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西雅圖分會 ddmba waseattle.ddmusa.org/ddmba_wa/files/2016_02_newsletter.pdf ·...

6
1 共修地點 14130 NE 21st Street Bellevue, WA 98007 Web Site: http://seattle.ddmusa.org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Tel: (425)957-4597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需要您的 護持,請您隨喜贊助,捐款 100%抵稅,謝謝! 華州法鼓通訊 145 2016 2 3 西雅圖分會特別活動看版 新春祈福 & 傳燈日活動 2/6 Saturday 9:00 am - 12:00 pm: 傳燈半日禪 (需報名,請洽西雅圖分會 ) 2/7 Sunday 10:00 am - 2:00 pm: 新春祈福大悲懺+新春聯誼,觀看 2015 大事紀, 發平安米 果醒法師弘法 3/25-3/29 話頭禪五 (3/25-3/27 話頭禪三) 主法法師:果醒法師 ★日期: 2016 3/25 - 3/29 全天 ★地點:環境清幽的 Camp Burton (on Vashon Island) ★費用:禪三 $230, 禪五 $440 (需報名,請洽西雅圖分會) 另有佛法講座: 話頭禪、生活禪,時間將另行公布 果醒法師簡介果醒法師 1953 年生於台灣,1986 年跟隨法鼓山國際知名禪師聖嚴法師出 家,是聖嚴法師的嫡傳弟子之一。果醒法師曾協助聖嚴法師在台灣、東南 亞及美國各地,帶領多場禪修;曾任法鼓山禪 修副都監、禪堂堂主等職,現任美國東初禪寺 及象岡道場住持。果醒法師平易近人,擅長禪 修指引和佛法講座。 放得下, 才有進步和包容 —聖嚴法師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共修地點:

    14130 NE 21st Street

    Bellevue, WA 98007

    Web Site:

    http://seattle.ddmusa.org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Tel: (425)957-4597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需要您的

    護持,請您隨喜贊助,捐款

    100%抵稅,謝謝!

    華州法鼓通訊

    第 145期 2016年 2月– 3月

    西雅圖分會特別活動看版

    新春祈福 & 傳燈日活動

    2/6 Saturday

    9:00 am - 12:00 pm: 傳燈半日禪 (需報名,請洽西雅圖分會 )

    2/7 Sunday

    10:00 am - 2:00 pm: 新春祈福大悲懺+新春聯誼,觀看 2015 大事紀,

    發平安米

    果醒法師弘法

    3/25-3/29 話頭禪五 (3/25-3/27 話頭禪三)

    ★主法法師:果醒法師

    ★日期: 2016 年 3/25 - 3/29 全天

    ★地點:環境清幽的 Camp Burton (on Vashon Island)

    ★費用:禪三 $230, 禪五 $440 (需報名,請洽西雅圖分會)

    另有佛法講座: 話頭禪、生活禪,時間將另行公布

    果醒法師簡介:

    果醒法師 1953 年生於台灣,1986 年跟隨法鼓山國際知名禪師聖嚴法師出

    家,是聖嚴法師的嫡傳弟子之一。果醒法師曾協助聖嚴法師在台灣、東南

    亞及美國各地,帶領多場禪修;曾任法鼓山禪

    修副都監、禪堂堂主等職,現任美國東初禪寺

    及象岡道場住持。果醒法師平易近人,擅長禪

    修指引和佛法講座。

    放得下,

    才有進步和包容

    —聖嚴法師

  • 2

    聖嚴師父開示: 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

    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麼?你可能因為從小到現

    在,大家都叫你這個名字,你也已經聽慣了,就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我,我就是這個

    名字。

    你也可能會認為:「我的身體是我,我的家是我,我的思想是我,我的能力是我,

    我的財產是我,還有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孩子,都是我的。」但是在這些話

    裡,出現的只有「我的……」、「我的……」,就是沒有說出究竟什麼是「我」。

    例如:這是誰的身體?是「我的」身體;誰的思想?是「我的」思想;誰的觀念?是「我的」觀念;誰的判

    斷?是「我的」判斷;誰的鈔票?是「我的」鈔票;都是「我的……,我的……」。那麼,「我」到底是什

    麼呢?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

    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因為從小就被外在各種的價值觀念所佔有,被物質的環境牽著鼻子走,成

    為外在環境的奴隸而不自知。為了我的身體、我的財產、我的家人、我的……,又哭、又笑、又歡喜、又懊

    惱,全都是為了「我的」,沒有一樣事情是為了「我」。這是多麼的愚蠢呀!

    仔細想想,我們剛出生時,腦中本來沒有知識、學問,也沒有記憶,但是隨著後天的學習,漸漸地會辨別事

    物的名字、形象以及數量的多少。然後又進一步做出諸如──「這對我有沒有好處?對我好不好?」「誰是

    愛我的?誰是不愛我的?」「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等等價值判斷。而且在長期社會化的過程中,為

    了讓周遭的人所接納,也漸漸學會了抹滅自己真正的聲音,掩飾自己真正的感情。於是,口是心非久了,連

    自己真實的感覺都無法體會,也失去了辨別事物真相的能力。身心往往處在無法主宰、無法掌控的情況之

    下。

    真正的自我,應該是能夠主宰自己,能夠差遣、調配、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動,自己能夠做得了主,這個才是

    自我。應該要向東走,就不會往西去;能夠主宰自己的雙手去救人、助人,而不是殺人、不是打人;也能夠

    主宰自己的心,讓它生起慚愧心、謙虛心,而不是驕傲心、自大心。可是我們往往易受環境影響而轉變,隨

    著環境而動搖,以佛教的說法,那是隨「業力」而轉。「業力」簡單的說,就是過去的無量世,一生一生所

    做的一切善、惡,在現世得到的一切結果。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變成環境的附屬品,都希望做一個能夠主宰自己的人;也就是不要隨著業力而

    轉,這就要靠願心和願力來轉變。否則只有隨波逐流,隨著環境的「風」在轉,隨著別人的腳步起舞,成為

    環境的附屬品,而不是轉變環境的人。

    盡心盡力做自己能做的,學自己應該學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盡量的付出,從中不斷的修正自己,這就

    是找回自我最好的方法。 希望大家,也祝福大家:能夠找回自己。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2

  • 3

    華州法鼓通訊 Page 3

    中國的文化傳統大都是歌頌勤勞、批評怠惰的,再加上工商社會又特別緊張忙碌,所以現代人好像更不懂得

    悠閒。而一般人講的享受,則是認為大魚大肉、男女情愛,或是打扮得時髦漂亮、開高檔車,就叫做享受。

    其實真正的享受是安閒,而最大的享受是身心平安,並不是在於物質上的豐富或是貧乏。適當的休閒可以讓

    自己的身心舒暢,呼吸的空氣是新鮮的,還有生活的氣氛是輕鬆的,生活的步調是舒服和諧的,這就是真正

    的悠閒生活。會享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我小時候住在上海,後來到了台北、東京、紐約,然後又到過歐洲許多大城市和小鄉鎮,這些經驗讓我感受

    到中國農村社會的情調,應該是標準的理想生活。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當時沒有電燈,一盞油燈下,全

    家大小聚在一起,要不就是來個親戚或鄰居,大家圍著桌子,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如果時節是夏天,會有一些瓜果,冬天則有一些蠶豆、花生。吃著這些點心,大家輕輕鬆鬆地過一個晚上。

    第二天起來再下田去工作,晚上又回來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生活真是悠閒自在,是真的快樂、真的享受。雖

    然物質上非常缺乏,可是精神上卻非常豐富、非常健康。

    城市裡就不一樣了,因為大家不斷地比來比去,坐車子要比、穿衣服要比、穿鞋子要比,一比較之後就緊張

    地拚命去賺錢,賺累了就睡覺,起床後趕快再拚命賺錢,不然就是去享受,但享受累了還是睡覺,起床後再

    去拚命工作;連睡覺、作夢的時候都是緊張的,這種生活是很痛苦的。

    歐洲雖不似鄉村如此悠閒,但他們忙過了之後,總會休息一段時間,例如我到克羅埃西亞、波蘭、俄羅斯等

    東歐國家,他們的生活步調是比較緩慢的,走在路上感覺也不是那麼緊張。

    我在這些地方演講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認真地聽,也會問問題,但是時間到了我必須要休息時,如果他們還

    意猶未盡想再提問,負責的人就會建議換一個場所去喝咖啡。在咖啡座裡還是可以繼續談,這時的氣氛就和

    演講時不一樣了,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不一定是那麼緊張地你問我答。這樣的生活態度,忙中有閒,緊張

    後有放鬆,鬆緊調配得很好。所以歐洲人的生活,倒是滿值得我們學習的;白天工作得很累、很忙,晚上的

    時候,就輕輕鬆鬆地過日子。

    寺院的生活也保有這樣的精神,雖然也很忙,但也是會有調劑。工作忙完之後我們也會透過拜佛、讀經或是

    禪坐等不同活動方式,這也是一種調劑,把我們的生活安排得不急不緩、鬆緊得宜,這種生活就是現在出家

    人的生活,雖然人家看我忙得不得了,其實我也是「忙中有閒」呀!

    聖嚴師父開示: 真正的悠閒

  • 4

    華州法鼓通訊

    水陸法會網路共修活動報導

    西雅圖分會首次水陸法會網路共修圓滿 /文宣組

    西雅圖分會今年首次參加水陸法會網路共修,感恩常華法師帶領,在十月先行舉辦說明會,並一

    路指導從場佈、供菜、贊普、香燈、儀軌及用功方法等事宜,在有限的義工人力與場地下,圓滿

    了這場殊勝的佛事。

    許多菩薩都是第一次參加法鼓山水陸法會,對於法會,從一開始的陌生甚至疑惑到參加完的法

    喜,親身參與後才體會到法會的殊勝。有參加眾表示,參加法會覺察到自己的妄念變少,就像是

    打了一個禪七一樣。

    此次法會,義工菩薩們付出全力,成就這場網路共修。許多義工身兼多組工作,從做中學,也練

    習藉事鍊心。雖然身體疲累,卻感到無比的歡喜。因法會第一次踏入分會的菩薩,也對法鼓山的

    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法會結束後,表達了深切的感謝。

    西雅圖分會雖然不大,但透過此次法會,整個分會充滿活力,聚集了大大的善願力量。人間淨土

    的理念也在更多參加眾心中發芽茁壯。

    水陸法會心得

    玟儀 : 法喜充滿

    雪君: 眾生中做,眾生中學

    文英 : 藉境鍊心

    王師兄 無功德可言-- 指性

    功德無量--指相

    性相不二,本自圓融!

    所以既要 功德無量也要 無功德可言,才叫功德圓滿! 阿彌陀佛!

  • 5

    華州法鼓通訊

    Wendy:

    水陸法會網路共修圓滿結束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水陸法會,心中有許多說不出的感動,也有很

    多超出預期的收穫。

    分會今年五月搬至新道場後,由於場地合適,我們才有了可以舉辦水陸法會網路共修的因緣。菩

    薩們都很發心,從一開始準備器材與場佈,整個分會就充滿了活力,西雅圖分會雖然人力有限,

    但大家互相幫忙,知客兼場佈,香積兼攝影,資訊兼接送等身兼數職義工比比皆是。雖然忙碌,

    但這也是西雅圖分會可愛之處,不爭你我多少,是彼此支持的快樂學佛人。

    親身參加水陸法會,才真正打破對法會表象刻板的執著。老實說,對於法會,在參加前一直存有

    疑惑,在法會中,跟著大眾共修,攝心於懺文與經文,才感受到法會利益眾生的菩提心。當我們

    一心善願,祝福十方眾生,我們放下了更多的自我,心量也跟著大了起來。身在法會之中,覺得

    當下整個道場就是人間淨土。也更感謝自己有幸學習佛法,未來要更加努力用功。

    有參加菩薩說: 這是第一次體會到殊勝的意涵。參加法會的收穫,實是很難用言語說明,只能親自

    體會後才能了解,信仰的層次也才能提升。

    佩玲

    感恩有這份得來不易的因緣,接受香燈組的執事,看到每個人禮佛拜懺那份虔誠的心,看到

    外護早出晚歸的護持,真的很感動,在此感謝香燈組成員嬿竹菩薩及桂菁菩薩的幫忙。

    法會其間義工們或許有些意見不同,看法不一致,但大家都是為了讓法會更圓滿,不禁讓我

    佩服聖嚴師父的先見之明:”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他早就看到我們的習性及我

    執。同時,也讓我學習到三輪體空,布施時真的要”無施者,無受者,無施事”,才不會造

    成義工們執事的困擾。而義工之間要互信共構,才能雁成行,。

    這是我們第一次辦這麼大型的法會,不禁讚嘆所有的義工,我們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因為很

    重要所以要講三遍),菩薩道上有你們真是我最大的福報! 願生生世世永為同參道友,阿彌陀

    佛!

  • 6

    果醒法師談“我”與“非我”

    果醒法師的名言「不要用過去的記憶來修理自己」。妄念起是因為

    「心」開始去分別,用什麼分別?用過去的經驗分別。心識中第八識-

    阿賴耶識的功能就是將發生過的事情、過去得到的經驗,像攝影機一

    件不漏的錄起來,等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們就會用這些經歷作為依

    據來看待事情。法師鼓勵大眾平常就要練習「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

    厭」,用這句話可以慢慢淡化我們的貪嗔癡。太陽不會選擇要照的對

    象,跟太陽一樣,我們的心也應該是普照的,但通常我們的心會挑選

    特定的對象而著相。選擇性的分別心及好惡心,造成我們狹隘的照

    見,自己創造煩惱痛苦,而不自知。

    一切唯心照,心如鏡子包含種種外像,可是鏡子本身卻是無像的。以

    黃金比喻成心性,不管做成馬桶或佛像都仍是黃金。我們要能看到背

    後的心性,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現象。

    法鼓山華盛頓州西雅圖分會 Dharma Drum Mountain Buddhist Association 14130 NE 21st Street, Bellevue, WA 98007 Tel: 425-957-4597

    法鼓通訊園地公開,

    歡迎您分享學佛上的

    心得或生活中的故

    事。 來稿請寄:

    ddmba.seattle@gmail. com

    文宣組:

    張彣萱

    曾淑卿

    陳佩鴻

    上網閱讀法鼓通訊:

    Web Site:

    http://seattle.ddmus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