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

4
歷史 文化科 兩史合併 定義不明 課程 內容繁多 課程 內容艱深 國史與歐洲史 的進程不一 削弱 國史教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 新起點 歷史學習 2012 5 第四期 2004年初,課程發展處透露有關初中中史教育的課程改革理念, 建議為初中中史科提供四個課程模式,供學校自由選擇,其中包 括了「歷史與文化科」。 歷史與文化科的出現 「歷史與文化科」最初取名為「新歷史科」,後參照內地的「歷史與社會 科」課程,易名為「歷史與文化科」。「歷史與文化科」以整合中國與世 界的歷史文化為設計原則,從政治、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五個方面探 討中外歷史文化發展,把中、西史的教學納入同一課程架構內。它是一個 三年的課程,按人類歷史的發展時間分成三段,分別於初中三個學年施 教,課程框架如下: 教育當局認為這個課程「把中國的發展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學生可 以從新的角度了解中國,加強國民身分的認同與歸屬感。」實際上主持課 程的官員當時未有明確的整合方向,大抵只是在已有的初中中國歷史科和 歷史科的基礎上作新的規劃,以致出現不少「苟合」的地方,惹來爭議。 對歷史與文化科的詬病 首先,課程內容廣涉古今中外,在有限的教時下,教學內容不可謂不繁 重。這從課程建議學校除政治史之外,在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四個範 疇只選擇一至兩個來修讀便可以知道。其次,部分課題內容過於艱澀,如 中一級課題「東西文明的發展與帝國的出現」學術部分包括有「諸子百家 與希臘哲學家」的學習內容;「東西帝國的分裂與北方民族的內遷」學術 部分探討佛、道二教的興盛,當無可避免談及兩教的教義,這對初中學生 來說都是偏深的。此外,整體課程組織較為紊亂,中一至中二兩個階段以 政治史為本,同時可兼及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任何兩個範圍,但中三 課程則只有政治史,在規劃上予人有內容不整全的感覺。 中史教學獨立性被削 當時,有不少學者和前線老師對合併中、西史的課程構想存有懷疑,認為 將兩種歷史進程在時序上並排教授,不是結合,而是苟合,因為中國大部 分時間是與歐洲文明隔絕的,文化理念也截然不同,國史的進程是不能與 歐洲的上古、中古、文藝復興、近代等概念相比;兩史合併定義不明、名 實不符,只怕會變成非驢非馬的混合體。也有人認為「歷史與文化科」合 併中、西史,將會大幅削去中國歷史的教學成分,令中史失去整體性,支 離破碎,但在規劃上無法妥善整合,實在不利國史教育。 一期的《中國歷史最新情報》集中探討課程改革下,初中中國歷史課程與「綜合人文科」的融合 趨勢及施行時的困難。今期會重點探討初中中國歷史科與「歷史與文化科」的互動關係。此外, 亦會介紹實用有趣的電子教材,希望能幫助老師豐富中國歷史科的教學。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以雙月刊形式出版,歡迎老師提供教學心得,或與同工、學者進行專業討論。如對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有任何查詢,歡迎把問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或致電客戶 服務熱線 2945 7211 查詢。 初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與文化科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歷史與文化科——中學一至三年級http://cd1.edb.hkedcity.net/cd/pshe/tc/history/New_History/ about/about.html 年級 課題 中一 (1) 歷史研習簡介;(2) 人類的起源;(3) 世界文明 的起源;(4) 東西文明的發展與帝國的出現﹝公元 前二十世紀至公元三世紀初葉﹞;(5) 東西帝國的 分裂與北方民族的內遷﹝公元三世紀初葉至公元 六世紀末葉﹞;(6) 香港史/專題研習 中二 (1) 東方統一帝國的再現與東西文化的發展﹝公元 六世紀末葉至十五世紀中葉﹞;(2) 東方帝國的衰 弱與西方向近代邁進﹝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 中葉﹞;(3) 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與中、日的回應 ﹝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4) 專題研習 中三 (1) 兩次世界大戰與中國;(2) 戰後的中國與世界; (3) 二十世紀的發展:回顧與前瞻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歷史與

文化科兩史合併定義不明

課程內容繁多

課程內容艱深

國史與歐洲史的進程不一

削弱國史教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主編的話

新起點歷史學習

2012 年 5 月第四期文達教師通訊

於2004年初,課程發展處透露有關初中中史教育的課程改革理念,

建議為初中中史科提供四個課程模式,供學校自由選擇,其中包

括了「歷史與文化科」。

歷史與文化科的出現「歷史與文化科」最初取名為「新歷史科」,後參照內地的「歷史與社會

科」課程,易名為「歷史與文化科」。「歷史與文化科」以整合中國與世

界的歷史文化為設計原則,從政治、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五個方面探

討中外歷史文化發展,把中、西史的教學納入同一課程架構內。它是一個

三年的課程,按人類歷史的發展時間分成三段,分別於初中三個學年施

教,課程框架如下:

  教育當局認為這個課程「把中國的發展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學生可

以從新的角度了解中國,加強國民身分的認同與歸屬感。」實際上主持課

程的官員當時未有明確的整合方向,大抵只是在已有的初中中國歷史科和

歷史科的基礎上作新的規劃,以致出現不少「苟合」的地方,惹來爭議。

對歷史與文化科的詬病首先,課程內容廣涉古今中外,在有限的教時下,教學內容不可謂不繁

重。這從課程建議學校除政治史之外,在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四個範

疇只選擇一至兩個來修讀便可以知道。其次,部分課題內容過於艱澀,如

中一級課題「東西文明的發展與帝國的出現」學術部分包括有「諸子百家

與希臘哲學家」的學習內容;「東西帝國的分裂與北方民族的內遷」學術

部分探討佛、道二教的興盛,當無可避免談及兩教的教義,這對初中學生

來說都是偏深的。此外,整體課程組織較為紊亂,中一至中二兩個階段以

政治史為本,同時可兼及經濟、社會、學術和民族任何兩個範圍,但中三

課程則只有政治史,在規劃上予人有內容不整全的感覺。

中史教學獨立性被削當時,有不少學者和前線老師對合併中、西史的課程構想存有懷疑,認為

將兩種歷史進程在時序上並排教授,不是結合,而是苟合,因為中國大部

分時間是與歐洲文明隔絕的,文化理念也截然不同,國史的進程是不能與

歐洲的上古、中古、文藝復興、近代等概念相比;兩史合併定義不明、名

實不符,只怕會變成非驢非馬的混合體。也有人認為「歷史與文化科」合

併中、西史,將會大幅削去中國歷史的教學成分,令中史失去整體性,支

離破碎,但在規劃上無法妥善整合,實在不利國史教育。

上 一 期 的 《 中 國 歷 史 最 新 情 報 》 集 中 探 討 課 程 改 革 下 ,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與 「 綜 合 人 文 科 」 的 融 合

趨 勢 及 施 行 時 的 困 難 。 今 期 會 重 點 探 討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科 與 「 歷 史 與 文 化 科 」 的 互 動 關 係 。 此 外 ,

亦 會 介 紹 實 用 有 趣 的 電 子 教 材 , 希 望 能 幫 助 老 師 豐 富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教 學 。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以雙月刊形式出版,歡迎老師提供教學心得,或與同工、學者進行專業討論。如對

《中國歷史最新情報》有任何查詢,歡迎把問題電郵至 op in ion@manha t t anp re s s . com.hk,或致電客戶

服務熱線2945 7211查詢。

初中中國歷史科和歷史與文化科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歷史與文化科——中學一至三年級http://cd1.edb.hkedcity.net/cd/pshe/tc/history/New_History/ about/about.html

年級 課題

中一

(1) 歷史研習簡介;(2) 人類的起源;(3) 世界文明

的起源;(4) 東西文明的發展與帝國的出現﹝公元

前二十世紀至公元三世紀初葉﹞;(5) 東西帝國的

分裂與北方民族的內遷﹝公元三世紀初葉至公元

六世紀末葉﹞;(6) 香港史/專題研習

中二

(1) 東方統一帝國的再現與東西文化的發展﹝公元

六世紀末葉至十五世紀中葉﹞;(2) 東方帝國的衰

弱與西方向近代邁進﹝十五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

中葉﹞;(3) 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與中、日的回應

﹝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4) 專題研習

中三(1) 兩次世界大戰與中國;(2) 戰後的中國與世界;

(3) 二十世紀的發展:回顧與前瞻

老師可以利用「360Cities」和「3D建築物」兩項功能。每個「360Cities」都是一組多角度的合成照片,讓使用者能

觀看名勝古蹟及其周圍環境的景象,營造親臨其境環視四周的效果。「3D建築物」則是建築物的三維模型,展示建築

物的立體形象,讓使用者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觀察。這兩項功能突破傳

統平面圖像及影片的限制,用家能夠自由地控制視點及角度,帶來遊覽

名勝古蹟的新體驗。

Google地球是由Google開發的免費軟件,從互聯網下載和安裝後即可使用。

簡言之,Google地球是一個可以進行宏觀和微觀的虛擬地球儀,它運用大量

衛星圖片、三維建築物模型、圖像及地形,真實而立體地呈現各地的面貌。

讓資訊科技成為提升教學效能的助手 – 以Google地球為例

探討專題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5 月

透過「360Cities」看北京故宮太和殿及四周環境 太和殿的三維模型 能從不同角度觀看太和殿

如何應用Google地球來「遊覽」名勝古蹟?

甚麼是Google地球?

不得不承認,資訊科技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化、數位化亦逐漸成為教與學的

大趨勢。於是,我們又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優化中史科教學?其中一個答案,

就是利用資訊科技強大的多媒體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E世代」以及「 I世代」的學生,

將他們慣用的各種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無疑是吸引和推動他們研習中史的良方。本社一直致力為

老師提供實用及有趣的電子教材,例如《全方位中國歷史》的教學電子簡報中,特別加插了

新項目「虛擬古蹟遊」,運用Google地球的技術,讓老師能隨時隨地帶領學生「遊覽」

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蹟,激發其學習興趣。

簡單易用和實用是「虛擬古蹟遊」的最大特色。本社按照《全方位中國歷史》

的課文內容,精選多個Google地球內的名勝古蹟,再加以整合和加工,讓老

師可以省卻搜尋的工序和時間。此外,每個「虛擬古蹟遊」檔案都附有說明文

字,介紹該景點的相關資訊,並提供實用的網站連結,老師亦可按照教學需要

增補或刪削資料,以方便講解。透過「虛擬古蹟遊」,老師只須

運用滑鼠進行簡單的拖曳和點擊動作,即可帶同學生觀賞大江南

北的名勝古蹟。

除了應用於中國歷史科教學外,Google地球還可以輔助其他

學科教學。Google地球資訊看板中的圖層,提供了許多不同

範疇的資訊,讓用家可以聯繫地理、歷史、通識、科學等學

科的知識。只要能充分運用Google地球功能豐富、易於編輯

的特色,便可輕易將「虛擬古蹟遊」改造成一個跨學科學習

的平台。

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不斷為我們開拓改善教學質素的途徑。

互聯網及近年迅速崛起的線上應用程式商店,都有許多優質的

軟件或應用程式,本社將繼續為各位教師搜羅更多有助教學的

資源,讓教與學變得更輕鬆有趣及更有效率。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5 月

本社篩選和整理「Google地球」內的資料後,

製作成「虛擬古蹟遊」,方便老師使用。

圖層的項目包羅萬有,介紹天文、地理、自然

生態等不同主題的資訊,有助擴闊學習領域。

「虛擬古蹟遊」有何特色?

Google地球及「虛擬古蹟遊」還有哪些用途?

歷史建築見證城市的發展,它們盛載著市民的集體回憶,是一個城市的珍貴資源。然而,面對社區重建發展,香港的歷史建築保育和活化工

作一直困難重重。鑒於市民日益關注文物保育,政府於2008年設立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以推動本港的文物保育和活化工作。近日便有舊

大澳警署、油麻地戲院、雷生春等歷史建築完成修復工作,開放給市民參觀及使用。「中國歷史」

推介相關教材

電子版《中國歷史最新情報》

免費訂閱,請即登入

www.manhattanpress.com.hk

中國歷史

www.manhattanpress.com.hk

2012 年 5 月

講西講東 歷史建築的活化再利用

舊大澳警署是香港早期設立的離島警署之一,具有典型的

殖民地建築色彩,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香港政府

與一非牟利團體合作,開展「舊大澳警署活化計劃」,將原址

建築物修復和重整為酒

店,於今年三月正式營

運。活化後的舊大澳警

署,保留了原來的建築

風格,以及炮台、搜射

燈、守護塔等建築。現

時酒店每天均會安排免

費導賞團,帶領公眾參

觀這座極富特色的歷史

建築。

雷生春由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出資興建,建於1930年代。雷生春屬於戰前唐樓,以其

臨街外廊(又稱為走馬騎樓)最具特色,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樓高四層,底層原是一

間稱為「雷生春」的跌打藥店,其餘各層則是雷氏家族人士的居所。雷生春結業後,大樓

及底層舖位曾用作住宅和洋服店,其後被空置多年,直至2003年雷氏後人正式將大樓無償

捐贈予政府。近日,該建築物完成維修和活化工程,成為一間中醫醫藥保健中心,於今年

四月底正式開診,提供內科診症、針灸等服務。公眾可以參加中心安排的導賞團,免費入

內參觀。

油麻地戲院是香港戰前戲院之一,被列為二級歷史建

築。至於鄰近的紅磚屋,原是上海街舊抽水站的工程師辦

公室,於公元1895年落成,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油麻

地戲院及紅磚屋經過政府活化和修整後,戲院成為粵劇表

演場地,而紅磚屋

則成為其辦事處及

活動室,以推動本

港粵劇發展及培育

梨園新秀。戲院將

於今年四至五月舉

行三場免費粵劇表

演,並於七月正式

重開。

興建年份:公元1902年

地址:大嶼山大澳石仔埗街

活化後用途:精品酒店

參觀資訊:酒店內的文物探知中心是由

昔日報案室改建而成,展出舊警署的相

關資料及珍貴相片;免費導賞團設於下

午三時(兩團)及四時(一團),合共

三團,每團的參觀時間約二十分鐘,可

於http://www.taioheritagehotel.com/tch/guidetour/guidetour.jsp登記索取入場劵。

興建年份:約1931年

地址:九龍旺角荔枝角道119號

活化後用途:中醫醫藥保健中心

參觀資訊:設有免費導賞團,逢星期一

至五下午二時及四時兩節;星期六上午

九時半及十一時兩節,可於http://scm.hkbu.edu.hk/lsctour先行預約。

「教學電子簡報」

本套電子簡報根據《全方位中國歷史》的課文內容製作,連結大量短片、動畫、網站

等,並附有課本練習答案、「虛擬古蹟遊」等資源,加強互動學習,既提高學生的學

習興趣,也方便老師講授課文。

「歷史資料題庫」本套教材涵蓋《全方位中國歷史》中一至中三級

的課文內容,並參照高中中史設題模式擬設練

習,著重提高學生研習史料的能力,讓學生能漸

次適應高中中史的考核模式。題目由淺入深,

備有開放式題目及提示,方便老師因應學生程

度選擇題目。

舊大澳警署 油麻地戲院及紅磚屋

雷生春

興建年份:戲院建於1930年;紅磚屋於

公元1895年落成。

地址:九龍窩打老道6號及8號

活化後用途:粵劇表演場地及辦事處

相關網站:www.lcsd.gov.hk/ymtt

出版年份:2012

視像地圖 網站連結

虛擬古蹟遊 動畫

課本練習答案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