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正身筑牢底线 -...

1
记者 04 2015 8 18 日 星期二 编辑:王子君 校对:晓德 首席组版:阿刘 相关链接 ▶▶ 核心提示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 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 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不管是习仲勋、焦裕禄、杨奎烈,还是马海明、姚世民,他们那“心 中有党”的信念、 “心中有民”的情怀、 “心中有责”的担当、 “心中有戒” 的自律,就像一面镜子,值得我们经常照一照、比一比。 在生活上自觉。习仲勋就是这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公家 一分一毫,一位副总理却过得比一般百姓还节俭,难怪邻居说, “如果 不是亲眼所见,是咋都不会信的”。 在工作上自律。焦裕禄、杨奎烈就是这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 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思想上自省。马海明就是这样,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一身 正气,从不考虑个人进退,心里时时装着一张家乡建设之蓝图。 一个人保持一时干净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净;一个人干好一件 事情虽易,难的是一辈子干事。 毛泽东同志说过: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那必定是一个廉 洁的人,一个严以律己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 爱戴。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做一个老百姓爱戴的人 “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 疏远了。” —焦裕禄 “走在焦裕禄大道上,踏实!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 厂的爱,是从根上生出的,渗到骨子里去了。” “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 还难受!” —杨奎烈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有的,要让群众富起来,我们当 干部的就应该有胆子闯一闯。”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要让群众服气,就要挠在他们的 痒处,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我是重渡沟的儿子,重渡沟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即 使走到生命尽头化成骨灰,我也要分出一部分去壮一棵重渡沟 的竹子。” —马海明 “警察的工作很苦也很累,但案件的侦破,犯罪嫌疑人的抓 获,维护一方平安,又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作为一名警 察,我感到很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真正做到 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姚世民 为什么焦裕禄同志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为什么他能把宗旨 意识贯注到工作、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转化为生命不息、奋 斗不止的自觉行动?关键就在于他对自己处处要求严、始终苛 求实。从“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到“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 英雄”,再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严与实乃是焦裕禄同志 一生最为厚重的底色。 —《人民日报》评焦裕禄精神的严与实 在杨奎烈留下的精神遗产和遗物中,除了具备高尚的品格 和美好的情怀,更有那一份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平凡岗 位的持续坚守,对职工群众的关心爱护。这一精神特质,既是 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深刻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生动展现。 —《工人日报》评杨奎烈的率先垂范、勇于担当 只有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腰杆子才会硬,才能真正干成一 番事业。试问,如果马海明当初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抵押自家 房产作担保从而带动身边的人,公司能渡过难关、“柳暗花明又 一村”吗?如果马海明不能从拒绝一双袜子、一条鱼等细微处严 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会赢得大家的信赖、打消人们的顾 虑吗?“其身正,不令而行”,党员群众愿意跟着马海明干事创业, 绝非偶然。 —《河南日报》评马海明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本报记者 李迎博 整理 精彩语录 律己正身筑牢底线 —“传承先进典型群体精神财富”系列报道 · 严以律己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习仲勋生活上的勤俭节约、焦裕禄工作上的精益 求精、杨奎烈对事业的忘我奉献、马海明对重渡沟开发的执着情怀、姚世民舍小家为大家 的工作担当,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对“严以律己”最好的诠释。 在洛阳生活期间,习仲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和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给周围人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曾经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今中信重工)保卫科工作的杜 道杰,对家中的一台老式上海牌缝纫机格外珍惜。 1966年秋,杜道杰的爱人史潭英带着女儿到市区看 病,和丈夫同住在洛矿第三招待所。 一天,习仲勋拿着一条叠着的秋裤来到夫妻俩的屋里: “我秋裤破了,能不能帮忙给补补。” 史潭英收下了秋裤,谁知补的时候抻开一看便愣住了。 “从膝盖到裤脚,破洞有好几个,有的已经成大窟窿 了。”史潭英回忆说。她没想到,习仲勋的生活竟如此简 朴。由于这条秋裤已破得几乎不能再补了,史潭英便用自 己织的白棉布给习仲勋重新做了一条秋裤。 拿到新秋裤,习仲勋既意外又感动:“你这缝纫机活儿 做得不错啊!”史潭英笑道:“农村哪儿有缝纫机,这是我自 己纺线织布做的。” 习仲勋听罢十分感激,说: “我家有台缝纫机,改天叫人 寄给你。” 几个月后,有人通知杜道杰到洛阳站领缝纫机。“那时 候全洛阳市也没几家有缝纫机,实在是太贵重了。”杜道杰 说。 杜道杰回忆,习仲勋在厂里时,经常帮助工友,谁家有 困难了,他就拿自己的工资贴补。对于自己,他却不肯接受 人家的一点儿恩惠,总是加倍回报。 在洛阳耐火厂(今中钢洛耐)生活期间,习仲勋和齐心 夫妇先是住在 19 号街坊 10 号楼 3 单元的一套两居室里。 曾住在 19 号街坊 10 号楼 3 单元 201 房间的熊大中,对 这位比自己父亲大 10 岁的邻居“伯伯”印象深刻。 熊大中听父亲熊连亭讲,曾见齐心做饭时把大白菜最 外层发黄的菜帮掰下准备扔掉,又被习仲勋捡回菜盆。习 仲勋说: “这是好东西,长征的时候哪能吃到这。” “他是副总理,却过得比一般百姓还节俭,如果不是亲 眼所见,我是咋都不会信的。”熊连亭对儿子说。 习老在生活上非常勤俭节约。在邻居眼里,他似乎没 怎么换过新衣服,总是穿着宽裤腿的蓝灰色裤子、千层底的 布鞋。衣服磨旧了,洗得发白了,仍然穿在身上。 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期间,焦裕禄始终以高标准严 格要求自己。 1958年年初,洛矿开始试制我国第一台2.5米大型卷 扬机。一金工车间承担了这项重任,车间主任焦裕禄是卷 扬机试制的生产总指挥。 那段日子,焦裕禄经常连续多天不回家,吃、睡在工厂, 一件破棉大衣,陪他在光板凳上度过了50多个夜晚。一个 干馍、一杯白开水,就算焦裕禄的一顿饭。 为了解决卷扬机中间齿轮的剃齿关难题,焦裕禄和老 工人于荣和一直干了两天两夜。焦裕禄累得腰酸腿疼,胃 病不时发作,脸色蜡黄,汗珠直往下掉。于荣和看在眼里疼 在心里,恳求道:“焦主任呀,你太累了,回去休息一会儿 吧。车间的担子重啊,把你累倒了可咋办!”焦裕禄爽朗地 说: “不要紧,我还能顶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 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 仅仅用了3个月,新中国第一台2.5米大型卷扬机就试 制成功了,成为我国机械制造史上的光辉一页。 提起焦裕禄对待工作的那股钻劲儿,洛矿的工人们特 别佩服。 在那个年代,包括洛矿在内的很多企业是苏联援建的, 懂俄语对干好工作非常重要。 一天,又轮到技术科科长赵广宜和焦裕禄值班。深夜 12点以后,赵广宜正准备回办公室休息,在楼梯口碰见了 焦裕禄。焦裕禄对他说:“小赵,今天请你教我学俄语字 母。不懂俄语,连图纸、工艺都搞不清楚。学习管理知识和 技术常识,不能一知半解。否则,就不能指挥好生产。” 他们一起来到办公室,焦裕禄说:“今晚我的任务是学 会 32 个俄语字母。学不会,不休息!” 在学习中,由于“P”这个字母发音带卷舌音,一时不易 掌握,焦裕禄耐心地花了20多分钟,终于熟练准确地掌握 了发音。在学习过程中,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用了两个 多小时“攻克”了32 个俄语字母。 第二天,赵广宜听焦裕禄说话声音有点儿不对劲儿,一 问才知道,为了学“P”的发音,焦裕禄舌头都练肿了。 就是靠着这样一股求真务实的劲头,焦裕禄在很短的 时间内就对一金工车间近百台机床的名称、功能和主要结 构如数家珍,对车间每天的工作进度了然于胸。 杨奎烈的人生重心总是在工作一线。 在杨奎烈的心中有两个家:一个是回去 吃饭、睡觉的“小家”,另一个是时刻令他牵挂 的生产现场,这里是“大家”。每逢节假日,他 对妻子马丽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去厂 里转转。 在工作岗位上的杨奎烈,总是风风火火、 精力充沛。 1997年大年初二,天气异常寒冷。 为中信重工供煤的铜川矿务局煤矿发生 事故,计划燃煤落空,公司煤气厂因燃煤告急 面临停产。为了不影响生产,正发着低烧的杨 奎烈毅然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过年了,铜川矿务局的领导和职工都放假 了。怎么办呢? 他跟同行的生产科科长赵宏伟商量:“我 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领导,一定要解决燃煤的 问题,绝对不能空着手回去!” 当时,杨奎烈已经连续发烧 3 天,烧得浑 身酸痛,但他仍每天坚持到矿务局找人想办 法,解决燃煤问题。 终于,矿务局值班门卫被杨奎烈的执着所 感动,把单位领导的电话和地址给了他。 第 6 天,看到装满燃煤的车皮发出,杨奎 烈才拖着病体踏上了返程的路。 2011 年,杨奎烈因为肝癌住院,但他一刻 也没有好好休息过。 能源公司副经理袁广收是拿着一摞子文 件资料走进杨奎烈的病房的。他和老杨早达 成了默契—只说工作,不谈病情。那天,他 俩就在病床边摊开资料,再次研究了为 18500吨油压机专配大截面切割机的动能供 应问题。 当时,“新重机”工程核心装备,世界最 大、最先进的 18500 吨油压机和 750 吨 · 米锻 造操作机即将正式投产,杨奎烈最关心油压 机的电力供应和能源管道有没有问题。一上 午他打了近20个电话要求回公司,但公司领 导不同意。医生也劝他说,你现在打个大喷 嚏都可能发生腰椎骨折,更别提坐车颠簸 了。但最后还是扛不住他的倔劲儿,医生无 奈给他搞了个支架,从腰到颈椎都固定上。 就这样,“全副武装”的杨奎烈又回到了“久 违”的生产现场。 在住院的日子里,杨奎烈躺在床上,一有 空就给公司领导发短信,最长的短信有千把 字,从技术到生产,从人才引进到干部培养,他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对“新重机”工程 完工后如何降低成本、发挥效能,又提了很多 建议。 杨奎烈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 已经不多了,他要充实地活好每一天。 开发重渡沟,马海明特别执着。被群众誉 为栾川旅游的“拓荒者”、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的他,心里装着一张家乡建设的蓝图。 “咱官不大,但咱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大!” 马海明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马海明曾经在乡政府办当过8年秘书,在 这期间,他送走了一茬又一茬书记、乡长。要 好的朋友都劝他去“跑一跑”,马海明听了笑而 不语。 1993 年,在同事们的极力劝说下,马海明 参加了县里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考试,后 被任命为镇党委委员,继而被调整担任了副镇 长。这一干就是5年,不少农村干部见了他, 劝他“活动活动”。马海明哈哈一笑,说:“我看 在家乡干着通美。” 马海明有一个皮包,从开发重渡沟的时候 起就一直提着,里边放着相册、记事本、电话 本。有一天,妻子关长荣对他说:“你大小也是 个国家干部,这个包太旧了,再买个新的吧。” 马海明说:“不用,不用。”后来,他俩一起上街 找了个修鞋的师傅,把那个包补了两块补丁。 重渡沟景区开放后,到此观光的游客源源 不断。马海明要求大家继续过紧日子,他对每 一笔费用的使用慎之又慎,把每分钱都用到刀 刃上。有人想请他吃饭送些好处费,他回绝; 有亲戚想到公司争取点活儿干,他不松口;他 还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做到清白做 人,干净干事。 姚世民是伊川县公安局有名的“拼命三 郎”,一边吃着降压药一边连续工作好几天,对 他来说是常事。 “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善于与群众打 交道,总是冲在工作第一线。”这是伊川县公安 局民警对姚世民的评价。 2008年的一天凌晨,辖区发生了一起命 案。在家休息的姚世民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 就赶往现场。 天快亮了,终于有了线索,姚世民把工作 安排好后立刻匆匆赶回家。原来,当天夜里妻 子李玉会在医院值班,为了尽快赶往现场,在 家带孩子的姚世民只能将熟睡的儿子反锁在 屋内…… “姚世民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他的帮 助下,我的业务能力明显提升,从他身上学到 最多的是对工作的担当和执着。”伊川县公安 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李灿帅说。 今年1月19日,姚世民因为心脏支架手 术住院治疗。当天医生查房时,他正和山西 大同一名警察通电话,沟通一起非法集资案 件侦办情况。医生听到后,要求他关掉手机 安心治病。姚世民在日志中写道:“我赶紧关 了手机,躺在床上,看着液体一滴一滴地滴 下,心里平静下来。是啊!作为一名警察,上 班这么多年,除了有病住院,啥时候能像现在 一样躺下来休息呢?”只是还没坚持一会儿, 他又拿起了电话…… 为了不让领导、同事担心,姚世民出院后 没向任何人说起他的病情,而是立刻扑在了工 作上。直到他去世后,大家才得知他安放心脏 支架的事。 伊川县公安局局长刘晓宁说:“姚世民从 警以来,一直工作在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 责。无论何时,姚世民都身体力行,主动承担 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在最危险的抓捕时刻冲在 最前面。” 本报记者 李迎博 习仲勋勤俭节约做表率 焦裕禄钻劲十足一心扑在工作上 杨奎烈舍小家为大家 马海明清白做人 干净干事 姚世民危险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ul-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律己正身筑牢底线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5-08/18/004/20150818004_pdf.pdf2015/02/01  · 说“:不要紧,我还能顶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

记者

04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编辑:王子君 校对:晓德 首席组版:阿刘

相关链接▶▶核心提示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

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不管是习仲勋、焦裕禄、杨奎烈,还是马海明、姚世民,他们那“心中有党”的信念、“心中有民”的情怀、“心中有责”的担当、“心中有戒”的自律,就像一面镜子,值得我们经常照一照、比一比。

在生活上自觉。习仲勋就是这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公家一分一毫,一位副总理却过得比一般百姓还节俭,难怪邻居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咋都不会信的”。

在工作上自律。焦裕禄、杨奎烈就是这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思想上自省。马海明就是这样,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一身正气,从不考虑个人进退,心里时时装着一张家乡建设之蓝图。

一个人保持一时干净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净;一个人干好一件事情虽易,难的是一辈子干事。

毛泽东同志说过: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那必定是一个廉洁的人,一个严以律己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做一个老百姓爱戴的人

“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

——焦裕禄

“走在焦裕禄大道上,踏实!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厂的爱,是从根上生出的,渗到骨子里去了。”

“人活着不工作,活着还有啥意义?不让我干工作,我比死还难受!”

——杨奎烈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有的,要让群众富起来,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有胆子闯一闯。”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要让群众服气,就要挠在他们的痒处,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我是重渡沟的儿子,重渡沟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即使走到生命尽头化成骨灰,我也要分出一部分去壮一棵重渡沟的竹子。”

——马海明

“警察的工作很苦也很累,但案件的侦破,犯罪嫌疑人的抓获,维护一方平安,又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作为一名警察,我感到很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姚世民

为什么焦裕禄同志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为什么他能把宗旨意识贯注到工作、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转化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自觉行动?关键就在于他对自己处处要求严、始终苛求实。从“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到“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再到“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严与实乃是焦裕禄同志一生最为厚重的底色。

——《人民日报》评焦裕禄精神的严与实

在杨奎烈留下的精神遗产和遗物中,除了具备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情怀,更有那一份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平凡岗位的持续坚守,对职工群众的关心爱护。这一精神特质,既是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深刻诠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

——《工人日报》评杨奎烈的率先垂范、勇于担当

只有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腰杆子才会硬,才能真正干成一番事业。试问,如果马海明当初只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抵押自家房产作担保从而带动身边的人,公司能渡过难关、“柳暗花明又一村”吗?如果马海明不能从拒绝一双袜子、一条鱼等细微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会赢得大家的信赖、打消人们的顾虑吗?“其身正,不令而行”,党员群众愿意跟着马海明干事创业,绝非偶然。

——《河南日报》评马海明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本报记者 李迎博 整理

精彩语录

律己正身筑牢底线——“传承先进典型群体精神财富”系列报道·严以律己篇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习仲勋生活上的勤俭节约、焦裕禄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杨奎烈对事业的忘我奉献、马海明对重渡沟开发的执着情怀、姚世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担当,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对“严以律己”最好的诠释。

在洛阳生活期间,习仲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给周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经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今中信重工)保卫科工作的杜道杰,对家中的一台老式上海牌缝纫机格外珍惜。

1966 年秋,杜道杰的爱人史潭英带着女儿到市区看病,和丈夫同住在洛矿第三招待所。

一天,习仲勋拿着一条叠着的秋裤来到夫妻俩的屋里:“我秋裤破了,能不能帮忙给补补。”

史潭英收下了秋裤,谁知补的时候抻开一看便愣住了。“从膝盖到裤脚,破洞有好几个,有的已经成大窟窿

了。”史潭英回忆说。她没想到,习仲勋的生活竟如此简朴。由于这条秋裤已破得几乎不能再补了,史潭英便用自己织的白棉布给习仲勋重新做了一条秋裤。

拿到新秋裤,习仲勋既意外又感动:“你这缝纫机活儿做得不错啊!”史潭英笑道:“农村哪儿有缝纫机,这是我自己纺线织布做的。”

习仲勋听罢十分感激,说:“我家有台缝纫机,改天叫人寄给你。”

几个月后,有人通知杜道杰到洛阳站领缝纫机。“那时候全洛阳市也没几家有缝纫机,实在是太贵重了。”杜道杰说。

杜道杰回忆,习仲勋在厂里时,经常帮助工友,谁家有困难了,他就拿自己的工资贴补。对于自己,他却不肯接受人家的一点儿恩惠,总是加倍回报。

在洛阳耐火厂(今中钢洛耐)生活期间,习仲勋和齐心夫妇先是住在19号街坊10号楼3单元的一套两居室里。

曾住在19号街坊10号楼3单元201房间的熊大中,对这位比自己父亲大10岁的邻居“伯伯”印象深刻。

熊大中听父亲熊连亭讲,曾见齐心做饭时把大白菜最外层发黄的菜帮掰下准备扔掉,又被习仲勋捡回菜盆。习仲勋说:“这是好东西,长征的时候哪能吃到这。”

“他是副总理,却过得比一般百姓还节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咋都不会信的。”熊连亭对儿子说。

习老在生活上非常勤俭节约。在邻居眼里,他似乎没怎么换过新衣服,总是穿着宽裤腿的蓝灰色裤子、千层底的布鞋。衣服磨旧了,洗得发白了,仍然穿在身上。

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期间,焦裕禄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58年年初,洛矿开始试制我国第一台2.5米大型卷扬机。一金工车间承担了这项重任,车间主任焦裕禄是卷扬机试制的生产总指挥。

那段日子,焦裕禄经常连续多天不回家,吃、睡在工厂,一件破棉大衣,陪他在光板凳上度过了50多个夜晚。一个干馍、一杯白开水,就算焦裕禄的一顿饭。

为了解决卷扬机中间齿轮的剃齿关难题,焦裕禄和老工人于荣和一直干了两天两夜。焦裕禄累得腰酸腿疼,胃病不时发作,脸色蜡黄,汗珠直往下掉。于荣和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恳求道:“焦主任呀,你太累了,回去休息一会儿吧。车间的担子重啊,把你累倒了可咋办!”焦裕禄爽朗地说:“不要紧,我还能顶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

仅仅用了3个月,新中国第一台2.5米大型卷扬机就试制成功了,成为我国机械制造史上的光辉一页。

提起焦裕禄对待工作的那股钻劲儿,洛矿的工人们特别佩服。

在那个年代,包括洛矿在内的很多企业是苏联援建的,懂俄语对干好工作非常重要。

一天,又轮到技术科科长赵广宜和焦裕禄值班。深夜12点以后,赵广宜正准备回办公室休息,在楼梯口碰见了焦裕禄。焦裕禄对他说:“小赵,今天请你教我学俄语字母。不懂俄语,连图纸、工艺都搞不清楚。学习管理知识和技术常识,不能一知半解。否则,就不能指挥好生产。”

他们一起来到办公室,焦裕禄说:“今晚我的任务是学会32个俄语字母。学不会,不休息!”

在学习中,由于“P”这个字母发音带卷舌音,一时不易掌握,焦裕禄耐心地花了20多分钟,终于熟练准确地掌握了发音。在学习过程中,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用了两个多小时“攻克”了32个俄语字母。

第二天,赵广宜听焦裕禄说话声音有点儿不对劲儿,一问才知道,为了学“P”的发音,焦裕禄舌头都练肿了。

就是靠着这样一股求真务实的劲头,焦裕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一金工车间近百台机床的名称、功能和主要结构如数家珍,对车间每天的工作进度了然于胸。

杨奎烈的人生重心总是在工作一线。在杨奎烈的心中有两个家:一个是回去

吃饭、睡觉的“小家”,另一个是时刻令他牵挂的生产现场,这里是“大家”。每逢节假日,他对妻子马丽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去厂里转转。

在工作岗位上的杨奎烈,总是风风火火、精力充沛。

1997年大年初二,天气异常寒冷。为中信重工供煤的铜川矿务局煤矿发生

事故,计划燃煤落空,公司煤气厂因燃煤告急面临停产。为了不影响生产,正发着低烧的杨奎烈毅然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过年了,铜川矿务局的领导和职工都放假了。怎么办呢?

他跟同行的生产科科长赵宏伟商量:“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领导,一定要解决燃煤的问题,绝对不能空着手回去!”

当时,杨奎烈已经连续发烧3天,烧得浑身酸痛,但他仍每天坚持到矿务局找人想办法,解决燃煤问题。

终于,矿务局值班门卫被杨奎烈的执着所感动,把单位领导的电话和地址给了他。

第6天,看到装满燃煤的车皮发出,杨奎烈才拖着病体踏上了返程的路。

2011年,杨奎烈因为肝癌住院,但他一刻

也没有好好休息过。能源公司副经理袁广收是拿着一摞子文

件资料走进杨奎烈的病房的。他和老杨早达成了默契——只说工作,不谈病情。那天,他俩 就 在 病 床 边 摊 开 资 料 ,再 次 研 究 了 为18500吨油压机专配大截面切割机的动能供应问题。

当时,“新重机”工程核心装备,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和750吨·米锻造操作机即将正式投产,杨奎烈最关心油压机的电力供应和能源管道有没有问题。一上午他打了近20个电话要求回公司,但公司领导不同意。医生也劝他说,你现在打个大喷嚏都可能发生腰椎骨折,更别提坐车颠簸了。但最后还是扛不住他的倔劲儿,医生无奈给他搞了个支架,从腰到颈椎都固定上。就这样,“全副武装”的杨奎烈又回到了“久违”的生产现场。

在住院的日子里,杨奎烈躺在床上,一有空就给公司领导发短信,最长的短信有千把字,从技术到生产,从人才引进到干部培养,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对“新重机”工程完工后如何降低成本、发挥效能,又提了很多建议。

杨奎烈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要充实地活好每一天。

开发重渡沟,马海明特别执着。被群众誉为栾川旅游的“拓荒者”、群众致富的“领头人”的他,心里装着一张家乡建设的蓝图。

“咱官不大,但咱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大!”马海明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马海明曾经在乡政府办当过8年秘书,在这期间,他送走了一茬又一茬书记、乡长。要好的朋友都劝他去“跑一跑”,马海明听了笑而不语。

1993年,在同事们的极力劝说下,马海明参加了县里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考试,后被任命为镇党委委员,继而被调整担任了副镇长。这一干就是5年,不少农村干部见了他,劝他“活动活动”。马海明哈哈一笑,说:“我看

在家乡干着通美。”马海明有一个皮包,从开发重渡沟的时候

起就一直提着,里边放着相册、记事本、电话本。有一天,妻子关长荣对他说:“你大小也是个国家干部,这个包太旧了,再买个新的吧。”马海明说:“不用,不用。”后来,他俩一起上街找了个修鞋的师傅,把那个包补了两块补丁。

重渡沟景区开放后,到此观光的游客源源不断。马海明要求大家继续过紧日子,他对每一笔费用的使用慎之又慎,把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有人想请他吃饭送些好处费,他回绝;有亲戚想到公司争取点活儿干,他不松口;他还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干事。

姚世民是伊川县公安局有名的“拼命三郎”,一边吃着降压药一边连续工作好几天,对他来说是常事。

“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善于与群众打交道,总是冲在工作第一线。”这是伊川县公安局民警对姚世民的评价。

2008年的一天凌晨,辖区发生了一起命案。在家休息的姚世民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就赶往现场。

天快亮了,终于有了线索,姚世民把工作安排好后立刻匆匆赶回家。原来,当天夜里妻子李玉会在医院值班,为了尽快赶往现场,在家带孩子的姚世民只能将熟睡的儿子反锁在屋内……

“姚世民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他的帮助下,我的业务能力明显提升,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对工作的担当和执着。”伊川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李灿帅说。

今年 1 月 19 日,姚世民因为心脏支架手

术住院治疗。当天医生查房时,他正和山西大同一名警察通电话,沟通一起非法集资案件侦办情况。医生听到后,要求他关掉手机安心治病。姚世民在日志中写道:“我赶紧关了手机,躺在床上,看着液体一滴一滴地滴下,心里平静下来。是啊!作为一名警察,上班这么多年,除了有病住院,啥时候能像现在一样躺下来休息呢?”只是还没坚持一会儿,他又拿起了电话……

为了不让领导、同事担心,姚世民出院后没向任何人说起他的病情,而是立刻扑在了工作上。直到他去世后,大家才得知他安放心脏支架的事。

伊川县公安局局长刘晓宁说:“姚世民从警以来,一直工作在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无论何时,姚世民都身体力行,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在最危险的抓捕时刻冲在最前面。”

本报记者 李迎博

习仲勋:勤俭节约做表率

焦裕禄:钻劲十足一心扑在工作上

杨奎烈:舍小家为大家

马海明:清白做人 干净干事

姚世民:危险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