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四题 -...

1
百花台 责编:张楚藩 电话:2356773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06 [email protected] 伫立在莫愁女塑像前 —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门 三山桥外,在莫愁湖公园里,伫立 着莫愁女的塑像…… 未必真的无愁 疑惑的目光 正烫平着颦蹙的 眉皱 经过 酸楚的锻打 痛苦的铸压 愁 早已锤成薄薄犀利的雕刀 连做梦也操握在你的手 你终于找到心中那块美玉 让纤纤柔指 千镌万镂 刻成朵朵海棠花 才有浓醪的花气 挂在你的嘴角 甜留久久 我也想抛却一切烦忧 教花影日夜摇曳在生命绿树 的枝头 能够吗?能够! 当我…… 寻觅到那把雕刀的时候 寻觅到那块美玉的时候 雨花石在我掌心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 盛产五彩雨花石,人称之为雨花 玛瑙它不是珠不是玉不是玛瑙 不是水晶 它到底是什么 难道是沙是土是泥是石 这些沙土泥石是什么 也许它是我心中的诗的小精灵 哎呀 我心中的诗的小精灵又 是什么 它有绝美的花纹 它有奇妙的 彩痕 多么美呀 这美是什么 是的 这美是什么 小精灵是什么 我心中的诗是什么 那些泥土沙石是什么 不是水晶不是玛瑙不是玉 不是珠是什么 它不是光怪陆离的东西 它不是海市蜃楼的虚体 它沉甸甸 光闪闪 正搏动在 我掌心 我还听见它的笑声呢 它是什么 是什么 它也许就是近代史画卷上 那些绣像人物 那些爱国者 革命者 从躯壳中蹦跳而出的 不朽的忠魂 那么 它的名字是什么 在美龄宫…… —美龄宫,以宋美龄命名, 位于南京城,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都想去翻一页历史。 一页历史 一座别墅 他不属于雨珠儿和水蒸气的 家族 未在雨刮器的擦拭中消失 未在折扇翕合中藏匿 却在汗青上留下名片一张 字迹 无比清晰 如同悠悠的 蜿蜒的历史长河 难以隐没它那 几段险直 几段迂曲 科学于是泛起笑脸 岁月也不停地磨洗着记忆 一任脚步急急匆匆去又来 再让风雨疏疏密密聚又息 褪去几重斑驳 增生几缕思絮 也许……也许…… 在人颅腔这个透明晶亮 容器内 老一辈和新一辈的认识 正在不断地得到 稀释 稀释 谒廖仲恺何香凝墓 —这儿,是畅游南京游客的 必去之处,去秉承革命的坚强,去 吸纳爱情的芬芳。 经过火编血织的爱情 被罪恶的枪声割刈了 纯洁的爱情滴着血 滴血的爱情在颤慄 怎么甘心滴血呢 怎么甘心阴阳分离 冷峻的横眉只能架成鹊桥吗 雌雄剑铮铮然空悬了 半个世纪 终于回来了破碎的 滴血的 阴分阳离 的爱情 历史多情地为之断断续续地 抽出缕缕新丝 缝合了创伤 还你联珠合璧 墓前 我泪眼朦胧 愿普天下生离死别的人们 都来这儿沉思 茫茫的 深深的心海 将收藏起一次次退潮 一阵阵潮风 一声声叹息。 南京四题 南京四题 南京四题 南京四题 郭光豹 绿肥红瘦的农历五月,最数那 白的栀子、红的榴花怡人眼目。栀 子清香,低眉顺眼,一副小家碧玉 的内敛神态。石榴花却大大咧咧 地开在枝头,红得那样周正,醒目, 朵朵簇簇密密地点缀于翠叶丛中, 如火一般燃烧,绚丽之极。那种惊 艳之感,任你合上眼眸,也不能将 其迷人光晕一笔抹去,兀自在心头 洇染开来。 石榴花历来得到诗人的垂 青,白居易就多次吟咏过,如:眉 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如:一丛 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 如: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 烧人。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 蓉芍药皆嫫母”,有些雷人,太夸 张了不是?但诗人对石榴花的爱 慕亦可见一斑。公正地说,石榴 花的形态并不算漂亮,绉纱纸一 般堆在花萼中,半开的还好,绽放 过后则无半点花的绰约风姿。诗 人们爱的也多是其艳乍与烈火般 的鲜红,映在葳蕤绿叶之中,愈见 其烂漫与养眼,而此时也正是春 花开罢之后,算是让它捡个大便 宜了。 偏偏这样一种花,文人墨客却 赞美不绝,连丹青高手也要描上一 笔的,不光是花,还有果—那倒 真正是值得人喜欢的,光洁润泽如 丽人的面颊,剥开来,全是水晶颗 粒般的籽实,酸酸甜甜的,美着 呢。青藤居士徐渭就有一幅气韵 生动的《榴实图》,折枝,疏叶,一只 硕大的开口石榴,很多的飞白,题 曰: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 少人收,颗颗明珠走。青藤以其沉 痛心情,托物喻义,表达了胸怀明 珠无人赏识的落寞境况。 石榴花的色彩是激情奔放的, 所有的花都不及石榴花的热烈,不 知有没有一种颜色就叫“石榴红”, 用这样的红来做一幅长裙,该有多 美!聪明的古人还真穿上了雍容 华丽的石榴裙,直至引出有些暧昧 的“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一典故。 那是鼎盛时期的唐朝,贵妃娘娘杨 玉环最喜欢的就是石榴裙,尤其 是酒后舞罢,一身旗帜般的艳红, 更使得美人“酒醺颜色粉生光”, 由此也招来了大臣们的忌恨,对 她拒不行礼。唐明皇知道此事 后,命令百官见到杨贵妃时必须跪 拜,否则严惩。大臣们无奈,见到 贵妃娘娘的石榴裙款款而来,便纷 纷下拜。后来才引申为对女性的 崇拜与倾倒之意。 也许正因为此,石榴裙从此在 民间格外流行,诗中常可见到,如 李白的“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 裙”,刘禹锡的“其奈钱塘苏小小, 忆君泪点石榴裙”,明唐寅还写过 “梅花香满石榴裙”这样的句子。 便是《红楼梦》中,香菱、宝钗、袭人 还都有一条石榴裙呢。 石榴花期长达两个月,最为 灿烂还是在五月,端午前后尤为 美艳,故也称为端午节令花。此 时可采上几枝,与枇杷、桃、杏、樱 桃、西瓜一起,作案头清供,情趣 盎然,喜庆佳节甚好。过去爱美 的姑娘端午这天是要戴石榴花 的,或在端午这天,将石榴花与菖 蒲、艾草、蜀葵等一齐插瓶,家乡 称为“端午景”。中午的餐桌上, 还要摆上石榴花,配成端午“十 红”,这在乡贤郑板桥的《江南好· 端午》中就写过,道是:“端阳节, 点景十红嘉。萝卜枇杷咸鸭蛋, 虾儿苋菜石榴花,火腿说金华。” 难怪连五月都要雅称为榴月呢, “五月榴花照眼明”哪。 你道石榴花的花神是谁?钟 馗是也。我说儿时端午节总见着 画像中的钟馗鬓边插了一朵石榴 花呢,那花也是可以避邪的吧? 关于石榴花的诗句,最有趣 的要数元张弘范的《榴花》了:猩 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 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熏风 过短墙。你看,那活色生香的花 朵多么美丽诱人,一群蜜蜂兴高 采烈地过来采蜜,近前一看,分明 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吓得赶紧 又纷纷逃走,可别让那火苗烧着 了。这是我读到的最生动传神的 石榴花诗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 朱秀坤 乘车经过一条绿化带,一阵香 风穿过敞开的车窗扑面而来是熟悉的栀子花香。哪来的栀子 花?循着香味看向窗外,绿化带里 果然种了一丛丛金银花。这初夏, 正是属于栀子花的季节。 栀子花是很常见的,门前屋后 常有种植,几年时间就能从一株小 苗长成一大丛灌木。栀子花叶四 季常青,到了初夏更是青翠欲滴, 捻一片叶子,细嗅都有淡淡的香 气。若是花开的季节,一树的花骨 朵儿渐次开放,能开上很多天。头 一天还安静地立在枝头的青绿的 花骨朵儿,只需一夜,经过月光和 露水的滋养,清晨再看,花儿们悄 悄地开了,还没走近,香气扑面而 来。有的大方地展开花瓣儿,白玉 凝脂般的质地,金黄的花蕊,轻盈 得像要飞起来;有的害羞地半开 着,外层的花瓣打开翘起,内层的 花瓣还没有完全张开,一副欲说还 休的样子;有的花苞只打开了一点 点,最外层的花瓣边缘还洇着一条 绿色的边,像是舍不得换下绿裙衫 的小姑娘。“庭关栀子树,四畔有桠 枝。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宋 人蒋堂朴实的诗句仅仅二十个字 就写出了栀子花的种植地点、株形 特点、花果特点。 少年时代读到席慕蓉先生的 诗章《一棵开花的树》,“……佛于 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 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 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脑海里 闪现的都是一丛丛开花的栀子树, 因为那的确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呀, 而且我们时常从它们身旁走过。 后来在网络上看到栀子花的花语 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因为栀子花 从冬天育蕾到次年近夏至绽放,叶 子四季常青,花朵洁白、芬芳,虽是 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 努力与坚持。这么说来,少时把 《一棵开花的树》与栀子花联系起 来,倒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 栀子花因为她迷人的芬芳,深 得女性朋友喜欢。无论城市还是 乡村,大姑娘小媳妇儿,甚至是小 女孩,喜欢栀子花的人不少。在农 村,清晨起来门前摘几朵;在城里, 早市上买几朵。别在衣襟上,插在 发髻上,清水供养起来,走到哪里 香风带到哪里,都是令人愉悦的。 有心的人还会在花期正盛的时候, 在晴朗的夜晚包一包茶叶挂在栀 子花枝上,让茶叶汲取栀子花的香 味。一夜过后,取下茶包,冲泡的 茶水也氤氲着淡淡的栀子花香 了。想想这实在是一种雅趣。 栀子花入馔,花、叶、根、果均 可入药,这是我成年之后才知道 的事情。少时几乎没见过栀子的 果实,盖因花一开就被摘掉了,没 来得及等果实成熟。后来在山里 见过成熟的栀子果实,长圆形,橙 红的颜色,颜值也挺高呀!据说 还是很好的植物染料,能提炼出 明亮的黄色,这种栀子染出的颜 色就叫作栀黄。 原来,栀子花这样一种朴素的 花儿,枝叶花果都可为人所用。作 一首小诗,记取这属于栀子花的季 节以及栀子花迷人的芬芳: 不是人间富贵花, 庭前院后莳植它。 青颜翠碧终不改, 玉质兰章气色佳。 采果试将栀子取, 依花慢染制香茶。 枝花果叶皆为用, 却在平民百姓家。 栀子花开 易虹 儿时,爷爷给我猜过一个谜语: 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 腿。此谜语家喻户晓,当然指的是 人生的三阶段:人之初,手脚并用, 床上地下,到处乱爬;此为四条腿; 而四十岁前,人基本处于健康状 态,此时自然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五 十岁往后,就不好说了,各种大小毛 病找上门来,体力也渐渐呈下降的 趋势。也就是说,人到了老年,通常 是要用拐棍的。所谓拐棍,即第三 条腿了。 记忆当中,我的爷爷就有一根 拐棍,像是那种用粗大的藤条制作 的,表面呈暗红色。经过岁月的磨 砺。看上去粗劣而光滑。许是年少 轻狂,并不懂得识货。现在想来,那 根拐棍应该价格不菲。爷爷出门的 时候,就会拄着拐杖,一路走出很 远。我至今依然记得,爷爷双手交 叉扶在拐棍上面,眯着眼极目远眺 的样子。 后来,爷爷过世了,我的父亲接 过了爷爷的拐杖…… 很多年以后,爷爷和父亲相继过 世。我人生的道道也非一路坦途。 52 岁这年深秋,我突发脑溢血,被送 往医院急救。在大夫的努力下,我死 里逃生。 然,逃过一劫死难,却落下了脑 卒中后遗症—偏瘫。最初,我是 依靠轮椅移动的。经过近两年的康 复治疗,我摆脱了轮椅。此后,就开 始拄拐棍走路了。不过,我的拐棍并 不是爷爷那根,那是根三爪立地的金 属拐棍。 这根拐棍,使我实现了从轮椅上 站起来,并直立行走的飞跃,所以我特 别珍爱它。有时,我会自嘲式地在人 前炫耀,说这不是拐棍,而是权杖。 然,我毕竟不能自欺欺人,拐棍是我 的弟弟,从网上为我购置的。 弟弟是我的胞弟。除了儿子以 外。他是我唯一的血亲了。当然, 在我中风以后,基本上都是由他在 照顾我。 其实,我也把弟弟当成了拐棍, 百般依赖于他。 事到如今,脑海中终于浮现出母 亲的形象。记忆中的母亲,从未拄过 拐杖。母亲身体并不硬朗,相反,她 是家中最为体弱多病的。即便母亲 腰背疼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可一旦要 出门,她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净而体 面,从头到脚,一丝不乱,朴素,但整 洁。最重要的是,母亲走在街上,无 论病痛或劳累,她都把腰杆挺得笔 直,走路一阵风,逢人笑吟吟的。 母亲曾教诲我说: “做人,丢了啥 也别丢了骨气!” 母亲的话至今仍在我耳畔回荡。 当我拄着拐棍走路时,母亲的话 有如鞭子一样抽打着我。我终于开 始学习脱拐。刚开始时,上半身前倾 得厉害。可一想到母亲的腰杆,我不 禁也把腰杆挺直了,尽可能做到挺胸 收腹,步态从容。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丢掉了拐 棍,在脱拐的情况下一路能走出很 远。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一个人走路 不仅能用腿,还可以用脊梁! 此后,我不仅做到了形式上的 脱拐,也在精神,乃至生活中细小的 琐事中,做到了摆脱依赖,生活自 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 “脱拐”。 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人不仅能用 腿走路,他还能用脊梁! 用脊梁走路 许永礼 那天,我到医院骨科病房去看望 住院的朋友。 骨科病房在 11 楼。我刚从 11 楼的电梯里出来,一跨入走廊,就听 见一阵优美的歌声,从某间病房里 传来拉住妈妈的手 泪水往下流 …… 当我走到朋友所住的病房前时, 我看到,有好几个人,正站在门前,透 过玻璃,惊奇地朝里张望。这才发 觉,我听到的歌声,就是从这间病房 里飘出来的。 走进病房,只见紧靠门口的一 张病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清癯的 老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偎在 病床前,一边摩挲着老人那只瘦 骨嶙峋的手,一边仍在动情地歌 想起儿时的不孝顺 我心里好难受 …… 男人似乎没觉察到我进来,仍然 心无旁骛地唱着。他唱得很专业,颇 有点刘和刚的味道。那位白发苍苍 的老人,半眯缝着眼,惬意地听着歌,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一曲终了,病房里所有的人都禁 不住叫起好来。男人看着我们,微笑 着连连摆手。 过了一会儿,我和朋友道别, 那男子也拎着暖瓶出来打热水。 在走廊里,我主动和他搭讪,并和 他攀谈起来。 男子告诉我,躺在病床上的是 他的母亲。年近八旬的母亲,一直 独居在乡下。他做生意很忙,整天 东奔西跑,很少回家看望母亲。前 不久,他和一客户签了合同之后,便 带对方到乡下一旅游景点游玩。在 纵情山水,推杯换盏之后,他突然想 起,此地离老家很近,便马不停蹄地 回去看望母亲。母亲见到他,惊喜 万分。他谎称,自己是专门回家来 的。母亲不知道,儿子早已酒足饭 饱,非要给他做他最爱吃的韭菜盒 子。就在她走出院门,穿过门前的 小路,到菜园里去割韭菜时,不慎被 一石块绊倒在地…… “没想到,母亲髋骨骨折……唉 ……”男子自责地说。 “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愧 疚,就……”男人的眼圈红红的。 男人说,以后,他得把母亲接 在身边,即使再忙,也要常常陪伴 年迈的母亲,和她一起,快乐地看 晚霞。 看着男人那张淳朴的脸,我的耳 畔,又萦绕着他那深情的歌声拉住妈妈的手 幸福在心头…… 病房里的歌声 顾士忠 最近,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 前,可是在报名前,我却犹豫了。 周围的人都劝我去报名上班。 母亲对我说: “等了二十年,你去上班 吧,我也放心些。”老公也说: “虽然是 在乡里,但工作稳定,去上班吧。”朋友 也劝我: “去试试吧,那工作前景可好 呢!”在他们看来,一个有编制的工作, 比我做自由撰稿人要好得多,有可能 好十倍,一百倍不止。 确实,这样的工作机会并不多, 这是我们没有分到工作的群体,近 几年通过努力争取到的结果。1999 年毕业那年,因为没有分到工作,我 不得已出门打工,在一家灯饰厂做 了个普通员工,每天加班七八个小 时,那些辛酸如今想来都令人心 碎。那时候,多想能在家乡的单位 上班,过安稳的生活。二十年后,当 这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 我却茫然无措了。 我也知道,去上班,意味着有稳 定的收入,有不错的待遇,到了晚 年,也有不错的退休工资,我更知 道,一旦去家乡的小城上班,意味着 我将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们, 并且了分散了大部分的精力,与我 想要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目标相 差甚远。 我也曾设想过那样的场景,每个 星期一早上开车上百里去外地上班, 每个星期五晚上再返回家,和家人度 过的时间也仅仅就是周六周末,或 许,还有加班的事有待处理,说不定 能不能回家也不一定。这样算一下, 我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就少了许 多,而我这些年对那种编制内的工作 欲望淡漠了许多,我还是喜欢与文字 为伍。虽然收入不稳定并且也不可 观,但我知足而快乐。 我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写字,我 人生最大的目标是当一个作家,并不 是职场上取得什么成绩,这样想一 想,我决定放弃了。在这人生的岔道 口,我听从了自己内心心底里最真切 的声音,我决定,放弃这个报名的机 会,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己。 毕淑敏说:人生有无数的岔道, 在分歧的路口,多半摆着诱惑。我们 常常被物质的光怪陆离耀花了眼 睛,需要在漆黑的静夜想一想,想想 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想,想想我们将要 迈步的台阶,距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近 还是远?眼睛当然是有用的,但有时 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倾 听心灵的回答。 是的,在人生的岔道口,我们最 终要考虑的,是我们离最理想的生活 是近还是远,离最终的目标是近还是 远。不要被诱惑蒙蔽了眼睛,而致使 你走进了弯路。 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矢志不渝 地朝着目标前进,我想,那才能获得 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走好人生的岔道 刘希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南京四题 - chaozhoudaily.comchaozhoudaily.com/czrb/page/1/2019-06-13/06/48001560388161985.pdf · 雨花石在我掌心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 盛产五彩雨花石,人称之为雨花

百花台责编:张楚藩 电话:2356773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06 [email protected]

伫立在莫愁女塑像前——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门

三山桥外,在莫愁湖公园里,伫立着莫愁女的塑像……

未必真的无愁疑惑的目光 正烫平着颦蹙的眉皱经过 酸楚的锻打 痛苦的铸压愁 早已锤成薄薄犀利的雕刀连做梦也操握在你的手你终于找到心中那块美玉让纤纤柔指 千镌万镂刻成朵朵海棠花才有浓醪的花气挂在你的嘴角 甜留久久

我也想抛却一切烦忧教花影日夜摇曳在生命绿树的枝头能够吗?能够!当我……寻觅到那把雕刀的时候寻觅到那块美玉的时候

雨花石在我掌心——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

盛产五彩雨花石,人称之为雨花玛瑙。

它不是珠不是玉不是玛瑙不是水晶它到底是什么难道是沙是土是泥是石这些沙土泥石是什么也许它是我心中的诗的小精灵哎呀 我心中的诗的小精灵又是什么它有绝美的花纹 它有奇妙的彩痕多么美呀 这美是什么是的 这美是什么小精灵是什么我心中的诗是什么那些泥土沙石是什么不是水晶不是玛瑙不是玉不是珠是什么

它不是光怪陆离的东西它不是海市蜃楼的虚体它沉甸甸 光闪闪 正搏动在我掌心我还听见它的笑声呢它是什么 是什么

它也许就是近代史画卷上那些绣像人物那些爱国者 革命者从躯壳中蹦跳而出的不朽的忠魂

那么 它的名字是什么

在美龄宫……——美龄宫,以宋美龄命名,

位于南京城,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都想去翻一页历史。

一页历史一座别墅他不属于雨珠儿和水蒸气的家族未在雨刮器的擦拭中消失未在折扇翕合中藏匿却在汗青上留下名片一张字迹 无比清晰如同悠悠的 蜿蜒的历史长河难以隐没它那几段险直 几段迂曲

科学于是泛起笑脸岁月也不停地磨洗着记忆一任脚步急急匆匆去又来再让风雨疏疏密密聚又息褪去几重斑驳增生几缕思絮也许……也许……在人颅腔这个透明晶亮容器内老一辈和新一辈的认识正在不断地得到稀释 稀释

谒廖仲恺何香凝墓——这儿,是畅游南京游客的

必去之处,去秉承革命的坚强,去吸纳爱情的芬芳。

经过火编血织的爱情被罪恶的枪声割刈了纯洁的爱情滴着血滴血的爱情在颤慄怎么甘心滴血呢怎么甘心阴阳分离冷峻的横眉只能架成鹊桥吗雌雄剑铮铮然空悬了半个世纪

终于回来了——破碎的 滴血的 阴分阳离的爱情历史多情地为之断断续续地抽出缕缕新丝缝合了创伤 还你联珠合璧

墓前 我泪眼朦胧愿普天下生离死别的人们都来这儿沉思茫茫的 深深的心海将收藏起一次次退潮一阵阵潮风一声声叹息。

南京四题南京四题南京四题南京四题□ 郭光豹

绿肥红瘦的农历五月,最数那白的栀子、红的榴花怡人眼目。栀子清香,低眉顺眼,一副小家碧玉的内敛神态。石榴花却大大咧咧地开在枝头,红得那样周正,醒目,朵朵簇簇密密地点缀于翠叶丛中,如火一般燃烧,绚丽之极。那种惊艳之感,任你合上眼眸,也不能将其迷人光晕一笔抹去,兀自在心头洇染开来。

石榴花历来得到诗人的垂青,白居易就多次吟咏过,如: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如: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如: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有些雷人,太夸张了不是?但诗人对石榴花的爱慕亦可见一斑。公正地说,石榴花的形态并不算漂亮,绉纱纸一般堆在花萼中,半开的还好,绽放过后则无半点花的绰约风姿。诗人们爱的也多是其艳乍与烈火般

的鲜红,映在葳蕤绿叶之中,愈见其烂漫与养眼,而此时也正是春花开罢之后,算是让它捡个大便宜了。

偏偏这样一种花,文人墨客却赞美不绝,连丹青高手也要描上一笔的,不光是花,还有果——那倒真正是值得人喜欢的,光洁润泽如丽人的面颊,剥开来,全是水晶颗粒般的籽实,酸酸甜甜的,美着呢。青藤居士徐渭就有一幅气韵生动的《榴实图》,折枝,疏叶,一只硕大的开口石榴,很多的飞白,题曰: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青藤以其沉痛心情,托物喻义,表达了胸怀明珠无人赏识的落寞境况。

石榴花的色彩是激情奔放的,所有的花都不及石榴花的热烈,不知有没有一种颜色就叫“石榴红”,用这样的红来做一幅长裙,该有多美!聪明的古人还真穿上了雍容华丽的石榴裙,直至引出有些暧昧

的“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一典故。那是鼎盛时期的唐朝,贵妃娘娘杨玉环最喜欢的就是石榴裙,尤其是酒后舞罢,一身旗帜般的艳红,更使得美人“酒醺颜色粉生光”,由此也招来了大臣们的忌恨,对她拒不行礼。唐明皇知道此事后,命令百官见到杨贵妃时必须跪拜,否则严惩。大臣们无奈,见到贵妃娘娘的石榴裙款款而来,便纷纷下拜。后来才引申为对女性的崇拜与倾倒之意。

也许正因为此,石榴裙从此在民间格外流行,诗中常可见到,如李白的“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刘禹锡的“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明唐寅还写过

“梅花香满石榴裙”这样的句子。便是《红楼梦》中,香菱、宝钗、袭人还都有一条石榴裙呢。

石榴花期长达两个月,最为灿烂还是在五月,端午前后尤为美艳,故也称为端午节令花。此

时可采上几枝,与枇杷、桃、杏、樱桃、西瓜一起,作案头清供,情趣盎然,喜庆佳节甚好。过去爱美的姑娘端午这天是要戴石榴花的,或在端午这天,将石榴花与菖蒲、艾草、蜀葵等一齐插瓶,家乡称为“端午景”。中午的餐桌上,还要摆上石榴花,配成端午“十红”,这在乡贤郑板桥的《江南好·端午》中就写过,道是:“端阳节,点景十红嘉。萝卜枇杷咸鸭蛋,虾儿苋菜石榴花,火腿说金华。”难怪连五月都要雅称为榴月呢,

“五月榴花照眼明”哪。你道石榴花的花神是谁?钟

馗是也。我说儿时端午节总见着画像中的钟馗鬓边插了一朵石榴花呢,那花也是可以避邪的吧?

关于石榴花的诗句,最有趣的要数元张弘范的《榴花》了:猩血 谁 教 染 绛 囊 ,绿 云 堆 里 润 生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熏风过短墙。你看,那活色生香的花朵多么美丽诱人,一群蜜蜂兴高采烈地过来采蜜,近前一看,分明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吓得赶紧又纷纷逃走,可别让那火苗烧着了。这是我读到的最生动传神的石榴花诗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 朱秀坤

乘车经过一条绿化带,一阵香风穿过敞开的车窗扑面而来——是熟悉的栀子花香。哪来的栀子花?循着香味看向窗外,绿化带里果然种了一丛丛金银花。这初夏,正是属于栀子花的季节。

栀子花是很常见的,门前屋后常有种植,几年时间就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一大丛灌木。栀子花叶四季常青,到了初夏更是青翠欲滴,捻一片叶子,细嗅都有淡淡的香气。若是花开的季节,一树的花骨朵儿渐次开放,能开上很多天。头一天还安静地立在枝头的青绿的花骨朵儿,只需一夜,经过月光和露水的滋养,清晨再看,花儿们悄悄地开了,还没走近,香气扑面而来。有的大方地展开花瓣儿,白玉凝脂般的质地,金黄的花蕊,轻盈

得像要飞起来;有的害羞地半开着,外层的花瓣打开翘起,内层的花瓣还没有完全张开,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有的花苞只打开了一点点,最外层的花瓣边缘还洇着一条绿色的边,像是舍不得换下绿裙衫的小姑娘。“庭关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宋人蒋堂朴实的诗句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栀子花的种植地点、株形特点、花果特点。

少年时代读到席慕蓉先生的诗章《一棵开花的树》,“……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脑海里闪现的都是一丛丛开花的栀子树,因为那的确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呀,而且我们时常从它们身旁走过。

后来在网络上看到栀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约定”,因为栀子花从冬天育蕾到次年近夏至绽放,叶子四季常青,花朵洁白、芬芳,虽是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努力与坚持。这么说来,少时把

《一棵开花的树》与栀子花联系起来,倒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

栀子花因为她迷人的芬芳,深得女性朋友喜欢。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姑娘小媳妇儿,甚至是小女孩,喜欢栀子花的人不少。在农村,清晨起来门前摘几朵;在城里,早市上买几朵。别在衣襟上,插在发髻上,清水供养起来,走到哪里香风带到哪里,都是令人愉悦的。有心的人还会在花期正盛的时候,在晴朗的夜晚包一包茶叶挂在栀子花枝上,让茶叶汲取栀子花的香

味。一夜过后,取下茶包,冲泡的茶水也氤氲着淡淡的栀子花香了。想想这实在是一种雅趣。

栀子花入馔,花、叶、根、果均可入药,这是我成年之后才知道的事情。少时几乎没见过栀子的果实,盖因花一开就被摘掉了,没来得及等果实成熟。后来在山里见过成熟的栀子果实,长圆形,橙红的颜色,颜值也挺高呀!据说还是很好的植物染料,能提炼出明亮的黄色,这种栀子染出的颜色就叫作栀黄。

原来,栀子花这样一种朴素的花儿,枝叶花果都可为人所用。作一首小诗,记取这属于栀子花的季节以及栀子花迷人的芬芳:

不是人间富贵花,庭前院后莳植它。青颜翠碧终不改,玉质兰章气色佳。采果试将栀子取,依花慢染制香茶。枝花果叶皆为用,却在平民百姓家。

栀子花开□ 易虹

儿时,爷爷给我猜过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此谜语家喻户晓,当然指的是人生的三阶段:人之初,手脚并用,床上地下,到处乱爬;此为四条腿;而四十岁前,人基本处于健康状态,此时自然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五十岁往后,就不好说了,各种大小毛病找上门来,体力也渐渐呈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人到了老年,通常是要用拐棍的。所谓拐棍,即第三条腿了。

记忆当中,我的爷爷就有一根拐棍,像是那种用粗大的藤条制作的,表面呈暗红色。经过岁月的磨砺。看上去粗劣而光滑。许是年少轻狂,并不懂得识货。现在想来,那根拐棍应该价格不菲。爷爷出门的时候,就会拄着拐杖,一路走出很远。我至今依然记得,爷爷双手交叉扶在拐棍上面,眯着眼极目远眺的样子。

后来,爷爷过世了,我的父亲接过了爷爷的拐杖……

很多年以后,爷爷和父亲相继过世。我人生的道道也非一路坦途。52岁这年深秋,我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急救。在大夫的努力下,我死里逃生。

然,逃过一劫死难,却落下了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最初,我是依靠轮椅移动的。经过近两年的康复治疗,我摆脱了轮椅。此后,就开始拄拐棍走路了。不过,我的拐棍并不是爷爷那根,那是根三爪立地的金属拐棍。

这根拐棍,使我实现了从轮椅上站起来,并直立行走的飞跃,所以我特别珍爱它。有时,我会自嘲式地在人

前炫耀,说这不是拐棍 ,而是权杖。然,我毕竟不能自欺欺人,拐棍是我的弟弟,从网上为我购置的。

弟弟是我的胞弟。除了儿子以外。他是我唯一的血亲了。当然,在我中风以后,基本上都是由他在照顾我。

其实,我也把弟弟当成了拐棍,百般依赖于他。

事到如今,脑海中终于浮现出母亲的形象。记忆中的母亲,从未拄过拐杖。母亲身体并不硬朗,相反,她是家中最为体弱多病的。即便母亲腰背疼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可一旦要出门,她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净而体面,从头到脚,一丝不乱,朴素,但整洁。最重要的是,母亲走在街上,无论病痛或劳累,她都把腰杆挺得笔直,走路一阵风,逢人笑吟吟的。

母亲曾教诲我说:“做人,丢了啥也别丢了骨气!”

母亲的话至今仍在我耳畔回荡。当我拄着拐棍走路时,母亲的话

有如鞭子一样抽打着我。我终于开始学习脱拐。刚开始时,上半身前倾得厉害。可一想到母亲的腰杆,我不禁也把腰杆挺直了,尽可能做到挺胸收腹,步态从容。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丢掉了拐棍,在脱拐的情况下一路能走出很远。这是母亲教给我的,一个人走路不仅能用腿,还可以用脊梁!

此后,我不仅做到了形式上的脱拐,也在精神,乃至生活中细小的琐事中,做到了摆脱依赖,生活自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

“脱拐”。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人不仅能用

腿走路,他还能用脊梁!

用脊梁走路□ 许永礼

那天,我到医院骨科病房去看望住院的朋友。

骨科病房在11楼。我刚从11楼的电梯里出来,一跨入走廊,就听见一阵优美的歌声,从某间病房里传来——

拉住妈妈的手泪水往下流……当我走到朋友所住的病房前时,

我看到,有好几个人,正站在门前,透过玻璃,惊奇地朝里张望。这才发觉,我听到的歌声,就是从这间病房里飘出来的。

走进病房,只见紧靠门口的一张病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偎在病床前,一边摩挲着老人那只瘦骨嶙峋的手,一边仍在动情地歌唱——

想起儿时的不孝顺我心里好难受……男人似乎没觉察到我进来,仍然

心无旁骛地唱着。他唱得很专业,颇有点刘和刚的味道。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半眯缝着眼,惬意地听着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一曲终了,病房里所有的人都禁不住叫起好来。男人看着我们,微笑着连连摆手。

过了一会儿,我和朋友道别,那男子也拎着暖瓶出来打热水。在走廊里,我主动和他搭讪,并和他攀谈起来。

男子告诉我,躺在病床上的是他的母亲。年近八旬的母亲,一直独居在乡下。他做生意很忙,整天东奔西跑,很少回家看望母亲。前不久,他和一客户签了合同之后,便带对方到乡下一旅游景点游玩。在纵情山水,推杯换盏之后,他突然想起,此地离老家很近,便马不停蹄地回去看望母亲。母亲见到他,惊喜万分。他谎称,自己是专门回家来的。母亲不知道,儿子早已酒足饭饱,非要给他做他最爱吃的韭菜盒子。就在她走出院门,穿过门前的小路,到菜园里去割韭菜时,不慎被一石块绊倒在地……

“没想到,母亲髋骨骨折……唉……”男子自责地说。

“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愧疚,就……”男人的眼圈红红的。

男人说,以后,他得把母亲接在身边,即使再忙,也要常常陪伴年迈的母亲,和她一起,快乐地看晚霞。

看着男人那张淳朴的脸,我的耳畔,又萦绕着他那深情的歌声——

拉住妈妈的手幸福在心头……

病房里的歌声□ 顾士忠

最近,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在报名前,我却犹豫了。

周围的人都劝我去报名上班。母亲对我说:“等了二十年,你去上班吧,我也放心些。”老公也说:“虽然是在乡里,但工作稳定,去上班吧。”朋友也劝我:“去试试吧,那工作前景可好呢!”在他们看来,一个有编制的工作,比我做自由撰稿人要好得多,有可能好十倍,一百倍不止。

确实,这样的工作机会并不多,这是我们没有分到工作的群体,近几年通过努力争取到的结果。1999年毕业那年,因为没有分到工作,我不得已出门打工,在一家灯饰厂做了个普通员工,每天加班七八个小时,那些辛酸如今想来都令人心碎。那时候,多想能在家乡的单位上班,过安稳的生活。二十年后,当这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却茫然无措了。

我也知道,去上班,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有不错的待遇,到了晚年,也有不错的退休工资,我更知道,一旦去家乡的小城上班,意味着我将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们,并且了分散了大部分的精力,与我想要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目标相差甚远。

我也曾设想过那样的场景,每个星期一早上开车上百里去外地上班,每个星期五晚上再返回家,和家人度

过的时间也仅仅就是周六周末,或许,还有加班的事有待处理,说不定能不能回家也不一定。这样算一下,我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就少了许多,而我这些年对那种编制内的工作欲望淡漠了许多,我还是喜欢与文字为伍。虽然收入不稳定并且也不可观,但我知足而快乐。

我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写字,我人生最大的目标是当一个作家,并不是职场上取得什么成绩,这样想一想,我决定放弃了。在这人生的岔道口,我听从了自己内心心底里最真切的声音,我决定,放弃这个报名的机会,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己。

毕淑敏说:人生有无数的岔道,在分歧的路口,多半摆着诱惑。我们常常被物质的光怪陆离耀花了眼睛,需要在漆黑的静夜想一想,想想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想,想想我们将要迈步的台阶,距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近还是远?眼睛当然是有用的,但有时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倾听心灵的回答。

是的,在人生的岔道口,我们最终要考虑的,是我们离最理想的生活是近还是远,离最终的目标是近还是远。不要被诱惑蒙蔽了眼睛,而致使你走进了弯路。

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我想,那才能获得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走好人生的岔道□ 刘希

野渡无人舟自横

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