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泠: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 -...

1
3 6 责任编辑:李晓晨 电话:(010)6538920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世纪美术 陈家泠: 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 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 吕章申 深入传统,扎根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中国风格。这是 年届八旬的陈家泠多年来一直奔波忙碌的事。他始终把自己的 笔触坚持传统的高度而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以其大美术情 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家泠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他打通了中国画人物、山 水、花鸟画的界限,也打通了纯艺术与生活艺术的界限。他立 足传统,又在中国画上寻求新程式语言的突破,进而在陶瓷、 家具、服装丝绸等日用艺术品方面屡屡出新,被誉为“东方审 美新坐标”。 1963年,陈家泠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陆俨 少、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先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 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陈家泠在中国美院学习中国人物 画,毕业后又师从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 “笔墨当随时代”,古老中国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形 成了作为中华文化集中代表的、有着完美艺术形式语言和跨越 时代的经典作品的独特艺术种类和审美规范。而进入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画语言如何 实现现代创新转型成为中国画再创高峰的一个时代命题。 陈家泠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的作品《开放的荷 花》获得佳作奖,1989年《荷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银 奖。他的中国画新程式语言所强调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和装饰 性,并充分发挥中国画对物象元素和特点的概括性,在对物象 要素重组后,突显出东方审美特色的创新理念,得到美术界的 认可和好评。 陈家泠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关注,美国美术评论家 库 恩 夫 人 在《新 中 国 绘 画 The New Chinese Painting 1949-1986(1987)》中系统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当年有所创 新的中国新老艺术家,她把陈家泠的国画作品《霞光》和陈逸飞 的油画作品《踱步》视为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分别用作封面和 封底。近年来,陈家泠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又为他赢得 了国际声誉。2014年上海电影集团发挥该厂 20世纪 50年代 为任伯年、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拍摄电影纪录片 的优良传统,历时三年拍摄了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创意的彩色 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由贾樟柯监制,曾应邀在罗马电影 节上荣誉放映,2015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11届中美电影节上 该片荣获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奖;同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 二届中澳电影节上该片荣获最佳纪录片奖;2016年,在夏威夷 举办的第35届夏威夷电影节上该片荣获纪录片成就奖,夏威夷 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还特别授予陈家泠该电影节“文化大使”的荣 誉称号,以表彰他积极支持、参与以电影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的贡献。2016年举行的杭州G20峰会上,陈家泠应邀创作 的巨幅作品《西湖景色》,因成为参会各国领导人与中国国家领 导人合影的背景画广受关注。 继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之 后,我和他相约在2017年其80大寿时再次举办“陈家泠艺术 展”,展示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等多个艺术门 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本次展览分为“壮美祖国”“优美家乡” “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个部分。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从延安、 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把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 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物工艺传统创新表现出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爱生活的大 爱情怀。陈家泠曾说,他出生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成长于新中 国,成才于改革开放,他深切地感受到不仅要感恩时代、享受时 代,更要歌颂时代、珍惜时代。这正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民 族命运的深切体会,对时代的激情歌唱。 工笔花鸟画家康淑贞,近年来先后在澳 门、日本和美国等地应邀举办个展,愈来愈 受到海内外人们的注目与热议,得到社会各 界的赞誉。 康淑贞的花鸟作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 的喜爱和热赞?从潘絜兹、田世光、欧阳中 石在为她画集作的序言中可以解其一二。 潘絜兹说:“康淑贞是我国当代优秀的工笔 花鸟画家”,“她多年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创 新探索,在着色、构图、线描及意境等方面, 都多有创获,深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她以 开拓者的眼光,探求新的绘画语言,追求诗 的情景与生活的意趣,融传统于现代意识之 中,其作品表现出了不同于旧时代也不重复 别人的新的面貌与精神。”田世光说:康淑贞 的作品“描写物象,贴切自然”,“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欧阳中石说:“淑贞是 一位真正的典型的艺术家……她画得非常 新颖,新颖中又非常静雅,这是很难得的。 像淑贞这样的艺术品使人滌荡心怀,受到一 种无形的艺术熏陶。” 康淑贞的作品所以会受到社会好评,在 于她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对工笔花鸟画 进行了创新。康淑贞具有坚实的工笔花鸟 画基础,早年她在北京艺术学院学习时,就 受教于俞致贞、田世光。1964年,她刚刚迈 出大学校门,作为年轻的女画家,其作品就 被选中参加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而且当即 受到社会好评。当时她还不认识的潘絜兹 在一篇文章中赞许她“花鸟画也有新意新 情”。(《北京日报》1964年9月2日) 中国工笔花鸟画虽然有着极宝贵的悠 久的传统经验,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历 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要使工笔花鸟画这 一古老画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就必须进行 新的探索,新的创造。康淑贞信念坚定,一 直把这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探索,康淑贞在 工笔花鸟画方面摸索出一套新的表现手法, 在意境、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形 成了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别人的清新隽雅 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色彩方面,她吸收了油 画、水彩画的一些技法,特别注意画面色调 的统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和谐之 美。同时,在画面中又注意局部的色彩对 比,从而使统一的色调中呈现出艳而不俗的 丰富之美。康淑贞还坚持运用中国画中极 富表现力的以线造型、以线传神的绘画语 言,表现出花与鸟的生动性与力度感。不 但在线的勾勒中表现不同的物象的神韵, 而且在线描中注入画家不同的情思,使线 意表现避免了那种千篇一律的呆板画法。 在构图上,康淑贞有意突破传统的折枝花 卉的三七停构图法,有时大量运用空白, 给人一种空阔、深远之感,有时又四个纸 边全部占用,密度中见其巧思。中国画特 别是工笔花鸟画,过去一般不注意背影的 衬托。康淑贞的作品却赋予一定的背景处 理,这种背景有时富于变化的色调,有时 点缀一些呼应之物,从而造成一种多层次 的遐想。这就不但扩大了工笔画的空间层 次,而且丰富了它的内容,从而把读者引 向思维的深远境界,而这一切又都形成了 康淑贞作品中的意境。意境,是中国画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受到历代画家特 别是文人画家的推崇。他们认为一幅不具 备内在意义的绘画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生命 的,因此,“深山藏古寺”、“千里蛙声出山 泉”等,也就成为绘画史上脍炙人口的故 事。但是,毋庸讳言,在工笔花鸟画中, 也有不少作品只重对客观物象的逼真勾 画,而缺乏引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康淑贞 非常重视作品中意境的创造,每幅作品从 构思到创作,她都在立意方面进行深深的 思考,从而使她的作品都蕴涵着极富神韵 的意境之美。 康淑贞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成功,在 《晨 雾 浓》《荷 塘》《幽 谷 月 光》《花 色 重》 《黄玫瑰》 等画作中,得到鲜明表现。《晨 雾浓》表现早晨浓雾弥漫中的景色,画家 用大写意的手法畅快淋漓地铺染了蓝灰色 的浓雾,在此背景上,以被北京人称为 “雪青”的常色,用传统的“随类赋彩”的 方法勾画晕染出两支极富动感的夹竹桃, 在夹竹桃的花枝间两只黑头、白脯、红背 小鸟侧目眺望,好像要探觅出雾中之谜。 整个画面虚实相间,互相映照,统一而丰 富。《荷塘》 不以亭亭玉立在荷叶之上的花 为主题,而是把幽深荷叶中朦胧月色笼罩 下含苞待放的花苞作为表现对象。在墨蓝 的水塘中,在碧叶的掩映下,一朵白里泛 红的荷苞挺拔而出,娇嫩妍丽,生动地表 现了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的荷花出污泥 而不染的精神。荷梗上一双白脯绿背小 鸟,正引颈向荷叶外张望,微妙地把人们 的意念引向了荷塘外广阔的天地。这幅画 在着色与勾线上也极见功力,荷苞设色艳 丽,水分饱满,给人一股充沛的生气。大 面积的荷叶晕染清柔透明,湿润跳脱,极 富质感又无匠气。荷叶上用红毫勾勒出的 网络脉纹,工细有力,而斜向横出的荷杆 则挺拔劲健,两者互相照应,更增加了整 个画面的力度。整幅画构图新巧,意境幽 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幽谷月光》 表现 幽谷月光下的夜色。大胆用深蓝晕染背 景,既显示了谷之幽,又显示了夜之深。 在这种深幽的背景上,清艳的芍药花及花 下静卧的小鸟,显示着月色的光感。画中 的斑斓山石,是用积水法多次晕染而成, 它处于幽深背景与光感花朵之间,成为中 间色调,使画面丰富而协调。苏轼说:“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 知非诗人。”《幽谷月光》 正是在意象的描 绘中,表现出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 在《对工笔花鸟画的回顾展望与探 索》一文中,康淑贞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 现状进行了如下概述:其一是固守着传统 技法,保持着绘画语言的极端稳定,对一 花一鸟进行逼真描绘;其二是和传统针锋 相对,用西方现代派手法来“改造”中国 工笔花鸟画,以实现其“创新”,其绘画语 言极端抽象与虚无;其三则处于二者之 间,既继承工笔花鸟画的深厚传统,又注 意吸收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达到各种绘 画品种的交流,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沟通。 画家表示:“我不主张工笔花鸟的单一样 式,也无意贬低传统派与现代派的价值, 但我却认为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做法, 预示着工笔花鸟画的光辉前景。”康淑贞的 作品鲜明体现了这一可贵的艺术追求。工 笔花鸟画以线造型、重彩渲染的传统技法 极富功力,却又没有那种单一、呆板之 感;新的构图,新的铺染,新的意境和新 的情趣深切感人,却又是扎扎实实运用传 统技法加以表现。以开拓的眼光,在传统 基础上创新,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为一体, 使人从中得到涤荡心怀的艺术熏陶,这是 康淑贞花鸟画创作的成功,也是其受到人 们喜欢的原因所在。 花色重 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陈家泠艺术大展”开幕式暨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陈家泠继2013年举办“化境—陈 家泠艺术展”之后,再次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新展览,也是一位年届八十的老艺术家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献礼展。展览集中展示了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 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创作题材从井冈山、娄山关、延安、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艺术家将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 物工艺传统不断创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梁家河可美了 花港观鱼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Sep-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陈家泠: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6B170927_Print.pdf的油画作品《踱步》视为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分别用作封面和

36责任编辑:李晓晨 电话:(010)6538920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世纪美术

陈家泠: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变化 □吕章申

深入传统,扎根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中国风格。这是

年届八旬的陈家泠多年来一直奔波忙碌的事。他始终把自己的

笔触坚持传统的高度而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以其大美术情

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家泠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他打通了中国画人物、山

水、花鸟画的界限,也打通了纯艺术与生活艺术的界限。他立

足传统,又在中国画上寻求新程式语言的突破,进而在陶瓷、

家具、服装丝绸等日用艺术品方面屡屡出新,被誉为“东方审

美新坐标”。

1963年,陈家泠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陆俨

少、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先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

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陈家泠在中国美院学习中国人物

画,毕业后又师从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

“笔墨当随时代”,古老中国画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和积淀,形

成了作为中华文化集中代表的、有着完美艺术形式语言和跨越

时代的经典作品的独特艺术种类和审美规范。而进入20世纪

80年代以来,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画语言如何

实现现代创新转型成为中国画再创高峰的一个时代命题。

陈家泠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的作品 《开放的荷

花》获得佳作奖,1989年《荷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银

奖。他的中国画新程式语言所强调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和装饰

性,并充分发挥中国画对物象元素和特点的概括性,在对物象

要素重组后,突显出东方审美特色的创新理念,得到美术界的

认可和好评。

陈家泠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关注,美国美术评论家

库恩夫人在《新中国绘画 The New Chinese Painting

1949-1986(1987)》中系统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当年有所创

新的中国新老艺术家,她把陈家泠的国画作品《霞光》和陈逸飞

的油画作品《踱步》视为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分别用作封面和

封底。近年来,陈家泠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又为他赢得

了国际声誉。2014年上海电影集团发挥该厂20世纪50年代

为任伯年、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拍摄电影纪录片

的优良传统,历时三年拍摄了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创意的彩色

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由贾樟柯监制,曾应邀在罗马电影

节上荣誉放映,2015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11届中美电影节上

该片荣获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奖;同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

二届中澳电影节上该片荣获最佳纪录片奖;2016年,在夏威夷

举办的第35届夏威夷电影节上该片荣获纪录片成就奖,夏威夷

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还特别授予陈家泠该电影节“文化大使”的荣

誉称号,以表彰他积极支持、参与以电影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的贡献。2016年举行的杭州G20峰会上,陈家泠应邀创作

的巨幅作品《西湖景色》,因成为参会各国领导人与中国国家领

导人合影的背景画广受关注。

继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之

后,我和他相约在2017年其80大寿时再次举办“陈家泠艺术

展”,展示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等多个艺术门

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本次展览分为“壮美祖国”“优美家乡”

“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个部分。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从延安、

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把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

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物工艺传统创新表现出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爱生活的大

爱情怀。陈家泠曾说,他出生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成长于新中

国,成才于改革开放,他深切地感受到不仅要感恩时代、享受时

代,更要歌颂时代、珍惜时代。这正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民

族命运的深切体会,对时代的激情歌唱。

传统的根基

传统的根基

创新的追求

创新的追求

————

记工笔花鸟画家康淑贞

记工笔花鸟画家康淑贞

□□代代

山山

工笔花鸟画家康淑贞,近年来先后在澳

门、日本和美国等地应邀举办个展,愈来愈

受到海内外人们的注目与热议,得到社会各

界的赞誉。

康淑贞的花鸟作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

的喜爱和热赞?从潘絜兹、田世光、欧阳中

石在为她画集作的序言中可以解其一二。

潘絜兹说:“康淑贞是我国当代优秀的工笔

花鸟画家”,“她多年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创

新探索,在着色、构图、线描及意境等方面,

都多有创获,深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她以

开拓者的眼光,探求新的绘画语言,追求诗

的情景与生活的意趣,融传统于现代意识之

中,其作品表现出了不同于旧时代也不重复

别人的新的面貌与精神。”田世光说:康淑贞

的作品“描写物象,贴切自然”,“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境界。”欧阳中石说:“淑贞是

一位真正的典型的艺术家……她画得非常

新颖,新颖中又非常静雅,这是很难得的。

像淑贞这样的艺术品使人滌荡心怀,受到一

种无形的艺术熏陶。”

康淑贞的作品所以会受到社会好评,在

于她在继承传统技法基础上,对工笔花鸟画

进行了创新。康淑贞具有坚实的工笔花鸟

画基础,早年她在北京艺术学院学习时,就

受教于俞致贞、田世光。1964年,她刚刚迈

出大学校门,作为年轻的女画家,其作品就

被选中参加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而且当即

受到社会好评。当时她还不认识的潘絜兹

在一篇文章中赞许她“花鸟画也有新意新

情”。(《北京日报》1964年9月2日)

中国工笔花鸟画虽然有着极宝贵的悠

久的传统经验,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历

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要使工笔花鸟画这

一古老画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就必须进行

新的探索,新的创造。康淑贞信念坚定,一

直把这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探索,康淑贞在

工笔花鸟画方面摸索出一套新的表现手法,

在意境、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形

成了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别人的清新隽雅

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色彩方面,她吸收了油

画、水彩画的一些技法,特别注意画面色调

的统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和谐之

美。同时,在画面中又注意局部的色彩对

比,从而使统一的色调中呈现出艳而不俗的

丰富之美。康淑贞还坚持运用中国画中极

富表现力的以线造型、以线传神的绘画语

言,表现出花与鸟的生动性与力度感。不

但在线的勾勒中表现不同的物象的神韵,

而且在线描中注入画家不同的情思,使线

意表现避免了那种千篇一律的呆板画法。

在构图上,康淑贞有意突破传统的折枝花

卉的三七停构图法,有时大量运用空白,

给人一种空阔、深远之感,有时又四个纸

边全部占用,密度中见其巧思。中国画特

别是工笔花鸟画,过去一般不注意背影的

衬托。康淑贞的作品却赋予一定的背景处

理,这种背景有时富于变化的色调,有时

点缀一些呼应之物,从而造成一种多层次

的遐想。这就不但扩大了工笔画的空间层

次,而且丰富了它的内容,从而把读者引

向思维的深远境界,而这一切又都形成了

康淑贞作品中的意境。意境,是中国画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受到历代画家特

别是文人画家的推崇。他们认为一幅不具

备内在意义的绘画作品是不会有长久生命

的,因此,“深山藏古寺”、“千里蛙声出山

泉”等,也就成为绘画史上脍炙人口的故

事。但是,毋庸讳言,在工笔花鸟画中,

也有不少作品只重对客观物象的逼真勾

画,而缺乏引人回味的艺术境界。康淑贞

非常重视作品中意境的创造,每幅作品从

构思到创作,她都在立意方面进行深深的

思考,从而使她的作品都蕴涵着极富神韵

的意境之美。

康淑贞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成功,在

《晨雾浓》《荷塘》《幽谷月光》《花色重》

《黄玫瑰》等画作中,得到鲜明表现。《晨

雾浓》表现早晨浓雾弥漫中的景色,画家

用大写意的手法畅快淋漓地铺染了蓝灰色

的浓雾,在此背景上,以被北京人称为

“雪青”的常色,用传统的“随类赋彩”的

方法勾画晕染出两支极富动感的夹竹桃,

在夹竹桃的花枝间两只黑头、白脯、红背

小鸟侧目眺望,好像要探觅出雾中之谜。

整个画面虚实相间,互相映照,统一而丰

富。《荷塘》不以亭亭玉立在荷叶之上的花

为主题,而是把幽深荷叶中朦胧月色笼罩

下含苞待放的花苞作为表现对象。在墨蓝

的水塘中,在碧叶的掩映下,一朵白里泛

红的荷苞挺拔而出,娇嫩妍丽,生动地表

现了被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的荷花出污泥

而不染的精神。荷梗上一双白脯绿背小

鸟,正引颈向荷叶外张望,微妙地把人们

的意念引向了荷塘外广阔的天地。这幅画

在着色与勾线上也极见功力,荷苞设色艳

丽,水分饱满,给人一股充沛的生气。大

面积的荷叶晕染清柔透明,湿润跳脱,极

富质感又无匠气。荷叶上用红毫勾勒出的

网络脉纹,工细有力,而斜向横出的荷杆

则挺拔劲健,两者互相照应,更增加了整

个画面的力度。整幅画构图新巧,意境幽

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幽谷月光》表现

幽谷月光下的夜色。大胆用深蓝晕染背

景,既显示了谷之幽,又显示了夜之深。

在这种深幽的背景上,清艳的芍药花及花

下静卧的小鸟,显示着月色的光感。画中

的斑斓山石,是用积水法多次晕染而成,

它处于幽深背景与光感花朵之间,成为中

间色调,使画面丰富而协调。苏轼说:“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

知非诗人。”《幽谷月光》正是在意象的描

绘中,表现出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

在 《对工笔花鸟画的回顾展望与探

索》一文中,康淑贞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

现状进行了如下概述:其一是固守着传统

技法,保持着绘画语言的极端稳定,对一

花一鸟进行逼真描绘;其二是和传统针锋

相对,用西方现代派手法来“改造”中国

工笔花鸟画,以实现其“创新”,其绘画语

言极端抽象与虚无;其三则处于二者之

间,既继承工笔花鸟画的深厚传统,又注

意吸收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达到各种绘

画品种的交流,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沟通。

画家表示:“我不主张工笔花鸟的单一样

式,也无意贬低传统派与现代派的价值,

但我却认为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做法,

预示着工笔花鸟画的光辉前景。”康淑贞的

作品鲜明体现了这一可贵的艺术追求。工

笔花鸟画以线造型、重彩渲染的传统技法

极富功力,却又没有那种单一、呆板之

感;新的构图,新的铺染,新的意境和新

的情趣深切感人,却又是扎扎实实运用传

统技法加以表现。以开拓的眼光,在传统

基础上创新,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为一体,

使人从中得到涤荡心怀的艺术熏陶,这是

康淑贞花鸟画创作的成功,也是其受到人

们喜欢的原因所在。花色重

荷 塘

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陈家泠艺术大展”开幕式暨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陈家泠继2013年举办“化境——陈

家泠艺术展”之后,再次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新展览,也是一位年届八十的老艺术家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献礼展。展览集中展示了他近年来在绘画、书法、陶瓷、家具、丝绸

等多个艺术门类上的新拓展、新创作,创作题材从井冈山、娄山关、延安、太行山、梁家河到西湖,艺术家将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

物工艺传统不断创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梁家河可美了

花港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