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语文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

1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第55期 总第639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www.pep.com.cn 悦读语文 七年级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只要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痴迷阅读,学会感动,就能写出语 言优美、情真意切的文章。本期的《悦读语文》,你 将领略到精妙语言背后优美的自然风光。 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教网 本期责任编辑:岳宝丽 ( 网名:月下抚琴) 特约编辑:彭泽清 投稿:send.pep.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 你是否品 味出了其中的 妙处?还是快 点击这里看看 吧。 进入 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 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 “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 与你互诉心声。这童话般的世界,正是作 家李汉荣所经历并用动情的话语向你描绘 的。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精妙 的语言文字──《山中访友》,去看看那 充满诗意的画面。 进入 常任务 双休时间,与家长打好招呼,邀几个小伙伴,投向自然的 怀抱,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旅行过程中,请你像诗人、作家那样, 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们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 个自然界的“朋友”。回到班里后,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 写时空 味语文 丫丫絮语: 大凡精妙的语 言,或词语运用准确,或修辞 手法恰当,或句式富于变化 等。阅读的过程中不妨从这几 个方面有意识的积累品味,提 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品 味时应注意“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结合语境来品味,否 则,将会索然无味。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写诗 讲究“炼字”,请将下列诗句中所缺的字补充完整并品味其妙处。 3.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上面三个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第 1 句 中,“钻”字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出现,形象生动地 表现出了春草的活力。同时,“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也使句 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第2句中的一个“飘”字,把听觉视觉化,营造了一种隐隐约约、 轻盈飘逸的意境,表现出声音的悠远、山谷的幽深。第3句用一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 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及课外阅读时注意语言的品味,并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这样,我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大幅提高。 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良好的“语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能力。比如,会读古诗的 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 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 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 下面这些句子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但你是否能品味出其中的妙处呢?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右键关闭浮动窗口)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Aug-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第55期  ■总第639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w w w . p e p . c o m . c n

    悦读语文七年级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痴迷阅读,学会感动,就能写出语言优美、情真意切的文章。本期的《悦读语文》,你将领略到精妙语言背后优美的自然风光。

    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  本期责任编辑:岳宝丽 ( 网名:月下抚琴) 特约编辑:彭泽清 投稿:send.pep.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

      你是否品味出了其中的妙处?还是快点击这里看看吧。

    进入

      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与你互诉心声。这童话般的世界,正是作家李汉荣所经历并用动情的话语向你描绘的。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精妙的语言文字──《山中访友》,去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进入

    非常任务

      双休时间,与家长打好招呼,邀几个小伙伴,投向自然的怀抱,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旅行过程中,请你像诗人、作家那样,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们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回到班里后,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

    读写时空 趣味语文

      丫丫絮语:大凡精妙的语言,或词语运用准确,或修辞手法恰当,或句式富于变化等。阅读的过程中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有意识的积累品味,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品味时应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语境来品味,否则,将会索然无味。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将下列诗句中所缺的字补充完整并品味其妙处。

      3.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上面三个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第 1句中,“钻”字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出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春草的活力。同时,“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第2句中的一个“飘”字,把听觉视觉化,营造了一种隐隐约约、轻盈飘逸的意境,表现出声音的悠远、山谷的幽深。第 3句用一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及课外阅读时注意语言的品味,并在写作时加以运用,这样,我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大幅提高。

    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良好的“语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能力。比如,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

      下面这些句子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但你是否能品味出其中的妙处呢?

      1.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右键关闭浮动窗口)

    http://www.pep.com.cn/rjwx/rjwx7/moli5/yd7/2/201110/t20111011_1074014.htmhttp://www.pep.com.cn/rjwx/rjwx7/moli5/yd7/2/201110/t20111011_1074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