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14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 首先代表主辦單位,很高興歡迎各位來參加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的專題講 座,因為原本中鋼執行副總有事無法前來,故由我代班。今天演講題目為農 業生物科技的未來,在此個人先說有關農業的感想,在台灣也好、中國也好、 企業或是政府機關,若做事做不好常常說一句話,乾脆回家去賣牛肉或是 種田似乎種田是很單的事,種田看起不是很的事,但要種的好是 容易,我想一全世界60 而且每天在加,我們要 如何把產品種更多好,以配合類增加的趨勢有我們對要求愈好,希望吃東西沒有農像現在的如:月 光米們要如何去做,所以種出來的東西僅要量還要,我想是農業生技的重點項一,皆下詳細內容就請賀院士為我報告以下 對賀院士 單的 介紹 賀院士 是台灣大 ……………………………以下時間就交給賀院士請他作報告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 首先代表主辦單位,很高興歡迎各位來參加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的專題講座,因為原本中鋼執行副總有事無法前來,故由我代班。今天演講題目為農

業生物科技的未來,在此個人先說有關農業的感想,在台灣也好、中國也好、

企業或是政府機關,若做事做不好常常說一句話,乾脆回家去賣牛肉麵或是

種田,似乎種田是很簡單的事,種田看起來並不是很難的事,但要種的好是

不容易,我們來試想一下,全世界有 60 億人口,而且每天在增加,我們要如何把農產品種的更多,更好,以配合人類增加的趨勢,還有我們對生活的

要求愈來愈好,希望吃的東西沒有農藥,越來越好吃,像現在的米,如:月

光米,那我們要如何去做,所以種出來的東西不僅要有量還要有質,我想這

是農業生技的重點項目之一,皆下來詳細的內容就請賀院士為我們做報告,

以 下 先 對 賀 院 士 做 簡 單 的 介 紹 , 賀 院 士 是 台 灣 大

學……………………………,以下時間就交給賀院士,請他作個報告。

Page 2: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主講人:賀端華院士 整理:蔡宗易 農業對五十年前的台灣是最重要的經濟發展項目,那時的台灣除了農業的發

展,似乎無其他的方面可供發展,但對於現今西元 2005 年的台灣,農業的貢獻佔不到國家經濟總產值的 3%,就數據而言,農業對現今的社會似乎不再有發展性、未來性;因此,在此所談論的不只生技方面、還要探討農業的未來、農業究

竟在現今社會扮演什樣角色? 經濟產值不到 3%的農業未來要怎麼走?首先,農業對社會的貢獻是否能以

產值來衡量,所謂的產值,是以農產品收成的多寡,魚塭內漁獲的價格來計算,

但卻忽略了農業的後續發展,如:食品工業是農業的後續發展工業之一,但其生

產的經濟效益卻歸類於工業,而非農業;另外,果園本身是屬於農業,為了增加

果園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因而加入了觀光業,也就是近年蓬勃發展的觀光農業,

但卻歸類於觀光業,以上例子所產生的經濟產值皆不屬於農業方面,經濟產值不

到 3%的農業似乎被誤導,若將食品工業及觀光農業的經濟產值併入農業經濟產值來計算,這樣農業的經濟產值可達到 15%〜20%,但相較於五十年前的農業經濟產值還是低許多,所以必須從其他的角度來看,農業還有沒有其他的功能。 在工商業的社會裡,一旦環境、社會、經濟有了波動,迫使工商業的凋零,

公司倒閉,失業人口增加,此時所能依靠的只有土地,雖然從事農業所帶來的利

潤很微薄,但至少還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所以說農業具有穩定社會的功能。 從另一方面來討論,京都協定是大家綜所皆知的,其內容主要討論全球環境變化

的問題,其中全球氣溫暖化主要是由於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使

得全球溫度逐年上升,同時也造成全球各地氣候的異常,為了減緩此現象,而必

須對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控管,首要就是降低工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另

一方面的思考,則是從農業方面來下手,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空氣中

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來達到對二氧化碳控管的效果,因此農業對

環境的品質有很大的貢獻。 一般人對農業的印象就是傳統,在此不僅要談論農業還有探討農業的生技,一談到農業的生技就沒任何限度,因為生技相關的方面太多了。農業生技可以說

是生物學的一部份,近年來,由於生物學急遽的發展,五年前的理論也許正確,

但若拿到現在似乎已不適用,生物的發展與生物科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故必須

瞭解最新的生物發展。 什麼是農業生技? 農業本身就是生物科技,一談到生物科技,很多人會認為這是最近 20 年才開始發展的新興科技,其實不然;早在八千年前,有農業、醫學,就已經有生物

科技的觀念,當時我們的祖先,從漁獵生活形態轉變成農業社會,就是一種生物

科技的作法。所謂的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的知識來作為科技的研發,如:當時

人們到森林採集果實時,將種子隨意丟棄於地上,進而發現種子發芽,長成果樹,

這就是生物知識,於是開始種植所需求的植物,並擴大其產量。由知識所研發的

科技,即是生物科技,也是農業的來源,正確來說,人類運用生物科技已經有八

Page 3: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千年的歷史。農業的目標:1.增加農產量 2.降低使用成本及能源 3.品質的改善(如:營養價值、便利性)4.相關產品的發展,最後一點是很難去想像的,一般印象,農產品只能用來吃及穿,對傳統農業的觀念,但現今的農業已能廣泛的運

用於其他方面。如:像蝴蝶蘭,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不再是單純的花,被拿來

當成觀賞用途,甚至有些種類還可以吃,現今農業的發展已能滿足人類生活上的

需求,甚至運用於工業上,不再侷限於食品,也能當成工業的原料;在醫學上,

如:中醫草藥;此外西藥的應用,也與農藥有關,如:治療卵巢癌、乳癌、頭頸

部癌症頗具效果的抗癌藥物-紫杉醇,即是從紅豆杉的樹皮、枝葉提煉出;在人類有歷史甚至史前,農類是如何被運作,譬如:玉米的栽種,人們從收成的玉米

中,挑選品質最佳的玉米,取其種子種植,並接續此作法一代接一代,以尋求最

好的品質,甚至西洋萬聖節所使用的南瓜,以前並無如此碩大南瓜,是農夫挑選

較大南瓜的種子下去種植,進而南瓜一代大過一代,這也是利用此法培育的成

果,這並非是以科學的方式將南瓜基因改質,而是人工篩選法,但其精神是符合

科學上的作法。現今台灣所使用的玉米大部分從國外進口,玉米的大小也比以往

來的大,此玉米即為雜交玉米,在國外已被使用超過五十年,如下圖所示,後方

高大的農作物即為雜交玉米,作法為採用前方最矮玉米農作物的花粉,然後對前

方較高的玉米農作物進行授粉,產出來的種子進行種植,最後生長出來的農作

物,即為圖上所見之雜交玉米。這並非是基因改造的產品,早在五、六十年前即

有此方法,但以人工授粉的方法產出的雜交玉米實際上已不同於原始玉米的基

Page 4: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因,雖然玉米的基因已被改變,但這並不是所謂的基因改造,因此在有基因改造

之前,人類已經有了基因改造的作法,這也是現今生物科技發展前已經做到的。 現代農業生技的突破 談到農業生物科技,就一定會談到基因調控與改造。基因究竟是什麼?在植物這方面有兩項重大的改變,讓現代的基因改造變成事實,第一、植物的組織培

養,如何使植物不只能在土中生長,也能在試管中培育,何謂植物的組織培養,

將一株植物身上的某部分,摘取下來(如:葉、根),之後放在適當的環境,讓

其成長,成長為另一株植物,如此反覆繁殖延續下去,此法即所謂的無性繁殖,

不需經過花粉受精,便能繁殖,如同近年來很熱門的複製羊,下一代的基因與上

一代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此法在植物方面已施行多年,更微觀的討論,若我們

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一株新的植物,若我們將這細胞改造或使其突變,成長後的植物即是基因改造或

突變的植物,並能以傳統農業的方法大量繁殖,現代以基因改造或突變的生物科

技,也是採用同樣的技術,並且也已施行多年。第二,現代 DNA科技的突破,不管在人、動物、植物身體內都有 DNA 的存在,首先,存在於任何物體上的DNA都是一種化學品,因為每個 DNA都能夠以化學結構被定義表現出來,既然已知其化學結構,當然也能以化學的方式去合成基因,此技術也已發展多年,再

來,DNA也能夠被剪斷,甚至在特定的位置切斷,並且將不同的 DNA合成新的DNA,最後,將在試管中被合成的 DNA放回生物體中,這些技術已發展相當的成熟,雖有一定的困難度,但還是能做到。植物的組織培養與 DNA的技術以相當成熟,但我們要如何將兩種技術結合?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一個基因就是一個

DNA, DNA本身是無法運作的,如下圖所示基因結構中,中間部份是最重要的,當遺傳的訊息從 DNA變成蛋白質,蛋白質是身體的結構也是酵素,因此帶有遺傳訊息的蛋白質便能被運作,同時基因中,也只有中間的部分有遺傳訊息,這段

叫做 coding sequence,此段擷取出來即所謂的 RNA,RNA跟 DNA很類似,但RNA可以轉成帶有遺傳訊息的蛋白質。

Mature plant “rooting”

Page 5: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DNA的遺傳訊息要如何變成蛋白質,由下圖可知,動物及植物 DNA遺傳訊息的序列是可以相同的,只要排序相同產生的蛋白質也會一樣,因此,若將植物的

DNA放到動物 DNA中,其所產生的蛋白質是一樣的,反之亦然,甚至細菌亦同。

動物與植物的 DNA不同點在於 coding sequence前後端的不同;若以燈來描述,coding sequence代表燈,而 promoter則為啟動器,不管啟動器的結構如何,其目的都在使燈發亮,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植物的 DNA 放到動物 DNA 中,其所產生的蛋白質是一樣的,只是前後端的結構改變,並不影響原本的功能。如何重

組改造 DNA,之前談過,DNA是能夠被精確的剪切,同時不同的 DNA也能精密的結合,所以能將動物 DNA中的 coding sequence切下來替代植物 DNA中的coding sequence,產生重組的 DNA,這是一個人造的基因,接著植入植物體中,因此植物產生的蛋白質是和動物一樣的。那如何將人造的 DNA放入細胞體內?第一,將 DNA視為子彈,然後打入細胞體內,即是基因槍技術,如下圖所示,此為基因槍的剖面,內部有子彈,經由擊發,撞擊到底部的 DNA,迫使 DNA打

Anatomy of a Gene

coding sequence

DNA RNA

upstream regulatory sequence

downstream regulatory sequence

ATG TAT GGG TGG TAA Met Tyr Gly Trp Stop

ATG TAT GGG TGG TAA Met Tyr Gly Trp Stop

ATG TAT GGG TGG TAA Met Tyr Gly Trp Stop

Genetic codes are universal

Animals

Plants

Bacteria

Promoter Coding region Terminator

Page 6: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入細胞體內,由於速度很快,且 DNA極小,故細胞上的傷口能很快癒和,之後DNA跑到細胞核內,此細胞就是所謂的基因改造的細胞。另一種 DNA植入方法比較複雜也較具爭議,任何生物,常接觸許多病菌,而被感染,當被感染時,病

菌會將本身的 DNA帶到生物體內,譬如:濾過性病毒,其本身無法自行複製,但當侵入生物體內,卻能利用生物內的細胞進行複製,因此很多天然的病菌具有

將 DNA 帶入生物體內的功能,故我們能藉由病菌,將基因改造過的 DNA 帶入生物體內,要如何做呢?首先必須將病菌中能致病的 DNA去除,換成我們所需的 DNA,因此病菌不會使生物致病,反而能將特定的 DNA帶入細胞內。在植物方面,在土壤中常見到的一種細菌-農桿菌,我們常在高爾夫球場的樹上看的到,當球打到樹時,樹便會有傷口,因此就會被農桿菌感染,自然界中之植物農桿菌

之細胞內含有會使植物產生腫瘤之質體,這種質體會在農桿菌感染宿主植物時嵌

入植物的 DNA,因此只要事先將目標基因插入農桿菌中,且將農桿菌中會造成植物產生腫瘤的基因去除,即能有效達成基因轉植之目的,所以很多植物的基因

改良都是用這種細菌。所以現代的生物科技有兩項重大的發展,第一項是能將外

部的 DNA 植入到植物的細胞中,第二項是植物的細胞加入了特定的 DNA 後,能將其培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亦即是植物的組織培養及重組 DNA技術,第二項技術是生物科技的重大發展。

Page 7: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目前已使用的 GMO產品 在此舉兩個與大眾較相關的例子,第一個是抗除草劑的大豆,目前台灣的大豆大都從美國進口,抗除草劑的大豆在美國大約佔有 70%,第二個是抗蟲的玉米,同樣的,台灣的玉米大都從美國進口,抗蟲的玉米在美國大約佔有 50%。除草劑主要是在種植農作物過程中能使不必要的雜草停止生長,如台灣常用的農

藥-年年春,在植物及動物體內各有 20 個氨基酸,其中植物能自行合成 20 個氨基酸,而動物只能合成 10個氨基酸,其餘的需靠食物的攝取獲得,除草劑的功

效在於抑制氨基酸的合成,能讓剩餘 10 個氨基酸中的一個無法合成,因此植物

就無法合成完整的 20個氨基酸,而無法成長,但除草劑對動物而言,沒有影響,

因為剩餘 10 個氨基酸動物無法自行合成,需靠食物的攝取獲得,故除草劑對動

物無任何效用,除草劑會抑制所有植物的成長,故我們要如何讓農作物不受影

響,就必須基因改造,細菌中存在一種酵素能抗除草劑,從細菌 DNA將其取出,

並將此 DNA與植物的 DNA連結,重組之後,利用基因槍或農桿菌等之類的方法,

將重組之後的 DNA植入大豆中,大豆的基因中有了抗除草劑的酵素,至此後,

下一代的大豆也有相同的基因,都具有抗除草劑能力,如下圖所示,右邊為原始

的大豆,左邊為基因改造後的大豆,在噴灑除草劑後,發現基因改造後的大豆不

受除草劑影響,而原始的大豆隨著除草劑的劑量增加,慢慢的停止成長。

A “crown gall” tumor on the stem of a tomato

plant caused by Agrobacterium infection

Page 8: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抗蟲的玉米方面,在細菌中有一種基因能抗蟲,事實上在有機農業已被廣泛的使

用,在美國有些店家甚至可以買到已被乾燥的抗蟲細菌粉末,蟲吃了抗蟲細菌之

後,會腸胃結構出問題,進而達到抗蟲效果,或許會有疑問,人吃了含有抗蟲藥

劑的食物會不會也被影響,基本上人的腸胃結構跟蟲不同,故不會有任何影響。

同樣的從細菌中將能抗蟲的 DNA 擷取,並和植物的 DNA 結合,便能產生抗蟲的農作物。雖說人對於抗蟲的食物不會有任何影響,但蟲有益蟲及害蟲,我們只

希望將害蟲消滅,抗蟲的農作物無法分辨,只要是蟲(不館害蟲益蟲)就消滅,故抗蟲的 DNA這方面是有所爭議的。 未來 GMO的產品 未來 GMO的產品是什麼?第一項,增加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如:黃金米,現在所吃的一般米成分只有蛋白質及澱粉,並無維生素,很多地方的人,生活並不很

富裕,有機會吃到蔬菜,如第三世界的人,因此很多人都缺乏維生素,尤其是維

生素 A,攝取不夠的話會產生夜盲症,全世界每年有一百萬的小孩因維生素 A攝取不足,而有夜盲症,因此有二個瑞士及德國的科學家,研發出黃金米,也就

是在白米中加入維他命 A 及胡蘿蔔素,故米外觀呈現金黃色,其利用的方法也是將細菌中的 DNA結合植物的 DNA然後移植到水稻中,生產出所謂的黃金米。第二、如何用植物產生醫學上所需要的藥,把動物中抗體的 DNA擷取出,如 B型肝炎的抗體,與植物的 DNA 結合,此技術已發展了有 15 年之久,其用意在於,生物的抗體,不需要從老鼠或其他動物身上產生,而從植物中就能獲得,由

於抗體對人的安全性影響極高故此技術還在發展改善中。

Page 9: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另一種方法,我們都知道抗體能讓我們抵抗疾病,除了從生物體上取得抗體外,

要如何讓自己本身就能產生抗體?要如何讓身體產生抗體,首先必先有抗原,有

抗原便能產生抗體,另一作法就是吃含有抗原的食物,身體免疫系統便會自動產

生抗體,經由人的口腔、食道等,抗原接觸到口腔、食道的黏膜,便會產生抗體,

但免疫系統過於遲鈍故必須吃入大量的抗原,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且抗原是種

蛋白質,加熱便會失去其功用,故能不經加熱且能大量食用的食物,就是水果,

最後一項,讓植物產生能夠做塑膠品的原料,現在塑膠品都是由石油而來,其中

一部份的塑膠原料能由植物產生,塑膠本身是一種化學結構,而植物也能產生相

同的化學結構,植物進行光和作用,會產生很多的醣,要讓醣變成 PLA跟 PHA (塑膠原料),只需兩個蛋白質,此兩種

蛋白質可在細菌中發現,故很容易的能

將醣轉變為塑膠,並且儲存在植物的細

胞內,下圖為電子顯微鏡所拍攝,可發

現在植物的細胞內,存在著許多塑膠的

原料,然後生產出來原料便能製造成塑

膠品,如下圖所示,若將瓶子丟棄後,

可發現瓶子隨時間會慢慢的分解,最後

消失,石油製造的卻一直存在著,因此

由植物產生塑膠原料做的瓶子,還能兼

具環保的效益。

Animal proteins (antibodies) produced in transgenic plants

Coding region

of antibody gene

Plant

promoter

Plant sugars

Plastics PHA (polyhydroxyalkanoate) PLA (polylactide)

Bacterial enzymes

Page 10: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台灣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 目前參與農業生技計畫的單位有中央研究院、國科會、農委會、經濟部工業局、還有衛生署,這是個跨部會的計畫,國家型計畫的範疇包括有產業化到最基

礎的基因學研究,最主要的國家型計畫希望學界能提供技術給業界來使用,國家

型計畫是一個橋樑的功能,是以市場的需求為主導,再來研發科技,學界是先研

發科技,再尋求有無市場,目前有許多的目標產業,如:蘭花、種苗、水產業、

中草藥…一直到農業的分子檢測等,如:中央研究院-南部生物技術研發中心,也研發出許多新的技術,其中一項為使水稻能快速的變成糖漿,水稻除了生產稻

米外還能用作其他用途,譬如,在水稻基因中加入了澱粉水解脢,雖然水稻本身

即有澱粉水解脢,但加入的澱粉水解脢能抗熱,溫度增加,活性便會提高,將水

稻磨成粉加入水,成為米漿,然後加熱至 85℃,一小時內,澱粉會完全變為濃

Plastic materials accumulated in the chloroplasts of transgenic plants

Page 11: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稠的糖漿,但水稻內除了糖漿還含有蛋白質,此時蛋白質會沈澱下來,然後利用

離心法將其分離,即可得到所需求的糖漿,剩下的蛋白質也能製成產品販賣,所

以這是具有高經濟效益的作法,另外的一種產品,青花菜原本顏色是翠綠的,但

若放置冰箱時間一久,顏色便會變成黃色,我們可以利用基因改質的方法讓其顏

色一直維持翠綠色,如下圖所示,但由於還未經過安全評估,故還未能於市場上

流通,又如稻稈已往其為無經濟價值產品,現在能將它利用做為生質能源及造紙

的原料,目前技術也達到一定效果,並持續進行中。

Q&A: Q1:在同一個農場中如何避免雜交玉米的花粉,與原生玉米受精? A1:玉米的雄花和雌花是分開的,雄花位於頂部,雌花位於中間,為避免雌

花和雄花受精,在雌花未成熟時即使用袋子將它包覆,如此雌花便無法

自行授粉,當需要授粉時,將雄花搖晃,並且使其花粉掉落於另一袋子

中,然後再打開雌花的袋子,將裝有雄花花粉的袋子打開,然後進行授

粉,故若使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授粉,在農場中雜交玉米與原生玉米的授

粉是能夠很精確的分別被執行。。 Q2:如何精確的切割基因,以獲取我們所要的部分基因? A2:在此以兩個答案作為回答,第一個是較簡單的回答, Q3:使用含有抗體的食物時,是否有特定的限制,或使用的地方?

Page 12: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A3: Q4:之前談到稻稈當作生質能源的問題,他是如何被做,有什麼價值,現發

展的如何? A4:稻稈裡最主要的成分是 2種,一種是木質素,一種是纖維素,做能源最

好是用纖維素,而不要用木質素,木質素是當需要當成木炭去燒,才需

要木質素,水稻本身木質素含量不是很高,故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讓

纖維素變成醣,醣可以發酵變成酒精,酒精就可以跟汽油混在一起,九

份汽油一份酒精,就可以混在一起,汽車都不用改裝,就可以直接使用,

這樣便能省下 10%的汽油,怎樣把纖維素變成醣,必須要把纖維素水解,纖維素都是葡萄糖,他中間的 LINKAGE,叫做 DATA LINKAGE,所不能使用澱粉水解脢來使用,必須用另一個水解脢,這種水解脢在有

些細菌裡面有,植物也有,故我們篩選出最好用的,那如何篩選呢?有

興趣的可以到台南科學園區,我們在那有研究中心,現在有很多人做堆

肥,用水稻的稻稈做堆肥,做堆肥的意思是希望稻稈能夠降低,能夠有

養分出來,所以在堆肥堆裡有很多細菌,我們從那裡找出細菌,哪一些

細菌能吃水稻的稻殼,最有效的細菌一定很產生酵素,然後再從細菌的

基因中找出可以吃纖維素的酵素,所以目前以篩選出很多有用的菌種,

這種作法學理上式很有意思的,而實用上也很有用的,這種作法也很多

國家在做,說到這裡,其實用水稻也不是那麼容易,若大家種過水稻,

到水稻田裡去摸摸水稻的葉子,不小心手會割到,水稻的葉子很硬,尤

其邊緣,因為水稻的葉子上有很多的矽,水稻為何有很多的矽,聽說是

跟他的抗病毒有的關係,那個矽對我們要做的生質能源或造紙都是最不

好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希望水稻不要囤積太多的矽,那這個也可用轉

基因的方式來解決,事實上這個作法也在進行中,這是一個挑戰,並不

是那麼容易。 Q5:跟世界各國比較起來,台灣的農業生技在哪個 LEVEL?對岸大陸的技術是怎樣的情況?從國家型計畫中的各部會裡沒有看到軍事方面,那台

灣的農業方面有沒有跟軍事方面作連結? A5:我們農業生技的水平相當不錯,但大概無法跟美國及日本並駕齊驅,但

也慢慢接近中,所以算是不錯,我們是有競爭力的,但我們碰到的問題

是農業這方面的人比較少,目前台灣社會的架構在改變,所以做生物這

方面的,大部分都想去做醫學,做農業這方面比較少,所以人才很缺乏,

個人的看法是,在做醫學方面的人很多很多,全世界做醫學的人很多很

多,競爭性相當高,如果你不是有十八般武藝的話,那在醫學這方面成

功的機率不是很高,在農業這方面,全世界做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做農

業這方面成功的機會比較高。雖然大陸是全力的在這方面發展,因為生

物技術這方面是一個捷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大陸上手機用的很多,

大陸手機跟普通電話的比例是不成比例的,這是為何呢?因為他知道工

Page 13: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業搞成功了,普通電話的重要性便不是那麼重要,所以他知道若在農業

生技上多加一把勁,比傳統農業較具重要性,所以他可以說在走捷徑,

台灣還不太瞭解這個重要性,我倒並不是不贊成台灣走傳統農業,傳統

農業一定要有,而是台灣的傳統農業已經很強了,我們必須要從事一些

新興的科技,但是不要影響到傳統農業,傳統農業要跟新興農業結合在

一起,我們舉個例子,屏東的蓮霧-黑珍珠,這不是轉基因的,而是農民想出來的培植技術,這方面我們必須要鼓勵,而新興農業我們也要發展。

目前軍事單位對農業生技是沒什興趣,但是他們應該要有興趣,剛講過

農業是安定社會的因素,農業也是跟醫學跟工業有關係,但有一點沒說

到,因為比較有爭議,農業事實上應該歸類於國安局,或許大家覺得很

不相信,農業跟國家的安全有很密切的關係,今天假設有什戰爭發生,

假設不能進口石油,那就不開車,騎腳踏車,如果說不能進口食品,假

設我們自己又不能生產食品,沒有汽車開沒什關係,但沒有食物就會出

大問題了,所以這是屬於國家安全的問題,所以說軍事單位跟農業是不

是要有關,這倒是不是什問題,重點是要瞭解農業是很廣的東西,關係

到社會安定、國家問題,而不僅只是單純的農業。 Q6:現在各國都有投入對基因解碼定序的工作,這方面當然有關智慧財產權,那各國之間對他們基因解碼是嚴密的保護還是公開的交流?

A6:基因解碼是非常重要的,台灣也做了很多,通常得到一個新的知識,不管是基因解碼還是製造出來的,通常都馬上判斷,是否要保護還是馬上

發放出去,所以我們也有做這個評估,台灣在基因解碼上做了多少事,

水稻有 12條染色體,第 5條染色體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做出來的,已經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有專屬的單位,專門替我們去寫專利,專利並不只有

在台灣申請甚至國外也有。 Q7:現代國人對基因改造的食品不瞭解而且會害怕,那基因改造有何副作用,若有副作用會持續多少年,目前市面上的蔬菜水果等產品有哪些已

經知道是基因改造的? A7:目前知道有進口的黃豆、玉米,有很多都是基改的,至於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從 1996 年使用到現在,全世界沒有人因為食用基改過的黃豆、玉米而產生問題,玉米只有一件是法律上的問題,玉米當初在做安

全評鑑時,分兩個階段來處理,第一階段是玉米可以讓動物吃,第二階

段是玉米可以讓人吃,而有一批是可以讓動物吃,而人不能吃,也就是

法律上沒規定人可以吃,而那批玉米被拿去做墨西哥食品,後來才發覺

到分兩階段是不對,然後才改回一個階段,完全評估完之後才同時讓人

及動物皆可食用,所以在法律上只有這件問題,若上網去查,可能會發

現到有人說因為吃了基改的食品而有問題,但那些在學理上都沒有證明

的,學理上玉米跟大豆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木瓜就比較難了,因為木瓜

是流傳出去的,至於有多少比例不知道,我們一直鼓勵農委會到各地市

Page 14: 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 主持人: 整理:蔡宗易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notes/note1.pdf摘取的不是一片葉子,而是葉子中的一個細胞,同樣的,單一的細胞也能培育成

場好好評估,這樣我們就很快知道木瓜到底比例有多少,但到目前沒有

人因為吃了基改的木瓜而發生原本不曾發生的問題,或許有人吃了木瓜

會敏感,但那是因為木瓜本身有一些酵素,有些人吃了會敏感,所以目

前我們沒有太多的資訊,台灣是不是還有其他基改的食品,台灣沒有其

他的機改食品在市場上,另外一個就是螢光魚,但我相信沒人會吃螢光

魚,那是觀賞用的,所以螢光魚沒有經過安全評估,除了這些,台灣目

前沒有其他的基改產品。至於吃了基改的產品會有什麼後遺症,到目前

沒有人發生過,所以我們不知道再過 5年或 20年會不會發生,目前在學理上的推測是沒有理由會發生的,但如果說能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不會

發生,我想沒有人敢保證,若有任何人說百分之一百不會發生,不管是

在科學上或是其他方面,這必定是不可信的,世界上沒有百分之一百的

事情,所以我們只能說在學理上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說一定會發生,大

概只有敏感這一類的事情,因為可能是使用一些蛋白質、細菌的蛋白

質,,可能對細菌蛋白質會有些敏感,但不要太擔心細菌,因為我們全

身都是細菌,或許有人不相信,但若我們沒有細菌反而會活的不太好,

甚至我們常常去喝細菌,像早上通常都會喝乳酸菌,所以我們是需要細

菌的,所以說除非是我們沒接觸過的細菌,可能有時會敏感,但敏感的

程度不會太高,但是這些都是推測,因為目前沒有發生過,所以是不是

再過 2年、10年會發生,沒有人知道,但能不能保證不會發生,不能保證,因此用學理來判斷,幾乎不可能發生。會不會產生癌症,化學藥品

致癌的機率比轉基因的產品機率來的高,所以剛說的抗蟲的玉米,若不

使用抗蟲的玉米,那就要灑很多的化學藥品-農藥,所以農藥遠比轉基因的來的更擔心,台灣是不種棉花的,在國外種棉花,當要成熟時,也是

纖維要出來時灑了很多很多農藥,農藥大家都知道會致癌的,所以若要

比較農藥跟轉基因的產品,我寧願選擇轉基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