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箴言11_III

Transcript
  • 8/19/2019 11_III

    1/2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窩打老道山福音堂 2015-2-3

    P. 1 / P. 2

    做人的道理

    (箴言十一23-31)

    (一) 楔子 

    1.  今日信徒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信仰與生活脫節,我稱他們為星期日早上的信徒,他們的信仰只限

    於教堂之內,這信仰並沒有影响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處事態度及做人的道理,他們把屬靈與屬

    世分割了,禱告、讀經為之屬靈,平日待人、返工、家庭生活為之屬世,這樣的分割人生只會帶給

    我們「虛偽」和「分割」。

    2.  箴言書是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基督教的信仰不只是適用於教堂之內,若我們的信仰不能影响我們的

    工作態度、家庭生活、政治取向,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信仰肯定是大有問題的。

    3.  箴言書大部份的道理並非談及宗教生活,而是做人的道理,一個基督徒應有做人的道理,套用箴言

    書的作者所言,義人的生活與惡人的人生是有不同的地方。

    (二) 施比受為有福(v.23-27)

    1.  v.23-27「義人的心願盡是好的;惡人的指望卻帶來憤怒。有施捨的,錢財增添;吝惜過度,反致窮

    乏。慷慨待人,必然豐裕;滋潤人的,連自己也得滋潤。屯糧不賣的,百姓必詛咒他;願意出售的,

    祝福臨到頭上。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寵;但那求惡的,惡必臨到他。」 

    首先,我們看看 v.23「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這是說到人的慾望問題,

    這裏所謂「心願」(desire)及「指望」(hope)都是指到一個人的期望和欲念,就正如耶穌在馬太福

    音廿四 28  所說:「屍首在哪裏,鷹就在那裏。」同樣,我們的欲望在哪裏,我們的喜好,行動也

    在那裏,義人與惡人的分別就是在他們的欲望,義人的期望是好的,但惡人的欲望却是令人受傷,

    甚至忿怒,一切都在乎他們期望和欲念之不同。

    2.  一個真正懂得與人相處的人,一定是一個好施憐憫及肯分享的人,正如箴言十一 24-26節「有施散

    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屯糧不賣

    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施散」一字(mepazzer)在整本聖經出現過 9次,

    23義人的心願盡是好的;惡人的指望卻帶來憤怒。24有施捨的,錢財增添;吝惜過度,反致窮乏。

    25慷慨待人,必然豐裕;滋潤人的,連自己也得滋潤。

    26屯糧不賣的,百姓必詛咒他;願意出售的,祝福臨到頭上。

    27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寵;但那求惡的,惡必臨到他。

    28倚靠財富的,自己必跌倒;義人必興旺如綠葉。29擾害己家的,必承受虛空;愚妄人作心中有智慧者的僕人。

    30義人的果實是生命樹;智慧人必能得人。

    31看哪,義人在地上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 8/19/2019 11_III

    2/2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窩打老道山福音堂 2015-2-3

    P. 2 / P. 2

    意思是好施憐憫,不吝惜,慷慨;並且不會斤斤計較報酬的,當一個人如此,他的收獲是出乎他意

    料之外的,這裏所謂「增添」(yasap)是指其所取倍增,我想到當我們在神學院念書的時候,樓下一

    對夫婦從非洲來的,非常窮困,我們決定偷偷的把一些金錢幫補他們,奇怪的隨後我們二人都得了

    一份 part-time工,增加了我們的收入,以致毫無所欠!真的「有施散的,却更增添。」相反來說,我們若吝惜過度,不惜與人分享,反致窮乏,就正如一個哺乳的母親,若其嬰孩常吸取,母親的奶

    便會「增添」,若其嬰孩不吸取,母親很快便沒有奶來供應了,正因如此,v.25便說:「好施捨的,

    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3.  v.26「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什麼是「屯糧不賣」?這是指那

    些奸商,屯積其糧不賣,把價值提升,然後才逐少逐少賣出,以求暴利,這樣的人,必為人所咒詛。

    今日的社會也有不少如此奸商,香港房屋價錢高企,與此也有關係。相反的,那些肯出賣不屯積的

    (如約瑟),必蒙福。 

    4.  v.27「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中國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那些尋求善的,必得善報,那些尋求惡的,必有惡報。當然,這是指神在末日時之善報,而非指現

    今的世代。因為在今世,不少求善的,反不得善報,不少求惡的,反得好結果;不過這只是暫時的,

    至終神必審判,公義也得彰顯。 

    (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v.28-31)

    1.  v.28-31「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作慧

    心人的僕人。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不少人以為「有錢可以使得鬼推磨」,以為「錢」是他們「保障」,但其實這只會

    帶給他們失望,因為錢不是他們保障,有了錢,一樣可以生病、沒命、跌倒,只有神才是真正的保

    障,所以作者說:「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2.  還有,那些「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這裏所謂「清風」是指「一無所有。」那些傷害自己家

    人的,他們所能承繼的只是「一無所有。」只能淪為智慧人的奴隸。 

    3.  v.31  便引起我們疑問:「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我們環顧今日的社會,

    不少義人不得好報,惡人反而得看好報,我們又如何解釋呢?我們要看看 v.30「義人所結的果子是

    生命樹」,生命樹是指將來我們必承受永生(啟示錄 27),義人之所以能承受「生命樹」的果子,是

    因為他們在世上之所作所為(信耶穌),以致他們得到好報(得生命樹),義人如此,惡人與罪人更是如

    此,神會按他們在世所作所為在末日審判他們。 

    (四) 默想 

    1.  你是否一個好施憐憫的人? 

    2. 

    你的信仰與生活是否脫節呢? 3.  你有沒有把握將來會承受「生命樹」的果子呢?為什麼?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