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船港里打响的“庙泾港伏击战” · 2015-09-01 · 的屠夫就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 苦者,也是一个很没有面子的工 作,想不到我却成了这样一个没

8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吴险峰 古华风

本报地址:奉贤区南桥镇环城东路383号丽洲大厦26楼 电话:67110518(办公室) 67110519(传真) 发行67110518 邮编:201499 奉贤报印务照排 电话:67110518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船港里打响的“庙泾港伏击战”■ 王簾雄

岁月情怀岁月情怀

人生百味人生百味

青 涩“ 屠 夫 ”■ 李国利

记忆中的许多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慢慢的遗忘。但是,生活中的许多第一次,总是令人难忘,尤其是踏上人生征途的那个第一次,更似金子般在生活中越磨越亮,深深留在记忆之中。

那是 1976 年,我工作了,我从长宁区来到奉贤县的县食品公司工作。那时是分配,没有面试,报到的第一天,接待我的公司领导说:“你明天到公司的屠宰场上班。”我没有选择,在那个年代也不能有选择。我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成了一个屠夫,之前我在电影和小说中看到的屠夫就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苦者,也是一个很没有面子的工作,想不到我却成了这样一个没有面子的劳苦者。曾经我茫然过,我为什么会成为这其中的一员呢?为了面子,我曾经有意在同学圈主动消失。尽管我是一个

在当年来说很炫耀的国营企业全民制职工,可这“屠夫”实在是没有面子啊。

说屠宰场,其实就是一个不足一百五十平米的小车间,我去之前有五个老屠工,至今我还清楚记得这些吃苦耐劳的老屠工:阿狗陈秋年,牛皮鲍德林,剥皮工徐小芬和施玉官,还有我的师傅徐仁贤。虽然只有六个人的屠宰场,但却身系着整个南桥镇的猪肉供应。当时,南桥镇几万居民有猪肉供应票证,我们为保持猪肉新鲜,冬季白天屠猪,夏季晚上屠猪,全年无休。屠宰场非常简陋,一只大型的灶头,上面有二只特大的锅,一只是烧松香除猪毛用的,一只是烧水除猪毛前烫泡猪用的,四只离地六十公分高的剥皮櫈就像过去监狱里的老虎櫈,操作台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屠猪刀具,屠宰场的地上墙上到处血迹斑斑。这里

分明就像是一个“战场”。脚穿高统胶鞋,身穿白衣头

戴白帽,黑色的橡胶围裙,血迹沾满全身,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屠夫形象。每天宰近百头猪,六个多小时强体力工作,很是辛苦。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都是凭票供应,市场不能断货,所以屠工必须每天上班,节假日屠宰量增加,还要加班加点。记得当年有许多炮兵部队解放军经常来到奉贤海边打炮训练,每当这时,我们的屠宰量就会增加一半,工作都要十几个小时。部队会派解放军到屠宰场来为我们加油,送点心,他们一字排开唱歌给我们听。这样的场景现在想来也是蛮感人的。

屠宰其实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由于技术落后,我们那时都是人工屠宰,唯一一个像现在电话机一样的麻电器。即使用上麻

电器,我们仍要二个人操作刺一头猪,如果遇到停电,我们就要四个人合力刺一头猪。因此,屠猪受伤的事经常会发生,刺猪被咬,泡猪烫脸,剥皮伤身,整理内肠被细菌感染,割破手指更是寻常事。至今,我的身上还留有十多处伤疤。

我在屠宰场工作了三年。三年的屠夫生活很苦,但也过得有滋有味。老屠夫的朴实勤劳,从不吐怨言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不仅从老屠夫身上学到了屠宰技术,更从老屠夫身上学会了忍受艰难,学会了克服痛苦,与老屠夫们结下了不能割舍的情感。屠夫“名声”不好,但也有光环,三年中,我得过行业先进,得过全市屠宰技术比武的屠夫“状元”。“屠夫”让我的青涩时光生色添彩,烙上了我踏上社会后的难忘情愫,铺开了我理想之路的平凡征程。

一九四三年,奉贤的抗战形势,也和全国的抗战局势一样,相当严峻。

淞沪支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活跃在奉、南、川的抗日力量。多年的战争消耗,加上政府军费克扣,支队的军用物资等都相当匮乏。当时,日寇的气焰十分嚣张,常窜至南桥镇附近村落,烧杀抢掠,欺侮百姓,无恶不作。为了开创新的战局,支队长朱亚民派人四处侦察,寻求战机。

庙泾村,位于南桥东5华里,有一条青村至南桥的河浜叫船港,是敌人必经的一条水上交通要道。当时,庙泾村保长屠某,是亲敌分子,支队多次筹粮款无果。

船港距离南桥较近,速战速决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速战速决。朱亚民亲自勘察战斗地形。船港北面距西屠家宅300米,距西王家150米,四周基本没有民房。河道并不宽阔,但水很深,是典型的“棺材巷”。两侧的滩岸相当高陡,两滩又长有茂盛的芦苇,且滩两岸无大路可通,只在浜南两百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路。分析后,确定在庙泾港东约 100 米处(今奉贤中学校内)打一场伏击战。

1943年8月22日晚,朱亚民挑选五六十个能干精壮的战士,秘密进入西屠家宅和西王家宅,并作有效的布控,两宅只许人进,不许人出,以防消息泄露。次日凌晨,战士们隐蔽进入阵地,南北两岸各埋伏了二十位战士,还有一部分战士埋伏在船港以南东西大路的两侧,以防敌遭伏击后逃遁。附近设观察哨,由一名战士化装成钓鱼的老百姓,坐在离伏击圈两百米的小木桥上,佯装钓鱼,约定一有敌情,以竖竿为示。

八时许,有艘乌篷船由东向西缓缓而来,“钓鱼”的人竖起了钓鱼竿,示意埋伏的战士准备战斗。由于船港离南桥较近,故敌人麻痹大意,有的哼着小曲,有的在打牌消遣。当敌船驶进伏击圈,队长一声

令下,两岸同时开火,船老大保命躲进了后舱里。因无人把舵,敌船横搁在南北的滩头上,动弹不得,敌人有的当场毙命,有的妄想跳水逃跑,殊不知水深岸又高,爬不上去,又不能站稳瞄准打枪,成了战士们的活靶子。战斗速战速决,共击毙日军3人,伪保安班长1人,俘获2人,缴获了敌人枪支若干、还有皮包、手表以及一份重要的文件。但是,在清扫战场时,有一个鬼子躲在茂盛的草丛里,队副朱良率先搜索时,这鬼子从草窠里开了一枪,朱良当场牺牲,那个鬼子也被愤怒的战士乱枪打死。

这条船上还乘坐着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杨姓翻译的女儿,她手上受了点小伤,出于怜悯之心,战士枪下留人,该女子后来北

上翁家堂翁金章家,翁家给她略作包扎,送至南桥医治。

当天下午,日军赶到庙泾村,把西屠家宅和王家宅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集中在一起,逐个盘问。男人们被反绑吊在正梁上严刑拷打,妇女更是遭殃,据说有多名妇女被糟蹋,甚是可怜。

日寇用尽各种手段,始终未撬开西王、屠家宅人的嘴,日寇企图将方圆五六公里的房子统统烧光。恰在此时,杨翻译的女儿讲: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所为。”日寇才放弃了烧房的恶念。这场伏击战因发生在庙泾村,且离庙泾港不远,故史称“庙泾港伏击战”。

战争的硝烟渐渐离远去,但人民军队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事迹,人们口口相传,难以忘却!

八年艰苦卓绝的八年血沃国殇的八年红眼睛小鬼子 呲牙裂嘴扯着膏药旗乱舞凄厉得嘶嘶作响 白日里做着“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嘴角 涎着噬人的血

血弹雨中的血刀尖上的血老大爷的血老大娘的血孩子们的血妇女婴儿的血南京三十万同胞的血血到处在流淌中华之魂在血海中涅槃

炎黄子孙在血的洗礼中奋起

“九一八事变”唤起东北军民抗日救亡

“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面抗战的进军号角我们的军队 经历了近二十万次大小战斗我们的战士 参与了二百多次重要战役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血战百团大战……每打一仗败 败得惨烈胜 胜得同样惨烈一寸山河 一寸血泪斩断魔爪驱逐妖魅八年同仇敌忾伟大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血写的胜利

血染的神州大地在饱受苦难中苏醒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在战争疮痍中崛起七十年来 每年每月每日血的记忆犹新三千五百万伤亡军民的血悲壮了华夏山河烙下了血海深仇

记住历史被污染的一页 记住血的惨痛 血的洗劫血的耻辱 血的教训面对钓鱼岛风波瞭望南海阴云迎着蠢蠢欲动的魑魅魍魉我们大声疾呼——血 决不能白流历史 决不能重演中国人民昂首站起来了十三亿双拳头凝聚着无穷的力量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无不胜 无坚不摧

诗以言志

诗以言志

血的教训——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叶兴华

火烈鸟■ 章一鸣

书 法

■ 朱勤华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