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56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bflood

Post on 02-Nov-2014

28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9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一章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Page 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1 、理论、范式与科学理论1.1 理论( theory )1.1.1 国际关系案例:两伊战争 http://www.56.com/u27/v_NDM5ODY4MTY.html

问题:空前激烈的两伊战争,在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实现停火?

解释 1 :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都不能通过此次战争征服对方,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这次战争没有意义,停战是最佳选择。

解释 2 :彼此势均力敌的国家之间,由于互相牵制,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战争获取优势,所以,战争无法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为好。

两种解释的区别:第一种是具体解释(具体事件,常常是历史研究的解释);第二种是一般性解释(一类现象,属于理论解释)。

Page 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1.1.2 理论的涵义 所谓理论,就是在系列假定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

的关系的陈述。 构成分析:

理论假定:一组默认成立、不加质疑的陈述或命题。 核心命题:理论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 传统均势理论:国家之间的权力均衡可以防止战争。 民主和平理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1.1.3 理论的特点 特点 1 :理论是对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的解释。 特点 2 :理论是对一类事实或一般性事实进行解释。 特点 3 :理论是系统化的解释。理论假定和核心命题之间,

通过理性主义的逻辑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Page 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特点 4 :理论是人为建构的解释,虽然力求真实,但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人的主观理解。 理论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真实地”揭示事实背后的联系和机制。 但是,揭示“真实联系”的困难以及“真实”本身的信念特征,导

致理论与其要解释的事实相比,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形式上表现为“人为杜撰”的特征。

理论如何产生?“用发明的方式去发现”,即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想象”出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联系和机制,又要确保这些想象出的联系和机制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1.1.4 理论的特征性含义: 理论是在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关系的

陈述,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地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关系陈述。

根据理论解释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适性理论和仅对特定现象适用的理论。

Page 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1.2 范式( paradigm )1.2.1 范式的含义 所谓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

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我们观察生活的方式和我们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根本假设。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 )首先提出。“ ”库恩认为, 范式 是某些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活动时共同遵循

“或信仰的 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信念” “ ”,是一种 世界观 或看问题的方法。

举例:关于太阳系天体运行的解释中,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 “ ”托勒密的 地心说 ; “ ”哥白尼的 日心说 。

1.2.2 案例分析理解

Page 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两个理论: 传统均势理论内容:国家 + 权力均衡 = 无战争 民主和平理论内容:国家 + 民主制度 = 无战争

范式不同: 两个理论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一样。

均势理论从权力即军事力量的角度看问题,从力量制约导致无法开战的逻辑出发,认为和平是权力遏制的结果。

民主和平论则从国家内部政治制度的角度看问题,从政治信仰及其制度设计导致不愿开战的逻辑出发,认为和平是由国家内部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导致的。

两个理论思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不同。 均势理论:悲观主义人性论。人类生来性恶、好战→人类社会充满了矛

→盾和冲突 无上级权威和第三方的公正判决,个人只能自助,彼此必然争战不休。

→民主和平:乐观主义人性论。人类生来性善、理性 最大化的追求自己→的利益,通过合作来解决纷争 无上级权威和第三方的公正裁决,人与

人之间虽有利益冲突,但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来予以解决。

Page 7: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1.3 科学理论( scientific theory )1.3.1 科学理论的含义 所谓科学理论,就是指坚持用逻辑( logic )和实证( posi

tivism )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国际关系事实的理论。 分析理解:

科学理论的核心命题(假设, hypothesis ),必须是从前提(假定,assumption )合乎逻辑地(归纳、演绎或二者结合)推演出来的。

科学理论的假设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检验。1.3.2 科学理论的假设 核心概念和概念关系:

核心概念分为实物概念(自然存在)和实体概念(社会建构)。 概念关系是对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揭示和描述,如因果关系或建

构关系等。 对概念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文字的或数学的描述,就是概念关系模型。

Page 8: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1.3.3 案例分析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核心假设:国际体系的结构约束,使得国家很少发生战争。 核心概念:体系结构,国家行为。 概念关系:体系结构约束了国家行为,使国家不容易发生战争。

理想主义观点: 核心观点:国家之间应该放弃武力,遵守道德,彼此和睦与合作。 核心概念:国家,道德,合作。 概念关系:遵守道德和彼此合作是国家的应然属性,必须如此,应该如此。

Page 9: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Edward Hallett Carr Edward Hallett Carr was born in 1892. He

studied Class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was recruited by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

In 1939 Carr published The Twenty Year Crisis. In this book he argued that Neville Chamberlain was right to adopt a policy of appeasement. Soon after the book was published the German Army invaded Poland. Despite his perceived pro-Nazi views, Carr was recruited by The Times.

Page 10: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Carr gradually changed his views and by 1944 took a strong pro-Soviet position. After the war he left the newspaper and joined the staff at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He also began writing the 14 volume A His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His most popular work, What is History?, appeared in 1961.

Edward Hallett Carr died of cancer on 5th November, 1982.

Page 1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Page 1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2 、爱德华•卡尔的主要观点2.1 批判理想主义观点首先,支撑理想主义研究的观念本身(规范观念)

存在严重问题。 这些观念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权力均势的产物,而不是

真正普适性的思想主张。 这些观念多来源于 19世纪的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和集体安全设想,这些思想主张都已经远离了两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现实。

其次,理想主义提出的解决世界战争的办法根本不可行。 国家间战争(跨国侵犯所引起的后果)→ →避免战争 吓

→阻侵略者(外交斡旋、经济制裁、集体动用武力) 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和国际法。 幻灯片 13

Page 1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理想主义观点威尔逊主义,理想主义( idealism ),乌托邦主义

( utopianism ) 基本取向:

通过所谓欧洲古典文明的保持和光大,通过对正义、民主、自由和理性的坚守和维护,建立起一个自由主义的世界秩序。

基本主张: 主张人性可以改变、战争可以避免、利益可以调和; 主张建立国际机构,运用国际法、国际公约维护和平; 主张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往往从道德

和意识形态角度去观察分析国际关系,习惯于将国家之间的争端看成是恶与善、邪与正、专制与民主、践踏人权与维护人权之间的争夺。

Page 1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冷战后兴起的非国家行为体如: 国际非政府组织倾向于否定国家的作用,强调公

民社会和全球治理,要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权事业;

政府间国际组织强调国际法应用和全球正义公平。具体途径:

自由主义国家的国际合作; 建立和加强联盟与国际组织以实现国家之间的沟

通、组织和协调(如组建国际联盟,即国联)。具体行动方案(十四点计划或纲领):

公海航行自由 消除贸易壁垒

Page 1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裁减各国军备 调整殖民地的分配 不搞秘密外交 建立国际联盟

评价及影响: 秉承了欧洲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在战争大难之后重新唤起了欧洲人民渴望公正与和平的信念和理想,在欧洲各国的政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巨大的反响,也对当时刚刚萌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启发和感染下,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抛开对当时国际政治现实的冷静观察,绕开国际政治经验的具体探索,致力于构思确保和平转型的程序性问题。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国际道德的提炼和归纳,以及国际法的编撰和国际组织的构建上。

Page 1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研究取向,导致当时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国际关系现实严重脱节。一方面,一战后德国战败的屈辱和割地赔款的沉重负担激起了德国人的普遍敌对情绪,宣扬德国种族优越论和在战场上东山再起的纳粹党迅速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另一方面,国际关系研究沉浸在威尔逊主义的梦幻中,醉心于规划各种国际法和国际道德,筹划建立国际组织。在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人相信,更不用说认真讨论正在逼近的世界战争危险。

理想主义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主义以“应该怎么样”的研究(“应然研究”)代替了“实际是什么”的研究(“实然研究”),过分地从伦理和道德来看待世界,无视国家利益的冲突,无视权力的作用,导致战争欲来而无从应对也无以应对。

返回

Page 17: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这个思想基于一个完全错误的假定:认为所有大国都对当前的权力现状感到满意。不可能所有大国都对当前现状满意→ →国家之间利益不相容 无法通过大国合作来解决世界战争。

2.2 提出现实主义观点首先,卡尔坚持权力政治的观点 。

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部分,政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力政治( power politics )。真正的国际政治研究必须面对现实,这就不能不触及权力。对现实主义而言,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能力,其中主要指军事力量。

所有国家都有权力企图,表面的漂亮言辞掩盖不了其内心的权力追求。

权力既是手段也是目标;世界政府不可能存在,国际社会将永远是无政府状态,因为即使存在这样一个政府,也会被权力最大的国家所控制,没有实际意义。

Page 18: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其次,在权力和道德的关系上,卡尔重权力轻道德。 卡尔把国际道德纳入权力政治的框架来研究。认为权力

决定道德,而不是像理想主义坚持的那样,道德决定权力。占据优势的大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和标准制定规范。

权力推广道德。占优势的大国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推广这些规范。为了取得国际体系中其他国家对这些道德规范的认可,减少推广成本,占据权力优势的大国也需要做出一定妥协,与其他弱小国家交换利益或放弃部分既得利益。

总之,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决定作用,道德在权力的框架内可以找到某种立足点,从而发挥一定的稳定国际秩序的作用。

再次,国家间的战争在本质上是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冲突,即维持现状国家和改变现状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

Page 19: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在国际社会中,存在着两大势力,维持现状国家(既得利益国家)和改变现状国家(受压迫国家)之间的斗争和矛盾。要想防止战争,就必须从这一结构矛盾出发,寻求解决办法。

2.3 对卡尔观点的评价正面:

卡尔通过对国际关系表面现象的冷静观察和务实分析,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观点,

并将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进行分析, 为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

负面: 卡尔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又是一个“历史进化论”的信奉者,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相容。卡尔相信,人类

Page 20: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历史是会不断进步的,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结构性摩擦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逐渐减少。是一个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卡尔在分析如何解决两站期间的国际关系危机时,也表现出类似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他一方面否定国际组织和国联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呼吁当时的国际组织也就是国联,设法调整各国的权力和利益,以达成某种和平的改变。

Page 2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Hans J. Morgenthau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奠基人。

生前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1950—1968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

主要著作有《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 (1951年 ) 、《捍卫国家利益》 (1951年 ) 、《美国政治的目标》 (1962年 )等。

Page 2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Page 2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Hans Joachim Morgenthau (February 17, 1904 – July 19, 1980) was a German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lawman and political sciences theorician.

He was born in a Jewish family in Coburg, Germany, and educated at the universities of Berlin, Frankfurt and Munich.

He taught and practiced law in Frankfurt before flee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7, after several interim years in Switzerland and Spain, as the Nazis came to power in Germany.

His experiences with Nazism seem to have influenced his later work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where he argued passionately in favor of a mor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politics, in contrast with the way the Nazi party came to imbue political science with a nationalist streak.

Page 2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Morgenthau became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long with E.H. Carr, he is one of the main authors of the realist school in the 20th century. This school of thought holds that nation-states are the main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at the main concern of the field is the study of power.

His book Politics Among Nations defined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1948 as it heralded the post–World War II paradigm shift in American thinking about diplomacy.

Page 2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 、汉斯•摩根索的主要观点3.1 摩根索的权力人性论 历史上存在两种理论流派,它们关于人、社会和政治的本质有着根本不同的认识。

理性自由主义认为, 建立在抽象的普世原则基础上的理性道德秩序,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成功。它假定人的本性善良,而且具有无限的可塑性,人们不仅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标准,而且愿意自觉地遵守这些标准。

符合理性标准的社会秩序之所以常常失败,原因就在于知识和理解能力的缺乏、社会制度的过时,或者由于某些个人和群体的堕落导致的。

解决之道在于教育、改革和偶尔使用一下武力。

Page 2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现实主义认为, 理性自由主义的这种信念是由于其对人性的假定过于乐

观导致的。 人的本性是恶的,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贪婪和自私欲望。

“政治人”天生是“堕落的人”,是一种自私的动物,具有支配他人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和本能。

人性本能分为三个层面:生物层面、理性层面和精神层面。

生物层面的人性是指人对权力的贪婪追求,摩根索称之为“权力欲”( will-to-power )。

理性层面的人性是指人对财富的理性追求,摩根索称之为“经济本能”( economics )。

精神层面的人性是指与道德相关的精神追求,摩根索称之为“信仰”( religion )。

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类的行为。但权力欲最重要,是政治的规定性特征。因为政治的核心特征是使用权力支配他人,所以,道德和理性都从属于政治特性,成为获取和巩固权力的纯粹的工具。

Page 27: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2 国际政治的研究取向 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

与国内政治不同,国际社会中对于权力争夺的制约因素要弱得多,所以国家的权力欲望基本上无法得到遏制,

国家数目众多和主权共识也加强了国家自由行动和无政府状态的趋势。

国家必须将基于人性的权力争夺看作常态,外交政策必须体现和适应这种常态。

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发现国家热爱和平(如果和平有利于扩大权力)或者喜欢战争(如果战争有利于扩大权力)的特定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考察,提出国际政治的连续性(自身的客观规律)模型及其变化模式。

Page 28: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3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3.3.1 现实主义六原则 第一,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 Political realism believes that politics is governed by o

bjective laws with roots in human nature.

这种客观规律,就是真实的人性。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私和贪婪,就是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和利益。

第二,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是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这一概念。

The main signpost of political realism is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defined in terms of power which infuses rational order into the subject matter of politics, and thus make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s possible.

Page 29: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权力界定的利益: 是指利益是由权力决定的。

权力决定利益的内容和范围: 一个人或者国家,有什么样的利益, 这些利益有多大,都由权力决定, 而且权力本身就是一种利益。

权力决定利益的实现: 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权力决定谁的利益应该实现。

权力界定的利益是国际政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标志。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追溯或预测某位政治家已经或者将要采取的步骤。

Page 30: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三,“权力界定的利益”的具体内容是变化的。 Realism assumes that interest defined as power is an o

bjective category which is universally valid but not with a meaning that is fixed once and for all.

“ 权力界定的利益”是普遍有效的客观范畴,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 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权力不同,其所决定的利益

的内容也不一样; 不同国家的权力不同,其所决定的不同国家的利益也不

一样。

第四,国家的道德有局限。 Political realism is aware of the moral significance of p

olitical action. It is also aware of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moral comman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uccessful political action.

Page 3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Realism maintains that universal moral principles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actions of states in their abstract universal formulation, but that they must be filtered through the concrete circumstances of time and place.

政治现实主义知道,任何国家的行为都具有某种道德含义,但是不能将抽象的普适道德原则僵化应用于各国的行为,普遍的道德原则必须与国家行为的具体条件相结合。

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道德是“责任道德”。 国家必须把保障本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自己最高

的道德。 国家道德不同于一般的个人道德,也不能将自己的国家道德绝对化。

“ 权力界定的利益”是唯一的客观尺度,它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别人,也可以真实地看待自己。

Page 3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五,特定国家的道德目标不等于支配宇宙的普遍法则。

Political realism refuses to identify the moral aspirations of a particular nation with the moral laws that govern the universe. It is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defined in terms of power that saves us from moral excess and political folly.

政治现实主义不把某个特定国家的道德意愿混同于支配整个宇宙的道德法则。 随意将某个特定的民族主义和上帝的旨意画上等号是有害的,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在道义、理想和上帝的名义下蛮干,将导致国家和文明的毁灭。

政治现实主义始终坚持以“权力界定的利益”看问题,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和公正。

Page 3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六,政治现实主义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The political realist maintains the autonomy of the political sphere; he asks "How does this policy affect the power of the nation?"

政治现实主义关心的问题就是一项政策对国家权力的影响: 某项政策是否有助于增大国家的权力。

正是这一核心议题,确立了政治现实主义的独立学科地位。

Page 3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3.2 现实主义核心假设 核心概念:

大国:占据权力优势,决定国际政治的特征。 国际政治现象:

维持权力;增加权力;显示权力。

外交政策:维持现状政策:对外政策趋向于保持权力,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变权力分配。

帝国主义政策:对外政策旨在变更现存的权力关系,取得比它实际拥有的更大的权力。

威望政策:对外政策基于维持或增加其所拥有的权力,且谋求显示这种权力。

关系模型:

Page 3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若干向往权力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状,必然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结构以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的政策。

均势以及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

国家:权力争夺

维持现状政策:维持权力分配现状

帝国主义政策:变更权力分配现状

威望政策:显示权力优势

均势结构和均势政策

Page 3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悲观结论: 不可能彻底限制权力和权力争夺。 均势:

均势,这一稳定因素的自身的稳定性却很难保证。均势的形成取决于政治家的能力和意愿。权力争夺既促成了均势的形成,又时刻酝酿着均势的瓦解。

国际法 国际道德 国际舆论 外交手段 两极格局:悲观

两强相争,外交政策缺乏灵活性和回旋余地,零和游戏;两强之间没有大国充当缓冲,缺乏类似欧洲均势时期英国那样的仲裁者和润滑剂;

历史发展到非殖民化时代,领土补偿已经过时;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各国争夺权力的实际能力大大提高。

Page 37: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3.3 摩根索观点总结 在坚持权力人性的基础上,坚持使用权力界定的国

家利益这一概念分析大国关系。 其分析的基本结论是:国家权力争夺必然导致均势结构的出现和均势政策的运用。权力争夺既促成了均势的形成,又时刻酝酿着均势的瓦解。国际法、国际道德、国际舆论、外交手段等所有手段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削弱国家之间的权力争夺,所以,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可避免。

Page 38: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3.4 摩根索观点评价正面: 相对于卡尔,摩根索已经不是简单地从学科的角度阐述权力政治,而是更深一步,从人性的角度一步步推导出权力政治的“现实”。

摩根索也不是泛泛地谈论权力政治,而是试图在经验和逻辑基础上系统地建立权力政治的理论。他不仅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研究的基本原则,还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了国际政治的一般特征,理论体系比较明显,理论逻辑相对而言也比较严谨。

摩根索首次建立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学科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模型,因此,对后人的影响十分巨大。

Page 39: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负面:摩根索主观上希望建立逻辑和经验相统一的国际政治的科学理论,但是,由于他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他所建构的理论并不成熟,也没有得到后人的完全认可。

摩根索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摩根索对冷战期间美苏维持国际和平的能力相当悲观,

不相信核武器的出现会使大国战争受到有效遏制,也不相信对国际体系进行任何自由主义或理想主义的改造会取得成功。因为一切冲突和争夺,其根源就在于权利人性以及人性的亘古不变。冷战的和平结束,使得很多人怀疑摩根索的理论,对其提出很多批评。

有学者批评,摩根索试图将理论和政策结合起来的做法注定不可能成功。摩根索认为,国家之间权利争夺必然导致三类国家及其对外政策,最后必然导致国际社会的

Page 40: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均势结构和均势政策。理论建构坚持的求真原则和一般性原则,与政策分析所必需的功利目的与具体性追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试图将两者混为一谈注定不可能成功。

摩根索从未对“作为目的的而权力”和“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区分。

在摩根索看来,权力本身就是目的,根植于人性,不可改变。如果如此,所有国家必然都是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不可能存在维持权力现状的国家。但摩根索通过对历史案例的考察,又确实发现了维持权力现状的国家。

国家至少不全是生来就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的。实际上,从现实主义的范式看,国际政治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权力争夺,恐怕主要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否相容。如此,摩根索对权力人性的假定,就存在根本性的问题。这是摩根索理论中存在的一个巨大悖论。

Page 4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摩根索的理论还存着“分析层次”不清的问题。 摩根索默认“国际决策者”和“国家”是一回事,实际

上,在分析层次上,国际决策者是微观层次的变量,而国家是中观层次的变量,两者的区别明显,影响也很不一样,决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摩根索分析层次不清,我们看不出他关于权力政治的结论究竟应该来自其关于人性的形而上学假定,还是应该来自于国际体系本身的无政府性质。

Page 4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4 、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特点4.1 现实主义理论的特点( 1 )强调分析世界的客观真实情况。 国际关系研究要面对国际关系的现实,研究和解决

实际问题,对理想主义持批评态度。( 2 )世界真实情况之一:国家之间充满了利益冲突

和权力争夺。 现实中,国家自私地追求权力和利益,由于国家之

间利益的不甚相同和多有冲突,所以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国家争夺权力既是利益冲突的表现,也是利益冲突的结果,还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根本途径。

Page 4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 3 )世界真实情况之二: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国家是政治自治的行为体,拥有自主的利益和权力,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因此,国际社会必然处于无政府状态。

世界政府不可能存在,即使勉强拼凑起来,也于事无补。因为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政府管理权的归属,国际政治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权力最大的国家手里。

( 4 )坚持权力政治的观点,权力至关重要,是界定利益、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政治。现实主义者必须接受权力政治的观点,从权力政治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

Page 4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 5 )国家(尤其是大国)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行为体,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直接推动者。

由于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只有具有权力优势的大国才可能真正对世界产生影响,小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有限,可以武略不计。

( 6 )国家是自私的。 国际具有自己的利益,并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考虑

问题和制定策略。 国家主观为自己,结果有时可能对他国有利。 但更多的情况是,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损害

别国的利益。

Page 4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 7 )国家是理性的。 国家不仅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而且知道如何用最

有利的方式去实现这些利益。 国家只能追求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利益。( 8 )国家是单一的。 所谓单一,是指国家虽然是组合行为体,但它仍然

具有一致的目标、利益和行为,就像一个单一的个人那样思考和行为。

( 9 )国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安全。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安全无人保护,缺乏稳定的安全和秩序预期,很难保证不被其他国家觊觎和攻击,这样生存和安全就变得十分突出。

Page 4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 10 )国家只能采取自助的方式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安全。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遇到关系生存和安全的问题,无法指望别的权威机构来主持公道,只能靠自己解决,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自己保障自己的生存。

4.2 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 具体而言,现实主义理论框架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

成: 第一个层次,深层的理论假定,即现实主义理论进行逻

辑推导的起点; 第二个层次,表层的理论假定,即在深层理论假定的基

础上对世界现状的假定;

Page 47: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三个层次,逻辑推论,是在上述两类假定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假设)。

4.2.1 深层假定: 国家是自私的。

自私是导致国家利益冲突和矛盾争夺的内在原因之一,正因为自私,国家都为私利和权力而争夺,才会产生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

国家是理性的。 理性是导致国家利益冲突和矛盾争夺的内在原因之二,正因为理性,国家才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和实现利益的途径,才不会轻易抛弃国家利益。

国家是单一的。 正因为国家是单一的,才保证了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际事务,可以被视为一个有效的行为主体。

Page 48: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4.2.2 现状假定世界充满了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 国家追逐私利和权力导致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 国家(尤其是大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和国际关

系的主要行为体。4.2.3 逻辑推论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安全无人保护,所以生存与安全成为国家的首要问题。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安全无人保护,所以只能自助(自己保护自己)。自助必须加强军事实力即自己的权力,权力是国家生存和安全的第一保障。

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利益不同且常常冲突,没有仲裁权威,只有靠自己的实力说话。权力是界定利

Page 49: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益、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

深层假定:国家是自私的、理性的、单一的 经典假设:生存

与安全是国家首要问题;国家必须自助,必须加强权力;权力是界定国家利益、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

表层假定:国家中心、利益冲突、无政府状态

Page 50: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4.3 现实主义理论总结 现实主义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一,它在

国家自私、理性和单一性假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充满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并把国家,尤其是大国,作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在这些假定的基础上,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安全,国家必须自助,必须加强自己的权力。权力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界定利益、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

不同的现实主义理论分支,只是在这个大的理论框架内有所差别。如对国际关系现实的不同理解,如对国家追求权力限度的不同看法等。

Page 51: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应用举例:中越战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dH5fVYu4D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4MjM2ODQ=.html

1979.2.17-3.16 ,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 现实主义能否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

国家中心; 国家自私; 国家理性; 国家单一; 无政府状态,自助,权力争夺。

Page 52: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五、现实主义理论评价5.1 正面评价第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关注国际关系的现实,通过

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和分析,寻求应对国际危机的方法。 现实主义提倡的这一冷静务实的研究态度,为现实主义

理论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也成为现实主义理论在提出之后长时间经久不衰的关键原因之一。

第二,现实主义理论成功总结了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事实,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关注点。 这些事实包括:利益,权力,安全,战争与和平等; 可以说,现实主义理论较好地抓住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现

实的核心关注,并对此进行了较为冷静、系统、深入地

Page 53: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探讨,比较契合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经验认识,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是现实主义理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二。

第三,现实主义理论迎合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形势的实际需要。 二战后国际关系形势:美苏之间形成利益对立的两大集团,彼此激烈竞争和对抗。

这种形势下,不仅突显了利益和权力的重要性,而且使人们对世界的军事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而这些内容,正是现实主义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5.2 负面评价第一,现实主义对人性的假定过于悲观,自由主义对

此持批评态度。 悲观人性论:人性本恶,自私且贪婪,永不满足地追求

自己的利益和权力,为此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Page 54: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国际现实:人性的这些特点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

自由主义观点:人性并非生来就是恶的,人性的不良表现是后天的教化不良造成的。人类只要能够得到良好的启蒙和教育,受到正确的引导,就能够弃恶从善,彼此友好合作。这种特点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就是国家之间更倾向于相互合作与友好,而不是彼此冲突和争夺。

第二,现实主义假定国家是理性的,认为国家可以随时随地地把握自己的客观利益,并能够始终清醒地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常识:理性具有不完全性。人类很难完全理性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利益所在,也无法总是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更有甚者,人类有时无法确定自己的利益究竟何在。

扩展:国家很难在国际交往中做到彻底理性,国家的外交行为也很难完全用理性来解释。

Page 55: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第三,现实主义假定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导或中心行为体,这一点常被批评为“国家中心主义”。 事实上,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除了国家之外,还有众多地非国家行为体,既有欧盟和联合国这样的超国家行为体,也有跨国公司这样的次国家行为体。

自由主义学者,尤其是世界治理理论学者,认为非国家行为体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主义理论将这些行为体排除在理论研究的范围之外,是不恰当的。

第四,现实主义假定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此有不同看法。 自由主义学者认为,表面上国际体系好像是无政府状态,

但实际上,国际体系也不是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就像国内社会不是完全处于“等级状态”之中一样。

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等级秩序,也具有一定的无政府秩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Page 56: 1 现实主义基础理论

在国内社会,等级秩序多一点,无政府秩序少一点;在国际社会,等级秩序少一点,无政府秩序多一点。所以,无政府状态不是国际社会的根本状态,无政府性也不是国际社会的根本属性。

建构主义认为,现实主义的无政府假定过于简单和表面,没有抓住无政府状态的本质。无政府状态不一定意味着冲突和战争,其含义究竟为何,取决于国家互动建构的“无政府文化”。

霍布斯文化→毫无限制的战争与掠夺; →洛克文化 承认主权和彼此竞争; →康德文化 彼此友好和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