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11
0 公務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參訪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 出國人員姓名/單位/職稱: 莊榮輝 教務處教務長室 副教務長 石美倫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 副組長 邱于真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 副組長 康美華 教務處課務組 編審兼股長 熊柏齡 教務處課務組 幹事 協同參訪專業機構/人員: 蔡元良 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參訪國家/對象: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大學 出國期間:一年六月七日至六月八日(二日) 報告日期:一○一年六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Sep-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0

公務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參訪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

出國人員姓名/單位/職稱: 莊榮輝 教務處教務長室 副教務長 石美倫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 副組長 邱于真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 副組長 康美華 教務處課務組 編審兼股長 熊柏齡 教務處課務組 幹事 協同參訪專業機構/人員: 蔡元良 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參訪國家/對象: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大學 出國期間:一○一年六月七日至六月八日(二日) 報告日期:一○一年六月

Page 2: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1

引言: 積極的學術熱忱卻苦無資源,令人感嘆;良好的空間乏人問津,亦是枉然。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不論是空間的舒適或設備的增添,亦或學術熱情的追求,都應是師生從內而外共同經營,相輔相成,

缺一不可。學習開放空間概念引自國外校園 Learning Commons 之多元學習討論環境,可提供學生

諮詢、討論及研究使用,空間規畫區分諮詢小間、沙發區、圓桌區、資訊檢索區及小會議室等區塊,

以利進行個別學習諮詢、團體課業討論、語言交換、無線上網、讀書會等各項學習活動。臺大於

95 年假圖書館地下一樓設置第一處學習開放空間後 (第一學習開放空間,Learning Commons 1, LC1),廣受各界及師生好評,續於邁頂計劃第一期經費挹注後,於教學大樓第二期工程(博雅教學

館) 四樓部分空間,成立第二處學習開放空間 (第二學習開放空間,LC2)。由於空間位處醉月湖畔,

離地高約 15 公尺,視野空曠,臨近亦無高樓建物遮蔽,空間牆面亦採大片輕玻璃區隔,光線、空

氣及環境均有別於第一學習開放空間,規劃之初採明亮寬敞、清新舒爽為設計主軸,內部規畫依然

設有沙發區、圓桌區、個人吧檯區、資訊檢索區、諮詢和會議室等;室外空間因緊鄰醉月湖則設計

為花園意象,且具知性溫馨風格的陽光露臺區,提供台大學生另一處個別學習諮詢、團體課業討論、

語言交換、讀書小組等各項學習活動的優質環境。

鑒於教育部持續推動邁頂計劃第二期後,本校賡續規劃教學大樓第二期興建工程(綜合教學

館),囿於第一、二學習空間有限,遂檢討於第二期新建工程內規劃第三處學習開放空間(LC3),並

採大空間、大格局、多功能、多用途設計。案因國外學習開放空間的設置,多處於圖書館區或獨立

於校園空間之外,甚至整棟建築物就是學習共享空間的情形,本校教務處為有效規劃學習開放空

間,遂以參訪臨近知名大學建置已臻完善之學習開放空間,作為後續第三開放學習空間規劃設計參

考。

本(2012)年六月由莊副教務長帶領教學發展中心代表 2 人、課務組代表 2 人及建築師事務務所

代表 1 人,合計共 6 人組成參訪團,赴香港實地參訪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及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知名學府之學習開放空間。本參訪團得以順利成行,有賴本校教務處教

學發展中心戮力協助聯繫各校及行程安排。參訪蒐集之各項資訊對於 2013 年興建第二期教學大樓

工程中,學習開放空間之規劃、設計乃至於未來使用極具參考價值,有關參訪對象與心得,說明如

后。

Page 3: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2

一、香港科技大學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前言 本次參訪第一站(6月7日下午)為香港科技大學,該校成立於1991年,校區位於香港西貢區清水

灣半島大埔仔,2011年學生人數(包含大學部及研究生)約9881人,教師人數約497人,校舍面積約

60公頃,2012年亞洲大學排名第1,隸屬於ASAIHL、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等。

本次參訪會見了教學促進中心(Center for Enhanc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Nick Noakes主任及Tak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參訪圖書館所屬之學習開放空間。

香港科技大學(HKUST)圖書館學習開放空間規劃與使用

香港科技大學於圖書館內設置綜合研習坊(即學習開放空間)。該館建築善用地形,沿山坡地興

建,面對大馬路,背對清水灣,將基地劣勢轉為優勢,充分運用依山傍水及居高臨下的條件,在濱

臨清水灣處以大片玻璃取代實體牆,並採高挑設計。每個樓層均可從同一個角度遠眺清水灣,日落

日出景緻盡收眼底,實為建築中難得一見的景觀,亦營造圖書館的建築特色。該館甫於2011年擴建,

擴建初期即將綜合研習坊規劃於其中一層樓,該樓層佔地約200坪,空間內設置有小組討論室(Group Study Zone)、數位學習區(E-Learning Zone)、點心區(Refreshment Zone)、創意媒體區(Creative Media Zone)及開放學習區(Open Study Zone)等。該空間之週間開放時段與圖書館相同,惟遇假日與考試

期間即延長,以因應使用者需求。又為節省因延長開放時所耗損的能源,綜合研習坊採用玻璃帷幕

以與圖書館區隔。靜觀其空間規劃內容,多以色彩區分,輔以鮮豔沙發、多功能桌椅及鮮明色調,

彰顯空間舒適與實用,從入口動線規劃至各小區塊,均有其合理之規劃意象,概述如下: 1.小組討論室:獨立小空間裡提供討論用大型桌面,室內設有短焦投影,不需投影幕影像可直接投

影至牆面,牆面兩側設有白板,側面牆壁採鮮明色調,以利空間辨識。 2.數位學習區:設有可供上網之電腦教室供教學使用,亦可提供學生自行學習。室內有電腦桌、椅、

e 化講桌及相關輔助教學設備等,有助學習者依需求自行選用。 3.點心區:設有自動投幣飲料機及垃圾分類桶,牆面以清玻璃區隔,可透視活動行為,並可避免影

響其他區塊學習進行。 4.創意媒體區:設有舒適沙發、桌和椅,可隨喜好自行變化,配合天花板及空間設計,自然營造千

變萬化的學習空間。 5.開放學習區:不拘形式的桌椅擺設,可獨自一人修習,亦可多人混搭閱讀,桌面設有插座,室內

設有網路,可使用個人筆電,看似輕鬆的閱讀,卻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Page 4: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3

小結 香港科技大學校區僅60公頃,各建築物集中,校園圖書館位於校區中心。因校區幅員較小、步

行數分鐘即可通達各地點,校區內亦未設置其他可供修習空間,故設置於圖書館內佔地一層樓之學

習開放空間,自然形成師生最喜愛的活動地點。除借閱、讀書、討論外,亦方便輕食,更可瀏覽清

水灣風景,其規劃輕巧、活潑、設備齊全,確實有助學生學習效果。空間規劃及圖示如下所示。

清 水 灣

Page 5: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4

二、香港中文大學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前言 本次參訪的第二站(6 月 8 日上午)來到香港中文大學,該校成立於 1963 年,校區位於香港新界

東沙田馬料水,面臨吐露港,2011 年學生人數(包含大學部及研究生)約 21000 人,教師人數超過

1350 人,各校區合計校舍面積約 137 公頃。2012 年亞洲大學排名第 5,隸屬於 ASAIHL、大英國

協大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等。本次參訪會見了學術交流處副主任黃立勤

女士及學能提升研究中心主任潘偉賢教授等四人,兩位主管分別分享了該校發展及學能提升(教學

發展)經驗後,接續參訪該校威爾斯親王醫學院之學習開放空間。

CUHK 推動學習開放空間情形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計有大學圖書館、牟路思怡圖書館、錢穆圖書館、胡忠多媒體圖書館、李

炳醫學圖書館(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建築學圖書館及利國偉法律圖書館等,學習開放空間則設置

於醫學院校區所屬之威爾斯親王醫院之圖書館內。該學習開放空間亦由圖書館管理,使用者多為醫

學院師生。該空間亦肩負著輔助教學、學習和科研的使命。威爾斯親王醫院之圖書館於 2011 年 5

月獲撥額外用地,隨即展開大規模的翻新及擴建工程,並於 2011 年 9 月隨即完工啟用。擴建後的

醫學圖書館不但面積大為擴充,還增設學習開放空間和更先進與更多元的服務,以全新的面貌呈現

於該院師生前。

位於校本部及其他校區的圖書館裡,並未設置學習開放空間,僅於校本部其中一棟教學大樓的

二樓大廳設置簡易型桌、椅及飲料投幣機,供學生自行使用,如下圖所示(如本校博雅教學館一樓

大廳之設置)。而學習開放空間目前僅設置於醫學院一處,該學習開放空間於 2011 年 9 月啟用至今,

可明顯看出其規劃目的及使用區分,空間內容與科技大學略同,均採明顯、活潑及大膽色調,空間

規劃均設有小組討論室、自由學習空間及無線上網服務等,空間內亦設有電腦教室可供教學或自由

學習,確實有助學生學習效果。

香港中文大學教學大樓二樓空間設置之學習開放空間現況

Page 6: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5

小結: 香港中文大學校區較其他大學廣,相較台灣大學仍屬狹窄,各建築沿山形建造。校屬六大圖書

館分散於各校區,校本部之大學圖書館仍維持傳統借閱、讀書形式。另醫學院校區之威爾斯親王醫

院裡,其醫學圖書館內設置佔地一層樓之學習開放空間,為醫學院與醫院師生員工最喜愛之活動空

間,除借閱、讀書、討論外,亦可與醫院連線判讀就診紀錄等,確實發揮其多功能之空間使用目的,

該學習開放空間規劃及圖示如下所示。

Page 7: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6

三、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前言 本次參訪的第三站(6月8日下午)為香港大學,該校成立於1887年,校區位於香港薄扶林道 (Orange County),2012年大學部學生約11589人,研究生約10550人,總學生數超過22100人,教師

人數超過1400人。校舍面積約50公頃,隸屬於ASAIHL,Universitas 21,大英國協大學協會,環太

平洋大學聯盟等,2012年亞洲大學排名第3。本次參訪會見了教學促進中心Dr. Gayle Morris (Director of Academic Programmes) 及Dr. Iain Doherty (Director of eLearning Pedagogical Support Unit),兩位

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發展相關經驗,隨後參訪圖書館甫於2012年3月始完成之學習開放空間

HKU 推動學習開放空間情形 香港大學於 2010 年 12 月對圖書館空間規劃作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師生,歸納問卷結

果計有:1.很難找到空間進行小組討論、2.需要提供更多的座位進行小組討論、3.小組討論的房間

非常重要,但討論空間不足、4. 進行小組討論地區太少、5.需要更多組自修室、6.希望可以有更多

組討論區和更多帶有插頭的座位等等。

香港大學在這次問卷調查中認為,圖書館對校園的學習環境自應支援及回應這些教與學的訴

求。圖書館在這些訴求裡充分地支持並同意新增軟硬體設施及設備,故在圖書館修建的空間規劃

裡,將學習環境作了突破性的改變,包括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和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習探索、協

同合作和討論。所以很多學生都贊成以參與式學習風格,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終於在

2012 年 3 月完成現代化學習開放空間的設置與啟用。

香港大學設於圖書館裡的學習開放空間,與科技大學及中文大學略同,空間內依然區分小組討

論室、自由討論區、資訊學習區等,空間規劃亦採鮮豔大膽色調,桌、椅及相關設施均採流線、舒

適,可任意變換之設計,提供使用者方便使用。該校學習開放空間另有一區塊較其他學校不同,係

在閱讀區內可看見 3 種高度不同之隔屏空間,高度最高之隔屏係提供研究生使用,其餘提供大學部

學生使用。隔屏空間內之桌板下方設有儲存櫃,可提供使用者存放個人物品 2 星期,以解決該校研

究生研究空間不足之窘境。

Page 8: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7

小結: 香港大學校區僅50公頃,各建築物亦沿山坡集中興建,校園圖書館位於校區中心,因幅員較小、

步行即可到達,校區內設置於圖書館內佔地一層樓之學習開放空間,自然形成師生修習課業之活動

據點,赴圖書館借閱讀書外,亦可就近使用輕巧、活潑、設備齊全之學習開放空間,確實有助師生

學習效果。空間規劃及圖示如下所示。

Page 9: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8

結語:

參訪香港各大學,瞭解其學習開放空間均設置於圖書館內,並以大空間、大格局及多樣性需求

設計,面積概約 200 坪,而各大學因校地幅員較小,短短幾分鐘即可步行至校園各建築,故設置一

處學習開放空間確可滿足校園學生修習空間。反觀本校校區,僅校總區即佔地約 90 公頃,以師生

人數 4 萬人計算,提供學生使用之學習開放空間確實不足,如於單一建築之一個樓層設置學習開放

空間,考量校區幅員廣闊,宿舍區亦坐落於校園週圍,設置一處大型學習開放空間,實無法滿足或

吸引學生使用意願。建議作法仍維持本校目前於校屬各大樓裡(包含圖書館),依分配之空間設置大

小不同的學習開放空間,提供學生就近使用。

本校校園目前設置之第一、第二學習開放空間,面積概約各 30 坪,新建之綜合教學館預劃設

置第三學習開放空間,面積概約 70 坪。後續如持續興建校屬建築空間,可將鄰近院系所之需求設

置第四或第五處學習開放空間,以利學生利用圖書館修習、閱讀外,另增加新穎、創新而滿足學生

多元學習的學習開放空間。另有關學習開放空間設置、管理及使用等相關行政歸屬,國外大學因空

間多設置於圖書館內,故由圖書館負責統籌。本校因空間設置多處,未來亦僅較小空間一處設置於

圖書館地下室,故學習開放空間責由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負責,有別於國外各大學之組織章程,實

有兼具教學發展目的,亦不失本校特色之一。

21 世紀的教育思潮,對學習的想像不再侷限於教室,而是發生在校園所有空間。在香港各大

學圖書館裡的學習開放空間,一眼望去除當地學生外,還有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學生,有高大的澳

洲人、輪廓深遂的西班牙人及來自東方的日本、韓國人,還有吃臺灣池上米長大的台灣人……。其

中有耳朵塞著耳機、手裡拿著美國品牌的智慧型手機,由中國人在大陸工廠製造,內有印度人開發

的應用程式,下載了英國歌手的音樂。這種世界趨於國際化,為師生帶來難以想像的便利與舒適的

空間裡,顯示學校教育的變革已由政策制定與領導者單方決策,逐步擴展為兼顧校園的物理環境,

在提供師生良好的身教、言教外,學習開放空間已成為近年來學生最渴望的學習環境。

大學教育除教導學生書本知識外,亦應使其了解人與環境間互依互存的關係。由於學生對學習

環境需求愈趨多元,尤以小組討論空間、數位學習空間、創意開放空間等為重。復經參訪香港各大

學後,各大學對學習環境不斷在空間技術、觀念及使用需求上,以滿足教與學的觀念,祈望藉由該

空間規劃,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廣、更多元的學習空間。

Page 10: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9

國立台灣大學教務處 2012 參訪香港各大學之學習開放空間參考圖示

Page 11: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 一 一年度出國參訪報告ctld.ntu.edu.tw/doc/rp/hk_visit_2012.pdf · ha副主任,兩位主管分享了該校教學促進中心的經驗,隨後由該校圖書館館長宋自珍博士引領下,

10

國立台灣大學教務處 2012 香港參訪行程 Visiting Schedule

日 期 行 程 內 容 接 見 人 員

101 年 6 月 7 日

(星期四) 08:00 - 09:00 臺灣大學 - 桃園國際機場 司機 范先生

10:20 - 12:00 台北 - 香港赤蠟角機場 自理

14:00 - 15:30 香港赤蠟角機場 - 香港科技大學 司機 羅先生

15:30 - 16:30 教學促進中心交流 Dr. Nick Noakes Dr. Tak Ha

16:30 - 17:30 圖書館學習開放空間參訪 館長宋自珍博士 主任黃家慧小姐

101 年 6 月 8 日 (星期五)

08:40 - 10:30 再次參訪香港科技大學學習開放空間 熊柏齡、蔡建築師自行參訪

08:40 - 09:30 九龍 - 香港中文大學 司機 羅先生

09:30 - 09:50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交流 副主任黃立勤小姐

09:50 - 11:00 香港中文大學學能提升研究中心交流 教授潘偉賢博士 經理何世孝先生

11:00 - 12:30 威爾斯親王圖書館學習開放空間參訪 教授藍澧銓博士 經理何世孝先生

13:00 - 13:30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大學 司機 羅先生

13:30 - 15:30 圖書館學習開放空間參訪 Ms. Diana

15:30 - 17:30 香港大學教學促進組交流 Dr. Gayle Morris Dr. Iain Doherty

17:30 - 18:30 香港大學 -香港赤蠟角機場 司機 羅先生

19:20 - 21:30 香港 - 桃園大園機場 自理

22:20 - 23:10 桃園國際機場 - 臺灣大學 司機 范先生

參訪人員 副教務長 莊榮輝博士、副組長 石美倫博士、副組長 邱于真博士、康美華 編審、熊柏齡 幹事 建築師 蔡元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