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康復計劃方案》...2020/01/03  · (3 x 固定增長的人數k3 + 2 x...

51
第三階段-「建立共識」階段 專題研討會 處所服務規劃, 人力及培訓 日期:2019129(星期一)下午、 20191210(星期二)下午、 20191212(星期四)上午 及 20191213(星期五)上午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第三階段-「建立共識」階段專題研討會

    處所服務規劃, 人力及培訓

    日期:2019年12月9日(星期一)下午、

    2019年12月10日(星期二)下午、

    2019年12月12日(星期四)上午 及

    2019年12月13日(星期五)上午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

  • 2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的檢討架構

    康復諮詢委員會

    檢討工作小組 理工大學顧問團隊

    五個專責小組

    暢道通行 就業支援 精神健康 特殊需要 共融文化

    社區支援服務的規劃(

    包括照顧者及自助組織的支援)

    康復及照顧服

    務人手規劃

    預防、鑑定及

    醫療康復

    殘疾人士

    的定義

    院舍照顧

    服務

    的規劃

    殘疾人士

    老齡化

    康復科技

    的應用

  • 3

    主題十九:處所及服務規劃主題二十:人力及培訓

    關於宏觀課題的策略建議

  • 4

    主題19. 處所及服務規劃

    • 定期更新殘疾的定義和分類;在不同領域試行「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

    • 制訂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 制訂規劃比率以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主題20. 人力及培訓

    • 制訂康復服務的人手推算方法

    • 探討增加康復服務的人手供應

    • 探討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康復界

    關於宏觀課題的策略建議

  • 5

    (i) 殘疾人士定義 (策略建議 57)

    配合本地及國際的發展,定期更新殘疾的定義和分類,以辨識不同類別殘疾人士的需要作未來的服務規劃,並在有關殘疾人士的統計調查中採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

    視覺障礙的類別

    (世界衞生組織ICD-10)

    視覺標準

    (視覺敏銳度、視野)

    中度 6/18 - 6/60

    嚴重 6/60 - 6/120

  • 6

    (i) 殘疾人士定義 (策略建議 57)

    聽覺受損程度

    (世界衞生組織聽覺受損程度分類)

    定義

    極度嚴重 聽力損失高於81分貝

    嚴重 聽力損失由61至80分貝

    中度 聽力損失由41至60分貝

    輕度 聽力損失由26至40分貝

  • 7

    (ii)長期院舍照顧服務及社區服務的規劃比率(策略建議 58-59)

    根據推算而制定的規劃標準

    顧問團隊建議把以下的的規劃比率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長期院舍照顧服務(包括長期護理院、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宿舍、嚴重弱智人士宿舍、中度弱智人士宿舍、輔助宿舍及盲人護理院) ;

    日間訓練服務(包括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庇護工場、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及

    社區照顧服務(包括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 (a) 人口老齡化

    (b) 學前服務「零輪候」

    (c) 社區支援服務的模式轉變

    (d) 綜合職業康復服務未來發展

    (e) 輔助技術及科技產品的普及化

    8

    (iii) 長遠人力規劃須留意的五個發展趨勢(策略建議 60)

  • 9

    康復服務需求推算

  • 康復服務需求估算方案重點

    透過描述性和推算性統計方法可以:

    推算未來十年各類殘疾人士的人口數字

    推算未來十年院舍照顧服務和日間訓練服務的表達需求

    進行各類康復服務具體的規劃建議

    10

  • 背景資料

    現時提供予殘疾人士的康復服務大致分為三個主要服務類別:

    住宿照顧服務

    日間及職業康復服務

    社區支援服務

    由於各個服務類別的內部機制有所不同, 因此在估算未來康復服務需求時會按照不同的內部機制採用不同的推算方法

    11

  • 需求推算的主要考慮因素

    (1) 殘疾人士老齡化(2) 自閉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人士上升速度(3) 殘疾人士的年齡因素(4) 調整因素(5) 殘疾人士院舍照顧服務可能設立的另一個輪候機制

    12

  • (1) 殘疾人士老齡化 顧問團隊就未來殘疾人口以及需求推算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殘疾人口不斷增長趨勢,其中老齡殘疾

    人士的增長更為顯著

    殘疾人士老齡化的情況除與整體人口的老齡化趨勢有關外,可能亦與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殘疾人士(例如智障人士及唐氏綜合症人士)越趨長壽有關。

    13

  • (2) 自閉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人士上升速度 根據過去統計處的數字,自閉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人士上升速度非常

    快,顧問團隊認為可能是由於社會近年對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意識提高、負面標籤

    效應減少、及評估工具越趨優化有關。

    14

  • (3) 殘疾人士的年齡因素

    需考慮殘疾人士的年齡因素,包括

    1) 考慮到殘疾人士壽命增長及提早老化的因素,在推算時對年齡進行更細的分層;

    2) 考慮到自閉症人士不同年齡階段的特殊需要,尤其關注其在問題凸顯的年齡階段的需要;

    3) 考慮特殊需要學生到達畢業年齡便需離開服務,但離開服務後可能出現復發或其他新的情況而重新需要社會服務。

    15

  • (4) 調整因素

    考慮拒絕服務、退出服務和未申請服務的殘疾人士的需要

    16

  • (5) 殘疾人士院舍照顧服務可能設立的另一個輪候機制

    康復服務的需求推算需考慮殘疾人士院舍照顧服務可能設立的另一個輪候機制。

    殘疾人士住宿服務現有的輪候機制不容許拒絕接受錄取,否則需要重新排隊,這不免會導致有提早進入院舍的事例。

    17

  • 需求推算的限制

    18

  • (1) 殘疾人士問卷調查的歷史背景

    統計處分別在2000 、 2007 和 2013 年進行三次有關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 歷史背景比較短, 而新一輪2019/20的統計調查正在進行。

    要進行更有效的需求推算, 需要更多的歷史數據。

    19

  • (2) 缺乏精準殘疾人口年齡分層的數據

    殘疾人士的康復服務蓋括整個人生歷程,為了更精確推算每個人生階段所需的康復服務,顧問團隊需要殘疾人士更細分的年齡層數據,例如0至6歲兒童年齡分層的數據(即0-2歲、2-3歲及4-6歲)。

    20

  • (3) 部份殘疾人口出現雙重計算

    為數不少的殘疾人士有多於一種殘疾,顧問團隊在推算需求時可能會出現雙重計算。

    21

  • (4) 缺乏智障人士住戶統計調查數據

    22

    統計處的殘疾人士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於列載及分析有關殘疾人士的統計調查結果時,將智障與其他殘疾類別分開處理。

    統計調查中隨機抽選搜集得的有關居住在住戶及院舍內的智障人士按年齡分布的概況會用作估算整體情況。對於一些基於樣本內所得的小數目的觀察而作出的估計,其抽樣誤差程度會較大。

    統計處報告書亦沒有就智障人士的數據分作不同年齡層。

  • 現時香港康復服務推算公式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23

  • 現時香港康復服務推算公式

    為了籌劃政府資助的社會康

    復服務,社署一直採用一項

    在1994年1月獲前康復發展

    協調委員會(現稱康復諮詢

    委員會)通過的需求程式,

    以流轉式會計方法,把有關

    需求的因素及供應的因素相

    加或相減,從而計算出有關

    服務短缺額或過剩額。

    財政年度 推算基準年

    (例如2018-19)

    2019-2020

    (A) 需求因

    [(a) + (b)

    +(c)]

    (a) 使用人數 截至2018年4月1日的實際服務使用

    人數

    上年度結束時的供應量,即B(a)

    (b) 輪候人數 截至2018年4月1日的實際服務輪候

    人數

    上年度的預計短缺額(如有的話)

    (c) 新申請數目 2015-16, 2016-17及2017-18年度的平

    均新申請數目

    上年度的預計新申請數目,即

    A(c)項

    (本年度的目標人口*) 除 (上年度

    的目標人口*)

    (B) 供應因

    [(a) + (b)]

    (a) 現有/計劃中的供應量 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服務供應量 本年度結束時的總供應量

    (b) 預計每年退出率 (2016-17及2017-18年度的平均每年

    退出率)

    (截至2018年4月1日的實際服務使用

    人數,即A(a)項)

    (2016-17及2017-18年度的平均每

    年退出率)

    (本年度開始時的預計服務使用人

    數,即A(a)項)

    (C) 短缺額或(剩餘額) (A) 減 (B) (A) 減 (B)

    24

  •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主要運用來自社署及統計處提供的歷史數據,推算過程可分成三個部分:

    1) 未來殘疾人口的推算

    2) 表達需求的計算

    3) 未來康復服務需求的推算

    25

  • 1) 未來殘疾人口的推算:

    顧問團隊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00年、2007年及2013年為

    殘疾人士撰寫的專題調查報告中,將有關殘疾人士基本概

    況的資料加入人口推算模型,以推算未來十年各殘疾類別

    的總人數及其普遍率。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26

  • 線性推算模型以每年固定增長的人數(k)來預測未來總殘疾人口和按年齡組別劃分的殘疾人口

    27

    人口推算線性模型 𝑃𝑇 = 𝑃0 + 𝑘󠅘t

    而 𝑃𝑇 = 在時間T時的殘疾人口;

    𝑃0 = 在時間為0時作為基線的殘疾人口;

    k = 每年固定增長的人數(線性);

    t = 從時間為0到時間T的年數

    e.g. 使用來自政府統計處的歷史數據,2000年的殘疾人口 (基線), 𝑃0 = 269,5002007年的殘疾人口, 𝑃𝑇 = 361,300經過的年數, t = 2007-2000 = 7

    線性: 361300 = 269500 + k(7)k ≈ 13114人

    1) 未來殘疾人口的推算

  •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00年、2007年及2013年為殘疾人士撰寫的專題調查報告中,將

    有關殘疾人士基本概況的資料加入人口推算模型得出k1, k2及k3

    然後計算出加權固定增長的人數k,把最重的權數加入最新的2013年數據和最輕的權

    數加入最舊的2000年數據,即:

    加權固定增長的人數k =

    (3 x 固定增長的人數k3 + 2 x 固定增長的人數k2 + 1 x固定增長的人數

    k1)/(1+2+3)

    1) 未來殘疾人口的推算

    28

  •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2) 表達需求的計算:

    康復服務分為有 中央輪候冊 和 沒有中央輪候冊兩種

    I. 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包括 院舍照顧服務 和 日間訓練服務

    II. 沒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包括 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和低度護理需要的社區支援服務 如家長/親屬資源中心等 29

  •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2) 表達需求的計算:

    就設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

    顧問團隊現時利用各康復服務在過往五年(2013至2018年)的服務使

    用人數、中央輪候冊上的輪候人數、新申請人數、退出人數,以計算

    表達需求

    就沒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

    顧問團隊亦會採用資料庫中各類康復服務以往的服務使用人數、退出

    人數等數據作為計算基礎30

  • 3) 未來康復服務需求的推算:

    顧問團隊會將以上兩項數據加入新的推算需求模型並考慮不同的

    調整因素,以推算未來十年不同殘疾類別對各類康復服務的需求。

    新的推算需求模式

    31

  • 方法 :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

    32

  • 推算基礎

    1994 年康諮會建議的推算方程

    表達需求 = 服務使用者的人數+ 中央輪候冊上的申請者人數+ 新申請者人數- 每年退出服務人數

    調整因素

    +

    33

    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需求推算方法

  • 根據社會福利署2014 至2018年的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年各類康復服務的表達需求率,即:

    表達需求率 = 每年的表達需求/該年相關殘疾人口

    然後計算出加權表達需求率,把最重的權數加入最新的2018年數據和最輕的權數加入最舊的2014年數據,即:

    加權表達需求率 =

    (5 x 2018年表達需求率 +4 x 2017的表達需求率 +3 x 2016的表達需求率 +2 x 2015的表達需求率 +1 x 2014的表達需求率)/(1+2+3+4+5)

    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需求推算方法

    34

  • 最後推算出2019至2030年的表達需求,即:

    推算表達需求 =

    加權表達需求率 x 該年推算的相關殘疾人口

    由於不同年齡層對於同一類康復服務的需求率都不一樣,因此以

    上方法會按年齡組別進行推算

    總推算表達需求 = 各年齡組別的推算表達需求相加

    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需求推算方法

    35

  • 方法:沒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

    36

  • 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方面,需求推算方法是將過去十年(2009至2018年)的會員人數加入線性模型去推算未來十年(2019至2030年)的需求人數,繼而進行有關規劃的推算及建議。

    37

    表: 推算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未來的會員人數(2019-2030)Year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 (DSC)

    註:i. 黃格內是社會福利署提供過去十年中心使用人數的歷史數據;ii. 紅色箭咀顯示未來十年(2019至2030年)中心使用人數的推算。

    沒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的需求推算方法

  • 沒有中央輪候冊的康復服務的需求推算方法

    計算未來十年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需求人數的相關方程如下,即:

    2030年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的推算會員人數 =

    2018年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的會員人數 +每年固定的增長會員人數 k x (2018與2030年之間的年數)

    38

  • 新的需求推算程式的調整因素

    (1) 殘疾人口過往的增長率

    (2) 拒絕接受提供康復服務的百分率

    (3) 社區支援服務的未來發展 和 院舍照顧服務將設立的另一個輪候機制

    39

  • 政府統計處於2000年,2007年及2013年的專題調查報告中按殘疾類別劃分的殘疾人口數目

    4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2000 2007 2013

    人數

    年份

    殘疾人口數目

    身體活動能力受

    限制智障人士

    視覺有困難

    聽覺有困難

    精神病/情緒病

    言語能力有困難

    (1) 殘疾人口過往的增長率

  • 根據社會福利署2014 至2018年的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年各類康復服務的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即:

    每年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 =

    每年拒絕接受服務人數 / 該年獲編配服務人數

    然後計算出加權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把最重的權數加入最新的2018年數據和最輕的權數加入最舊的2014年數據,即:

    加權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 =

    (5 x 2018年的拒絕服務率+4 x 2017的拒絕服務率+3 x 2016的拒絕服務率+2 x 2015的拒絕服務率+1 x 2014的拒絕服務率)/(1+2+3+4+5)

    (2) 拒絕接受提供康復服務的百分率

    41

  • 在使用1994 年康諮會建議的推算方程式時,加權拒絕百分率只會納入中央輪候冊上的申請者人數和新申請者人數內,而不是納入整個表達需求當中,即:

    納入加權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後的表達需求 =

    服務使用人數 + (中央輪候冊上的申請人數 + 新申請人數) X (1- 加權拒絕接受服務的百分率) – 每年退出服務人數

    (2) 拒絕接受提供康復服務的百分率

    42

  • 方法 :規劃比率

    43

  • 方法 : 規劃比率以2018 年作基年,規劃比率應以2030 年的推算服務需求為本。現時的「規劃人口」採用了2030 年的推算人口。規劃比率的算式如下:

    2030年的規劃比率 =

    2030年的推算服務需求 / 2030 年的推算所有人口*

    *不包括以外籍家庭傭工身分有限期逗留在港人士的數目

    44

  • 根據推算而制定的規劃標準

    45

  • I) 院舍照顧服務

    46

    服務內容(英文簡寫)(服務年齡)

    (a)顧問團隊推算未來所需的服務名額(2030年)

    (b)顧問團隊根據需求推算而制定的規劃建議

    (以所有人口為計算基礎)

    長期護理院 (LSCH) (≥15) 5201

    每10000名15歲或以上人士*有36個服務名額

    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 (C&ASD) (≥15) 1843

    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宿舍 (HSPH) (≥15) 1410

    嚴重弱智人士宿舍 (HSMH) (≥15) 7127

    中度弱智人士宿舍 (HMMH) (≥15) 4857

    輔助宿舍 (SHOS) (≥15) 2030

    盲人護理安老院 (AB) (≥60) 1346

    總數 23814

    *不包括以外籍家庭傭工身分有限期逗留在港人士的數目

  • II) 日間訓練服務

    47

    服務內容(英文簡寫) (服務年齡)

    (a)顧問團隊推算未來所需的服務名額

    (2030年)

    (b) 顧問團隊根據需求推算而制定的規劃建議

    (以所有人口為計算基礎)

    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庇護工場(IVRSC^+SW) (≥15)

    15560每10000名15歲或以上人士*

    有23個服務名額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EETC) (0-3) 3433每1000名年齡由 0 至 6歲兒童

    有23個服務名額特殊幼兒中心 (SCCC) (2-6) 4757

    總數 23750

    ^ 不包括輔助就業

    *不包括以外籍家庭傭工身分有限期逗留在港人士的數目

  • III) 社區支援服務中心

    48

    服務內容 (英文簡寫)(a)顧問團隊規劃建議

    (以所有人口*為計算基礎的規劃比率)

    (b) 根據人口規劃比率建議未來所需的中心數目

    (2030年)

    日間社區康復中心 (CRDC) 420,000 18

    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DSC)

    280,000 26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

    310,000 24 (24個標準規模團隊)

    * 不包括以外籍家庭傭工身分有限期逗留在港人士的數目

  • 其他服務的規劃建議

    至於其他社區支援服務 如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和 殘疾人士社交及康樂中心, 建議十八區每一區都至少有一間這類中心。

    對於現時中心數目較少的社區支援服務,例如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視障人士康復及訓練中心及聽覺受損人士綜合服務中心,建議未來在九龍, 香港島及新界至少設置一間。

    49

  • 現階段沒有建議規劃比率的服務

    1. 中 途 宿 舍

    2. 設 有 住 宿 服 務 的 特 殊 幼 兒 中 心

    3. 輕 度 弱 智 兒 童 之 家 /兼 收 輕 度 弱 智 兒 童 的兒 童 之 家

    4. 綜合職業訓練中心

    50

  • 如對《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有任何意見,可以現場提交意見紙,亦可透過電郵、

    郵寄等方式告知顧問團隊,並請於2020年1月31日或之前提交相關意見。

    電郵:[email protected]

    郵寄地址:香港理工大學S座1樓ST109室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研究顧問團隊

    臨時查詢電話:2263 8384

    注意:所有意見一旦提交, 《香港康復計劃方案》顧問團隊有權引用有關資料(以撮要

    或原件形式)作為研究報告的一部分;唯提交人士/團體可選擇將其身份保密。所有引用

    或刊載與否的最終決定權屬《香港康復計劃方案》顧問團隊所有。

    書面意見提交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