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b view南阳师范学院. 理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目 录....

Download €¦  · Web view南阳师范学院. 理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目 录. 地理科学专业 《GIS概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Feb-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南阳师范学院

理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目 录

地理科学专业

《GIS概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5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9

《板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5

《城镇规划》课程教学大纲19

《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22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24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7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30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4

《河南地理》课程教学大纲37

《环境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41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4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47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0

《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53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6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60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3

《三笔书法》课程教学大纲67

《世界地理》(一)课程教学大纲71

《世界地理》(二)课程教学大纲75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79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82

《土壤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85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89

《应用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92

《植物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5

《中国地理(一)》课程教学大纲99

《中国地理(二)》课程教学大纲102

《中学地理教育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105

《中学地理课程解读》课程教学大纲108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11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114

《自然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117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20

《GIS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123

《GIS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26

《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129

《地理空间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3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35

《地理学数学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38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141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44

《空间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48

《空间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15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54

《热红外遥感》课程教学大纲157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60

《摄影测量》课程教学大纲164

《网络GIS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167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0

《无人机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73

《无人机飞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75

《无人机航空摄影摄像》课程教学大纲179

《无人机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82

《无人机装配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186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89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92

《专题地图制作》课程教学大纲196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0

旅游管理专业

《SPSS数据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03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大纲207

《韩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211

《河南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15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218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223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28

《客源国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33

《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36

《旅游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40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教学大纲243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45

《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大纲250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253

《旅游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56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259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63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66

《旅游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70

《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274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277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80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84

《民俗旅游》课程教学大纲287

《现代服务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90

《消费者行学》课程教学大纲293

《中国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96

旅游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方向)

《SPSS数据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99

《韩语I》课程教学大纲303

《韩语II》课程教学大纲307

《韩语III》课程教学大纲311

《航空地理》课程教学大纲314

《河南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17

《化妆技巧》课程教学大纲320

《机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323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326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331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36

《客舱设备与操作》课程教学大纲341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343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346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49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352

《民航安全检查》课程教学大纲356

《民航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359

《民航服务技能》课程教学大纲362

《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365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386

《民航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71

《民航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374

《民航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377

《民航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380

《民航英语II》课程教学大纲383

《民航运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86

《民用航空法》课程教学大纲389

《现代服务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392

《消费者行学》课程教学大纲395

《中国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98

测绘工程专业

《3S进展》课程教学大纲401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404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407

《测绘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411

《测绘法规》课程教学大纲414

《测绘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18

《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421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24

《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427

《测量仪器学》课程教学大纲430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33

《道路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437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课程教学大纲439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442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46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449

《地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453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大纲457

《房地产测绘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461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464

《工程地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68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47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474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477

《海洋测绘》课程教学大纲480

《建筑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483

《空间分析》课程教学大纲485

《空间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489

《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492

《控制网平差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9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00

《倾斜摄影测量》课程教学大纲503

《摄影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506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509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512

《数字高程模型》课程教学大纲515

《土建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518

《无人机操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22

《无人机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525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529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53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535

1

南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

教学大纲

《GIS概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110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及应用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48

理论讲授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16

任课教师

蒋国富、张海军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图学、自然地理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建立基于GIS视角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地理学相关专业的应用、研究、服务等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功能、发展方向和主要应用领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具备应用GIS软件工具解决简单地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及应用》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发展趋势,地理空间数据、特征、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坐标变换、数据结构转换、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空间数据压缩与综合、空间数据内插等空间数据处理方法,空间数据建库,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DEM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及应用等。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坐标变换、数据结构转换、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空间数据压缩与综合、空间数据建库、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原理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及编码方法、空间插值、空间叠加、空间缓冲、空间统计、地形制图与DEM分析、网络分析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学时

16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5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注

1

图像配准与投影变换

必做

2

验证性

2

图形编辑

必做

4

验证性

3

专题地图制作

必做

2

设计性

4

经典GIS空间分析应用

必做

4

综合性

5

基于DEM的地形指标提取与分析

必做

4

验证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作业、自学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蒋国富,男,教授,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承担省级以上项目多项,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30余篇。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张海军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绪论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GIS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发展趋势、应用领域、贡献学科等。

第二讲(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2.二级知识点: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TIN数据结构;栅格矩阵编码、游程长度编码、四叉树编码。

3.三级知识点:具体的编码方法及性能分析。

第三讲(部分)

空间数据的处理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空间数据变换、数据结构转换、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空间数据压缩与重分类、空间内插等

2.二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中的具体各种方法

第四讲(部分)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数字地形模型分析、空间叠合分析、空间邻近度分析、空间网络分析

2.二级知识点:地形因子的计算、地形剖面线计算、DEM通视分析、矢量叠合、栅格叠合、空间缓冲区、Voronoi多边形分析、最短路径算法等

第五讲(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GIS应用模型概述、适宜性分析模型、地球科学模拟模型

2.二级知识点:GIS应用模型分类、GIS应用模型构建、适宜性分析模型应用实例、土壤侵蚀模型实例

第六讲(部分)

地图配准与投影变换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栅格数据配准、矢量数据空间校正、地理坐标与投影坐标间的相互转换、地理变换

第七讲(部分)

图形编辑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Geodatabase子类型、属性域、默认值、拓扑规则、关系类等智能行为在数据建库中的应用;数据采集建库;数据转换建库。

第八讲(部分)

专题地图制作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符号化、标注、注记、文本格式化、版面设计、辅助要素等。

第九讲(部分)

经典GIS空间分析应用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空间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应用案例分析

第十讲(部分)

基于DEM的地形指标提取与DEM分析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表面积、体积、填挖方、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表面曲率、山脊线、谷底线、地形鞍部点、沟谷网络、沟壑密度、视线分析、视域分析、水文分析、流域分析等。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从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在自学教学环节中,对课程中某些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应用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学完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最终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终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决定;期终成绩=30%(技能成绩)+70%(理论成绩)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黄杏元主编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教学参考资料:

1.Chang Kang-Tsung主编《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ixth edition)》 McGraw-Hill Press 2011年

2.周成虎、裴韬主编《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17年

3.肖智主编《ArcGIS软件应用-实验指导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

执笔人:张海军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09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GPS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PS

学分数

1.5

总学时数

34

理论讲授学时

18

实验实践学时

16

任课教师

姜永涛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数值分析、测绘学概论、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基础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要掌握GPS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GPS的产生、优点和广泛用途,掌握GPS的组成及信号结构,GPS定位中的误差源,距离测量和定位方法;又要熟悉GPS的实际操作与应用,具备独立运用GPS技术进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PS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GPS的产生、优点和广泛用途,掌握GPS的组成及信号结构,GPS定位中的误差源,距离测量和定位方法;

通过GPS定位实习,使学生掌握GPS RTK和静态控制测量的实际操作、数据处理与工程应用,具备独立运用GPS技术进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课堂讲授、课外实习和上机实验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

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引论: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技术

2

课堂讲授

第一章 绪论

2

课堂讲授

第六章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

2

课堂讲授

第二章 GPS测量中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

4

课堂讲授

第三章 GPS系统组成及信号结构

4

课堂讲授

实习一、GPS接收机认识及外业操作

2

课外实习

实习二、GPS RTK测量、放样

10

课外实习

实习三、GPS静态测量

8

课外实习

实习四、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4

机房上机

第二篇、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3

机房上机

第五章 距离测量与定位方法

4

课堂讲授

第四章 GPS定位中的误差源

2

课堂讲授

附录2: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

课堂讲授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GPS的理论基础知识;

(2)了解GPS的产生、优点和广泛用途;

(3)掌握GPS的组成及信号结构;

(4)掌握GPS定位中的误差源,距离测量和定位方法;

(5)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含上机)学时

16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5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1

GPS接收机认识及外业操作

必做

2

基础性

2

GPS RTK测量、放样

必做

4

综合性

3

GPS静态测量

必做

4

综合性

4

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必做

4

综合性

5

第二篇、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必做

2

综合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PPT、视频和课本相结合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仪器操作、软件数据处理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姜永涛,1985年生,男,博士,南阳师范学院讲师,具有丰富的与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杨杰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协助理论与实践教学

王丽美

实验员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协助实践教学

八、教学内容安排

引论

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技术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及应用

第一章

绪论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2.二级知识点:其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概况、美国早期GPS政策

第六章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大气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2.二级知识点:GNSS在军事、交通运输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

GPS测量中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

理论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GPS涉及的主要坐标系统GCRS、ITRS概念及其相互转换;GPS涉及的主要时间系统原子时、GPS时、儒略日、年积日

2.二级知识点:坐标转换——七参数转换法;世界时、协调世界时、阳历、阴阳历等概念

第三章

GPS系统组成及信号结构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GPS系统组成、信号结构(载波、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2.二级知识点:由广播星历求算GPS卫星位置;精密星历拉格朗日内插法

第五章

距离测量与定位方法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卫地距的测距码和载波相位测量、单点定位、相对定位(双差相位观测值)

2.二级知识点:GPS测距码和相位的线性组合观测值、网络RTK及CORS系统

3.三级知识点:周跳探测与修复、整周模糊度确定、差分GPS

第四章

GPS定位中的误差源

理论

学时

3

1.一级知识点:GPS测量误差源的概念、性质

附录2

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理论

学时

1

1.一级知识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外业实习环节:GPS接收机认识及外业操作,GPS RTK测量、放样,GPS静态测量。

上机数据处理环节:进行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并结合课本《第二篇、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深化与GPS工程和控制测量有关的概念、术语、原理及要求。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课堂及课外实习表现、实习报告、期末考试。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李征航、黄劲松主编 《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参考资料:

1.徐绍铨、张华海主编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周忠谟、易杰军主编 《GPS 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测绘出版社 1992年

执笔人:姜永涛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202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学分数

2.5

总学时数

54

理论讲授学时

38

实验实践学时

16

任课教师

张淼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遥感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遥感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素养,使他们在各方面协同发展,适应学科的发展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旨在提高本专业学生在遥感领域的基本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并掌握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会运用软件进行遥感应用的基本操作。

三、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遥感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等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遥感软件学习等等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认识Envi软件、遥感影像几何校正、遥感影像辐射增强、遥感影像分类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遥感的相关知识。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该课程后,需要了解遥感内涵、内容以及学习遥感的意义、软件的操作,掌握基本的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学时

16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1

认识Envi软件

必做

2

基础性

2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必做

4

基础性

3

遥感影像辐射增强

必做

4

基础性

4

遥感影像分类

必做

6

基础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讲解法、展示法、示范法、指导法。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张淼,1990年生,男,博士,南阳师范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主要从事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担任课程主要有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测绘专业英语等。2017年5月获得河南省测绘专业讲课比赛优胜奖,2017年4月获得环旅学院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主持南阳师范学院校级基金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EI 4篇。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张淼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绪论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遥感的基本概念

2.二级知识点:遥感系统

3.三级知识点:遥感的类型

第二讲(部分)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电磁波普与地物光谱特征

2.二级知识点: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3.三级知识点: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三讲(部分)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遥感平台

2.二级知识点:微波遥感与成像

3.三级知识点:遥感图像的特征

第四讲(部分)

遥感图像处理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2.二级知识点:数字图像的校正

3.三级知识点:数字图像增强

第五讲(部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2.二级知识点: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3.三级知识点:遥感制图

第六讲(部分)

遥感图像变换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遥感图像融合

2.二级知识点:遥感图像变换方法

3.三级知识点:遥感图像彩色变换

第七讲(部分)

遥感图像滤波与分割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遥感图像滤波原理

2.二级知识点:遥感图像滤波方法

3.三级知识点:遥感图像分割原理

第八讲(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

2.二级知识点: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3.三级知识点: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

第七讲(部分)

遥感软件学习

□理论/实践

学时

32

1.一级知识点: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2.二级知识点:遥感影像辐射增强

3.三级知识点:遥感影像分类

9.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从学习遥感这门课开始,实践课都设计学生进行软件操作,练习遥感图像处理技能。

10.考核和评价方式

最终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终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决定;期终成绩=50%(技能成绩)+50%(理论成绩)

1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韦玉春主编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15年

教学参考资料:

孙家抦主编 《遥感原理与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执笔人:张淼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板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05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板图设计

英文名称

Geography Crayon and Illustration Design

学分数

1.5

总学时数

34

理论讲授学时

17

实验实践学时

17

任课教师

边柳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地理教学论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板图设计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作图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人文教育专业中学教学时的特色,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板图、板画、板书专业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作图要领,能够熟练运用三板技巧同地理语言教学艺术相配合,形成讲画同步的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适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板书、板图、板画的设计。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地理板图的绘画要领、自然地理景观画的技法、人文地理景观画的技法、三板运笔方法、 三板技法要领、板图设计原则。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学时

17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1

板书设计

必做

4

基础性

2

地理原理图设计

必做

4

基础性

3

地理轮廓图画法

必做

4

基础性

4

地理简易景观图

必做

5

基础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谈话式、演示法。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户外观察相结合为主,搞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人才。主要教学形式包括:(1)课堂讲授;(2)户外景观观察;(3)提问答疑。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采取传统讲授与现代化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做到声、文、图、象并茂,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教学手段为:(1)黑板教学;(2)多媒体教学;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边柳,女,讲师,地理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边 柳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张 艳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地理三板基础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三板运笔方法、 三板技法要领

2.二级知识点:三板工具的使用技巧

3.三级知识点:三板工具的制作

第二讲(部分)

地理板画技法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自然地理景观画的技法、人文地理景观画的技法、

2.二级知识点:地理景观画的概念

3.三级知识点:地理景观画的分类

第三讲(部分)

地理板图技法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各类地理板图的绘画要领

2.二级知识点:地理板图的分类及作用

第四讲(部分)

实践项目

□理论/实践

学时

5

1.一级知识点:地理原理图设计、地理轮廓图画法

2.二级知识点:地理简易景观图的画法

3.三级知识点:板书设计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从学习各种具体方法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降低课程的难度,加强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考查课程,但采用多类型的考核形式。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20%,期末实践考试占40%,期末理论考试占40%。

评价方式:理论知识开卷考试,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在黑板上设计板图板画。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宋济平主编 《简易地理三板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教学参考资料:

晁吉祥、李志民主编 《地质旅行指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

执笔人:边柳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02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

Urban Geography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32

理论讲授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0

任课教师

高园园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加城市地理学专业知识,掌握掌握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升综合能力,最终成为能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规划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模式、城市规模分布;掌握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城市问题。

三、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另一方面,它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是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这门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城市地理学的理论;掌握城市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的基本规律,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穿插对比、举例、图表、实证和指导性自学、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六、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高园园,讲师,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环境检测及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对环境科学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具有丰富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担任了多年的《全球变化》、《水文学》、《自然资源学原理》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七、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绪论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二级知识点: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三级知识点: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讲(部分)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的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

2.二级知识点:我国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3.三级知识点:我国的市、镇建制标准前后经历过的几次变动

第三讲(部分)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理论/□实践

学时

2

1. 一级知识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城市的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2. 二级知识点:中心镇型城镇、交通型城镇、专门化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3.三级知识点: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的10种城市类型

第四讲(部分)

城市化原理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近域推进,逆城市化

2.二级知识点: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3.三级知识点:各学科对城市化的不同解释,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美国郊区化及其机制分析

第五讲(部分)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理论/□实践

学时

2

1. 一级知识点:掌握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2. 二级知识点: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3. 三级知识点: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六讲(部分)

城市职能分类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职能

2.二级知识点: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部分的方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第七讲(部分)

城市规模分布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

2.二级知识点: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3.三级知识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第八讲(部分)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空间扩散,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2.二级知识点: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解释、要点

3.三级知识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提出的背景,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第九讲(部分)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镇体系的概念,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二级知识点: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3.三级知识点:城镇体系的特点

第十讲(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土地的概念、特征;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二级知识点: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3.三级知识点:我国的土地制度

第十一讲(部分)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CBD的界定、特征、功能类型与分类,CBD的内部结构与空间结构模式

2.二级知识点: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CBD的演变与发展机制

3.三级知识点:城市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城市地形、气候、植被

第十二讲(部分)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居民构想图

2.二级知识点: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社会区分析

3.三级知识点:感应、环境和行为,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第十三讲(部分)

城市问题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及其原因。

2.二级知识点: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

3.三级知识点: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生态、可持续的社会。

八、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对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现存问题等进行讨论,用所学知识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九、考核和评价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的形式采用开卷笔试。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回答问题、课堂检测、学习主动性、出勤率四部分组成。

十、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许学强、周一星、宁月敏编著 《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教学参考资料: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主编《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周一星主编 《城市地理学》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3.李德华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4.胡序威主编 《区域与城市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98年

执笔人:高园园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城镇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07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城镇规划

英文名称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34

理论讲授学时

34

实验实践学时

0

任课教师

白景锋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城镇规划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规划类学科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教学选修课之一。简要介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般理论和实际工作内容,给学生建立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使之了解城市的生产、发展、人口、用地、日照条件;城市的工业、交通、市政、生活居住等各种体系规划原则。

三、课程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的形成及发展,城镇规划学科的建立;城镇规划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城镇规划编制的程序及方法;城镇性质、规模及城市形态;城镇用地的选择及评价;城镇的各项体系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工业、交通、居住、公共设施、市政工程、绿化系统、文物保护等);城镇规划管理。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理论;熟悉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工作步骤程序;掌握城镇的各项体系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上机)学时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例:

必做

验证性

例:

选做

综合性

2选1

例:

选做

综合性

例:

选做

综合性

例:

选做

综合性

2选1

例:

选做

综合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讲解为主,讨论和专题为辅的方式,尽量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辅以图片讲解,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所选内容以必须、够用、通俗易懂为度。讨论和专题选题切近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白景锋,教授,长期从事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研究。参与了新野县李湖小康村规划,内乡桃花源景区规划和南阳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具有丰富的规划工作经验,担任了多年的《区域经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城镇的形成及发展,城镇规划学科的建立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

2.二级知识点:城镇、城市化、城镇规划的概念

3.三级知识点: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规律

第二讲(部分)

城镇规划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理论

2.二级知识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3.三级知识点: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理论,带状城市理论,邻里单位理论,明日城市理论,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生态城市理论,城市有机体理论

第三讲(部分)

城镇规划编制的程序及方法

√理论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市规划的程序

2.二级知识点:城镇规划编制的主要方法简介

第四讲(部分)

城镇性质、规模及城市形态

√理论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城镇性质的概念、规模确定的指标及城市形态的概念

2.二级知识点:城市性质的分类及确定、城市规模的确定方法、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三级知识点:城市性质确定的原则及方法,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第五讲(部分)

城镇用地的选择及评价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镇用地的构成、城镇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城镇用地评价

2.二级知识点:城镇用地的分类、不同土地用途对用地的要求

3.三级知识点:城镇用地评价

第六讲(部分)

城镇的各项体系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理论

学时

10

1.一级知识点:城镇交通的规划、城镇居住区规划、城镇工业区规划、城镇绿地规划、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历史及古街区规划

2.二级知识点: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城镇不同工业用地的布局,城市不同绿地的比重与布局,城市供排水规划,城市电力规划,城市通讯规划,城市生命线规划,城市文物古迹保护开发规划

3.三级知识点:铁路及其站场规划,公路及站场规划,水运及码头规划,航空港规划,干道,次干道和区间路规划,静态交通规划,交叉口规划,街区规划.居住区规划,居住小区规划,污染工业区规划,轻工业区规划 ,新兴工业区布局,绿地形状和树种的确定,水源区选择,供排水管网选择,污水处理方式选择,输电线路确定,变电站选择,通讯基站确定,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协调布置,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第七讲(部分)

城镇规划管理

√理论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城市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二级知识点:城市管理的模式集群在的问题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城市用地选择的调研报告1-2篇;讨论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占10%。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参考书:

1.让-保罗·卡拉兹主编 《城市规划方法》商务印书馆 1996年

2.谭纵波著 《城市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陈友华主编 《城市规划概论》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年

执笔人:白景锋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12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理文献阅读与写作

英文名称

Reading and Writing of Geographical Literature

学分数

1.5

总学时数

32

理论讲授学时

20

实验实践学时

12

任课教师

李辉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着重介绍地理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包括中英文文献;讲授地理文献阅读的技巧。讲授地理文献的结构。以各种类型的文献为例讲述阅读过程及如何获取文中的信息;讲授文献写作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熟悉文献结构。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让学生了解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包括结构,地理学主要期刊,期刊分类,主要期刊的概况,让学生了解文献查找的方法,能根据需求有目标的查询文献。学生掌握文献阅读的技巧。了解各类型论文的写作内容及方式。

三、课程内容简介

文献及文献检索。文献等相关概念介绍。三大检索,检索途径,主要刊物介绍。图书馆文献检索方法、步骤。文献阅读。文献结构、综述性文献阅读方法,方法研究型文献阅读方法,区域地理问题及学位论文文献阅读方法。地理文献写作。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文献的基础概念、作用、写作目标;了解地理文献的结构,查询方法;了解地理文献阅读技巧,对地理文献写作有初步的认识。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学时

12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1

地理文献查找

必做

4

基础性

2

地理文献阅读

必做

4

基础性

3

地理文献写作

必做

4

基础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课堂教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演示。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李辉,男,1985年生。博士,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教师。长期从事湿地生态、区域发展的科研及教学。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部分)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理论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文献等相关概念,

2.二级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三大检索,检索途径;

3.三级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图书馆文献检索方法、步骤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主要刊物介绍

第二章(部分)

地理文献阅读

理论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文献结构、综述性文献阅读方法;

2.二级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方法研究型文献阅读方法;

3.三级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区域地理问题及学位论文文献阅读方法

第三章(部分)

地理文献写作

理论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综述性文献基本特点;

2.二级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综述性文献的写作方法;

3.三级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方法性文献的特点;要求学生了解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八、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部分内容的讲解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深入讲解。

九、考核和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占30%,期末考查占70%。

十、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李容全主编 《地理学文献阅读与研究创新》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执笔人:李辉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105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貌学

英文名称

Geomorphology

学分数

2.5

总学时数

48

理论讲授学时

48

实验实践学时

0

任课教师

蒋国富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球概论

一、课程教学目标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地貌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掌握地貌发育过程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学习相关地理专业课程和讲授中学地理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常见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形成过程,掌握地貌的分异规律和对自然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构造地貌、坡地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冰缘地貌、海岸地貌等内容。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地貌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貌类型,分析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及分布规律。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上机)学时

0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0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地貌学多媒体课件,实施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将课堂讲授课、自学和讨论交流、模型及航卫片判读、观看音像资料、野外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蒋国富,教授,多年担任《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白景锋

教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讲授

李辉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讲授

赵志敏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讲授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绪论

√理论/□实践

学时

2

1.一级知识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现状

2.二级知识点: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近代地貌学的发展

第二讲(部分)

构造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海底构造地貌类型,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2.二级知识点:洋底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地貌。

第三讲(部分)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风化作用与风化壳,坡地重力地貌

2.二级知识点: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蠕动,崩塌,滑坡

第四讲(部分)

流水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10

1.一级知识点: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水流地貌,河流地貌、河口地貌,流域地貌

2.二级知识点:洪积扇,泥石流,河流作用,河床地貌、河漫滩地貌,河流阶地,三角洲,侵蚀循环理论

第五讲(部分)

喀斯特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喀斯特作用,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2.二级知识点: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第六讲(部分)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风沙流,风蚀地貌,风积地貌,黄土地貌

2.二级知识点:风蚀作用,风蚀地貌形态,风积地貌形态,荒漠,黄土成因、黄土地貌的类型

第七讲(部分)

冰川与冰缘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冰川的形成与演化,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缘地貌

2.二级知识点:成冰作用,山岳冰川类型,大陆冰川,冰蚀作用,冰蚀地貌类型,冰碛地貌类型,冰水堆积地貌类型,冰缘地貌类型

第八讲(部分)

海岸地貌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海岸的动力作用,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2.二级知识点:波浪作用,海蚀作用,海蚀地貌类型,泥沙的横向运动,泥沙的纵向运动,

第九讲(部分)

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

□理论/√实践

学时

2

1.知识点:区域地貌调查,地貌制图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本课程安排在下一学期进行地貌学野外实习,地点嵩山地区,与地质学实习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最终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终成绩)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周淑贞主编 《气象学与气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教学参考资料:

1.严钦尚、曾昭璇主编 《地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

2.吴正主编 《地貌学导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执笔人:蒋国富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101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球概论

英文名称

Basis of Earth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45

理论讲授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13

任课教师

辛晓十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观测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地球概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构建起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认识与理解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演化原理和过程,能熟练运用天球坐标。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掌握这些自然现象的理论解释。

三、课程内容简介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它与相关后续课程不同的是:《地球概论)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它课程所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地球概论》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球的整体知识和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地理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天文学方面的基础。培养学生观测宇宙空间与天体等的基本能力、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五、实践教学要求

掌握操作并使用天球仪、星图和星图软件,观测和认识恒星和星座、太阳黑子、月球、行星的必要技能;学会运用简易工具观测当地地理纬度和经度。

实验(上机)学时

13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7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1

月相及出没规律观测

必做

1

综合性

2

月球观测

必做

2

综合性

3

行星观测

必做

2

综合性

4

反射式望远镜的结构和使用

必做

2

综合性

5

日晷、圭表观测

必做

2

综合性

6

使用三球仪

必做

2

综合性

7

使用天球仪

必做

2

综合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讲授为主,讲授和实践相结合。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辛晓十,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和科研。

刘国旭,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和科研。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辛晓十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刘国旭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主讲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理论/√实践

学时

8

1. 一级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2. 二级知识点:天球;天球坐标系。

第二讲(部分)

地球的宇宙环境

√理论/√实践

学时

9

1. 一级知识点:恒星、星系 。

2. 二级知识点:太阳、太阳系。

3. 三级知识点:月球、地月系。

第三讲(部分)

地球的运动

√理论/√实践

学时

10

1. 一级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2. 二级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公转的规律性。

3. 三级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后果、地球公转的后果。

第四讲(部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理论/√实践

学时

8

1. 一级知识点:太阳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地球上的四季、地球上的五带。

2. 二级知识点:历法概说、阴历、阴阳历、阳历。

3. 三级知识点:时间和时间单位、钟表时刻与量时天体、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

第五讲(部分)

地球和月球

√理论/√实践

学时

8

1. 一级知识点:日月食现象、日月食的规律性。

2. 二级知识点:潮汐现象、引潮力、海洋潮汐的规律性、潮汐作用。

第六讲(部分)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理论/□实践

学时

2

1. 一级知识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 二级知识点:地球的结构。

3. 三级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熟悉地球概论的基本知识,加强主动性学习,强化观测技能的培养,创设课题讨论、小论文、实地调研等教学平台,加强教学效果。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闭卷考试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金祖孟、陈自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教学参考资料:

1.金祖孟主编 《数理地理》 北京中华书局 1958年

2.金祖孟主编《普通自然地理讲义》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58年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组织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0年

4.傅承义主编 《地球十讲》 科学出版社 1976年

5.南京大学天文系 《天文知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年

6.戴文赛主编 《天体的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7年

7.戴文赛主编《天文学教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1年

执笔人:辛晓十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104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图学

英文名称

Cartography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48

理论讲授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16

任课教师

王永丽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地图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能正确读图、识图和用图,基本上能够掌握在数字环境下可用流行GIS或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上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为学生在以后年级学习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地图学基础,为将来毕业后从事地学专业工作、中学地理及相关课程教学打基础,或为将来考研进一步深造学习提供初步的地图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地图方法与手段进行科研的能力和素质训练目的。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地图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可以熟悉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以及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因此,还需要进行一些实习来教会他们地图制作的重要环节。

三、课程内容简介:

通用的主要内容应为以下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地图与地图学基本概念、地球空间认知与地图数字测绘、地图投影及其判别与变换、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数字制图与电子地图、遥感制图与数字地球、综合制图与地学信息图谱、地图分析与应用等最基本和基础的知识和内容。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既是地理学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最好表达方式。地学工作者必须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地图制作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数学基础特征;空间认知论、地图信息与传输、感受论、符号论等地图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类地图的编绘技能;地图与地图集设计的系统方法;并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地图数据和图形的能力;从事地图编辑工作的能力。地图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掌握地图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性、功能和分类,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的构成原理、投影变形分布规律,掌握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和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掌握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图集的编辑方法;熟悉地图的四种成图方法,地图符号的实质、种类和功用,地图点状、线状、面装符号的的表示法,地图复制和分析的方法;了解地图的历史与现代发展,地图的分类系统和功用,地图概括与地图精度的关系。地图阅读、分析、综合研究的标准、方法和步骤,地图与3S之间的关系。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上机)学时

16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例: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必做

5

基础性

例: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辨识

必做

5

综合性

例:

计算机辅助专题地图制图

必做

6

综合性

例:

选做

综合性

例:

选做

综合性

2选1

例:

选做

综合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Arc GIS、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王永丽,女,博士,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GIS教研室,讲师。

主要担任地图学、Auto CAD制图等课程的讲授。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王书转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专业地图学讲授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理论)

地图的基本知识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地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地图的类型;

2.二级知识点: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地图分幅编号的主要公式和方法

3.三级知识点:地图学科体系;地图的发展。

第二讲(实验)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资料收集分析    

2.二级知识点:地图分幅编号的计算 

第三讲(理论)

地图学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地图学的基本内容

2.二级知识点: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三级知识点:地图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讲(理论)

地图的数学基础

□理论/□实践

学时

8

1. 一级知识点:地球体、水准面、地理坐标等基本概念

2. 二级知识点:地图投影的实质和地图投影的基本类型

3. 三级知识点:地图投影的特点及其应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概念和分带方法;

第五讲(实践)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辨识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地图投影类型回顾 

2.二级知识点:地图投影判别的一般原则

3.三级知识点:地图投影判别的方法与步骤 

第六讲(理论)

地图概括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地图概括的性质; 

2.二级知识点: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 

3.三级知识点:地图的用途(主题)  地图的比例尺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数据质量  图解限制

第七讲(理论)

地图概括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量表在地图符号设计中的应用、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和感受效果; 

2.二级知识点:地图符号的分类和地图符号的量表;注记的作用与功能

3.三级知识点:地名及其在地图中的意义,地名;注记的作用与功能;注记的定位

第八讲(理论)

地图表示

□理论/□实践

学时

4

1.一级知识点:地图表示的基本内容: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线状符号的构成,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等值区域制图

2.二级知识点:地理数据视觉化的进展动态符号的应用

3.三级知识点: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点状符号的扩展;点状符号的定位;点值图;定位线表示图上连续的地物;走向线的定向与量化;定性信息的特征;适宜于表示定征信息的变量;定量数据的特征;等值区域图的符号化

第九讲(实践)

计算机辅助专题地图制图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制图软件的熟悉与使用 

2.二级知识点:专题地图的编制与设计

3.三级知识点:实习步骤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结合平时形成性考核综合评价。 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王家耀主编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资料:

1.祝国瑞主编 《地图设计与编绘》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马耀峰主编 《地图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

3.廖克主编 《现代地图学》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执笔人:王永丽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102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地质学基础

英文名称

Foundation of Geology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45

理论讲授学时

32

实验实践学时

13

任课教师

白景锋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地球概论、高中地理知识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质学一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它属于六大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范畴。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钻研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热爱地球科学事业雄心斗志。

三、课程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球的基本形状;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简史。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质学发展历史和学科地位;熟悉各种地质学术语、矿物鉴别、岩石区分和地质构造;掌握各类岩石和各种地质构造的区分方法,理论教学以图片,视频和标本展示为辅,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五、实践教学要求

实验学时

13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分配

实验类型

备 注

1

基本矿物的物化性质认识

必做

3

验证性

2

基本岩石的区分鉴别

必做

6

验证性

3

岩石与矿物的区别与联系

必做

2

验证性

4

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及认识

必做

2

验证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讲解为主,图片和实验展示为辅的方式,尽量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通过实物展示辨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主讲教师简介和团队成员情况

主讲教师简介:

白景锋,教授,长期从事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研究。参与了新野县李湖小康村规划,内乡桃花源景区规划和南阳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具有丰富的规划工作经验,担任了多年的《地质学基础》、《水文学》、《计量地理学》等课程的讲授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赵志敏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实习辅助讲解

赵菲菲

讲师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实习辅助讲解

八、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讲(部分)

绪论

√理论/□实践

学时

3

1.一级知识点:地质学研究对象、地质学学科分类、地质学发展历史、地质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2.二级知识点:地质学研究方法,地质学发展趋势

第二讲(部分)

地球的基本形状

√理论/□实践

学时

6

1.一级知识点:地区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

2.二级知识点:水准面、海平面、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3.三级知识点:地球的热力性质,电性质,磁学性质,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康拉德面、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质作用

第三讲

矿物与岩石

√理论

学时

12

1.一级知识点:元素、矿物与掩饰的关系、基本概念、三大岩石的形成机制、异同区分

2.二级知识点: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岩作用、岩石的产状和矿物构成

3.三级知识点:矿物的晶体结构、解理、光学性质、矿物的硬度、磁性和电性、岩浆的性质分类、岩浆化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整合与不整合、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

第四讲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理论

学时

8

1.一级知识点: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大地构造学说

2.二级知识点: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背斜与向斜、地堑、地垒和断层、节理、地震带分布、板块学说、槽台学说、地质力学

3.三级知识点:穹窿构造、飞来峰、断层的分类、断层的野外标志、剪节理与张节理、地震产生的原因、震级、烈度、震中

第五讲

地壳演化简史

√理论

学时

3

1.一级知识点:概述,地壳历史研究方法,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二级知识点:标准化石、岩石层序率律、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不同地质年代的主要地质事件和矿藏

3.三级知识点:地质历史和岩石系统、生物系统的对应关系、三叶虫化石、成煤年代,有色金属成矿期、恐龙事件、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加力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九、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常见矿物和三大岩石的观察和鉴定;认识晶体结构、硬度、解理、岩石矿物构成。

十、考核和评价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两部分构成。

十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宋春青主编 《地质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教学参考资料:

1.张宝政、陈琦主编 《地质学原理》 地质出版社 1983年

2.王永华、刘文荣主编 《矿物学》 地质出版社 1985年

3.乐昌硕主编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1984年

4.潘兆橹主编 《结晶学及矿物学》 地质出版社 1993年

5.邱家骧主编 《岩浆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2002年

6.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1986年

执笔人:白景锋 教研室主任:白景锋 教学副院长:张朋 编写日期:2017年4月6日

《河南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55910315

编写时间

2017年4月6日

课程名称

河南地理

英文名称

Geography of Henan

学分数

2

总学时数

34

理论讲授学时

34

实验实践学时

0

任课教师

张朋

开课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 个性化课程

□实践类课程

预修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河南地理》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河南的自然条件、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区域差异情况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他们从更细微处了解家乡、省情和祖国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河南地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力,为直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充实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河南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气象气候、水土资源、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时空差异及其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介绍了河南省的人口、历史文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外贸、旅游经济、中心城市等,并从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了河南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现状特征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第三部分,区域差异分析。主要分析了全省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各地区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布、区域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等。

四、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中突出“能力本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河南省自然、人文和地域差异基本

特点,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通过教学实现传授

知识和发展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