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6
光田醫學雜誌 3 6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陳建志 1,2,3 陳登郎 4*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耳鼻喉科 1 ;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耳鼻喉科 2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3 ;吉豐耳鼻喉科診所 4 目的:急性外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本文報告近3年內本院門診中,所有急性化膿 性外耳道炎患者細菌培養的結果。 材料及方法:收集本院自20051月到20083月間,所有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的病患, 共計37名(男21名,女16名),年齡為52.9±27.6(平均值±標準差),其中1名為惡性外耳道 炎患者。採集耳道內之膿液,進行嗜氧菌與厭氧菌的培養,並測試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結果:5 名無法分離出優勢菌種,30 名培養出1 種細菌,2 名培養出2 種細菌。共培養 34株優勢菌種,尚無厭氧菌,其中52.9%(18 of 34) Staphylococcus 屬,20.6%(7 of 34) Pseudomonas aeruginosa17.6%(6 of 34)為真菌類。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taphylococcus屬與Pseudomonas aeruginosa呈現迥然不同的敏感性。 結論:本院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以Staphylococcus屬、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真菌類感 染最多。需根據細菌培養之結果,審慎使用耳藥水。 關鍵字: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細菌培養 *通訊作者 收件日期:200826日;接受日期:200847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陳建志1,2,3 陳登郎4*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耳鼻喉科1;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耳鼻喉科2;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3;吉豐耳鼻喉科診所4

摘 要

目的:急性外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本文報告近3年內本院門診中,所有急性化膿

性外耳道炎患者細菌培養的結果。

材料及方法:收集本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間,所有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的病患,

共計37名(男21名,女16名),年齡為52.9±27.6(平均值±標準差),其中1名為惡性外耳道

炎患者。採集耳道內之膿液,進行嗜氧菌與厭氧菌的培養,並測試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結果:5名無法分離出優勢菌種,30名培養出1種細菌,2名培養出2種細菌。共培養

出34株優勢菌種,尚無厭氧菌,其中52.9%(18 of 34)為Staphylococcus屬,20.6%(7 of 34)

為Pseudomonas aeruginosa,17.6%(6 of 34)為真菌類。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對

Staphylococcus屬與Pseudomonas aeruginosa呈現迥然不同的敏感性。

結論:本院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以Staphylococcus屬、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真菌類感

染最多。需根據細菌培養之結果,審慎使用耳藥水。

關鍵字: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細菌培養

*通訊作者

收件日期:2008年2月6日;接受日期:2008年4月7日

Page 2: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70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前言

急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大多

數的病患均在基層診所就診,直接求診於醫院者

相對少見。本文則報告近3年內本院門診中所有

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細菌培養的結果,讓基層診

所醫師能了解這個常見疾病現今的細菌學狀況。

材料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收集本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間,所

有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的病患共計39名,排除鼓

膜不完整者2名(合併慢性中耳炎),剩下37名(男21名,女16名)鼓膜完整者,年齡為52.9±27.6(平均值±標準差),範圍從小於1歲至93歲,其中1名67歲女性為惡性外耳道炎患者。

二、採集方法

對每1名病患皆先設法暴露發病的外耳道洞

口,設法在目視下自該側外耳道採取檢體。在拆

封一包全新的無菌細棉棒包後,取用第一枝細棉

棒,伸入耳道中沾取膿液,採集的過程中必需避

免棉棒頭接觸到耳甲艇或耳甲窩,再接種於傳送

拭子上。最後把剩餘的膿液清理乾淨,以不鏽鋼

製耳窺鏡(ear speculum)或耳鏡(otoscope)確認鼓

膜是否完整。

三、細菌培養

檢體採集之後,1小時內以可丟棄式的拭

子傳送至細菌室,將檢體接種於培養皿,進行

嗜氧與厭氧菌的培養,在第4 8小時進行觀察

鑑定。針對培養皿上不同的優勢菌種,進行對

Amikacin、Amoxicllin/Clavulanate、Ampicillin/Sulbactum、Ampicillin、Cefaclor、Cefazolin、C e f e p i m e、C e f o t a x i m e、C e f t a z i d i m e、Ceftr iaxone、Cefuroxime、Ciprof loxacin、Clarithromycin、Clindamycin、Erythromycin、

Imipenem、Levofloxacin、Metronidazole、Oxacillin、Penicillin、Piperacillin-Tazobactam、

R i f a m p i n、Te t r a c y c l i n、T r i m e t h o p r i m /Sulfamethoxazole(TMP/SMX)或Vancomycin等抗生素測定其最低抑菌濃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鑑定其敏感性,當MIC值在0.06μg/mL以下定義為敏感性菌株,2μg/mL以上定義為高度抗藥性菌株,介於兩者之間

為中度抗藥性(例如1.0μg/mL)。

結果

有5名無法分離出優勢菌種,30名培養出

1種細菌,2名培養出2種細菌。共培養出34株優勢菌種,尚無厭氧菌,其中52.9%(18 of 34)為Staphylococcus屬(表一),20.6%(7 of 34)為Pseudomonas aeruginosa,17.6%(6 of 34)為真菌類(Aspergillus屬4株與Candida屬2株),

其他為Klebsiel la oxytoca 1株、Branhamella catarrhalis 1株及Streptococcus pneumonia 1株。

在Staphylococcus屬中有高達44.4%(8 of 18)為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表

一)。

陳建志 陳登郎

表一、Staphylococcus屬的種類及數量

種類 數量

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8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8

Coagulase(-) Staphylococcus 2

Page 3: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71

Staphy lococcus屬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序

為Va n c o m y c i n(100%)、R i f a m p i n(94.4%)、TMP/SMX (94.4%)、Levofloxacin(88.9%)、O x a c i l l i n(55.6%)、Te t r a c y c l i n e(55.6%)、Clindamycin(50%)、Erythromycin(38.9%)及Penicillin(5.6%)。而Pseudomonas aeruginosa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序為C e f e p i m e(100%)、G e n t a m y c i n ( 1 0 0 % )、 I m i p e n e m ( 1 0 0 % )、C e f a z o l i n ( 1 0 0 % ) 、 P i p e r a c i l l i n -Tazobactam(100%)、Ciprofloxacin(85.7%)及TMP/SMX(0%)。

討論

急性外耳道炎好發於成人,嬰幼兒較不常

見,大多會有耳痛及耳漏的症狀,少數病症嚴

重者會造成聽障,與急慢性中耳炎最重要的差

異在於鼓膜一定是完整的,固然慢性中耳炎的

分泌物過多時,亦有可能續發濕疹性外耳道炎

(eczematous otitis externa),但是,致病機轉與

單純的急性外耳道炎不同 (1 ),加上病例數不

多,故排除於本文。

急性外耳道炎可由各種病原體感染外耳道

上的傷口所造成,據文獻記載以Staphylococcus a u r e u s 感染最多,其次為 P s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真菌類也有可能 (1),本文研究

結果亦呈現以Staphylococcus屬為主(52.9%),其次為P s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20.6%)與真菌類 ( 1 7 . 6 % )。本文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屬對

於Pen ic i l l in或Ery th romyc in的敏感性過低,

所幸對Vancomyc in、Ri famp in、TMP/SMX或L e v o f l o x a c i n等抗生素的敏感性較高,

而P s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對C e f e p i m e、G e n t a m y c i n、 I m i p e n e m、C e f a z o l i n、Piperacillin-Tazobactam或Ciprofloxacin等抗生素

的敏感性非常高,但對於TMP/SMX則相當地差

(0%);鑒於TMP/SMX是門診第一線可用的口服

抗生素,卻對兩種主要細菌呈現迥然不同的敏感

性,可見,假若需要用到口服抗生素時,最好能

根據細菌培養與抗生素感受性試驗,盲目地使用

其實並不恰當。

本文有5名病患無法分離出優勢菌種,可能

原因如下:

1). 並非細菌感染:出現在外耳道的膿液僅

是局部免疫力成功抵禦細菌後的分泌

物,並非受到細菌感染所致。

2). 正常微生物菌感染:外耳道棲息著許多

的正常微生物菌,如果外耳道傷口的分

泌物成分無法獨優於特殊菌種,致使所

有的正常微生物菌均可滋生其上並對傷

口造成感染。

3). 厭氧菌的感染:過去關於急性外耳道炎

的研究鮮少培養出厭氧菌 (1),因為厭

氧菌的培養十分講究,採集及運送均必

須迅速及隔絕空氣,後續的培養亦必需

在專門的培養廂,否則,一旦暴露於空

氣中就會很快死亡,但是,在現有耗材

及技術的限制下,可能是當我們把膿汁

從細綿棒轉種於傳送拭子時,有一段

「短」時間會接觸到空氣,厭氧菌不易

存活,因此,本文厭氧菌的培養率為

零。

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療,目前以局部耳滴劑

的使用為主,除非出現惡性外耳道炎,才需

考慮給予全身性的抗生素。目前本院可用的

耳滴劑為BAAG、Ciloprine、Ciproxin HC、

Gentamycin、Mycomb、Otozambon、Sinomin、Sofradex、Statrol及Tarivid(表二),每一種耳

滴劑均具備不同的抗菌藥物,最好用上致病菌敏

感的抗菌藥物,但可惜的是,除了Gentamycin外,大部分耳滴劑內抗生素成分在本院並未用於

細菌培養時的敏感性測試,因此,本科只好第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Page 4: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72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一線使用Tarivid,因為其主成分為Ofloxacin,在過去文獻已被證實在對抗Staphylococcus屬或

Pseudomonas aeruginosa有良好的效果(2),且不

具耳毒性;如果細菌培養結果證實是真菌類的感

染,則會建議使用BAAG,設法讓耳道維持在弱

酸性,抑制真菌類的成長與感染;至於沒有培養

出優勢菌種者,則視傷口狀況採用經驗性治療,

較嚴重者使用Tarivid,較輕者則使用BAAG,目

的均在於預防及減少可能的感染,維持正常微生

物菌間的生態平衡。需注意的是,無論使用何種

耳滴劑,局部清洗仍是治療急性外耳炎最基本的

步驟,畢竟耳道中過多的分泌物容易孳生致病

菌,使耳藥水亦不易附著於耳道上,更會稀釋掉

耳藥水中抗菌藥物的濃度。

陳建志 陳登郎

表二、本院可用之局部耳滴劑

藥名 主要成份

BAAG Boric acid

Ciloprine Dihydroxymethyl-N,N-Carbamide

Ciproxin HC Ciproxacin HC

Gentamycin Gentamycin

Mycomb Gramicidin、Neomycin、Nystatin

Otozambon Polymyxin B、Neomycin

Sinomin SMX

Sofradex Framycetin、Gramicidin

Statrol Polymyxin B、Neomycin

Tarivid Ofloxacin

Page 5: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73

結論

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細菌培養的

結果呈現以Staphylococcus屬、Pseudomonas aeruginosa或真菌類最多。最好能根據細菌培養

之結果,審慎使用耳藥水。

參考文獻

1. 李國熙、蕭安穗:嬰幼兒急性外耳道炎。中

耳醫誌 1999;34:125-9。2. 許權振、林凱南:Ofloxacin耳滴劑對慢性

中耳炎之臨床療效。中耳醫誌 1995;30:437-43。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Page 6: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69 原著研究 某區域醫院近3年內急性化膿性外耳道炎之細菌學研究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74 Kuang Tien Medical Journal Vol.3 No.6 2008 光田醫學雜誌 第3卷 第6期 2008

The Bacteriology of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Externa at a Regional Hospital in Recent 3 Years

Jiann-Jy Chen1,2,3and Dem-Lion Chen4*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ao-Yuan Hospital1,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cutive Yuan,

Taoyuan2;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Chu-Tung Hospital3,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cutive

Yuan, Hsinchu4

*Corresponding authorReceived:6 Feb 2008;Accepted:7 Apr 2008

Abstract

Purpose: Acute otitis externa is a common otorhinolaryngologic disease. We report the result of bacterial culture of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externa (AsOE) at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recent 3 yea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5 to March 2008, 37 AsO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cluding 21 males and 16 females. They were aged 52.9±27.6 (average±standard deviation). Only one of them suffered malignant otitis externa. The suppurative discharge was collected from the infected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hen was sent for bacterial culture with sensitivity to antibiotics.

Results: Five specimens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bacterial growth. Thirty specimens had one significant bacterial growth, and two specimens had two significant bacterial growths. There were total 34 significant bacterial growths, but there were no anaerobic bacterial growth. Of them, 52.9% (18 of 34) were Staphylococcus species; 20.6% (7of 34),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17.6% (6 of 34), fungi. There is a quite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between Staphylococcus specie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nclusions: Staphylococcus speci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r fungi predominate in AsOE. The eardrops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bacterial culture.

Key Words: 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externa, bacterial cultur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