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花的回声 - e.chengdu.cn · 何多苓与周围环境的“相处”,他不进 城,厌烦那些形式主义的研讨会,精致 而随意地和周围保持着一种距离。他喜

编辑 李洁 美编 唐倩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剪着齐刘海的小姑娘拽着她年轻漂亮的妈妈的手,用脆得能滴出水的声音撒娇,“妈妈,我就要一个乌龟嘛!”

“它咋个不钻到它的‘滚滚’里头转呢,爸爸?”旁边的宠物店,小男孩和他爸爸蹲在门口,仔细观察着笼子里的一只三花荷兰猪。

戴眼镜的另一个男孩至少已经上小学了。他小心翼翼地抱着2个月大的杂交小狗,爱不释手地向卖狗的奶奶追问:“它得不得长很大喃?”“它得不得不爱干净喃?”“那它晚上睡觉得不得害怕喃?”

像他们一般大时,我就和这条街是老熟人了。每个周末,爸爸都会骑着他的28自行车,有

时候我侧坐在车前杠,手肘支在龙头上;有时候站在车后架上,用双手扶着爸爸的肩,如果坐着,就搂着他的腰。他总爱带着我到青石桥花鸟鱼虫市场闲逛。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爸爸应征入伍。他从重庆穷困的乡村到成都当了一名炊事兵。爸爸说,他的工资不多,那时候也不抽烟,也不喝酒,想方设法省出来的那点钱,除了寄回老家,就都被用来买了花苗。

那时候走进青石桥,先有菜市,接着是卖鱼虫和鸟的,最里面才是花市。装点在红砂盆里的名贵兰花是买不起的,爸爸有空总去看。偶尔碰到从山里来的阿姨,用竹篓背着刚挖出来的兰

草,平平无奇,根茎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墨绿的层叠叶片中,看不到一个花葶的影子。

是最寻常不过的春兰,5毛一株。爸爸就仔细地选了又谨慎地带回去。先是种在自己开垦出来的空地上,等到下个月再到青石桥为它慎重地买一只花钵,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20年后,这些春兰热烈地生发。它们在春天开放,轮番被搬回家摆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把那时40多平的小家盈满薄薄一层淡绿色的清香。亲戚朋友羡慕得很,爸爸就给每家都送去一盆。可惜每家都没把它们养活,剩下的两三盆又被贼偷了去,如今只留一盆周全。

爸爸伤了心,也不愿意再养别的兰花。

青石桥的鱼市,以前每家铺子里都是整整齐齐的上下三排鱼缸,养着骨脉清晰、颜色华丽的热带鱼。我独爱用白色长方形塑料盆依次摆在门口的金鱼们——肚子鼓鼓的“珍珠”,点着

“灯笼”的“鼓眼儿”,比墨色还深沉的“乌龙”,带“红帽子”的“狮子头”……密密挤在小小的白色盆子里,热热闹闹。现在好多鱼店还是20多年前的风貌,真是好极了。

大的格局就不一样了。卖小动物的都搬进了楼房,卖花草的被一颗古银杏连起来,围着这栋楼绕了半个圈。卖鸟、卖鱼的少了,进口的热带鱼和高级的水族箱很时髦,甚至连装点水族箱的充氧器、假水草、摆件和石子儿等等都有了一条龙

专卖。卖猫、卖狗的多了,笼子里关着新鲜的小生命,小哈士奇搂着小泰迪躺在小金毛的旁边,只有小松狮最活泼,使劲儿地往这三个小伙伴身上蹭。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动物,软壳长尾的袖珍乌龟和粉红色的六角恐龙分明就是《山海经》里的小怪兽,还有我小时候从来没见过的龙猫啊、貂啊、蜥蜴啊什么的,现在都有了。

逛了一圈儿,给爸爸买了一株水仙花,花葶都藏在叶子里。我提着它快到家的时候,看到路边的帅哥用下巴指指我的方向,对他旁边的女生说,“唉,我们晚上也整点蒜苗炒回锅肉吃嘛。” (李小姐)(“个人史记”长期征稿,详见今日大周末04版)

像他们一般大时,我就和青石桥街是老熟人了

2018年4月14日星期六 01

艺术生活

让艺术走进生活 让生活更加艺术

WEEKEND

大 周 末 说

对肖像十分迷恋的何多苓一直希望保持一个状态,就是独处一室安静地绘画,单凭画画本身获取最大的愉悦。

成都商报记者曾在多个场合,观察何多苓与周围环境的“相处”,他不进城,厌烦那些形式主义的研讨会,精致而随意地和周围保持着一种距离。他喜欢成都画家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以前我们想与某个朋友见面,就直接骑着车去找人,门上敲两下如果没人,就留个条子,走了。总有种期盼在里头。”

如今,他每天都会去自己那个“带工作室的花园”,像上班一样,执迷于花园中那每天不停变化的时间。从之前喜欢享受花园里的常青,变成同样享受冬天的萧瑟,何多苓甚至让自己过得“模仿自然”,绿的风,绿的树枝,云在空中……

细读至今都是必要的。在何多苓的作品中,往往会观察出他的经历,比如在大凉山、在重庆、在纽约、在台北、在成都……何多苓的青春时期,曾帮助父亲誊写过经济学著作,20多万字,虽然他从来不懂其中任何一个字,还经常抄错。后来,他躺在大凉山的荒凉山脊上,想象着姑娘和乌鸦、老墙和星光。四川美院时期的何多苓,应该是充满亢奋和忧郁的,他走路的姿势,绘画的状态以及最早开始听的音乐,也是在这个时期成为纯粹的可能:每天出现新的可能、争议和艺术话题,然后他自顾自钻进颜料,让画画变成生活习惯。

所有的这些都被他映照在了画作里,这就是回声:正是他画笔下的这些沉默摇曳的风中之花,在文字与绘画最为精彩的年代和观者相遇,并在观者内心唤起了一种亲切的应答。

《肖像》61×71.5cm 布面油画 1984

100×200cm 布面油画 2015

80×60cm 布面油画 2013

2018保利天悦·艺术成都系列展览

“何多苓作品展”品鉴酒会酒会时间:2018年4月14日20:00展览时间:2018年4月14日-5月14日展览地址:保利·天悦隽咏当代艺术馆(高攀路与航空路交汇处)

2018保利天悦·艺术成都系列展览第一季:许燎源&谭云双个展第二季:何多苓作品展第三季:罗发辉作品展第四季:王承云作品展第五季:邓乐&邓筱双个展

花的回声与诗意

201 8

保利天悦·艺术成都系列展览第二季今晚开幕

何多苓:

刚在新落成的何多苓美术馆成功举办展示美术馆建筑空间的展览“空”后,又一场何多苓专题展“2018保利天悦·艺术成都系列展览——何多苓作品展”将在今晚开幕。

这是 2018 保利天悦·艺术成都系列展览第二季,将展出11件何多苓精彩的“杂花写生”系列创作和一件他于1984年创作的肖像作品。这件备受关注的肖像作品更是首次公开曝光,作品传递出的动人、静谧的气息让人过目不忘,该作品由私人藏家特别提供借展。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五年前的四月,何多苓为好朋友、作家洁尘的新书写序,文章取名《花园》,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面对花,微风弄姿,蜜蜂采蜜,我画写生。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我的工作室,北向的落地窗全部向花园打开。建筑除了老去就没了变数,唯有花园常变常新。几天之间,花开花落。几月之间,季节更迭,植物荣枯。几年之间,树长大,改变了天空的形状。

何多苓近年来的“杂花写生”系列作品备受业内外关注,该系列与何多苓此前的题材有所不同。观众能够注意到,这些杂花作品,画面中丰富微妙的色彩和细致的笔触呈现一种朦胧、苍茫的美感,他回到写生,但又不是原初意义上的写生,而是将内在世界投射到自然之后产生的观照。画面中对透视与焦点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画面特别的节奏和张力,有印象派的一些元素,更多的是宋画里的精微。

面对植物,在花园写生期间,何多苓试图体验古人面对自然写生的感觉。的确,有一段时间,他每天几乎都在画花的写生,从春天一直画到冬天,色彩四季都有变化。画画的时候他听音乐,有时候是接受采访,也可以一边回答一边画。画花是他训练自己的手段,单纯到只需要手,不太需要大脑,不用考虑,直截了当地与自然交接、互换。他对着花园写生,他的冷静也充满了抒情的张力。

从 2006 年开始,何多苓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怎么用油画来画出中国画笔墨的趣味。通过观察和揣摩,何多苓尝试用油画去体现中国画的手感。他的杂花作品呈现出活络的随意和书写性。具有写意的韵味,又有当代语境。亲近自然,悟解自然,捕捉那些纯天然的表达。

每年春天,何多苓都安排了一个固定的项目:找一天出太阳时去买树、买花草,按照自己构建的花园模板创建一种理想化的实验园,然后让自己的创作跟着这种“实验”一起变化。随繁而繁,就枯随枯。于是,回声诞生了——艺术家带领着观者回到日常生活,回到画画的基础性修辞——写生上面,回到花花草草,回到我们每个观者都看得懂的时态。于是,我们有时候能从他的花中看出惊惶少女的倒影,有时则可以看到带着可爱莽撞气息的玫瑰。

“对于花这个东西,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一种惊奇感。”何多苓曾在美国作家迈克尔·波伦的《植物的欲望》中读到,不爱花者,除了“缺乏想象力的男孩”,就是缺心眼的人。波伦认为,花之美是大自然中极少不需要去发现的东西。“花也有它们自己的诗人,但是它们从来不像山和森林那样需要他们。”

花之美也使得花成为了艺术家天然的诉求对象。何多苓认为,花的美是一种形而上的美,并且是人类的审美需求。每天工作之前,他都要沿着小径,观察它们的变化。倘若发现了春天第一朵玫瑰,就赶紧用手机拍下来,以为记录。从最初对花草毫无兴趣,到后来转变成为一个爱花、画花的人,或许是时间改变了关注点,也或许是母亲在世时潜移默化的影响。

外界对何多苓的印象一直是其个人气质更侧重诗意、人与自然的联系。何多苓作品画面中的文学性、抒情性或说诗性,特别是画面所透露的孤寂、脆弱、敏感、忧郁、伤怀、神秘的情绪和气质几乎贯穿了他三十余年的言路和心路。

现在来看,如果说何多苓之前的人像作品是对那个激情年代的青春书写,而如今的杂花系列则更像一种忧郁的媒体,传达旺盛的回响。而他的使命是孤独的。

花与画的相遇

花与画的相遇

花有它的诗人

花有它的诗人

在回声中开放

在回声中开放

展展//讯讯

40×80cm 布面油画 2012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3

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上世纪 80年代初,他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引起轰动。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龙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何 多 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