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的美景。...

1
!"#$%& !""# ' " ()*+,-./0 +,12#$"%!&"#$''''$"%!&"($''''''''''' 34565789:$"%!&"(%'''''''''''' .;#$"%!&"()'''''''''' <=#"###%"''''''''' >?@A8BCDEFGHICJ *#$"%"($)# K !"#$ %&' ()*+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我爱雨花石,始于 1995年到 南 京 出 差 游览雨花台。看到地摊上有卖五彩斑斓的 小石子,十分喜爱,顺便买了一些回来放在 水仙花盆里,当凌波仙子谢去后,留存的石 子依然异彩纷呈,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逐年增多,案头的雨花石风格各异。 雨花石是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它盛 产于南京六合区、扬州仪征市等地,古称 “文石”或“锦石”。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 中称雨花石为“玛瑙石”、“螺子石”。雨花 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 之风采,天然生成的色彩与花纹,让人浮 想联翩。其图案可谓千姿百态:或日月星 辰、四时景色;或山川人物、飞禽走兽;或 花鸟鱼虫、奇树异草。方寸之石,气象万 千,不由地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 造化之美。 上好的雨花石配上诗情画意的妙名, 便相得益彰。藏者对雨花石中美的发现, 就意味着创造。 以石为师、为友、为兄,可增长知 识 ,陶 冶情操,修身养性,可使人的精神生活更 加充实、愉悦和惬意。 琉森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 市,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度假胜地,也是座历史 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无穷的灵感。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这里居住和写作。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电影艺术 家、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黛丽·赫本和索菲 亚·罗兰等都曾在琉森湖畔的别墅隐居过。韦 德、门德尔松、雨果、歌德等都曾在这里的山水 间流连忘返,寻找创作的灵感。 瑞士中部的城市琉森(又被翻译为:卢塞恩) 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早在罗马时 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 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 名“琉森”。“琉森”的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 800多年来,岁月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人类历 史的文明。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 宫廷、宅邸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 琉森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 行可及的范围内。卡佩尔桥和八角形水塔是琉 森的地标,也是最经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 筑物。穆赛格城墙是瑞士保存最好,最长的防御 性城墙之一。狮子纪念碑则诉述了瑞士的一段 历史,是瑞士人忠贞坚毅的象征。 琉森湖地处市中心,是这座城市的明珠。 湖泊面积114平方公里,最深处214米,湖水 全部是冰川融化的水,水质特别优良。琉森湖 蜿蜒曲折,移步换景。以琉森的门户皮拉图斯 山为背景,湖光山色相影成趣。 琉森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卡佩尔桥和八角 形水塔。卡佩尔桥始建于1333年,是琉森的水 上城墙。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至今 快700年了。桥长约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 桥,有两个小的转弯。屋檐的梁上每隔几米就 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由海因里希·贝格曼 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 史风貌和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身中间的弯 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 水中的礁石上。水塔与廊桥一个伫立,一个横 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的美景。 穆赛格城墙建于1386年。现存900多米, 城墙上建有 9座式样各异的望塔,现有3座 塔楼对公众开放。人们可登上城墙,俯瞰整个 旧城。其中在茨怡特塔楼上1535年建的大钟 是城里最古老的钟,并享有比城里其它的大钟 提前一分钟报时的特权。 狮子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 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特尔· 巴尔森设计、雕刻在整块的 天然岩壁上。我们是隔着大 约 10米远的小湖观看这座 作品。这头长10米、高 3米 多的雄狮,一支箭深深地插 向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 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倒在地 上,前爪按着盾牌和长矛,盾 牌上有瑞士国徽。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1792年8月10日 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及玛丽王后,而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军官 和警卫所建的,意在祈求世界和平。雕像下方 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瑞士是一 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 洲各国当雇佣兵。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 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 的皇家卫队。由于著名的忠勇,梵蒂冈的这支 瑞士皇家卫队一直服务到现在。因为在罗马 教皇的眼中,瑞士卫兵是世界上最忠实的。于 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的卫兵保卫教堂。 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 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 雕像”。 我到琉森去过数次,第一次去旅游的时候 导游没有带我们去参观狮子纪念碑,留下了深 深的遗憾。此后在4月初春一个上午的蒙蒙细 雨中,我们打着伞聆听完了这个故事后,内心 更增添了一层悲壮和感动的滋味。 L M N O 上海人都知道山西的刀削面好吃,或者还有山西 拉面、 ,殊不知山西有一种叫“捞(读” ”, “打捞” 的“捞”)饭”的,也十分有名,只是在上海你吃不到。 今天褒贬人时好说的“还不知道你(我)能吃几碗 干饭!?” “干饭”,就是“山西捞饭”。 山西捞饭的那个干香呀、那个松脆呀、那个爽口 呀,是绝对的美味主食。 山西捞饭,用山西的小米煮成的。 小米者,谷子(也称“粟”)去壳后之称谓也。山西小 米甲天下,尤其晋东南的小米,质量上乘,名扬全国,独 占鳌头。那儿的平顺、壶关两个县,常年少雨,天气干 旱,又加是黄沙土质,极适宜谷子的疯长。在如此干燥 闷热的气象环境下孕育成的小米,不干香那才怪呢。 用其它地方的小米,你煮不成山西捞饭;用上海人 煮大米饭的方法,也是煮不出山西捞饭的;你有机会到 山西晋东南,赶巧又吃到了捞饭,在“啧啧”称赞捞饭 “好吃”时,你若没仔细看做捞饭的全过程,那你是决不 会做山西捞饭的,因为,这里面有你猜不透的诀窍。 做山西捞饭有“三步曲”:米淘净、开水煮、砂锅蒸。 猛一看, “不要太简单噢!”但是,掌握这门技巧,你得有 如卖油翁的“油从钱币中孔入,葫芦灌满币不湿”“手 熟”的本领,否 则你是煮不出 山西捞饭的。 第一步“米淘 净”后,记住 “米浸十分钟”,其它略去不说。 第二步“开水煮”,决不是“小米 与凉水一起入锅煮到开”。你得 先把一锅白水烧得滚开,然后 把淘净的小米倒人铁锅,搅三 搅,盖上盖。用大火,等烧开了, 揭锅盖,再搅三搅。如是者三, 小米七分熟了。这就到了第三 步“砂锅蒸”:砂锅是多细微孔 的炊具,透气性好,做捞饭最 宜。用笊篱捞出锅中的小米,放 入砂锅,再用铲子压实,盖上锅盖,将砂锅坐在火上,此时得用文火了, 焖蒸到“一定的时候”,山西捞饭就做成啦。我在山西时吃的是大锅饭, 几百人吃捞饭,只好请大蒸笼代替砂锅,做出的捞饭当然逊色不少。但 即便是这样的捞饭,你看吧,山西人手托大“海碗”,一碗一碗地盛着、大 口大口地吃着、眼睛一条线地眯着…… 山西捞饭怎么样?金黄色的小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呈半开花 状,如珠似玉,赏心悦目,入口味美。有山歌云:香气扑鼻有点甜,爽口耐 嚼牙不沾,风吹粒粒飞上天……天下有哪一种主食是这样的呀? 走笔至此,我老实交待:我是不会做山西捞饭的。我在山西生活三 十年,早先只能吃分配的些许籼米,白面我又吃不惯,我只喜欢吃捞饭。 在单位吃过它,下乡时吃过它,到底是“炊者做时不足为外人道也”而藏 密,还是我用心不专,把头埋在饭碗里只顾吃捞饭而终究没有学会呢? 今天就不去管它了。我估摸其门道在后两步的“开水煮、砂锅蒸”上,是 在掌握火候与时间上,山西捞饭的关键、窍门、成败全于斯! 忽有消息从山西来:山西捞饭也在与时俱进,衍生出许多新品种, 捞饭与鱼肉荤腥、飞禽野味、河鲜海产等互相配合,蒸、炒、烩、炸、烤、焖 等,五光十色,味道美得“电话里讲不清,你快来尝鲜吧!”我真想在上海 南京路,开一爿“山西捞饭店”。 顺便提一下:做捞饭得用谷子碾出的小米。黍米不行,会成粘乎乎 的一锅浆糊的。至于用上海市场上买得到的小米行不行,我不敢说,想 吃的,不妨按鄙人所说,摸石子过河,试试看,就叫它上海捞饭吧。 PQRS 如今,不要说写毛笔字,就是用圆珠笔写 字的人都越来越少,因为电脑普及了,敲敲键 盘字就出来了。至于文人们原来很看重的砚 台,自然更加缺少用武之地。于是,砚台无奈, 只能向两极化发展:一种,是极大化,像个天 鹅那么大甚至像半个乒乓台那么大的砚台都 有售,砚边砚面刻有各种人物、动物和花纹, 价格几万甚至几十万。另一种,则是迷你砚 台,极小,极精致,一手可握。 巨砚是供人欣赏的,小砚也许是供人把玩的, 可以随身带着不时盘摸。 那年,我在歙县买了一只水波纹的歙砚,只有 巴掌大,50元钱。整个砚台的造型是一片叶子。我 付钱之后发现店里还有好几方砚台是树叶型的, 于是向店主讨教。 店主说,徽州历来耕地少,人口多,所以长辈 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外省去经商,所谓“生在徽州, 前世未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日子长了,就形 成了全国著名的徽商帮。但是,老人们天天想念孩 子,希望他们叶落归根,所以很多歙砚被刻成树叶 型的,那是一种寄托和思念。 我在屯溪古玩街还淘到一方特别有意思的小 歙砚,砚面上有两条灰黄色的天然纹路,砚台雕刻 师来了个巧雕,把上面的那条灰黄线当做云层,云 层的后面躲着的一弯明月(其实就是砚池)。下面 的灰黄线就当成波浪,波浪上刻有一叶小舟。此砚 不但生动,还可两用:平放,便是一只可研墨的砚 台;竖起来,则是有水有云有月的一块奇石了。 我还很喜欢端砚,20年前在老城隍庙的地摊 上淘到过一只仅有四个硬币大的小端砚。书法家 管继平认为这个微型端砚是宋代的,从砚堂上的 浓厚包浆便可看出。但是,这个老古董属于“民 砚”,估计是私塾里的小孩子用的。 2007年,我和多位朋友曾经去广东肇庆,专门 拜访那里的端砚街。几十家端砚店都很精彩,前店 后坊,自产自销。很多供客人挑选的端砚上都有一 个个黄绿色的眼,这种眼是为端砚加“分”的。 眼下,据说有的奸商为了让端砚卖出更高的 价格,就在端砚上打很多个洞,然后把假的眼镶嵌 到里面,再用特种胶水粘住,再和端砚一起打磨, 普通人用放大镜都看不出造假痕迹。我突发奇想, 问一位店主:你这里有没有做端砚的原石? 店主撩起商品下面的布帘,果然,那里堆了几 十块大小不一的原石。我发现一块线条流畅的形 状酷似海豚的原石,它的头部正好有一个眼。我 问:老板,这块多少钱?他说:是老坑的,还没有雕 呢。 我说:你开个价,我想要。他很犹豫,因为让没 有雕刻过的“女儿”出嫁,自然是没有身价的。沉吟 片刻,他说:150块! 我毫不犹豫买下了。我想,等什么时候空闲 了,自己动手来雕个端砚。 有个懂砚台的朋友对我说:你收藏的这些小 砚台都只能是白相相的。我点头认可。 迷你砚台虽然价格不高,应该也有精品,至少, 为了讨人喜欢,它们都雕刻得很有趣。 ! " # $ % & ' ' ( T U V ) * + , W X Y -./01234 Z[\ ?]^, _`ab 5678 cde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 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的美景。 穆赛格城墙建于1386年。现存900多米, 城墙上建有9座式样各异的!望塔,现有3座 塔楼对公众开放。人们可登上城墙,俯瞰整个

!"#$%& !""#' "()*+,-./0 +,12#$"%!&"#$''''$"%!&"($'''''''''''34565789:$"%!&"(%''''''''''''.;#$"%!&"()''''''''''<=#"###%"'''''''''>?@A8BCDEFGHICJ*#$"%"($)#K

!"#$ %&'

()*+ !"#$%"&%

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

! "

!"

我爱雨花石,始于 1995年到南京出差游览雨花台。看到地摊上有卖五彩斑斓的小石子,十分喜爱,顺便买了一些回来放在水仙花盆里,当凌波仙子谢去后,留存的石子依然异彩纷呈,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逐年增多,案头的雨花石风格各异。

雨花石是中国四大观赏石之一,它盛产于南京六合区、扬州仪征市等地,古称

“文石”或“锦石”。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称雨花石为“玛瑙石”、“螺子石”。雨花石凝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风采,天然生成的色彩与花纹,让人浮想联翩。其图案可谓千姿百态:或日月星辰、四时景色;或山川人物、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奇树异草。方寸之石,气象万千,不由地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造化之美。

上好的雨花石配上诗情画意的妙名,便相得益彰。藏者对雨花石中美的发现,就意味着创造。

以石为师、为友、为兄,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可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愉悦和惬意。

琉森号称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度假胜地,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无穷的灵感。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这里居住和写作。德国伟大的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电影艺术家、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黛丽·赫本和索菲亚·罗兰等都曾在琉森湖畔的别墅隐居过。韦德、门德尔松、雨果、歌德等都曾在这里的山水间流连忘返,寻找创作的灵感。

瑞士中部的城市琉森(又被翻译为:卢塞恩)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琉森”。“琉森”的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

800多年来,岁月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人类历史的文明。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宅邸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琉森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卡佩尔桥和八角形水塔是琉森的地标,也是最经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穆赛格城墙是瑞士保存最好,最长的防御性城墙之一。狮子纪念碑则诉述了瑞士的一段历史,是瑞士人忠贞坚毅的象征。

琉森湖地处市中心,是这座城市的明珠。湖泊面积 114平方公里,最深处 214米,湖水全部是冰川融化的水,水质特别优良。琉森湖

蜿蜒曲折,移步换景。以琉森的门户皮拉图斯山为背景,湖光山色相影成趣。

琉森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卡佩尔桥和八角形水塔。卡佩尔桥始建于1333年,是琉森的水上城墙。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至今快700年了。桥长约为 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桥,有两个小的转弯。屋檐的梁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由海因里希·贝格曼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身中间的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水塔与廊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的美景。

穆赛格城墙建于1386年。现存900多米,城墙上建有9座式样各异的!望塔,现有 3座塔楼对公众开放。人们可登上城墙,俯瞰整个旧城。其中在茨怡特塔楼上 1535年建的大钟是城里最古老的钟,并享有比城里其它的大钟提前一分钟报时的特权。

狮子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

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特尔·巴尔森设计、雕刻在整块的天然岩壁上。我们是隔着大约 10米远的小湖观看这座作品。这头长10米、高 3米多的雄狮,一支箭深深地插向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倒在地上,前爪按着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 1792年 8月 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而全部战死的 786名瑞士军官和警卫所建的,意在祈求世界和平。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皇家卫队。由于著名的忠勇,梵蒂冈的这支瑞士皇家卫队一直服务到现在。因为在罗马

教皇的眼中,瑞士卫兵是世界上最忠实的。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的卫兵保卫教堂。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我到琉森去过数次,第一次去旅游的时候导游没有带我们去参观狮子纪念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此后在4月初春一个上午的蒙蒙细雨中,我们打着伞聆听完了这个故事后,内心更增添了一层悲壮和感动的滋味。

L

M

N

O

!

上海人都知道山西的刀削面好吃,或者还有山西拉面、"#,殊不知山西有一种叫“捞(读”!!"”,“打捞”的“捞”)饭”的,也十分有名,只是在上海你吃不到。

今天褒贬人时好说的“还不知道你(我)能吃几碗干饭!?”“干饭”,就是“山西捞饭”。

山西捞饭的那个干香呀、那个松脆呀、那个爽口呀,是绝对的美味主食。

山西捞饭,用山西的小米煮成的。小米者,谷子(也称“粟”)去壳后之称谓也。山西小

米甲天下,尤其晋东南的小米,质量上乘,名扬全国,独占鳌头。那儿的平顺、壶关两个县,常年少雨,天气干旱,又加是黄沙土质,极适宜谷子的疯长。在如此干燥闷热的气象环境下孕育成的小米,不干香那才怪呢。

用其它地方的小米,你煮不成山西捞饭;用上海人煮大米饭的方法,也是煮不出山西捞饭的;你有机会到山西晋东南,赶巧又吃到了捞饭,在“啧啧”称赞捞饭

“好吃”时,你若没仔细看做捞饭的全过程,那你是决不会做山西捞饭的,因为,这里面有你猜不透的诀窍。

做山西捞饭有“三步曲”:米淘净、开水煮、砂锅蒸。猛一看,“不要太简单噢!”但是,掌握这门技巧,你得有如卖油翁的“油从钱币中孔入,葫芦灌满币不湿”“手

熟”的本领,否则你是煮不出山西捞饭的。第一步“米淘净”后,记住

“米浸十分钟”,其它略去不说。第二步“开水煮”,决不是“小米与凉水一起入锅煮到开”。你得先把一锅白水烧得滚开,然后把淘净的小米倒人铁锅,搅三搅,盖上盖。用大火,等烧开了,揭锅盖,再搅三搅。如是者三,小米七分熟了。这就到了第三步“砂锅蒸”:砂锅是多细微孔的炊具,透气性好,做捞饭最宜。用笊篱捞出锅中的小米,放

入砂锅,再用铲子压实,盖上锅盖,将砂锅坐在火上,此时得用文火了,焖蒸到“一定的时候”,山西捞饭就做成啦。我在山西时吃的是大锅饭,几百人吃捞饭,只好请大蒸笼代替砂锅,做出的捞饭当然逊色不少。但即便是这样的捞饭,你看吧,山西人手托大“海碗”,一碗一碗地盛着、大口大口地吃着、眼睛一条线地眯着……

山西捞饭怎么样?金黄色的小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呈半开花状,如珠似玉,赏心悦目,入口味美。有山歌云:香气扑鼻有点甜,爽口耐嚼牙不沾,风吹粒粒飞上天……天下有哪一种主食是这样的呀?

走笔至此,我老实交待:我是不会做山西捞饭的。我在山西生活三十年,早先只能吃分配的些许籼米,白面我又吃不惯,我只喜欢吃捞饭。在单位吃过它,下乡时吃过它,到底是“炊者做时不足为外人道也”而藏密,还是我用心不专,把头埋在饭碗里只顾吃捞饭而终究没有学会呢?今天就不去管它了。我估摸其门道在后两步的“开水煮、砂锅蒸”上,是在掌握火候与时间上,山西捞饭的关键、窍门、成败全于斯!

忽有消息从山西来:山西捞饭也在与时俱进,衍生出许多新品种,捞饭与鱼肉荤腥、飞禽野味、河鲜海产等互相配合,蒸、炒、烩、炸、烤、焖等,五光十色,味道美得“电话里讲不清,你快来尝鲜吧!”我真想在上海南京路,开一爿“山西捞饭店”。

顺便提一下:做捞饭得用谷子碾出的小米。黍米不行,会成粘乎乎的一锅浆糊的。至于用上海市场上买得到的小米行不行,我不敢说,想吃的,不妨按鄙人所说,摸石子过河,试试看,就叫它上海捞饭吧。

PQRS !

如今,不要说写毛笔字,就是用圆珠笔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因为电脑普及了,敲敲键盘字就出来了。至于文人们原来很看重的砚台,自然更加缺少用武之地。于是,砚台无奈,只能向两极化发展:一种,是极大化,像个天鹅那么大甚至像半个乒乓台那么大的砚台都有售,砚边砚面刻有各种人物、动物和花纹,价格几万甚至几十万。另一种,则是迷你砚台,极小,极精致,一手可握。

巨砚是供人欣赏的,小砚也许是供人把玩的,可以随身带着不时盘摸。

那年,我在歙县买了一只水波纹的歙砚,只有巴掌大,50元钱。整个砚台的造型是一片叶子。我付钱之后发现店里还有好几方砚台是树叶型的,于是向店主讨教。

店主说,徽州历来耕地少,人口多,所以长辈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外省去经商,所谓“生在徽州,前世未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日子长了,就形成了全国著名的徽商帮。但是,老人们天天想念孩子,希望他们叶落归根,所以很多歙砚被刻成树叶型的,那是一种寄托和思念。

我在屯溪古玩街还淘到一方特别有意思的小歙砚,砚面上有两条灰黄色的天然纹路,砚台雕刻师来了个巧雕,把上面的那条灰黄线当做云层,云层的后面躲着的一弯明月(其实就是砚池)。下面的灰黄线就当成波浪,波浪上刻有一叶小舟。此砚不但生动,还可两用:平放,便是一只可研墨的砚台;竖起来,则是有水有云有月的一块奇石了。

我还很喜欢端砚,20年前在老城隍庙的地摊上淘到过一只仅有四个硬币大的小端砚。书法家管继平认为这个微型端砚是宋代的,从砚堂上的浓厚包浆便可看出。但是,这个老古董属于“民

砚”,估计是私塾里的小孩子用的。2007年,我和多位朋友曾经去广东肇庆,专门

拜访那里的端砚街。几十家端砚店都很精彩,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很多供客人挑选的端砚上都有一个个黄绿色的眼,这种眼是为端砚加“分”的。

眼下,据说有的奸商为了让端砚卖出更高的价格,就在端砚上打很多个洞,然后把假的眼镶嵌到里面,再用特种胶水粘住,再和端砚一起打磨,普通人用放大镜都看不出造假痕迹。我突发奇想,问一位店主:你这里有没有做端砚的原石?

店主撩起商品下面的布帘,果然,那里堆了几十块大小不一的原石。我发现一块线条流畅的形状酷似海豚的原石,它的头部正好有一个眼。我问:老板,这块多少钱?他说:是老坑的,还没有雕呢。

我说:你开个价,我想要。他很犹豫,因为让没有雕刻过的“女儿”出嫁,自然是没有身价的。沉吟片刻,他说:150块!

我毫不犹豫买下了。我想,等什么时候空闲了,自己动手来雕个端砚。

有个懂砚台的朋友对我说:你收藏的这些小砚台都只能是白相相的。我点头认可。

迷你砚台虽然价格不高,应该也有精品,至少,为了讨人喜欢,它们都雕刻得很有趣。

!

"

#

$

%

&

'

'

(

T

U

V

)

*

+

,

W

X

Y

-./01234

Z[\

?]^, !

_`ab !

5 6 7 8

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