梦依稀;何 时四百峰头下,更向花间敞竹扉 (罗浮山有梅花村) ”。颜晚年亦 频频南望,好在最终梦圆家山。 徐旭曾、宋湘与罗浮山 徐旭曾亦与罗浮山相当渊 源。罗浮山有“凡有约必不成游” 的传说,乾隆四十三年( 1778 )还 在乡间读书时,徐旭曾作有《约游 罗浮不果》。嘉庆六年( 1801 )刚 入京职两年,既有“罗浮归去读书 好,秋水芦花放白鹇” (《积雨连旬 呈五园孝廉(时同寓万明寺,孝廉 将南归)》) 之叹。嘉庆八年 1803 )又叹“倦游归卧罗浮巅,铁 风雨骖群仙” (《题苏梧冈明经 小照》) 。嘉庆九年( 1804 )也作罗 浮山恋歌《忆罗浮》: “朝来忽坠南 雁羽,报竹平安余尺素”“微闻山 灵长叹息,欲归不归子诚顽”“但 愁松竹今荒芜,山灵许我再到 无?” —早上忽然收到南方寄来 报告平安的书信,似乎听到山灵 抱怨我顽皮在外太久,担心罗浮 山上的松竹久未打理而荒芜,不 知山灵还会不会再次收留我。嘉 庆十年( 1805 )更憧憬“春剪罗浮 韭,秋回博望楂” (《送贯亭侍御南 归》) 的生活。 最令人动容乃徐旭曾与宋 (号芷湾) 两人约归罗浮山。 嘉庆十六年( 1811 ),徐旭曾 写诗给宋湘:“昨宵梦绕葛仙洞, 与子坐论山元卿” —昨晚梦回 罗浮山,咱们两人坐论唐人山元 。“可怜肝胆向谁是?同被铅 耗此生;对搔短发冉冉白,罗 浮归约餐黄精” —两人久有归 山志,至今踟躇未成行,都是为人 捉刀浪费了大好年华;互相对看 头发越来越短越来越白,不如回 到罗浮山以黄精药膳为食。 (《柬 宋芷湾太史》) 宋湘复诗答曰: “富 贵犹无益,声华况已轻。生儿休 识字,误我是浮名。耕牧青山失, 风尘白发生。相看同一笑,垂老 竟何成?”慨叹彼此年华已老,而 功业未成,抒写了对庸碌的官场 生涯的厌弃,以及对故园自由美 好生活的系念。 (《答徐晓初同年, 即送其归省》,见宋湘《红杏山房 诗钞》) 徐旭曾《芷湾以和诗来复 答之》句注: “芷湾约归罗浮,云此 诗为他日山中风流二老之券。予 谓芷湾,非汝隐时,十年后当徐议 遂初耳。”宋湘说以这首诗为日后 山中两个萧散无羁的老人作证。 徐对宋说,现在还不是你隐居的 时候,十年后慢慢再说吧。两人 引为知己,惺惺相惜。 最后,徐旭曾以母病请假南 归,得以终老故乡,宋湘却和古 成之一样卒于任上。 邓缵先与罗浮山 民国间紫金县邓缵先官新 疆,其诗作中涉罗浮者亦多。《忆 梅》:“梅花村畔旧时游,一谪边 尘又十秋。明月清溪家万里,梦 中几度到罗浮。”《漫成》 (十首之 一) :“家在罗浮铁水村,梅花时 节泛清樽。征途未识枝间雪,却 道梅花似故园。”其宗弟带垂《读 〈毳庐续吟〉诗卷书后》“忆同游 览铁桥旁,酬唱东樵意趣长”,也 说明邓缵先曾游罗浮山。其《毳 庐诗草三编·七律》载《梦罗浮》 一首:“屋绕梅花碧数层,梦中仿 佛叩崖藤。铁桥有柱禅关近,荔 浦无波酒户增。路渺恨寻南海 蝶,身轻欣跨北溟鹏。前生因果 成追忆,我是罗浮行脚僧。”以仕 代农,谋食他乡,自比“罗浮行脚 僧”,不禁让人百味杂陈。 注: 留侯:即张良。 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 质,引申为天地,朴素、质朴之意。 青编:即青丝简编。借指 史籍。泛指书籍。 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 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 葛翁鲍老:葛洪与鲍靓, 罗浮山道教传说中人物。鲍靓 乃葛洪之岳父。 铁桥:桥有石路石柱,望 之如桥,在罗浮二山相接处。云 雾常蔽,人迹不到,乃神仙之境。 山元卿:唐人,号紫阳真 人。《罗浮志》卷三介绍,宋绍圣 中苏东坡谪惠阳四年,往来罗浮 多有记述,其中《记山元卿蔡少 霞事》曰:“唐有人梦至罗浮,见 新宫作铭云,紫阳真人山元卿 撰。”宋高似孙《纬略·新宫铭》: “元卿 (山元卿 )之文,丽整高妙, 非神仙中人嵇叔夜、李太白之流 不能作。”盛赞其所撰《新宫铭》。 铅椠 qiān qiàn ): 古人书 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 椠,木板片。指写作,校勘。指 文章,典籍。 忆昔罗浮最上峰 —读古成之《忆罗浮》 兼谈粤东士子心目中的罗浮山 作者:肖克凡 内容简介: 这是作家肖克凡的最 新长篇小说。记述了天津旧租界在 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些 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租界内各色人物 的命运和心态。既有那个时代天津 的风土人情,又有新社会的时代气 息。作者善于塑造人物,语言也富有 天津人的独特韵味。小说写得非常 节制、真实、生动,既有理性的反思, 又有深刻的思考,尤其作者写出了逆 境中人性的温暖和普通百姓的善良 与坚韧,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有趣生活》 作者:丰子恺 内容简介: 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 活本身也就是目的。 丰子恺先生以包罗万象的眼光为大 众展示了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之美:关于 艺术的自然情味、生机盎然的音乐故事、 别具一格的中西方绘画观念、安顿心灵 的精神文化食粮,都是一一嵌入生活的 美意。独到的见解佐以精炼灵动的行 文,真实而又自然的世界大概就在于此。 在各种生活中加些从纯正的美中摄 取出来的美的原素,生活就利于进展了。 《旧租界》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忆昔罗浮最上峰 - epaper.heyuan.cnepaper.heyuan.cn/resfile/2018-06-02/03/03.pdf · 的风格。如《游天通真身塔》: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一 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梅雨侵

书讯

读 书○2018/6/2 星期六 ○责编/剑锋 美编/劭华 校对/陈嵩

○投稿邮箱: hyrbxwzx@163.com

近日,我市 78岁的退休干部陈国象《智慧与力量》一书出版。

据了解,该书收集了陈国象近 20年在各报纸书刊创作的作品150多篇,作品分成散文、评论、通讯、消息、趣闻轶事五部分。通过这本书,既可以了解河源风土人情,也可以了解陈国象的人生轨迹,是一本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文集。 (苏勇军)

■司雁人

精彩书评

书本推荐

古成之,字亚奭,号紫虚,宋端拱元年(988)戊子科程宿榜进士。同榜二十八人,应天星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共二十八宿之数,誉称象宿。宋广东举进士,自成之始。《河源县志·古成之传》曰

“赤溪都人”。赤溪都古岭及河源县各地古氏均称古成之后裔,但都不能落实其籍属,这里从首丘及里居两个角度考释如下。

中国人以故乡为安放亡灵之首丘。康熙版《河源县志·坟墓》记载较略:“进士古成之墓,在长宁君子嶂下。”乾隆志予以考证:“查君子嶂即今长宁县城,向日自河源析长宁,则古成之墓应在其地,至今非不可考。明季设长宁,原相度鸿雁洲之地建城,离今城五里,后因低洼遂筑城君子嶂下。则自建城以来,古迹之遗失者多矣。古成之为河源文品之最,前志不载其墓,似委其迹于长宁,而不知河源封境之旧人物之最也。故增入。”

明隆庆三年(1569)设置长宁县,原河源县长吉都(今锡场、半江、大席、隆街、田源、溪西、马头、石角、丰城、梅坑等地)割属之,民国三年(1914)长宁县复旧名新丰县。正如长宁名士赵希璜所言:“长吉十图故为河源地,析置长宁遂属宁。”乾隆四十八年(1783),希璜《营方山新居》

“亚奭风流在,遗踪总可寻;窗昽真福地,缥缈出崇岑”,称自己是在 诞 育 了 古 成 之 的 福 地 做 新屋。今新丰官方亦称古成之为本县杰出人士。

基于此,这里表述为:古成之,河源县长吉都(今属新丰县)人。

古成之为宋朝以来广南东路第一位进士,誉称“岭南首第”,乡人荣之,在河源城东门外建桂香桥,北门外义荣坊内建象宿楼,并赋联云:“桂香桥筑长虹挂,象宿楼成凌大华。”真宗咸平五年(1002),古成之在四川绵竹县任所“赋《思罗浮》诗,慨然有归隐之志,未几卒于官”(《河源县志·古成之传》)。明河源县令郑敬道,仰慕古成之“为岭南文学之倡”,于正德十二年(1517)在上城还金里临近南门筑“倡南书院”以祀。苏东坡谪居惠州,至河源访贤,有诗《咏象宿楼》:

“天高环列宿,地胜耸层楼。共羡凌云客,齐看折桂俦。姓名题雁塔,气象在瀛洲。故址徘徊处,萧萧碧玉秋。”

《河源县志·古成之传》称其“尝结庐罗浮,淹贯群籍”。此所谓《思罗浮》,《河源县志·艺文》又称《忆罗浮》,共二首,杨怀玉编选

《罗浮山历代诗选》(广东旅游出版社,1995)题为《罗浮寄怀》,河源名士廖鸣球有《和古秘书亚奭公〈怀罗浮〉原韵》。《罗浮志》(明陈槤著,商务印书馆,1936)卷四

《古成之》:“尝有《忆罗浮》二篇,自注云‘此诗寄罗浮隐者,逸其姓名’。”言为心声,这里径将“罗浮隐者”理解为作者本人。

其一: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

得寄凡踪。凭栏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背白云封。红尘一 下 拘 名 利 ,不 听 山 间 午 夜钟。(《罗浮志》版)

《罗浮记》云:“浮山乃蓬莱之一岛,尧时洪水所漂,浮海而

来,与罗山合而为一。”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位于河源临县博罗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是葛洪修炼的第七洞天。陈槤

《罗浮志》成书于明成化五年(1469),将古成之《忆罗浮》二首排在唐宋以来题咏罗浮山之首,但二首顺序与《河源县志》相反。此诗首联深情回忆自己当年曾像仙人般隐居在罗浮山;颔联说夜晚自己凭栏眺望挂在湛蓝天空的月亮,斜倚靠枕听闻风吹松树的凉爽渐入梦境;颈联说白天入山采药可以在山间清泉里洗净,悠闲地寄封书信总有白云在身后跟随;尾联急转直下说自从坠落趋名逐利的世俗凡尘,就再也听不到罗浮山间静谧半夜传来那悠长的禅院钟声了。整首诗语言平实,对仗工整,形象生动,情理交融,让人觉得作者遗世高蹈,心灵如水洗般干净。罗浮山旧有白云庵。

有说古成之隐居罗浮十年,中进士时四十二岁,终年六十岁。成之先生留下来的作品极少,但大多秉承了这种超脱凡俗的风格。如《游天通真身塔》:

“洁志登高塔,西南对海城。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如《游五羊观》:“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暖散芝田。吟余池畔聊欹枕,薰风萧萧吹白莲。”怪不得苏东坡说他“气象在瀛洲”。瀛洲为我国神话传说中三大海上仙山之一。

仙人好楼居,忆罗浮,最忆还是旧居处。罗浮山有大小石楼,在山上十里,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

其二:相思天一边,知在石楼间。高

卧人稀到,数峰云共闲。仙方新更试,易疏旧曾删。好探鱼头信,时应有鹤还。(有题称《怀石楼》)

大意:往昔住在罗浮山石楼边,一

边经常变换尝试新的炼丹配方,一边钻研《易经》六十四卦揭示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爱好探讨道教阴阳鱼太极图表示的那种和谐中正的境界,现在应该有仙鹤飞来带我回还了吧!《河源县志》说《忆罗浮》《怀石楼》是成之先生六十岁时,于四川绵竹任上萌生的退隐想法,确乎有些道理。

鹤是成仙的标志。白鹤仙化,与仙人道士有不解之缘。白鹤善飞,遨游太空,悠然来去,正合神仙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白鹤长寿,而长生不死又是道教神仙追求的终极目标。凡得道成仙者,大多骑乘白鹤遨游,道士安坐而死被称为“骑鹤仙化”。罗浮山旧有白鹤观。由于《忆罗浮》二首暗示的指向,遂有意会古成之仙化的传说。《罗浮志·古成之》:“在绵竹一年,忽索告身,题其末云……掷笔而逝。后人亲见与汉州郡守相辞。其门人他方出干,在路迎见成之手携只履,云‘归罗浮’,回家开棺,有只履存焉。后雷霹武夷山幔亭峰石,题曰‘河源古成之于此上升’,世传尸解得仙去。”古成之同科进士陈尧佐,咸平初以潮州通判权知惠州过河源,时成之既死,题云泉寺壁曰

“欲见故人面,仙踪去未还”。

古成之一是给河源种下了读书的种子,一是给河源读书人树立了标杆,后世缀文之士多有追怀。

河源县举人廖鸣球《和古秘书亚奭公〈怀罗浮〉原韵》:“岭外名山四百峰,蓬莱仙客寄行踪。白云深处卧黄野,明月落时归赤松。香萝再寻梅树老,丹砂重炼药炉封。我今却未红尘净,华首谁敲五夜钟。”晚生心怀崇敬,追慕先贤风姿。和诗往往等而下之,廖鸣球这首和诗却丝丝入扣,句句紧随,甚至在原诗基础上翻出些新意。

归善(今惠州)人吴高《忆古成之》:“三策当年动冕旒,先生钟秀出罗浮。文章天下联星象,忠孝人间迈等俦。白骨一函今在否?清诗千首永芳流。功成欲效留侯 ① 去,未必翻然物外游。”古成之乐居罗浮山,不得已入仕是为了赡养双亲,曾说:“仕以荣亲,今亲没,仕何为?”(《河源县志·古成之传》)流露了归隐之志。由此诗或可知古成之曾创诗近千首,但存世只几首。

邑人廖矩《象宿楼》:“楼名象宿邑生光,象宿名存楼已荒。空有大才齐太素②,不留半字贮牌坊。新丰江水千年曲,保障山岚万古长。为检青编③怀往迹,尚传岭海④翰林芳。”廖鸣球《登宋秘书古公象宿楼遗迹》:“危楼百尺控苍冥,宋代垂成世几经。三郭东环槎水绿,双城西接桂山青。龙墀职落容姦毒,雁塔名存应列星。此日登临望秋色,夕阳和雁下芦汀。”河源县城上郭象宿楼宋代时即毁,苏东坡到时已是凭吊故址,后人多有惋惜。2006年10月,各地古氏后人合力在东埔新塘铁炉村(万绿湖旅游大道旁)建起一个近两千平方米,集象宿亭、纪念馆、纪念碑于一体的古成之纪念广场。

由于罗浮山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粤东士子科举文战多写过罗浮赋,如赵希璜、廖鸣球等。对于走出去的粤东士子来说,罗浮山是故乡,是家园,是一种收敛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内修的人生理念。自古成之《忆罗浮》出,罗浮山便成了粤东士子仙梦之浮槎,落凡之桃源。

赵希璜与罗浮山受古成之影响最深,应为

其乡人赵希璜(字渭川)。乾隆三十六年(1771),希璜置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效仿古成之入罗浮山读书一年。而且他也是一朝入梦,终生不醒。乾隆四十 二 年(1777)应 顺 天 乡 试 被黜,季秋南还,在京诸友诗文相送,有言“送赵渭川归读书罗浮山中”。即在大家印象中,赵希璜回家就是回罗浮山。

出山十年后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希璜也作《忆罗浮》:

“老人峰倚碧云间,笑尔终应物外闲。十载离山犹固我,待完诗债便归山。”此时希璜尚未入仕,就已经想着归山了。

乾隆四十八年(1783),在长宁县老家建房居住:“亚奭风流在,遗踪总可寻。窗昽真福地,缥缈出崇岑。有酒无陶令,无弦弹素琴。三椽茅屋里,一径碧云深。”(《营方山新居》)此诗表明赵希璜以古成之为同乡,决心以先贤为榜样潜心读书。同年有广西之行,作《别罗浮》:“嗤我骨俗身不仙,一觉前缘殊未了。忽

离忽合何悲欢,风雨波涛生缥缈。观光屡上黄金台,壮游几度邯郸道。人间原自有蓬莱,跂望玉堂霜鬓槁。”现实面前谁也免不了俗,谁都想红尘世界走一遭。深一脚来浅一脚,坎坎坷坷希望越来越小。几回都是黄粱梦,几番努力都陪跑。仙境就在罗浮山,回首家园人已老。赵希璜也像许多古代士人一样,总在入世出世间矛盾徘徊。

乾隆五十九年(1794)《梦罗浮》“邯郸一枕堕机井,梅花万树忘前身”“寒香饱嚼沁心髓,尘缘偶尔超笼樊”——安阳去邯郸道上有黄粱梦村,即典故黄粱梦故事发生地,村里有庙曰吕洞宾祠。奔波仕途总觉得是被一个梦幻所诱骗,一旦在梦里回到罗浮山的梅花村,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可惜“此梦黄梁炊未熟,此梦丹篆吞仍温”——当官还是有好处,犹恋官身有温度。“何时梦 醒 赋 归 去 ,群 仙 聚 会 开 芳尊”——什么时候梦醒了就归隐罗浮山,与众位列仙聚会喝酒是何等畅快适意。

嘉庆六年(1801)《罗浮藤杖歌》序称,乾隆三十六年(1771)希璜读书罗浮山时,有孙道士号百余岁,以藤杖为赠,璜铭之“执友”,每游山则拄杖以往。三十一年后,家中人来安阳,幼子赵忻以此杖寄父,璜作歌记之。“梅花村中执我手,谓我梦境何翩翩?”“罗山浮山自离合,葛翁鲍老⑤何拘牵?”“徜徉仙去跨喑虎,嗤笑宦迹张空拳”——这一年颜检任河南巡抚,赵希璜因回避解职,终于梦醒,但也和古成之一样,他最终也没能再回罗浮山,而是魂客异乡。罗浮有伏虎石及“哑虎巡山”“骑虎负经”“引虎枕膝”传说。

正如其华丽的《梅花村赋》(《研栰斋文集》卷二)所言:“江山如梦,风月为庐。缅赵子之遗踪尚在罗浮深处,探梅花之芳信依然冰雪。”赵希璜和古成之一样,都是一生也没能走出罗浮山梦境之人。

颜检《题友人访梅图二首(之二)》(《衍庆堂诗稿》卷十)“七十老人未得归,披图今日梦依稀;何时四百峰头下,更向花间敞竹扉(罗浮山有梅花村)”。颜晚年亦频频南望,好在最终梦圆家山。

徐旭曾、宋湘与罗浮山徐旭曾亦与罗浮山相当渊

源。罗浮山有“凡有约必不成游”的传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还在乡间读书时,徐旭曾作有《约游罗浮不果》。嘉庆六年(1801)刚入京职两年,既有“罗浮归去读书好,秋水芦花放白鹇”(《积雨连旬呈五园孝廉(时同寓万明寺,孝廉将 南 归)》)之 叹 。 嘉 庆 八 年(1803)又叹“倦游归卧罗浮巅,铁桥⑥风雨骖群仙”(《题苏梧冈明经小照》)。嘉庆九年(1804)也作罗浮山恋歌《忆罗浮》:“朝来忽坠南雁羽,报竹平安余尺素”“微闻山灵长叹息,欲归不归子诚顽”“但愁松竹今荒芜,山灵许我再到无?”——早上忽然收到南方寄来报告平安的书信,似乎听到山灵抱怨我顽皮在外太久,担心罗浮山上的松竹久未打理而荒芜,不知山灵还会不会再次收留我。嘉庆十年(1805)更憧憬“春剪罗浮韭,秋回博望楂”(《送贯亭侍御南归》)的生活。

最令人动容乃徐旭曾与宋

湘(号芷湾)两人约归罗浮山。嘉庆十六年(1811),徐旭曾

写诗给宋湘:“昨宵梦绕葛仙洞,与子坐论山元卿”——昨晚梦回罗浮山,咱们两人坐论唐人山元卿⑦。“可怜肝胆向谁是?同被铅椠⑧耗此生;对搔短发冉冉白,罗浮归约餐黄精”——两人久有归山志,至今踟躇未成行,都是为人捉刀浪费了大好年华;互相对看头发越来越短越来越白,不如回到罗浮山以黄精药膳为食。(《柬宋芷湾太史》)宋湘复诗答曰:“富贵犹无益,声华况已轻。生儿休识字,误我是浮名。耕牧青山失,风尘白发生。相看同一笑,垂老竟何成?”慨叹彼此年华已老,而功业未成,抒写了对庸碌的官场生涯的厌弃,以及对故园自由美好生活的系念。(《答徐晓初同年,即送其归省》,见宋湘《红杏山房诗钞》)徐旭曾《芷湾以和诗来复答之》句注:“芷湾约归罗浮,云此诗为他日山中风流二老之券。予谓芷湾,非汝隐时,十年后当徐议遂初耳。”宋湘说以这首诗为日后山中两个萧散无羁的老人作证。徐对宋说,现在还不是你隐居的时候,十年后慢慢再说吧。两人引为知己,惺惺相惜。

最后,徐旭曾以母病请假南归,得以终老故乡,宋湘却和古成之一样卒于任上。

邓缵先与罗浮山民国间紫金县邓缵先官新

疆,其诗作中涉罗浮者亦多。《忆梅》:“梅花村畔旧时游,一谪边尘又十秋。明月清溪家万里,梦中几度到罗浮。”《漫成》(十首之一):“家在罗浮铁水村,梅花时节泛清樽。征途未识枝间雪,却道梅花似故园。”其宗弟带垂《读

〈毳庐续吟〉诗卷书后》“忆同游览铁桥旁,酬唱东樵意趣长”,也说明邓缵先曾游罗浮山。其《毳庐诗草三编·七律》载《梦罗浮》一首:“屋绕梅花碧数层,梦中仿佛叩崖藤。铁桥有柱禅关近,荔浦无波酒户增。路渺恨寻南海蝶,身轻欣跨北溟鹏。前生因果成追忆,我是罗浮行脚僧。”以仕代农,谋食他乡,自比“罗浮行脚僧”,不禁让人百味杂陈。

注:①留侯:即张良。②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

质,引申为天地,朴素、质朴之意。③青编:即青丝简编。借指

史籍。泛指书籍。④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

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⑤葛翁鲍老:葛洪与鲍靓,

罗浮山道教传说中人物。鲍靓乃葛洪之岳父。

⑥铁桥:桥有石路石柱,望之如桥,在罗浮二山相接处。云雾常蔽,人迹不到,乃神仙之境。

⑦山元卿:唐人,号紫阳真人。《罗浮志》卷三介绍,宋绍圣中苏东坡谪惠阳四年,往来罗浮多有记述,其中《记山元卿蔡少霞事》曰:“唐有人梦至罗浮,见新宫作铭云,紫阳真人山元卿撰。”宋高似孙《纬略·新宫铭》:

“元卿 (山元卿 )之文,丽整高妙,非神仙中人嵇叔夜、李太白之流不能作。”盛赞其所撰《新宫铭》。

⑧铅椠(qiān qiàn):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指写作,校勘。指文章,典籍。

忆昔罗浮最上峰 ——读古成之《忆罗浮》兼谈粤东士子心目中的罗浮山

作者:肖克凡内容简介:这是作家肖克凡的最

新长篇小说。记述了天津旧租界在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租界内各色人物的命运和心态。既有那个时代天津的风土人情,又有新社会的时代气息。作者善于塑造人物,语言也富有天津人的独特韵味。小说写得非常节制、真实、生动,既有理性的反思,又有深刻的思考,尤其作者写出了逆境中人性的温暖和普通百姓的善良与坚韧,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有趣生活》

作者:丰子恺内容简介:生活本身就是方法,生

活本身也就是目的。丰子恺先生以包罗万象的眼光为大

众展示了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之美:关于艺术的自然情味、生机盎然的音乐故事、别具一格的中西方绘画观念、安顿心灵的精神文化食粮,都是一一嵌入生活的美意。独到的见解佐以精炼灵动的行文,真实而又自然的世界大概就在于此。

在各种生活中加些从纯正的美中摄取出来的美的原素,生活就利于进展了。

《旧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