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遗迹》 作品《空难之谜》 作品《黑暗森林》 …...2019年4月24日...

1
零售价:1元 总编辑 陈兵 总值班 王作全 责编 马京川 视觉 青泉 图编 张路 责校 蒋国敏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0002(代号77—12)本报地址: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发行电话:966977邮编:401120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己亥年三月二十 今日天气 多云间晴,22℃~33℃ 总第 11981 今日 12 版 报料热线 966966 陈敏尔在两江新区调研宣讲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 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从丁洲的相机镜头望 去,一张张或魔幻或恢弘的 大片出现在眼前,精致美妙 得令人窒息,为之震撼。待 视野跳出来,目光所及,竟是 巴掌大小的微型模型世界。 丁洲就是以这样以假乱 真的摄影手法,仅一年半时 间,就从一个业余摄影爱好 者成为微缩摄影圈的大咖, 不少作品获得网友上百万次 点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 小平 李野 摄影报道 创作越陷越深 目前国内外的微缩摄影,以日本摄影师 田中达也的风格为主流,色调以明调为主, 强调设计感和趣味性。丁洲更注重画面真 实光影的营造以及故事的表达,用电影布光 的方式和构图来呈现想表达的内容。 丁洲的创作灵感来源很多,从看过的 电影到生活中的点滴,从世界历史到自己 玩过的游戏。在名为“法帝斯丁”的社交账 号上,一直保留着丁洲从最初到如今最喜 欢的一张照片。照片的灵感来源于他的一 场梦境,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黑暗森林里, 丁洲独自摸索着逃亡的道路,小心翼翼,恐 慌万分,远处的森林里传来阵阵怪异的叫 声,正在搜索他的踪迹。“那个梦给我的感 觉很真实,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怪物的 样子,所以我最后的作品里也只有一个怪 物的影子,是为了还原我当时的那种惊 恐。”醒来之后的丁洲趁着自己对梦境还有 一些印象,便开始了模型的制作以及光影 的考量,最终完成了他最喜欢的《The Dark Forest》 (黑暗森林) 2017 年 8 月 10 日,丁洲第一次在图虫 一个优质摄影图片分享平台 )发布自己的 微缩摄影作品, “乡愁,长大后,乡愁是一种 触不到的情绪,我在这头,月亮,在那头。” 这张图片获得 2000 多点赞。看到这么多 人喜欢,首次试水的丁洲备受鼓舞,也“越 陷越深”。在抖音上,他发布的《停滞的时 间》阅读量有 480 万,获得 50 万点赞。 待二战系列作品完成后,丁洲打算筹 备自己的系列影展。爱幻想的他致力于通 过图片去还原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在他 心中,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故事,才是自己真 正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东西。 微缩摄影 方寸 震撼 丁洲在思考每个模型的摆放位置 作品《命运的启程》 作品《指引》 作品《遗迹》 慢新闻· 人物 作品《黑暗森林》 作品《空难之谜》 还原鲜活瞬间 今年31岁的丁洲是重庆大学 2006级学生,毕业后在重庆一所高校 做宣教工作。大学所学专业为动画, 选修课学过简单的摄影,谈不上喜 欢。迷上摄影,是在工作之后。 走进丁洲的家,不大的客厅显得 有些拥挤,电视柜、茶几、书柜、桌子 ……能摆放物件的地方,都堆满了他 的微型场景。各式各样的小人、房屋、 颜料、建筑模型等,每天下班回到家, 丁洲便沉浸在这些微型世界中,家里 人以前甚至觉得他有点玩物丧志了。 茶几正中的沙盘上,有一堆断壁 残垣的古旧楼房、匍匐的士兵、静立的 坦克等,这是他正在创作的《二战》系 列微缩场景。 “这一次我要做的是用微 缩布景方式,还原二战史上那些出现 过的一幅幅鲜活的瞬间。”丁洲说,早 在去年,他就有了拍摄二战系列微缩 场景的想法,光是想一想都觉得心潮 澎湃。但如何付诸实践,自己又觉得 太难了—宏大的主题,沉重的历史, 该怎么用画面来表现, “去年我没有想 好,就暂时搁下了。” 思考了很久,丁洲最后觉得还是 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把自己代入到这 段历史当中去。 虽说是微缩摄影,但在拍摄上丁 洲很较真。除了阅读大量二战史料, 还去刷二战题材电影, “毕竟拍历史题 材不同于自由创作,必须保证其严谨 性,要对细节做一些考证。比如战役 发生的季节、所处地形、武器装备等。” 丁洲说。 累并快乐着 一幅优秀的微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构 思、布景、拍摄、后期四个主要的制作过程。 在这其中,前期构思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 每幅作品在开工前,丁洲都会预先在脑 海里构思出一个与作品相配的世界观,然后 再基于定好的世界观来完善作品中的各种细 节,最后把这些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 来,成为一个个的分镜。 “布景环节是耗时最长的工作。”丁洲说, 一个场景的诞生包含选材、场景拼接、上色加 工等多道工序。微缩模型大多有一种塑料质 感,而他需要通过二次上色、模拟烟雾等手 段,尽可能地消除道具原本在材质上的不真 实感。 当场景布置完毕后,拍摄以及后期环节 就相对轻松了。在丁洲看来,拍摄过程中唯 一的难度,就是需要根据机位角度来反复对 模型场景和灯光进行微调,这个过程需要非 常耐心。“一般下班回到家,从晚上 8 点到 12 点,整个夜晚就是我的全部微摄时光。状态 好的时候,能拍出两三张满意的作品;状态不 好的时候,一张也没有。”丁洲很享受这个过 程,累,并快乐着。 02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19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作品《遗迹》 作品《空难之谜》 作品《黑暗森林》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己亥年三月二十 今日天气 多云间晴,22 ~33 总第11981期

零售价:1元总编辑 陈兵 总值班 王作全 责编 马京川 视觉 青泉 图编 张路 责校 蒋国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0—0002(代号77—12)本报地址: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发行电话:966977 邮编:401120

最 好 看 最 有 用

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己亥年三月二十 今日天气 多云间晴,22℃~33℃ 总第11981期 今日12版 报料热线 966966

陈敏尔在两江新区调研宣讲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从丁洲的相机镜头望去,一张张或魔幻或恢弘的大片出现在眼前,精致美妙得令人窒息,为之震撼。待视野跳出来,目光所及,竟是巴掌大小的微型模型世界。

丁洲就是以这样以假乱真的摄影手法,仅一年半时间,就从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成为微缩摄影圈的大咖,不少作品获得网友上百万次点赞。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小平 李野 摄影报道

创作越陷越深

目前国内外的微缩摄影,以日本摄影师田中达也的风格为主流,色调以明调为主,强调设计感和趣味性。丁洲更注重画面真实光影的营造以及故事的表达,用电影布光的方式和构图来呈现想表达的内容。

丁洲的创作灵感来源很多,从看过的电影到生活中的点滴,从世界历史到自己玩过的游戏。在名为“法帝斯丁”的社交账号上,一直保留着丁洲从最初到如今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的灵感来源于他的一场梦境,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黑暗森林里,丁洲独自摸索着逃亡的道路,小心翼翼,恐慌万分,远处的森林里传来阵阵怪异的叫声,正在搜索他的踪迹。“那个梦给我的感觉很真实,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怪物的样子,所以我最后的作品里也只有一个怪物的影子,是为了还原我当时的那种惊恐。”醒来之后的丁洲趁着自己对梦境还有一些印象,便开始了模型的制作以及光影的考量,最终完成了他最喜欢的《TheDark Forest》(黑暗森林)。

2017年8月10日,丁洲第一次在图虫(一个优质摄影图片分享平台)发布自己的微缩摄影作品,“乡愁,长大后,乡愁是一种触不到的情绪,我在这头,月亮,在那头。”这张图片获得2000多点赞。看到这么多人喜欢,首次试水的丁洲备受鼓舞,也“越陷越深”。在抖音上,他发布的《停滞的时间》阅读量有480万,获得50万点赞。

待二战系列作品完成后,丁洲打算筹备自己的系列影展。爱幻想的他致力于通过图片去还原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在他心中,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故事,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东西。

微缩摄影

方寸震撼

▲丁洲在思考每个模型的摆放位置

▲作品《命运的启程》

▲作品《指引》

▲作品《遗迹》

慢新闻·人物

▲作品《黑暗森林》▲作品《空难之谜》

还原鲜活瞬间

今年 31 岁的丁洲是重庆大学2006级学生,毕业后在重庆一所高校做宣教工作。大学所学专业为动画,选修课学过简单的摄影,谈不上喜欢。迷上摄影,是在工作之后。

走进丁洲的家,不大的客厅显得有些拥挤,电视柜、茶几、书柜、桌子……能摆放物件的地方,都堆满了他的微型场景。各式各样的小人、房屋、颜料、建筑模型等,每天下班回到家,丁洲便沉浸在这些微型世界中,家里人以前甚至觉得他有点玩物丧志了。

茶几正中的沙盘上,有一堆断壁残垣的古旧楼房、匍匐的士兵、静立的坦克等,这是他正在创作的《二战》系列微缩场景。“这一次我要做的是用微缩布景方式,还原二战史上那些出现过的一幅幅鲜活的瞬间。”丁洲说,早在去年,他就有了拍摄二战系列微缩场景的想法,光是想一想都觉得心潮澎湃。但如何付诸实践,自己又觉得太难了——宏大的主题,沉重的历史,该怎么用画面来表现,“去年我没有想好,就暂时搁下了。”

思考了很久,丁洲最后觉得还是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把自己代入到这段历史当中去。

虽说是微缩摄影,但在拍摄上丁洲很较真。除了阅读大量二战史料,还去刷二战题材电影,“毕竟拍历史题材不同于自由创作,必须保证其严谨性,要对细节做一些考证。比如战役发生的季节、所处地形、武器装备等。”丁洲说。

累并快乐着

一幅优秀的微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构思、布景、拍摄、后期四个主要的制作过程。在这其中,前期构思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

每幅作品在开工前,丁洲都会预先在脑海里构思出一个与作品相配的世界观,然后再基于定好的世界观来完善作品中的各种细节,最后把这些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成为一个个的分镜。

“布景环节是耗时最长的工作。”丁洲说,一个场景的诞生包含选材、场景拼接、上色加工等多道工序。微缩模型大多有一种塑料质感,而他需要通过二次上色、模拟烟雾等手段,尽可能地消除道具原本在材质上的不真实感。

当场景布置完毕后,拍摄以及后期环节就相对轻松了。在丁洲看来,拍摄过程中唯一的难度,就是需要根据机位角度来反复对模型场景和灯光进行微调,这个过程需要非常耐心。“一般下班回到家,从晚上8点到12点,整个夜晚就是我的全部微摄时光。状态好的时候,能拍出两三张满意的作品;状态不好的时候,一张也没有。”丁洲很享受这个过程,累,并快乐着。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