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8-12-08/04/04.pdf ·...

1
宋徽宗诲谕 少年英气 如 今《千 里 江 山 图》卷 已 经 900 多岁了,都说纸寿千年绢八百,可是 画卷展开,青绿的颜色如宝石一样, 依然明艳辉煌。 这得益于北宋宫廷成熟的制色技 术,色相纯度很高,夺人眼目。宋徽宗 “诲谕”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卷,是 为了提振青绿山水,尤其是要开创大 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王希孟除了在 画学受过基本训练,几乎是一张白纸, 极易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 当时的李唐、朱锐等人的手法已 经定型,重塑的难度比较大。王希孟 敢于使用大量石青石绿,这在以往极 为少见,相信这是他的观山所得:苍 翠葱郁之山,近则呈绿,远则显青,原 因是空气的厚度改变了远处山林的 本色。画家继承前人用色之法,概括 提炼出青绿二色。 画者内在的灵秀,是一种时刻洞 悉生活之美的姿态,画中的每一处细 节都精致、时尚,比例精妙,高低合 体,笔墨简约灵动。虽然画卷很长, 但是画中的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千 里江山图》卷共公开展出过5次。一 次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一次是在 80 年 代;进入21世纪,《千里江山图》卷分别 在 2009 年和 2013 年展出,最近的一次 展出是在 2017 年 9 月,为全卷展出。 画家陈丹青看了2013年的展 出,说道:“我就去看,脑袋就抵在展 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 实在是太辉煌!” 陈丹青说,通常成年的老成的大 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的取舍 和概括,可十八岁的王希孟,在忙着 做加法。人在十八岁的年纪,才会有 这股子雄心和细心。《千里江山图》卷 一点儿不乱,不繁杂、不枝蔓,通篇贵 气,清秀逼人。我们想象中的中国古 典画家,总是白胡子老人,在这里,我 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 他必须十八岁,再小几岁,再老几岁, 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卷。 然而,《千里江山图》卷是这位少 年的唯一传世之作,清代鉴古家宋牧 仲在《论画绝句》中惋惜不已: “宣和供 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 图身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并注云: “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 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 但我们不妨相信,王希孟来到这 个世界似乎就是为了留下这幅画卷,十 八岁时世间的混浊和苦难还不曾在他 眼睛里留下痕迹,单凭着独属于翩然少 年的灵气,就可以成就这纤尘不染的千 里江山,即便历经千年,我们依然被那 青绿山水的勃勃生机狠狠击中心灵。 《千里江山图》卷在 2017 年 9 月 展出时,观众云集,排队参观。这次 展出之后,我们恐怕有很长时间又看 不到《千里江山图》卷真容了,因为 《千里江山图》卷使用了很多矿物质 颜料,颜色很厚,开卷可能即有些微 损伤。所以,对于《千里江山图》卷, 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 的重要书画作品每次展出都不能超 过两个月,展出以后还要回去“睡 觉”,且不得短于三年。 1113年,王希孟将《千里江山图》卷 呈给了宋徽宗,此图被赐予蔡京; 1126 年,蔡京被宋钦宗废黜,财产被查抄。金 军破汴时,此卷在汴京散佚,南宋理宗时 再次入宫,有“缉熙殿宝”为证。 到元朝,为元代高僧溥光所藏, 并有接题,后人从中得知他曾赏阅近 百次。溥光后易主,不知何人,一直 递藏到明末清初梁清标处,其藏品中 的多数流入清宫,也包括此卷。1922 年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盗走。 从此,这幅画就随着溥仪一路颠 沛流离,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东 北,成了伪满皇宫里的收藏。1945年, 日本战败。伪满洲国覆灭。这批书画 被溥仪的侍从偷出来,卖往天津,当时 被称为“东北货”。后被古董商人靳伯 声所获,移交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 1953 年拨交进入故宫博物院。 溥光对《千里江山图》卷推崇备 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 “在古今丹青 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 耳。” 图文摘自《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书中收录了124 张风格各异的清单, 每张清单后都附有 相关的图片,其中大 部分是清单原件的 影 印 本 。 这 124 张 清单跨越古今,涵盖 了许多历史事件,以 及名人们经历的奇 闻趣事:古埃及人请假的理由,有些在今 天看来也仍然适用;达尔文的父亲对儿子 事业的质疑,全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也无 法过上稳定的生活;爱因斯坦要求妻子遵 守的协议,让人看完不禁开始思考婚姻的 意义…… 4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校对:肖仲制作:高志翔 悦读 Pleasure Reading 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 编 办 公 室 E- 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 辑 部 :66336118 时 政 新 闻 部 :66336128 经 济 新 闻 部 :66336158 综 合 新 闻 部 :66336168 邮 编 :300453 广 告 热 线 :66336000 发 行 热 线 :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精品连载 《清单趣史》 新书速递 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纵长 51.5厘米,横宽1191.5厘米。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 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 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 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 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 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大约政和三年(1113 年),宋徽 宗的“亲传弟子”王希孟终于完成了 一幅让这位书画双绝的皇帝满意的 作品—《千里江山图》卷。这幅长 卷让起源于隋唐的青绿山水重回宋 人视野,并将这一绘画形式推向顶 峰。此后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青绿 山水画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 法,但画好难度极大。清初“四王”之 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 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 宋徽宗宠臣蔡京是这幅画的第 一位主人,他的题跋讲述了画者生 平: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 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 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 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 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 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徽宗赵佶,一代书画大师,也 是帝王艺术家。对于宋徽宗来说,人 生最得意的事,就是做自己想做的 —成为“宫廷画院院长”。 承宋徽宗在艺术修养上的前瞻性 以及蔡京“崇宁兴学”的倡导,画学于 1104 年创办,专门培养绘画人才,以提 高未来翰林图画院画家的综合素养。 作为第一批画学生徒结业后,王 希孟在文书库工作,但他仍然喜欢画 画,并多次向宋徽宗献画,虽不“甚 工”,但因为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 宋徽宗看重,得宋徽宗亲授画技而终 有成就,绘制出《千里江山图》卷这一 千古绝作。 宋徽宗看后赞赏不已,特意将画 赐给以书法载誉的宠臣蔡京。 作为皇帝,宋徽宗不一定合格, 但作为一名文艺青年,他可是当时艺 术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书画史上占 有一席之地。他自己的作品大都洋 溢着古典美,这种美出自对传统的继 承、对现实主义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 文学素养。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也 是他最先倡导的,他十分关注画作中 的诗意,在考察画院画师时,就常常 以一句诗歌为题,命画师作画。 这正是王希孟写唐人诗意的背 景。他要进入翰林图画院,必须过考 试这一关。宋徽宗爱出隐逸之句考 学生的画意,要求学子们曲尽其意、 遐想无限。比如,他曾考画“野水无 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山水画家宋 迪之侄宋子房画一渡工卧于船尾,横 一孤笛,拔得头筹。 王希孟艺术天分极高,模仿能力 极强,品行孤傲不羁。《千里江山图》 卷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 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 代北宋开拓的图式。 王希孟能够创作出不平凡的作 品,并非单纯因为他是“天才”。一方 面,王希孟勤奋好学,皇家画院又有优 良的学习条件,便于其观摩前代的优秀 作品。另一方面,宋徽宗作为帝王,改 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 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 的要求,引领了后代画家长久的艺术审 美,让“青绿山水”这种中国传统的绘画 技法得以流传和创新。无独有偶,王希 孟在画院的同事张择端,画出了著名的 《清明上河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 是世俗繁华的史诗,那《千里江山图》卷 则是对锦绣山河的唱颂。 该书以中医的视 角系统思考,从生化 的层面深入剖析,层 层抽丝剥茧,把茶与 饮茶真实、本质的一 面,通过证据链条,力 求准确表达。通过系 统梳理历代中医文 献,厘清茶亦食亦药 的发展脉络,并从茶的起源、制作技术的 发展、不同时代的品饮方式等诸多方面, 对六大茶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寻找出 茶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种种 影响。 撰文 范炳菲 《茶与健康》 领导者最像舞 台上的指挥家,而伟 大的指挥家无一不 是管理大师。世界 著名指挥家伊泰·塔 尔格玛由其丰富的 指挥和培训的经历 谈起,描述了 6 位世 界级指挥家的指挥 方式,以此诠释了6种典型的领导风格。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领导风格对其各自 “团队”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总结出卓越 领导者必修3大能力:刻意无知、忽略差 距、倾听。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一直到 2014 年年初,项目团队 才达成共识,开始筹备做一个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可逆式主动止水的 ‘最终接头’。其间我们总共组织了 十余次专家咨询会,攻关会议更是 开了有上百次,先后推翻了十多个 方案,同时也进行了数十次的验证 性实验和调试性演练,最后才形成 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型的整体 安装方案。所以说,真不容易。当 时我就不同意推倒重来,怕麻烦是 一个因素,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我们 要为此冒极大的风险。” “什么风险?这风险有多大?” 我追问。 高纪兵答: “很大。” “第一,我们的‘最终接头’理论 上是可以逆向操作的,但是对逆向 操作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并没 有实操的预案;第二,‘最终接头’和 33节沉管一样,不是说什么时候安 装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安装的,必须 在允许的‘时窗口’内完成,如果等 准备工作就绪,但‘时间窗口’错过 了,再装就很危险;此外,还有一个 巨大的阴影,那就是欧洲的厄勒海 峡沉管隧道,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 尽管也是一步一步地按技术规程来 操作,但鬼使神差,一段管节就是因 为‘密封门突然破裂’而沉入海底, 延误了工期。” 高纪兵说:“后来我们真的推倒 重来了,好几次险情真是吓得人手 脚冰凉。” 外国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继续争 论着,只有林鸣眉头不展。 “不, 4 年沉管隧道安装, 33 次深 海之吻,我们从没有这么大的偏差 数据出现过。这个数据会使港珠澳 大桥建设的光辉变得黯淡!” 林总开始问身边的工程副总、 设计总负责人:“你们要让这个遗憾 永远地留在海底吗?你们甘心吗?” “副手”们都明白老板这是决意 返工,要“一意孤行”了。 但“返工”,或者说“精调”,把一 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 6000 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对准角 度,再放到位置,不能保证调一次就 成功,谈何容易! 又是 4 个小时的集中“会诊”、 务实讨论。 为了以防万一,设计人员事先 已经为“最终接头”预设了一种断开 装置,这就意味着“返工”是可行 的。只不过茫茫大海,海浪冲击,暗 流汹涌,“最终接头”一旦重新断开、 提起,不成功后果是什么?推顶系 统,也就是“最终接头”最核心的部 分,由两侧各 27 台千斤顶、顶推小 梁及临时止水带组成,一旦腔内与 外界(海水)的压力不平衡,脱开时 就有可能被损坏乃至完全破坏,那 结果可是不堪设想。 “算了吧。” “还是算了吧!” 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总罢手。 现在的情况已经是60分了,虽 有遗憾,但你非要追求 90 分、100 分,那万一失败了,千古骂名,所有 功劳都会因为这一处闪失而消弭 殆尽,况且新闻已经报出去了,成 功的后面还要再来一个“是否成 功,尚未知”? 怎么办?不返工,不影响使用, 但“17 厘米的偏差”是个心病,留给 历史的确是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遗 憾;但返工重装,成功了便什么都好 说,万一失败,中国人的脸面、整个 大桥已经叫响世界的“成功”就可能 毁于一旦,我们敢赌吗!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决策者迅速思索着、权衡着千钧压顶,何去何从? 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有人形容 “此一处血栓差点要了大桥的卿卿 性命”! 中国人不是“吃饱了撑的”? 先按下林鸣最后如何“决策”不 表,我得先解决掉卡在喉咙里的一块 大骨头,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建港 珠澳大桥。我说过了,港珠澳大桥不 仅是桥,而是桥、岛、隧一体化的跨海 超级通道。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在珠 江口外建这样的一座通道?为什么 非要桥、岛、隧相结合? 围绕大桥的建设—特别是桥 身已现,芙蓉出水,中国人真的在浩 瀚的伶仃洋上用自己的实力摆弄出 了一条线条优美、嫦娥广袖般的长 —各方的议论、猜测也就漫卷 而来。其中,骄傲自豪当然是大多 数,为国家强大、为粤港澳三地的融 合竖起大拇指;但也有人质疑,有人 把话说得很难听: 港珠澳大桥,这座全球最长的 大桥,在世界工程史上是个奇迹,在 使用价值上却成了世界史上最大的 难题—大桥即将建成通车,但给 谁用? 祖国内地的车辆不能用,因为内 地车牌不能出入香港和澳门。 香港的车辆不能用,因香港车牌 又不能去内地和澳门。 (连载 4) 作者:长江 定价:46元 出版时间:2018 年 8 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开海岳 走近港珠澳大桥 全长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项目,更是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有力见证。作家深入工程内部,从 亲身体验和多方采访出发,记录了这座被国外同行列入“新世界七大 奇迹”工程的前世今生。 《千里江山图》局部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宋徽宗诲谕

少年英气

如今《千里江山图》卷已经 900

多岁了,都说纸寿千年绢八百,可是

画卷展开,青绿的颜色如宝石一样,

依然明艳辉煌。

这得益于北宋宫廷成熟的制色技

术,色相纯度很高,夺人眼目。宋徽宗

“诲谕”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卷,是

为了提振青绿山水,尤其是要开创大

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王希孟除了在

画学受过基本训练,几乎是一张白纸,

极易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

当时的李唐、朱锐等人的手法已

经定型,重塑的难度比较大。王希孟

敢于使用大量石青石绿,这在以往极

为少见,相信这是他的观山所得:苍

翠葱郁之山,近则呈绿,远则显青,原

因是空气的厚度改变了远处山林的

本色。画家继承前人用色之法,概括

提炼出青绿二色。

画者内在的灵秀,是一种时刻洞

悉生活之美的姿态,画中的每一处细

节都精致、时尚,比例精妙,高低合

体,笔墨简约灵动。虽然画卷很长,

但是画中的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千

里江山图》卷共公开展出过5次。一

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是在80年

代;进入21世纪,《千里江山图》卷分别

在2009年和2013年展出,最近的一次

展出是在2017年9月,为全卷展出。

画家陈丹青看了 2013 年的展

出,说道:“我就去看,脑袋就抵在展

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

实在是太辉煌!”

陈丹青说,通常成年的老成的大

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的取舍

和概括,可十八岁的王希孟,在忙着

做加法。人在十八岁的年纪,才会有

这股子雄心和细心。《千里江山图》卷

一点儿不乱,不繁杂、不枝蔓,通篇贵

气,清秀逼人。我们想象中的中国古

典画家,总是白胡子老人,在这里,我

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

他必须十八岁,再小几岁,再老几岁,

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卷。

然而,《千里江山图》卷是这位少

年的唯一传世之作,清代鉴古家宋牧

仲在《论画绝句》中惋惜不已:“宣和供

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

图身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并注云:

“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

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

但我们不妨相信,王希孟来到这

个世界似乎就是为了留下这幅画卷,十

八岁时世间的混浊和苦难还不曾在他

眼睛里留下痕迹,单凭着独属于翩然少

年的灵气,就可以成就这纤尘不染的千

里江山,即便历经千年,我们依然被那

青绿山水的勃勃生机狠狠击中心灵。

《千里江山图》卷在2017年9月

展出时,观众云集,排队参观。这次

展出之后,我们恐怕有很长时间又看

不到《千里江山图》卷真容了,因为

《千里江山图》卷使用了很多矿物质

颜料,颜色很厚,开卷可能即有些微

损伤。所以,对于《千里江山图》卷,

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

的重要书画作品每次展出都不能超

过两个月,展出以后还要回去“睡

觉”,且不得短于三年。

1113年,王希孟将《千里江山图》卷

呈给了宋徽宗,此图被赐予蔡京;1126

年,蔡京被宋钦宗废黜,财产被查抄。金

军破汴时,此卷在汴京散佚,南宋理宗时

再次入宫,有“缉熙殿宝”为证。

到元朝,为元代高僧溥光所藏,

并有接题,后人从中得知他曾赏阅近

百次。溥光后易主,不知何人,一直

递藏到明末清初梁清标处,其藏品中

的多数流入清宫,也包括此卷。1922

年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盗走。

从此,这幅画就随着溥仪一路颠

沛流离,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东

北,成了伪满皇宫里的收藏。1945年,

日本战败。伪满洲国覆灭。这批书画

被溥仪的侍从偷出来,卖往天津,当时

被称为“东北货”。后被古董商人靳伯

声所获,移交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

1953年拨交进入故宫博物院。

溥光对《千里江山图》卷推崇备

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

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

耳。”图文摘自《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书中收录了124张风格各异的清单,每张清单后都附有相关的图片,其中大部分是清单原件的影印本。这 124 张清单跨越古今,涵盖了许多历史事件,以及名人们经历的奇闻趣事:古埃及人请假的理由,有些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适用;达尔文的父亲对儿子事业的质疑,全因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也无法过上稳定的生活;爱因斯坦要求妻子遵守的协议,让人看完不禁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

4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校对:肖仲 制作:高志翔悦读 Pleasure Reading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辑部:66336118 ■时政新闻部:66336128 ■经济新闻部:66336158 ■综合新闻部:66336168 ■邮编:300453 ■广告热线:66336000 ■发行热线: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精品连载

《清单趣史》

新书速递

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纵长51.5厘米,横宽1191.5厘米。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大约政和三年(1113 年),宋徽

宗的“亲传弟子”王希孟终于完成了

一幅让这位书画双绝的皇帝满意的

作品——《千里江山图》卷。这幅长

卷让起源于隋唐的青绿山水重回宋

人视野,并将这一绘画形式推向顶

峰。此后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青绿

山水画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

法,但画好难度极大。清初“四王”之

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

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

宋徽宗宠臣蔡京是这幅画的第

一位主人,他的题跋讲述了画者生

平: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

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

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

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

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

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徽宗赵佶,一代书画大师,也

是帝王艺术家。对于宋徽宗来说,人

生最得意的事,就是做自己想做的

事——成为“宫廷画院院长”。

承宋徽宗在艺术修养上的前瞻性

以及蔡京“崇宁兴学”的倡导,画学于

1104年创办,专门培养绘画人才,以提

高未来翰林图画院画家的综合素养。

作为第一批画学生徒结业后,王

希孟在文书库工作,但他仍然喜欢画

画,并多次向宋徽宗献画,虽不“甚

工”,但因为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

宋徽宗看重,得宋徽宗亲授画技而终

有成就,绘制出《千里江山图》卷这一

千古绝作。

宋徽宗看后赞赏不已,特意将画

赐给以书法载誉的宠臣蔡京。

作为皇帝,宋徽宗不一定合格,

但作为一名文艺青年,他可是当时艺

术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书画史上占

有一席之地。他自己的作品大都洋

溢着古典美,这种美出自对传统的继

承、对现实主义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

文学素养。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也

是他最先倡导的,他十分关注画作中

的诗意,在考察画院画师时,就常常

以一句诗歌为题,命画师作画。

这正是王希孟写唐人诗意的背

景。他要进入翰林图画院,必须过考

试这一关。宋徽宗爱出隐逸之句考

学生的画意,要求学子们曲尽其意、

遐想无限。比如,他曾考画“野水无

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山水画家宋

迪之侄宋子房画一渡工卧于船尾,横

一孤笛,拔得头筹。

王希孟艺术天分极高,模仿能力

极强,品行孤傲不羁。《千里江山图》

卷的野心远远超过隋唐的展子虔和

李思训,王希孟沿袭的全景观,是五

代北宋开拓的图式。

王希孟能够创作出不平凡的作

品,并非单纯因为他是“天才”。一方

面,王希孟勤奋好学,皇家画院又有优

良的学习条件,便于其观摩前代的优秀

作品。另一方面,宋徽宗作为帝王,改

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

《千里江山图》与王希孟

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

的要求,引领了后代画家长久的艺术审

美,让“青绿山水”这种中国传统的绘画

技法得以流传和创新。无独有偶,王希

孟在画院的同事张择端,画出了著名的

《清明上河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

是世俗繁华的史诗,那《千里江山图》卷

则是对锦绣山河的唱颂。

该书以中医的视角系统思考,从生化的层面深入剖析,层层抽丝剥茧,把茶与饮茶真实、本质的一面,通过证据链条,力求准确表达。通过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文献,厘清茶亦食亦药的发展脉络,并从茶的起源、制作技术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品饮方式等诸多方面,对六大茶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寻找出茶性的变化规律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种种影响。 撰文 范炳菲

《茶与健康》

领导者最像舞台上的指挥家,而伟大的指挥家无一不是管理大师。世界著名指挥家伊泰·塔尔格玛由其丰富的指挥和培训的经历谈起,描述了 6 位世界级指挥家的指挥方式,以此诠释了6种典型的领导风格。通过深入探讨不同领导风格对其各自

“团队”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总结出卓越领导者必修3大能力:刻意无知、忽略差距、倾听。

《指挥大师的领导课》

一直到2014年年初,项目团队

才达成共识,开始筹备做一个全世

界独一无二的、可逆式主动止水的

‘最终接头’。其间我们总共组织了

十余次专家咨询会,攻关会议更是

开了有上百次,先后推翻了十多个

方案,同时也进行了数十次的验证

性实验和调试性演练,最后才形成

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新型的整体

安装方案。所以说,真不容易。当

时我就不同意推倒重来,怕麻烦是

一个因素,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我们

要为此冒极大的风险。”

“什么风险?这风险有多大?”

我追问。

高纪兵答:“很大。”

“第一,我们的‘最终接头’理论

上是可以逆向操作的,但是对逆向

操作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并没

有实操的预案;第二,‘最终接头’和

33节沉管一样,不是说什么时候安

装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安装的,必须

在允许的‘时窗口’内完成,如果等

准备工作就绪,但‘时间窗口’错过

了,再装就很危险;此外,还有一个

巨大的阴影,那就是欧洲的厄勒海

峡沉管隧道,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

尽管也是一步一步地按技术规程来

操作,但鬼使神差,一段管节就是因

为‘密封门突然破裂’而沉入海底,

延误了工期。”

高纪兵说:“后来我们真的推倒

重来了,好几次险情真是吓得人手

脚冰凉。”

外国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继续争

论着,只有林鸣眉头不展。

“不,4年沉管隧道安装,33次深

海之吻,我们从没有这么大的偏差

数据出现过。这个数据会使港珠澳

大桥建设的光辉变得黯淡!”

林总开始问身边的工程副总、

设计总负责人:“你们要让这个遗憾

永远地留在海底吗?你们甘心吗?”

“副手”们都明白老板这是决意

返工,要“一意孤行”了。

但“返工”,或者说“精调”,把一

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

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对准角

度,再放到位置,不能保证调一次就

成功,谈何容易!

又是 4 个小时的集中“会诊”、

务实讨论。

为了以防万一,设计人员事先

已经为“最终接头”预设了一种断开

装置,这就意味着“返工”是可行

的。只不过茫茫大海,海浪冲击,暗

流汹涌,“最终接头”一旦重新断开、

提起,不成功后果是什么?推顶系

统,也就是“最终接头”最核心的部

分,由两侧各 27 台千斤顶、顶推小

梁及临时止水带组成,一旦腔内与

外界(海水)的压力不平衡,脱开时

就有可能被损坏乃至完全破坏,那

结果可是不堪设想。

“算了吧。”

“还是算了吧!”

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总罢手。

现在的情况已经是60分了,虽

有遗憾,但你非要追求 90 分、100

分,那万一失败了,千古骂名,所有

功劳都会因为这一处闪失而消弭

殆尽,况且新闻已经报出去了,成

功的后面还要再来一个“是否成

功,尚未知”?

怎么办?不返工,不影响使用,

但“17厘米的偏差”是个心病,留给

历史的确是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遗

憾;但返工重装,成功了便什么都好

说,万一失败,中国人的脸面、整个

大桥已经叫响世界的“成功”就可能

毁于一旦,我们敢赌吗!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决策者迅速思索着、权衡着——

千钧压顶,何去何从?

这就是后来为什么有人形容

“此一处血栓差点要了大桥的卿卿

性命”!

中国人不是“吃饱了撑的”?

先按下林鸣最后如何“决策”不

表,我得先解决掉卡在喉咙里的一块

大骨头,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建港

珠澳大桥。我说过了,港珠澳大桥不

仅是桥,而是桥、岛、隧一体化的跨海

超级通道。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在珠

江口外建这样的一座通道?为什么

非要桥、岛、隧相结合?

围绕大桥的建设——特别是桥

身已现,芙蓉出水,中国人真的在浩

瀚的伶仃洋上用自己的实力摆弄出

了一条线条优美、嫦娥广袖般的长

桥——各方的议论、猜测也就漫卷

而来。其中,骄傲自豪当然是大多

数,为国家强大、为粤港澳三地的融

合竖起大拇指;但也有人质疑,有人

把话说得很难听:

港珠澳大桥,这座全球最长的

大桥,在世界工程史上是个奇迹,在

使用价值上却成了世界史上最大的

难题——大桥即将建成通车,但给

谁用?

祖国内地的车辆不能用,因为内

地车牌不能出入香港和澳门。

香港的车辆不能用,因香港车牌

又不能去内地和澳门。 (连载4)

作者:长江定价:46元出版时间:2018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开海岳 ——走近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项目,更是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有力见证。作家深入工程内部,从亲身体验和多方采访出发,记录了这座被国外同行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迹”工程的前世今生。

《千里江山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