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mtbstyle no.12

104

Upload: just-co

Post on 26-Mar-2016

2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9 download

DESCRIPTION

MOUNTAIN BIKE/Downhill/Freeridr/All Mountain/Dirt Jump magazine.

TRANSCRIPT

Page 1: flowMTBstyle NO.12
Page 2: flowMTBstyle NO.12
Page 3: flowMTBstyle NO.12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4: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 flowMTBstyle NO.12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6: flowMTBstyle NO.12

序那天我仔細的想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報導有關

XC的內容,還在思考的時候,我從朋友手中拿

了一輛1998年的登山車,而且還是知名的MARIN

品牌,從外型上我可以看出它的歷史,心想,

好吧!順便來了解一下XC車吧,但經過2次的騎

乘,我必須很坦白的說,我實在沒辦法接受XC車

的那種必須擁有耐心及毅力的騎乘模式,但是又

覺得XC車裡有很多的學問,我後來還是放棄了,

如果讀者有期待我們報導XC車的內容,可能要敬

請見諒了,不過如果像是AM接近XC的雙避震車,

我們還是會有機會為大家來做相關的報導,只是

礙於人力有限,實在很難再增加更多內容,不過

我們依然會堅持我們的意念及做法來讓大家一起

分享台灣獨特的單車越野文化,不過今年各地的

俱樂部及廠商真的是用心良苦,都自己舉辦起騎

乘活動,讓我們這些愛好越野單車的人,可以有

機會表現,但是也因為沒有一個機制,各地的活

動時間都很接近,有的還重疊在一起,讓要負報

導責任的我,有點兩難,不過看到各方的活動精

彩也都感到欣慰。

今年夏天,已經開始,一早,光是早晨6點就可

以感受到太陽的威力,更不用說騎車了,想必很

多車友的騎乘時間不是再更早,就是在晚上囉,

不管如何,我們繼續熱血吧。

總編 彭 文星

Page 7: flowMTBstyle NO.12
Page 8: flowMTBstyle NO.12

總編輯 彭 文星國際編輯 Andrew Sher

攝影總監 Dantol Peng影像製作 DF-IMAGE STUDIO

商業特約攝影 干 智安 www.lighitstudio.com 國際特約攝影 Alfred Wang

美術編輯 Dantol Peng 番小米

網路媒體 影片 DF-IMAGE STUDIO

2011/07 第十二集

flowMTBstyle單車越野雜誌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www.flowmtbstyle.com讀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Page 9: flowMTBstyle NO.12

P20Victor Heresmann名人訪談P26The HONGKONG BMX ParkP36Nuke Proof Scalp下坡車P46Tonic Fab Howie 純種26吋街道單車P56正插式vs倒叉式避震器

P66台灣杉林系列-竹子湖小徑

P764X.DJ.DS把手各部基本設定概念

P16TLD Shock Doctor 護膝護肘P18Elixir 9碟煞跟HS1碟盤

P90高雄大坪頂-士官長杯下坡賽

Page 10: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1: flowMTBstyle NO.12

照片故事一個大的跳台除了可以讓你飛的又高又遠之外

另一個比較深層的思考

也是與自己對話的另一種方式

排除現實的考量與思考

當你對自己說:可以的我可以的。

你等於已經在挑戰自己了

挑戰自己,不需年齡限制

攝影:Dantol Peng

地點:高雄大坪頂

車手:阿米哥

Page 12: flowMTBstyle NO.12

照片故事每一次的林道越野就像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時候

每一次的穿梭就像與林道懈逅的時候

這就是我們每個週末要到那大自然裡去的原因

攝影:Dantol Peng

地點:竹子湖小徑

車手:Geoeg/James

Page 13: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4: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5: flowMTBstyle NO.12

照片故事有時候

單車可以去一些摩托車沒辦法去到的地方

我們將輪子代為我們的腳步

穿越林道

攝影:Dantol Peng

地點:巴陵古道

車手:匿名

Page 16: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7: flowMTBstyle NO.12

TLD Shock Doctor護膝護肘

flow每月精選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TLD的 Shock Doctor護膝跟護肘是

TLD旗下新款式的護具系列,TLD這

次與美國專門做運動安全護具公司

Shock Doctor合作,開發了一系列

的合身單車專用護具,Shock Doc-

tor這家公司主要是做美式足球跟

冰上區棍球護具為主,他們的護具

講求舒適、輕巧、柔軟度,當然

還有最重要的安全保護功能,TLD

配合Shock Doctor專利的材質跟護

墊做出的護墊,外型很貼身、外表

看起來很像只有套上一層比較厚的

布套,但在它輕薄的外型下有內藏

防撞墊,位置放在護膝的膝蓋關節

以及護肘的手肘關節上,幫助吸收

撞擊;防撞墊的外側用吸震泡綿包

住,吸震泡綿的形狀有根據人體關

節構造設計,在穿戴的時候能保持

關節活動性,護具兩側的外層是

採用網線設計,增加透氣性跟柔軟

度,Shock Doctor的護膝跟護肘與

傳統的護具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它不

是靠綁帶固定,而是一個像是X形狀

相當有彈性的伸縮帶設計,從關節

的內側固定護具的位置,省去傳統

綁帶,換成這種伸縮帶來固定,讓

護具在穿戴上的舒適度跟活動範圍

大幅度的提升,為了怕護具在穿戴

的時候跑位,除了X形狀的伸縮設

計,TLD還在護具的內部多加了防滑

矽膠,讓護具在激烈騎乘跟撞擊的

時候依然可以保持它的位置,達到

護具本身該有的保護功能。

TLD的Shock Doctor護膝跟護肘看到

實品第一個感覺就是它的配色不是

最討喜的黑色灰色搭配,有點舊舊

的感覺,不過TLD設計這款護具是以

舒適度跟保護功能為主,造型配色

不是他們的重點,這組護膝跟護肘

穿戴的感覺超乎意料的舒適,筆者

本身是非常不喜歡戴護肘的,因為

一般的護肘會明顯影響手臂跟肩膀

的活動空間以及騎乘的手感;Shock

Doctor的護肘穿戴的感覺比起一般

的護肘靈活很多,比較不會影響到

整支手臂的活動範圍,很像是穿了

一件比較緊的長袖一樣,護膝方面

穿起來也同樣很舒適,很像是緊身

牛仔褲一樣,沒有束帶的護具只靠

護具的X型伸縮帶設計固定位置,剛

穿的時候會讓人覺得不夠牢套,不

過護具本身合乎人體關節造型,會

讓護肘跟護膝穩穩的保持該有的位

置上,護具內部的的防滑矽膠就算

是流汗也不易移位脫落。

除了舒適性、靈活度外,護具最重

要的就是保護效果,Shock Doctor

護肘跟護膝的保護效果是屬於中輕

量型的保護功能,由於原廠一開始

就是以輕量、舒適性為設計的基準

點,在保護功能上並沒有用特別厚

的護墊跟吸震棉,護具的保護功能

可以抵擋一般的摔車跟撞擊,如果

是超高速度或是飛躍大的跳台,這

組護具的保護功能可能會不夠用,

這組護肘跟護膝是加長組的,護具

本身在保護手肘跟脛骨的效果很不

錯,可以抵擋摔車對手肘造成的刮

傷,護膝的部份可以保護脛骨不被

踏板刮傷。

整體來說根據護具的保護效果跟靈

活性來說,這組護具應該是偏向All

Mountain跟輕度FR跟DH,它的配色

跟外型設計可能不會是人見人愛,

這是TLD首次跟Shock Doctor合作

開發的護具,相信之後的款式在配

色跟外型應該會有所改變,至於舒

適度跟保護功能來說,TLD跟Shock

Doctor的合作是相當成功的。

Page 18: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9: flowMTBstyle NO.12

Elixir 9 碟煞HS1碟盤

flow每月精選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2 0 1 2年Avi d推出了他們旗下

Elixir款式煞車的第一次更新款

Elixir 9碟煞,現有的Elixir碟

煞款式,自從2008年底上市以來

到現在就深受好評,選擇採用

TaperBore™技術的煞車力道以

及手感方面都表現優異,這次

Elixir 9款式主要的兩個更新來

自於新的主油壺跟新的碟盤設

計,新的油壺設計目的是要提

供更好的灌油效果,跟煞車內

部氣泡控制,除了新的油壺設

計,Elixir 9還有一些其它細部

更新,像是新的煞把調整鈕、新

的煞車片間距調整鈕、新的煞把

轉點內襯、偷輕的卡鉗造型以及

下放規格的煞把鎖環;新的碟盤

設計,重量有減輕還有降低煞車

噪音的效果,尺寸上改為跟市場

統一的160、180跟200mm,原來

的185mm跟203mm尺寸還會繼續提

供,但是逐漸會被新的款式取

代。

Elixir 9新油壺設計的外型比

舊款的大,內部可以裝更多

油,Avid 把原來的灌油孔 從尾

端的煞車片間細的旋轉鈕上,改

到主油壺側邊,內部油壺內多加

了空氣限制裝置,原有的Elixir

CR煞車,空氣很容易在灌油的時

候從煞車把尾端調整鈕上的灌油

孔進入,然後通過氣密O環跑進

去煞車管線或是到卡鉗內,造成

碟煞手感跟煞車效果不穩定,所

以在灌油的時候,原有的Elixir

碟煞會需要比較專業的灌油技

術,不然煞車內很容易就會有氣

泡,新空氣限制裝置會限制氣泡

的流通,就算有氣泡在煞把尾端

的調整產生,也不會跑到煞車管

線或是卡鉗裡面而影響煞車手感

跟煞車效果,新的油壺設計可以

降低需要重新灌油的次數,新的

灌油孔位置讓灌油時也比較不容

易產生氣泡。卡鉗的部份Avid把

原有的Elixir卡鉗的設計,改成

更流線的造型,把多餘的材質除

去,外型更精簡、減輕重量,卡

鉗內還是採用雙活塞設計,力

道比原先Elixir好一點,一組

Elixir 9煞車組不含碟盤的重量

大約比原先Elixir CR的重量輕

13克,早期Elixir所使用的煞把

鎖環僅能夠搭配Matchmaker來整

合Sram變速手把,XX系統的問世

也沿伸出新的避震前叉鎖死功能

XLoc,這也讓當時推出的XX碟煞

出現新的整合鎖環系統Match-

maker X,當然Matchmaker X不

是只有整合Xloc或是變速手把,

在Flow第八期所介紹的RockShox

Reverb油壓線控伸縮座管一樣也

能整合到Matchmaker X中,而

Elixir 9一樣也能使用Match-

maker X此套整合系統,這也大

幅的提高Elixir 9的產品整合

性。

新的HS1碟盤將會取代現有的G3

Clean Sweep的碟盤,新的碟盤

設計完全是以功能為優先,Avid

工程師在測試時發現,多孔的小

洞碟盤表面設計,在煞車片跟

碟盤咬合的時候,會有比較穩定

的接觸面,可以提升煞車力道輸

出的穩定性,同時又能降低煞車

時所產生的噪音除此之外,新的

HS1碟盤比現有G3碟盤輕了將近

10%。Elixir 9煞車組連HS1碟盤

實際裝上車測試,煞車按起來的

手感很不錯,之前Elixir CR煞

車輕,剛裝上的時候磨合需要花

了一點時間,一旦磨合後煞車力

道跟現有的Elixir碟煞類似,有

稍微強一點點的感覺,不過原

有的Elxir煞車組力道就不差,

使用上最大的差異是在煞車手

感,Elixir 9的手感明顯比較

輕,按起來感覺比較有輕鬆感,

煞車在連續重煞下,力道還是很

穩定,碟盤方面HS1碟盤的煞車

噪音比原先G3碟盤小,煞車力道

有比較穩,但是不會比較強,密

集小孔的碟盤孔設計對碟片咬合

的穩定性有相當的效應,在這次

短期的測試無法測出Elixir 9新

的油壺設計到底能不能降低氣泡

對煞車的影響,必須長期的測試

跟重新灌油後才能知道,到底新

的油壺的效果是不是真的跟原廠

設計的一樣,Elixir 9新的煞

把調整鈕比原先Elixir CR的好

用,可以快速調整煞把的間距,

新的黑銀低調的配色在組車搭配

的時候更好配色,Elixir 9煞車

的更新有提升現有Elixir煞車的

感覺,它新的設計會陸陸續續更

新跟下放到Avid高檔以及低階的

煞車。

Page 20: flowMTBstyle NO.12
Page 21: flowMTBstyle NO.12

interview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VictorHeresmann

名人訪談

響徹全球的城市下坡賽賽道設計者

Victor Heresmann這名字一般車友很難

有機會聽到,也可能沒有機會認識這位

人物,他是這幾年來,南美洲城市下坡

興起背後的靈魂人物,身為南美洲城市

下坡賽主辦人的他,隸屬於南美洲運動

器材公司的公關,他每年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推廣城市下坡賽,他已經辦過超過

10屆的城市下坡賽,他很清楚如何規劃

比賽,才能達到最大的運動推廣效益,

這次也很高興他在百忙之中可以接受我

們的訪問。

Page 22: flowMTBstyle NO.12

interview

VictorHeresmann

名人訪談

響徹全球的城市下坡賽賽道設計者

後繼

Victor本身並不是車手,但是他一個人能包辦整個比賽,從場

地規劃、路線跳台設計、活動宣傳、選手邀請、賽後Party等

等,看得出來他真的相當有國際水準經驗。

Page 23: flowMTBstyle NO.12

Flow:Victor很高興再度遇到你,可以請你說明一下你的職務跟你經辦的比賽心得嗎?

Victor:我隸屬於南美洲的Oxfoard SA公司,我的職務是活動推廣行銷經理,我們已經連續超過10年舉辦城市

下坡賽Valparaiso Cerro Abajo (VCA) 在智利。

Flow:Valparaiso城市下坡賽是南美洲數一數二的比賽,這比賽跟其它的相關比賽有什麼不同?

Victor:城市下坡賽,最重要的就是賽道必須融入整個環境,而我們在Valparaiso 成功把比賽賽道融入這個智

利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以及文化中心,才有這場成功的賽事。

Flow:只是騎乘速度快而已嗎?你們場地除了速度很快、障礙物很刁鑽,然後今年的跳台又有明顯增大的趨

勢,還有不少空中轉彎的穿越?(竊笑)

Victor:(微笑)當然為了選手跟觀眾著想,現在路線上難度一定要很夠,但速度也要快,觀眾跟選手都喜歡高

速的場地,在規劃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呈現Valparaiso這城市的風格,因此有幾段窄小的路段設計,那種路段可

以考驗車手的平衡跟距離的計算,至於跳台方面我們優先的考量就是速度,跳台的目的就是要能保持甚至增加

速度,所以場地上全部的跳台跟道具,都是為了要幫助選手保持速度設計的,以我們往年的經驗,觀眾寧願看

短快的高速比賽,也不要看很長、慢的低速比賽。

Flow:請你介紹一下你們2011年的比賽場地?

Victor:2011在路線上的規劃,我們盡量想辦法維持車手騎乘的速度,也就是整個賽道的流暢性,你可以從今

年比賽的影片看到,整段比賽的速度比往年更快,除此之外,我們又多加了幾個跳台、障礙物跟Wallride,雖

然障礙變多,但也都不會影響賽道的順暢度,這樣才能讓車手有驚人又好的表現。

Flow:從影片上看起來,跳台的確有保持速度的功能,但是那樣設計,難度不會太高嗎?你們還有女子比賽,

全部的車手都能安全的通過比賽?

Victor:其實我們的跳台要飛的路線跟速度都有預先算過,只要照比賽的路線跟速度下去跑並不會很危險,很

多頂尖車手還嫌跳台距離太近,他們必須額外煞車不然會飛過頭(大笑)。總計今年的比賽,我們只有一個車手

因為沒辦法飛躍跳台而受傷,她比賽的時候速度算錯,提早煞車造成速過慢而摔車,不過還好人沒有大礙。

Flow:所以除了速度以外,你覺得一個城市下坡賽還有什麼值得要注意的?

Victor:除了速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有要一個很好的終點跳台,因為大多的觀眾都在終點線看,一定要有一

個好的跳台,觀眾就是要看車手起飛、亂衝,這樣大家看得才會過癮,終點的MC(現場主持人)也很重要,好的

MC要瞭解車手跟地形,這樣才能炒作比賽氣氛,不然整個比賽會很無趣。

Flow:我們台灣在年初的時候也有辦城市下坡賽,你知道嗎?

Victor:我有聽其它人說,好像Sam Hill也有來,不過大家對場地的規劃有很大的質疑,但活動方面好像也很精彩。

Flow:那是我們台灣第一舉辦,還有很多空間學習,相信下次會更好,也在這裡謝謝Victor跟我們分享你的經

驗。

Victor:沒問題!

Page 24: flowMTBstyle NO.12

‧隨附專用護頸包

‧2011全新款式

‧碳纖維DBX專業越野下坡車安全護頸

‧現貨供應中

‧全新升級金屬扣環 ‧超輕碳纖維設計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25: flowMTBstyle NO.12
Page 26: flowMTBstyle NO.12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INTERNATIONALBMX Park香港單車生活系列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攝影/文:Dantol Peng

Page 27: flowMTBstyle NO.12

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一個新的項目

BMX,將BMX的繞圈競賽打響全球,緊

接著在香港於2009年開始興建一座國

際級標準奧運比賽規格的BMX競賽場

地。至今這場地已經舉辦多次的比

賽,也在2009年12月舉行了東亞運動

會,而近年來因BMX出名的亞洲選手-

香港隊-王史提芬,就是當年拿下東亞

運動會BMX項目的冠軍,這場地也因此

成了香港隊的訓練基地。

要成立這樣的場地其實不容易,更別

說是正規的國際標準級的場地,要符

合國際標準的場地必須以國際BMX競

技賽道的規格打造,除了長度、寬度

以外,各個土坡高度、大小都是依照

國際奧運規格建造,而香港這座正規

場地的興建經費是由香港賽馬會捐助

的,在詳細的打聽下,捐助的金額高

達二千二百萬港幣,約台幣八千多萬

元,非常驚人的金額數量,當然並非

只是建造一座正規場地而以,包含場

地賽道在內,光以賽道來說,就有兩

個區分,一個是正式規格比賽的賽道

提供比賽使用,而在正規賽道的後

方,是一座較小約正規場地三分之一

的訓練賽道,提供小輪車、越野單車

訓練使用,而在場地入口處有一個建

築物,裡面設有餐廳、員工及管理員

辦公室、小型便利自助式商店、單車

貯物室、洗手間及更衣室,賽場旁還

Page 28: flowMTBstyle NO.12

有約八百個永久型座位,比賽活動時

更可以容納一千多人。

這裡相關的使用不像台灣的一些相關

場地那樣免費,由於香港小輪車BMX

場地一開始就是以選手、國際賽事為

出發點所設計及國際場所,在許多細

節方面有很多的規定,雖然這些規定

就像考汽車駕照一樣瑣碎,但是這是

前往國際比賽的一個訓練場所門檻,

在各方面的訓練都會以國際賽事為基

準,所以這些瑣碎的事情也都是要好

好講究的,要不然隨便一下就可以出

國參加國際比賽可是會被看貶的。當

然這些事情都是以一個專業運動員的

概念及方向去設計的,雖然可能會有

點複雜但是這的確是進入一個國際專

業運動員必須擁有的條件及門檻,光

是這點,我覺得香港賽馬國際小輪車

場單位做得非常仔細,也因此在這場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INTERNATIONALBMX Park香港單車生活系列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Page 29: flowMTBstyle NO.12

有單車及相關的護具裝備出租,不過

因為安全問題所可能會帶來的爭議,

小輪車場的訓練賽道以及標準賽道的

使用者,都必須持有相關使用證才能

使用,一般市民可以透過香港單車聯

會、香港賽馬會小輪車場所舉辦的小

輪車訓練班取得使用證,就真的像是

考取駕照那樣正規,這樣一方面讓初

學者可以在安全的訓練下學習騎乘

BMX,也因此可以正確的、安全的享受

樂趣。

這一天造訪時剛好現場正在舉辦由合

味道贊助的BMX單挑挑戰賽,在周末

的下午,這場比賽熱鬧萬分,炎熱的

天氣,把大家都曬的熱氣騰騰的,不

過最吸引筆者目光的是年齡10歲以下

的小朋友,大家裝備齊全,大大的安

全帽戴在頭上真是超級可愛,但是整

體的護具絕不馬虎,站上出發台更是

地訂了許多使用規定,當然這類的瑣

碎規定勢必引起許多的熱愛單車的同

好些許的反感,但是如果深入了解目

地的話,大家就會明白香港賽馬會國

際小輪車場的用心了。

除了相關規定也一樣正規之外,賽

馬會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一般民眾

可以使用場地,提升對BMX競賽的認

知,賽馬會在場地都有駐場教練,還

Page 30: flowMTBstyle NO.12

中,顯得魅力十足,讓我眼睛都沒離

開過。

場地中的土丘大小似乎不影響這些小

朋友,這群孩子會有如此的技術都是

因為必須經過賽馬會小輪場的訓練考

得使用證照,在這些訓練之中,他們

早就被訓練出一身好身手,雖然沒有

成人般的那種威風凜凜的感覺,但是

這已足夠了。換成成人組的比賽更不

用說了,在速度上遠遠超出我們的想

像,這座國際標準賽場,雖然從眼睛

裡看去好像只是一個4X的土坡場,但

是要拿下冠軍必須要有驚人的速度表

現,在這擁有驚人的速度之前,你可

能要好好的看看這些土丘,有的你必

須要整個飛過才有機會擁有更快更驚

人的速度,在賽馬會小輪車場的協助

下,有機會親自體驗了這場地賽道的

感覺,由於騎乘的小輪車(BMX)與4X

威嚴十足,一點都不像開玩笑,起跑

台的柵欄應聲順下,這群火力十足的

小朋友就像那些影片裡的正規選手一

樣,動作很專業,站在遠遠的我都可

以感受到那股認真的火力,在每一個

土丘波浪上上下下,進入導角的入彎

姿勢更是讓人驚喜,這些小小的孩

子,在這比賽中,你感受到的是運動

員的影子,並不是一般娛樂的輕浮樣

子,這群孩子在這競技的曲線跑道

Page 31: flowMTBstyle NO.12

登山車不一樣,一開始還真有點不太

習慣,而場地的沙地質感也不太像一

般的泥沙感覺,比較硬,在加速的時

候重心如果沒有擺放好,過大的扭力

可能會有後輪空轉的現象,這裡的土

丘看起來好像有點顛,不過實際上順

暢十足,一開始的第一個跳台由於從

起跑台衝下時速度很夠,幾乎不用

拉都可以過,不過在進入第一個導

角前,就有一個難度很高的低射高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INTERNATIONALBMX Park香港單車生活系列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Page 32: flowMTBstyle NO.12

的跳台,騎慣大車的我,操控小車還

真的不是很敢一次就挑戰這對大的跳

台,還是保守一點吧,接下來迎面而

來的是一個超過2人高約380公分高的

大導角,寬度之大可以用安心兩個字

來形容,不管你的速度有多快,這個

導角都可以把你包住,你不想轉彎都

不行,但是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是,導

角是用柏油路面建造的,比起土質路

面來的顛,但是過彎時你會感到抓地

力很強,也因此只要重心放好,在高

速下,也可以不失動力的高速過彎,

這讓我想起之前有介紹過加拿大的幾

個社區型的4X土坡場,好像在過彎的

大導角也都是用柏油建造的,原因好

像是比較容易保養,而且面對大量的

過彎施力,柏油路面來的比土質好的

多。兩個導角過彎之後,中間的連續

等距的土坡,看起來很好玩,但是這

裡確是非常非常耗體力的,通常這裡

沒辦法踩踏加速,都要利用身體與車

子上下施壓,利用土坡的順接點來加

速,就像燙鞦韆的擺盪效應,所以幾

乎全身都在施力,如果有一個施力失

誤,就會把前面所施力的速度白白浪

費,所以除了身體的消耗,車手的專

注力也是很消耗精神力的,這段完之

後再接一個大導角,就直接奔向終點

了。

Page 33: flowMTBstyle NO.12

騎乘之後感覺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也會感受到正規的賽場與一般娛樂休

閒的賽道是不一樣的,這也可能是正

規賽場會有很多規定的原因了,不過

香港這小小的特別行政區,在BMX競技

的文化還沒有這麼豐富的環境裡,居

然可以建造出一個國際正規的標準BMX

比賽場地,值得我們注意及了解的,

在筆者要離開的時候,現場的招待人

員透露,他們也很歡迎台灣的團隊,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INTERNATIONALBMX Park香港單車生活系列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

前來進行受訓事宜,也會特別針對台灣

的選手安排出特別的服務及訓練,不過

台灣目前好像沒有這方面的團隊以及項

目。

Page 34: flowMTBstyle NO.12

BADA BOOMBARS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35: flowMTBstyle NO.12
Page 36: flowMTBstyle NO.12

l挑戰新一代下坡車的極限

NUKEPROOFSCALP

HE

E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Nuke Proof一直以來是以登山車零件為主

的零件廠商,它零件的等級是屬於中價位

等級,主要是靠工廠公模小改款、貼標的

方式上市,從最近兩年Nuke Proof的母公

司-Chain Recation Cycles(CRC)決定要生

產車架,進攻車架市場,一方面是要提供

UCI比賽等級的車子給CRC自己車隊的選手使

用,另一方面是利用Nuke Proof現有的市場

形象推出登山車架拓廣產品線。

Scalp是Nuke Proof的第一台下坡車,設定

的取向是UCI下坡比賽專用車,一台UCI等級

的下坡車架設計,先從它的避震器系統開始

說起,Scalp採用單搖臂避震系統,主搖臂

轉點是一個40mm直徑的軸承轉點,來確保轉

點的耐用度跟順暢性,轉點軸心是24mm直徑

的鋁製軸心強度十足,全部轉點螺絲都是用

Torx規格 降低滑牙的機率。

Page 37: flowMTBstyle NO.12

l

Page 38: flowMTBstyle NO.12
Page 39: flowMTBstyle NO.12

lH E

E

避震系統的驅動方式是由一對拉力連

桿,驅動209mm的避震行程,8吋上下

的避震行程已經是UCI下坡車的標準

長度,對應的避震器長度是240mmx

76.2mm,車架避震槓桿比是2.74比1,

算是中等槓桿比,原廠避震器搭配是

Fox RC,額外加錢後有提供升級版的選

配Cane Creek Double Barrel避震器。

Nuke Proof將Scalp的避震曲線設定為

三段式,前段跟尾段都是偏向比較劇

烈增壓,這樣避震曲線在前段跟尾段

才不會太空洞,造成過度的晃動,尾

段避震曲線有特別急速增壓,防止車

架在大型撞擊發生撞底的現象,車架

避震的中段行程是採用穩定的線性增

壓,降低車架在連續中型撞擊時過度

反彈,提升騎乘的穩定性,Nuke Proof

原廠還有提供不同的拉力連桿,可以

改變車子的騎乘角度跟車感,不過避

震曲線不會改變。

Scalp的車架構造是由6061-t6的鋁合

金管材打造,車架構造採取強壯耐用

的方向目的是讓車手可以參加比賽而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保養它,車架頭

管是1.5抽管設計,保有1.5頭碗的強

度,同時降低重量,連接的上下管採

用液壓成形的管子管壁紮實,不像其

它比賽專用的下坡車那樣為了偷輕過

度抽薄,下管連接五通的吃力點有額

外的補強,提升車架前三角的強度

並降低前三角折動的範圍,車架後三

角是對焊起來的一體三角形構造,在

吃力的鉤爪跟五通連接點的構造很紮

實,後鉤爪的部份是一塊很厚的鋁塊

經過大量CNC車削,把不需要的材質

去除,表面看起來有點粗糙但是那樣

的設計確保接下來使用上的硬度跟

耐用度;五通的部份一大塊U形構造

的CNC車削塊,焊接上後下叉跟轉點

片,後上叉跟後下叉之間還有額外的

補強片,看得出來Nuke Proof設計有

心要把車架後三角側折的範圍降到最

低,Scalp車架從前三角開始到後三

角跟連桿的相接,都有刻意將它粗壯

化;車架不含避震器的重量是4.36公

斤,以它車架的構造來說算是很輕,

當然Scalp是沒有一些純比賽車架那種

不到3.5公斤的重量來的輕,但是Nuke

Proof這樣刻意強化車架構造的好處就

是它這車架會比較耐用,不怕車手重

度使用也比較不需要保養。

一台UCI比賽車,除了避震系統跟堅

固的車架構造以外,車架的幾何也是

很重要的,現在的UCI下坡車,車架

置中的低重心配置已經是最基本的需

NUKEPROOF

SCALP

Page 40: flowMTBstyle NO.12

lE

求,Scalp車架頭管角度是63度符合現

在一般市場的需求63度的頭管角度,

可以確保車子在高速跟下陡坡時候的

穩定性,喜歡更趴或是更陡頭管角度

的車友可以靠調整式頭碗來調整;車

架BB高度是14.16英吋,以現代的下坡

車來說已經算是偏高,現在很多下坡

車BB高度是低於14英吋的,低的BB高

度可以提升車子高速時的穩定性,過

彎時可以更放心的壓車,Scalp車架的

避震器位置放的很低而且置中在靠近

車架5通的位置,有助於平衡跟降低車

子重心。

Scalp的後三角長度是不可調整的17.6

英吋,跟市面上下坡車後三角平均長

度類似,在那種長度下,車子的穩定

有,但又不會過度沉重,Nuke Proof

刻意不提供太多調整功能在車架上,

第一是為了節省不必要的成本,因為

他們想把車架的價位壓得比較低,讓

更多能人購買這種等級的車款,第二

Scalp現有的設定是根據CRC現有的車

手測試後下來最好的設定,Nuke Proof

認為他們選手的設定給一般大眾使用

已經綽綽有餘,暫時不需要提供更多

的調整功能,而且更多的調整功能會

增加車架的重量,Scalp現有的重量已

經不輕,Nuke Proof也不想讓車架重量

更加重,讓車子失去靈活度。

Scalp從原型車架圖出來開始就受到廣

大的注目,車架一上市就開始大賣,

目前母公司CRC已經把第一批的Scalp

車架全部銷售一空,第二批車架要到

秋天後才會上市,可以算是今年上市

新品牌車架中賣的最好的,看到實體

車架的時候不難想像為何這台車架賣

的那麼好,實車的質感很好,外型低

調不突出,沒有像一般高檔下坡車那

樣華麗的外型,但是車架貨真價實、

管材粗壯,重心位置跟車架幾何都很

不錯,實際車架拿在手上給人一種紮

實感,從車架的質感來看很難想像這

是Nuke Proof第一次開發生產的下坡

車,這次沒有機會試騎這台車,日後

一定會有機會騎乘到,當然會再向各

位發表試乘感覺囉。

Page 41: flowMTBstyle NO.12

l HE

E

金屬拋光的焊道質感,讓車子顯得

格外有特色,也突顯出車子的強悍

風格。

NUKEPR

OOF

SCAL

P

Page 42: flowMTBstyle NO.12

l

EE H

厚實的後三角,是車子穩固與不怕側折

的原因,巨大的轉點螺絲更是穩穩的支

撐轉點,讓耐用度及可靠性提升不少。

NUKE

PROO

F

SCALP

Page 43: flowMTBstyle NO.12

BB處,可以看到導鏈器轉接座也是厚實

的用料,從這裡看上去,那種紮實的質

感正是Nuke Proof Scalp迷人之處。

Page 44: flowMTBstyle NO.12
Page 45: flowMTBstyle NO.12

l

HEENUKEPR

OOF

SCALP

Nuke Proof Scalp在一開始銷售就被

橫掃一空,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在

整體質感細節上,雖然沒有道頂級

單車般的華麗,但是基本的、紮實

的結構都有很完整的表現,反而不

馬虎,難怪會被一些眼尖的車手或

是喜歡新品的愛好者購買一空,很

期待他的後續狀況,如果有機會實

際測試會在跟大家報告。

Page 46: flowMTBstyle NO.12
Page 47: flowMTBstyle NO.12

街道中的極致Tonic Fab Howie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Tonic Fab Howie是Tonic Fab

旗下26吋的純街道車,單避

震硬尾車款在市面上原本就

屬於比較小量的玩家市場,

純街道使用的單避震硬尾車

更是很少見,目前玩家級的

單避震硬尾市場主流是以土

坡系列為主的單避震土坡車

架,土坡車架會是市場的主

流,原因是它大小適中、可

以騎很多不同的場地與地

形,再配上車架上幾何的調

整範圍,可以適用於各種不

同騎法,從輕微街道到重口

味的飛土坡、甚至激烈的4X

比賽都沒問題,至於純街道

車能騎的範圍就比較小,只

適用於街道對應的騎乘風格

是偏向街頭BMX的模式,儘

管如此,街道車對於那些住

在大城市裡,平常以穿越馬

路、在城市中穿梭、在特定

場所練習街道招式跟騎法的

車友來說,還是一股無法抵

擋的魅力。

Tonic Fab(TF)這個來自美國

Page 48: flowMTBstyle NO.12
Page 49: flowMTBstyle NO.12

波特蘭的品牌,對一般車手來說,是個

很陌生的牌子,TF是一家以生產手工車

為主的小廠商,他們一開始主要是以生

產美國波特蘭在地製造24吋的鋼管車為

主,打入登山車市場TF的車架追求低調

不退潮流的設計,以執著車架的細部設

計跟收邊出名,Howie這台純街道的單

避震車是Tonic Fab旗下第一台26吋的

純街道車,是一輛從24吋街道車衍生過

來的26吋街道車,它的車架幾何跟一般

土坡車差蠻多的,官方數據上,車架上

管長是22.25吋,數據上不短但是實際

上騎起來的長度很接近20.5吋,車子頭

管傾斜配了80mm行程的避震前叉是69.5

度,後三角是超短的14.56吋,比一般

最短的土坡車短1吋以上,整車的幾何

被壓縮的很短,這樣的目的是要提升車

子騎乘的靈活度,方便街騎時做招所

需;車頭管的規格是IS41全隱藏,BB規

格是特製的Mid-90採用跟BMX類似的押

入式規格的BB軸承,BB外徑寬是90mm採

用這種規格的BB強度比較好,不但是車

架五通強度可以比較好,BB軸承也可以

比較耐用,因為Mid BB軸承比Euro BB

更能承受大的力量。

Howie是一台在Tonic Fab內部小工廠打

造的,車架管材是使用美國管材商True

Temper的OX Platinum鋼管,光是車架

本身管材的成本就比一般台製鋼管車高

不少,True Temper管子的特性,就是

管子的鋼性張力很強,車子在跳躍落地

的時候會有彈性,它的管子可以比其它

家的鋼管多抽薄30%,但是保有更好的

強度跟鋼性,這也就是為什麼Howie車

架的重量可以偷輕到2.18公斤,卻又比

一般鋁製土坡車還輕的原因,而且強

度完全不減。低調的Howie車架本身細

部質感是一般市面上大量生產的單避

震車,無法相比的,從前面下管跟頭管

連接點的補強片開始,一片看似普通的

下管補強片,擁有著紮實的焊道,可以

穩穩的補強住車架最大吃力點的頭管接

點,再來是後三角五通的U型CNC車削

塊,削到非常薄,讓車子的後輪可以向

內推到幾乎到底,後輪已經幾乎貼在車

架座管上了,Howie的後鉤爪跟後上下

叉的接點做的很特別,它後上叉是直接

焊在後下叉管的上方,然後後鉤爪片是

再從後上叉跟後下叉接點的側面吃上

去,整個環節設計的很乾淨低調,從外

街道中的極致Tonic Fab Howie

Page 50: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1: flowMTBstyle NO.12

表看起來素素的不華麗,但是效果很

好,Howie的後鉤爪強度很好。

一台純街道車像是Howie騎起來是什

麼樣的感覺,它跟一般土坡車差蠻多

的,跨上去發現車子非常的嬌小,很

像一台大輪子的BMX,車子的幾何跟

一般的土坡車 明顯差很多,騎乘的重

心擺置、豚跳的方式都要有所改變,

來對應這台車騎乘的時候,重心要再

往車子的中間放,如果照一般土坡車

的重心擺置,重心會太偏向前面,感

覺人要往前翻了;豚跳的時候不能太

往後靠,因為車架的後三角太短,會

很容易拉翻過頭,而且拉的時候要直

線往上,而拉的時間也要比較快一

點,不然會錯過車子跳躍上升的時

機;Howie的強項是在低速豚跳跟轉

體還有低速的街道招式,因為它壓縮

的幾何,讓車子騎起來變得很靈敏,

而且很敏感,很容易反應車手操縱的

指令,轉體跟豚跳很輕鬆,輕易就能

完成,同樣的壓縮過的車架幾何,

不適合高速騎乘,像是要衝全速的跳

遠、飛大一點的土坡或是要拿來騎林

道,這輛街道車的幾何就很不適合,

車子會太敏感、造成車身不穩等,

不過Howie既然是打著純街道車的頭

銜,當然就是專門為街道而設定的。

Tonic Fab的 Howie是喜歡純街道車的

車友一定要考慮的車款,它優質的鋼

管材質、低調外觀設計跟細心的車架

細部構造,在目前市面上是沒有幾家

廠商可以相比的,最大的缺陷是它產

量不多,而且定價很高讓一般車手比

較難入手。

街道中的極致Tonic Fab Howie

Page 52: flowMTBstyle NO.12

車主後記

身為高雄在地的街道愛好者,無非天天都

是練車到三更半夜,那種熱愛的程度可以

說是媲美深愛老婆一樣,當然還是愛老婆

比較多一點。在影子底下從背影看去,你

會以為是一位不太愛講話的車手正在默默

練著大招,其實他搞笑的成分大過於單車

招式,這就是車主-小小劉。

其實他也是新手行列的成員之一,騎車年

齡大約1年又10個月,雖然年紀已過30才

接觸到街道單車,但是積極練車的時間跟

進度卻已經超越很多新手或是〝中坎〞的

車手,已在默默的進步當中,對於車子

的態度莫過於愛老婆的程度,對於車子的

細節就像對招式的練習態度一樣的要求,

然而在經驗豐富的單車技師推薦下,購得

這輛TONIC FAB HOWIE,讓他高興不己。

會熱愛街道單車的原因是頹廢帥氣、不拘

束、簡單,還有可以練習騎車的招式。

單車在他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不僅是重要的娛樂,也是紓解壓力的重要

工具。

其實很多人都已將單車視為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夥伴,不論是上山下海,在夜裡

更是陪伴大家紓解壓力的單車,你是不是

也是如此呢?

感謝小小劉分享他的小小單車世界。

Page 53: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4: flowMTBstyle NO.12

單速強化齒盤 硬漢專用 輕量科技 非你莫屬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55: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6: flowMTBstyle NO.12

倒叉

正叉倒叉避震器與正叉避震器的迷思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迎,但是在其它二輪運動像

是Motocross 越野機車跟Mo-

toGP賽車,卻是最普遍的前

叉款式,機車市場會偏好倒

叉設計不是沒有原因的,倒

叉設計有幾個優點,像是比

較低的Unsprung Mass非避震

器支撐的體量。

Unsprung Mass非避震支撐體

下Manitou、Kowa跟White

Brothers等非主流廠商,還

有在生產倒叉的前叉,早期

2000年初的時候,倒叉除了

有雙肩設計,還有單肩的倒

叉,兩者的前叉都偏重,不

容易保養、價位偏高而且問

題很多,這些都是當年倒叉

會被市場淘汰的主要原因,

倒叉在登山車市場不受歡

如果你是這五~六年才開始

接觸登山車的車手,那你

會覺得倒叉的避震前叉很

陌生,近年來幾乎倒叉的

前叉幾乎完全在市場上消

失,主流前叉廠商像是Fox

跟Rockshock完全不碰倒叉

設計的前叉。早期倒叉的

提倡者Marzocchi,現在

也不碰倒叉的設計,只剩

Page 57: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8: flowMTBstyle NO.12
Page 59: flowMTBstyle NO.12

倒叉

正叉量在整車重量配置上是很重要

的一環,就像Spring Mass有

避震支撐體量一樣,兩者都會

影響到車子對地面的抓地力跟

避震效果,Unspring Mass的

影響原理是當車子在移動時,

遇到路線上的障礙物的撞擊會

造成輪胎的壓縮,這個力量會

對車子的非避震支撐體量施

力,而非支撐的體量在受力後

會根據這股力量振動,這振動

的幅度跟體積的大小成反比,

也就是說在同樣力道非支撐體

量越輕,振動幅度越大輪子就

能吸收比較多的能量,這樣騎

車的車感會比較好,同樣如果

非支撐體量比較大,本身振動

幅度就比較小,輪子吸收能量

的效果比較差,會造成騎乘車

感比較差,這也就是為什麼比

賽車都會盡力偷輕,特別是非

支撐的體量,因為減輕非支撐

體量的效果比減輕有支撐體量

效果來的明顯。

非避震支撐體量在登山車上的

效果比較沒有像在Motocross

跟MotoGP車上那麼明顯,因為

登山車用的前叉重量沒有那麼

重,以一支3公斤重的下坡車

前叉來說,倒叉設計會使得非

避震支撐體量最多不超過500

克,對操縱的影響力不夠大,

而一支8公斤的Motocross前叉

非避震支撐體量可以差到2公

斤以上,在操作上就會有比較

明顯的效果。

在結構上倒叉設計有一個特

點,有用過之前的倒叉像是

Manitou Dorado跟Marzocchi

Shiver的車友就會知道,倒叉

會有明顯的側向側折,額外側

折的原因是內管跟筒身的接

點,也就是前叉最脆弱的地

方,沒有像傳統正叉的叉橋支

撐,有些車手覺得額外的側折

可以幫助吸收振動,每個人對

前叉側折的接受程度不一樣,

不過倒叉的設計在預壓後的整

體硬度會比傳統正叉好,因為

倒叉的構造跟傳統正叉剛好相

反,比較粗壯的筒身拉長,而

比較脆弱的內管比較短,這樣

的外型構造設計在預壓後,內

管壓入筒身後,比較長的筒身

就能提供額外的硬度,同時倒

叉內部的內襯重疊比較多,在

前叉沒有預壓前內部的強度會

比較好。 倒叉

避震

器與

正叉

避震

器的

迷思

Page 60: flowMTBstyle NO.12

正叉

Page 61: flowMTBstyle NO.12

倒叉

正叉

舊款倒差問題多多的形象,Fox

原廠目前還不願意透露到底他

們現在已經測試1年多的下坡倒

叉會不會上市,以過去經驗來

說,廠商願意花那麼心血跟資

源來測試新的產品,幾乎可以

保證他們會想要推出上市,如

果Fox決定推出下坡倒叉的話,

相信到時後又會揪起市場一陣

倒叉風潮,Fox的品管,產品一

定要到相當的水準才會上市,

一旦真的上市,其它主流廠商

也會被迫要推出類似產品,目

前幾乎沒有市佔率的下坡倒叉

有可能重返市場主流,對比賽

車手來說,最後決定使用哪一

種設計的前叉,影響的是比賽

場上的成績,而對普羅大眾的

車友來說,好保養、高耐用度

才是最後的決勝點,當然倒

叉那精美的造型也會佔不少因

素,倒叉接下來會如何發展相

當讓人期待。

倒叉設計還能提供比較好的前

叉順暢度,前叉對油封潤滑效

果也比較好,因為在倒叉避震

前叉裡面的油是直接裝在油封

的上方,隨時都能保持油封的

潤滑,不過這點同時也是倒叉

最大的弱點,由於前叉是顛倒

設計,油封只要有一點點的縫

隙,油就會漏的到處都是,尤

其是會沾到前碟盤跟卡鉗時候

會很麻煩,所以前叉的油封必

須經常注意、時常要保養,不

然很容易就會漏油,相反的,

傳統正叉對油封狀況的需求就

沒那麼高,除非是開放式油浴

的阻尼系統,不然筒身內的潤

滑油,偶爾漏一點點也完全不

會影響到騎乘。

早年的倒叉問題多,價位又

高、重量又重,這讓倒叉在主

流市場中幾乎消失,不過現在

主流廠商Fox又準備開始在積

極的測試新款的下坡倒叉,原

因是什麼沒人知道,配合現在

新的製造技術、新的避震系

統、新的油封等多種新的科

技,新的倒叉應該可以擺脫

倒叉

避震

器與

正叉

避震

器的

迷思

Page 62: flowMTBstyle NO.12

倒叉

正叉倒叉避震器與正叉避震器的迷思

Page 63: flowMTBstyle NO.12

倒叉避震器與正叉避震器的迷思

倒叉避震器與正叉的差異很大,當然以現在的科技可能可以

解決以往倒叉避震器的不足,但是兩者之間的功能並不相

同,所以各有好壞,以往倒叉的映像並不是很讓大家討喜,

而聽見單車避震龍頭大廠要開發倒叉避震器時,想想倒叉避

震器應該也差不多要再度復出了,不過期待還是期待,等實

際測試或是實際上市才會知道答案。

Page 64: flowMTBstyle NO.12

ODIGRIPSMade in the U.S.A

Page 65: flowMTBstyle NO.12

單車手握、特殊膠質、黏手專用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66: flowMTBstyle NO.12
Page 67: flowMTBstyle NO.12

台灣杉林之美杉林古道系列-竹子湖小徑

攝影/文:彭 文星

那天好不容易騎上了竹子湖,正處於疲

憊的我,眼花撩亂的以為自己看錯了,

怎麼會有一條小徑出現在竹子湖近末端

終點前,我停下來仔細瞧瞧,這是一條

走出來的小徑,充滿好奇的我在入口

處東張西望,想進去探探路又小生怕

怕,結果正在猶豫的時後這裡的農夫跟

我說:這裡可以走阿,可以直接通到下

面的海芋田,很美喔。說完就看著農夫

一路的往裡頭走去,還在想要問更清楚

一點的時後,已經不見農夫的蹤影,想

說這裡應該是農夫經常走的路線吧,可

是心裡頭又怕說,騎著單車進到這似乎

是私人的林道小徑,會給人帶來困擾或

是私闖人家的後院,才又正在猶豫的時

候,又見農夫從林道的盡頭走了出來,

於是我心中的熱血激起我的勇氣,斗膽

的問了農夫是否可以把腳踏車騎進來,

沒想到農夫的回答是:只要你是高手,

想要怎麼騎都無所謂啦!不過這種路你

們有辦法騎嗎?農夫也好奇懷疑的問了

我一下,我當然說可以阿,農夫站在一

旁觀賞我耍帥的英姿,一邊看著一邊叫

好,這樣的緣分成了我這一天早晨裡,

在陽明山中的一個美好時光。

Page 68: flowMTBstyle NO.12

台灣杉林之美杉林古道系列-竹子湖小徑

Page 69: flowMTBstyle NO.12

這裡大約是在往竹子湖頂端的途中,經

過許多山中的小餐館,上上下下的山道

公路,就在即將進入竹子湖末段路線

時,左手邊一整片大大的松樹林讓我覺

得很舒服,彷彿來到高山裡,就在觀察

這片松樹林時,我發現了一個小徑,可

能是因為高度的關係,這裡常常有雲霧

籠罩,溼氣頗重,讓小徑裡的綠色植物

十分茂密,也可能是因為每天農夫在這

來來往往,林道裡的路線顯得清晰,可

以看得出小小的一條小走道,我們騎進

林道裡已有10多分鐘,未見任何一位登

山客,也沒有登山社團的記號,相對的

可以很安心的騎在這神秘的未知林道,

當然由於過度的寧靜及第一次的騎乘,

我們也提高警覺專注著。

林道裡處處都是生意盎然的場景,不論

是倒著的樹幹或是挺挺豎立的大樹,都

佈滿著厚厚的地衣,顯現出自然的綠色

基調,騎著越野單車的大夥也備這場景

深深的吸引著,就像神祕的滋味那樣激

著各位夥伴的熱血。雖然早上的天氣是

個晴空萬里的大白天,進入道林道裡,

你會感受到這裡茂密的威力,地上的濕

Page 70: flowMTBstyle NO.12

台灣杉林之美杉林古道系列-竹子湖小徑

Page 71: flowMTBstyle NO.12

度還是非常的重,可見陽光很難照進這

條小徑,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穿越在林道

上,由於部分的路面都被綠色植物遮

住,有時候可能是一堆樹根,在厚厚的

濕氣裡,這些樹根顯得非常溼滑,只要

稍微不注意就會滑倒,還在探路的時

候,在一旁的友人,看到一條約有80公

分的蛇攀在樹幹上,由於溼溼的水氣,

讓牠身上的綠色鱗片發出鮮豔的光芒,

非常的引人注目,仔細觀察一下,蛇的

頭部不是三角形的,這時就放了一點

心,因為聽說三角形頭的蛇,大部分都

是有毒的,還好我們遇到這條沒有毒,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拍拍照就

好,但才拿起相機這條蛇已經不見蹤

影,想說還是趕緊離開吧,免得打擾了

大自然的動植物。

進來之後其實發現這裡並不長,大約

只有400公尺左右而已就到竹子湖下面

的海芋田,對於我們越野單車來說,實

在不是一個很好的場地路線,到海芋田

時,就沒有其他可以接出去的路線,就

必須往回折返,有點可惜。這裡的林道

Page 72: flowMTBstyle NO.12

台灣杉林之美杉林古道系列-竹子湖小徑

Page 73: flowMTBstyle NO.12

環境真的很美,充滿高海拔的質感,路

線也不算陡,騎乘起來蠻舒服的,比較

屬於一般的AM等級的路況,不過實在過

度的短,騎一下子當然不過癮,由於

400公尺左右,大夥騎下又再騎上來,

來來回回二三次,玩的不亦樂乎,雖然

騎個幾趟就沒什麼樂趣了,但是這裡的

發現讓我們這群在北台彎到處騎越野騎

到已經不知道該往哪去的時候,這條路

現算是給了我們一個新的鼓勵。

同行的外國友人Georg也很驚訝的說,

在台北騎這麼久的越野單車,還是第一

次發現有這樣環境的林道,讓他感到很

興奮,雖然這條短短的路線以台灣的林

道來說,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這

裡卻讓Georg不停的來來回回騎了好幾

趟,看他樂在其中的感覺,你不會覺得

他是一個40出頭的中年男子,一起同行

的James騎著SS車子,輕裝的樣子看起

來真樂活,也跟著玩樂起來,兩人速度

也都配合的很剛好,獨自一人穿梭在林

道間好像沒有兩個人來的好玩,Georg

跟James兩人擺弄左右、穿越濕滑的林

Page 74: flowMTBstyle NO.12
Page 75: flowMTBstyle NO.12

道,輪胎滑進樹根的細縫裡,順勢的噴起地上

的泥巴,就像是音樂裡的節奏,噴起一道接著

又一道,這才是享受越野林道的精髓阿!

這條路段在往竹子湖底端的途中,約離竹子湖

登山入口前800公尺左右,左手邊會有一片很

大片的松樹林,入口處不是很顯眼,不過附近

有一個小餐館,由於入口處會被遊客的車輛擋

住,平常其實蠻難注意到的,入口處一開始是

一個很陡的斜坡,但是不長,Georg一口氣就往

裡面衝,有點樂過頭了!一開始一路都是土質

路面,溼度剛好時,抓地力會蠻順暢的,不會

有失控打滑的狀況,除了幾處有些小落差、石

頭上會有青苔還有一些樹根障礙,不過難度都

算中階等級,適合AM車種。這裡遊客不多,有

時候過於順暢會不小心把速度帶高,但是部分

路面會有亂石、連續小落差、倒樹障礙等,還

是要小心。

這裡並不會接到竹子湖原本的登山林道路線,

所以並沒有太多車友知道這裡地方,也因此更

沒有什麼車友會到這裡騎車,如果哪天車友們

心血來潮前往探路,可以享受一下不一樣的林

道越野。

台灣杉林之美杉林古道系列-竹子湖小徑

Page 76: flowMTBstyle NO.12

4X、街道單車把手各部基本設定分享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楊一帆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4X、街道單車總

是覺得帥氣十足,簡單的線條、靈敏

的身軀、帶有酷帥的街頭騷味,加上

專業級的配件,更是提升不少4X、街

道單車的姿色,但是對於剛入門的車

手來說,在4X與街道單車的基本設定

方面可能都不太熟悉,多半在設定

時,會讓車店技師以他自己的習慣去

調整單車的各部設定,當然並非所有

的車店技師都是騎4X、街道單車的車

手,所以在設定方面以及細部調整都

會有所差異,而我們這次特別邀請到

一樣熱愛街道及4X運動的單車技師-

楊一帆幫我們介紹基本的4X、街道單

車設定。

之前2集裡有介紹過4X、街道單車,

想必有許多人都會覺得這類型的單車

很特別,也有許多人想要進入這4X、

街道單車的世界,但往往在一開始

的時候除了一些基本的騎乘技巧

的練習之外,有時候會覺得好像

自己的車子跟網路上看到的帥

氣車子或是那些選手車那樣的

酷炫不太一樣,到底發生了什

麼事?在前一集裡,我們有詳

細說過4X、街道單車的特性,

有很多人常常會把特技單車與攀岩單

車想成是同一種的事情,所以有時候

會把攀岩單車的設定用在街道單車

上,或是把街道單車的設定用在攀岩

車上,不過後者比較不常發生,因為

攀岩車的系列比較獨特,之後會再為

大家報導攀岩車的類別。4X、街道單

車基本上設定是以越野單車為基底,

把手角度、煞把角度、坐墊、龍頭高

度等,都是以一般登山車為基準,不

過基於特殊技巧使用的考量,比如

說,坐墊高度、角度的設定會有些許

的不同,坐墊設定較低比較不會妨礙

特技動作的作動、坐墊角度較翹,在

一些特技動作裡比較容易在上管

處移動穿越等,所以在與一般

登山車坐

的設定中,會有比較大幅度的差異,

其他像是龍頭高度,我們比較常看見

一般的登山車會把龍頭墊高,是因為

一般騎乘的角度較符合騎乘姿勢,高

度越高,手部支撐的力道就越小,相

對的,坐墊所支撐的力量就會越大,

因為身體重心會往後移動而落在臀部

上,早期像是一般的代步單車,我們

都會看見人體是直直的坐在坐墊上,

而手部平放於單車把手,雖然這樣的

設定在騎乘上輕鬆且容易許多,但針

對特殊類別的單車可別把一般單車的

設定思維相提並論,那會導致錯誤的

騎乘 姿勢而容易發

生危險。

Page 77: flowMTBstyle NO.12
Page 78: flowMTBstyle NO.12

我們比較常看到的錯誤設定是,(A圖)

坐墊太高、把手角度太往前或往後、龍

頭高度太高、煞車把手角度太接近水

平、坐墊角度太過水平、避震器行程選

擇錯誤、把手弧度選擇錯誤等,其實有

蠻多部位容易發生錯誤的設定與選擇。

當然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屬於

自己的設定,那就要從最基本的設定開

始,在這裡要先告訴大家,4X、街道單

車屬於比較需要技巧性的單車類別,4X

多半是需要速度與隨機反應的技巧,掌

握路面的高低起伏,在相當的高速下飛

梭著;街道單車講究技巧的華麗招式,

許多的力學技巧都是街道單車技巧的來

源,所以要進入4X、街道單車的世界,

並非一日二日就可學成,還是必須經過

專心努力的練習,才會其出自己的風格

與樂趣,所以一開始不了解正確設定是

正常的,但是我們至少要知道基本的正

確設定,爾後才會漸漸的抓出自己的正

確角度,在進行更精準的微調。

如果先撇除數學繁鎖的理論,基本上一

台屬於可以讓入們初學者對4X、街道單

車的基本設定認知,從外觀上就可以

稍微了解幾個重要的地方,上圖是一

個對照照片,左邊(A圖),就是我們一

般比較常見的錯誤設定,通常很多人

會認為,坐墊高一點比較好騎,把手

角度往前一點會跟攀岩車一樣比較好

拉...等,其實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

的,因為就以騎乘上來說,坐墊高一點

是比較好騎,因為坐墊與曲柄之間的

距離越遠,腳部施力的力學會比較正確

以及輕鬆,但這並不是4X所需求的角

度,4X需要一瞬間的爆發力,雖然會重

於踩踏,但更重視於靈活性的反應,坐

墊過於太高會妨礙瞬間的加速作動,如

果有些路線必需要邊加速邊左右或是

上下的作動反應,那坐墊相對會比較礙

事;街道單車方面也是,不論是豚跳、

轉體、飛躍等,坐墊太高一定會妨礙動

作的產生,相對的從4X、街道單車的車

架就可以看見,為何於坐墊下方的立管

會比較短的原因了。

右邊(B圖),你可以看到相關的重點角

度幾乎都與車架的整體有關,比如說,

A圖

4X、街道單車概念對照圖

Page 79: flowMTBstyle NO.12

坐墊高度剛好,並非降到最底,當然有

些車手因為風格獨特把坐墊降到最低,

幾乎可以磨到後輪的狀況也有,除了動

作的力與美之外,有時候這些小地方的

稍微修正,就是車手本身在經過一段時

間的練習之後,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在

做些微的調正;坐墊的角度也與上管接

近,但並非水平,用肉眼你會發現,如

果你有在練習豚跳,你會發現當身體重

心往後移動的時候,身體所呈現的角

度,其實與B圖上的坐墊角度相同,這

就是細節,你可以讓你的坐墊不這麼

翹,但是同樣的是豚跳,作起來的帥氣

程度就會不同,這是細節。手把部分你

會發現其實與前避震的角度幾乎一樣,

原因很簡單,在特技方面,之前的單元

都有介紹過動作施力越直接越好,把

手與前避震的關係就是如此,當我們手

部的力量可以以一比一的方式傳輸何樂

不為呢!?所以不用想太多的把把手往

前或往後,只要依照對準前避震器的角

度就可以是最基本的設定角度,而近年

來大寬把的流行,讓許多車手都換裝上

又寬又趴的把手,讓視覺上添加不少氣

勢,但把少寬度與高度都還是要針對自

己的操控範圍來衡量,建議一開始不要

用太過於寬或是窄的把手,以一般市面

的710~740mm即可。煞車把手的高低角

度其實在各界都有不同的見解,筆者本

身較建議一開始先以站立在單車上雙手

打直,以打直後的角度為優先考量,以

此為基準,再做上下的細微調整出屬於

自己順手的角度即可。我們會常常在國

外的網站或是網路上的照片看見許多職

業車手的單車設定,有時候會發現他們

的不論是坐墊、把手長度、煞把的角度

設定等,都不太像是各界所說的那樣,

其實這些設定並非所有人都應該一定要

怎麼做,而是從最基本的設定去找出屬

於自己的正確角度,這需要常常騎乘之

後,才能體會發現的,所以一開始如果

沒有了解基本的設定,也許你就可能會

覺得4X、街道單車很難騎或是無趣了!

B圖

Page 80: flowMTBstyle NO.12

其實你應該可以自行調整的,不需要

到店家去,你只要有一組六角板手,

就可以來將你的愛車成為帥氣的專業

車,來看看細部調整的解說吧。

這次因為剛好要測試新的把手,所以

順便換上新的把手,也一並的讓大家

了解調整這些細部的簡單程度。首先

把把手裝上龍頭,龍頭的部分的校正

先不用急著做,先將把手的左右位置

設定出來,是否等長?先輕微的將把

手固定,而在龍頭與把手之間的固定

蓋,在固定螺絲的時候有一些地方要

注意,由於有四顆螺絲(市面上大部

分的龍頭都是4顆螺絲設計),以對角

的方式依照順序固定,至於固定的順

序不用規定,只要以對角方式即可,

在固定時請注意握拿六角板手的姿

勢,由於龍頭螺絲較小,如果你的六

角板手沒有對準螺帽的情形下施力,

容易毀損將螺帽的卡榫,由於龍頭的

螺絲不需要超人大力士的力量來鎖

定,所以我們只要用一般的小力氣就

可以搞定,拿六角板手的手勢應該是

要接近螺絲處,這樣力量會以垂直的

角度,施力於螺帽上,這樣一來就不

會因為角度傾斜而傷及螺帽,這都是

常常會發生的事情,而在其他部位的

螺絲也可以如此運作,但是有些部位

像是比較特別的曲柄、六角軸心的踏

板,就要用雙手來運作,一手維持六

角板手與螺絲的垂直角度,另一手在

板手尾端來施力,這樣也可以避免傷

及螺絲的問題,所以請物必注意這些

細節喔。由於還沒有選定好把手的角

度,所以龍頭與把手固定蓋上的螺

絲先含住即可,不用太緊,以可以轉

動把手為主,這樣接下來就可以好好

的、精準的調整把手角度了。

請勿將把手角度過度往前,把手如果

過度往前,把手上的曲度就會跑掉,

而經常要豚跳施力時,力量反而都會

集中在曲度與龍頭固定蓋的力量交叉

點上,其實這樣容易傷即把手本身,

而也會影響車手施力的角度,讓動作

變得不正確,所以務必將把手的前後

角度,先維持在基準點上,基本上這

樣可以讓施力正常,把手的受力上也

會比較平均,而動作的施展也會比較

正確。我們可以將前避震器的傾斜角

度作為依據即可以。

X O

Page 81: flowMTBstyle NO.12

A

B

C

1

3

2

D

4X、街道單車正確工具使用螺絲鎖緊方式概念

小叮嚀:

一般在安裝龍頭時,會先將龍頭(1)

安置車頭上鎖緊完畢,這樣才能確保

龍頭將前叉固定於車架上,然後再安

裝把手,等把手的左右等長及前後角

度設定完成之後,再調整龍頭的左右

對稱;當安裝把手時,龍頭把手蓋的

螺絲(A)(B)(C)(D)要依序鎖上,並且

注意把手蓋的間細是否平均,確認後

再依序鎖緊把手蓋的螺絲即可;安裝

完把手之後,你可以將龍頭的(2)(3)

螺絲稍微固定龍頭,等徹底調整完龍

頭的左右對稱後,再將之鎖緊即可,

鎖緊時請注意依序鎖緊。

Page 82: flowMTBstyle NO.12

在早期,有許多店家或是技師,

只要一聽到特技,就會聯想到攀

岩車、BMX,但是在近年來,MTB

越野登山車也有屬於自己的特技

類型,雖然攀岩車也被歸類在MTB

裡頭,但攀岩車獨特的特技技術

其實與MTB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攀岩車比較著重在平衡與跳躍的

技巧與速度無關,藉由障礙的支

撐力學,相互平衡在微小的空間

裡,一一挑戰越過或是攀越障礙

的技巧,MTB則是利用速度越野

穿梭在各種天然的障礙裡,所

以會需要在高速行駛時可以掌控

車子的重心與協調性,如果把手

前後角度太大,會影響在高速下

的操控能力以及空間,至於是不

是比較好拉龍頭,還是要看個人

習慣,之前介紹的臀跳,有分享

過拉龍頭並非用手用力的拉,而

是身體的重心擺放,利用腳部施

力,手部協助,龍頭自然就會抬

高,所以好拉的龍頭在MTB的技巧

裡似乎不太重要,所以如果你騎

的是MTB還是要以MTB的角度去著

想設定的方式與需求。

Page 83: flowMTBstyle NO.12

‧把手太往前在是覺上也並不是那麼好看,也會影響騎

乘時的動作正確性,右圖顯示的是把手較往前的狀況。

‧把手符合前避震器的角度,從視覺上看來就比較舒服

多了,乾淨的線條騎時會讓車頭看起來比較有精神,當

然這只是感覺,如果以實用性來說,這樣的角度在施力

方面會有比較理想效率,對把手也比較不會損傷,由其

是碳纖維的把手。

4X、街道單車把手前後調整

Page 84: flowMTBstyle NO.12

4X、街道單車煞把角度高低概念

Page 85: flowMTBstyle NO.12

煞車把手的設定其實並沒有正確

的、規定的,當然一定要一個最好

的設定,那就是順手,聽起來好像

有說跟沒說一樣,其實這裡所說的

順手,就是依照個人的習慣下去作

調正就是最正確的,但是這裡提到

的順手是針對4X、土坡、街道單車

適用的,一般登山車還是有他的基

本設定,這點要注意。有些人在騎

街道的時後,總是需要很多的豚

跳、轉體動作及組合招式等,而4X

則是需要有速度的穿梭、飛躍等,

而每個人會的招式並不一定人人都

會,所以有時後有些車手會依照自

己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煞車握把角

度,比如說,有些車手幾乎很少會

使用到煞車,可是有時後會騎到比

較遠的地方時,在街上等紅綠燈或

是在人行道上,就有可能會需要煞

車,而這類的車手通常都會把煞車

裝的比較直,當然這是少部分的車

手,現在大部分都會裝在比較順手

的位置。

就一般而言,我們站立在單車上的

準備動作,手部伸直的角度,就是

我們最順手的位置,不論是拉龍

頭、招式的準備動作、下坡、高速

時低重心的姿勢,手部握住把手後

的手背所呈現的角度,就是我們最

順手的角度,當然你擁有了基本的

設定之後,你可以依照你個人更順

手的角度去作微調。

+1 0

-1

Page 86: flowMTBstyle NO.12

往往我們會發現,好不容易找了許多自己喜歡的零配件,裝上

自己的愛車後,總是覺得不太像網站裡的那些車子一樣帥氣,

甚至買個零件是跟網站上的那台帥氣車一樣的配件,但還是差

了一點什麼?!

其實有時後我們可能是因為不瞭解4X、街道、土坡車的特性,

總是用刻板印像來解釋,所以往往總是有那麼差一點點的感覺

在,也許只是問題出在設定上的細節調整,只要好好的了解

一下設定,不用想的太多,從最基本開始,你就會發現,帥氣

的車子其實就是那麼簡單,只要找對車子、買對配件、選對顏

色、做好對的調整,你就可以擁有一台好的車子,去看看你的

車子是不是有很多細節可以調整,把愛車做最有內涵的細節調

整吧。

總結

Page 87: flowMTBstyle NO.12

L

Page 88: flowMTBstyle NO.12
Page 89: flowMTBstyle NO.12

單車輪組精品、頂級直拉式輪組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

Page 90: flowMTBstyle NO.12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攝影:Dantol Peng 文:編輯部

那天我看到的是一種新的熱血,更是一種

新的下坡越野活動的新動力,也許是場

景、也許是車手的表現、也許是這裡所飄

散的熱血空氣,讓我眼前的下坡越野活

動,與以往所看到的比賽完全不一樣,當

然並不是沒有來過這裡比賽過,台灣之前

的正式活動也都在這裡舉辦過,但就像我

們去餐館吃飯一樣,當你吃了365天菜單

都是一樣的菜色時,你就會顯的沒胃口,

更會感到無趣。在每一個地方團體或是俱

樂部等,都會有一個類似大家長的角色,

默默的付出,結合大家的心力,組織起執

行的力量,就這樣,大坪頂不斷不斷的在

成長改變;成長的原因不是只要道具變

多、變大,而是不斷不斷的修正路線、難

度的內涵、比賽路線設計的概念等;改變

是將已經變得無趣的路線或是道具,重新

改造,追求更完整的道具、更正確的道

具,大家長們不斷的與國外專業人士詢

問、請教等,並將現有的道具,載不怕艱

難的狀況下,讓這片場地擁有大家練習的

價值,而這位大家長就是這次比賽同名賽

事的-士官長。

PART2

Page 91: flowMTBstyle NO.12
Page 92: flowMTBstyle NO.12

士官長杯,前提並不是個人或是某俱樂

部為了要奠定地位而取名的比賽頭銜,

而是大家共同認定以及感謝在這默默付

出心力的大家長,所共同認定的。雖然

沒有正規的比賽設備,但是大家表現的

是比正規比賽還要有價值的重點就是-

參與感,當然部分車友、當地車店及代

理商為了回饋大家的熱情,也提供了不

少獎品讓大家可以更高興的參加活動。

這一天的晴朗天氣來的真是很剛好,因

為那可以更讓大家的熱血發光發熱!

這次比賽的路線,跟去年的那場大坪頂

比賽不太一樣,路線部分分成兩條路

線,第一條路線的出發點與去年協會辦

的比賽路線一樣,但是過了第一段的大

落差接斜坡之後,就不一樣了,這次主

辦單位在賽前就已經設想好新的路線,

為了讓車手可以發揮更多實力,在路線

的順暢度動了一些手腳,如果有參加過

去年協會辦的比賽就會知道,在前段一

個大斜坡之後,緊接著是一個消耗體力

且與下坡車毫無關係筆直的大上坡,這

次的賽道在主辦單位的用心下,截直取

彎,在大斜坡的最底部直接開出一條具

有難度的右側轉彎,當然可能在設計上

沒有很完整,但是不用在面對那無意義

的上坡,車手都高興的來不及了,而這

右側的轉彎有分成兩個入口,一個是針

對進階車手可以施展右向的空中轉彎,

但是這條新開出來的右側轉彎可不是一

般的轉彎,由於大坪頂的開放式山丘地

形,有些部分還是有很多及為陡斜的山

坡,而主辦單位就利用這陡斜的山坡開

出一條較短的斜坡,也就是這次空中轉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APART2

Page 93: flowMTBstyle NO.12

A

Page 94: flowMTBstyle NO.12

彎的落地接面,由於落差極大,進入時的

速度難以計算,因為看不到落地點,所以

很多選手在這裡看了很久,找出適合自己

的路徑。而這條新的路線直接進入原本的

主賽道,以閃過原本的還要繞過一個山丘

的賽道,當然路線的長度也因此縮短了許

多,不過這新的路線除了讓車手的順暢度

提升之外,也讓車手可以真正體驗到空中

轉彎的考驗。

第二條賽道考驗車手的爆發力以及過彎的

技巧性,在上段有比較平緩的路線,考驗

選手們在激烈踩踏之後的過彎穩定性,中

間極為精彩的一個跳台要直接接一個180

度的左轉導角,由於路面具有斜度,許多

人在這裡煞車不急,都幾乎快衝出導角。

這條路線共有六個導角、四個跳台,光是

這些讓很多選手都還想要再跑一次,因為

實在是太好玩了。

這次比賽兩條路線的成績總和為選手的分

數,如果在其中一條路線有失誤的話,就

會大大影響成績。

這次比賽幾乎在每個關卡都有落差或是跳

台,跳台也都有接面斜坡,看來主辦單位

有注意到跳台的重點了,跳台除了是考驗

選手的技巧之外,更是讓車手可以加速的

一個關卡,不是只有飛躍而以,看來這次

的主辦單位為這用了很多心思,而且可以

感受到的是,這次參賽的選手都很熱血,

面對這跳台、落差的關卡,都不畏懼,有

位車手在飛跳大跳台的時候幾乎都沒有煞

車,直接飛到平地,當然這樣的選擇對下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APART2

Page 95: flowMTBstyle NO.12

A

Page 96: flowMTBstyle NO.12

坡比賽來說可能是錯誤的,因為跳台不是

要飛遠飛高就行的,有時後來要針對地形

在施力上要會掌控,但是這位選手的表現

已經超越當時太陽所帶來的熱度,落地重

摔之後,他在地上坐了一會兒,本來以為

他可能沒辦法繼續完成賽事了,結果他還

是提起勇氣、忍耐疼痛,把路跑完,當然

到終點時,經由一旁的醫護人員檢查後,

雖有明顯擦傷但是有保命的護具穿在身上

發揮功效,所幸並無大礙,不過也無法再

比完第二賽道,但是中途負傷堅持跑完第

一賽道的賽程,真的是勇氣十足。

當然現場還是有一些熱血車手為了挑戰自

己的極限而掛彩,但都還是面帶笑容的離

場,大家心中的熱血已經滿滿的佔據每位

車手心中的每個細胞,加上這一天的好天

氣,實在是完美無比。

從這次的非官方比賽的活動裡,先從活動

主辦單位說起,南台灣Offroad團是集結

一群愛好越野單車,並且是一群極度熱血

的壯年好手,拋開都市以及商業體系的束

縛,完成這個極高熱血的越野單車活動,

而經費來自當地的每位熱血車手、車友

的血汗支持,有的出力、有的出錢,為的

就是可以有一個接近可以與國際相比的場

所,可以提供車友練習,也因此第二屆的

士官長杯才會舉辦,並更廣招其他區域的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APART2

Page 97: flowMTBstyle NO.12
Page 98: flowMTBstyle NO.12

越野單車同好或是團體前來參加,也算是

驗收車友們的實力,更是一個真正以騎單

車越野為名的派對,當然在地的一些廠商

店家,也都極力的贊助獎品,來獎勵這些

熱血的車友、車手。

比賽當天,雖然沒有正規比賽那樣的計時

設備,但是所有的車手及車友並不在乎

那些過於官方的事宜,反而像是展現自我

才是目的的姿態,從每位車手的眼神裡就

可以感受得出來,每位選手在專注之後就

是歡樂的樣貌,就連摔得滿面都是塵土也

不例外,民眾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一旁鼓

勵叫好,隨然活動沒有像正規比賽那樣熱

鬧,但現場氣氛卻顯得比去年的鳳山水庫

正規比賽來的熱鬧熱絡,這現象真是讓人

映像深刻。

大家在比賽結束後,還捨不得離開這極好

玩的場地,在終點下方的跳台互相交流起

下坡車的心得,互相試乘彼此的車子,當

然還有回饋給大家努力創造這片場地的各

位一個摸彩活動,並且在美麗的夕陽下,

話下句點,讓筆者感動不己。

據說今年在這場地還會有更多的活動比

賽,筆者很期待,這裡的活動,由於今年

的越野下坡賽事在重重的關卡及複雜的問

題下,遲遲沒有相關活動,顯得台灣北、

中、南都沒辦法統一賽事,也剛好在這一

天北部的知名桃園中福宮基測活動,在同

一天舉行,分散了各地愛好越野下坡賽的

車手參與的時機,不過希望暑假到了,可

以有一場可謂是續九份城市下坡賽之後第

二彈的大型活動出現,可以讓全台愛好越

野下坡的車手可以共襄盛舉,一同樂遊越

野下坡樂趣。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APART2

Page 99: flowMTBstyle NO.12

A

Page 100: flowMTBstyle NO.12

在這陽光這麼美的午後,每

個人都像職業選手上身一

樣,每一個細胞都散發著活

力、熱血的味道,光是一個

簡單的過彎,也可以讓人目

瞪口呆。

你是不是也想要到這裡展現

一下身手,千萬記得要攜帶

護具喔,這裡可不是開玩笑

的場地。

大坪頂士官長杯

越野下坡賽

高雄

APART2

Page 101: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02: flowMTBstyle NO.12
Page 103: flowMTBstyle NO.12

後續

感覺今年的下坡賽正被一個似影似光的罩子遮蓋著,不知道該怎麼說起才好,不過倒是有許多的俱樂部及廠商開始可以感受到他們準備積極的想要改變現況,不論是活動也好,比賽也好,正醞釀著一個光芒十足的力量,不論是北、中、南都有這樣的氣息出現著,大家也逐漸的延伸出各類型專研的團隊,比方說有專門登山旅遊的團隊、AM越野、XC林道探索、土坡特技、下坡競技等,可以感受到越野單車已經開始專業化了,也有相關的人員積極的開發團隊,也許這就是那股讓人感到好像在醞釀什麼的感覺,好像會有一個新的改變及開始,我也正在看著,希望那會是將台灣越野單車世界帶入更深層的境界。

每 次 到 最 後 還 是 想 要 提 一下,flowMTBstyle已經走到12集了,每次推出時,許多讀者的鼓勵都是我們下一期的動力,在此真的很感謝那些為我鼓勵的朋友及車友,我們會繼續堅持、努力下去的,感謝大家。

總編 彭 文星

Page 104: flowMTBstyle NO.12

已 登 入 台 灣提 醒 您 小 心 頭 上 樹 幹

總代理 www.teamfreeb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