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14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 年第 9 76-83 1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1 ——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 黄慧娟 1 ,郝守昌 2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800;2.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广州 510800) 摘要:文章通过对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地质灾害发生数以及不同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 究,建立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地 2010—2017 年地质 灾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结果,并分别以云南 省和全国整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为实证,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改进建议:(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绩效评价方法;(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 监督管理;(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关键词:降雨量;时间序列;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07.1;F062.1;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9)09-0000-00 DOI:10.19676/j.cnki.1672-6995.0000240 Study on Effect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Time Series HUANG Huijuan 1 HAO SHouchang 2 ( 1.Guangdong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800, China; 2.Guangdong Provinc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Guangzhou 510800, China ) Abstract: Analysis model for effe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has been set up using the analysis of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the number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differ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in 2010-2017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mode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nalysis were verifi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ountry an empirical.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s follows: firstl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1 收稿日期:2019-03-14;修回日期:2019-03-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013—2015 年);广东省省级国土资源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地质 灾害防治方向)(2016—2017 年);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2013—2016 年) 作者简介:黄慧娟(1990—),女,甘肃省甘谷县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地理学学士,主 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 通讯作者:郝守昌(1985—),男,安徽省临泉县人,公共管理硕士,主要从事财政地质项目管理工作。 E-mail:[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1

——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 黄慧娟

1,郝守昌

2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800;2.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广州 510800)

摘要:文章通过对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地质灾害发生数以及不同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

究,建立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分析模型,对我国各地 2010—2017年地质

灾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结果,并分别以云南

省和全国整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为实证,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改进建议:(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绩效评价方法;(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

监督管理;(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关键词:降雨量;时间序列;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7.1;F062.1;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95(2019)09-0000-00

DOI:10.19676/j.cnki.1672-6995.0000240

Study on Effect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Time Series

HUANG Huijuan1 HAO SHouchang2

( 1.Guangdong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800, China;

2.Guangdong Provinc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Guangzhou 510800, China )

Abstract: Analysis model for effe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has been set up using the analysis of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the number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differ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in 2010-2017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mode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nalysis were verifi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ountry an empirical.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s follows: firstl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1收稿日期:2019-03-14;修回日期:2019-03-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013—2015 年);广东省省级国土资源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地质

灾害防治方向)(2016—2017年);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2013—2016 年)

作者简介:黄慧娟(1990—),女,甘肃省甘谷县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地理学学士,主

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

通讯作者:郝守昌(1985—),男,安徽省临泉县人,公共管理硕士,主要从事财政地质项目管理工作。

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2: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2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thirdly,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Key words: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ffect evaluation;

0 引言

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 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

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 2015 年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288525 处,

其中崩塌 67478 处,滑坡 148214 处,泥石流 31687 处,其他地质灾害合计 41146 处,威胁到

1891万人和 4431 亿元财产的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64521起,造成 2008

人死亡失踪,13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73.4亿元[1]。

本文通过对全国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地质灾害发生数、不同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建立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分析模型,对各地 2010—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

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结果,并以云南省和全国整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为实证,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改进建

议。

1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 21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全国有 27个省

(区、市)设立了省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达 500 多亿元[1]。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并设立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地

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目标是完成全省重点县(市、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近年来

广东省先后完成了数十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危

险性分区和防治区,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在资金投入上,自 2016 年始广东省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财政投入额度从约 5000 万元

提升到 2亿元,并持续至今(表 1)。

表 1 广东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及地质灾害发生数一览表[2]

年度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投入资金(万元) 4968.5 5000 20000 20000 20000

地质灾害发生数 268 191 213 154 230

Page 3: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3

从表 1 可以看出,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在 2015 年增加到 5000 万元后,地质灾害数量

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然而 2016 年投入大幅增加到 2 亿元,地质灾害发生数却从 2015 年的 191

起上升到 213起,2017年投入保持不变,地质灾害发生数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该如何评价这

一现象,需要我们对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进行科学的把握和评价。

2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2.1 几种主要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一种是从企业绩效评价角度、采用工程项目评价的相关理论

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如袁宏川等(2009)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分析,通过

建立逐级细化的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社会效益进行评

价[3]。还有一种是利用经济学上比较流行的 DEA 方法对不同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DEA 是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的缩写,即数据包络分析。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同类型的单位(部门、企业)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

种方法[4]。如韩笑等(2016)基于 2013年我国各地地质灾害发生数、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

情况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等基本情况,运用 DEAP2.1软件,建立 BCC 模型对 31个省(区、市)

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地总体有效性、技术有效性、规模有效性数值进

行对比分类,将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划分为五个层级[5]。

然而传统 BCC 模型中将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进行处理的方法,不仅改变了变量原本的经济

学意义,还忽略了松弛变量的问题(Deng等 2016)。为了克服以上缺陷,Tone(2001)提出了

包含非期望产出的 SBM—DEA模型。李格锐(2018)采用 SBM—DEA模型对除上海、天津外的 29

个省(区、市)2003—2015崩滑流防治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全国崩滑流防治总体上呈现规模效

率提升而技术效率下降的结论[6]。

2.2 当前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绩效评价角度采用工程项目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的评

价,针对的是具体项目实施质量和社会效益,这类评价主要是对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

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从宏观领域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无法回答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外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投入的防治效果问题,更无法对不同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分

析。

DEA 分析方法仅限于同类可比,由于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尤其是地质背景不同,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不同,并不适宜直接对比。DEA方法建立的 BCC分析模型和 SBM—DEA方法在评价地质

Page 4: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4

灾害防治效果时,并没有考虑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背景差异,仅

仅是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撇开原因直接讨论结果

并不符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特征,其评价结果难以用于防灾减灾工作评价。

以降雨量因素为例,将全国各省(区、市)2010—2017 年(因统计年鉴中缺乏 2014 年详

细数据,所以本文研究数据均不含 2014年数据)每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除以该地区国土面积得出

每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数,再用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当年平均降雨量数据代替该

地区平均降雨量,将两者进行统计(如表 2),以横轴代表年平均降雨量,纵轴表示平均地质

灾害数(每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发生数),作散点图(如图 1),对其年均降雨量和当年平均

地质灾害发生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为 0.36,考虑到大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

入,这一数值足以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强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

仅以降雨量一个因素为例,在强降雨的年份,用 DEA 模型对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的效果评价

就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导致评价结论失实。

图 1 2010—2017年各省(区、市)年均降雨量和当年平均地质灾害数散点图

3 基于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

3.1 评价方法理论

用 Q表示年平均地质灾害发生数,R表示年平均降雨量,D表示不同地质条件,O表示其他

外部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如人类经济活动、地震、火山等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P表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T表示时间,那么 Q与 R、D、O、P、T存在以下函数关系:Q=f(R,D,O,P,T)。

Page 5: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5

显然,Q对年平均降雨量的偏导数∂Q/∂R>0,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当 D、O和 P不变时,年平均

降雨量 R增加会导致平均地质灾害发生数 Q 的上升;当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时,∂Q/∂P

<0,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不断改进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地质

灾害发生数不断下降,此时∂Q/∂T<0。

假设:①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平均地质灾害数随着平均降雨量上升而上升,

随着平均降雨量下降而下降;②所有地质灾害都是可以避免的。

Page 6: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6

表 2 2010—2017 年各省(区、市)年均降雨量和当年平均地质灾害数(不含 2014年)[7]

省(区、

市)

省会(自

治区首

府、直辖

市)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7

年均

降雨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北京 北京 522.5 3.6 720.6 7.7 733.2 10.7 579.1 23.8 458.6 13.1 669.1 39.9 576.2 1.2

天津 天津 355.4 0.0 485.8 0.0 755.3 13.3 411.5 0.0 574.2 0.0 608.6 0.9 512.9 0.9

河北 石家庄 432.9 1.1 674.2 1.0 649.4 1.9 508.3 1.0 534.5 0.3 712.6 1.6 558.5 0.5

山西 太原 376.6 0.5 496.6 0.9 427.8 1.2 487.3 2.4 403.6 0.3 528.4 0.3 521.2 0.2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469.5 0.2 177.1 0.1 551.4 0.0 564.6 0.0 361.9 0.0 531.3 0.0 325.3 0.1

辽宁 沈阳 1036.6 15.5 479.7 20.0 786.0 203.6 788.1 6.5 573.2 0.3 968.0 0.6 463.8 2.8

吉林 长春 878.3 25.1 468.4 0.8 718.3 1.0 736.5 4.1 530.5 1.1 890.8 0.8 521.7 3.4

黑龙江 哈尔滨 591.3 0.0 452.0 0.0 740.8 0.0 633.5 0.0 420.1 0.0 537.8 0.0 694.3 0.0

上海 上海 1128.9 0.0 1009.1 0.0 1103.7 0.0 1173.4 1.6 1648.8 1.6 1596.1 1.6 480.8 0.0

江苏 南京 1298.4 2.4 1077.0 5.1 917.2 2.4 898.4 1.1 1765.6 4.2 1807.7 3.1 1388.8 0.3

浙江 杭州 1728.1 63.7 1359.9 66.6 1728.8 73.2 1520.9 76.3 2131.9 37.8 1797.3 39.2 1255.1 7.4

安徽 合肥 1316.8 24.2 1000.5 12.5 936.4 25.1 893.2 18.7 1258.2 44.1 1502.0 51.8 1442 4.2

福建 福州 1604.5 345.3 1244.9 8.4 1913.4 10.7 1137.5 14.4 1778.2 18.6 2263.4 109.4 951.9 6.8

江西 南昌 2211.1 538.8 1108.6 39.5 2059.8 38.1 1431.8 16.8 2204.7 147.9 1869.0 23.1 1478 19.5

山东 济南 820.9 2.5 667.1 1.8 569.1 2.0 736.0 1.9 713.8 1.2 1008.2 0.9 1698.8 0.3

河南 郑州 600.3 34.8 706.5 2.9 498.7 3.0 353.2 1.7 689.1 1.8 833.0 5.3 598.8 1.2

湖北 武汉 1337.9 80.9 987.2 31.2 1415.5 30.8 1434.2 16.7 1432.8 18.3 1827.1 96.3 1107.3 45.7

Page 7: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7

续表 2

省(区、

市)

省会(自

治区首

府、直辖

市)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7

年均

降雨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年均降

雨量

当年平

均地质

灾害数

湖南 长沙 1626.4 243.9 932.8 417.6 1730.0 160.9 1254.9 101.0 1538.3 109.7 1704.8 211.4 1684.2 164.8

广东 广州市 2353.6 33.3 1632.3 5.6 1813.9 12.8 2095.4 138.9 2471.9 10.6 2939.7 11.8 2067.4 8.6

广西 南宁 1376.9 51.3 1252.9 17.4 1086.8 16.8 1569.3 20.4 1222.3 15.1 1546.4 7.8 1548.7 31.6

海南 海口 2445.1 80.9 2002.1 31.5 2094.3 2.1 2067.0 8.8 1673.2 0.6 1913.7 2.4 2009.4 0.6

重庆 重庆 1044.7 54.7 837.8 16.2 1104.4 71.5 1026.9 42.2 1448.7 7.7 1348.0 11.7 1245.5 71.0

四川 成都 936.8 44.9 1003.2 41.5 610.9 65.4 1343.3 57.3 880.2 7.3 983.9 4.7 966.9 3.6

贵州 贵阳 1010 47.0 735.2 12.2 1226.4 10.3 888.3 5.6 1430.8 9.3 1045.8 4.9 1165.9 7.7

云南 昆明 869.1 21.2 659.0 9.0 802.1 14.9 804.7 11.1 1190.7 13.5 1150.2 12.0 1186.4 8.8

西藏 拉萨 359.8 2.0 425.4 1.1 365.2 0.5 565.2 1.1 340.0 0.7 551.6 1.5 550.6 0.5

陕西 西安 527.3 57.7 717.8 32.4 385.3 11.7 423.9 16.8 551.6 1.9 456.0 2.2 649.1 7.4

甘肃 兰州 192 6.5 181.0 2.5 231.2 3.2 255.5 85.0 191.0 1.0 310.0 0.8 303 1.3

青海 西宁 405 0.5 390.4 0.3 446.1 0.4 413.6 0.5 306.2 0.3 444.1 0.3 464 0.1

宁夏 银川 206.3 0.0 166.2 0.6 292.7 0.8 148.8 4.8 227.1 0.8 264.9 0.5 211.3 2.0

新疆 乌鲁木

齐 282.4 1.9 344.5 0.1 286.9 0.3 300.9 0.2 408.9 0.1 387.1 0.4 309.7 0.4

Page 8: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8

基于以上假设,上一期平均地质灾害发生数和平均降雨量可以作为判断下一期地质灾害防

治效果好坏的依据,据此建立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横轴表示年平均降雨量,纵轴表

示平均地质灾害数,将被评价地区各年度数据制成散点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连线,并制

定出如下得分原则:

(1)按照时间顺序,将第一个出现平均地质灾害数量随平均降雨量上升而上升或平均地质

灾害数量随平均降雨量下降而下降的段定义为正常的段,假设该段为第 N 期到第 N+1 期,即认

为第 N+1期相对于第 N期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不变,第 N+1期得分为 0。

(2)如果随着平均降雨量上升,第 N到 N+1期平均地质灾害增加速度相对于第 N-1到第 N

期变慢,则定义第 N+1 期得分为 1;反之,如果随着平均降雨量上升,第 N 到 N+1 期平均地质

灾害数增加速度大于第 N-1到第 N期,则定义第 N+1期得分为-1。

(3)如果第 N-1 期和第 N+1 期降雨量都大于第 N 期,那么当第 N+1 期与第 N 期连线在第

N-1 期与第 N 期上方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差于第 N 期,记第 N+1 期得分为-1;当第 N+1

期与第 N 期连线和第 N 期与第 N+1 之间的连线重合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

没变,记第 N+1期得分为 0;当第 N+1期与第 N期连线在第 N-1期与第 N期下方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优于第 N期,记第 N+1期得分为 1。

(4)如果第 N-1 期和第 N+1 期降雨量都小于第 N 期,那么当第 N+1 期与第 N 期连线在第

N-1 期与第 N 期上方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差于第 N 期,记第 N+1 期得分为-1;当第 N+1

期与第 N 期连线和第 N 期与第 N+1 之间的连线重合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

没变,记第 N+1期得分为 0;当第 N+1期与第 N期连线在第 N-1期与第 N期下方时,认为第 N+1

期防治效果优于第 N期,记第 N+1期得分为 1。

(5)任何时期如果第 N+1期相对于第 N期平均降雨量下降而平均地质灾害数没有减少,则

定义第 N+1 期得分为-1;极端情况下,第 N 期平均地质灾害数为 0,第 N+1 期平均降雨量下降

后平均地质灾害数也是 0 时,则定义第 N+1 期得分为 0;如果第 N+1 期相对于第 N 期平均降雨

量上升,而平均地质灾害数没有增加,则定义第 N+1期得分为 1。

(6)当出现第 N期相对于第 N-1期平均降雨量下降而平均地质灾害数没有下降,或随着平

均降雨量上升平均地质灾害数没有上升的情况,而与此同时第 N+1 期平均地质灾害数相对于第

N 期随平均降雨量下降而下降或者随平均降雨量上升而上升时,第 N 数据已经不能直接用来判

断第 N+1 期数据的好坏,则用第 N-1 期数据替代第 N 期数据与第 N+1 期数据对比来判断第 N+1

期数据的得分,如果第 N-1 期相对于第 N-2 期也是平均地质灾害数随平均降雨量下降而下降或

者随平均降雨量上升而上升的情况时,继续向前用第 N-2 期数据代替,如此类推,如果推到第

1 期仍然无法判断,那证明第 N+1 期是第一个平均地质灾害数量随平均降雨量上升而上升或第

一个平均地质灾害数量随平均降雨量下降而下降的时段,则根据得分原则 1,第 N+1期得分为 0。

Page 9: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9

3.2 基于 2010—2017 年期间我国各地地质灾害数据的实证分析

按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表 2 中各省(区、市)数据作散点图,并按照时间顺序连接,

箭头方向表示年份增长的方向。以广东省为例,2010 年平均地质灾害数是 33.3 次,2011 年随

着平均降雨量下降,平均地质灾害数下降到 5.6次,因此根据得分原则(1),2011年得分为 0;

2012年平均降雨量上升,平均地质灾害数上升到 12.8次,由图 2(注:为使点与点之间的相对

关系更清晰直观,点与点之间采用相对位置表示,这并不影响分析结果,下同)可以看出 2012

年与 2011年之间连线在 2010年和 2011年之上,因此根据得分原则(3),2012年得分为-1;

2013 年平均降雨量上升而平均地质灾害数上升到 138.9 次,上升速度大于 2012 年,因此根据

得分原则(2),2013年得分为-1;2015年平均降雨量上升而平均地质灾害数下降到 10.6次,

因此根据得分原则(5),2015 年得分为 1;2016 年随着平均降雨量上升平均地质灾害数上升

到 11.8次,由于 2013—2015年期间平均降雨量上升而平均地质灾害数下降,根据得分原则(6),

用 2013 年数据替代 2015 年数据与 2016 年数据进行对比,再根据得分原则(5)判断,2016 年

得分为 1;2017 年随着平均降雨量下降,平均地质灾害数下降到 8.6 次,由图 2 可见,2016—

2017 之间的连线在 2015—2016 之下,根据得分原则(4),认为 2017 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有

明显进步,2017年得分为 1。综合来看,广东省在 2010—2017年之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总得分

为 1分,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呈现明显改善情况,尤其是 2016年,在年均降雨量大幅上升的情况

下,平均地质灾害数仅由 2015年的 10.6次上升到 11.8次,说明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取得了显著

效果。

图 2 广东省 2010—2017 年平均降雨量与平均地质灾害数关系示意图

平均地质灾害数

年平均降雨量

2013(138.9)

2010(33.3

2012(12.8

2011(5.6) 2017(8.6)

2016(11.8) 2015(10.6)

Page 10: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0

用以上方法对我国各省(区、市)数据通过做散点图并统计其得分情况,可得各省(区、

市)2010—2017年(不含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表(表 3)。由于黑龙江省地质灾害

发生数较少,评价意义不大,故不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只对北京、天津、河北等 30个省(区、

市)数据进行评价。对表 3 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按得分大小得出各省(区、市)2010—2017

年(不含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得分排序表(表 4)。由表 4可以看出,云南省得分

最高,为 5 分,江苏、山东、四川、贵州得分均为 3 分,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等 14个省(区、市)得分均为 1分,

河北省得分为 0分,天津、吉林、浙江、河南、广西、重庆、甘肃、宁夏得分为-1分,北京、

福建得分为-3分。

整体来看,已统计的 30 个省(区、市)有 20 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果显著,地质灾害发

生数明显得到抑制,1 个地区(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没有改善,10 个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效果不佳,没有看到改善的迹象。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防治资金投入是高度相关的。以得分最高的云

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情况为例(图 3),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3年云南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省,随后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

决定 2013—2020 年每年投入 20亿元用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013—2016年实际投入

80余亿元,相当于每万平方公里每年投入约 0.52亿元。《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每万平方公里每年投入大约 0.15亿元,显然云南省投入远大于

全国平均水平。在资金使用上,云南省先是制定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4年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

程项目管理办法》,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的内容、使用范围、资金使用条件和程序以

及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17 年,云南省财政厅委托云南云岭工程造价咨询有限

图 3 云南省 2010—2017 年平均降雨量与平均地质灾害数关系示意图

平均地质灾

害数

年平均降雨量

2010(21.2)

2015(13.5)

2016(12.0)

2011(9.0)

2013(11.1) 2017(8.8)

2012(14.9)

Page 11: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1

公司对 2016 年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再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自

2013年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由 2012 年及以前的 12年间平

均每年 1438次下降到 511次,下降 64.4%;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由 116人降为 62人,下降 46.5%;

2013—2016 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 133 期,避免人员伤亡 8863 人;从实施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

第三年开始,防灾效果明显显现,2015、2016 年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数分别为 26

人、31 人,尤其是 2016 年在异常降雨增多、台风影响加大、地震灾区欠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

影响下,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比并不严重,说明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防

灾效果明显[8]。

从全国来看,2010—2017 年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显著(图 4)。以各省(区、市)平均

降雨量的算术平均代替全国平均降雨量,以全国范围内的每年单位面积发生的地质灾害数作为

年平均地质灾害数,计算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得分为 3分,说明 2010—2017年间全国

范围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果显著。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2014年在云南省试点的基础上,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通过竞争性遴选,确定了四川、甘肃、

湖南为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随着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

系建设在云南、四川、甘肃、湖南四省全面铺开,四大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截至 2016 年年中,全国累计完成 1∶5 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县市

已达 1080个,完成了 15833处重要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各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全国共有

29万群测群防员,实现了隐患点全覆盖;各级地方政府累计投入 800 亿元,通过工程治理或者

搬迁避让,有效解决了受地灾威胁群众的安全问题;除个别省份外,基本上都成立了省级地质

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机构,各地应急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省级应急管理专家

达 2300余人[9]。从防治效果来看,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2017

年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平均降雨量大致分布在 800~1200毫米之间,而平均地质灾害数从 2010

年的 57.6次逐渐下降到 2017年的 13次。2010—2017年,从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来看,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累计得分为 3 分,说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防治效果在不

断改善。

Page 12: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2

表 3 各省(区、市)2010—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表

年度得分 合计

年度得分 合计

地区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7 地区 2010 2011 2012 2013 2015 2016 2017

北京 - 0 -1 -1 -1 -1 1 -3 湖北 - 0 1 1 -1 1 -1 1

天津 - 1 -1 -1 1 0 -1 -1 湖南 - -1 1 0 1 -1 1 1

河北 - 1 -1 -1 1 1 -1 0 广东 - 0 -1 -1 1 1 1 1

山西 - 0 -1 -1 1 1 1 1 广西 - 0 -1 -1 1 1 -1 -1

内蒙

古 - 0 1 1 -1 1 -1 1 海南 - 0 1 -1 -1 1 1 1

辽宁 - -1 0 1 1 1 -1 1 重庆 - 0 -1 1 1 -1 -1 -1

吉林 - 0 1 -1 -1 1 -1 -1 四川 - 1 -1 1 0 1 1 3

黑龙

江 - - - - - - - - 贵州 - 0 1 1 1 1 -1 3

上海 - 0 1 -1 1 -1 1 1 云南 - 0 1 1 1 1 1 5

江苏 - -1 0 1 1 1 1 3 西藏 - 1 0 1 -1 -1 1 1

浙江 - -1 0 -1 1 -1 1 -1 陕西 - 1 0 -1 1 -1 1 1

安徽 - 0 -1 -1 1 1 1 1 甘肃 - 0 1 -1 -1 1 -1 -1

福建 - 0 1 -1 -1 -1 -1 -3 青海 - 0 1 -1 -1 1 1 1

江西 - 0 1 1 -1 1 -1 1 宁夏 - -1 0 -1 1 1 -1 -1

山东 - 0 -1 1 1 1 1 3 新疆 - 1 -1 1 1 -1 0 1

河南 - 1 -1 0 1 -1 -1 -1 全国 - 0 1 1 1 1 -1 3

Page 13: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3

表 4 各省(区、市)2010—2017 年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得分排序表

地区 得分 地区 得分 地区 得分 地区 得分

云南 5 上海 1 陕西 1 广西 -1

江苏 3 安徽 1 青海 1 重庆 -1

山东 3 江西 1 新疆 1 甘肃 -1

四川 3 湖北 1 河北 0 宁夏 -1

贵州 3 湖南 1 天津 -1 北京 -3

山西 1 广东 1 吉林 -1 福建 -3

内蒙古 1 海南 1 浙江 -1 黑龙江 -

辽宁 1 西藏 1 河南 -1 全国 3

图 4 全国 2010—2017 年平均降雨量与平均地质灾害数关系示意图

4 结论

降雨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在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客观系统

地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基于前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效果评价既要重视过程,更

要注重结果,建立并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方法,对政策制定、落实以及项目实施等进

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建议结合降雨量—时间序列评价方法对全国各地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进行系

统性绩效评价,从而识别出防治效果较好的地区和防治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财政投入为主,项目实施结

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监管部门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但由于项目大多分

Page 14: 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评价研究 - CNKIcbimg.cnki.net/Editor/2019/1010/zdkj/fff92aaa-8a56-4cf6-8732-0545f5248788.pdf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科学评价对监督和引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

引用信息:原载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 9期 76-83页

14

布在偏远地区,实施范围较大,监管成本较高,难以做到监管过程全覆盖,所以小额或者低成

本的敷衍行为和很复杂很难监管到的敷衍行为容易发生[10]

,为此要加大舞弊处罚力度,提高项

目实施过程中的舞弊成本,让项目实施人员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

减灾意识,增强人们保护地质环境的自觉性,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避免因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破坏山坡、河谷等地质环境的稳定状态,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EB/OL].(2017-01-13)

[2019-03-14].http://www.mlr.gov.cn/zwgk/zytz/ 201701/t20170103_1425832.htm.

[2] 广 东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EB/OL]. ( 2016-12-28 )

[2019-03-14].http://www.gdlr.gov.cn/gdsgtzyt/_132477/_13250

1/index.html.

[3]袁宏川,段跃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

(14):65-70.

[4]CHARNES A,COOPER W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making uni

ts.[J].European J. Oper. Res.,1978,2(6):429-444.

[5]韩笑,张会民,李凤燕.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

27(4):114-119.

[6]李格锐.中国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及防治效率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2018.

[7] 国 家 统 计 局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EB/OL]. ( 2019-01-13 )

[2019-03-14].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8]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财政绩效再评价报告[E

B/OL]. ( 2018-03-05 )

[2019-03-14].http://www.ynf.gov.cn/zdlyxxgk/jxxx/jxpj/jxzpj/201803/t20180305_53

6878.html.

[9]汪民.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

资源通讯,2016(12):13-17.

[10]黄慧娟,郝守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

国土资源经济,2019,32(2):70-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