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308
1 方便品第二 法华经讲记 方便品第二 1. 三论师说 :从此品去 ( 至 ) 分别功德品 格量偈以来,十五品半经名为正说,大开 为二 : 乙一、从初品 ( 至 ) 法师品凡有九品,明 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 ;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身谓身真实也。 明乘方便、乘真实,即说明三乘是方便、 而一乘是真实的。 2. 法相师说 :依十九品为正宗中,有三大 段: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an-2021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 方便品第二

法华经讲记

方便品第二

1. 三论师说 :从此品去 ( 至 ) 分别功德品

格量偈以来,十五品半经名为正说,大开

为二 :

乙一、从初品 (至 )法师品凡有九品,明

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 ;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身谓身真实也。

明乘方便、乘真实,即说明三乘是方便、

而一乘是真实的。

2. 法相师说 :依十九品为正宗中,有三大

段 :

Page 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

乙一、方便品下初十二品明一乘境

乙二、安乐、涌出明一乘行

乙三、如来寿量至常不轻,合此五品明一

乘果

明一乘境,就是说明一佛乘的境;境,特

别指意识所认识的对象。

3. 一般说:

方便,指为诱引众生入真实法而权设的法

门,称善巧方便,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

而施与化益者。

方便门也,门为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

略,皆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

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经 :开方

便门,示真实相。

4. 天台师说 :释此方便,如说 :方者秘

也,便者妙也。于昔成秘,今开成妙,妙

达于方即是真秘。方便及门即是秘妙,如

Page 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 方便品第二

经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须

说,我法妙难思。故以秘释方,以妙释便,

正是今品意也。

5. 三论师说:

乙一、明乘方便、乘真实四

丙一、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

丙二、执动疑生申疑致请

丙三、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

丙四、辨流通

方便品涉及到丙一、丙二、以及丙三的一

小部分。

6. 法相师说:

乙一、明一乘境三(方便品下初十二品)

丙一、正明权实三根得记三(初之八品)

丁一、初周说法四

Page 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

戊一、世尊晓喻

戊二、鹙子领解(譬喻品第三)

戊三、如来述成

戊四、佛为记别

丁二、二周说法

丁三、三周说法

方便品涉及到初周说法的戊一、世尊晓喻

以及鹙子领解的一部分。

7. 一般说:方便品的主旨 :是佛从三昧而

起,告舍利弗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

实相。于是舍利弗三请,世尊说明开、示、

悟、入佛之知见,佛法唯有一乘,说二

(乘)、说三(乘)只是方便,并非究竟。

丙二、迹门正说二

丁一、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二

戊一、略开显二

Page 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 方便品第二

己一、长文重颂叹佛二智二

庚一、长文二

辛一、寄言叹二智二

壬一、明诸佛权实三

癸一、双叹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1. 双叹 :即叹权智和叹实智。安详:稳重,

从容。

2. 天台师说:尔时者,文殊答问已竟时也。

佛常在定,何故言起?此有所示,往古诸

佛说此经时,必前入无量义即入法华。今

佛亦尔等,哀从定起,安此四悉,故言安

详而起也。

四悉檀: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

的四种方法。

Page 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

(1) 世界悉檀 :如说 :有法从因缘和

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

合故有,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

无别人。

(2) 各各为人悉檀:如说:有不信罪福者,

堕断灭见;欲拨彼断见,是故说 “ 杂生世

间得杂触杂受”。后者计有我有神,堕计常

中,是故不说有受者触者。

(3) 对治悉檀 :佛法为对治心病,如

以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

于嗔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因观身

过失名不净观,若嗔恚人观过失者,则增

益嗔恚火故。

(4) 第一义悉檀 :如摩诃衍义偈中说 :

语言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

槃。说诸行处,名世界法 ;说不行处,名

第一义。

3. 三论师说 :以下叹诸佛二智,此是经家

序 ;尔时世尊者,佛入三昧所作事讫。今

Page 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 方便品第二

是说法时至,故从定起也。

以三业而言;入定意业利益,放光是身业

利益,今欲明口业利益,故从定起也。安

祥者示大人之相,欲明大法故,先示大人

相。又安祥者动寂无碍也。

告舍利弗者出对扬之人也。无有人请而佛

自说者,有二义:

一者、示如来大悲纯至,机动则说不待

他请。肇公云 :真友不待请,如慈母之

赴婴儿。

二者、欲显理深玄,无人能问,故自说也。

如下偈云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也。

4. 天台师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者,叹

实智也。

非三种化他权实,故言诸佛。显自行之实,

故言智慧。竖彻如理之底,故言甚深。横

穷法界之边,故言无量。此正称叹之辞,

无量甚深,深高横广,譬如根深则条茂,

Page 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

源远则流长。实智既然,权智例尔。

5. 天台师说 :其智慧门,难解难入等者,

叹权智也。

自行道前方便有进趣之力,故名为门。从

门入到道中,道中称实,道前名权。

十住始解故难解,十地为入故难入,非七

方便人所能测度。

七方便;指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

四善根。五停心观是 :不净观、慈悲观、

因缘观、界差别观和数息观的五种观。

6. 天台师说:此正叹权之辞,而别举声闻、

辟支佛不能知者,执重故别破之耳!

法身本意,原以自行权实拟之,无机逃走

故言不知。

华严顿照,如聋如痖故言不知。

方等弹斥,保任草菴故言不知。般若转教,

无心希取故言不知。

Page 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 方便品第二

今大机启发,放光动地,彼此古今诸佛道

同,由怀疑惑故言不知。

利根菩萨节节能知,钝同二乘是亦不知也。

弹斥 :方等中言及小乘,但予斥责,大小

不融。转教:透过空的真实义,将小乘转

成大乘,故又称为般若之转教。

7. 三论师说:诸佛智慧下,此正叹诸佛二

智也。

先叹实智;诸佛智慧者,标佛实智也。甚

深无量者,叹佛实智。

次叹权智;其智慧门,叹权智也。门者权智,

说一切教为通佛智,故以一切教为佛智慧

门,故正取一切教为门。难解难入者,始

不能知为难解,终不能悟为难入。或说不

退大乘位者始解故难解,十地为入故难入;

不是一般凡外、二乘、初学菩萨所能测度。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者,出不解之

人也。

Page 1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

上叹佛智甚深,为欲显一也。其智慧门难

解难入、乃至二乘不能知,为欲斥二乘也。

二乘所以不能知者,如来于一说三,为令

因三通一,故三为一门。二乘遂住于三,

不能因三以悟一,是故不能知三也。二乘

既不解三又不入一,则住在门外,故下偈

云 :在门外立。

8. 法相师说:以下先总标胜妙;即从尔时

世尊 ( 至 ) 所不能知。

初显自在从定而起,后告鹙子 正陈所说,

此示现如来得自在力故,如来入定无能惊

寤故。其中,不告馀人,独告舍利弗者:

随深智慧与如来相应故 ;谓舍利弗声闻

之中最为上品,智慧利根一闻即解,最先

悟入。佛凡说法必应机根,由彼智慧最

为第一,根法相符故名相应。相应者随

顺义,非是智慧相似名为相应,根合佛

法名相应故。

不告菩萨,引论说有五义:

Page 1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 方便品第二

一、为诸声闻所作事故,妙法莲华为声闻

说,声闻所作舍于权乘非菩萨故。

二、为诸声闻回向大菩提故,令其发心趣

大果故。

三、护诸声闻恐怯弱故,若告菩萨,即

诸声闻谓此一乘非为已分,心生怯弱不

能进修。今告声闻令除此意,是汝等分

除怯弱心。

四、为令馀人善思念故,令馀声闻善思念

之,其舍利弗已蒙佛告,我是彼流亦应被

告,深生信仰起修学心。

五、为诸声闻不起所作已办心故,昔诸声

闻谓所得灭,果满证圆所作已办,今叹法

妙告彼不知,令舍小心。

9. 法相师说 :佛今所以叹二深者,论自解

云 :

为诸大众生尊重心,毕竟欲闻如来说故,

为下将说一乘真实,佛所得法甚深难解之

Page 1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

由渐故。先叹智深;彰下所叹,有所言说

意趣难知,二乘为权之由渐故。次叹门深;

令其发心希所闻也,不尔唯应叹智慧深,

总揽万德以成佛故。

癸二、双释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

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

10. 天台师说 :双释,一起解释实智和权

智 :

佛曾亲近等 ;是释实智,良由外值佛多,

禀承至要,故实智甚深。良由内行纯厚,

尽行道法,故实智无量。无量释横广,甚

深释竖高也。

勇猛精进等;是释权智,良由勇猛精进,

能入难入之门,既入门已泽被无疆,物钦

胜德,故名称普闻。

亦可勇猛精进能入法门,即释权智深 ;名

称普闻,即释权智广。权智虽无深广之语,

Page 1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 方便品第二

例实智此义则成。

11. 三论师说:此双释诸佛二智也:

所以实智甚深无量,权智难解难入者,以

行因既积故果深妙,难解难入也。

亦应对二乘所以不解者,殖因既近果智便

钝,故不能解也。

此文二句 :初句明值佛既多,次句明修行

久积。修行久积中,二句次第 ;初句正明

修一切行,次句明虽复修行而精勤勇猛 ;

前句明所策之行,次句则是能策之勤。

名称普闻者 ;德树于内,故名流于外。又

所以知备修众行及精勤勇猛者 ;以修行诸

行时,名称普闻故证知尔也。并引摄大乘

论明四种修者 :

(1) 供养无量百千诸佛者,值佛既多经

时必久,谓长时修也。

(2) 尽行诸佛无量道法者,无一行而不

Page 1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

修,谓无馀修也。

(3) 勇猛者,修行之时心不悠悠至到勇

猛,谓尊重修也。

(4) 精进者,念念善法相续,不令馀念

间之,谓无间修。

此之四修则是内德,以内德既备,故外名

普闻。

12. 法相师说:所以者何下,释斯胜妙;

佛之智慧二乘未得可名甚深,其智慧门二

乘已得,何名甚深云二乘不知?此明四甚

深 :

第一句 :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者,

此受持读诵甚深 ;此显世尊经三大劫,供

养二十六恒河沙佛,于彼诸佛所受持读诵

此法门故所以甚深,非如彼二乘略即能解

故名甚深。

第二句 :尽行诸佛无量道法者,此修行甚

Page 1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 方便品第二

深 ;诸佛福智二利道行皆尽行故, 非如二

乘略修因故,名为甚深。

第三句 :勇猛精进者 ;此果行甚深 ;果谓

果决,精纯勇捍,堪耐劳倦,所作皆成,

名为果决。或由精进所作善成,今获胜果

名果甚深。一句投火,半偈舍身,六年苦

行,七日翘足,非不专精勤劳得故。

第四句:名称普闻者;此增长功德心甚深,

由名远振,凡圣普闻,勖励已身,勤加修

断,自功德心,倍加增长。或名远振,他

闻之故,皆悉增长功德之心,一切闻知故

成甚深。

癸三、双结

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13. 天台师说:双结:即结说实智和权智:

一、称理究竟故言成就,到彼岸底故言甚

深,此结成实智也。称机适会故言随宜,

非凡夫、初学菩萨所知故言难解,此结成

Page 1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

权智也。

二、或成就甚深未曾有法,结自行权实 ;

随宜所说意趣难解,结化他权实。自行权

实俱名为实,化他权实俱名为权也。

14. 法相师说:此段名四甚深:

第一成就甚深未曾有法者 ;此快妙事心甚

深,由所成法是未曾有快妙胜事,能成之

心亦为快妙,快妙心说故教难知。

第二难解法者如来能知者 ;此无上甚深,

由极难解法如来能知,故此法门得成无

上 ;或难解法体即无上,唯佛能知故是

甚深。

第三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者;此入甚深,入

甚深者名字、章句意难得故,佛自住持入

解此意,不同外道自不能解何令他解?说

因缘法极甚深故。入有二义:一难入解,

佛自解故;二随宜所说,令他入法故。意

趣难解名为甚深。

Page 1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 方便品第二

第四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者;此不共

声闻、辟支佛所作住持甚深,不同二乘所

作外利所作、内利住持故成甚深。

壬二、明释迦权实三

癸一、双叹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

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

令离诸著。

15. 天台师说:叹权实二智;

前明诸佛权实,现说释迦权实。实智不圆,

佛道不成,既云成佛,一成一切成,即是

叹实智也;种种因缘下是叹权智。

因缘者;四十馀年以三乘教化众生,以权

以实逗会众生,故言种种因缘也。

譬喻者;小乘中如芭蕉、水沫等譬,大乘

中如乾城、幻事等譬。

广演者;能于一法出无量义也。

Page 1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

无数方便;即七种方便也。

引导等者 ;说散十善离三途著,说净十善

离欲界著,说三藏离见思著,说菩萨法离

涅槃著,说佛法离顺道法爱著。

七种方便 ;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

乘及四教之前三教。

16. 三论师说:以下叹释迦二智;

所以前明诸佛,后辨释迦者,示悟物以渐

也。前辨诸佛开宗,后明释迦随顺,则

使执三之流不生疑谤。此言成道,凡有

二义 :

一者、王宫现生,伽耶成道,从此已来施

方便。

二者、依下经文明久已成佛,从此已来施

于方便,此明用权智之时节也。引导众生

令离诸著者 ;此明用权意也。

所以用无数方便者,为令众生离著故也。

Page 1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 方便品第二

以众生染著三界,欲令离之故说三乘;不

言实有三乘究竟,汝还遂保执三乘究竟故

不解佛意,故上云难解难入也。又我设方

便本令离著,今遂保执三乘,此则是著于

无著,故不识佛意也。

17. 法相师说 :此说总标 ;即从舍利弗

( 至 ) 种种譬喻。

从舍利弗 ( 至 ) 种种譬喻,此上为总;下

从广演言教 ( 至 ) 令离诸著释上言。舍利

弗!吾从成佛已来,于彼彼处广演言教,

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等,展转

意言 ;由如来身于所证理成就自在,说

因圆满,是以今说所证智慧、及智慧门二

皆甚深。

癸二、双释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18. 天台师说:此释实、权二智:

如来二字是释实智,从真如实相中来而得

Page 2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

成佛,故名如来也。方便是释权智,由于

方便善巧,故能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

教也。

知见波罗蜜,即双举权实:知见,一切种

智名实知,佛眼名实见;道种智名权知,

法眼名权见。悉到事理边际故,悉名波罗

蜜。皆已具足者,权、实悉究竟也。

19. 三论师说:所以者何下,释权智也。以

内德既圆,故外用善巧能利物也。

20. 法相师说:以下别释;即从广演言教下。

知见者;真俗二智体,根本智名知,后得

智名见。

方便者;此智妙用方便善巧,由自成就不

思议境界故具知见,与声闻等名为方便。

波罗蜜者 ;到彼岸义,明佛成就二胜智体

故,能成就不可思议境界,已到彼岸胜馀

一切。由具方便二智妙用,复能令他到于

彼岸故,能以此不可思议境界知见,亦与

Page 2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 方便品第二

声闻、菩萨。

令离诸著;著者执本,爱染生死之根本故。

论云 :诸著者彼彼处著,或著界、著地、

著分、著乘 :

(1) 著界者,著三界。

(2) 著地者,即以九次第定为地,依戒取、

见取执此三昧,故名著地。

(3) 著分者,著在家分已同类,作种种

业邪见等故;著出家分名闻利养,

能起种种觉察烦恼等故。

(4) 著乘者,著声闻乘,乐持小戒求四

果等故;著于大乘,著利养供养恭

敬等故。由著分别观种种法相乃至

分别佛地故。

癸三、双结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

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

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Page 2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

21. 天台师说:解释广大等:

广大明横,深远明竖,实智非横、非竖,

寄言叹其横竖照无限极,如函大盖大也。

无量者;大慈悲喜舍也。

无碍者;四辨也,但这一句法华论说无障

无碍。

力者;十力也。无所畏者;四无所畏也。

禅者;实相禅也。定者;首楞严定也。

解脱;即八解脱。三昧者;王三昧也。

深入无际;结成权智竖深。成就一切未曾

有法;结成权智横广。

22. 四辨,指佛所具有的四种自在无碍辩:

(1) 法无碍辩;谓于一切法相、名字有

无碍自在的智解,故能善于辩说。

(2) 义无碍辩;谓关于一切法相、名字

的义理有无碍自在的智解辩才。

Page 2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 方便品第二

(3) 辞无碍辩;谓通晓一切方言而无碍

辩说的智解、辩才。

(4) 辩无碍辩;谓随顺众生根机而巧妙

演说,令众生乐闻的智解、辩才。

23. 十力:指佛所具足的十种智力:

(1) 处非处智力;处,指道理;善因善果、

恶因恶果之理称为是处,反之称为

非处。如来如实了知此等合理、非

合理的一切道理,称为处非处智力。

(2) 业异熟智力;指如来如实知悉众生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业报的因果

关系。

(3)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指如来如

实知悉一切静虑、解脱、等持及等

至等禅定的次第浅深。

(4) 根上下智力;如来如实知悉众生根

机的胜劣差别。

Page 2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

(5) 种种胜解智力;如来如实知悉众生

的乐欲胜解。

(6) 种种界智力;如来如实知悉众生之

种姓及其行为等。

(7) 遍趣行智力;如来了知到达人天诸

趣之道行因果。

(8) 宿住随念智力;如来忆念知悉过去

世种种事。

(9) 死生智力;如来以天眼而知众生死

生时及未来生的善恶趣,乃至善恶

业的成就等。

(10) 漏尽智力;指如来知悉自己诸漏悉

尽,不受后有,又如实了知他人断

除烦恼与否。

24. 四无所畏:指佛菩萨在说法作师子吼时,

所具有的四种智力:

(1) 正等觉无畏;谓佛于一切法等皆觉

Page 2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 方便品第二

知,即使面对因不知诸法而施种种

问难的众生也不怖畏。此无畏又称

一切智无所畏,因佛于一切世间、

出世间法尽悉知见,宣言我是一切

正智之人,得安稳,得无畏,故有

此称。

(2) 漏永尽无畏;又称漏尽无所畏,谓

佛自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

外难。

(3) 说障法无畏 ;谓佛说“染法必能为

障”,并对因此而有的任何非难无

所怖畏。此无畏又称说障道无所

畏,意指佛无畏地宣说“染法能

障碍圣道”。

(4) 说出道无畏;谓佛说能出离之道,

修道必能出离苦果。此无畏又称说

尽苦道无所畏,谓佛无畏地宣说能

尽灭诸苦的道法。

25. 实相禅 ;实相,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

Page 2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

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

法性等。实相与禅相应者,称为实相禅。

首楞严定:意译勇健定、健行定、健相定。

菩萨得此三昧,则诸烦恼及恶魔皆不得破

坏之,并且恰如大将率领兵众,一切三昧

悉皆随从。

26. 八解脱:

(1) 有色观诸色解脱;又名内有色想观

外色解脱。谓离内心之色想,观外

在诸色为青瘀脓烂等不净。

(2) 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又名内无

色相、观外诸色解脱。谓内心已离

色想,然为欲更使坚定不移,故于

外色修不净观。

(3) 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又名净解

脱。谓为欲试练善根是否成满,乃

弃背前二解脱之不净观心,而修观

外在色境之色相,令烦恼不生。

Page 2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 方便品第二

(4) 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

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

住解脱 ;又名空无边处解脱。谓

灭有对色想,成就空无边处之行相。

(5) 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

边处、具足住解脱:又名识无边处

解脱。谓弃背空无边心,成就识无

边之行相。

(6)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

处、具足住解脱;又名无所有处解脱。

谓弃背识无边之心,成就无所有之

行相。

(7) 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

具足住解脱;又名非想非非想处解

脱。谓弃背无所有心,无明胜之想,

住非无想之相且成就之。

(8) 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

身作证、具足住解脱 ;又名灭受

想解脱。谓厌背受想等,趋入灭

Page 2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

一切心心所法的灭尽定。

前三解脱系以无贪为体,其中:前二者依

初二静虑,缘欲界可憎之色为境;

第三解脱依第四静虑,缘欲界可爱色为境;

其次之四无色解脱则以四无色禅定为体,

各缘自地及上地苦集灭谛及九地类智品之

道等。

27. 王三昧;指三昧之王。即在诸三昧中,

其力用利益等最优胜者。据《大智度论》

卷七所述,此三昧于诸三昧中,最为自在,

能缘无量诸法,如人中之王。

又此三昧王三昧,一切诸三昧皆入其中,

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

入大海,亦如一切人民皆属国王。

28. 三论师说:此叹实智也。

上以方便标知见故是权智,今直称知见广

大深远名为实智。

Page 2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 方便品第二

初句标知见,下以四义叹之;照无不遍称广,

超二乘之表为大,竖不见其底曰深,横莫

究其边称远。上标知见,次以二门叹之:

一、广大深远,叹智无不圆,二、无障无碍,

叹累无不尽。

依次第解释诸德;

十力是佛内德故初叹之,以知根识药故说

十力。以内了十境故,外说无惧,故次显

无畏。力、无畏者叹佛智慧,禅定、解脱、

三昧叹佛功德。禅谓四禅,定谓四无色定,

解脱则八解脱,三昧则是空、无相、无愿。

此之四门则是次第 ;初得四禅,次得四空

定,具足八禅次得八解,以得八解之定故

能证三空门也。深入无际者,上别列诸德,

今总叹之。于一一德,佛皆穷其边底,馀

人不知其际畔,故云无际。

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者,上叹德犹未尽,故

今总结叹也。

Page 3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

29. 法相师说:以下总、别解释诸德;

从舍利弗 ( 至 ) 解脱三昧,以诸德总句说:

今言知见 ;广者无边,大者无上,深者难

测,远者时长穷未来故。二智为性故云知

见 ;又此诸德,亦是二智眷属所摄,故云

知见。无量已下诸德别句。

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二句;论说

功德毕竟成就,即种种念观,故说彼法成

就因缘如法相应故,以致理事、空有、世

出世间、未曾有法皆深入故,洞晓无涯故。

辛二、绝言叹二智二

壬一、举绝叹之由二

癸一、正举绝叹之由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

柔软,悦可众心。

30. 一般说:名相解释;

种种分别诸法,巧说诸法,即种种分类、

Page 3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1 方便品第二

分析教法。成就种种辩才,能善巧方便的

为众说法,所以容易了解,容易得益。

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心意柔和而随顺于

道,称为柔软;柔和之言语,能悦人心性,

称为柔软语。悦可众心 :大众的心得到喜

悦认可,

31. 天台师说:此段解释;

种种分别巧说诸法,重举权也。言辞柔软,

悦可众心,重举实也。前寄言叹前实后权,

是明从实舒权;今绝言叹前权后实,是欲

卷权归实。

上文见他土说顿云:出柔软音,下文身子

领解云:闻佛柔软音;故言举实,众心乃

以得实为悦故也。

32. 三论师说:此段解释;

上明成就一切未曾有法,以内德既圆,故

外巧说法。外巧说法有二种 :一者、巧说

法,二者、巧称机。

Page 3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2

言辞柔软,上叹四无碍智,今赞五种音声。

与上叹权智异者,前明说权意,谓令离诸

著,令其不著小则是舍小 ;今赞佛巧说之

德,令其欣大也。

33. 法相师说:此段论名语言成就,佛得五

种美妙音声,说诸法故。

大智度论卷四说:一、甚深如雷;二、清

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

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

甚深如雷,名种种分别诸法 ;谛了易解,

名巧说诸法,诸法之言通上分别,慈悲悯

念,听者无厌,名言词柔软 ;清彻远闻,

闻者悦乐,入心敬爱名悦可众心。

癸二、指绝言之境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

佛悉成就。

34. 天台师说:此段解释;

Page 3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3 方便品第二

取要者,犹云略而言之也。

无量无边是指权,未曾有法是指实。言此

二事佛悉成就,修道得故此那可说?

若单明一事不应言悉,悉者双指权实也。

复次,无量无边皆未曾有,则即权而实不

可思议;未曾有法无量无边,则即实而权

不可思议。

佛悉成就;言此权实二法佛悉成就,修道

得故此那可说,若单明一事不应言悉,既

双指权实其意明矣!

壬二、正绝言叹二

癸一、绝言叹

止 !舍利弗 !不须复说。

35. 天台师说:此段解释;

此法深寂,言语道断,体不可说,故止而

叹之。设慈悲为说,闻不能解伤其善根,

是故止也。

Page 3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4

止:停止;终止。不须复说:不必再说。

36. 三论师说 :以下止言加叹二智;上虽

称叹甚深无量,犹涉名言,未穷称叹之美。

至人之智,心行已断,言语又灭,叹所不

能叹,乃穷叹美之极,故寄止言叹,名止

言加叹二智也。

略释止意:

(1) 又止言者,则卷束上文归无名相

也。上开诸佛二智,释迦权实,

美实智为甚深,叹权智为难解,

此皆是无名相中假名相说耳!然

诸法实相,未曾有诸佛之与释迦,

深与不深,权之与实。故波若云:

诸法非深非妙,乃至非智非愚、

非权非实也。

(2) 止言者,欲令大众于法起尊重心

生后三请故,又欲令五千之徒离

法座故。

Page 3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5 方便品第二

37. 法相师说:从舍利弗 ( 至 ) 不须复说,

此段论云:有法器众生心已满足,故名相

成就:

一、释法器有二 :一真,二假 ;真即

舍利弗等,假谓增上慢者。

(1) 真;为真法器众生,圣心已满

者,心乐妙法,唱止现相令其

邀请,佛今所唱止不须说何等

法耶?

(2) 假;为假法器众生,自谓圣心

已满足者,心不乐法,在座未

去,唱止现相令其起去。

二、释相:诸法解脱,我已得讫,更有

何法止不说耶?故名为相。如世间人共会

一处,亦有乐闻、不乐闻语时,能语言止

不须说,说之何益?令乐者请话,不乐者

起去。今为前真者令问取一乘,故名为相。

癸二、释止叹意

Page 3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6

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

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

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

本末究竟等。

38. 希有 :谓事之甚少、难逢者。尤指如

来之示现及其一代教法,故有 “ 希有大法

王 ”、“ 希法 ” 之称。 难解 :谓理解难,

悟入亦难。如诸佛之智慧甚深无量,其智

慧门难解难入。

究尽:全部瞭解、彻底理解。

39. 天台师说 :取要言之,佛悉成就,即是

三悉檀成就也。止!止!不须说,即是第

一义悉檀;是为四悉檀论权实。此释止叹

之意为二:

一、就佛是最上人,成就修得最上法,

故不可说;

二、明甚深境界不可思议,故不可说。

Page 3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7 方便品第二

就佛成就下,明上人权实横满不可说;从

唯佛与佛下,明上人权实竖深不可说。成

就对不成就,乃至难解对不难解,即是横

明成就修道得故,故不可说。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者,初中分获未尽其源,

如十四日月光用未普,独佛与佛究竟边底。

如十五日之月,体无不圆,光无不遍,如

此竖深修道得故,故不可说。

40. 三论师说 :所以者何下,此释止言,

为二 :

初明法妙众生不解故不可言;次明唯佛能

解故不须言,不言之意唯此两也。

所谓诸法如是相者,前标实相谓一相门,

此下十事标差别相门。

所以明此二门者 ;明诸法不出差别、无差

别二境,诸佛之智亦不出差别、无差别二

智。知无差别名一切智,则如来智 ;照于

差别名一切种智,则是佛智。

Page 3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8

今既叹佛智故举境显之 (知、照也 )。

41. 一般说:诸法实相:

诸法,世间与出世间之一切万法,乃差别

之现象、随缘之事。

实相,其真实之体相,乃平等之实在、

不变之理。为大乘佛教之表记,相对于

小乘之三法印而称大乘一法印。鸠摩罗

什译典中之“实相”,含有“空” 之意义。

这是龙树以来所强调的。而“诸法实相”

之说,乃大乘佛教之标帜,亦即相对于

小乘佛教立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

大乘佛教用“实相印”来指称一切诸法

的真实相状。

根据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与法华经卷

一方便品说,诸法实相唯佛所自证究尽,

非名字、语言所能显示。盖外道、声闻等

亦皆期望就诸法究明其真实相,然般若等

经则以彼等所说未达究尽,而以不可得空

为第一义真实谛。各宗派所说之“诸法实

Page 3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9 方便品第二

相”,其内容虽依各宗而异,然皆以此语

诠表诸法之 终极理趣。智顗则以中道为

实相,揭举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

空、如如、涅槃、虚空佛性、如来藏、中

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及微妙

寂灭,为实相的异名。

42. 天台师说:所以者何?佛悉成就第一希

有,至诸法实相,即是理。所谓诸法如是

相者,即是事;是为理、事论权实。诸法

实相者,略标甚深权实境也。

诸法,谓百界千如,即实之权也。实相,

谓中道理体,即权之实也。所谓诸法如是

相等,广释甚深权实境也。

诸法,谓百界千如 ;即将一切诸法差别迷

悟之境,分类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

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

此十界又各自相具,故共为百法界。此百

界之每一法界各具相、性、体、力、作、因、

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之十种事理(十

Page 4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0

如是),故百界共有千如。

43. 天台师说:十如是为世界观,指如是相、

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

究竟等。如,为 “ 不异 ” 义 ;是,为 “ 无

非 ” 义 ;即现实原本的情状名为如是。

(1) 相: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的,

即现于外面,可以看得见的相貌,

这指的十界苦乐的表相。

(2) 性: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的,

即存于内面的自性不改的本性,这

指的十界的自性,法尔各别,如木

有火,遇缘即发。

(3) 体 :“主质名为体”,即物的本质,

这指的具有十界之用的本质。

(4) 力 :“功能为力”,即主体所具的

力用功能,也就是潜在势力。

(5) 作 :“构造为作”,即力量显现能

起作业,也就是显在势力。

Page 4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41 方便品第二

(6) 因 :“习因为因”,即习熟之意,能

生十界果的直接原因,所谓同类

因是。

(7) 缘 :“助因为缘”,即助因感果的

间接原因,所谓增上缘是。

(8) 果 :“习因为果”,即由习因所引

生的结果,所谓等流果是。

(9) 报 :“报果为报”,即由善恶业所

感得的报果,所谓异熟果是。

(10) 本末究竟等 :“初相为本,后报

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

即是贯通前九法的原理。

44. 天台说:本宗以三转读文解释十如是:

(1) 空转 :又称空谛转,在“如”字

之下断句,读作“诸法如,是相

如,……是本末究竟等如。”此时,

“是”为指示辞,“如”是不异之谓,

即空义。此显十法毕竟一相平等,

Page 4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2

诸法皆空。

(2) 假转:又称假谛转,在“相”、“性”

之下断句,读作“诸法如是相,

如是性,……如是本末究竟等。”

此时,“如”名不异,“是”取“即”

义。此显十法名字施设不同,安

立森罗差别,空即假。

(3) 中转 :又称中谛转,在“是”字

之下断句,读作“诸法如是,相

如是……本末究竟等如是。”此时,

“如”是冥如之义,“是”简除“非”,

直指中道实相。此显十法悉冥如

中道实相。

45. 三论师说:依问答说十句;

问:此文十句明何法耶?

答:通而言之,即明一切法皆具十门,故

智度论显一切法皆有九种,与此大同。今

且就佛因果明于十法,即约佛因果明性相

Page 4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43 方便品第二

义等也;佛因果通具万行、万德,今且寄

般若因果以显之。

46. 三论师说:以下依般若因果明十法:

如是相、如是性者 ;般若以无著为相,无

著之相体不可改故称为性。般若以正观为

体也,般若有断惑之功故名为力,般若有

照境之用故称为作。从习无所得观生故称

为因,则四缘中因缘也。由实相境发实相

智名之为缘,则四缘中缘缘义也。

如是果、如是报者,很多意见,今且依佛

因果义释者:般若为因,萨婆若为果;五

度为因,福德庄严为报;又佛德州因为果,

更起应用义为报 ;又法身为果,报身为

报。如是本末者 :般若为因名本,萨婆若

为果名末 ;亦得云由萨婆若故说般若,故

萨婆若为本,般若为末。究竟等者 ;摄上

因果归于非因非果不二之理,故药草喻品

云: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47. 法相师说:此段引论说堪成就,有二意:

Page 4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4

一、堪能说法 ;从所以者何 ( 至 ) 难

解之法,明如舍利弗等善根熟者,名可化

众生,知佛成就第一希有难解功德堪能说

法。

二、说不可尽 ;从所谓诸法 ( 至 ) 究

竟等,佛智具知此实相体,穷源底故名为

究尽。不但成就有为万德,无为万德佛亦

究尽,故言无量种成就说不可尽。

48. 法相师说:说不可尽一段,论引经有五

句;谓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

何体法?论有四释,如第二番依展转训释

法,翻译之家依此而释:

(1) 如是相、如是性合是第一何等法;

相是有为,性是无为故。

(2) 如是体者,是第五何体法 ;谓五蕴

体、非五蕴体故,合而为文。

(3) 如是力、如是作者合是第三何似法;

力谓常法,常法有力能故。作谓无

Page 4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45 方便品第二

常法,有造作故。

(4) 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合是第二云何法:因、缘、果、报之中;

有为是因缘所生法,无为非因缘所

生法。建立果义名因,成办报义名缘;

亲得果名因,疏得果名缘。四果名果,

异熟名报。

(5) 如是本末是第四何相法 :生等三

相法是末,体是事故 ;不生等三

相是本,体是理故。究竟等者,

重解理、本,法性究竟也。

庚二、重颂二

辛一、颂寄言叹二智二

壬一、合颂叹二佛二智二

癸一、总颂二佛实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

Page 4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6

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1. 二佛 :释尊与诸佛二佛。世雄 :佛之尊

称。谓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于世间

最为雄猛,能制伏、断尽一切烦恼。不可

量 :不可裁度,不可推测度量。

2. 天台师说:名相略释;

世雄者,颂上诸佛智慧也。不可量者,颂

上甚深无量;此颂诸佛实智也。次三句颂

上诸佛权智。此有三异:

一、上举人又标法,故云诸佛智慧;今

颂但颂人,将人以美法,故云世雄。

二、上开叹今合叹;以法别故须开,以

人总故须合。

三、上云一切二乘不知,今言一切众生

类不知。

癸二、总颂二佛权智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馀法,

Page 4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47 方便品第二

无能测量者。

3. 天台师说:此段略释;

诸馀法者,指化他权实,即以自行而为化他。

从一法中开出无量,所有方便无不即权即

实,故亦无能测量。

4. 三论师说:以下颂寄言叹二智,有两偈

开为四双释之:

一者、初偈叹诸佛二智,次偈叹释迦二智。

二者、初偈总叹佛德,次偈别叹佛德。

故偈云 :佛力无所畏,此明佛实智 ; 及

佛诸馀法,谓佛权智,以权智唯为化他故

名馀法。

三者、初偈叹至人,故云:世雄不可量;

次偈叹极德,谓佛力无所畏也。

四者、初偈欢无差别智,谓内外并冥,

缘观俱寂;次偈叹差别智,明于境智,如

十力照十境等。

Page 4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48

5. 法相师说:以下重颂,先颂前二妙,此

总颂二妙;

即从尔时世尊 ( 至 ) 无能测量者。初一颂

总叹法师妙,后一颂总叹法妙;总叹佛身

及所成德,法体妙也。

壬二、合颂二佛释叹结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6. 天台师说:此颂上两章释结之意;

盖谓甚深微妙之权实二法,最为难见难了,

由我与诸佛本从无数佛所,具足尽行无量

道法,于无量劫行此道已,乃坐道场得成

佛果,故能悉知悉见此权实微妙法也。其

中,无量劫具足行道故权智满,道场成果

Page 4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49 方便品第二

故实智满,此亦约因果而论权实也。

7. 三论师说:本从无数佛下,此两偈举因

释果,二偈为二,有三说:

一、初偈举诸佛因,以释诸佛果;次偈

举释迦因,以释释迦果。

二、又初偈举因释果,明果深妙众生不解;

次偈举因释果,明唯佛能解。

三、又初偈正辨于佛所行因,故果义甚深;

次偈明行因得果,故果义微妙。

8. 法相师说:此别颂二妙,先颂法妙,有

五深妙:

第一、颂读诵、修行二深:本从无数佛,

受持读诵甚深也。具足行诸道,

修行甚深。由此二深故,其智慧门难

见难了。

第二、颂果行、增长功德心、快妙心

三深:由精进勇猛,于无量劫行此诸道,

Page 5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50

果行甚深 ;增长功德心 ;道场得果,我

悉知见,故名快妙心。有此三甚深,希

有法皆成就故。

辛二、颂绝言叹二智三

壬一、颂释止叹意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9. 性相:指体性与相状。

不变而绝对之真实本体,或事物之自体,

称为性 ;差别变化之现象的相状,称为相。

性相,据大智度论卷 31 的说法:

(1) 性与相无异,如说火性即说热相,

说热相即说火性。

(2) 性相有别,性为其体,相为可识,

如持释氏之戒为性,剃发染衣为相,

性与相有内外、远近、初后等差别。

10. 天台师说:此颂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

Page 5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1 方便品第二

实相等也。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二句,即颂不思

议境。十如是,但举初、后,中间略可知。

大果报者,即妙果报。种种性相者,即百

界千法差别不同。义字,兼颂究竟等也。

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二句,追颂取要

言之,佛悉成就也。

11. 三论师说:以下颂止言加叹二智,第一

颂唯佛能解章门;

上半标所解之法,下半出能解之人也。

大果报,颂十事中果、报二句也。性、相义,

颂因中二句也。果中有法、报二身;因中

有外相、内性也。

法相师说:此颂无上甚深。性谓道理,相

谓事义。难解法者,如来能知。

壬二、正颂绝言叹二

癸一、正颂止不须说

Page 5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52

之旨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诸馀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12. 天台师说:此颂止不须说之旨也。

是法,即诸佛二智所照权实妙境,所谓不

可思议百界千如,诸法实相也。实相非方

所故不可示,非言语道故言辞相寂灭,佛

虽能说此不可说法,而众生无能得解,故

止不须说也。

然既无能得解,则是法将终不可传乎,故

曰: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庶几能得

解耳!信力坚固;信力,指于如来所修植

净信,不为沙门、婆罗门或馀世间等所引夺,

此信力坚固的菩萨能够得解。

13. 三论师说:第二颂众生不解门,有二;

一、明不解之法和人:从是法不可示

Page 5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3 方便品第二

( 至 ) 无有能得解。

而言是法不可示者,则上大果报之法 ;言

辞相寂灭,故不可示也。上明无名相中假

名相说,故开因果二 ;然开因果二,为欲

令悟非因非果不二,故云寂灭。

诸馀众生类,无有能得解二句,明不解之

人也。

二、释疑及斥二乘:除诸菩萨众,信力

坚固者二句。

释疑者,前偈明唯佛能解,次偈云 :除

佛已还一切众生悉不能解,众生何由悟

佛智耶?是故释云 :除诸菩萨信力坚固

能信解耳!

斥二乘者,既言唯菩萨能信,则显二乘不

能信也,欲令二乘改不信以得信也。

14. 法相师说:此颂入甚深。

甚深者 :佛所说法名字章句,意难得故卒

Page 5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54

难入解故 ;又佛自住持是深法中故,名为

入,不同外道虽说诸法自不能入。由佛世

尊说因缘理,唯佛自入馀不能知,意趣难

解故名入深。

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二句,因缘道理

绝语言故。

诸馀众生类下四句 ;初地已上得四种证

净,能信法妙而未圆证如是二妙,故此下

云 :不退菩萨亦不能知。不能知者,不能

圆证非不信知,虽见道前比信亦知,非证

信故,既非坚固所以不说。

癸二、拣别弟子不知

之况六

子一、拣漏尽弟子

不知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

Page 5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5 方便品第二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15. 天台师说 :以下正广明诸馀众生皆不

能解。

拣别 :犹辨别。拣即选择、挑 选。别是

区别、分别。

16. 三论师说 :此下第三释众生不解章门;

此明声闻、缘觉、菩萨不解,今但辨三乘

不解,合而言之:三乘、六趣、九道众生

并不能知佛智也,所以然者?

如来之智非圣非凡,绝缘绝观,故圣凡众

生不能解也。

其力所不堪者,有二种义:

一者、对前菩萨能信解,今总序利钝一

切声闻不能信解,故云其力所不堪。

二者、欲明钝根声闻不能解于佛智,故

云不堪。

17. 法相师说:此颂不共二乘所作住持深。

Page 5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56

即总颂一切声闻不知。曾近善友,诸漏皆尽,

住阿罗汉,此最后身有是三德,其智慧力

不堪能知。

不堪:不可、不能或不能承当;不能胜任。

子二、拣舍利弗不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18. 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

一之称。

尽思共度量 :竭尽心力思维,一起推测

思量。

19. 法相师说 :此段说利根如鹙子亦不能

知 ;

此别明世间皆如鹙子利根第一,尽情思共

度量亦不能知。既不知佛智,故智慧门难

解难入。

Page 5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7 方便品第二

尽,任也、穷也。

有思,不尔便与度量无别。

子三、拣馀大弟子

不知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

及馀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20. 十方刹 :刹,指国土,或合梵汉称为

“ 刹土 ”。一般所熟知之 “ 佛刹 ” 即佛土

之意。十方刹土 :即指东、西、南、北、

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的无量

刹土。

21. 法相师说 :此别显十方利根皆如鹙子,

并馀弟子亦满十方共度亦不知。

子四、拣辟支佛不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

Page 5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58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22. 辟支佛 :意译作缘觉、独觉。为二乘

或三乘之一。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

者。据大智度论卷十八载,有二义 :

一、出生于无佛之世,当时佛法已灭,

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自以智慧得道。

二、自觉不从他闻,观悟十二因缘之理

而得道。

23. 天台师说:略释段意;

辟支佛逆顺观十二因缘,故名利智。佛实

智者,自行权实俱名为实也。

三论师说:此明缘觉不解。声闻具举利钝,

缘觉但举利者,智度论云:钝根缘觉不及

舍利弗等,故不须举之。

24. 法相师说:此颂辟支佛不知。

Page 5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59 方便品第二

辟支望声闻名利根,鳞角望部行亦名利

根,亦复不知。若未入声闻决择分善而作

独觉,便成鳞角 ;入决择分已后作者,皆

成部行。在解脱分未定生时可成鳞角,生

数多故 ;已定生者亦成部行,生数少故。

部行独觉:系因其人曾为声闻,于其时组

织部党,行团体生活,故而得名。

此等人在声闻修行时已得不还果,然证阿

罗汉果时,即脱离佛之教导而自修自觉。

一说谓其人原为须陀洹等声闻;一说谓其

人先是异生,曾修声闻之顺决择分,今自

证道而得独觉之名。

麟角喻独觉:系因独自在山间、林下修行,

不结伴侣,故以麟角为喻而得名。指独居

修行一百大劫,而积足善根功德之觉者。

子五、拣发心菩萨

不知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Page 6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0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25. 发意 :又作初发意、初心、发意,发

菩提心之略称。发大愿心,依四弘誓愿,

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此明始行菩萨不解。

26. 天台师说:拣发心菩萨不知;

或指六度三祇未断惑者,或指通别二教发

心之人。彼于当教各能了达四谛义趣,依

之发于四弘誓愿,各能敷演当教道法,展

转望前皆称妙智。如藏教以超过世间名

妙,通教以了达即空为妙,别教以仰信中

道为妙也。

三论师说:此明始行菩萨不解。始行,即

修习佛道之时日尚浅,称为初修业 ;此等

Page 6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61 方便品第二

初回心忏悔,勤习佛法之修行者,即称始

行人。

27. 法相师说:颂菩萨不知,此颂凡菩萨不

知也。

新发意菩萨具六种德:一亲近,二达义,

三善说,四数众,五一心,六长时;测度

亦复不知。

子六、拣不退菩萨

不知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28. 不退:音译为阿惟越致,退,乃谓退步、

退堕之意,指退堕恶趣及二乘地(声闻、

缘觉之位),即由所证得之菩萨地及所悟

之法退失。反之,不再退转, 至必能成佛

之位,则为不退。

29. 天台师说:此段意思;

Page 6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2

通教断界内惑,虽得不退不知中道别理 ;

别教三贤虽得位、行不退,不知中道具一

切法即一切法。

30. 三论师说:明不退已上菩萨不解。

问:二乘及菩萨何故不解也?

答 :前已释之,今当更说。二乘所以不解

者,以断常有所得心,岂解诸佛不断不常

无所得正观也。

问 :二乘亦有不断不常,云何言皆是断

常?

答:二乘乃无凡夫、外道断常,若望诸佛、

菩萨裁起心则堕断常。故中论云 :若有所

受法,则堕于断常也。

言菩萨不解者,直云因人不知果其言易信,

今明如涅槃云:十住菩萨有所住故,见不

了了,诸佛如来无所住故,见则了了。

31. 法相师说:此颂十地上圣亦不能知。另

Page 6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63 方便品第二

有一说 :

从新发意菩萨 ( 至 ) 不能知佛智;颂七地

以前不知,而初地亦名新发意菩萨,证发

十种心故。华严经有发菩提心的十因缘。

从不退诸菩萨 ( 至 ) 亦复不能知;颂八地

以上不知,八地亦名不退菩萨故。

壬三、追颂绝言境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32. 天台师说:此正颂无量无边未曾有法,

佛悉成就也。

无漏不思议,颂上结要举权实所止之境也。

无漏者,纯一实相,实相之外无馀法也。

不思议者,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也。

甚深微妙法一句,颂上第一希有难解之法,

唯是诸佛所证契也。

Page 6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4

我今已具得三句,颂上唯佛与佛乃能究

尽也。明诸佛道同同皆究竟。故云唯我

知是相十方佛亦然。释不思议者,如如

意珠无毫厘之有,能雨众宝 ;实相不生,

能生般若也。

33. 三论师说:第四释唯佛能解章门。

无漏不思议者 ;上明二乘无漏者,犹是成

实、毗昙无漏,今总上二乘及菩萨皆名有

漏,以有所得心未净故,今无此诸漏故云

无漏。不思议者,心行断故不可思,言语

灭故不可议 ;以佛智慧不思议故,凡圣大

小所不能解,则释上义也。下半偈明唯总

别二佛所能解也。

法相师说:此别颂师妙,无别颂也。

己二、颂正略开显动执生疑二

庚一、明诸佛显实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Page 6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65 方便品第二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34. 天台师说:此段意思;

诸佛语无异者,此显诸佛化道是同。次两

句劝信,后两句正显实。世尊法久后,要

当说真实,即显真。可见从前所说皆非真

实,所以破昔之执,生今之疑,下文:将

非魔作佛?正由闻此语也。佛既实语劝信,

何事翻疑?为防因疑起谤,故须劝信耳!

35. 三论师说:以下分明略说;对前彷彿故

云分明,形后广文称为略说。

上明九道众生不解佛智,十方佛能解,恐

二乘人自绝不生信受,故今略明权实二智

令其生信,故有此文来也。先说第一就诸

佛以显一,此段有三义:

(1) 标诸佛说同;舍利弗当知!诸佛语

无异二句。

Page 6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6

诸佛语无异者,理既不二,教表

于理故教亦无异。又佛恐时众疑,

昔三今一语有差别,是故今明佛

语无异。又昔说于三非是真实,

可有回异,今一乘既是真实,则

语无回异也。

(2) 劝信;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二句。

当生大信力者,昔信三乘名为小信,

今信一乘名为大信也。

(3) 显实;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二句。

要当说真实者,诸佛说法适缘不同,

或始终俱小,或初后并大,或始小

终大,或初大后小;究竟而言,在

于后时必定说大,以无有永住四乘

必当成佛,是故在后要说一乘 ;

斯事则决定,故言要当也。

36. 法相师说:以下明劝发信心显今说实。

此颂唯告鹙子显今说实 ;汝既未证我之所

Page 6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67 方便品第二

说,于我所说当生信心。

庚二、明释迦开三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37. 天台师说:此段意思;

初一偈正举昔日所施之三;声闻为小乘,

缘觉为中乘,三祇六度脱诸苦缚,逮得涅

槃者为大乘也。此正明开三,将明二乘之

非,故言逮得涅槃者。

次二句正斥皆是方便假说,一总非实;后

二句释出施三之意,引令出著不得已耳!

即次半行正开权,后半行释开权意。

38. 三论师说:此约释迦以开三者:

初一偈明所对之人;次半行正开权;后半

Page 6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68

行释开权意。

言处处著者,则三界处,以众生著三界处

故 ;假说三乘引之令出,盖是为出三界故

明三乘,不言道理有三说于三也。又有此

文来者,时众疑云 :道理既无三,何故说

三?则释云:为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故说三也。

39. 法相师说:此颂普告二乘显初方便;

初颂普告至涅槃者,后颂显佛化以三乘之

意。由处处著,著界、地故引之令出,且

说三乘理唯有一。此会唯有声闻极果,缘

觉即无,故言及求缘觉乘,声闻不尔。

戊二、腾疑请二

己一、叙疑二

庚一、经家叙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

Page 6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69 方便品第二

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

40. 腾疑请:举出、扬起疑惑而请问。

41. 天台师说:此腾疑致请;

由闻三伪一真,故执动疑生。上斥三乘皆

是方便说,今叙疑,但在二乘者,以其执

重疑深,故偏举也。若下文陈疑中,即云:

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等,故知三乘

佥疑。

42. 三论师说:以下执动疑生申疑致请;

意思是:执动有可除之义,疑生有可解之理,

既其有请故受请广说,破彼三执断其一疑

生于信解,故有此大段也。先明生疑,此

明疑众。

43. 法相师说:以下明四众惊疑发扬鹙子之

请,先说蹑止初请:

三度请故,佛止亦三 ;止皆居前,请皆

在后。

Page 7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70

为何三止?初止为相,令问取一乘;次止

欲令大众推觅深境,渴仰欲闻;后止欲令

恶人退滞。为何三请?初挟自他疑故请;

次陈大众于馀佛所已植因故请;后述自他

已从今佛化堪闻故请。

此明大众疑,先标疑众;此标出有怀疑的

会众。

庚二、正生疑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

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

义所趣!

44. 殷勤:情意恳切。

称叹:犹赞叹。

意趣:心之所向,意图;宗旨、大意。

45. 天台师说:正生疑;

Page 7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1 方便品第二

何故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是疑佛实智。

何故言有所言说意趣难知等?是疑佛权

智。以佛昔说三乘智慧同证不差,但馀

习有尽不尽耳!今忽称叹如来二智非我所

及,是以生疑也。

佛说一解脱义下,是自疑所得三乘圣道

是真出要,我修此理亦到涅槃,而今忽

言皆是方便,未知何者真实?故言不知

是义所趣。

46. 三论师说 :各作是念下,此明众疑,

分三 :

(1) 明牒今 ;从各作是念 ( 至 ) 所不

能及。

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者,上佛具叹权

实,今偏疑方便者,正用方便破二

乘执三乘是实故也。又欲前明开方

便门,后示真实相,故前疑方便也。

又逐近生疑,上偈文最后云 :佛

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今接此文

Page 7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72

故前疑方便也。

而作是言者,此牒上内证实智也;

有所言说者,牒上智慧门难解也,

此二句牒上所不解之法。一切声闻、

辟支佛者,牒上不解之人。

(2) 明腾昔;从佛说一解脱义 ( 至 ) 到

于涅槃。

昔说三乘同断烦恼,得有馀一解脱,

同灭身智得无馀一解脱也。

(3) 正明今生疑 ;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一句,疑三 ;一疑教,二疑人,

三自疑 :

疑教者;今昔互相疑也。昔说三乘

所得同,今说大小乘优劣异。昔说

三乘所得同,大小俱真实 ;今说

大小优劣异,大实小是权。未知

昔非而今是,为今非而昔是?为

今昔俱非,为今昔并是?故云:而

Page 7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3 方便品第二

今不知是义所趣。

疑人者;所说之教既相违,能说之

人应是魔也。

自疑者 ;疑所得法,如身子云 :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

竟法,为是所行道也。 初牒所疑

缘由,后正申定疑。

47. 法相师说:从今者世尊 ( 至 ) 所不能及,

此申疑意,有二:

(1) 牒所疑缘由;

佛所得法甚深难解者,牒佛前说诸

佛智慧甚深无量。有所言说意趣难

知者,牒佛前说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此二深故,二乘不知。初是显上,

后是接下,合名方便。何故佛叹?

此为疑意。

(2) 正申定疑;

Page 7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74

从佛说一解脱义 ( 至 ) 是义所趣。

谓到于涅槃已上名为决定义,于自

所证有为、无为果法决定久已无

疑。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名为疑

义 ;谓于前说佛所得法甚深难解,

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中,而今不知

是所说义何所归趣?意趣如何?说

何宗趣?故名疑义。

谓疑意云 :若说解脱,我已得之 ;

又说难知,意说何法?论云疑义

者,谓声闻、辟支佛不能知故,

是故生疑。

己二、请决五

庚一、第一请二

辛一、长文二

壬一、陈疑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

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

Page 7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5 方便品第二

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

1. 陈疑:陈述怀疑,怀疑实权二智也。

2. 三论师说:然始终为论,有三止三请:

言三止者:

第一、叹法深妙,通明九道众生不解,唯

佛能解故止。

第二、明凡夫人天惊疑故止。

第三、明增上慢二乘人诽谤故止。

此谓人、天乘及声闻、缘觉四种众生,闻

说一乘不能信受。所以然者?人天起爱,

二乘起见,爱、见障 隔正观,故不信一乘。

又人天著生死乐,二乘著涅槃乐,皆是保

于小乐不堪受佛乐,故须止也。又人天滞有,

二乘著空,二见在心不堪受中道法,是故

止也。

言三请者:

第一、有疑故请。

Page 7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76

第二、明大众过去世种善根,闻即不生疑

故请说。

第三、明大众现在有堪闻之德,闻必信受

是故致请。

3. 三论师说:佛既道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昔日不言三乘是方便,而今忽唱三乘是方

便,此则与昔日相违,是故舍利弗腾疑致

请,取决于大圣。

以下明请说,有五段:第一、明初请;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此

辨生疑。

即而白佛言下,明正请;有长行和偈颂。

长行中,先说申疑,有申自疑和申众疑。

从而白佛言 ( 至 ) 难解之法,此申自疑,

是疑今。

问:何故称为第一方便?

答 :唯佛独有善巧,十地已下虽有化物之

Page 7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7 方便品第二

能,未穷善巧之极,馀人所无故称第一。

又佛乘为第一,昔说三乘为令悟一,则与

第一为方便,故名第一也。

问 :前明疑中,何故初明众疑、后序自疑,

今申疑中,前自疑、后腾众疑耶?

答:上明欲示先人后己,今辨要先自解缚

然后解他人。

4. 法相师说:此为申疑。

依论以下是第三依何事疑义?如来说声闻

解脱与我解脱不异,三乘同坐解脱床故,

是以生疑。生疑者生因中疑,因谓所由,

云何如来数数宣说甚深境界;

前说甚深、后说甚深不同声闻,声闻与佛

解脱既等,更何不同?除此已外不同何法?

于此所由而生疑惑。

从尔时舍利弗(至 )难解之法,此鹙子启请,

有长行和偈颂。先长行,此为申疑也。

Page 7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78

壬二、陈请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

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

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5. 天台师说:陈已请、众请也,陈述自已

和大众的请求也。

6. 三论师说:已说疑今,次说疑昔。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此为疑昔。

疑今、疑昔是申自疑,然后说:今者四众

咸皆有疑,即申众疑也。

请决:唯愿世尊下,为二:

正请;唯愿世尊敷演斯事!明世尊何故殷

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所请事;世尊下,正以甚深是故请耳!若

是浅近我亦知之,不请说也。

7. 法相师说:此请决牒;自既未闻,四众

疑起故。愿佛说,敷施演说也。

Page 7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79 方便品第二

辛二、偈颂五

壬一、颂疑二智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8. 天台师说 :是法指实智,力无畏等指权

智。道场所得,指自行权实。我意难测,

指化他权实。所行道结自行权,佛所得结

自行实,无问自说,即结成化他意也。苟

非欲以自行化他,何故无问自叹?

9. 三论师说:此颂生疑,先牒所疑事:

Page 8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0

慧日大圣尊者,叹佛有堪决疑之德。日有

二义 :一、能灭无明之暗,二、能显一实

之理也。此众会中凡有三圣 :一、五通诸

仙,谓下圣也;二、诸罗汉等,谓中圣也;

三、法身菩萨,谓大圣也。佛于三圣中最

大,故言大圣尊若非大圣无以能决三圣之

疑也 ;如象没泥要须象拔之。

久乃说是法者,上叹决疑人,今叹法为希

有也。

无问而自说者,以初从定起时,无人能问

佛权实二智,故佛自说也。

称叹所行道下,自叹三句中 ;初句明自叹

因,下两句明自叹果。佛初从定起,自说

所得权实二智,自叹所行因果。

身子欲为大众释佛自说自叹之意,明佛初

从定起时,无人能问无人能叹,是故如来

自说自叹也。

10. 法相师说:此鹙子启请之偈颂,

Page 8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81 方便品第二

此颂前问中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

解之法:

慧日大圣尊者;以佛智慧犹如日故。涅槃

经言:譬如日初出,光明甚晖炎,既能还

自照,亦灭一切暗;佛之二利亦复如是。

增一阿含经说:日出有四事:一者日出之

时众暝皆除,二农夫作务,三百鸟悉鸣,

四婴儿啼哭。佛告诸比丘:若日出时众暝

除者,喻佛出世除去痴暝靡不照明。农夫

作务者,人民之类普共田作,此譬檀越施

主随时供给衣服、饮食、床廗、卧具、病

缘医药。百鸟鸣者,譬如高德诸法师等,

能为四众说微妙法。婴儿啼哭者,此喻弊

魔见佛出世心大愁恼。

久乃说是法者,成道多年不曾显说,今方

说之,故云久也。

壬二、颂三乘四众疑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

Page 8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2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11. 疑网:疑惑之情交织如网,故称疑网。

瞻仰:仰慕;敬仰。

两足尊 :为佛之尊号,因于天、人之中,

所有两足生类中之最尊贵者。以两足喻为

权实、戒定、福慧、解行等,佛即具足此

两足,而游行法界,无所障碍。

12. 天台师说:初句明小乘,第二句明六度

大乘,次偈明中乘及四众等。

13. 三论师说:此下颂生疑,先颂众疑:

初一行颂声闻众疑,次半行颂缘觉众疑,

诸天龙鬼神下颂凡夫众疑。此三众则为

Page 8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83 方便品第二

次第 ;声闻众中有罗汉人故前颂之,缘

觉但有出家因人是故第二,天龙既劣前二

众故后列之。

14. 法相师说:此颂四众之疑。

初一颂颂声闻无学、有学之疑;二颂颂缘

觉等众之疑,愿佛说之。疑喻如网,罗生

难出。犹豫;迟疑不决。

壬三、颂自疑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15. 天台师说 :究竟法,果也 ;所行道,

因也。上文佛斥所示三乘皆是方便,今疑

三乘各有因果,依教修证未尝有谬,若云

方便非真实者,为是所证果非实耶?为是

所行因不真耶?

16. 三论师说:于诸声闻众下,

Page 8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4

次颂自疑:若望昔教则是究竟法,今则是

所行道。

17. 法相师说:此颂自疑,

颂我自昔来未闻自疑 ;自先得智为是果

法?为是因道?若是果者,所得已满今何

所赞?若是因者,更欲趣求因所成故。前

说众人于自所得生决定心,于佛说疑 ;今

者鹙子无决定义,于自所得亦生疑惑。又

前刱闻于自犹定,今重思虑于自所得亦有

疑生,故不相违。

壬四、颂佛子疑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18. 天台师说:此指通、别二教菩萨有疑,

若不疑者何故合掌瞻仰待耶?

19. 三论师说:前颂生疑,此颂请决:

此明声闻、缘觉二众别请;时为如实说者,

Page 8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85 方便品第二

昔说既其不实,请今如实为说。

20. 法相师说:此颂请唯愿世尊敷演斯事。

此颂声闻弟子请;禀佛言教,圣道方起,

教从口出,故名口生,简异胎藏精血成故。

壬五、总明同疑请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

欲闻具足道。

21. 天台师说:此第一请竟。合掌以敬心,

即敬心而合掌。

22. 三论师说:诸天龙鬼神下,

此颂馀众乐闻请说;欲闻具足道者,昔说

二乘既为半字,名不具足,今请说一乘满

字教门,称为具足。

半字、满字 ;半是未成之义,满是成就之

Page 8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6

义,语出《大涅槃经》。以生烦恼者为半

字,生善法者为满字 ;在我国佛典中,又

有半字教、满字教语。此中之半字教是指

小乘教,满字教是指大乘教。

23. 法相师说:此颂馀众请。

此土佛出无转轮王,故说诸国转轮王至。

具足道者,大乘理故。

庚二、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24. 天台师说:第二之止,恐怀疑故。

25. 三论师:以下说第二、第一止。

问:但应一止,何故再称止止?

答:智度论云:喜之至也重称善哉,今止

之极也再言止止。又二乘人不解故一止也,

人天乘不解故一止。又悟理者将理惑教故

一止,未悟理者将教惑理故一止。又依文

Page 8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87 方便品第二

判者,佛自释云:以天之与人皆当惊疑,

故重言止也。

惊疑:惊异、惊奇疑惑。

法相师说:

此第二、二止二请;此止也。

庚三、第二请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

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

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

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

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26. 阿僧祇:为印度数目之一,无量数

或极大数之意。又作阿僧企耶,意译

不可算计,或无央数。据称一阿僧祇有

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万万为亿,万

Page 8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88

亿为兆),于印度六十种数目单位中,阿僧

纸为第五十二数。

27. 猛利:犹厉害。

明了:清楚地知道或懂得。

法王 :佛之尊称。王有最胜、自在之义,

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

法王。

无上尊:为佛之尊称。佛乃人天中之最胜者,

故称无上尊。

28. 天台师说:此腾宿根利,故不怀疑。

29. 三论师说:此下

第三、第二请说,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中;

重言唯愿说者,还答上重言止也。二乘能

信故称一唯愿,人天堪受又称唯愿。又已

悟者因理识教称一唯愿,未悟者藉教悟理

又称一唯愿。人天例此,可知。所以者何

Page 8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89 方便品第二

下,举过去世久殖善根以释请也。

偈文中;

言法王者,于今昔权实自在无碍,故称为

王。唯说愿勿虑下,正请也 ;初句标请,

下两句释请。

30. 法相师说:此请也,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有二:

总请;从舍利弗 (至 )唯愿说之。

堪闻;从所以者何 ( 至 ) 则能敬信。此又有

三因:(1) 遇良缘,曾见诸佛。(2) 性聪睿,

诸根猛利。 (3) 解识真义,智慧明了,故能

闻信。

偈颂:从尔时舍利弗下。

庚四、第三止

佛复止舍利弗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

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

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Page 9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90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

者,闻必不敬信。

31. 名相解释;

增上慢 :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

得、有所悟,却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经论

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

触、未证谓证等,均属修行人生起增上慢

之例。

大坑 :地上大洼陷处。比喻坠入苦难的境

地。妙难思 :微妙不可思议。指言说思虑

所不能及之境界 ;乃赞叹佛法之词,谓佛

法广大深远而难以思议。不敬信 :不尊敬

信仰。

32. 天台师说:此护增上慢故。

33. 三论师说:佛复止舍利弗下,

第四、第二止请,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中;

Page 9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1 方便品第二

先标止,但有一止者,意正主增上慢比丘

不能信受,故但有一止也。

若说是事下,次释止。前显凡夫三善道惊

疑故止,次辨增上慢四众将坠大坑故止,

虽举二人意在增上慢也。

大坑有三 :一谤法邪见坑,二谤法业坑,

此二为因 ;三无间地狱坑,此一为果。如

来将说是故将坠,如其正说必当正坠。

偈颂中;

初句标止:偈再言止止者;一止止天人,

一止止增上慢。又一止明法妙,

一止为钝根。三句释止:为二;初明法妙,

二句明钝根。

34. 法相师说:

此第三、三止三请,有二;第一、止说,

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中;

Page 9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92

即从佛复止舍利弗 ( 至 ) 将坠于大坑也,

因不堪闻法者之退滞也。

恐增上慢得世第四静虑便谓阿罗汉果,而

生诽谤当堕地狱,名坠大坑。

此皆凡夫故坠大坑,非圣有学。诸论所言:

增上慢比丘得世第四静虑,

后命终已,由谤解脱起邪见故生地狱中,

即此类也。

偈颂中;

即从尔时世尊 (至 )闻必不敬信也。

此法妙难解,下愚闻之起谤,既不敬信所

以恐坠大坑。

庚五、第三请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

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

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

Page 9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3 方便品第二

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及馀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35. 受化:接受教育感化。

安隐:安定;平静。

饶益 :予人法益之意。维摩诘所说经卷上

佛国品说 :“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

众生。”

36. 天台师说:此述说饶益者多,世世受化

Page 9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94

不起增上慢。

37. 三论师说:此说

第五、第三请,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有二:

标请;即从尔时舍利弗(至)惟愿说之。

重言唯愿者,佛为天人惊疑及增上慢起谤,

故重止者。今为二人故应说之:一者、如

我能解,故应为说;二者、自我之外,诸

馀大众亦能信解,故唯愿说之。

释请;即今此会中下。

前明如我者,身子上根应前得悟也。等比

者,身子以外,等取中下根人及凡夫,比

例亦能信也。

世世已曾从佛受化者,释上如我等比能信

解也。过去因浅尚受佛化,况现在因深必

堪信解也。又不信者少,顺教者多,以多

言之故应说也。又如来具有口密及以神

Page 9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5 方便品第二

通 :以口密言之,则同坐不闻 ;以神通辨

之,宜令避席,进退而言不得不说也。

偈颂有二:

称叹;即前一句,无上两足尊者,是第一

称叹,既为两足之尊,必应为天人说,如

其不说何名两足尊耶?

正请;即愿说第一法下,有二:

标请;即愿说第一法,佛乘于三乘之内为

第一也。

释请;即我为佛长子下,就文开为二:

从我为佛长子 ( 至 ) 欲听受佛语,颂上身

子与大众堪能信解。又有三:

半行颂身子亲能信解;又半行以颂大众亦

能信解;一行举古况今释身子、大众能信

解义。长行举世世受化故请,偈举世世化

物释请。

从我等千二百 ( 至 ) 生大欢喜,明身子与

Page 9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96

大众渴仰欲闻。又有三:

初半行双牒两众;次半行重请说;后半行

明乐闻法故生大欢喜。闻说一乘并皆成佛,

故三根声闻及分别功德诸大士皆明大喜。

38. 法相师说:

第二、请说,有长行与偈颂。

长行有二:

总请;即从尔时舍利弗 ( 至 ) 多所饶益也。

鹙子利根自知宿命,亦能晓他往世从释迦

已曾受化,根成道满闻必能信,生死长夜

安稳饶益,故今请说。堪闻;即如此人等下。

偈颂有三:

自称长子以请决;即从尔时舍利弗 ( 至 )

唯垂分别说。佛于二足、多足、无足一切

中尊;今云两足尊,于三类中,两足为贵

能入道故,谓人天类,佛亦两足故言两足

尊。声闻众中鹙子第一,故名长子。

Page 9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7 方便品第二

陈众久从佛化以请说 ;即从是会无量众

( 至 ) 欲听受佛语。宿因今熟,故请佛说。

兼陈自他闻法悟解即生欢喜以请说;故请

佛说也。

丁二、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三

戊一、法说一周上根得悟五

己一、正法说二

庚一、长文三

辛一、许三

壬一、顺许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

得不说。

1. 开三显一的意义:

谓开除三乘之权执,以显示一乘之实义。

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法华

经前半部为“迹门”之开显,后半部为“本

Page 9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98

门”之开显。开三显一即于迹门之化仪中,

开除法华经以前诸经所说三乘权教之执著,

显示一乘真实之教;即开三乘教之方便,

以显一乘教之真实。

然三乘与一乘之差别实由对机之未熟而

起。荡尽三一差别之妄执,三乘所行之

道,即为佛道 ;三乘之理教,亦即实相一

乘之理教,故三乘实皆归于一乘。

2. 天台师说:广开三显一断疑生信,凡有

三周:

一、从此文至第二卷中尽回向佛道,是

法说一周上根得悟;

二、从尔时舍利白佛言我今无复疑悔,

乃至授记品,是譬说一周中根得悟;

三、化城喻等三品,是因缘说一周下

根得悟。亦名理、事、行三周。

此段:汝已殷勤是顺,岂得不说是许也。

Page 9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99 方便品第二

3. 三论师说:此下说丙三、广开三显一断

疑生信。先说正为上根人法说,有长行和

偈颂。长行中,先说缘起;

此是许说,明不得不说也。以请既会理

称机,佛若不说则乖理失机,故云岂得

不说。

壬二、诫许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4. 天台师说:上二句是诫,后一句是许也。

谛听是闻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

大经云 :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听闻正法,

三者思惟其义,四者如说修行,惟此四法

是涅槃因,若言苦行是涅槃因无有是处。

一善知识,谓如来也,后之三句,即是三

慧。故佛诫之,是涅槃近因缘也。

5. 三论师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此明

诫听也。

Page 10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0

又谛听令离散乱心,如不覆器 ;善思令其

悟解,如不臭器 ;念之令其忆持,如不

漏器。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缘起之许

为说也。

6. 法相师说 :从尔时世尊下,说明己三、

开斯实相启彼权门,有长行和偈颂。

长行中,先明二记,此说取记,此许可摄

受 ;即从尔时世尊 ( 至 ) 分别解说。

以舍利弗等欲得受记,如经佛告舍利弗汝

已三请,岂得不说等,许摄受取故。

谛听,大智度论卷一说:听者端视如飢渴,

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

之人可为说。端,直审也。若不诫彼群情

令其审听,恐心不定慧解不生,故敕审听。

壬三、拣许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

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

Page 10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01 方便品第二

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

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

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

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7. 天台师说:此段拣许义;

从说此语时 ( 至 ) 退亦佳矣!是拣 ;汝今

善听,当为汝说!是许也。五千在座,故

如来三止,今将许说,威神遣去故名拣众。

五浊障多名罪重,执小翳大名根深,未得

三果谓得三果,未证无学谓证无学,如误

认四禅以为四果等,名增上慢。有如此失

者,谓障、执、慢三失也。

默不制止者,上闻略开三显一,言简义隐

犹未生谤,足为系珠因缘,去则有益。若

闻广开三显一,乖情起谤,住则有损,是

故不制止也。

无复枝叶者,枝叶细末不任器用,此等执

方便之方便 ( 小乘四果已是方便,更于暖

Page 10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2

顶妄计为极 ),于大非器,故大品经云 :

攀枝附叶,弃于根本,是人为不黠,即此

义也。

退亦佳矣者,既以小自翳,复妨他大光,

今退无谤法之愆,复无障他之过,故云

佳矣!

枝叶未去,故如来三止,贞实愿闻,故身

子四请,师弟鉴机,非徒靳固也。

靳固:吝惜,宝爱。

靳 ( jìn ) :吝惜,不肯给予。

8. 天台师提:二问二答;

问:佛大慈悲何不神力使其住而不闻,如

华严中之二乘聋痖?何不强毒以大,如喜

根之于胜意?

答:各有所以,华严末席正已开渐,未破

小执故在座而隔;今正欲灭化破菴,宜须

拣遣。若去、在俱谤,宜如喜根强说;今

Page 10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03 方便品第二

去则有益那忽令住?住则有损那忽不遣?

喜根令远得益,慈故强说与其乐种,如来

护令不谤,悲故发遣拔其当苦。

问:五千在座即不蒙益,去则何益?

答 :此非当机,是结缘人耳!昔大通佛时,

亦有无量众生心生疑惑,世世与师俱生今

皆得度,乃至如来灭后犹故未尽;此五千

人当知亦尔。又说大经时,有八万五千亿

人于是经中不生信心,是人于未来亦当得

信,例此则益在不久也。

9. 三论师说:说此语时下,此简不净众也。

就文亦三:

一、正明罪人退席;即从说此语时 (至 )

礼佛而退。

二、释起去所由 ;即从所以者何 ( 至 )

是以不住,凡有二义:

一者、罪根深重于大乘中有失 ;

所言罪者,定执小乘谓为究竟,乖大乘理,

Page 10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4

故称为罪。故涅槃经云 :求二乘者名为不

善。所言根者,凡有二义 : (1) 过去修习

小乘故称为根 ;(2) 因此执小遂生谤大故

名为根。所言深重者,为释疑故来,若封

执小乘遂障隔大者,三根声闻亦执小乘应

隔于大,何故五千独去而三根住耶?是故

释云:五千罪根深重,十方诸佛不能拔济,

是故退席。三根之人虽习小乘,罪根轻浅

故独住也。

二者、有增上慢于小乘中有失。上

明执小有障大之失,此明于小乘内自复有

失,实未得小乘道果谓得小乘道果,故名

为失。

又罪根深重者明过去世失,以于

过去障他听说大乘,是故现在不闻正法。

及增上慢谓现在之失,于现在世值释迦佛

修习小乘,未得小果谓得小果,复谓此

果以为究竟,不受大法故名为失。

又以此失简诸馀声闻,诸馀声闻

Page 10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05 方便品第二

但有执小之失,无有未得小果谓得小果,

是故馀人在坐,五千退席。未得道谛谓

得道谛,未证灭谛谓证灭谛,故言未得

谓得、未证谓证,则释上增上慢义。

有如此失者,总结上二失也。

三、明佛不制止由 ;即世尊默然

而不制止一句。以住即有二损,故佛不制

之 :一者、闻则起谤堕恶道,二者、未来

当作障隔大乘因缘。

10. 三论师说:尔时,佛告舍利弗下,此叹

净众,文有四句:

一、叹净众 :从尔时佛告 ( 至 ) 纯有

贞实。智度论云 :枝叶不堪 为用,如

五千人无法器用,虽能闻一乘,不能发菩

提心、修菩萨行绍佛业,是故无用。贞实

堪有柱梁之用,如净众是法器,闻经堪有

绍佛业用。

二、毁不净众 :从舍利弗 ( 至 ) 退亦

Page 10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6

佳矣。上明住则有二损,今明去有两益: (1) 现在无起谤法之罪,未来不招苦报;(2)闻上略说,作未来信解因也。

三、诫听:汝今善听,当为汝说。复诫

听者,有二义:一者、五千起席,大众扰动,

故重令谛听。二者、既是净器,堪闻法故,

令谛听也。

四、受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

乐欲闻!(在下节 )

11. 法相师说:此明恶人退滞,有四:

第一明去,有二:

初标 ;从说此语时 ( 至 ) 礼佛而退。

次释起去所由 ;从所以者何 ( 至 ) 是

以不住。此自征云难得有五;一得人身难,

二生中国难,三具诸根难,四值佛出难,

五闻正法难。五千之徒已具初四,何故将

说妙法避滞而起去耶?此去之所以者,何

谓也?

Page 10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07 方便品第二

今释有二意;一罪根深重,二有增上慢。

此辈者,群党也。罪者,可毁可啧可怖可

厌之义,若因、若果可毁厌者,皆名为罪。

(一 )罪根深重:

若依小乘此罪众多,重者有三;一烦恼障,

二业障,三异熟障。一切烦恼总为二类 ;

一数数起名勤,二起而猛名利。以勤而不

利,亦勤亦利,名烦恼障 ;五无间业名业

障 ;三途八难名异熟障。此之三障,障入

圣道,名为重罪。

今依大乘障有二种;一烦恼障,二所知障。

所知障者,随其所应障入大乘圣位 ;烦恼

障者,随其所应障入三乘圣位。

(二 )有增上慢:

慢者,轻悔也,不畏也,倨也,恃己陵他,

高举为相。瑜伽等说慢有七种 :一慢,二

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

卑慢,七邪慢。

Page 10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08

今增上慢即是第五,已实少德谓己多德,

得世间涅槃禅定等故,未多得谓多德,未

多证谓多证。得谓有为道,证谓无为灭,

此是增上慢相。非全未得而今谓得,若

不尔者,便非增上慢相,乃是第七邪慢相。

故有此烦恼障及前法障二种力故,不堪

闻法。

12. 法相师说: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第二不止;

诸论皆云:有二决定,佛力不非;一受异

熟决定,二作业决定。

罪根深重者受果定类,增上慢者作业定类,

由此五千从座而起,佛虽神力亦不止之。

又乍可令去不坠大坑,不可止之令兴重业,

故不止也。彼若发心定业可转,其心不易

佛力不排。

第三快敕;

即从尔时佛告 (至 )当为汝说。风惊秕落,

Page 10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09 方便品第二

霜殒贞存,佛许说而惊其心,振威神而令

起去,故以枝条为佳唱,贞实住而许说。

轻薄虚疏故譬枝叶,敦重坚固乃同贞实。

辛二、受旨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13. 天台师说:前已三请,并此为第四请。

14. 三论师提:问答;

问 :五千之徒既不堪闻法华,何故不从定

起,则以神力令其起去?

答 :初从定起则以神力令其起去,便不

得闻于略说作未来得度因缘 ;若闻于广

说则起诽谤现在无益,以佛明见三世,

故有遣、不遣也。又初叹佛二智,身子

未请,无因缘故不得遣之。今待请后许说,

宜须简众,方始得遣也。

15. 法相师说:舍利弗言 ( 至 ) 愿乐欲闻,

第四敬诺;顺从称愿乐,为希解之意;欲闻,

Page 11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10

亦冀听之心。

辛三、正说二

壬一、四佛章广上诸佛

权实二(四教四佛)

癸一、总明诸佛四

子一、叹法希有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

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16. 天台师说:三广的意义;

此中章句多是文广,明五佛是人广,明六

番是义广。

六番者 :一叹法希有,二说无虚妄,三开

方便,四示真实,五举五浊释权,六拣

伪敦信。叹法令生尊重,说无虚妄止其

诽谤,开方便使莫执小,示真实使其悟

大,举五浊示必施三,拣伪要必真实。

此略出四番也。

Page 11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1 方便品第二

此中法譬双叹诸佛,若出五浊必先开三,

如今世尊四十馀年始显真实。

久久稀疎,故言时乃说之;久不说者,为

人不堪故,时未至故,五千未遣故;今人

已堪,时已至,五千已去,决定说大乘,

故言时乃说之。

优昙华,此云灵瑞,三千年一现。又现则

金轮王出,表三乘调熟已后,方说妙法,

授法王记。又隔跨酪及二酥三味,乃说醍

醐也。

醍醐 :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佛教用以比

喻佛性。

17. 三论师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下,

此下为正说,明授妙法也。

此有四门;以下辨一乘真实门,有三;先

明释迦自说一乘真实门,此赞叹门,以法、

譬而明 :

如是妙法者,此显一部之旨归,则是先明

Page 11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12

一乘真实,题以示之也。妙有二种:

一者、体妙,谓非一非三,言忘虑绝 ;二

者、用妙,非三非一,不知何以美之,为

对昔三强叹为一。

时乃说之者,叹法希逢,增敬信之情也。

远而言之,如后文说 :亿亿万劫至不可

议,诸佛世尊时说是经 ;近而言之,释迦

一化四十馀年之所未说今始说之,故知

希有。

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者,此譬上时乃说之

言也。优昙华,以其希有难遇,佛教诸经

中以此花比喻难值佛出世之处极多。此

喻众生若应闻一乘教成法轮王者,诸佛

世尊乃说是经。故灵瑞华为轮王之相,法

华为成佛之征。

18. 法相师说:此下与记,与授记为之解释

也,有六:

第一、释未闻令闻此等,有三:

Page 11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3 方便品第二

叹希;叹法希有显令闻故。此若频说,无

智不欣,时乃说之,愚智同乐。

举喻;金轮王出,大海减少,金轮路现,

其华乃生,应金轮之御世名瑞应华。

此法华经法轮王出,生死海减,一乘道显,

方演说之,故举为喻叹法希有。

鹙子往劫曾所未闻,今者令闻令渴仰故。

子二、说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19. 天台师说 :此理至深与昔权理异,此

言至妙与昔权言反,此行至普与昔权行

乖,此人至胜胜于昔劣 ;此指昔四种之粗

而今皆妙,恐物疑谤故先劝信,令信无虚

妄人、说无虚妄法也。

20. 三论师说:舍利弗!汝等当信下,

此不虚门;将明昔三今一,则言似相违,

恐物不信,是故今明佛语不虚,劝物信受。

Page 11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14

21. 法相师说:此段,

劝信;智解局者未能证达,故标不虚劝其

生信。

子三、开方便三

丑一、开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22. 随宜说法: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又

顺应人、时、处所宣说之法,称为随宜所说、

随宜说法。

意趣 :意志之趋向。即内心所欲表示之意

向。佛陀说法有平等、别时、别义和补特

伽罗等四种意趣,称为四意趣或四意。

23. 四意趣:佛方便说法的四种言外之意趣。

(1) 平等意趣 :即对治差别障的说法。

譬如经中释尊表示自己即为过去

的毗婆尸佛,此乃为对治有情之

惑所设的远方便。

Page 11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5 方便品第二

(2) 别时意趣 :即治懈怠障的说法。

譬如经中说诵持多宝佛名者定得

不退堕无上菩提,亦即为策励懈

怠者,而将并非当下可得的利益

说成即刻可得。

(3) 别义意趣 :即治轻法障的教说。譬

如论中说今日得闻大乘经而解了

且能证入,乃因过去世已逢事恒

沙诸佛之故,所言虽仅及解了大

乘教义,然其义在证得大乘之实

理。即所说与言外之意有别之谓。

(4) 补特伽罗意乐意趣:即治小喜足障

的教说。表随众生之意乐而作种种

说法之意。譬如经中或赞叹布施,

或毁訾布施。其所以毁赞相违者,

初为除其人悭吝之心,故赞布施,

后为更劝无漏之胜法,故毁之。

24. 天台师说:随三种机宜巧说方便,而佛

意在实,人莫能解也。

Page 11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16

25. 三论师说:舍利弗!诸佛随宜下,此显

教意门,复开二别;

一、明众生不解教意门:先标二章门 :

诸佛说法,随二种说:一、随现实说,二、

随机宜说。说一乘者,谓随理实说也。说

三乘者,谓随机宜说也。理实无三而说三者,

随机宜说也。

意趣难解者,上明随宜所说教,今明教

所表理也。言三意若三,斯不名难解,良

由言三意不三,言近而意远,是故意趣难解。

又意若住不三,亦不名难解。

今言不三者,明其非是三,非谓是非三,

斯则心无所寄乃契玄宗,故名难解。

26. 法相师说:

第二、释所说难知,此明说之标也。

丑二、释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

Page 11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7 方便品第二

喻言辞演说诸法,

27. 天台师说:举今佛之权,能释诸佛之方

便。巧慧同故,借此释彼,当知诸佛开权

亦如我也。

28. 三论师说:所以者何下,次释上二门:

此释随宜门;我以无数方便者,或邪或正、

或顺或违悉是善巧,故名方便。

又悉令悟入一道清净,示种种化为一道作

缘由阶渐,故名方便。

种种因缘者;所以示邪正不同、违顺等化者,

是良由众生根性非一,入道各有由籍故也,

故云种种因缘也。

譬喻言辞演说诸法者;上明无数方便,总

明八相成道之正,及示九十六术之邪;或

作调达善星之违,或示阿难罗云之顺,故

总明一切善巧。今别明说法一事,说法之

内不出二门:一者、种种譬喻,二者、种

种言辞。此段总摄释迦一切教也。

Page 11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18

譬喻:为使人易于理解教说之意义内容,

而使用实例或寓言等加以说明,称为譬喻。

言辞:语言和词句。

丑三、结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

知之。

29. 思量:考虑;忖度。

分别: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

即心及心所(精神作用)对境起作用时,

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

30. 天台师说:此结成开权之意趣难解;

盖禀教者罔不谓三,唯有诸佛乃知一耳!

无分别法唯佛能知,佛以无分别智,解知

无分别法,故是显实。

31. 三论师说:

二、明唯佛能解门,有二 ;先标唯佛

能解 :即唯有诸佛乃能知之者。

Page 11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19 方便品第二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者,此释意趣难

解章门。如来说一切教,为令众生悟入一

道。禀三乘教者,思量分别于三,终不解

三教意也。又五乘以五心分别,终不解言

五意不五,故言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又

有所得心,名思量分别,故摄大乘论云 :

分别是菩萨烦恼也。

32. 法相师说:从所以者何 ( 至 ) 乃能知之,

此释所说难知,此明说之释也,此中意

说,我以方便说三乘法,此法唯有名字

章句,无别三体随宜说三,非二乘等思量

能解,唯佛能知。此说前标智门难了,三

乘实义即是真如,不可说故。

子四、示真实五

丑一、标胜人法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33. 天台师说 :初文如前(即初四佛章广

上诸佛权实)。标胜人法 :标出殊胜的人

Page 12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0

和法 ;即唯佛能解以及而今将说实法。

丑二、标出世意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于世。

34. 天台师说:释此为二;初总,次分字。

初总者,承上文言 :何故是法非思量分

别所解,唯有诸佛乃能知耶?良以诸佛觉

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秖令众生

得此实相更无他事。实相无相,微妙第一,

故非思量分别所能解也。

次分字释者,一则一实相也,非三非五等,

故言一也。( 三即三乘,五加人天 ) 其性

广博,博三五等,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

仪式,故名为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为

因。如来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

之本意,而先开三者,为一弄引耳!如人

欲取,先当与之,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

乘也。

Page 12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21 方便品第二

35. 三论师说:所以者何下,

次释诸佛能解,先举一大事以释教意。

释意云:诸佛唯为一大事故出现世,是故

说一切教皆为显一也。

36. 法相师说:

第三、释依何等义,有二:

一、略标:因前文起,故假征显有何

所以,言辞难解唯佛知也。

依何等义作如是说?诸佛世尊者,总苞

十方三世诸佛。唯以一大事者,事物、

体事、事义、道理随应皆得,为此大事

因缘所以出现世间。自称德号,广利众生,

不尔便如二乘入灭。由此大事,故随宜说

意趣难知。

丑三、重示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

故出现于世?

Page 12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2

37. 天台师说:将欲解释,更重征起以为言

端。又此大事,佛所尊重,如释论中明父

王欲多闻太子名,数数说之无有厌足也。

38. 三论师说: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下,次

传释一大事中,此提起为章门。

39. 法相师说:

二、广释,以下先说别显知见之征也,即

从舍利弗 (至 )出现于世。

丑四、正释四

寅一、明理一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

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

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

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40. 天台师说 :经文印义,信如符契,今

略和旧解作四一者,数同义异。旧云果一,

Page 12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23 方便品第二

今言理一。旧云因一语单义别,今云行一

通收因果。人一、教一名与旧同,文即

为 四 :初 明 理 一,二 明 人 一,三 明 行

一,四明教一。

41. 一般说 :“ 开 ” 者,开发之意,即破

除众生无明,开显如来藏,以见实相之理。

“ 示 ” 者,显示之意,即惑障既除,则知

见体显、法界众德显示分明。

“悟”者,觉悟之意,即障除体显后,事理

融通更无二趣。“入”者,证入之意,即事

理既已圆融,则可自在无碍、任运流入萨

婆多海。

42. 天台宗:以 “ 开示悟入 ” 四字,来表示

行者达到佛知见的深浅程度,在以四一

(教行人理)解释法华一乘时,即以 “ 开

示悟入 ” 开显理一。《法华经文句》卷四

(上)由圆教之四位、四智、四门及观心等

四种见地详释,并加以配列。如:

(1) 约四位而言:以“开”配十住小白位,

Page 12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4

以“示”配十行大白位,以“悟”

配十回向小赤位,以“入”配十地

大赤位。

(2) 约四智而言 :以“开”配道慧,

以“示”配道种慧,以“悟”配

一切智,以“入”配一切种智。

(3) 约四门而言 :以“开”配空门,

以“示”配有门,以“悟”配

亦有亦空门,以“入”配非有

非空门。

(4) 约观心而言 :了观心性三谛之理

不可思议,且此观明净,无有疑

滞,此名为“开”。此一观境虽不

可思议,但能分别空假中之心宛

然无滥,此名为“示”。空假中之

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此名

为“悟”。空假中之心,非空假

中而齐照空假中,此名为“入”。

43. 三论师说:此传释一大事中,明开示悟

Page 12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25 方便品第二

入四句释章门也。

释开:

所言开者;众生佛性名佛知见,佛性亦名

一乘。

涅槃经言: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

二者、究竟毕竟。庄严毕竟者,谓六波罗

蜜 ;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

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我说一切众生

悉有佛性, 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

故不能得见,为众生故说佛性名之为开,

既为众生说则是为众生开。所以开佛性

者,令众生除无明烦恼使得清净,开佛性

则是德无不圆,使得清净谓累无不尽。

释示、悟、入:

所言示者 ;曲示五性差别之义,故名为

示。如涅槃云 :掘出金藏故,普示众生

诸觉宝藏,故名示也。

所言悟、入者:大开、曲示二门既竟,今

Page 12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6

次知有佛性名之为悟,修行证之故称为入。

知有佛性;谓十信以上也,证入佛性;谓

妙觉地已还也,举始及终位无不摄。

从舍利弗是为诸佛 ( 至 ) 故出现于世,此

之结章如文。

44. 法相师说:此别显知见之释也。

大事体即知见;诸佛出世为此大事,四义

明之,谓开、示、悟、入。佛知见者,即

此能证正智及所证真如,能所知见并名

知见 ;如为知见之性,智为知见之用,知

见性相俱称知见。或知谓正体智,见谓后

得智,是二是用能照真俗二种境故。此二

本性即是真如合名知见,将性就相故名知

见,欲令二乘求种智故。

上来三种:

开者 ;双显法身报身、涅槃菩提二种无

上,叹胜令欣。

示者 ;别显法身涅槃,三乘无二本来而

Page 12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27 方便品第二

有,令其修证。

悟者;别显报身菩提,第一究竟本有种子,

令修果生。

俱明果中断德、智德 ;既证此二,利乐众

生,应物现形,应机说法,即是化身及他

受用,名为恩德。

入者;为令证得不退转地,示现与无量智

业故。上三总别虽显佛果无上、同、胜,

未知如何可能证获,今显能证、能得之因,

故名为入。

又说前叹智慧及智慧门即是一乘教之与

理,今说行果,故知总说一乘四法名为

法华。

从舍利弗 ( 至 ) 出现于世 ;此别显知见之

结也。

寅二、明人一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

Page 12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28

45. 天台师说:就昔方便谓教化三乘,理实

但教化菩萨;如彼穷子自谓客作贱人,

长者观之实是己子,即是人一。

寅三、明行一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

生。

46. 天台师说 :三乘众行名之为诸,为圆

故诸即是一事,此行何所至到?唯趣佛之

知见,即是行一意也。

47. 三论师说 :从佛告舍利弗(至)示悟

众生 ;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者,在释诸佛能

解中,上明唯为一道故出世,今明唯教

一人也。

问:诸佛教化五乘众生,云何唯教菩萨一

人耶?答:虽说五教为显一理,虽教五人

亦为成一人,是为言託于五,意在于一。

Page 12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29 方便品第二

又所求之道既一,求道之人亦一,故言但

教菩萨也。

48. 法相师说:从佛告舍利弗(至)示悟众

生,此释于前有何意。况众生身中悉有佛

性,故所教化但化菩萨,所为所作常为此

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寅四、明教一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

无有馀乘若二若三。

49. 一佛乘:即一乘,系与 “ 三乘 ” 相对的

教法。

三乘教法谓众生在修习佛法时,有声闻、

缘觉、菩萨等三种差别,而一乘教法则谓

小乘之声闻、缘觉教法到最后亦终将与菩

萨乘的行者相同,都将成佛。

因为声闻乘与缘觉乘的教法只是一种权巧

方便,并不是佛陀的本怀。佛陀为一大事

因缘出世的目的,是在引导一切众生终皆

Page 13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30

成佛。因此,以成佛为最终归趋的一乘教

法才是佛陀弘法的真正意趣所在。这种主

张是《法华经》最主要的特色所在。

50. 三论师说:所以有此文来者,为释成上

三句义也。

良由道理唯一,道理无三,是故诸佛唯为

一事故出世,唯为教一人,乃至诸有所作

皆为显一事也。此文有二句:

第一句、明道理唯有一,故诸佛依于一

理但说一乘,故云 :但以一佛乘为众生

说法也。

第二句、无有馀乘若二若三者,上明道理

唯有一佛乘,今明道理无有馀乘,馀乘者

则缘觉、声闻乘也。缘觉乘为第二,声闻

乘为第三,故言无有馀乘若二、若三。

51. 法相师说:舍利弗如来下,

第四、释令住一乘。

Page 13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1 方便品第二

以此一乘为众说法,都无第二独觉、第三

声闻,从胜至劣为次第故,不以修习浅深

难易为次第也。故此经中第一周云:馀二

则非真。第二周云:密遣二人。第三周云 :

息处故说二,不说于三。故知不是总无三

乘,但应如今所说义也 ;会彼所修教理行

果为今大因,劝住大乘。

丑五、总结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52. 天台师说:此句总结四一,文简义长,

何以言之?序中因光横见万八千土,文殊

引古、竖明二万诸佛无不为实施权,开权

显实,皆与今佛出五浊世其意是同,固不

待言。

53. 三论师说:此引十方诸佛为证。

上明唯有一乘,无有馀乘若二若三,时众

谓释迦独作此判则不信受,是故今引十方

诸佛为证,非独我明唯有一乘无有馀乘,

Page 13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32

十方诸佛亦如是说也。

54. 法相师说:舍利弗一切下,

第五、释依法式显:释迦依一切佛说法轨则,

初说方便后说真实,劝彼生信引他成已。

此有三 ;

一、明十方佛法式如是;

虽离三世更无十方,离于十方更无三世,

横竖有殊故分差别。由此现在十方佛亦无

穷,法式皆同。

癸二、列三世佛三

子一、过去佛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

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

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

竟皆得一切种智。

55. 天台师说 :无量无数方便等是开权,

是法皆为等是显实,为一佛乘即教一,众

Page 13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3 方便品第二

生即人一,能得种智即行一,种智所知即

理一。

56. 法相师说:此下,

二、明三世佛法式如是,即从舍利弗过

去诸佛下,有二;

(一)别明三世佛法式,即有三段 ;过

去、未来、现在。

明过去佛说法法式同:

初以种种因缘等说法为方便者,皆为后

得一佛乘,故本论云:方便者,小乘中

观阴、界、入,厌苦离苦得解脱故 ;

大乘中诸波罗蜜、四摄法,摄取自身、

他身利益对治法故。

因缘者,指前云:如向所说种种因缘者

谓三乘法,彼三乘唯名字章句说非有

实义故,以彼实义不可说故。

譬喻者,如依牛有乳、酪、生苏、

Page 13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34

熟苏、乃至醍醐,醍醐为第一,小乘

如乳,大乘如醍醐故。此譬喻明大乘

无上,诸声闻等亦同大乘无上故。

声闻同者,示诸佛如来法身之性同,诸

凡夫、声闻、辟支佛等法身平等无差别

故,在此譬喻示现。

此中意说 ;凡夫如牛,声闻如乳,辟

支如酪,小菩萨如生苏,大菩萨如

熟苏,佛如醍醐。醍醐为第一,佛

乘亦尔。由本一牛,腹中乳性展转

增胜乃至醍醐,故从凡夫乃至成佛相

貌有差,体性平等本无二也。

明所度众生得道同:即从是诸众生(至 )

一切种智。

初虽作二乘后皆作佛,得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即佛正智种别,能知一切

法故,正是牛车。

子二、未来佛

Page 13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5 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

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

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

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57. 法相师说:

从舍利弗 ( 至 ) 一佛乘故,此明未来佛法

式同。

从此诸众生 ( 至 ) 一切种智,此明未来当

度众生得道皆同。

子三、现在佛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

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

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

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

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

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

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Page 13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36

58. 天台师说 :现在佛正是化主,故先标

出世之意 ;次明开权显实 ;后结成开示悟

入也。少开句者,但是文略。

59. 三论师说 :从舍利弗是下,此为引

诸佛证释门,一一门皆具三句 :一、

化主,二、教门,三、禀教人 ;此三

则是良医、妙药及以病人 ;又化主则

佛宝,教门为法宝,禀教人则是僧宝。

此门有二 ;

(一 )别明三世诸佛教意:即从舍利弗!

过去诸佛 (至 )一切种智。

(二 )总明三世诸佛教意;即舍利弗!

是诸佛但教化菩萨下,所以有此文来

者,上释迦开宗门,明但为教一人,

唯为显一理,三世佛教门未作此说,

故今明之也。

60. 法相师说:此段,

明现在佛法式同;即从舍利弗 ( 至 ) 一佛

Page 13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7 方便品第二

乘故。

饶益者利益之,安乐者与乐也。拔苦与乐、

与智与福、与世出世果、与小果大果,如

次配之。

明现在众生得道皆同;即从是诸众生 ( 至 )

一切种智。

61. 法相师说:明三世佛法式中,已说别明

三世佛法式,次说

(二)结所为皆同;从舍利弗 ( 至 ) 入

佛知见故。

所为众生究竟之时,但为菩萨当作佛

故,往因发心所修诸行皆向大故,皆

名菩萨。所为法者皆为一乘,以佛知

见示彼众生故,悟众生故,欲令众生

入佛知见道故。经文无开,以总义故

示义如前,论更不解。

复解悟者,令外道众生生觉悟故回邪入

正。复解入者,令得声闻果者入大菩

Page 13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38

提故回小向大。

壬二、释迦章广上释迦

权实五

癸一、开权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

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

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1. 天台师说:开权的意义;

先三后一,如四佛不异,故言亦复如是。

种种欲等者,五乘根性欲也。过去名根,

以能生为义。现在名欲,以取境为义。未

来名性,以不改为义。深心所著者,宿习

难转,即是根也。方便者,即是随宜所开

三乘权法。

此中感应相对:众生种种根性欲感也;我

佛知之,以方便力而为说法应也。

2. 三论师说:此明释迦顺同门:

Page 13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39 方便品第二

以三世诸佛既作此说,释迦顺而同之亦作

此说。以理既无二,故诸佛道同,若不信

释迦之言,则违三世佛教,罪之大也。若

信释迦之言,则信三世佛说,则福之深也。

为明劝信故辨顺同也。此门有二 ;先明显

一,此又有二 ;

此明教门:

知诸众生有种种欲者;五乘欲乐不同也。

深心所著者;习五乘欲深,是故著于五乘也。

随其本性者;习欲既深则便成性,性不可

改随而说之。

以种种因缘者;上明知机,今明顺机说教也。

癸二、显实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3. 一切种智:三智之一;

三智,指一切智、道种智与一切种智。这

三智分别是声闻缘觉二乘、菩萨与佛陀的

Page 14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0

智慧。此中,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道、

一切种、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差别的佛

智。天台宗认为这是中观所成之智。中观

之智是了知一切皆中道,中则不偏,以绝

对为义。一法若中,则一切众生因种和一

切佛道法,皆有所归趋。一法既是如此,

一切也是如此,所以于一种智知一切道,

知一切种,遮照同时,能知一相寂灭相与

种种行类。

4. 三论师说:次辨教所表理;即舍利弗!

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上明教门,今谓教所表理也。

5. 法相师说 :从舍利弗我今 ( 至 ) 一切种

智故 ;

此明我由斯法式亦如是。

唯佛有种种胜解智力,故知诸众生种种欲。

有遍趣行智力,故知深心所著,著谓所乐

著所修行也。或即情欲所起乐著,即众生

Page 14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41 方便品第二

处处著引之出故,并是胜解智力所知。

有种种界智力,故知其本性,即知不定种

姓界欲所修故。初说三乘为方便,今说一

乘为究竟,皆为众生得一佛乘、一切种智

故。上文皆言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知种

智即一佛乘。

癸三、举五浊释方便三

子一、标意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

三?

6. 天台师说:将举五浊,先标其意。

上已说诸佛开权显实,未明隐实施权 ;今

明称实而观,则十方世界无非法界真如妙

理,尚无别教之二,何况有藏通别教之

三?别教名二乘者,中道回出二边、不即

二边,是中与边为二,故名为第二乘也。

别教之二已不可得,况有通及藏教与别共

成三种权耶?特以出五浊世,不得不隐一

Page 14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2

实施三权耳!

7. 三论师说:上已明显一,

今次明破二 ;二乘不知唯有一,是故明有

一,不知无有二,是故今破二。又欲发后

方便说三,是故先明道理无三也。

但此经破二,凡有三门:

一、用一破二,如前云:唯有一佛乘,

无有馀乘若二若三;后偈亦云:唯有一事实,

馀二则非真,是为以一破二。

二、以二破三,则如今文,尚无二乘何

况有三?二乘者缘觉也,三乘者声闻也。

缘觉为胜于理尚无,声闻为劣岂当得有?

此意明至理尚不可有二,何况有三耶?又

作此破者,法华之会乃通为三乘而正破声

闻,故譬喻品云 :为诸声闻说大乘经。是

以今举无缘觉之胜,指斥声闻之劣,此名

以二破三也。

三、以三破二,明于一佛乘方便说三,

Page 14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43 方便品第二

三既是权,二岂是实耶?前之二门以无斥

有,后之一门以权破实。

8. 法相师说:此下,

第六、遮说馀乘 ;遮尚无第二独觉乘,

何况第三声闻乘也。由此经云羊车、鹿车,

为求牛车出于火宅,故唯破二,不说更

别破牛车故,此无二乘涅槃体究竟故。

究竟、满足、一切智慧名大涅槃,三事

体义皆具足故。二乘不然!唯假择灭无

大智法身,非诸声闻、缘觉等有大涅槃法,

唯一佛乘故。

子二、举五浊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

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9. 五浊恶世:五浊,即在佛教的宇宙观里,

是指减劫时所起的五种滓浊(污浊),又

名五滓,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

命浊。具有这五种恶劣生存状态的时代,

Page 14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4

谓之为 “ 五浊恶世 ”。解释五浊 :

(1) 劫浊,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

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

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

不被害。

(2) 见浊,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

转生,邪见增盛,使人不修善道。

(3) 烦恼浊,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争,

谄曲虚诳,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

(4) 众生浊,又作有情浊。众生多诸

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

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

不持禁戒等。

(5) 命浊,又作寿浊。往古之世,人寿

八万岁,今时以恶业增加,人寿转减,

故寿命短促,百岁者稀。五浊之中,

以劫浊为总,以其馀四浊为别。

10. 天台师说:五浊次第;

Page 14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45 方便品第二

若约因果相由,则以见、烦恼为因,感于

三界色心为果,依果立众生名,依众生一

期生死立命根名,依此四法皆浊立劫浊名。

若依诸经次第,则劫浊居初,见、烦恼、

众生、命如次列后。今文不次,义亦无在。

问:五浊亦障小否?

答:就小亦应四句分别:

(1) 小乘根利障轻,浊不能障,如舍利弗、

大迦叶等。

(2) 小乘根利障重,浊亦不能为障,如

阿含经央掘魔罗。

(3) 小乘根钝障轻,浊亦不能为障,如

般陀比丘。

(4) 小乘根钝障重,此则成障,佛世不

闻小乘,不得度脱者是也。

11. 法相师说 :以下破四疑。论说四种疑

者:一、何时说? 二、云何知增上慢? 三、

Page 14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6

云何堪说? 四、云何不成妄语?

第一、释何时说疑,有二 ;一、标五浊

时出。

问:何故惑苦名为障,今离以为浊,业亦

是障摄,不立于浊中?

答:障是碍义,三皆是碍,碍圣道故。浊

滓秽义,业浊义微,故不立浊。又劫中刀

兵亦即业浊,劫浊宽故,从宽为名,立亦

无爽。

五浊之对治者,谓随其相说对治法,智度

论立四悉檀,悉檀宗也 ;一世界悉檀,二

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谛

悉檀 :

(1) 劫浊、众生浊;世界悉檀治之,识

器世间、众生世间悉皆虚幻,厌怖

修道即永离故。

(2) 命浊;以各各为人悉檀治之,识知

人由善业所得,修持净戒行不杀等

Page 14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47 方便品第二

自长故;或为三乘之人各说自乘之

法,令得自乘涅槃之果,便除生死

所有命浊。

(3) 烦恼浊、见浊;对治悉檀治之,修

习随应对治之道令不起故。

由三悉檀破五浊故,入第一义证会

真宗。

子三、结释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

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12. 名相解释;

垢 :烦恼之异名。指污秽心之垢物。又以

贪、嗔、痴称为三垢,故有烦恼垢、尘垢

等名词。

悭贪 :悭吝贪著之意。即惜物而不布施与

人,并贪求而无满足。

Page 14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48

嫉妬:指对于他人之善、美等生起不悦之

精神作用。

不善根:不善,指其性不安稳,能违损此

世及他世的黑恶之法。三界诸烦恼之中,

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

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此三烦恼,其性唯

不善,能生起、资养一切不善之法,故称

不善根。

13. 天台师说 :初句即劫浊,次句即众生

浊,悭贪嫉妬即烦恼浊及见浊,成就诸不

善根即命浊也 ;设非曲垂方便,何以引出

苦轮?

14. 三论师说:从舍利弗!诸佛出于世下,

此明二乘方便门;

所以有此文来者,有近、远二义:

所言远者,上之三门既明一乘是真实,则

宜辨昔三为方便,盖明今昔始终权实两教

意也。

Page 14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49 方便品第二

次明近者,从前以一破二及借二破三;时

众疑云 :道理唯一,尚无有二何况有三者,

如来是体理之人,初出世则应宣说唯有一

理无有三乘,何因缘故道理有一而不说一,

无有三乘而说三耶?岂非无而言有有而言

无欺诳我耶?

是故释云:

一者、虽道理有一无三,但为汝等五

浊障深不堪受一,是故诸佛方便说三,

过在众生咎非诸佛也,令二乘人深自悔

责归仰如来。

二者、为释成上道理唯一,以由五浊

故方便说三,故知道理唯一也。

15. 三论师说:明二乘方便门,有二:

第一、明五浊增盛不堪受一;即从舍利弗

诸佛 (至 )不善根故。

劫浊乱时者 ;释五浊义而起三乘教。五浊

之中偏言劫浊乱时者,以近三小劫时,众

Page 15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50

生烦恼并皆增盛,故言劫浊乱时。

众生垢重,悭贪嫉妒者 ;出垢重事也。贪

是三毒中一毒,悭、嫉是十缠中二缠,所

以别举此三者,凡有二义 :

(1) 此三既重但在欲界,故偏说重也。

(2) 悭贪是贫穷业,嫉妒是下贱因。贫

穷业中惜自物故悭,引取他物故

为贪 ;下贱业中忌他外财为嫉,

忌他内正报为妒。贫穷、下贱之因,

尚不得人天乘何况佛乘,以佛乘

是富贵乘故也。于五乘中最上故

为贵,具足万德故为富,故下文云:

豪贵如是,有大势力,大富长者

即是如来。

成就诸不善根者 ;上别明一使、

两缠即是在家众生,谓烦恼浊,

即譬喻品云毒虫也。今总明二不

善根及诸缠、垢即出家外道,谓

见浊,譬喻品中恶鬼也。

Page 15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1 方便品第二

第二、明方便说三;即诸佛以方便力,于

一佛乘分别说三者。上明五浊增盛不堪受

一,故今明方便说三也。

16. 法相师说:如是舍利弗下;二、释五浊

佛出所由。

牒指前标所说五浊,故言如是。

劫浊乱时者;牒前劫浊。飢馑、疫病、刀

兵起时。

众生垢重 ;牒众生浊。垢谓六垢,污染身

心,点染不净,名之为垢 ;增强难破,名

之为重。六垢 :一害、二恨、三恼、四

谄、五诳、六憍 ;前三以嗔为体。谄、

诳,此二以贪、痴为体。憍,以贪为体。

由诸众生六垢重故,识沙门,不修善法,

故众生浊。

悭贪嫉妒 ;即烦恼浊。耽著已得财法不能

惠舍,秘吝名悭 ;于诸未得有及有具,希

欲名贪。悭虽即贪,已得、未得染希别故,

Page 15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52

分成二门。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忧

戚,名为嫉妒。嫉虽即妒,缘他正法名体

称嫉,缘他荣乐名利称妒。害贤曰嫉,害

色曰妒。(嫉贤妒色)

成就诸不善根者;不善根有三;谓贪,嗔,

痴。由具二义立不善根 :

(1) 是根本烦恼,能生他故,简诸随惑不得

立之。(2) 遍六识有,过失深广,馀慢、见、

疑非不善根,唯意有故。由具此二义,唯

三名不善根。根者出生义,生恶缘故,

亦即烦恼浊。

唯说三浊不说见、命浊者 :劫浊摄命,由

飢、兵、疾命多短故 ;烦恼浊摄见,及举

不善根,烦恼之本摄一切烦恼故。由于彼

时人天减少,恶道增多,众生难可卒以

大乘而可教化,故以智方便,于一佛乘分

别说为三,令渐入道。故下经云 :但赞佛

乘,众生没苦,不能信受,故方便说。

癸四、拣伪敦信一实二

Page 15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3 方便品第二

子一、拣真伪二

丑一、若不闻不

知非真弟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

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

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17. 天台师说 :拣伪敦信一实,若佛弟子

自能信解,若不信解非真弟子亦非罗汉,

敦逼时众令信受也。如世弟子,随顺师法,

继道传灯。今不闻、不知则无法可顺,何

谓弟子?如来昔为治五浊故方便施三,汝

得闻得知,随顺修习,名为弟子。今五浊

既除,为汝显一,何意不闻不知?不闻即

不闻教一,不知即不知行一,非弟子即非

人一,总迷于理一也。

18. 三论师说 :若我弟子自谓下,示得失

门 :

Page 15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54

上来明道理唯一,次明五浊方便有三,

权实有无皎然可信,如其不信即是恶人,

故次明得失。然能披之教不出实之与权,

禀教之人亦唯有得之与失,斯事摄一化

事竟矣!

就文为二;一、明失,失中有二人者:

第一是未得小乘,谓已得小乘不信法华。

第二已得小乘果,而小乘果非究竟自谓究

竟,不追求大亦名为失。

初是凡失,后是圣失,此二总摄一切失事

尽也。

(一 )明凡失;

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等者;上明一乘是真

实,三乘是方便,今失此二意,盖明执小

是实,迷三是权也。此明未得小乘究竟果,

谓得小乘究竟果,此叙小乘中之失,即

五千之徒是也。

Page 15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5 方便品第二

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者;此文辨

不知同归一乘,即迷于一乘真实也,是叙

大乘中之失也。不闻者不闻教也,不知者

不知理也 ;上五千人不闻广说一乘真实,

故云不闻不知也。

此非佛弟子下,判得失也。五千之徒未得

小乘究竟谓得究竟,保执小乘则小乘不摄;

而不闻不知但教化菩萨,此人迷大则大乘

不摄,故非佛弟子。以非佛弟子,明非内

凡夫,下明非七圣人也。

19. 法相师说:

第二、释云何知增上慢疑:疑云:如来既

不为增上慢人说者,云何知彼是增上慢?

文中有三;

一、此显非真二乘圣相:

声闻、辟支真圣趣寂,若遇佛者多不愚

法,其不定姓可回心者,不问近远必能闻

知佛化菩萨事,故名自谓。是真二圣而得

Page 15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56

遇佛,都不闻知化菩萨事,非佛圣弟子,

亦非真二圣!

丑二、若闻不信

受是增上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

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

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

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

20. 天台师说 :佛设二乘,原为五浊障重

暂令息苦,故权说见思断尽名阿罗汉,不

受三界后有名最后身,出同居土分段苦轮

名为涅槃。然使实得阿罗汉道,证有馀脱,

今闻此经便应信受,进求无上菩提,何以

故浊障既除,又得闻此大法,则当审自筹

量 :无明别惑尚在,何名罗汉?变易生死

浩然,何名后身?化城未是宝所,何名究

竟涅槃?故实得阿罗汉者,未有不信佛说

Page 15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7 方便品第二

此法者也。倘自以为足,不复志求菩提,

当知并未证阿罗汉,但是增上慢耳!

21. 三论师说:从又舍利弗 ( 至 ) 增上慢人,

(二)明圣失:

亦有三句 ;初句明已得罗汉自保究竟,

执三乘教不识权也。不进求下,第二

明不识一乘真实也。当知此辈下,第

三句判得失也。罗汉望大乘,实非究

竟自谓究竟,自谓究竟故不进求佛道,

当知亦是增上慢人也。

22. 三论师说:从所以者何 ( 至 ) 无有是处,

二、明得,亦有二人:

(一)明佛在世罗汉为得;

初佛在世罗汉得者,凡有二义 :一者、

斥凡,二者、击圣。言斥凡者,明若

实得罗汉,闻一乘必信受,则知第一

人不信法华非罗汉也,故是举得以斥

Page 15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58

初失。言击圣者,明实得罗汉必信此法,

如其不信便非罗汉,即用此文击第二

实得罗汉人,令舍小果进求大道也。

23. 法相师说:此段意思,

二、显增上慢者相 ;从又舍利弗 ( 至 ) 皆

是增上慢人。

凡夫得第四禅未离三界染,自谓真二圣;

是阿罗汉最后之身,究竟涅槃,不求正觉,

心不信向,是增上慢。

三、此结成二圣相;从所以者何 ( 至 ) 无

有是处。

但是真圣而遇我者趣寂,多是不愚法人,

虽不能行闻之亦信 ;不定种姓理信修觉故

真二圣,若不信者必无有是处,彼非道理

故。其趣寂者不能证入,初犹未信名损惊

怖,返道疑生后必信之成不愚法,故此结

云 :不信一乘,无有是处。

子二、开除释疑二

Page 15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59 方便品第二

丑一、开除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

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

难得;

24. 天台师说:假设问答;

恐有问曰:若尔!则一切罗汉皆必志求无

上菩提耶?

故今开除之曰:除佛灭后现前无佛,则彼

禀权说证罗汉者,未必即能志求菩提。

又有问曰:佛虽灭度,此经住世彼何不信?

故今释曰:所以者何?佛灭度后,经虽住世,

而受持、读诵、解义之人难得,不遇其人

则小果圣者安能自决了哉!

25. 法相师说:从除佛灭后现前无佛下,

第三、释云何堪说疑?

谓有疑云 :从佛闻法而起谤心,云何如

来不成不堪说法人?此意说言 :亦有趣

Page 16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0

寂真实二圣而愚法者,闻法起谤,亦不

闻知但化菩萨事,即是世尊不能得化,

何故佛不成不堪说法人?既成不堪说法

人,翻结之曰 :如何世尊可堪为众生说

法而称种智也?故佛答言 :除佛灭度后

现前无佛,虽真趣寂而遇我者多不愚法,

皆定闻知化萨事。若不遇我而趣寂者有

愚于法,即不能知但化菩萨。此有三 :

(1) 标;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一句也。

(2) 释;即从所以者何 ( 至 ) 是人难得。

我灭度后,以无良缘善方便诱,诸

趣寂中多愚于法,于此等经受持、

解义乃为难得,不解意故。故我灭后,

有真二圣不闻不知但化菩萨。

丑二、释疑

若遇馀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26. 天台师说:释疑;

恐有疑曰:若佛灭后,诸阿罗汉不遇此经,

Page 16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61 方便品第二

不遇受持、读诵、解义之人,则当永入小

涅槃耶?

故今释曰:是人虽作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

生方便有馀国中,仍得遇佛为说此法,便

得决了化城非实,还必志求无上菩提,断

无永入涅槃之理也。故大智度论释毕定品

云 :罗汉身必应灭,住在何处具足佛道?

答 :出三界外有净佛土无烦恼名,于是国

土佛所闻法华经,具足佛道。即引此经证

云 :有罗汉若不闻法华,自谓得灭度,我

于馀国为说是事,汝当作佛也。又设于此

土,得遇受持、读诵、解义之人亦得决了。

又云 :罗汉修念佛定,见十方佛为说此经

便得决了。

27. 三论师说 :从除佛灭度后 ( 至 ) 便得

决了。

(二 )此明佛灭度后罗汉得:

前亦是闻法华罗汉得,今是不闻法华罗汉

得也。此文为释疑故来;疑者云:

Page 16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2

叵有罗汉亦不闻不知但教化菩萨事以不?

又有阿罗汉不信权实以不?因前二文生此

二疑也。

是故释云 :佛在世罗汉闻法华必信,唯除

灭度后现前无佛,此之罗汉不信一乘。

所以者何?释上罗汉不信一乘义也 ;以佛

灭度后法华经难闻难解,阿罗汉作佛此人

难得。

若遇馀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者 ;此文

亦为释疑故来。疑者云 :此罗汉既不得

值法华及解义人,何时当信一乘耶?是

故释云 :此罗汉生三界外净土中,更遇

馀佛闻法华经方得决了。决了者,知

三一有无及权实也。

28. 法相师说:从若遇馀佛 ( 至 ) 便得决了,

(3) 结;此愚法者,若我灭后更遇馀佛

方便说化,于此法中便得决了,故

亦能知但化菩萨。不逢佛者即有不

Page 16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63 方便品第二

知,是故我今非不堪说等。或复此

疑非疑趣寂,即疑增上慢既不化得,

云何世尊不成不堪说法人?故此释

言:我在必化得,除我灭后等。

癸五、明无虚妄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

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馀乘,唯一佛乘。

29. 天台师说 :先劝信释迦实说,次劝信

诸佛诚言,后结成唯一佛乘,所以止疑

谤也。

30. 三论师说:此劝信奉持门。

问:上已明劝信,与今何异?

答:上直明劝信,今明法之权实、人之真

伪既竟,劝物信解受持,故与上为异。

31. 法相师说:从舍利弗 ( 至 ) 唯一佛乘,

第四、释云何不成妄语疑;

疑云:前说三乘今说为一,今说法异,今

Page 16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4

说法异云何世尊不成妄语?

故佛答言 :我已证解,汝全未知,行位未

到,但当一心信我所说,汝创发心初可信

故。阿罗汉回心经二万劫,始至三大阿僧

祇劫初信心之位,故应信勿生疑惑,佛语

无妄理唯一乘。不定种姓究竟成果智,亦

唯一乘无二乘。

庚二、偈颂二

辛一、颂许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

唯有诸贞实。

Page 16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65 方便品第二

1. 缺漏:因守戒不严而犯过之谓。戒如堤防,

可防过止恶,故谓不守戒为缺;

因不守戒而过失漏于外称为漏。

护惜:爱护珍惜。

瑕疵:比喻人的过失或

事物的缺点。

糟糠:喻无价值的东西。

尠:同鲜。

不堪受:不能承受。

2. 天台师说 :增上慢、我慢、不信 :四众

通有,但出家二众多修道,得禅谬谓圣果

起增上慢;在俗矜高,未得谓得多起我慢,

女人智浅直称不信。

不自见其过者三失 :覆心藏玼,扬德,不

能内省,是无惭人也 ;若自见过,即有羞

僧也。

Page 16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6

于戒有缺漏 ;律仪有失名缺,定共、道共

有失名漏。乏定道故内起恶觉,如玉含瑕;

缺律仪故外动身口,如玉露玼。

护惜 ;覆罪自安,不知发露,故名护惜。

疑云 :既无行解又不自见其过,佛大慈心

何不示之而令其离席?是故释云 :不自见

过,护惜瑕疵不可化也。

小智 ;不得学、无学智而有世间小智,妄

计有漏以为无漏,小中之小故言小智也。

糟糠:未有无漏禅定滋润,但有世间味禅

故如糟;未有出世理慧,但有文字薄解,

封文失旨故如糠。又糟糠譬无大机,枝叶

譬非好器,悉不任用故须遣之。

3. 三论师说 :以下偈颂,此颂缘起。上缘

起有三 ;今略不颂许说诫听也,颂第二毁

不净众,颂第三叹于净众。但颂此二,凡

有两义 ;

一者、欲证佛及身子止及请说,以颂不

Page 16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67 方便品第二

净众显佛止请不虚;

二者、颂净众,明身子请之不谬也。

先颂毁不净众:即从比丘比丘尼 ( 至 ) 优

婆夷不信,有二:

(一)此摄四众为三过;

即增上慢、我慢、不信的三过。出家二众

同有增上慢过,所以然者?出家二众专心

道果,多获禅定,故得四禅时谓得四果名

增上慢。今谓增上是增胜之法,未得增胜

之法谓得增胜之法,恃此自高名增上慢。

问:何故名为有怀?

答 :注经云 :若无心而进德者然后会理

耳!怀于增上之道所以为慢也。有怀者,

谓心有所怀,则是有所得也。

优婆塞我慢 ;其人亦是未得谓得,但既是

丈夫守志不移故言我慢。注经云 :虽知无

我而以无我为我亦慢也,此意谓我能解无

Page 16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68

我故名我慢也。

优婆夷不信 ;然四众通是不信大乘,就

不信中更开三 :出家二众则有增上慢故

不信 ;优婆塞既是丈夫,自谓雄干决断

守志,我从来已信道理罗汉究竟,今何

容改志,故称我慢 ;次既是女人更无馀

义直称不信。注经云 :虽信非有之言而

以非有为信,是曰不信。但女子遂执非有,

故名不信。

(二)明众数不净等:即从如是四众等(至)

不堪受是法。

不自见其过;夫有过而能知过,此谓智人也。

今有封言之过而不自知,谓愚人也。

于戒有缺漏 ;上明无小乘究竟解而谓有

解,今一句明无小乘究竟行而谓有究竟

行。又上未得小乘究竟果而谓已得究竟

果,又不受大;以不能防此二又戒是堤塘,

防遮烦恼之水,戒既缺漏烦恼便出也。

Page 16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69 方便品第二

护惜其瑕疵 ;此为释疑故来,疑云 :既

无行解又不自见其过,佛大慈心何不示

之而令其离席?是故释云 :不自见过,

护惜瑕疵不可化也。又过去罪根深重为

瑕,现在有增上慢如疵也 ;又内心执小

不舍为瑕,外闻说大不受为疵。覆短为护,

吝非为惜也。

众中之糟糠;此文释疑故来,此五千人入

佛法中何所得耶?是故释云:五千人失中

道真味,但得断常之糟耳!三乘之名如米

外之糠,一乘之理如糠内之米;但得三乘

之名,不知三乘之义,故云糠也。

佛威德故去 ;注经云 :风起尘沙自飞,日

出则黑白自别 ;此谓非遣而为遣也。

斯人尟福德 ;上长行明有罪根,今颂显其

无福也。前偈明其执小故去,今辨其不堪

受大乘。

次颂净众;即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Page 17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70

枝叶 :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 ;此喻退席

之五千比丘也。贞实 :即真实,此喻在座

之会众。

5. 法相师说 :以下偈颂,此颂明二记,有

二 ;先颂取记,又有二 ;

一、颂恶人退席:如次颂慢、犯、覆、障,

有二:

(一)颂增上慢;即从尔时世尊(至)

优婆夷不信。

出家之人道证为首,少得谓多,得多

起增上慢。在俗男子多计著我,自

恃高心故生我慢。在俗女人多生卑

慢,无恃胜道,少计著我,随顺夫朋,

亦怀不信。

(二)颂罪根深重 ;即从如是四众

等(至)唯有诸贞实,此有犯戒、

覆罪、法障别故。

明犯戒 :即从如是四众等(至)于

Page 17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1 方便品第二

戒有缺漏。少犯为缺,多犯为漏。

可毁责故坏戒名缺,坏见名漏。或

烦恼漏起,仍不见觉,自恃高心。

戒中既云除增上慢,自称得圣方犯

重罪,故此尤过,不是尸罗不清净

故,三昧不现前摄。今言犯戒总相,

而说不知犯相。

明覆罪:从护惜其瑕疵(至)佛威德故去。

犯戒有瑕疵,世讥嫌如玼,内起过如瑕。

身语过如玭,即缺也;内心过如瑕,即前

漏也。犯性罪名瑕,犯遮罪名玼。法内之

人有烦恼病,如玉有瑕,喻法合说。疵者

病故,护惜不陈,覆藏已失。酒滓曰糟,

极沉浊故。米糩(快)名糠,轻无用故。

不但小智背法自行,佛威拂之令避滞去,

恐闻妙法诽谤增罪,于彼无益故威逼之令

其起去。

明法障 :从斯人尟福德(至)唯有诸真

实。夙造匮法业,法障在身,不堪闻法,

Page 17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72

故尟少也。

辛二、颂正说二

壬一、颂四佛章四

癸一、颂诸佛五

子一、颂施权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Page 17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3 方便品第二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6. 天台师说:颂施权:

诸佛所得法,修道得于诸权法也,良由自

行因满,所感后得无分别智,亦名为差别

智,正当自行体内权也。

即此法体亦不可说,以方便故为众生说,

成化他权。照九界机,说七方便,九是所

被教不出七,说七被九渐令入实。七九之

中,随何等机,闻何等法,遇机便逗,初

无一定,故云: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也。

现起希望名为所念,念即是欲,习欲成性

能为后种,加以先业有善有恶差别若干,

诚非一缘一譬一种方便所能度脱,惟佛悉

能知之,故能随宜说九部法,令其一切皆

欢喜也。欢喜则必生善灭恶入理,举初以

该后耳!

钝根乐小法下,六句结施权意。前世根钝,

Page 17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74

今世无机,不堪闻大,故言不行深妙道。

前世贪著障重,今世众苦所恼,唯可闻小,

故言为是说涅槃也。

7. 九部经:释尊之教法最初被结集时之九

种类型。又称九分教或九部法,以修多罗、

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

祇夜、优波提舍为九部。

(1) 修多罗 :即契经或简单称为经,文

学形式,就是简洁地将要点叙述

下来的散文集。

(2) 伽陀:即讽颂,这是一种只有韵文

的文学形式,如法句经、长老偈、

长老尼偈等都是其中一例。

(3) 本事、(4) 本生 :就是“说过去所

发生的事情”、“过去世的故事”。

释尊在菩萨时代的过去世故事称为

本生,在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都有

本生这样的体裁。而本生以外的,

佛弟子等过去世的故事,就是本事。

Page 17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5 方便品第二

(5) 未曾有:这是指佛所说那一类希有、

未曾有、而不可思议的事情。

(6) 因缘 :即尼陀那,这是指说法时,

在某种因缘条件下,说出一种序

文式的故事。这就是 {1} 经典一

般所说的因缘,{2} 有一些偈所说

的因缘故事,{3} 制定戒律戒条的

因缘。

(7) 譬喻:即阿波陀那,这个项目也是

依时代或部派的不同,而在意义内

容上有所变化。其本意是“英雄行

为的故事”,与因果业报说有关系。

某些人在现世有杰出的表现,在

过去世也曾有过英雄式的善行,

像这样将过去、现在连串起来的

故事就是譬喻。

(8) 祇夜:即重颂,其本意是“可以唱

出来的”,但在文学形式里是指用

韵文来重覆散文所叙述的作品。也

Page 17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76

就是说散文与韵文(偈)兼而有之

的佛的说法形式。所谓应颂是“对

应著散文的颂(韵文)”,所谓重颂

则是“重覆散文内容所说的颂”。

(9) 优波提舍:即论议,这是指与略说

不同的广说,是一种详细注释的说

法。并不一定是佛所说的。后世阿

毗达磨论书也可以包含在论议中。

若九分教加记别、自说和方广形成

十二分教。

(10) 记别 :本意是“问答体的解说文

章”,后来又进一步解为“对简

单的做详细解说”的意思。在大

乘佛教,则不只是前述这样的文

章形式,而且还指佛对弟子们未

来命运的一种预言。

(11) 自说:优陀那、无问自说、感兴语:

遇到某种令人感动的事件时,自然

由衷而发的言论叫做自说。

Page 17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7 方便品第二

(12) 方广 :毗佛略,即重层的教理问

答。一般而言都是指大乘方广。

它在语义上是这样的 :“广说种

种甚深的法义”,本来指的是小

乘部派中所详细解说的经典,但

大乘佛教出现后,就用这个名称

来称呼大乘经。

8. 三论师说:从舍利弗善听下,以下颂正说,

此颂一乘真实门,

第一、颂释迦自说门,先明显教意门,

有二;

(一 )明说昔教意,先明昔说小乘教意:

从舍利弗善听(至)而为众生说,是颂叹

佛权智有巧说之功。初偈云:诸佛所得法

谓实智也,无量方便力谓权智也;次内具

此二外能为物说法也。

从众生心所念 ( 至 ) 先世善恶业,是颂叹

佛智内照根性。

Page 17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78

佛悉知是已下,此正明佛说教。所以昔教

但有此三门者;初叹佛权智谓良医也,次

知根性谓识病也,后说教授药也。钝根乐

小法下,一行半明小乘果法。

问:既云乐小法,何故复言贪著于生死?

答 :现在机缘乐于小法,过去久远贪著生

死。又约机乐于小法,据情则贪著生死也。

又乐小法则是贪于生死,以小涅槃则是大

乘生死故。为是说涅槃,明小乘教也。

9. 法相师说 :舍利弗善听下,此颂与记,

有六;

第一、颂所说难知,先颂所以者何下释文。

舍利弗善听 ( 至 ) 而为众生说,此颂无数

方便。前长行中标云:诸佛随宜所说;释

中云:我以无数方便;今此颂释云:诸佛

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者,前后影彰,他自

互显,亦不相违。

从众生心所念 ( 至 ) 令一切欢喜,此颂种

Page 17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79 方便品第二

种因缘等。心所念行道,遍趣行也。诸欲者,

种种胜解也。诸性者,种种界也。先世善

恶业者,处非处及自业也。说佛有五智力

种种念观也,能知众生此之五种故,以因

缘、譬喻言词、方便说法皆令欢喜,释前

种种言词所由。

从或说修多罗 ( 至 ) 优婆提舍经,此颂演

说诸法。小乘唯无授记、自说、方广三种,

大乘说有十二分,何故此文大全小九?依

授弟子得成佛记名为记别,说声闻无彼,

先未求大菩提故。譬如以宝示其愚人,愚

人便笑,声闻闻记,亦复如是,故说为无,

非记别弟子谢往死生之事亦无。又声闻乘

多闻浅法,若不待请而即为说憍慢便生,

言无自说其实亦有。又声闻人但证小果不

得正觉,理非至极行不苞弘,说无方广其

实亦有,正法广陈之方广也。故此颂中唯

为声闻说于九部,理通十二。

10. 法相师说 :从钝根乐小法 ( 至 ) 为是

说涅槃,次颂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略由五

Page 18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0

义 :一钝根难悟,二乐小怖大,三耽生死

不怖出世,四逢缘不修,五现众苦迫。由

此五义为说涅槃,以钝根故著于生死,虽

逢诸佛往日已化,不行大乘深妙之道,由

行恶故退还受苦。由劝离苦故,初为说二

乘涅槃,故信解品最初逢佛,退流生死后

化二乘,正与此同。

子二、颂显实四

丑一、颂理一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11. 天台师说 :佛慧,即是一大事因缘也。

若约能知乃是行一,若约所知则是理一,

Page 18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81 方便品第二

又若约说经应是教一,若约所诠则是理

一,盖亦取便名为理一也。

12. 三论师说 :从我设是方便 ( 至 ) 决定

说大乘,此次明二种教意:我设是方便下,

上明昔二种教,今明二种教意。前逐近明

说小乘教意,明昔说涅槃法者,意令得入

佛慧故也。

决定说大乘者,昔日言说于小,意在于大,

教不称意,不名决定。今言意俱显,称为

决定。又大品等经显教菩萨,密化二乘,

于菩萨是决定,于二乘未得决定。今显教

菩萨,显教二乘,故名决定。又大乘是决

定法,如涅槃经师子吼者名决定说,谓诸

众生悉有佛性。今亦决定说,于众生悉有

一乘也。以道理无有馀性,唯有佛性故,

说佛性名决定说 ;一乘亦尔!

13. 三论师说:从我此九部法 ( 至 ) 以故说

是经,此明说九部教法意。上半明随宜说

教法,下半明说教意。说九部为令悟入大

Page 18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2

乘与解大乘为本意,故言入大乘为本。

14. 法相师说:从我设是方便 ( 至 ) 当得成

佛道,

第二、颂令住一乘:

颂标;从我设是方便 ( 至 ) 当得成佛道。

初设二权,为令究竟入于佛慧住一乘故。

释标 ;从所以未曾说 ( 至 ) 决定说大乘。

于已前汝根未熟,未悟大乘,不堪为说。

汝今根熟,正是其时,故为说也。

颂会 ;从我此九部法 ( 至 ) 以故说是经 ;

先颂显小法非真说为大本,随顺初机说此

九部,为入大本非究竟也,故应住大。

丑二、颂人一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

Page 18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83 方便品第二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15. 天台师说 :此正颂上诸佛如来但教化

菩萨也,广出诸方便人皆成实人。有佛子心

净,即别教人,为诸佛子说大乘经,得记

心喜,即成圆教真实之人。声闻若菩萨者,

声闻兼得缘觉即是两教二乘,菩萨兼得藏、

通大士,皆成佛无疑,则七种方便无非佛

子明矣!此是极圣诚说,奈何不信?

16. 三论师说:从有佛子心净下,若五乘论

之,上说四乘,今辨第五大乘教也。

若作三教次第者:一人天为下教,次二乘

为中教,今大乘为上教。

Page 18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4

问:若昔大乘明菩萨授记作佛,既是真实

教者,声闻藉波若等经调柔其心,然后始

得悟入法华,则知波若为法华方便,岂是

真实教?

答:波若显教菩萨密化二乘,二乘之人藉

菩萨真实教调柔其心,故得入于法华,斯

乃是假他先达而得后进,岂可言先达之教

是方便说耶?

三论师说:从有佛子心净下,明昔说大乘

教意,有二:

一、叹菩萨福德利根,即从有佛子心净

下,有七意 :

(1)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 ;叹菩萨

现在早有堪闻之德。

(2)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叹菩萨

早习大因。

(3)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 ;叹早为

菩萨说大乘。

Page 18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85 方便品第二

(4)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者 ;叹早

与菩萨授记。

(5) 以深心念佛 ;叹菩萨早修正解故早

得佛记。

(6) 修持净戒故者 ;叹菩萨早修正行故

早得佛记。

(7)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叹菩萨

早生欢喜,用斥声闻后得记方喜。

二、结昔说大教意;即佛知彼心行,故

为说大乘二句。佛初成道知菩萨福德利根,

故早为说大乘也。

三论师说:即声闻若菩萨下,

(二)显今教意,则是颂上唯以一大

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有三:

(1) 明但为教一人;即从声闻若菩萨

(至)皆成佛无疑。

17. 法相师说:从有佛子心净 ( 至 ) 说是大

Page 18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6

乘经,次颂显大法胜妙为胜人说,劝舍劣

法勿成恶人。

顿悟、渐悟一切菩萨皆名佛子,此有五德:

一心净,专求大乘佛之智慧非乐下劣,除

二障故。二柔软下心,耐劳倦,堪能作大

业,精勤不息故。三利根,性多拔苦乐与

他乐,一切均平闻法速入。四无量诸佛所,

久遇良缘,恒自磨莹。五而行深妙道,齐

修福慧,宝规真觉。五德即发菩提心经说

具一、亲近善友等十种法堪发菩提心。

后颂结成胜妙二劝舍非妙二,即从我记如

是人 ( 至 ) 故为说大乘,记五德人来世成

佛,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从声闻若菩萨 ( 至 ) 皆成佛无疑,此劝住

也,赞法闻益,劝住大乘。

丑三、颂教一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Page 18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87 方便品第二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18. 天台师说 :此正颂上如来但以一佛乘

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也。

但以假名三教,引导令入佛慧一教,是故

约方便说则可暂有,约究竟论决无二、三。

19. 三论师说:此段显今教意中,

(2) 明道理有一无二;良由道理唯有一

乘,无有二乘,是故声闻、菩萨闻

法华一偈并皆成佛,即以今文释成

上意也。除佛方便说者,疑者云:

既有一无二,昔何故说有二乘?是

故释云:上据理故无二,唯除方便

说有二耳!但以名字者,疑者既闻

除方便说有二,或谓有二乘微毫法

体,是故释云 :毕竟无有二乘法体,

但假名字说耳!

引导诸众生者,疑者云:既无法体,

何用说此虚名?是故释云 :为欲导

示众生引出火宅,因此空名获于实

Page 18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88

利,故名善巧。如经云:我初得成

佛时,空拳度一切也。

20. 法相师说:此段

第三、颂无二无三,即颂遮。

无二者,无第二独觉乘。无三者,无第三

声闻乘。从胜向劣,佛乘为初。此据真理

无二极乘,除方便说,方便说中可有三故。

以假三名引导生故,用假羊、鹿之名引生

出于火宅,非有实二以度众生。此说二乘

涅槃、菩提俱无实体,并称假名。然涅槃

可证而缚除,种智不成以无觉故;化城入

之以息苦,羊、鹿有名而不登。

丑四、颂行一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Page 18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89 方便品第二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21. 天台师说:唯此一事实等,颂上诸有所

作,常为一大事也。佛自住大乘等,颂上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也。后六句,释成

不以小度之意。

22. 三论师说:此段显今教意中,

(3) 明佛出世大意;以道理有大无小,

诸佛是体理之人,以道理有大故唯

为大事故出世,道理无小故不为小

故出世,是故接前道理后明出世大

意也。即说佛智慧故下,先明诸佛

唯为大事故出世不为小事 ;

此开两章门:从说佛智慧故 ( 至 )

馀二则非真,此标唯为大事出世章

Page 19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90

门。以唯一事实,馀二 则非真,是

故诸佛但为一事故出世。

问:上言无二无三,今何故乃云二非真耶?

答:前明无二谓无缘觉,无三明无声闻,

则是今文二非真实。但上明其俱无,今明

方便说有,但非真实有耳!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此明不为小事

出世章门 ;亦得唯此一事实,释上为大事

故出世章门。馀二则非真,释成不为小事

出世章门,以馀二非真故,终不以小乘度

物也。

次释两章门:佛自住大乘下:即从佛自住

大乘 ( 至 ) 以此度众生,此释佛为大事出

世章门,以佛自住大乘,还以佛所得法度

物也。

问:定慧则是大乘,云何言庄严大乘?

答:一寂一照以别严总,亦是以法严人,

而云力者,以能度物故称力。又但明定慧

Page 19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1 方便品第二

者,累无不寂为定,德无不圆为慧。又累

无不寂为定则涅槃果果,境无不照为菩提

果,此二总摄果乘故明之也。

次从自证无上道 ( 至 ) 此事为不可,此释

上不为小事故出世章门,若自住大乘平等

之法以小度物,便有二过:一、乖大乘平等,

二、则堕悭贪之失,自贪于大不与物故名

悭贪。一、不可平等之理,二、不可诸佛

之心,故云此事为不可。

23. 法相师说:从说佛智慧故下,

第四、颂依何等义,有二:

一、颂标一大事;即从说佛智慧故 (至 )

济度于众生。佛出世者为显此一令生欣趣,

唯此一实,究竟极果,胜妙无上。馀之二乘,

体非真极,究竟胜妙,故经下文以前五度

校量此经,不说般若故,终不以小乘济生。

二、颂开、悟、入、示,(注意次第)

即从佛自住大乘下;

Page 19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92

( 一 ) 颂开 :从佛自住大乘(至)以此度

众生。

大乘合取真理、正智。假者佛身恒安,处

此涅槃、菩提名住,住即依止安处之义。

所得唯是法身真理,或大乘者唯取真理,

正智证会名之为住。以此法身万德具足,

真德性故;故佛报身如其所证法身真理,

还以无量定慧庄严。定即福也,慧即智也,

摄持一切有为德尽。内冥真理,涅槃已满,

真智遂生,具福慧严,菩提复满,自德既圆。

故以二法,开于众生,名之为度。显二体

性是无上故,令生欣乐。

24. 法相师说:从自证无上道 ( 至 ) 此事为

不可,

(二)颂悟:先颂显平等。

无上道者正智胜故,无上大乘者真理胜故,

一无上言贯通二处,二皆平等无能所取,

无有自他、物我异故。又大乘者即无上道,

运用胜故。佛既证此平等理智,何有自他、

Page 19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3 方便品第二

物我二别?内智若不平等自取大乘,外智

不平等令他取小,则堕悭法。贪求名利,

惑既未尽,何名证得正觉?大乘广运一切,

此为不可。

子三、颂劝信二

丑一、举果劝信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25. 天台师说:佛心清净,众恶断尽,无畏

说法,此内德可信也。妙相庄严,光明炳著,

为众所尊,说大乘印,此外德可信也。

26. 三论宗说 :此引证释成,即若人信归

佛下,即证成上为大不为小故出世,凡有

三证 :

Page 19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94

引他为证 ;从若人信归佛 ( 至 ) 而独无所

畏,谓信心皈依佛之人,知如来言不欺诳。

自住真法,以伪乘与物,故名为欺。用此

诱他,称之为诳。佛自住真乘,还以与物,

故不欺诳。亦无贪嫉意者,所以外言欺诳,

良由内心贪嫉,自贪真乘,嫉妒众生,故

与伪法,所以欺诳 ;佛无贪嫉,故不欺诳

也。断诸法中恶者,非但无有贪嫉,悉断

一切诸法中恶,以内有恶触处生畏 ;以佛

无诸恶,故于十方独无所畏。

引自为证 ;从我以相严身 ( 至 ) 为说实相

印,凡有四句:

(1) 以我有此相好之身,则知内无贪嫉,

外无欺诳。

(2) 我尚以身光照世间,则知身益物,

故内无贪嫉,外不欺诳。

(3) 明为无量众所尊仰,故非贪嫉欺诳

之人。

Page 19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5 方便品第二

(4) 明为人说于实相印定诸法,则知自

住大乘,亦令他住大乘也。又前

偈明佛无恶,此偈辨佛有善,并

释成佛自住大乘,与物大乘。

27. 法相师说:从若人信归佛下,次显胜德,

有二:

显内离染无所畏德;即从若人信归佛 ( 至 )

而独无所畏。

若人信佛初发心也,归佛者后修正行。如

来不为欺陵轻贱而不授大纯化以小,亦不

诳逗初许与大后不与之,所以者何?以佛

亦无贪惜大乘诳而不与,亦无嫉妒畏彼证

大而欺网之,由断一切法中恶故;恶者烦恼、

业、苦,生死恶法已永断故。既无如上所

说诸事正智圆满,故于十方都无所畏作师

子吼,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平等化

者。若有上事,恶既未尽,智果未圆,如

何于十方能作无畏吼?故俗中云:父闻子

健,恨不杀身,自外何吝?故无贪嫉。

Page 19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96

显外庄严说实法德;即从我以相庄严身(至)

为说实相印。

形骸相好端严其身,身光、智光复能朗照

器及众生二种世间,由此众人皆尊敬我,

名世间解。若内有染外无此相,外现此相

明内无染,故我今者说实相印。实相印者

谓即二空大乘之理,以此理印印大教故,

大教决定胜实非权,如小乘中说三法印印

定教法。

丑二、举因劝信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28. 天台师说:昔有诚誓,今酬誓故,说此

昔愿可信也。菩提愿满,化他同入,克果

之因,因则不虚,弥可信也。问:本誓既普,

Page 19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7 方便品第二

今众生尚多,愿云何满?答:佛三世益物

无有已时,今且约现在机熟名愿满也。

29. 三论师说:此段,

引昔誓愿证:

初偈引佛昔愿,第二偈明昔愿满;明初发

心时尚愿令一切人悉皆成佛,况今得佛而

自住于大与物小耶?

问:如来初发心时,愿一切成佛,今并未

成佛,云何称愿已满耶?

答:灵山一会,回小入大菩萨同入一乘,

自尔已前,令直往菩萨授记作佛,一期出

世唯此二人普令作佛,则是一期愿满,如

上引涌出品文证之。正意者,法华之前但

得为菩萨一人说佛乘,则佛愿未满,今并

为五乘、六道众生并令成佛,故佛愿满。

又为人说一乘即是畅佛意,亦名为满也。

30. 法相师说:从舍利弗当知 ( 至 ) 如我等

无异,此颂令悟。

Page 19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198

汝应如我悟先所不知大乘真智,我昔立誓

愿令一切众生与我无异,愿令悟故。愿以信、

欲、胜解为性。

(三)颂入 ;从如我昔所愿 ( 至 ) 皆令入

佛道,此颂令入。今者果满遂昔愿心,故

化众生入于佛道。道者因义,令入八地或

初地上不退转位佛之因故。

子四、举五浊四

丑一、总明五浊

障大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

31. 错乱:失却常态。

迷惑 :谬于事理,称为迷 ;不明事理,称

为惑。

32. 天台师说:众生以苦恼自煎,诸佛以大

悲济物,悲与苦相对,故言相遇。又佛如

Page 19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199 方便品第二

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天性相关,故言相

遇。夫尽教以佛道,佛之本怀也。无智迷

惑而不受教,五浊障大也,彼既有障安得

不设方便以渐诱之。

33. 三论师说:若我遇众生下,此释疑门,

有四:

一、明不得普为一切说于一乘 ;即从若

我遇众生 ( 至 ) 迷惑不受教。此若我遇

众生,尽教以佛道者,此上半牒难情,

假设遇众生便说于一也。下半明有损无

益,凡有三过 :一者、机小教大有错乱

之失,二者、钝根迷教惑理之过,三者、

不信有诽谤之咎。

34. 法相师说:此颂示:有二;

第一、示初不同,有三:

先示不同意;即从若我遇众生 ( 至 ) 迷惑

不受教。

若教众生尽以大乘,智者可尔,无智愚人

Page 20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0

错学乱行,心迷不信疑惑诽谤,便返增

恶,不能领受。亦如覆杯水于坳塘,致

杯即胶故,由此返增愚人之咎,故不纯

以大乘教化。

丑二、别明五障五

寅一、别明众

生浊

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35. 天台师说 :此二偈别明众生浊也。真

如实相名为善本,不依此种善根故不能

感大法。五欲为诸恶本,从痴有爱则众

恼竞生。

36. 三论师说:释疑门有四中,

二、释不得说一所以;即从我知此众生下。

Page 20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01 方便品第二

不得说一凡有二义:一、知众生无有善本,

二、知众生有诸恶根;则用二义释无智、

错乱等三失。

(一)明众生无有善本;我知此众生,未曾

修善本。无善本者,未曾修行无所得善为

菩提本,故此众生不信解一。

(二)明众生有于恶根;坚著于五欲下,就

文为二:初明有爱恶,次明有见恶。所以

偏明有爱、见者,此二总摄一切诸烦恼故。

又在家人多起爱,出家外道多起诸见。又

众魔乐生死故起爱,外道著诸见故起见。

又爱是旧行烦恼,见是新起之惑。一切众

生虽并成就三界爱见,而爱多现行,若值

邪师方乃起见。又爱烦恼名为一失,诸外

道等以有爱惑而于其中更复起见,是为失

中更复起失,为此因缘明爱、见也。

37. 三论师说: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

此明现报。

就明爱内,开为二章 :一辨爱因,二明爱

Page 20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2

果。坚著于五欲者,起爱之处,出所爱事

也。痴爱故生恼者,所以爱五欲者,由痴

故起爱也。如涅槃云 :诳故生贪 ;如净名

云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恼者,明从爱

因生于现恼,所谓以爱因缘令身心恼,或

自恼恼他故也。故痴是爱因,恼为爱果。

以诸欲因缘下,上明生恼谓现报也,从此

以下明生、后二报;初辨通报,次明别报。

从以诸欲因缘 ( 至 ) 备受诸苦毒,此辨通

报。

38. 法相师说:从我知此众生(至)痴爱故

生恼,次示不同相,分二;

(一)颂标无善有恶故不同:

未曾修善本,即是出世方便善根,无始虽

起,多分暗劣唯生得善,无无漏因。由著

五境坚执不舍,以此为缘痴便发业,爱便

润生,故诸生死、生老死支一切苦恼,苦

树增长。由无出世方便善本,有痴爱二以

Page 20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03 方便品第二

为其因,著五欲境不肯舍故,发业无明多

由迷内发,润生贪爱多缘五欲生。今据欲

界无明发业,通言著欲,说重处故。

寅二、别明命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39. 天台师说 :此一偈别明命浊也。处胎

经从初七日乃至三十八七日,具说渐渐增

长之相,即所谓世世常增长,真可厌离。

观心释者,一念心起即为未来作业,业即

胎,胎业无穷世世不断,即是增长。

40. 三论师说:受胎之微形下,此别明受报,

谓人报也。

所以偏明人报者,佛生人中多化人故也。

人报具于八苦,上半略明生苦,以生苦为

八苦之初 ;下半总明众苦也。世世常增长

者,细论胎内时分不同,为世世增长。又

Page 20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4

大期为一世,生生常如此,即从今生生后

世是增长义也。

41. 法相师说:从以诸欲因缘(至)世世常

增长,

(二)颂释有恶无善故不同,又有二;(1) 颂有恶故不同:

由诸欲故,纯起不善业坠堕恶趣,由杂业故,

轮回六趣备受诸苦。四生生长皆有业故,

三苦、八苦、五苦迫故 ;偏指一生、现苦

为论,故言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微

者劣也,胎谓胎藏,不净缠裹,可厌可恶。

微劣生故,乃至如是恶身不可爱乐,轮转

不穷名世世增长。

寅三、别明见

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Page 20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05 方便品第二

42. 天台师说:此一偈别明见浊也。五见交

加如茂林稠密,若有是常见,若无是断见,

依于二见成六十二见。

43. 六十二见:有不同说法,依依大品般若

经卷十四佛母品、大智度论卷七十所说:

于五蕴之上皆作四句,即过去之五蕴各有

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四句,成

二十句 ;现在之五蕴各有有边、无边、有

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四句,成二十句 ;

未来之五蕴各有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

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句,成二十句,合

为六十句,加神与身一、神与身异等断、

常二句,总成六十二见。

44. 三论师说:入邪见稠林下,此明起见。

从入邪见稠林 ( 至 ) 谄曲心不实,此明见

因。

入邪见稠林者,此中有一见、二见乃至

六十二见。言一见者,总名外道诸见为

一邪见。邪见众多譬如密林,故云稠林

Page 20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6

也。若有若无等者,此明二见也。智度

论云 :爱多者著有故起有见,见多者著

无故起无见。又云 :四见多者著有,邪

见多者著无也。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者,明六十二见。

45. 法相师说:从薄德 ( 至 ) 心不实,此二

颂半求邪出离,错行乱学故不同;彼诸众

生无始已来,薄德少福故为苦所迫,虽祈

出要不悟邪正,错入外道不正见中,错行

错学名为邪见。五见皆邪,此依后科非要

拨无方名邪见。邪见烦恼拘碍众生,难可

出离不能解脱,名为稠林。

此为总见,后方别显;

若有、若无等者,此有二解:一者,五见

之中四见为有皆执有故,邪见为无多拨无

故,等言显示种种烦恼。二者,邪见稠林

者拨无邪见 ;若有者执我后身为有常见

也,若无者执我后身为无断见也,此二为

边见,等取身见、见取、戒取。由六十二

Page 20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07 方便品第二

见,以邪见、边见二为自体故别举之,以

馀二见而为眷属。

寅四、别明烦

恼浊

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

46. 天台师说:此一偈别明烦恼浊也。略举

根本中贪、慢,小随中谄,以摄其馀。

47. 三论师说:此段;

深著虚妄法者,前明从爱起见,今从见更

生于爱。虚妄法者谓诸见也,深著此见故

名爱也。又佛初出世不能顿拔此见,则说

一乘故名深著。又既以此见为好,则为是

于见上更生见,谓见取见也。

我慢自矜高者,恃此诸见举我自高也,即

显诸外道,佛初出世不受一乘之道故也。

谄曲心不实者,上来从正使生正使,今从

Page 20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08

正使生于缠垢,谄即六垢之一也。杂心云:

从见生谄垢,以起见必是利根人方能谄曲,

钝人不能也。上明我慢不受佛化,今明谄

曲化彼门徒。

48. 法相师说:此段;

依于身见以为根本;由执神我起我见已,

便起如是六十二见,后起见取执见等法为

胜、为因,又起戒取执戒等法为因、为胜,

著此妄法曾不肯舍。我慢自恃,矜夸自高

而陵薎他,互于所师谄曲相赞,矫求名利

心何曾实。以具如是耽欲著邪,故不堪任

即化大法。

寅五、别明劫

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

49. 天台师说:此一偈别明劫浊也,长时不

闻佛法,即是劫浊。又上来四浊集在时中,

Page 20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09 方便品第二

故名劫浊。五浊障故不信一乘,故难度也。

观心释者,念念恶觉,永无正观以自觉,

是不闻佛名。永不与八正道相应,是不闻

正法,此心则难度也。

50. 三论师说:于千万亿劫,明见所得果;

以爱为受生之本,故下招六趣;见乖于正

理,故上隔三尊,是以二文明爱、见果异也。

如是人难度者,总此爱见众生,难可以一

乘法度之。

问:此叙何处爱见众生?

答:佛初出世有此爱见众生,故不得说一

乘也。

51. 法相师说:此段,(2) 颂无善故不同。

善人皆修四亲近行:一亲近善友,二听闻

正法,三如理思惟,四如说修行。此等恶

人千万亿劫不闻佛名,何得亲近一切善友?

既不见佛亦不闻法,既无闻慧入法初因,

思惟、修习理不可得故。如是人甚为难度,

Page 21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10

如何初首即教大乘?

丑三、明为五浊

故说小

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1. 天台师说:为五浊故说小乘。

2. 三论师说:释疑门有四中,

三、明不得说一故方便说三,即是故舍利

弗下。说诸尽苦道,谓道谛也,示之以涅槃,

即灭谛,略举出世因果。

问:上云起邪见众生,千万劫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今云何得为说涅槃耶?

答:住此邪见则不得闻,但此邪见众生过

去曾习小乘有小根性,中途起于邪见,以

小机将发邪见正倾,故得为说小教。

3. 法相师说:此颂示初不同中,后结不同。

由如此故为设方便,初示涅槃且令苦息。

Page 21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1 方便品第二

丑四、明为大施

小小冶五

浊大愿得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4. 天台师说:析三界妄尽,灭色取空则非

真灭,以无明别惑尚在,则界外变易生死

正自浩然也。若体达无明本空,诸法何有?

如翳见空华,华相本虚也。法虽本寂,若

不修道,无由契会,故言:佛子行道已,

来世得作佛。如空华虽寂,若不除翳,无

由睹净空也。

5. 三论师说:释疑门有四中,

四、明虽复说三终为显一:

初句开方便门,故云非真灭也。

Page 21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12

诸法从本来下,正简大小二涅槃也,小乘

之灭非是真灭,大涅槃灭方是真灭。所以

然者?小乘前有因果二患,故灭之以得无

为,则是断常二见。故大品云 :若法前有

今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今对小乘非真

灭,故明因果两患本来寂灭,则是大涅槃

灭也。

问:大品等经已明本来寂灭,何故声闻不

得悟耶?

答:大品虽明本来寂灭,未开小灭非真灭,

是故声闻不得悟也。今明小灭非直灭,则

开方便门,本来寂灭相,谓显真实义,是

故声闻方得悟也。

6. 法相师说:从我虽说涅槃 ( 至 ) 三乘法,

此示后还同,劝舍解脱身取佛法身。所说

二乘涅槃犹如化城,是非真灭,法从无始

性常寂故,即是自性清净涅槃。性离言法,

非今新有,如宝所者,乃是真灭。真灭既尔,

故行道已,来世证此法本性灭,得成佛道。

Page 21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3 方便品第二

我本智慧巧用方便,初开二权,后示一实,

总名开示三乘之法。

子五、颂不虚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

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

诸佛语无异,惟一无二乘。

7. 天台师说 :先权后实,巧为五浊施此方

便,诚言不虚,勿生疑也。

8. 三论师说:我有方便力下,此劝信门,

初偈重牒所信之法,第二偈正明劝信也。

初偈上半寄释迦以明权,下半就诸佛以显

一;第二偈上半诫令除疑,下半劝信佛语。

9. 法相师说:从一切诸世尊(至)唯一无

二乘,

第五、颂依法式显,有三;

Page 21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14

一、颂十方佛法,既唯一无二乘,云何破

三以归一?

癸二、颂过去佛二

子一、略颂开显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

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

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

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10. 开显:即开三显一,天台宗对《法华经》

所作的判释语。谓开除三乘(声闻、缘觉、

菩萨)之权执,显示一乘(佛乘)之真实。

按,《法华经》之前十四品为 “ 迹门 ” 之开

显,后十四品为 “ 本门 ” 之开显。今所谓 “ 开

三显一 ”,即于迹门的化仪中,开除《法华》

以前诸经所说的三乘权教之执,显示一乘

Page 21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5 方便品第二

教之真实。

11. 天台师说:初二偈明施三,后一偈明开

显也。说一乘法即教一,化无量众即人一,

入佛道即行一及理一。

12. 三论师说:过去无数劫下,此下颂引证

门,颂三世佛则为三段:

第一、颂过去佛门,有三:

一、颂化主;上半乃举多劫多佛

者,良以一劫一佛未足为证,故

举多劫多佛生众生信心。 下半

明诸佛化仪不同,而同说一乘之

道也。

二、颂教门;从如是诸世尊下,有二:

(一)就法说门明教意;从如是

诸世尊(至)令入于佛道。

13. 法相师说:从过去无数劫下,

二、颂三世佛法;颂过去,有二;第一、

Page 21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16

颂佛说法初权后实,有四;颂佛多;即从

过去无数劫 (至 )其数不可量。

颂开权;从如是诸世尊 ( 至 ) 演说诸法相,

此明初开权。

颂显实;从是诸世尊等 ( 至 ) 令入于佛道,

此明后显实。法相:指诸法

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

二者。

子二、广颂开显二

丑一、总明方便

助显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

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14. 天台师说:此段意义;

天人群生,是举诸乘以明人一。异方便,

Page 21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7 方便品第二

是举诸教诸行以显教一、行一。第一义,

是理一也。正因佛性(一切众生本具之三

谛三千之理)即第一义,若用圆妙正观则

是实相,方便不称为异,今用五乘七方便

等而助显之,名异方便,即指下文六度乃

至供养称名等也。良由众生乐欲不同,故

使诸佛方便有异,然方便虽异,助显则同。

既显实已,此异非异,殷勤称叹,良由于此。

15. 三论师说:又诸大圣主下,

(二)就神通门明教意;

一行辨知机,一句现通,一句明现通意。

更以异方便,即前文明说法为方便,今文

不云说法乃是神通,神通异上说法名异方

便。

以说法、现通略摄过去诸佛教门事尽,直

明若说法、若现通皆为显一乘也。

16. 法相师说:

颂开权显实之义;

Page 21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18

知诸众生未能顿学一乘教故,识其根欲故,

初以权方便助显一乘后令入实。又菩萨根

性有二:一不定性,二定性。为不定性初

权后实,显畅一乘。

前二颂是为定性者说顿教一乘,谓知众生

心性顿欲故,以异方便不从权取实显助一

乘。一乘者,第一义谛、真如等是。初三

后一是权实之方便,顿说一乘故名异方便。

丑二、别示开显

之相二

寅一、约众善

显缘因

功德七

卯一、约六度

明开显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

Page 21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19 方便品第二

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17. 天台师说:明开显,

正因佛性,生佛体同,幻障若深永不值佛。

得值过去佛者,则是内因力强,得感出世

缘也。

然其深心所欲不同,所以诸佛说法亦异,

在彼一时或闻顿法、或闻渐法,或修布施、

或修持戒、或修忍辱、或修精进、或修

禅定、或修智慧,或单修一法一行、或兼

修馀法馀行,或转或助种种不同。由今观

之,既得皆已成佛皆证理一,则如是诸人

即人一,所修福慧即行一,所闻诸法即教

一矣!

此中闻法及智慧,似宜属于了因,让后闻

法华经故,但属缘因也。

18. 三论师说:若有众生类下,

Page 22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0

三、颂禀教之众,就文为三:教门不出

说法、现通二种,修行不出三时不同,此

意欲摄过去能化所化事尽也。

(一)明于过去世佛现在时修行得益:

前明修行终皆成佛,初则是六度行也;

以六度是成佛之本,故初说之也。种种

修福德者,四乘之行也。

19. 法相师说:若有众生类下,第二、颂众

生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为三;

一、颂佛在,逢佛闻法,修行六度、四摄、

无量等,名种种福德。修佛之因菩萨行故,

皆已成道。

卯二、约恋慕

心明开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Page 22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21 方便品第二

20. 恋慕心:留恋爱慕之情。

灭度 :谓命终证果,灭障度苦。即涅槃、

圆寂、迁化之意。此谓永灭因果,开觉

证果。

善软心:即软善心,性情温顺、柔善之心。

言若人善软心者,谓恋慕心也。又则是信

心,随顺诸佛不违教门,故名善软也。

21. 天台师说:承上文言,不但值佛闻法,

修行六度者已成佛也;即诸佛示灭,能于

如来起悲恋心,一念之间舍恶从善,化刚

为软,在彼一时似属人天、二乘,由今观

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是

诸众生即人一,善软心即行一,示灭即教

一矣!

22. 三论师说 :诸佛灭度已下,

(二)明佛灭度后修行成佛;就文为五:

(1) 明见佛涅槃起恋慕心故得

成佛,

Page 22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2

言若人善软心者,谓恋慕心

也 ;又则是信心,随顺诸佛

不违教门,故名善软也。

23. 法相师说:诸佛灭度已下,

二、颂灭后,分五:

(一)慈心;

有善刚强非菩萨,心柔软非善亦非菩萨,

要善而软方菩萨心,顺理益物极柔和故。

已成佛道,植佛因故。

卯三、约供舍

利明开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碑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

Page 22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23 方便品第二

或有起石庙,旃檀及沉水、

木樒并馀材、砖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24. 舍利:即死尸、遗骨之意。意译身骨、

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

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 庄校:庄严装饰。

木樒 :甚有香,文理似白檀香,非白檀也。

欲取令香者,皆须斫经多年久乃香出。其

树白檀之种类也,赤者为上,世多不识,

呼为白檀香。

旷野:空阔的原野。

25. 天台师说 :承上文言,不但悲恋如来

而生善软心者已成佛也 ;即诸佛灭后碎身

为若干舍利,是诸人等为供舍利起宝塔

Page 22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4

者,下至起石庙者、起土庙者,乃至童戏

为沙塔者 ;或有舍利如芥子许,或无舍

利 ;或以诚心、或以戏心 ;在彼一时则

谓功德,或大在小,或有或无,由今观

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既证理一,则如

是诸人即人一,起塔起庙积土聚沙即行

一,碎身为舍利即教一矣!

26. 天台师说 :按释迦示灭既茶毗竟,大

迦叶言 :如来舍利非我等事,自有国王、

王子、大臣、宰官、长者、居士、婆罗

门等乐福田者广修供养。我等事者,宜

应结集三藏,勿令正法速灭。由此观之,

迦叶传佛心印,故以先务为急 ;人天乐

种福田,则以供养为先。就彼修供养时,

所发三乘、五乘心愿不同,而由过去诸佛

方便力故,久久之后未有不归于佛道者。

27. 三论师说:

(2) 明供养舍利;即诸佛灭度已,供养

舍利者。

Page 22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25 方便品第二

(3) 明起塔;即从起万亿种塔 ( 至 ) 皆

已成佛道。

增一阿含云:有四事得梵福:一、

无塔处立塔,二、和合圣众,三、

修治破寺,四、佛初成道请转法轮。

梵福者,四天下众生至六欲天,不

及一梵天福也。庙者貌也,寺塔供

养对之如神在,有状貌也。木櫁者,

形似白檀,微有香气,长安亲见之。

28. 法相师说:从诸佛灭度已下,

(二)造塔,

从诸佛灭度已 ( 至 ) 庄校于诸塔,此颂造

塔数多,八珍严莹。佛经劝造塔,当得菩

提。

从或有起石庙 ( 至 ) 砖瓦埿土等,此颂九

物为塔。

从若于旷野中 ( 至 ) 皆已成佛道,此颂下

至戏笑劣物为塔。论云:聚沙为佛塔,已

Page 22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6

成佛道者;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

作善根能证菩提,非诸凡夫及决定种姓声

闻未发菩提心者之所能得,故如是乃至上

文及下,小低头等亦如是。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二句,颂结之。

卯四、约造佛

像明

开显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

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29. 鍮鉐 (tōu shí) :鍮,似金而非金也。鉐,

黄铜。

Page 22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27 方便品第二

白蜡:亦称梣 chén,是木犀科梣属的植物。

白蜡树,落叶乔木,可放养白蜡虫,树皮

可入药,称秦皮,木材坚硬,可做器物。

30. 天台师说:承上文言,又不但为供舍利

起塔起庙者已成佛也,随用何物建立形像,

在彼一时,物有粗妙,价有高下,心有诚

否,愿有远近,亦似功德有大有小,由今

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是理一,诸人即

人一,作像即行一,如来分别造像功德即

教一也。又造像功德经略明十一功德 :一

者、世世眼目清洁,二者、生处无恶等。

31. 法相师说:

(三)造像;此颂刻彫也。

明作佛像非作馀像,故言为佛。为求作佛,

为思敬佛,故名为佛。又说为佛而作诸像,

为庄严佛,故名为佛。

从或以七宝成 ( 至 ) 皆已成佛道,此颂十

物严饰作像。

Page 22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28

卯五、约画佛

像明开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32. 彩画:谓以彩色绘饰。

百福庄严:如来之三十二相,一一皆以百

福庄严。又作百思庄严、百福德庄严。

33. 天台师说:承上文言,又不但建立佛像

者已成佛也,画佛影像自作使人,乃至童子

戏画,在彼一时则谓功德,或大或小,或

Page 22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29 方便品第二

有或无,由今观之,亦皆已成佛道。佛道

是理一,诸人是人一,渐渐积功德,具足

大悲心即行一,但化诸菩萨即教一也。又

但化二句,明彼成佛后事,乃是自证四一,

复以四一度生。

34. 三论师说:从若人为佛故 ( 至 ) 度脱无

量众,

(4) 明造像。

35. 法相师说:明造像中;

从彩画作佛像 ( 至 ) 皆已成佛道,此颂

画佛。

从乃至童子戏 ( 至 ) 而画作佛像,此颂

戏作。

从如是诸人等 ( 至 ) 度脱无量众,此结也。

具足大悲心者,凡所作善必带悲心,方成

到彼岸,故成佛道。

卯六、约供塔

Page 23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30

像明开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Page 23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1 方便品第二

入无馀涅槃,如薪尽火灭。

36. 幡盖:幡幢华盖之类。

角贝:角贝通指角贝属动物。窄小的长牙

形圆管壳有线条分明并沿壳隆起的罗纹,

倾斜的角度很大。其较小的后端弯曲度更

大,随着其长大,而慢慢弯直。足、触须、

头从壳较大的前端伸出。

37. 薪尽火灭 :比喻佛之涅槃,如薪尽火

灭一般。出自法华经序品。法华义疏卷

二(大三四 · 四八二上):“ 薪尽火灭者,

依小乘义,以身为薪,智慧为火,故智

慧依于身,身尽智便灭。(中略)就大乘

释者,薪喻于感,火喻于应,众生感尽,

诸佛应息。”

38. 天台师说:此段意;

承上文言,又不但起塔、起庙、造像、画

像者已成佛也,随于何等塔庙、宝像、画

像之前修诸供养,皆得成佛。

Page 23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32

具论供养,不出五尘:华幡盖等,色尘也 ;

乐音歌呗,声尘也;香即香尘;礼拜即触

尘,又衣服是触尘;饮食是味尘。此略不言,

理必有之。又供养须论三业:敬心即意业,

颂德即口业,礼拜、合掌、举手、低头即

身业。

约此五尘、三业,尘则或多或少,业则或

专或散,在彼一时则谓功德必有差别。由

今观之并成四一,复以四一广度众生,三

惑薪尽,二死火灭,入无住处大般涅槃也。

39. 天台师说 :经文若使人作乐者,出家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在家国王、

长者、宰官、居士并无自作音乐之理,所

以必曰使人。至于歌呗颂德,则出家、在

家通得为之。然亦须知大体,若梵音和雅

则僧俗咸宜,若滥同词曲则律所不许。每

见近时唱赞,多用曲家腔调。又礼忏作梵,

不遵古式,竞引长声,只恐长他贪慢,增

已放逸,福少过多,思之择之!

Page 23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3 方便品第二

40. 法相师说:从若人于塔庙下,

(四)供养;

从若人于塔庙 ( 至 ) 敬心而供养,此四

物供养。发菩提心经云 :若以华施得七

觉华故,以香施得五分法身香故,以幡

施得陀罗尼转众恶故,以盖施获四无量

覆众生故。

从若使人作乐 ( 至 ) 尽持以供养,此以音

乐供养。发菩提心经云 :音乐、女色不以

施人乱众生故,此供养佛故不相违,如金

藏中音乐供养事。

从或以欢喜心 ( 至 ) 皆已成佛道,此以歌

呗供养,当得大士梵音声故。陈思登渔山,

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谷流响,遂拟

其声而製梵呗,故今俗中谓之渔梵。

从若人散乱心 ( 至 ) 渐见无数佛,此以华

供养。与前四事中华施何别?彼专善心,

此以散心,故不相违。略言供养画像,供

Page 23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34

养馀像亦得。

从或有人礼拜 ( 至 ) 或复小低头,此明身

业行敬供养。上歌呗是语业也,其能发心

即是意业,自馀皆是外财供养,三业行

供养。

从以此供养像 ( 至 ) 如薪尽火灭,此结成

供养。

卯七、约称佛

名明开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41. 南无:意译作敬礼、皈敬、皈依、皈

命、信从。原为 “ 礼拜 ” 之意,但多使用

于礼敬之对象,表皈依信顺,含救我、度我、

屈膝之意。

42. 天台师说:此段意;

Page 23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5 方便品第二

承上文言,又不但五尘、三业、供塔、供

像者已成佛也,即散心一称佛名,亦皆成佛。

南无,此翻皈命,亦翻度我,亦翻敬从。

佛世有一老人徧求五百上座剃度,上座观

其宿无善根,咸不见许。最后值佛,佛即

度令出家,证阿罗汉。上座问佛,佛言:

此人于无量劫前,入山采薪,遇虎惧怖,

一称南无佛,今此称名善根熟故,所以得

度。由其别无他善,所以久久流转生死 ;

由其劫数长远,故非声闻道眼所见所知。

夫既得证阿罗汉,则亦必证无上菩提明

矣!夫散乱称名尚必成佛,况一心不乱

哉!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而不信,吾末如

之何也已矣!

43. 三论师说:从若人于塔庙 ( 至 ) 皆已成

佛道,

(5) 明三业供养。

Page 23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36

44. 法相师说:

(五)称佛;

且举一称,尚得作佛,何况多称。如药王、

药上经云:我常称五十三佛名,故今得作佛,

即其事也。

寅二、约闻经

显了因

功德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45. 天台师说:是法正指妙法华经,开权显

实之法也。

上来六度、乃至像教供养乃至称名,并是

诸佛以异方便助显真实,尚得开之成妙缘

因,况复此经正显真实!若有闻者即了因

种,宁不成佛?

然约闻经之时,或解不解,有相无相,至

Page 23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7 方便品第二

心散心,事非一概。亦得义论五乘差别,

而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若远若近终因斯脱,

未有一人不成佛者,此是诸佛真语、实语

不可不深信也。

46. 天台师:问答;

问:何意约过去佛广明五乘同皆入实?

答:三世佛皆有开权,但未来未起现在始

行于证义弱;过去开权已久,受化之人皆

成四一,并于十方施权显实证义则强。构

之虚言不如验之实事,故于过去佛广约五

乘显实也。

47. 三论师说:于诸过去佛下,

(三)明二世修行成佛;闻是法者,则是闻

上来所说法皆得成佛也。

问:低头、举手善云何成佛?

答:今明善因有受报不受报义;有所得善

受有所得报,无所得善受无所得报,谓受

Page 23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38

报义也。有所得善不受无所得报,无所得

善不受有所得报,谓不受报义。故大品云:

有所得善不动不出,无所得善能动能出,

即是证也。

问:人天善根既是有所得,云何此经明皆

成佛耶?

答 :人天善根盖是得佛之远缘,故云成佛

耳!大品明其近不取其远,故无所得善能

动能出,有所得善不动不出。此经近远通

说,故并云成佛。

问:人天善根云何远成佛耶?

答:人天善根有二种:一者、习因,二者、

报因 ;报因则感人天身,以有习因值佛

菩萨闻说大乘,生一念无所得信,此无

所得信是佛道种子。藉前有所得生后无所

得,故智度论云:有所得者是无所得初门,

故云是远缘。

问:何故云皆已成佛道耶?

Page 23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39 方便品第二

答:佛照过去众生修行善根已得成佛也。

48. 法相师说:此段,

三、结成佛道。

癸三、颂未来佛二

子一、颂施权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

1. 如来:为佛十号之一。即佛之尊称。即

乘真理而来,由真如而现身,故尊称佛陀

为如来。方便说法:先说三乘的方便法,

然后会入一乘。天台宗说 “ 会三归一 ”。

2. 法相师说:颂未来,一、标同今说实,有三;

(一)标同初方便。

子二、颂显实四

丑一、颂人一

Page 24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0

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3. 天台师说 :约闻法者无不成佛,故是人

一 ;若约能度,即教一也 ;佛智所证,即

理一也 ;入于佛智,即行一也。

4. 三论师说:从未来诸世尊下,颂未来佛门,

有二;

一、略颂上三事;化主,教意,禀教得益。

5. 法相师说:

(二)标后成说实,令闻法者皆得作

佛;佛及众生二俱合说。

丑二、颂行一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6. 天台师说 :行一,自行化他无非佛道,

Page 24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41 方便品第二

故是行一。

7. 誓愿 :指起希求之心,且深自有所约

制(自制其心),亦即发愿起誓完成某一

件事。盖菩萨自最初发起菩提心,至完遂

为止之不成佛等,即由其所发之誓愿。佛

及菩萨共通之愿称为总愿,即指四弘誓愿;

个别之愿则称别愿,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

药师如来之十二愿、普贤菩萨之十大愿等,

即属别愿。

8. 三论师说:诸佛本誓愿下,

二、广颂未来教意,亦开三门:

(一)辨本愿愿为明一;从诸佛本誓

愿 (至 )其实为一乘。

9. 法相师说 :此段(三)释前所由,由本

愿故。

丑三、颂教一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

Page 24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2

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10. 两足尊 :以戒定为二足,或以权实为

二足,或以福慧为二足,或以解行为二足,

此皆内德之二足也。外形以天人为二足,

佛是天人二足之尊也。

11. 天台师说:颂教一,

百千亿无数诸法门者:指五乘、七方便等

一切权说。

其实为佛乘者,正明说权之意,说虽在权,

意本在实,权即实家之权,故得开之同成

了因也。

知法常无性者:实相常住,无自性、无他性、

无共性,无无因性 ( 性空 ),

无性亦无性 ( 相空 )。一无性言具二无性,

即是无性性、无相性也。本自有之,故曰

Page 24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43 方便品第二

常无性,知者照也。

佛种从缘起者:中道无性即是佛种,迷此

理者,由无明为缘则有众生起,解此理者,

由教行为缘则有正觉起。欲起佛种,须一

乘教,故是颂教一也。

又无性者,即正因佛性也。佛种从缘起者,

即是缘、了;以缘资了,正种得起,一起

一切起,如此三性名为一乘也。三因不改,

同名为性,举体成修,复称缘了,是则理

即位中;苦为正因佛性,惑为了因佛性,

业为缘因佛性。此三佛性不纵横、不并别

不可思议,无自性乃至无无因性,无性亦

无性,目此无性以为正因佛性也。( 略去五

即不说 )

12. 三论师说:此段有二意:

(二)明辨说法明一;从诸佛本誓愿 (至 )

其实为一乘。

(三)此举所证明一;即从诸佛两足尊下,

Page 24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4

有二:

(1) 从诸佛两足尊 ( 至 ) 是故说一乘;

通说有得无得,一切诸善并皆趣成

佛。两足尊者,或以戒定为二足,

或以权实为二足,或以福慧为二足,

或以解行为二足,此皆内德之二足

也。外形以天人为二足,佛是天人

二足之尊也。

知法常无性者,知一切法无自性也。而言

常者,非是破性故言无性,性本常无故云

常无性也。

佛种从缘起者,种子有三:一、以一乘教

为种子;二、以菩提心为种子;三、以如

来藏佛性为种子,今初偈正以菩提心为种

子。上明无性,今辨因缘。佛种者,则是

无所得菩提心为佛种子也,此菩提心假缘

而起,起则发也。

是故说一乘者,以菩提心假缘而起,故佛

为说一乘令发菩提心,一乘教则是发菩提

Page 24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45 方便品第二

心缘也。又明唯有一乘,无有二乘,则菩

提心唯有进无有退路也。

13. 法相师说:此重释前义,有二;

一、颂明初方便皆为一乘;从未来世诸

佛 (至 )其实为一乘,也。

二、颂明悟三性诸法归趣所以;从诸佛

两足尊下,有二;

(一)从诸佛两足尊 (至 )是故说一

乘,此初说权。

丑四、颂理一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14. 天台师说:

是者,指一乘也。此一乘者,即是法住、

亦名法位,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此无住本

不可动故,名为法住。种种诸法总不出此

范围,名为法位。

Page 24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6

举此法住、法位而为正觉世间之相,法

住、法位是常住故,所以正觉世间之相亦

是常住。举此法住、法位而为众生世间及

器世间之相,法住、法位是常住故,所以

众生及器世间之相亦是常住。是则三世间

相,一一无非常住,一一无非法住、法位,

一一无非一乘。

但众生迷暗不能觉知,于常住中妄见生灭,

于一乘中妄见差别。唯有大觉导师,坐于

道场如实知已,于不可说离诸戏论寂灭理

性,能以方便说此理一,又能以异方便助

显此理一也。

问:悟此理性名为正觉世间,以顺性故,

性常相亦常是则可也。迷此理性而为众生

世间,既违性故,性虽本常相必无常,云

何众生、器世间相亦常住耶?

答:如冰与水,同以湿为性,湿即以冰水

为相,冰水无常即是湿性无常,故目此湿

性以为无性也。湿相既常,即冰水之相皆常,

Page 24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47 方便品第二

故目此冰水之相,以为常住也。

15. 天台师说 :又一乘无性之理如屋本不

转,如来悟之,如醒人见其不转 ;九界迷

之,如醉人妄见其转。彼虽见转本屋不转,

故众生世间相及器世间相,彼虽妄见生灭,

其实是常住也。以众生及器世开即无性故,

即法住故,即法位故。

16. 三论师说:从诸佛两足尊(至)导师方

便说,此举所证明一。

(2) 从诸佛两足尊 ( 至 ) 导师方便说;

今文但示根本无所得善方乃成佛,

则释成上义也。

是法住法位者,上明菩提心为种子,今明

本有佛性以为佛种。若无佛性,虽说一乘

教及发菩提心,终不得成佛,是故须明佛

性也。谓法住、法位是佛性异名,亦是一

乘别称也。凡有三句 :初半偈正叙佛性,

谓法住法位,法住法位是佛性异名,亦是

一乘别称也。

Page 24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48

世间相常住者,世间众生本有佛性,故佛

性常住,故寿量品云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

之相,无有生死乃至非实非虚,则是如来

藏法身常住也。

于道场知已者,第二句明知佛性,谓坐道

场时始见佛性也。

导师方便说者,第三句明说佛性,然佛性

绝四句,超百非,实不可说,但无名相中

为众生故假名相说,故云方便。此异上三

乘方便,亦异神通方便,故此经有多种方

便也。

17. 法相师说:

( 二 ) 从是法住法位 ( 至 ) 导师方便说,此

次后说一乘。

法住法位者,真如住在诸法之中,体性常

有名为法住。法有染净,离染得净,分位

显之,故名法位。相者体性,世间本体即

是常住真如实性,一乘体也。

Page 24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49 方便品第二

于金刚座道场之中,知此诸法本体性已,

于无名相法中,导师方便以名相说。依于

善友修习智慧,从缘起法菩提觉满,为证

一乘真如妙理,妙理即是法住法位,世间

常住相。大般涅槃于道场中既证知已,今

为众生方便说之令欣趣证。今此依他即菩

提,圆成即涅槃,合成一乘,圆成胜故独

名一乘。

癸四、颂现在佛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

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

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

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

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

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

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

Page 25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50

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

18. 安隐:使安定;使平静。

深心 :惟通常系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扫

除犹疑不定而对佛法真实确信之心,或指

乐集诸功德善行,又深信爱乐之心。

习业:习气、业力。

欲性:欲望个性等。

19. 天台师说:先颂为化之意,次颂显实,

后颂施权。如是法者,双指权实法也。

第一寂灭即理一,方便示种种道,实为佛

乘。约能示即教一,约所示即行一,知众

生诸行等,是施权也。

20. 三论师说:此颂现在佛门,凡有二周:

一、略颂上三事 ;天人所供养下,颂颂

化主,颂所化,颂教门。

二、广颂上三事;知第一寂灭下,

Page 25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1 方便品第二

( 一 ) 明三种法轮;从知第

一寂灭 (至 )其实为佛乘。

( 二 ) 广明枝末法轮;从知

众生诸行 (至 )随应方便说。

21. 法相师说:从天人所供养(至)亦说如

是法,此颂现在,有三;

一、标 ;从天人所供养 ( 至 ) 亦说如

是法。

二、开权显实 ;从知第一寂灭 ( 至 ) 其

实为一乘。

三、显意;从知众生诸行 ( 至 ) 随应众

生诸行者总句,心行相也。

下是别句,或胜解也。心所念者,遍趣行

也。业力者,自业也。欲力,谓胜解也。

性力,谓种种界也。精进力者,谓处非处

等。或精进等体即性力,以种性体即五根

故,下一力字贯通上也。根利钝者,根胜

劣力也。佛有此智力能知之故,所以初权

Page 25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52

后还真实。前未来佛由悟三性,此现在佛

由知众生,互相影显,故初方便后说真实。

壬二、颂释迦章二

癸一、略颂上权实为

下文总譬作本二

子一、颂显实

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

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22. 天台师说 :此文具颂四一,今我亦如

是者,如于诸佛之是同以一实教化众生,

即总颂显实也。安隐者,涅槃秘藏是安隐

处,佛自住其中亦安置众生同入此中 ;安

隐处即理一,众生即人一,种种法门入佛

道即行一,宣示即教一。

23. 三论师说:从今我亦如是下,明释迦顺

同门,有二:

一、顺同诸佛明摄末归本法轮,摄末归

Page 25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3 方便品第二

本谓摄用归体。

安稳众生故,凡夫滞有,住在三界火宅;

二乘著空,未免五百由旬恶道,悉非安稳。

故中论云 :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等,是

则不能见,灭见安稳法。今说中道一乘,

令离凡夫、二乘有无二见,故名安稳。以

种种法门,出安稳之方,令入于佛道,置

安稳之处也。

子二、颂施权

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

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

24. 天台师说:智慧力,即权智也。知性

欲,鉴小机也。说诸法,正施权也。皆欢喜,

称机宜也。上来二偈,虽略收佛一化原始

要终罄无不尽,故称略颂。

上文权实为以下总譬六义之本也:

一者、今我亦如是,我即释迦是 一化

Page 25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54

之主,为下有大长者譬作本。

二者、安隐,即大涅槃常乐我净无五

浊障,对显三界、五浊名不安隐,为下

火宅譬作本。

三者、众生即五道受化之徒,为下五百

人譬作本。

四者、安隐法还对五浊不安隐法,为下

火起譬作本。

五者、种种法门对不种种,为下唯有一

门譬作本。

六者、知众生性欲,即五道中有三乘根

性差别,为下三十子譬作本。

25. 三论师说:从我以智慧力(至)皆令得

欢喜,

二、顺同诸佛明从本起末法轮,从本起末

谓从体起用。

此偈中上半知机,第三句说教,第四句

Page 25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5 方便品第二

得益。

26. 法相师说:从今我亦如是下,此颂今佛

法式,分二 :

一、总标;即从今我亦如是 ( 至 ) 皆令

得欢喜。

初颂今实,后颂昔权,皆令欢喜渐入道

故。

癸二、广颂上六义为

下文别譬作本六

子一、颂五浊为下

见火譬作本

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

见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

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

深著于五欲,如犛牛爱尾,máo.

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

Page 25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56

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

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

27. 佛眼 :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

观众生之眼。系五眼之一。谓诸佛具有肉、

天、慧、法四眼之用,乃至无事不见、无

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

一切皆见。

五眼 :佛讬父母身故有肉眼,次在道树下

得于四眼,以有远见故有天眼,照三乘根

性故有法眼,照于实相故有慧眼,照佛境

界故有佛眼。

28. 自蔽:自行掩蔽。谓为自己的成见所囿,

无视客观实际。

盲瞑 :失明,眼睛昏花。形容糊涂,不明

事理。

大势佛 :如来之德号。佛有大势力,能断

Page 25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7 方便品第二

众生之烦恼,故称大势佛。

29. 天台师说:初十一字明佛有能见之眼,

下文云 :宅主在门外立。盖佛在法身之地,

以常寂佛眼圆照群机;若根利浊轻,则以

卢舍那像说一乘法;若根钝浊重,则以老

比丘像依方便说三乘法;于时鉴机,故言

我以佛眼观见也。夫观色法应用天眼,分

别根机应用法眼,今言以佛眼观者,举胜

兼劣;又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也。

六道众生下,此明所见五浊:贫穷无福慧,

颂众生浊 ;入生死二句,颂命浊 ;深著等

四句,颂烦恼浊 ;不求等二句,颂劫浊,

劫中无佛故名为浊,劫若有佛虽浊能破 ;

深入等二句,颂见浊。或不求四句总颂见

浊,以邪见故不求大势佛,不求断苦法乃

以招苦之因妄冀舍于苦果,岂可得哉?四

浊聚在此时即名劫浊,故不必别颂也。

为是众生故二句,明起大悲应赴,下文云:

长者闻已惊入火宅也。

Page 25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58

30. 三论师说:舍利弗当知下,此颂三乘方

便门,有四;

第一、见五浊故起大悲心,有三:

一、明能见 ;即舍利弗当知,我以佛

眼观者。我以佛眼观者,明能见也。

二、明所见,有二;

总明见六道 :即见六道众生者。别明见

有无 :贫穷无福慧下,有二 ;一、明见

无,二、明见有。明见无,谓无福无慧也。

然虽行有所得福慧,望道言之终是无福

慧耳!

明见有,有二 ;一、明见苦果,二、明见

苦因 :入生死崄道,相续苦不断,此明见

苦果。初明见苦果,亦乘上文以无福慧资

粮故,入生死崄道致令众生苦果相续也。

深著于五欲下,此明见苦因也。苦因有二:

一、明爱因,二、明见因。

Page 25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59 方便品第二

31. 三论师说:从深著于五欲 ( 至 ) 及与断

苦法,

(一)明爱因;

深著于五欲者,正是爱也,三界烦恼通名

为欲,以染著性故。言深著者,以有所得

见五欲决定有实,然后著之,所以为深也。

如犛牛爱尾者,犛牛以痴故爱尾,众生以

痴故起爱。又由爱尾故,为人所得而遂害

之,故爱尾是害身之具,众生爱五欲故备

受众苦。

以贪爱自蔽者,上明由痴起爱,今明爱功

用也。爱有二力:一、感生死苦,二、迷

境障智。前明入生死崄道,谓感生死苦;

今明迷境障智,以爱覆心所以障慧,盲瞑

无所见谓迷境也。

不求大势佛者:深著五欲,谓病人也;大

势佛者,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爱病,谓

良医也 ;断苦法者,谓平等大慧,则良

Page 26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0

药也。众生以爱覆心盲无所见,不知贪爱

是病,又不识佛为良医,法为妙药也。

(二)明见因;即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

以苦欲舍苦者,如诸外道计三界苦为涅槃 ;

檀提婆罗门指腹为涅槃,则计欲界苦为涅

槃;阿罗罗外道计无想为涅槃,即计色界

苦以为舍苦;郁头监弗计非想为涅槃,则

以无色苦而欲舍生死苦也,即是释上邪见

义也。此是通邪见,

于五见内非乐净见乐净,是独头见取也。

32. 三论师说:从为是众生故下,

三、明起悲心;即为是众生故,而起大

悲心二句。

远悲者,悯其无福慧二善,有苦因果两

恶;近悲者,悲诸外道计非道为道,道

为非道也。

33. 法相师说 :舍利弗当知下,此广释,

Page 26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61 方便品第二

分二 ;

先颂初以三乘方便诱引,有四;

第一、颂见生处危难:

从舍利弗当知 ( 至 ) 贫穷无福慧,此颂无

善。以佛眼观者,以五眼中佛眼观也。六

道众生无始不修福智二因,未获七种圣财

及人天七法财,谓施、戒、忍、勤、定、慧、

方便,故无福及慧。

从入生死险道(至 )盲瞑无所见,此颂有恶,

为二;

( 一 ) 颂现苦沉溺烦恼增多。世间犛牛,

由自爱尾,藏身护尾,人贪其尾,遂杀其身。

众生亦尔,贪著五欲以自藏身,遂以贪爱

而自弊败,反自弊困坠牛爱尾,以弊其心,

遂致丧命。众生亦尔,贪爱蔽心。

( 二 ) 说设求出要而行邪行,即从不求

大势佛 ( 至 ) 以苦欲舍苦。佛有神通威势,

及以智慧断苦之法而不求趣,翻堕外道邪

Page 26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2

见网中,行诸身苦行以舍生死苦,此为未可。

所以六年麻麦尚不证于菩提,坐卧荆棘何

容得于道果?如狗逐块块打转多,岂同师

子逐人非块?

第二、思救不可得;为是众生故,而起大

悲心,此颂思起因行。见诸众生有此二缘

遂起悲心,发心修行思惟将救。

子二、颂施方便化

为下舍几用

车譬作本二

丑一、念用大乘

拟不得三

寅一、明用大

拟宜

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

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Page 26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63 方便品第二

34. 观树:世尊成道已,起金刚座而观菩提

树。

经行:意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

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

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

静散步。用大拟宜:说明思维、揣度是否

适宜应用大乘说法。

35. 天台师说 :观心释者,树即十二因缘

之大树也,深观缘起自成菩提,欲以无漏

法林荫益众生,故言观树。经行者,大乘

三十七品是行道法,自以道品履实相地

得成佛道,欲以此法化度众生是故起行。

三七者 :初七欲明中道观,中道妙难观不

得 ;次七欲明即假观,即假观分别智难生

不得;后七欲明即空观,即空巧度又不得,

乃明方便析法小观也。

36. 法相师说 :从我始坐道场(至)思惟

如是事,此得果已思。佛成道已树下经行,

观树喜自道圆,经行思惟利物。又观树心

Page 26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4

凝妙理,经行想化群生。又观树想荫四生,

经行思施福慧。诸经说佛成道已后,说法

时节各各不同,此云三七日。七日不说法

显示自受法乐故,为令众生增爱敬故;还

有六七日方说法等。然今解者,大乘以法

华为正,此说通行四谛法轮故三七日。

寅二、明众生

无机

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

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37. 根钝:指根机迟钝者。根机;以人之性

譬诸木而谓根,根之发动处称为机。

修行之进止,教法之兴废,乃由此根机之

如何而定。

著乐痴所盲:贪著不舍欲乐,因愚痴而失

慧明。

38. 天台师说:智慧既微妙第一,故非根钝

Page 26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65 方便品第二

痴盲者所能领解。下文云:诸子无知,虽

闻父诲,犹故乐著嬉戏不已也。

39. 三论师说:我始坐道场下,

第二、有五浊故初成道时一乘化不得 ;

我始坐道场下,此明以众生有五浊,故

初成道时一乘化不得也。上既大悲内充,

今明方便外救,但圣人虽能救,物不能受。

就文亦三:

一、明不得说一乘;

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二句,此明

思惟处。

我始坐道场者,摩竭提界寂灭道场,初成

正觉也。观树亦经行者,世人思惟凡有二种:

一、观物思惟,二、经行思惟,今随从世

法亦作此二。注经云:树以静为体,行以

动为相,欲发思惟之兆,决语默之机也。

于三七日中,此明思惟时。

Page 26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6

彼论问云:本为利物成道,何故七日思惟

不说?答云:显示自受大法乐故;显已法

乐为令众生于如来所增长爱敬心故;复舍

如是妙乐,悲悯众生为说法故。此则初七

日不说,第二七日方始说法;此经明过

三七日方说。

从思惟如是事 ( 至 ) 云何而可度,此明思

惟事。

有人言:初七日思惟佛智微妙,二七日思

惟众生钝根,三七日思惟不可以妙慧授钝

根也。今明随从世法故有三七之言。

我所得智慧者,今文直出所思惟之三事 :

一、佛慧微妙,二、众生钝根,三、不可

以妙慧授钝根。佛慧微妙者,非愚非智,

绝观绝缘,故称微妙也。众生诸根钝者,

明慧根钝也。著乐痴所盲者,非直钝根复

有二失 :一者、著乐所谓爱也,二、愚痴

谓无明也。如斯之等类下,第三不可以妙

慧授钝根也。

Page 26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67 方便品第二

40. 法相师说:从我所得智慧(至)云何而

可度,

第二、明思救不可得,有四因故:一法

深难解,二根钝难救,三著乐难舍,四痴

盲难悟,云何可度?

寅三、明念欲

息化

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

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

并馀诸天众、眷属百千万,

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

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41. 息化 :佛陀息止教化而入于涅槃之谓。

Page 26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68

护世 :大天王、四王。即持国(东方)、

增长(南方)、广目(西方)、多闻(北方)

四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

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

得侵害众生,故称护世,又称护国。

42. 大自在天:音译作摩醯首罗,原为湿婆

神进入佛教后,即成为佛教之守护神,称

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像为三目、

八臂,骑白牛,执白拂之天人形,有大威力,

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独尊于色界。

43. 天台师说:梵释虽请,佛知无机,所以

不说。下文云: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或

当堕落为火所烧也。

44. 三论师说:尔时诸梵王下,

二、诸天劝请;

从尔时诸梵王 ( 至 ) 眷属百千万,此明

能请之人。智度论云:诸天仪法不同;净

居天劝令出家,四天王奉钵,梵王请转法轮。

Page 26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69 方便品第二

问:佛为众生故出世自应说法,何事待请

耶?

答:论云:佛虽不须请,而令请者获福。

又先请后说,诸佛法尔。又不请而说,则

外道讥呵。又外道多事梵天,梵天既请则

外道心伏。又若不请而说则应答十四难,

以待请方说故不答也。

问:何故诸天请,不明人请耶?

答:天胜人,故明天请。又人不能请,天

有智慧知佛成道,故明天请。又佛山林独

处成道,此中无人故人不请也。

恭敬合掌礼一句,明请之仪则。

请我转法轮一句,正明请。

三、明违请息化,即我即自思惟下。

先明假设欲说一乘。我即自思惟:若但

赞佛乘,此明假设欲说一乘。

问:上思惟与今思惟何异?

Page 27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70

答:上明不可以妙慧授钝根,今思惟假设

受梵王请强说一乘者,则有损无益也。

众生没在苦下,次明无益有损。

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二句,后明违请

息化。

45. 法相师说:从尔时诸梵王下,

第三、请念设权方,中分四:

一、颂诸天请说;从尔时诸梵王 ( 至 )

请我转法轮。

大自在天色界天也。今对三乘,法尔说法

皆待请故。智度论云:净居天劝出家,四

天王献钵,帝释献宝座,梵王请转法轮。

佛初不许,梵王说有三根重请殷勤,佛方

许之初说三乘。

46. 法相师说 :此段

二、颂示相思惟 ;从我即自思惟 ( 至 )

疾入于涅槃,有二:

Page 27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1 方便品第二

( 一 ) 即说大乘众生有损。以诸众生处

俗现在苦中,出家妄行苦行,无暇顿

能信大乘法,若为说者返生诽谤疑惑

破坏,脱生不信却堕恶道。又在俗者

没苦故不信,外道出家者破法故不信,

既有此损宁不说法疾入涅槃,何得翻

损诸众生也,即同智论初不许也。

丑二、念同诸佛

用三乘称宜

可得二

寅一、明化得四

卯一、明三乘拟宜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1. 天台师说:念众生虽无大机不容永舍,

须以方便而诱济之,非都不知施三。

意欲引同诸佛,故云寻念也。下文云:即

Page 27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72

便思惟,设诸方便。

寻念:不久思念;随即思念。

2. 三论师说:寻念过去佛下,

第三、明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问:佛为自说三乘,待请说耶?

答:依智度论云:梵王初请说法,如来云:

佛法甚深,众生钝根,违请不说。

次梵王陈众生有上、中、下根,重请说法,

佛受其重请故说三乘。

就文亦三 :初明照众生根性,次正说三乘

教,后禀教得益;则生后三车化子得譬也。

第一、明照众生根性,又有三;

一、明顺同过去诸佛故说三乘;上半思

惟古佛,下半明释迦顺同古佛道法;

一乘化众生不得,故于一乘说三,释迦信

而好古宜顺同之。

Page 27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3 方便品第二

3. 法相师说:

( 二 ) 明且说三乘众生有益 ;从寻念

过去佛 ( 至 ) 亦应说三乘。

同诸佛故。此同智论,重请方许。

卯二、明有小

机二

辰一、明诸

佛叹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

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

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

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

Page 27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74

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

4. 梵音: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

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

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

四辩:即法、义、词、辩四法无碍解。

八音:又作八种清净音、八种梵音声;极

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

不误音,深远音和不竭音。

慰喻:宽慰晓喻。

5. 善哉:为契合我意之称叹语。古印度于

开会议决之际,表示赞成时皆用此语;又

释尊或其他诸佛于赞同其弟子之意见时,

亦发此语。

导师:即教化引导众生入于佛道之圣者。

特指释尊,或为佛、菩萨之通称。或令众

生类示其正道,或能为人说无生死之道,

Page 27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5 方便品第二

故称导师。

6. 天台师说:上欲大化,于彼无机,故诸

佛不叹。今欲说小,曲会根缘,则始终得度,

所以佛叹也。

初三句,释迦自叙佛现,由念佛方便力故,

契法、契机所以佛现也。

次五句,是诸佛称叹释迦:以能为实施权,

故云善哉;为一施三引入佛慧,故云第一

导师;证微妙第一实智,故云得无上法;

随一切佛隐实施权,故云用方便力。

次四句,诸佛自明,我等亦隐实施权。

次四句,双释隐施之义,为众生少智,不

自信作佛,所以隐实;为乐小法,所以施

权说诸果也。

后二句,双结二义,始虽说三,终必显一。

7. 三论师说:作是思惟时下,

二、受现在十方诸佛劝故说三乘,就

Page 27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76

文为三 :

(一)称叹,有三:半行明十方诸佛现

身,所以现身者,释迦于一说三合理称机,

则数感诸佛应现身。次半行安慰赞叹 :安

慰者,隐其实德以贫所乐法度众生,此是

忍苦之事,今随从世法故须安慰 ;次称

叹者,设三乘方便合理称机,斯可叹也。

次一行正出叹辞,事如文也。

(二)奖劝;从我等亦皆得下,有三:

(1) 明现在诸佛上同过去佛方便说

三;从我等亦皆得 ( 至 ) 分别

说三乘。

(2) 第二偈明现在诸佛下顺根性

是故说三 ;从少智乐小法

( 至 ) 分别说诸果。

(3) 第三半行明说三之意 ;虽复

说三乘,但为教菩萨。

8. 法相师说:此段,

Page 27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7 方便品第二

三、化遇良缘;从作是思惟时 ( 至 ) 而

用方便力,

此颂佛现赞扬和劝同诸佛。十方佛现叹佛

称善,赞第一师得无上法,劝随诸佛后实

初权。释迦能姓,牟尼寂号。法尔随喜,

皆云善哉!

从我等亦皆得 ( 至 ) 分别说三乘,此颂引

己为证后实初权;此颂引己为证,引已初

时说三乘也。

从少智乐小法 ( 至 ) 但为教菩萨,此释所

由及结归真实。以不定人创在凡夫,小智

乐小无欣大意,不信自作佛故。初说三乘,

虽复初权后必真实,但化菩萨。

辰二、明释迦酬

舍利弗当知!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称南无诸佛。

Page 27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78

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

9. 圣师子:又作狮子。狮子为百兽之王,

故诸经论中每以狮子比喻佛之无畏与伟大。

随顺行:随顺而行,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

拂逆。随顺一语,在佛、众生、教法皆可

用之。

南无:意译作敬礼、皈敬、皈依、皈命。

10. 天台师说:初一偈发言酬顺。南无,此

云敬从也。后一偈念顺物机。

11. 三论师说:舍利弗当知下,

(三)明释迦欢喜受劝

就文为二 :初一偈明欢喜州上诸佛称叹,

次偈明受劝州上诸佛奖劝也。

南无者,皈命也。皈命者,以命皈投十方

诸佛也。诸佛奖劝说于三乘,则延众生慧

命,便是延释迦命,是故释迦以命皈投诸

Page 27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79 方便品第二

佛。诸佛劝说三乘,既是救济众生,即是

救济释迦,故称救我也。

12. 三论师说:

三、随顺五浊众生故说三乘;

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下,此明顺五浊

众生故说三也。

我即自思惟者,又初思惟同古佛行,次思

惟顺今佛。又初思惟上同诸佛,后思惟下

顺根性。而言浊恶世者,虽有十方佛劝,

若出好世亦不说三,今自省释迦出于恶

世,故宜受劝说三也。

13. 法相师说:

四、念随权诱,有二:

( 一 ) 颂闻之敬赞;从舍利弗当知

(至 )喜称南无佛。

有本云 :称南无诸佛,应从喜称

为正。南无,正言纳慕,此云敬礼。

Page 28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0

若言伴谈,或言伴题,此云礼拜。

( 二 ) 颂思顺彼行;从复作如是念

(至 )我亦随顺行。

既遇良缘,劝我权化,思生浊劫,

应顺彼行。

卯三、明施化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

14. 波罗奈:中印度古王国,旧称伽尸国。

近世称为贝那拉斯 (Benares),即今之瓦

拉那西 (Varanasi)。据大唐西域记卷七载,

此国都城临西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广

五、六里。

15. 比丘 :意为乞士等,指出家得度,受

具足戒之男子 ;(1) 乞士(行乞食以清净

自活者),(2) 破烦恼,(3) 出家人,(4) 净

Page 28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81 方便品第二

持戒,(5) 怖魔。其中,破恶(破烦恼)、

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

16. 天台师说:明施化;

中道无性,佛种之理,此理、非数又不可说,

今以方便作三教说。

又非生非灭而以方便作生灭说;又偏真之

理亦非可说,以方便故作四门说,初为五

人说无常有门也。

初以权、实相对,实不可说,说属于权;

三权是数,一实非数。

次以生灭、不生灭相对,即衍门不生灭故

不可说且说生灭,即大小相对也。后以偏

真小理、对小四门偏真之理亦不可宣,是

则大小两理俱不可说,方便为物俱可得说,

虽俱可说佛意在实,众生于实非宜,故思

方便作生灭说耳!

17. 三论师说:从思惟是事已 ( 至 ) 便有涅

槃音,

Page 28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2

第二、正说小乘;文有七句:

(1) 前明欲说三乘时,谓再思已决,宜

应说三。

(2) 即趣波罗捺,明说三乘处。

(3) 诸法寂灭相下,将辨三乘之权故。

前明方便之本,方便之本即是佛所

得法,故非观非缘、不三不一,名

不可以言宣也。

(4) 以方便力故下,明从实起权,非三

非一权说三也。

(5) 为五比丘说者,明所为人也。言五

人者:一、陈如,二、十力迦叶,三、

頞鞞,四、跋提,五、摩男拘利。

18. 法相师说:从思惟是事已(至)为五比

丘说,

第四、正说三乘化,分三;

一、正起权化;从思惟是事已 ( 至 ) 为五

Page 28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83 方便品第二

比丘说。

释迦如来成道后,从菩提树起趣鹿野园,

度化五比丘,相传为 ;一陈如,二十力迦

叶,三頞鞞,有云即马胜比丘,四跋提,

五摩诃男拘利。五人中,陈如得初果,四

人在四善根,至夏初方得道。诸法寂灭相

即是真如,不可言宣性离言故,无名相法

以名相说名方便力,趣波罗捺为五人说。

卯四、明受行

悟入

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

19. 转法轮 :即指释尊为令众生得道而说

法。又前明转四谛法轮,今辨三宝现世。

陈如初得见谛,断分别惑,分证有馀涅槃,

涅槃之音起自于此,由此得成无学,便有

阿罗汉名。能说者名为佛,所说三乘即法,

见谛阿罗汉等即僧,三宝于是现世间也。

Page 28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4

20. 天台师说 :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

他心名转法轮。陈如初得见谛,断分别惑,

分证有馀涅槃。涅槃之音起自于此,由此

得成无学,便有阿罗汉名。能说者名为佛,

所说三乘即法,见谛阿罗汉等即僧,三宝

于是现世间也。

21. 三论师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二

句:是名转法轮,

(6) 结说教名字。若据自他而言;佛初

成道自转法轮,谓初自转也,今为

他说法,则他转之初也。便有涅槃音,

(7) 结教旨归也。虽转四谛,宗归一灭,

故大乘有四谛与一谛,小乘亦明四

谛、一谛。说三乘法,要具上来七

章也。

22. 三论师说: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下,

第三、明禀教得益,有二;一、明得益。

前明转四谛法轮,今辨三宝现世。阿罗汉

Page 28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85 方便品第二

者,佛宝也。律云 :佛为五人说 法,五

人唤佛为罗汉也。

23. 法相师说:此段说明;

二、明三宝遂兴。

法轮 ;意指佛法。又称梵轮,或宝轮。依

据印度的传说,佛陀说法,如同转轮圣王

治天下时转宝轮降伏众魔,能摧破众生之

恶,济度一切众生,因此以车轮为喻而称

之为法轮。故佛之说法称为转法轮,而佛

最初说法的经典也叫作《初转法轮经》。

寅二、释疑

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

24. 天台师说 :恐疑师云 :佛初未能鉴机,

寻念诸佛始知根性。今释云 :为欲引同故

念诸佛,非今始念,方知从久远来见其乐

小,已为赞示令尽众苦,所以闻小即得解

Page 28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6

脱也。又恐疑弟子云 :云何一世暂闻即证

无学?今释云 :从久远来为其赞示,称于

本习故速得道耳!久远,即指大通结缘之

后,故下文云: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也。

25. 三论师说:此段二、释疑;

密开寿量,明释迦久解于一说三,非受诸

佛劝始能说涅槃。又明从久远以来,有此

方便利物非今新制,汝勿疑之,欲以劝信

故作是说。从上来明方便事竟,故豫制物

疑也。

26. 法相师说:此段,

三、结会今古。非但今日方赞涅槃永

尽众苦,久来常说,故古同今。

子三、颂显实为下

等赐大车譬

作本四

丑一、明大乘机

发故索果

Page 28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87 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

27. 志求:志向追求;志愿追求。

28. 天台师说:又初两偈明大乘机发,亦云

索果,为下诸子索车譬本。由机发故索果,

应有四句:自有障除机未发,如诸罗汉在

三藏时,以乐小故,浊障虽除大根钝故,

妙机未发;自有障未除大机发,如法华中

诸凡夫等,虽未断结以大根利故机发;自

有障即除机即发,如说无量义时,证小果

即于此座大机发 ;自有障未除机未发,如

五千退席等是也。

29. 天台师说 :咸以恭敬心,皆来至我所

者,如舍利弗请云 :诸天龙神等,合掌以

敬心,欲闻具足道也。曾从诸佛闻,方便

所说法者,具受前四时调熟也。二明障除

Page 28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88

佛喜者,佛为佛慧故出,昔障重无机,不

得即说佛慧,中间虽障除,机未熟故又未

得说,今机发正是说时。昔众生根钝智小,

畏其谤法堕恶,今根利志大,闻必信解故

喜无畏,不畏执小谤大起罪堕恶也。

30. 三论师说:舍利弗当知下,此明说一乘

教,

第四、明说一乘教,就文为三:一、见大

(一)见大机发;

我见佛子等者,大机既发,有绍继之能,

为佛子义也。机发者,非一故云千万亿也。

咸以恭敬心者,据事而论,既到佛所听法,

必尊人而重法也。就根缘而言,必有舍小

崇大之理,故云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者,即事而言,灵山之会也,

理中机发扣圣名来也。

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者,序过去曾禀

Page 28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89 方便品第二

方便之教也。昔不知是方便,今教起始名

之为方便。所以辨昔方便者,良以昔闻三

乘柔伏其心,为入大乘之方便也。

31. 法相师说 :从舍利弗当知下,此颂今

说真实,颂如是皆为得一切种智,有四 :

第一、颂根熟来逢;即从舍利弗当知 ( 至 )

方便所说法。

我见先以权教度者,曾于佛所已闻权教,

善根熟故今来逢我。故上文云:是会众生

曾见诸佛,亦曾见释迦,今总言诸佛。

丑二、明佛欢喜

众生堪得

大乘益

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

Page 29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90

今我喜无畏,

32. 佛慧 :即佛之智慧。乃最高无上之圣

智,指诸佛所证之平等大慧。

33. 天台师说 :次两偈一句明佛欢喜众生

堪得大乘益故。志求佛道是索大果,索有

三意 :一大机有感果之义,机中论索 ;二

情中密索,如下文云为得为不得 ;三发言

索,即殷勤三请。昔教之中,已有二索但

未发言,至于今日具此三索。

34. 三论师说:

(二)念欲兴教;从我则作是念 ( 至 )

今正是其时。

(三)明无机之失 ;从舍利弗当知 ( 至 )

不能信是法,凡有四失:

一者、以不知因三悟一,故名钝根,

如守指忘月。

二者、乐二乘法,称为小智,则

Page 29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1 方便品第二

但得人无我故也。

三者、封执小教,名为著相。

四者、保小究竟,不信一乘,名

为憍慢,如此之人,已离法席 ;

汝等住者,内有实德,不同彼人。

(四)见有机故欢喜无畏;

今我喜无畏一句。说一乘法畅于佛心,故

名为喜,如涅槃经云:心喜说真谛;故知

众生必能信受,无谤法之畏。

35. 法相师说:此段,

第二、颂念之应度;从我即作是念 ( 至 )

今正是其时,为说佛慧令生修学,今根已

熟何得不教?

第三、颂正说真实;从舍利弗当知 ( 至 )

不能信是法,分二:

一、明钝不堪授;有五过失不堪受大:

(1) 钝根,闻法不解,或阿颠底迦。(2) 小

Page 29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92

智,虽复聪明情见不广 ;或趣寂者。(3)著相,谓起计执空有二相,错学乱行 ;或

不定种姓,执有非空根未熟故。(4) 憍者,

恃己盛事,诸富贵者醉逸纵任;或根未熟,

有性凡夫禀性醉逸。(5) 慢者,恃己陵他

五千之辈 ;或复具起七种慢等诸烦恼者,

不能信大不应授与。

丑三、正明显实

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36. 正直舍方便:依台家之解释,正,系对

傍而言;直,系对曲而言。于藏、通、别、

圆四教中,既非通、别二教之偏,亦非人、

天五乘之曲,故谓之正直。又方便,意指

引导众生趋入真实之手段、方法。由此,

舍离一切方便法门,正说真实之教,称为

正直舍方便,亦即圆教所说佛一代之教法,

乃真实而唯一成佛之法。

37. 天台师说:三正显实者,五乘是曲而非

直,别通偏傍而非正,今皆舍彼偏曲,但

Page 29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3 方便品第二

说正直一道也。又从上说:佛子以恭敬心

来至佛所,曾闻诸佛方便说法,此显三乘

行人皆是佛子,颂人一也。为说佛慧故,

即是一切种智,佛之知见,颂理一也。但

说无上道,颂教一也。

38. 三论师说:此段,

二、正明说一乘,指三乘人名为菩萨。

正直舍方便者,废权教,显露废权名为正

直。昔在鹿园之会,正立于权未得明舍,

亦是意舍言不舍,至付财之时但是密舍,

未得称于正直。又昔执三是实为邪,今遂

舍之为正 ;三乘望佛道迂回称曲,今废三

乘则直至佛道故云直也。但说无上道者,

明立实也 ;昔废实立权,今废权立实也。

39. 法相师说:从今我喜无畏下,

二、明堪授;

(一)颂明舍权就实,从今我喜无

畏 (至 )但说无上道。

Page 29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94

记得喜者喜无量,不嫉众生成佛事。无畏

者决定义,作师子吼理决定故。于菩萨中

者对胜人前故,二乘发心皆菩萨故。依真

实理说一乘道,名为正直。不随机权说有

三故,名舍方便。但说无上一乘之道,即

显今直唯说一道非于馀故。

丑四、明受行悟

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

40. 天台师说:菩萨疑除,罗汉作佛,颂行

一也。

又从上说:初两偈明大乘机发,亦云索果,

为下诸子索车譬本。次两偈一句明佛欢喜

众生堪得大乘益故,为下见子免难欢喜譬

本。次三句正明显实,为下等赐诸子大车

譬本。后一偈明受行悟入,为下诸子得车

欢喜譬本。

Page 29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5 方便品第二

四受行悟入者,初闻略说 :谓久后要当说

实,三乘无非方便 ;又谓不退菩萨不知佛

智故,菩萨、罗汉咸堕疑网。今开权显实,

不惟罗汉除疑,而三教菩萨无不除疑,不

惟菩萨作佛而罗汉悉亦作佛也。

41. 三论师说:此段三、闻一乘悟解。

菩萨称疑除,罗汉云作佛者,互现文。又

昔 不明罗汉作佛,故今明罗汉作佛;昔

已说菩萨作佛,故今不明作佛。但菩萨昔

谓有三,今闻无三所以生疑。今知昔说三

是方便,今说一是真实故,二说不相违故

疑除。又菩萨昔有旧疑,未知:为进成佛

道,为退作二乘?今知有一无二故但进不

退,故旧疑除也。

42. 法相师说:此段,

(二)颂除疑从菩萨闻是法 ( 至 )

悉亦当作佛。

地前顿悟菩萨,疑自独得菩提声闻无分;不

Page 29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96

定种姓菩萨,疑于佛果自亦无分,欲退向

小故,今闻法此疑皆除。现前名高千二百

声闻,疑不得作佛,今正为说悉当作佛,

涅槃由此说。

子四、颂叹法希有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

出使正于世,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

Page 29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7 方便品第二

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43. 仪式: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此指诸佛引

物之权。

无分别法:诸法实相之理,言语道断,心

行处灭,故称无分别法。

悬远:相距很远。

爱乐:爱悦,喜爱。

希有 :谓事之甚少、难逢者。尤指如来之

示现及其一代教法,故有“希有大法王”、

“希法”之称。

44. 天台师说 :此有五偈颂半,正颂如是

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

也。妙法,不出权、实。仪式者,诸佛

引物之权。无分别法者,诸佛所显之实。

又权、实本无分别,为钝根小智分别权实,

名为仪式 ;今还悟入一三不二,名无分

别也。

Page 29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298

45. 天台师说: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

明人难。出使正于世,说是法复难 ;明法

难,如四十馀年久默斯要。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明闻法难,如五千退席,佛

世不闻。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明听

信难,如普会大众,唯舍利弗一人先能领

解。次举喻,但合听信者难,馀例可解。

46. 三论师说:如三世诸佛下,此明赞叹门;

于三乘方便门内,广序释迦一期出世始终

之事既已显然,显实开权皆法华经内之

说,叹法令物信受故须称叹。

凡有六叹;

一、从如三世诸佛 ( 至 ) 说无分别法,

此如诸佛仪式,叹诸佛皆先三后一 ;释迦

亦尔。又诸佛皆有根本、枝末、收末归本;

释迦亦尔,故名如诸佛仪式也。

二、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叹

佛难值。俗圣易逢,故云千年一圣。诸佛

Page 299: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299 方便品第二

难值,故劫数遥永。所以然者?众生福少

罪多故不见佛,设有馀功德多无见佛善

根,故佛于其人为难值也。

三、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此明佛

易值,叹法华难说。

四、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此汝

等无量劫来,闻之则难。

五、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此五、

明闻之则易,专心听受生信为难。下半明

佛则易值,叹法华难说。所以然者?有人

值佛四十馀年而不闻说一乘,则知一乘难

闻佛易值。所以然者?众生多有凡夫、二

乘善根,少修中道正观种子,故不感佛说

一乘也。次半行明汝等无量劫来闻之则难,

如从大通智胜佛所至今方能得闻。次半行

明闻之则易,专心听受生信为难。

六、从譬如优昙华 ( 至 ) 过于优昙花,

此六、明听之则易,闻解欢喜此则为难。

闻解欢喜者,以闻法悟解,内心欢喜,外

Page 300: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0

发言称叹三世诸佛同行此道。

今欢喜称叹,称合圣心,即是法供养三世

佛,如此之人过优昙华也。轮王出世有优

昙华,而闻法华作法轮王故云过也。长行

举此华叹法,今举此华叹人也。

47. 法相师说:此段第四、结成法仪。

从如三世诸佛 ( 至 ) 说无分别法,此大乘

妙理体无分别,三乘不异悉皆作佛,故说

之也。

48. 法相师说:从诸佛兴出世(至)斯人亦

复难,此第六、颂未闻令闻,分四;

一、法说四希;(1) 佛出希,(2) 说法希,

(3) 难闻希,(4) 能听希。

佛出希者,如贤劫千佛,今第九住劫已四

佛出,后第十劫弥勒佛出,至第十五劫有

九百九十四佛出。此劫坏已鹘卢支佛独王

一劫,经十二劫后始有星宿劫,千佛中初

净光称王佛出,后更三百劫空过无有佛,

Page 301: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01 方便品第二

故佛出希也。

如迦叶佛住寿七日不说此法,及今释迦成

佛四十年方说此经,故说法希。

常处八难,叵与佛相逢,故难闻希。

虽逢出日,更闻小乘不希大法,故能听希。

二、喻显二希;从譬如优昙华 ( 至 ) 过

于优昙华。

一颂颂法出希,一颂半颂闻赞希。闻法及

赞叹过优昙华故,行真法行则为供养三世

佛故。自听闻、教他闻合名闻法,庆慰闻

此云欢喜,赞叹闻此云赞;行此四种皆真

行故。

子五、颂不虚为下

无虚妄譬本

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

Page 302: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2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

49. 法王:佛之尊称。王有最胜、自在之义,

佛为法门之主,能自在教化众生,故称法

王。秘要:希奇要点。昔不说故称之为祕,

所言祕者,盖是称叹之辞,如世祕方千金

不传,今亦尔也。所言要者,宗归一也,

又正明作佛也。

50. 天台师说:此段解释;

初六句,诫勿于可信人生疑。

次四句,诫勿于可信法生疑。夫世间人王

言则不二,况佛为法王岂有虚妄?

又方便权说尚能除浊,况秘要妙法宁非真

实乎?

51. 三论师说:从汝等勿有疑 ( 至 ) 无声闻

弟子,

此明劝信门。称叹既竟,故劝除疑信受也。

Page 303: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03 方便品第二

52. 三论师说:汝等舍利弗下,

以上正为上根人法说,此劝弘经。

即劝上根人弘经方法,上一周说竟,今劝

传示未闻。又身子得悟则成菩萨,故应弘

道利人。又上明说法则是燃灯,今明弘经

令传灯也。就文为二:

第一、通示弘经方法,有二:

一、叹所弘之经;从汝等舍利弗下 (至 )

诸佛之祕要。祕要;昔不说故称之为祕,

所言祕者盖是称叹之辞,如世祕方千金不

传,今亦尔也。所言要者,宗归一也,又

正明作佛也。

53. 法相师说:此段,

三、劝信勿疑;从汝等勿有疑 ( 至 ) 无

声闻弟子。

四、叹结深妙;从汝等舍利弗 ( 至 ) 诸

佛之祕要,此为诸佛祕藏胜道。

Page 304: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4

子六、颂拣众敦信

总为下无虚妄

譬作本二

丑一、颂拣众

以五浊恶世,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

54. 天台师说:三颂中,

初四句颂上此非佛弟子,何者?若乐诸欲

是行魔业,故须拣之。上文著涅槃,尚非

佛弟子;此文著生死,那是佛弟子?互拣

非耳,凡小俱舍,方堪授记。又终不求佛

道句,兼颂上皆是增上慢人,以未得上法

谓得上法,是故不复求佛道也。

Page 305: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05 方便品第二

当来世恶人四句,颂上如来灭后,受持、

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后四句颂上若遇

馀佛,便得决了。

55. 三论师说:从以五浊恶世(至)广赞一

乘道,

二、正明弘经方法,有二:

(一)诫令非器莫传;在二偈中 ;

前偈诫令勿为起爱人说,次偈诫令勿为起

见人说也。初是凡夫见小乐而忘大乐人,

次是保执小乘人必逆拒大法。

(二)劝令是器宜授 ;有惭愧、清

净者亦有二人 :惭愧是始行人,起于爱见

及凡夫二乘心,即改悔惭愧也 ;清净者

久行人也,久习大乘无所得正观,无复

爱见及凡夫二乘之垢,故云清净,如上云

有佛子心净是矣!

56. 法相师说:从以五浊恶世下,此颂破四

疑,分三:

Page 306: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6

第一、颂佛何时出;此化以三乘出五浊世?

从以五浊恶世 (至 )终不求佛道。

第二、颂释云何知增上慢?从当来世恶人

( 至 ) 破法堕恶道。当来恶人不信此法者多

是增上慢,不但增上慢所馀恶人亦不能信。

佛在慢者上已说相,灭后难知故此独举。

第三、颂释云何堪说?从有惭愧清净 ( 至 )

广赞一乘道。有具四德:一惭,崇重贤善,

复顾自身羞耻过罪。二愧,轻拒暴恶,复

顾世间羞耻过罪。三清净,内外无瑕,弃

世名利。四志求佛道,不顾二乘。能信此

经,不愚法类乃可为说;设愚法者,若遇

馀佛便得决了一乘道也。

丑二、颂敦信

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Page 307: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307 方便品第二

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57. 天台师说:此颂上实得阿罗汉,若不信

此法无有是处也。初六句敦信于权,后六

句敦信于实。

敦信:劝勉信心;勉励信心。

58. 三论师说:舍利弗当知下,

第二、示得失,有二:

一、举不习学之失;诸佛法如是者,要

先权后实,此示所学之模轨。次半行明不

学此经则不知之。

二、叹身子习学之得;诸佛世之师者,

身子初闻略说谓佛是魔,闻后广说方知是

世大师。此半行明识人之邪正,次一句叹

领法之权实。下句无疑,总结决了人、法也。

次半行明二疑既除,欣成一极。

Page 308: 1.乘方便、乘真实 乙二、 次从宝塔品竟后有六品半经,明 身方便、身真实 昔日三乘谓乘方便也,今明一乘谓乘真实 也;昔日生灭之身谓身方便也,今无生灭

方便品第二 308

59. 法相师说 :从舍利弗当知(至)自知

当作佛,

此三颂颂劝发喜心令欣作佛。

初一颂半明佛法皆同不学不了,后一颂半

劝知生喜,欣求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