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 团队业务从单一有声书扩展到动漫配音 … ·...

1
”, 20 ”, 4 80% 。“ 。” ”。 1994 1 。“ 20 。” 。“ 。” 10 。“ 。” 。“ 。” 。“ 。” 。“ 。” 2018 —— 。“ 。” 。” 。“ 。” ,“ Adobe Audition), 10 20 12 。“ 。” 3 1 8 。” :“ ……” 。“ ’。” 。“ 。” 。“ 。” 5 2020 9 9 5 ”, 2020 2020 8000 8 31 6.77 36.4%300 17 200 CT 6088 2020 》。 396.27 18.67 4954 10 9 9 99 ”“ 6 · 2020 9 20 www.jfdaily.com 》《 》《 50 500 5 11 35 8 )、 mfb.sh.gov.cn)、 100 2020 15 +、“ + 》, 12000 ”, 20 11 35 1400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 团队业务从单一有声书扩展到动漫配音 … · 她的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当时觉得好玩, 根本没想过挣钱。”从做电台兼职主播开始,她慢

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团队业务从单一有声书扩展到动漫配音、音频课程开发

视障女孩创业做广播剧,在喜马拉雅火了■本报记者 黄尖尖

在马寅青的朋友圈里,有美食,有音乐,有创业路演,有和小伙伴去“浪”的照片。收到微信她总是“秒回”,有时还会发送一长段信息。

大学毕业便自己创业的她, 如今是一家有 20

名员工的文化传媒公司老板。在没有见到她本人、只是网上沟通之前,记者从未觉察出她是一名视障者。

在临空工贸商务区“创合工社”,马寅青的团队在一间玻璃房内有 4?办公桌,几位视障者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工作。 他们脸贴着屏幕,耳朵捕捉着从音箱里传出的数倍于常人语速的语音指令。这支团队中,80%是视障者。

加入大学话剧社演戏马寅青坐在靠门的位置, 梳着清爽的短

发。每当有人推门进来,即便不发一言,来者有几人、在什么方位、性别和年龄,她都能感知到。“我‘看’人特别准。”她说别人是以貌取人,

而她是“以声取人”。

1994年,她出生时是早产婴儿,只有 1 千克重,被放进暖箱里,因吸氧过量导致双目失明。由于这次医疗事故,马寅青从出生起就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她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上海盲校度过,后来考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专业。“这是专为视障人士开设的专业,我们20人一个班,要学习中医基础、解剖、针灸和推拿等。”

在大学,她加入了话剧社。“剧团特意给我安排了一些在舞台上走动不多的角色,有时我会跟普通学生两三个人一组,走位保险一点。”

马寅青第一次上台演一个失明的女孩。此后她也尝试着演一些校园生活剧,演出之余会和剧团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马寅青大三那年, 网络广播节目开始流行。她尝试做了一些兼职,第一份工作是网络电台一档情感节目的主播。

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马寅青的手机安装了读屏软件,可以用声

音读出屏幕上的内容。 她把语速调到最高一档, 普通人根本无法听清这种语速的语音。为了省电,手机屏幕一直是黑屏状态,打字也是盲打, 触屏手机上用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键盘,格子很小,她却打得非常快。

大多数视障孩子都会去培养一技之长。马寅青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琵琶, 一直学到 10

级。“盲校有同学在学琵琶,自己就想学。其实我更喜欢小提琴的声音。”

由于对声音的敏感度优于常人,视障团队

做声音节目有特殊的优势。“广播剧制作有很多套路和程式化的东西,视障的小伙伴们能真正静下心来,在后期制作上会更细致。”每次拿到新本子,团队都会先花两三天时间研读。“剧本涉及很多环境,比如一片山谷,这时我们需要去想象。”

她的创业之路从声音开始。“当时觉得好玩,

根本没想过挣钱。”从做电台兼职主播开始,她慢慢接触声音制作, 自己研究录音和后期软件。

2018年,网络有声小说兴起,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听得多了,她也跃跃欲试。

在人生最好的年龄,马寅青大胆决定———自己创业。“刚开始真的很困难, 没有人脉资源,每天在群里找合作方。” 后来正好有一个公司在找

有声团队,马寅青给他们发了小样,对方觉得不错,希望她能去杭州签合同。

“这是团队的第一单工作,我一个人从上海跑到杭州。”当时对方并不知道她的情况,当马寅青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很吃惊。“我一般不会告诉别人我们是一支视障团队,我不希望被特殊对待,因为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别人差。”

到现在,这家公司与马寅青仍保持着长期合作。

承接有声制作一段时间后,马寅青希望登上更大的有声平台。在上海人社部门牵?搭桥下,马寅青接触到喜马拉雅。如今,“寅青之音”在喜马拉雅上火了,拥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很多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出色的广播节目出自一群视障者之手。

操心团队小伙伴生计电脑前,读屏软件播报着常人无法听清的读

屏声,马寅青熟练地打开 Adobe Audition(音频剪辑软件),导入工程文件、音效,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半小时后,她做出了一段 10分钟的短剧。

如今在团队里,马寅青除了创作,更多的时间花在联系业务和渠道上。 她每天都非常忙碌,

手机响个不停,操心着团队 20个小伙伴的生计。

团队里 12 名视障小伙伴负责内容创作,还有几名健全的小伙伴负责运营、技术指导和处理日常事务。“视障人士很少有机会和正常人交流,

我希望组建一个视障和健全小伙伴融合的团队。

在我这里,大家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不分彼此。”每个成员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负责 3本书,

每本书每天需要完成 1小时录制, 加上剪辑,每天 8小时工作量。

“视障小伙伴们都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他们不会浪费一点时间。”一旦手头没有工作,大家就会很焦虑。有的小伙伴跟马寅青提出:“没有那么多活儿的时候,我们就不做全职了,这样你也不用帮我们交五险一金……”

创业压力大的时候, 马寅青喜欢去跑马拉松。她的办公桌旁边挂满了奖牌,除了各种创业比赛以外,很多都是她跑马拉松得回来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爸妈把我养大很不容易。现在我创业之后,他们退休了没事就到处旅游,回来还跟我‘炫耀’。”马寅青说自从做了团队之后,有两年没有出去玩过了。

从单一的有声书扩展到广播剧、动漫配音、音频课程开发, 一切与声音相关的领域她都想去开拓。马寅青每天四处奔走寻找合作方,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和路演,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

让团队活下去。“我们很艰难,但是我不会放弃。”

疫情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但我们这一行业的业务量反而增长了。于是我就想到可以做一些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今年 5月底,马寅青的有声制作课堂开班了,现在已进行到第二期。

2020上海慈善论坛线上线下联动

疫情下公益慈善持续创新■本报记者 黄尖尖

9月, 是属于慈善人的月份:9月 5日是全国第五个“中华慈善日”,第十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同步启动;2020上海慈善论坛采用?上?下联动的形式, 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建投书局举行,疫情下的公益慈善实践成为主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慈善机构的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严峻考验。抗疫期间,上海累计有 8000多位医务社工、工会社工、

司法社工、社区社工、儿童社工等在各自机构、

社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截至 8月 31日,市慈

善基金会收到抗疫捐赠款物累计达 6.77亿元,占全市社会抗疫捐助总额的36.4%。 市慈善基金会组织实施了 300余项援助项目,为湖北省 17个地市的200多家医疗机构采购了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负压救护车,为上海援鄂医疗队购买药品和防疫、抗疫物资,为上海地区医疗机构配备 CT机, 支援全市公共交通一?服务人员及一?防疫检查志愿者,为上海 6088

个基层社区居(村)委会购买防疫物资。

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以后,慈善组织也在反思未来的发展方向。市慈善基金会将设立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响应储备基金, 研发长期性公益项目,关注突发事件全生命周期,包括灾害发生前的风险评估和防控、灾害预测和预警,灾害发生

时期的应急响应和救援等。

上海慈善论坛上还发布了 《2020 互联网慈善报告》。今年在疫情之下,互联网慈善形式持续创新,成千上万的爱心援助因为有互联网的技术发生了变化,从

捐钱捐物,到行走捐、阅读捐、消费捐、虚拟的游戏捐等,爱心包裹、免费午餐、沙漠植树均从?下走到?上。

如今在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深度融合之下,公益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场景化,随手公益、指尖

公益成为一种潮流。据统计,今年以来社会各界通过各级慈善会和红十字会累计捐赠了396.27亿元,其中投入互联网募集的善款18.67亿元,参与4954万人次。除了募集善款,互联网公益慈善的微力量同样能够跟专业的技术、 服务力量进行紧密合作。防疫初期,腾讯提供了海量的云、人工智能等协同办公产品,覆盖全国10亿人。

9月9日,疫情后第一个“99公益日”开幕式在武汉方舱医院原址举行。今年的公益日全面升级,

不仅改进了“小红花”“一起捐”等捐赠方式的用户体验,还推出了公益消费券、定制接龙、直播公益等新玩法,将公益融合进消费、文创、社交等场景。

马寅青一边用手摸着盲文剧本,一边录制有声剧。 均 黄尖尖 摄 办公室一角挂着的奖牌中,不少来自马拉松运动。

6 ?天下的至爱·广告2020年 9? 20日 星期日

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编辑:田瑾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防空法》《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

市防空警报管理办法》等规定,每

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上海都组织

防空警报试鸣, 目的是进一步增

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向市民

普及民防知识技能, 提高市民群

众对防空警报信号的认知能力,

并检验本市防空警报设备和控制

系统的完好率。

结合警报试鸣,全市各区组织

开展了防空疏散演练。 昨天上午,

杨浦区在图们路 50号上理工初级

中学应急避难场所,组织 500多名

居民群众、学校师生进行防空防灾

应急疏散演练。 笔者在现场看到,

演练现场设置了“疏散引导、灾害

处置、安全保障、医疗救护、秩序维

护”5个小组,设定了防空防灾疏散

路?,确保市民、学生疏散安全。

11时 35分, 随着预先警报鸣

响,来自新江湾城、长海、五角场、

长白等 8个街道的武装部干部、居

委干部、社区民警、学校教师、民兵

预备役人员和社区民防志愿者迅

速行动,组织居民、学生有序疏散

到人防工程进行掩蔽,并关上人防

工程密闭门。随后,居民在人防工

程内有序开展心理防护、 医疗救

护、物资发放等工作,工作人员检

测工程内空气情况,保障工程内人

员安全。解除警报鸣响后,民防工

作人员打开人防密闭门,居民和学

生分批撤离人防工程,人防专业队

伍迅速开展甄别环境受损情况等

消除空袭后果工作。

据了解,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前

夕,市民防办融媒体面向社会征集了

民防主题海报,制作了民防短视频等

一系列宣传产品, 并在应急避难场

所、公园绿地、商业街、商业综合体立

面屏幕、部分地铁站出入口等场所设

施以及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群

服务站(点)、居民活动室、户外广告

牌、宣传栏、显示屏、民防工程等各类

公益宣传平台进行投放展示,形成强

大的宣传效应。同时,上海民防网站

(mfb.sh.gov.cn)、上海民防官方微博、

上海民防微信公众号也发布相关信

息,并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在警报

试鸣前,除市政府发布通告外,市民

防办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

微博微信等,播发防空警报试鸣的信

息和宣传短语。

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以“普及

人防知识、增强人防观念、提升人防

技能”为目标,市、区两级民防办联合

国防教育、教育部门,在本市开展了

100多场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人民

防空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昨天上午,由市民防办、市国防

教育办公室、市教委、黄浦区政府共

同组织举办的“奋进新时代、聚力强

军梦、铸盾强人防――2020年上海市

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教

育活动”在黄浦公园举行。此次活动

除精心策划设计了三大主要展区共

计 15项活动内容外, 还注重在宣传

的广度、 深度和影响力方面下功夫。

并采用“互联网+”的模式,通过网络

云宣传直播、“?上+?下” 互动体验,

让市民群众更多地关注民防、 了解民

防、参与民防。另外,由上海话剧艺术

中心指导编演的人民防空科普情景剧

《铸盾强防》,在活动现场上演。

据介绍,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民防

知识教育已全面推开, 全市中小学均

配备了专(兼)职民防教师,并编制了

中小学生民防知识读本、 中小学民防

教师师资培训讲义和课件、 中小学民

防知识辅助教育课件等教材。 数据还

显示, 上海全市建有可供人员掩蔽的

民防工程 12000余处, 除了社区民防

工程外,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

等也分别配建民防工程。此外,轨道交

通等地下设施也兼顾设防, 供应急避

难。为方便群众查找,目前,上海已在

部分区试点开发“民防地图”,今后市

民只要在手机中打开电子地图即可找

到最近的民防工程。(明方)

市民防办广泛开展防空疏散演练及人民防空集中宣传活动

上海建有可供人员掩蔽的民防工程 1.2万余处

上海市民防办微信公众号

昨天是第 20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上午 11时 35分,全市 1400多台防

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更多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