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考古人声援湖南留守女生 · 子那时候有鼻炎, 我就想着能否...

1
2020.8.3 星期一 责编 郑力强 美编 成妍 电话 86777777 时事 A14 父子俩一年前开始备战 刘志敏告诉楚天都市报记 者,他的两个朋友在2019627日横渡琼州海峡,当时他跟随 两人的护航船一起出海。“在保 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中途下水游 4个多小时。”刘志敏说,亲身 体验过后, 他发现只要准备充 分,横渡琼州海峡并非不可能完 成的任务。 回家后不久,刘志敏就报名 参加了下一次横渡琼州海峡的 活动, 当时和他一起报名的,还 有儿子刘柏言。 要挑战有着“海上珠峰”之 称的琼州海峡绝非易事。早在去 8月,刘志敏便带着儿子备战。 刘志敏分析了以往横渡失败的 案例,发现许多人都是因为后半 段体能不足, 才没能完成挑战。 为了提高儿子的体能,除了每天 的日常训练,他专程带着孩子去 了广东河源的万绿湖,完成了20 公里的游程。除此之外,他和孩 子也曾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模 拟了在海中横渡的场景。 儿子被水母蜇了好几次 728日凌晨1时许, 刘志 敏一家早早起床,乘车前往海口 市白沙门海岸,在那里他们将和 其他7位游泳爱好者一起, 完成 横渡琼州海峡的挑战。 “我们下水的时间是凌晨4 10分,当时的风向和海流都十 分利好。”刘志敏说,前半段他和 儿子游得都比较顺利。 正常情况下,每一位挑战者 身边都会跟着一艘护航船,凌晨 下水,护航船上的灯光能够起到 指引的作用,如果挑战者能与护 航船打好配合,整个横渡过程将 更加顺利。然而,由于途中风向 改变,护航船很难在挑 战者边,这给他们带了不小 麻烦一个挑战来自于海里的 “水”。刘志敏告诉记者,整个 横渡过程中,儿子母蜇了有 三四次, “就被电击了一下, 会有一些灼痛感,好在儿子过去。” 在刘志敏看来,他和儿子到的最大挑战, 非后的“ 流”莫属。刘志敏记得,当时眼看 岸边越来越近但强大流不将他推离, 足足花费近个小时,他才成功突破岸流。 困难重重但父俩最 都顺利完成了横渡海峡的挑 战。刘志敏欣慰的是,比起8小时32分的横渡成,儿子 只用了7小时29分, 足足1 个小时。 想和儿子一起横渡长江 孩子毕竟12面对这样 的挑战, 刘志敏是否担心言,作为一个亲,说不担心 的, 正下水横渡前, 他们已经做各种各样的准备, 包括分析当天的风向和水流,以 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更 要的是, 上了护航船, 整个横渡过程中,一跟在儿子 身边。 时光7年前, 那时刘志敏子都还是“ 旱鸭子”。 “孩 子那时鼻炎, 我就着能动, 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刘志敏说,在小学三之前,儿 子的训练量相对较小, 每天只要游1公里左右。 到了,刘 志敏和儿子一起, 加了当个游泳俱乐部, 儿子的训练加到了每天45公里。 刘志敏说,2018 年他曾带 着儿子一起武汉,报名参加 武汉举办的渡江节,可那时 儿子年龄太小, 没能报上名, “以后有会, 我还会带着儿子 来武汉。” 全国考古人纷纷声援 钟芳蓉父母在外打 工数年,一家人一年能团聚三 次,钟芳蓉更是学阶段便 学校寄宿、学习部靠 自己钟芳蓉透露有“ 敦煌女 儿”美誉考古学樊锦诗 影响她决定考北大考古 出人意料的是,选择热议,有人钟芳蓉庭条件好,“ 应该选毕后可以更多的专业,比如大经管。” 也有人为她担心就业 问题“到就业的时了,分 钟教你做人。” 钟芳蓉到,自己选择 引发了这么关注但她更没到,全国考古界师兄师姐们都 了。 包括北省博物馆、四川省 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 究院、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家 考古大V这几均陆续官方 微博上为钟芳蓉300 粉丝博主 考古为小妹写道: 门的考古圈又一次搜!人加你已笃定 信念便不会迷茫。中国考 人都是坚实的后你学 业有成。来你就是乘风考古姐姐。” 为了表达“小”的爱,考古纷纷各种考古学,准备让她 成为“ 行李最重”的82日,大学官方微 上正式欢迎钟芳蓉,“ 向,身之往,道路都光。 我在大学考古人没“钱途”是误解 留守孩去北大学考古的是一个不务选择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长天都市报 记者采访表示大学考古 专业在全一。“ 从北大 考古学生,是易就业 的。而随着对考古事业的 考古也在与日 俱增考古人的事业前景,。” 5 月,由郭长人的湖随州枣树林春秋贵族墓项目入选为中 国考古 奥斯卡奖”的 2019 大考古发现。 郭长江认 为, 一个人能坚守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的。他也告诉那为“ 贫穷职业” 的友, “有的高在引考古学人才 时, 出年薪百万的家不要学考古就是。” 博物馆长贾1985 大学考古系他告诉记者,如考古门专业了,博物馆、遗址、 文物机大量考古才,友没心钟的就 问题“很多考生缺失理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 昌平注意到了此事的 热议。他表示学考古和能否赚 事并没有逻辑。“ 父母培养孩子也未必是为 了发,我最欣女生是, 选择专业时兴趣出发,点值赞赏。 现在 许多考生的, 家在质疑女生时, 应该一下, 作为考生 选择专业时, 是不是为了兴趣? 张昌平 1982 北大 考古系本科,后攻读至博。他 是我国研究周考古、青铜青铜器方面者。 入北大学习的“小”,张昌 最想说的是,“ 希望入北大后保持积极,顺着兴趣学习哪怕兴趣 转移想学其他的专业, 也是正常的。 别搞她太 了,只是一个刚刚高中 业的小女生。” 报考北大考古系 被网友质疑没“钱途” 湖北考古人声援湖南留守女生 □楚天都市报记者 戎钰 12岁男孩与父亲横渡琼州海峡 成为首对成功挑战“海上珠峰”的父子 □楚天都市报记者 余渊 这几日,“考古”持续成为 网络热搜词,起因是一位叫钟 芳蓉的湖南耒阳留守女生。 钟芳蓉今年高考收获了 676分的好成绩,名列湖南省文 科第4名,她在接受采访时透 露要报考北大考古系,这个志 愿选择却被不少网友质疑:“没 有前途,应该选一个能帮助家 里解决经济困难的务实专业。” 学考古没“钱途”?考古专 业不务实?全国考古界的师兄 师姐们都发声支持钟芳蓉的选 择,湖北考古人也表达了对她 的赞赏和祝福。 时 7小时 29分,游程 21.5公里,12岁 的广东佛山男孩刘柏言,于 7月 28日 成功横渡琼州海峡。 就在刘柏言上岸一个小时后,父亲刘志敏也 以8小时32分的成绩完成挑战。他们是首对成 功横渡琼州海峡的父子。 昨日,父亲刘志敏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 访时称,当初孩子学游泳其实是为了治疗鼻炎, 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热爱,他陪着孩子一起 学习游泳,两人也从当初的“旱鸭子”,成了别人 眼中的“游泳大神”。 1 2 M Y K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湖北考古人声援湖南留守女生 · 子那时候有鼻炎, 我就想着能否 通过运动, 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刘志敏说,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儿

2020.8.3 星期一 责编郑力强 美编成妍 电话 86777777时事A14

父子俩一年前开始备战刘志敏告诉楚天都市报记

者,他的两个朋友在2019年6月27日横渡琼州海峡,当时他跟随两人的护航船一起出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中途下水游了4个多小时。”刘志敏说,亲身体验过后, 他发现只要准备充分,横渡琼州海峡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家后不久,刘志敏就报名参加了下一次横渡琼州海峡的活动, 当时和他一起报名的,还有儿子刘柏言。

要挑战有着“海上珠峰”之称的琼州海峡绝非易事。早在去年8月,刘志敏便带着儿子备战。刘志敏分析了以往横渡失败的案例,发现许多人都是因为后半段体能不足, 才没能完成挑战。为了提高儿子的体能,除了每天的日常训练,他专程带着孩子去了广东河源的万绿湖,完成了20公里的游程。除此之外,他和孩子也曾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模拟了在海中横渡的场景。

儿子被水母蜇了好几次7月28日凌晨1时许, 刘志

敏一家早早起床,乘车前往海口

市白沙门海岸,在那里他们将和其他7位游泳爱好者一起, 完成横渡琼州海峡的挑战。

“我们下水的时间是凌晨4时10分,当时的风向和海流都十分利好。”刘志敏说,前半段他和儿子游得都比较顺利。

正常情况下,每一位挑战者身边都会跟着一艘护航船,凌晨下水,护航船上的灯光能够起到指引的作用,如果挑战者能与护航船打好配合,整个横渡过程将更加顺利。然而,由于途中风向改变,护航船很难一直保持在挑战者周边,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另一个挑战来自于海里的“水母”。刘志敏告诉记者,整个横渡过程中,儿子被水母蜇了有三四次,“就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会有一些灼痛感,好在儿子挺了过去。”

在刘志敏看来,他和儿子遇到的最大挑战, 非最后的“离岸流”莫属。刘志敏记得,当时眼看离岸边越来越近, 但强大的离岸流不断将他推离, 足足花费近一个小时,他才成功突破了离岸流。

虽然困难重重,但父子俩最终都顺利完成了横渡海峡的挑战。让刘志敏欣慰的是,比起自

己8小时32分的横渡成绩,儿子只用了7小时29分, 足足快了1个小时。

想和儿子一起横渡长江孩子毕竟才12岁,面对这样

的挑战, 刘志敏是否担心过?他坦言,作为一个父亲,说不担心是假的, 但在真正下水横渡前,他们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包括分析当天的风向和水流,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更重要的是, 妻子登上了护航船,整个横渡过程中,一直跟在儿子身边。

时光倒流至7年前, 那时候刘志敏父子都还是“旱鸭子”。“孩子那时候有鼻炎, 我就想着能否通过运动, 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刘志敏说,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儿子的训练量相对较小, 每天只需要游1公里左右。 到了四年级,刘志敏和儿子一起, 加入了当地一个游泳俱乐部, 儿子的训练量也增加到了每天4到5公里。

刘志敏说,2018年他曾带着儿子一起来到武汉,报名参加在武汉举办的渡江节,可惜那时候儿子年龄太小, 没能报上名,“以后有机会, 我还会带着儿子来武汉渡江。 ”

全国考古人纷纷声援据了解,钟芳蓉父母在外打

工数年,一家人一年仅能团聚三四次,钟芳蓉更是从小学阶段便在学校寄宿,生活、学习全部靠自己。钟芳蓉透露,受有“敦煌女儿”美誉的著名考古学家樊锦诗的影响, 她决定报考北大考古系。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选择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钟芳蓉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应该选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也有人为她担心就业问题,“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钟芳蓉没想到,自己的选择引发了这么多关注,但她更没想到,全国考古界的师兄师姐们都来“罩”她了。

包括湖北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的数十家考古大V,这几天均陆续在官方微博上为钟芳蓉加油打气。

拥有近300万粉丝的知名博主“考古君”则为小师妹写道:“冷门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热搜!年轻人加油,既然你已笃定

信念,未来便不会迷茫。中国考古人都是你坚实的后盾,祝你学业有成。未来你就是乘风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为了表达对“小师妹”的宠爱,各位考古前辈还纷纷为她赠送了各种考古学资料,准备让她成为“史上开学行李最重”的新生。

8月2日,北京大学在官方微博上正式欢迎钟芳蓉,“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求学之旅,桥都坚固, 道路都光明。 我在大学等你!”

考古人没“钱途”是误解留守女孩去北大学考古,真

的是一个不务实的选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

研究员郭长江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从北大考古出来的学生,是很容易就业的。而且随着国家对考古事业的日益重视,考古的热度也在与日俱增,考古人的事业前景,未来可期。 ”

今年 5 月,由郭长江担任负

责人的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项目,入选被誉为中国考古“奥斯卡奖”的 2019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郭长江认为, 一个人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他也想告诉那些将考古理解为“贫穷职业” 的网友,“有的高校在引进考古学人才时, 甚至会给出年薪百万的待遇,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学考古的就是穷。 ”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1985 年考取北京大学考古系,

他告诉记者,如今的考古早已不是冷门专业了,博物馆、遗址公园、 文物机构需要大量考古人才,网友没必要担心钟同学的就业问题。

“很多考生缺失理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

昌平也注意到了网友对此事的热议。 他表示,学考古和能否赚到钱, 这两件事并没有逻辑关系。“父母培养孩子也未必是为了发财, 我最欣赏这个女生的是, 她在选择专业时从理想和兴趣出发,这点值得赞赏。 现在许多考生其实是缺失理想的,大家在质疑这个女生的同时,应该回头想一下, 你作为考生选择专业时, 是不是为了理想和兴趣? ”

张昌平 1982 年考取北大考古系本科,后攻读至博士。 他是我国研究商周考古、青铜时代青铜器方面的著名学者。对即将进入北大学习的“小师妹”,张昌平教授最想说的是,“希望她进入北大后保持积极心态,顺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哪怕将来兴趣发生了转移, 想学其他的专业,也是很正常的。大家别搞得她太有压力了,她只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女生。 ”

报考北大考古系 被网友质疑没“钱途”

湖北考古人声援湖南留守女生□楚天都市报记者 戎钰

12岁男孩与父亲横渡琼州海峡成为首对成功挑战“海上珠峰”的父子

□楚天都市报记者 余渊

这几日,“考古”持续成为

网络热搜词,起因是一位叫钟

芳蓉的湖南耒阳留守女生。

钟芳蓉今年高考收获了

676分的好成绩,名列湖南省文

科第4名,她在接受采访时透

露要报考北大考古系,这个志

愿选择却被不少网友质疑:“没

有前途,应该选一个能帮助家

里解决经济困难的务实专业。”

学考古没“钱途”?考古专

业不务实?全国考古界的师兄

师姐们都发声支持钟芳蓉的选

择,湖北考古人也表达了对她

的赞赏和祝福。

耗时7小时29分,游程21.5公里,12岁

的广东佛山男孩刘柏言,于7月28日

成功横渡琼州海峡。

就在刘柏言上岸一个小时后,父亲刘志敏也

以8小时32分的成绩完成挑战。他们是首对成

功横渡琼州海峡的父子。

昨日,父亲刘志敏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

访时称,当初孩子学游泳其实是为了治疗鼻炎,

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热爱,他陪着孩子一起

学习游泳,两人也从当初的“旱鸭子”,成了别人

眼中的“游泳大神”。

钟芳蓉

12岁的刘柏言横渡琼州海峡

”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