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74

Upload: vincent-law

Post on 25-Mar-2016

25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书评类电刊《书评客》第十一期

TRANSCRIPT

Page 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Vol11 2013.06-08

本期推荐

乡土中国——对当代中国农村的叹问

巨龙在中国(下)——国内引进奇幻作品版本盘点

梦醒时分梦浮生,菩提树下叹菩提——评《催眠师手记》

冷彻的观察者——毛姆作品文句摘录

Page 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卷首语卷首语也就是一转眼,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结束了。本次书展,恰逢展会十周年,场

面排场不小,各种签售活动排满日程,好不热闹。到了周末,上海展览中心也可称

得上摩肩接踵,人气十足。不过,展会间碰到相熟的图书编辑,私下谈到的却多是

图书市场的不振,出版业务的艰难。据说就连某家国内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民营图书

公司,今年的业绩也是堪忧。至于更多的小公司和出版社,“挣扎求生”也许是当

下状况的确切形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图书市场每年的出版图书种类已超过美国,

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人均不足 5 本的年阅读量依旧严重制约着市场发展。高库存早

已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去年,对全国 40 家出版机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 相当

数量的出版单位存销比达到了 8 ∶ 2,令人不禁为之捏一把汗。

比起数量统计的结果,人文阅读氛围的淡化更是严重。早有人指出,现在许多

人所谓“读书”,不过是读教材、教辅、参考书或是“保健养生”之类的功能读物。

文学与社科类图书的受关注度早已大不如前。上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三联书店出

版的《悲剧的诞生》、《存在与虚无》这样的学术著作可以卖到几十万本,《傅雷

家书》更是卖了 150 万册,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难怪有人哀叹:“人文阅读的

时代早已远去。”

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读者还是出版人,也许都应该有所体悟吧。毕竟,场面

上的热闹可以维持一周,但这是否就能让图书业走出当前困境呢?

风君风君2013 年 8 月2013 年 8 月

Page 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2013 年 6-8 月 第 11 期 目录 Contents卷首语 01

目录 02

本期推荐 03

新书速递 04人之绝望和诗人的希望 04亚细亚的孤儿 06宋之风雅尽在词 08婚姻:爱情、家庭、法律 10需要持续更新的认识 12活出掷地有声的人生 14周浩晖的变与不变 16麋鹿的角 为什么要那么大 18

横评纵览 20乡关何处 ——对当代中国农村现状的叹问 20

观点争鸣观点争鸣 2929道德是学问的目的而非手段

——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书评兼学界伪道统批判 29淘书经 3535

巨龙在中国(下)——国内引进奇幻作品版本盘点 35悦读随感 49

梦醒时分梦浮生,菩提树下叹菩提——细评《催眠师手记》 49

颜如玉的情伤 54佳句赏析 57

冷峻的人生观察者——毛姆作品文句摘录 57书海拾遗 62

与希特勒对弈 62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丑角精神” 65西方文明的敌人 69

主 编:风君美术编辑:果子林豆瓣小站:site.douban.com/203334/豆瓣小组: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联系及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刊所载评论版权属于原作者,并受法律保护。除非正文中另有声明,未经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Page 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本期推荐 Recommend

横评纵览

乡关何处——对中国当代农村现状的叹问

P20

淘书经 巨龙在中国(下)——国内引进奇幻作品版本盘点

P35

佳句赏析

冷峻的人生观察者——毛姆作品文句摘录

P57

悦读随感

梦醒时分梦浮生,菩提树下叹菩提——细评《催眠师手记》

P49

Page 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新书速递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书市场,为您提供最新最快的图书评论与导读

  电影《钢琴家》曾经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那场大灾难,就算晦涩绝望,其实那

也不过是经过艺术处理之后的视觉消费产品,人们 终还是要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这就是后辈艺术作品生产者不可以逃避的责任。你说,小说虐电影虐,其实,真实

的人生无法想象。我们看到太多的文字和电影电视剧诉说着有关奥斯维辛的故事,

死亡的阴影不可逃开,人性沦丧太多的痛苦和绝望,但是 终有一天,战争结束了,

人们新生了!

  真的新生了吗?波兰作家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新生”,他

写了很多文字,但是脱离不了“奥斯维辛”,《告别玛利亚》和《石头世界》留了

下来,他离开了。在书的扉页,只有简简单单的一段文字介绍他的生平,当一个作

者死去了,人们不知道要该拿那些留下文字的人做什么样的生平简介,只需要知道

他写了什么,他死去了,他选择的是什么方式死去。或许会加上一个修饰,他因为

什么什么又由于个人的性格是怎么怎么样,但是真相无从得知。从他的文字就应该

知道,一旦进入奥斯维辛,人的生命就已经结束,只剩下躯壳。

  是的,他活着,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需要真相,躯壳费劲心机的活

下去,只因为灵魂还有它的责任——说出来吧,用你的笔用你的心,既没有重生后

的狂喜也没有在煎熬中的痛苦,你只需要说出来。当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过全面失去

人性的大清洗,失去了作为人的高贵灵魂后,这个世界已然没有了生之希望,死亡

书名:在我们奥斯维辛作者: [ 波 ] 塔杜施 • 博罗夫斯基 著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3-07定价:25

人之绝望和诗人的希望文 阿咩

04 新书速递

Page 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反而变成了一件遵从灵魂尊重自我的事情。

  这,反而是一个奥斯维辛生存下来的敏感诗人的乐观。曾经读过蔡骏的《地狱

变》,小说家在逃离伪末日的地狱后,跳楼自杀。在生变成了一种稀缺品,一种需

要出卖自己灵魂才能得到的事物时,人们不惜撕掉自己作为人的面纱,恢复到丛林

中原始野兽的本性,只为了活下去。突然有天,生恢复成为一种常 ,死才变成了

一种勇气行为的时候,人们会轻易的放弃生命。为什么?不是对待生死的 度有问

题,而是在生的斗争中,已经见识到了太多比死亡还要可怕的事情。当这个世界太

阳照常升起市,在阳光下,一个早就出卖掉灵魂的躯壳,无法再继续苟活下去。

  塔杜施·博罗夫斯基是个勇敢的人,当他真实的说出了真相后,他选择了离开

这个世界。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完全理解他这种行为,并且也尊重他这种行为。

一个人,主动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算不上高贵的行为,但是他曾经为如此负责任的

记录这一段历史,他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所有的美好。对于万千的受众来

说,他笔下留有希望,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人生早在他在奥斯维辛为生存做斗争

的那天开始起,就已经结束了。

  《在我们奥斯维辛》是这本短篇集子中 长的一个短篇,用的是第二人称,我

很 疑,“你”到底真的曾经收到过“我”的信没有,相信,那些可怕的日子里,

诗人就是靠着这美好的希望仅存的柔软情感活下去的。

  后来,很多人都曾经做过研究,为什么“没有任何花招,没有毒药,没有用催眠术”

就会让那么多人安静的平静的走向死亡?但是却绝没有一个诗人在那个院落浑身脏

臭饥肠辘辘思考的更为深邃。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这个变 而怪诞的谎言,也

许曾经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只不过,我们听了太多剧作家描写的美好世界,

惊叹着这个世界人类所创造的奇迹,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自由和奴役的关系而已。

  至少,当我再为景观的美而感叹的时候,我会想到,一个诗人,曾经在一个奥

斯维辛的地方,说出了“审美”背后的秘密。历史,值得我们敬畏,也必须得到静

默的反思。这才是他留给未来美好世界唯一的希望。

05 新书速递

Page 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

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台湾歌手罗大佑的这首《亚细亚的孤儿》得

名于台湾作家吴浊流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的同名小说。这首歌曲与这部小说都直

接地反映了台湾历史上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即台湾人对自身归属的困惑。

  ——“开台圣王”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台湾人被认为是明朝遗民;清政

府攻占台湾之后,台湾被视为偏远山区;日据时期,台湾人是二等人;光复之后,

大陆人又把台湾人当日本人;国共内战,台湾又成为国民党政权 后的据点。直到

现在,“台独”势力纷纷扰扰,其实仍旧没有逃开台湾人对归属感的困惑。

  台湾自从16世纪被荷兰海盗和日本倭寇拽进世界历史,四百间历经荷兰殖民者、

郑氏家族、清朝、日本和国民党的统治,本土、大陆和世界三种力量始终纠缠不清。

《台湾四百年》的作者、历史学界泰斗许倬云先生,属于在大陆出生、台湾成长、

旅美学习、 后又回归台湾的那一代学人。基于这样的成长背景,作者能够从本土、

大陆和世界三个层次来理解台湾的宿命。而其所秉承的大历史观,又使得这本书不

仅仅局限于回答历史的疑问和寻找历史的依据,而是更上一层楼地评析了当代台湾

的种种弊病,且提出了“重建现代文明”的期待。

  通过该书言简意赅的叙述,我第一次了解到台湾之所以为台湾的历程,这座曾

经荒芜的小岛、一座被大陆忽视了上千年的小岛,在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努力、在并

不安定的环境下前仆后继,挺过了外族侵略的屈辱,走出了威权下的“白色恐怖”,

书名: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作者:许倬云 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3-05定价:29.8

亚细亚的孤儿文 落叶张

06 新书速递

Page 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四百年的辛苦和血汗 终造就了今天的台湾,一座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岛屿。其中

所蕴含的台湾人的精神,很值得同胞学习。

   书中,作者将荷兰、大陆、日本等文化因素在台湾历史所留下的印记娓娓道来,

从政治影响、经济状 、族群关系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极为客观地分析了台湾

人归属困惑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清晰、令人信服,也让人不由得对那个“亚细亚的

孤儿”心存同情。

  犹记得中学时,我的历史老师将台湾比喻成中国的裆部,别人一捏就要难受,

更不用说被抢了去。在这样的教育中,台湾往往被抽象地作为祖国统一的目标和外

交的底线。渐渐明辨事理,我又发现台湾经常被渲染为华夏文化传承的港湾、大陆

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榜样。通过那些极受追捧的文艺作品,我们似乎比其他省份

更了解这块特别的地域,但事实上台湾仍然 为陌生,我们甚至没办法在脑海中建

立起一个关于台湾人性格和文化特色的图式。应该说,海峡两岸走到现在 需要的,

仍旧还是“坦诚相见”。

07 新书速递

Page 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英国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是正史信史多是帝王将相家史,讲兴亡交替,

又因着著者多有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出发点,所以读起来难免要正襟危

坐一派严肃,稗官野史又多神仙鬼怪实不足信,只能聊作消遣。

而侯磊的这本《宋词中的大宋》却是以词写史。有宋一代,词的创作达到顶峰,

凡有井水处,都有歌唱词曲的,基本上是个人都能来上一首。以本书为例,上至帝

王将相,下至无名氏,都有入选的词作,更毋论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词写的大多

是小情小调,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却能从字里行间一窥那个时代的特色。如前两章“大

宋风雅的半生”和“大宋颠簸的半生”就是从宋、辽、金人的词作中还原出近千年

前的战与和,争与谋。对于宋朝的评价,作者多从经济社会角度出发,用的是量化

思维,所以我并不是完全认同,但抛开这些观点差异,作者的见解和文笔都可圈可点。

看得出作者是带着对大宋的喜爱之情来写这本书的,这就更合读者的心意了,因为

若是不喜欢宋朝和宋词,谁又会来读这本书呢?

我个人 喜欢的反而是有玩物丧志之虞的“风尚志”和“文娱志”。

我们从小学词都知道词分上阕和下阕,一般来讲上阕是写景状物,到了下阕才

壮志抒 ,和诗经中的起兴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一首词的感情重点大都是在下阕,

而我们的鉴赏重点也都放在了下阕。而侯磊却把关注重点放在了被很多人忽略的上

阕,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说到宋朝的耕作制度,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看到了宋

人的居所建构,从“藤床纸帐朝眠起”将视线引到宋朝的家居用品,甚至“红藕香

书名:宋词中的大宋作者: 侯磊 著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3-06定价:32.8

宋之风雅尽在词文 薇薇 vision

08 新书速递

Page 1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残玉簟秋”中的一个“簟”也能说上半天……

更不用说关于宋人的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这些让人食指大动、口水直流的

话题,在作者看来,古人不像现代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营营汲汲,所以有大把的时

间和精力去研究怎么提高生活质量。光是吃个螃蟹就有多种讲究,做法、吃法、叫

法名目繁多。而且他们不仅吃,还写出来,除了文人们一时兴起的诗词,宋人还专

门写了《蟹经》和《蟹谱》,由此可管窥他们对吃的重视和讲究。书中提到的“蟹

酿橙”如今若是没有失传,恐怕也只能在星级酒店花巨资才能吃到了。

在我们印象中,宋朝理学繁盛,还有“存天理灭人欲”这样流传后世的口号,

想来宋人一定过得很压抑很小心,作者却引经据典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

有反抗”,单是饮酒,宋人就发明了诸如“露饮”、“囚饮”、“鳖饮”、“鬼饮”、

“鹤饮”、“扪虱饮”、“不晓天”、“飞英会”等众多饮法,光看名字就能想象

宋人饮酒的风流之 ,似乎很有魏晋之风。

书中这样的小细节不少,他们并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据可凭,切切实

实地存在于宋人自己的词作中的,作者只是负责把他们从浩如烟海的宋词中捞出来,

将被教科书中的大历史淹没的小细节还原,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人的生活常 。

词本是大俗之物,所描画的多是市井生活,小情小调,甚至家长里短,但正是

这大俗的词让我们看到了大宋的雅,君不见诗经中 俗的国风反而流传 远,想来

宋词的流传也是同理。

宋之风雅尽在词,而爱宋词的人恐怕也正是爱它的雅趣,又由此生出对宋之风

雅的爱。看了此书,这种爱就更具体了,真正是“虽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09 新书速递

Page 1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你只要不是套中人,当你到了20多岁,就不免会接触到婚姻这个话题。总结而言,

这个话题一般有这么几类说法:

  一是人心不古说,大抵是年纪大的家长感慨,现在的小年轻说离婚就离婚,一

点责任感都没有。然而,我觉得之所以离婚率高,不恰好证明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执

着吗?因为爱而在一起,也因为不爱而选择分手,也只有在男女相对平等的今天,

我们才能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二是婆媳说,看过电视上诸多的婆媳剧的朋友肯定可以理解,当然,我们还可

以加上凤凰男等说法,说白了,其实不论是婆媳矛盾还是凤凰男家庭矛盾,都是一

对夫妻与背后的家庭发生的矛盾,尤其是在城市化巨变的今天尤为凸显。

  三是折腾说。据说现在南京离婚都开始排队了,当然离婚的主力军不是不负责

任的年轻人,恰好是负责任的中年人,他们是为了买房子,或者为孩子就学而假离婚。

  从以上种种言论,我们不难发现,婚姻其实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他还牵涉

到双方的家庭,甚至国家大事。因此,一方面稍有不慎,两个人的爱情就面临现实

的考验,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享受爱情,又能平衡社会吗?渡边淳一在《在

一起,不结婚》给出的答案是事实婚。

  所谓事实婚,不同于我们中国理解的事实婚姻,在中国,人们传统上认为摆个

酒就算昭告天下了,但现在中国的法律是不承认事实婚姻的。渡边淳一说的事实婚

是指在法国等国实行的合约制度,双方不去登记,但签订条约规定,这个制度 初

书名:在一起 , 不结婚作者: [ 日 ] 渡边淳一 著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3-07定价:25

婚姻:爱情、家庭、法律文 我非衣

10 新书速递

Page 1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是为了同性恋而放开的口子,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逐渐形成潮流。

  当然,渡边淳一之所以提倡事实婚,是针对日本的少子现象,现在的日本人,

尤其是男人恐惧结婚,导致出生率的减少。我一直觉得,日本就是中国 好的借鉴,

或许过不了多少年,中国也会出现——或者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按渡边淳一

的说法,现在的男人可以在社会中解决以前需要女人解决的问题,吃饭有外卖,洗

衣服有洗衣店,还有钟点工,连性需求也有发泄的途径,还免除了不少麻烦。而女人,

尤其是工作的女人更不愿意被婚姻所牵绊。而在婚姻中,面临着家庭的重压,这点

倒和中国类似,“嫁”实际上是“嫁”给了一家,于是人们越来越不想结婚,更不

要说生孩子了。

  在书中,渡边淳一举了不少事实婚的好处,说白了,就是事实婚更忠于爱情,

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当然,渡边淳一也举了不好的例子,就是法律问题。比如私

生子继承问题,配偶减免税问题。这里值得一说的,或许还是配偶减免税问题,在

日本,如果一方是没有工作的,另一方交纳的税是可以退一部分的,其实,这也是

考虑家庭是两个人组成的原因——当然,日本不少是职业家庭主妇——联系到房子

限购问题,为什么政府在管的时候可以按家庭算,而在松的一方面又按个人算呢?

  本文的 后一章,是讨论事实婚的法律问题。这段 让我唏嘘的是,作为一个

作家,渡边淳一在本书中更像一个社会运动家,鼓励大家去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要

求议员通过法案等等。当然,或许每个人都可以是社会运动家,这样,才算是一个

健康的社会。

11 新书速递

Page 1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虎为百兽之长,人为万物之灵”这句古谚,无疑突出了人与自然界动植物之

间的差别——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

方,人类把自身作为外界的基准是很正常的做法,毕竟认识他者需要一定的参照物。

然而,人却对自身“灵”缺少客观的“刻度”。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现代的生物学之间,存在着很多“人的定义”,但似乎每

一个定义都不能穷尽人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人类依然需要不断地被解读和阐

释。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书的作者罗伯特·赖特基于进化心理学向我们介绍他

对人类的认识成果——《道德动物》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作者说到“人类是一个在其道德装备上非常壮观、在

滥用道德的倾向上非常悲剧,且在这种滥用的无知上非常悲哀的物种”。基于作者

后面的影射和讽刺的意味的话语,我们其实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是道德动

物?

  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作者被这个问题

深深地困扰着,然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令作者乐在其中。人类到底应该选择“一

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社会构成的基石是群体选择还是互利主义?在社会中

人是否应该通过自我贬低而达成群体认同?……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不是能够简答做

答的。因此作者在这里征引了大量学术著作做为思考的起点,涉及的领域有,进化

理论的新发现、人类学研究的成果、生物学的认知、博弈论的分析、精神分析学的

书名:道德动物作者:[ 美 ] 罗伯特·赖特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3-05定价:68

需要持续更新的认识文 fenglong88

12 新书速递

Page 1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方法、社会哲学的认识等等。可以说,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场无比丰富的宴飨。当然,

正如一位厨师的烹饪手艺再怎么高超,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一样,本书的作者

所给出的解释,也未必能令所有的读者满意,况且,作者所采取的的素材是依然在

发展中的人类,但作者的尝试和辛苦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似乎对维多利亚时代中人们言行不一行为背后所包含的道德价值的不确定

性十分不理解,尤其是在叙述达尔文的道德污点的时候,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对土著

受虐表示同情的人,是否应该贬低自己的对手,是否应该利用自己营造的社会环境

而保证可以预期的自己的既得利用?对这些问题,虽然作者给出了一定的分析和阐

释,但总让人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也许,用一个理论的视角是无法解释清楚所有

的人类所有的活动的,毕竟任何阐释都是属于知后觉和不完全的。

  总的来说,作者是在以新达尔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视野下,以达尔文的生平为例,

借助多种人类研究成果对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道德现象进行了微观

的分析,而给出的关于道德形成的个人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考本身也

是一种进化的标志。

13 新书速递

Page 1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金星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也许是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九岁练舞,十九岁赴

美国学习舞蹈,二十八岁变性,由身到心完全成为女人,三十三岁成立金星舞蹈团,

三十九岁,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与她身心契合的老公和三个她倾注了全部爱

意的孩子。现在四十六岁的她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和她的舞蹈团一起让越来越多的

人认识现代舞,体会这种艺术独特的美。同时,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电

视节目中,《舞林大会》、《金星撞火星》、《妈妈咪呀》、《舞林争霸》……我

便是通过一个访谈节目对她有了第一次的认识。

  那时,我对她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连她是变性人这样的背景也只是略知一二。

荧幕上的她,一看就不像单纯的女人,但举手投足和言谈间却有着一股慑人的魅力:

我很少见到一个女人如此锋芒毕露,而又对自己如此笃定。这样的女人,究竟是如

何生就的?

  直到这次看完了她的这部可定义为“自省录”的《掷地有声》,我才恍然大悟。

  她有着无比倔强,永不服输的性格。如果没有从九岁起就开始的,几十年如一

日的刻苦练功,就不会有今天舞台上无比耀眼、自信的金星。自信的基础是超出众

人的实力,而这绝不可能轻松获得,轻易原谅自己的人,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自信。

而只有勇敢的人,才有获得一切的可能。

  她从不忽视内心真实的声音。人生是一个不断被他人影响,不断从外界学习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论调所迷惑,不知如何取舍。

书名:掷地有声作者:金星 著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3-08定价:39.8

活出掷地有声的人生文 曹怀宁

14 新书速递

Page 1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这时,我们就需要聆听内心 真实的声音,只有它才 懂得我们需要什么,如何才

能真正幸福。无论他人口中的幸福多么甜蜜,生活多么美好,是不是适合你,还是

只有自己知道。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又如何?失去了真实的自己,人将永远与幸福

绝缘。有勇气放弃人云亦云的标准,追求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才有资格幸福。

  她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负责,同时又接受命运给她的一切。人生在世,要做的两

难选择实在太多: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梦想理想;一边是爱情的甜蜜,一边是

婚姻的现实;一边是自由,一边是责任……我们该如何选择?牡丹国色,奈何无香;

茉莉芬芳,惜无殊色;玫瑰色香兼备,只为何竟然带刺?没有哪一个选项是完美的,

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生活这盒巧克力,下一个开出的口味是什么。若顺时忘形自觉

理所当然,逆时不忿抱怨命运不公,那么人就永远无法体会生活的真谛,也就永远

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做自己的选择,然后平静地接受随之而来的一切,同时明白

成败都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慢慢开始与命运和平共处了。

  她时常反省过去的人生,思考现下的生活。记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提供了

丰富的经验资料供我们一再分析、回味,从而体悟人生。没有反省的人生和没有记

忆同样可怕,二者都相当于脱离过去,孤独无助地存在于当下。没有反省,我们就

无法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而不学习,就没有可供思考的思想储备。缺乏思考的生活,

无异于行尸走肉。试想,永远秉持错误的观念,不停重复痛苦的循环,这该是多么

可怕的一种生活!

  ………………

  因为一路走来,她勇于承担自己选择的命运,不惮他人与世俗加诸在她身上的

嘲笑和指责,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之下都不放弃拼搏,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始终相信

真情,敢于去爱,而一点一滴的人生经验与体悟都被她的反省与思考转化成了生命

的力量,所以,她活出了自己,活成了现在这个美丽,自信,明白,幸福的女人,

并令我深深感动。生命只有一次,为何不活得掷地有声?

15 新书速递

Page 1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周浩晖的新作《邪恶催眠师》(原名《心穴》),依然以刑警罗飞为主角,依

然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斗智斗勇。在这本新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周浩晖作品中一直

存在的元素,也可以看到这个年轻作家求新求变的努力。

  说相同,开头变成僵尸和鸽子的人就是 好的证据。周浩晖一直都喜欢在小说

的开头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这些案子都是极度地离奇和不可能,甚至充满了奇幻

的色彩。《凶画》中那卷冒着愤怒的火焰,能夺走人的生命和灵魂的画卷以及无头

的人影,《恐怖谷》中人莫名其妙的疯狂,都能仅仅抓住人的眼球,甚至会 疑作

者写的是不是玄幻小说,会他 后能否自圆其说捏一把汗。这次《邪恶催眠师》,

作者开头用了我们熟悉的新闻美国僵尸食人事件作为引子,抛出了比之前作更大的

噱头。

  依然是罗飞,依然是坚定不变的信念。虽然随着罗飞系列作的不断出炉,这个

受作者偏爱的人物血肉渐渐丰满,我们在《鬼望坡》中获悉罗飞内心有一个大大

的隐痛,随后在《死亡通知单》中彻底揭开了这个深埋多年的秘密,随之罗飞所坚

持的信念就不断受到冲击,但他依然不变。在《邪恶催眠师》中,罗飞依然面对这

种拷问,究竟是在法律的戒条内,守护正义,还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做一个除暴安

良的大侠?不过关于这一点在《死亡通知单之离别曲》的 后部分已经给了很详尽

的辨析,所以在本书中作者并未在纠缠于这一点。

   说不同,当然也有。罗飞的铁杆可以发现在本书中,这位刑警神奇的观察和

书名:邪恶催眠师(原名:心穴)作者:周浩晖 著出版社:同心出版社出版年:2013-06定价:32

周浩晖的变与不变文 恐高猫

16 新书速递

Page 1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分析能力几乎不见了,尤其是在《死亡通知单》中大放异彩的观察能力,在本书中

几乎完全没有提及,当然这就不能不提到本书的犯罪类型——催眠犯罪,更侧重于

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和交锋,而这方面又不能不依赖专业的心理催眠师,所以在本作

里,罗飞的光芒无疑是被掩盖了。然而从卷尾我们能看到周浩晖是计划完成一个系

列作,所以就像用五本《死亡通知单》构建出一个引人喜爱的 Eumenides(不可否

认虽然是站在法律的对立面依然有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喜欢他),我想周浩晖也有能

力构建出一个催眠大厦,在以后的交锋中罗飞有的是机会大展身手,更重要的是,

催眠师系列有跟死亡通知单系列融合的趋势……

   从单纯的刑事侦破转移到更侧重心理层面的交锋,一方面作者腾挪辗转的余地

更大了,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自由带来的是紧张感的降低,仅从这本书和第一本《死

亡通知单》来对比,无疑后者一个接一个的不可能犯罪更加扣人心弦。不过事实与

真相几度翻转,本书仍然保持了周浩晖一贯的高水准,唯一的不满是小周老师挖了

好大的一个坑,而我,已经掉进去了……

   后,要感谢同心出版社的读客知识小说文库,你们帮周老师的作品出版了,

让我等粉丝大饱眼福。另外,也要批评你们,无论是标题还是装帧,你们都把一本

优秀的推理小说向地摊文学推近了一大步……(其实章节题目也很扯淡,不过不清

楚这个该谁负责)

17 新书速递

Page 1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在《达尔文经济学》中,罗伯特·H·弗兰克提出这样一个论断:总有一天,

人们会认为达尔文是经济学的鼻祖,而非亚当·斯密。众所周知,斯密的经济学贡

献在于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利己者,但是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

都能达到利己利他的作用。然而,弗兰克认为,人们与其说在分工协作,倒不如说

在“军备竞争”。

  弗兰克以麋鹿为例,阐述了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道理。雄麋鹿的角越大,越

能在争斗中获胜,并得到雌麋鹿的青睐,于是在相互竞争中,麋鹿的角越来越大。

然而麋鹿也有天敌的存在,在躲避天敌攻击时,角大的麋鹿在树林中反而不易逃跑。

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角大的容易延续后代,角小的容易生存,那到底如何是好?

弗兰克提出这样一个假想,我们能不能让所有的麋鹿的角自动缩小一半,再进行自

然选择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缩小一半,有利于树林逃跑,但随着雄麋鹿间的再

次竞争,麋鹿后代的角也会越长越大。

   那么,麋鹿的二难选择是否适用于人类社会呢?弗兰克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他

看来,人类之间的斗争远比麋鹿复杂,但其根本目的就是“相对位置”。如果我们

把人类社会比作羊群的话,那么相对位置就是个人位于羊群的位置,前面的头羊吃

的是 新鲜的草,后面的羊只能吃前面的羊剩下来的,为了能吃到更新鲜的草,我

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前挤。

  然而,这种竞争也会像麋鹿的角一样出现过度竞争的状况。比如大到冷战时期

书名:达尔文经济学作者:[ 美 ] 罗伯特 •H. 弗兰克 著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年:2013-07定价:48

麋鹿的角 为什么要那么大文 我非衣

18 新书速递

Page 2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的美苏导弹竞赛,小到邻里之间的互相攀比。如果你喜欢足球的话,你不得不对于

那些金元俱乐部依靠在球员市场疯狂砸钱的行为感到又爱又恨,确实他们使得比赛

更好看了,然而这也导致了各国联赛的畸形发展,小俱乐部举步维艰,青训制度受

到影响。但从金元俱乐部本身的考量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对。砸钱引进球员了,名

次提升了,广告商也蜂拥而至了,于是我更有钱了,这不就是自由市场的竞争吗?

  通观《达尔文经济学》,虽然剑走偏锋,但其中的不少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去思

考的。一是关于人的“非理性”,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一直建立在理性经济人这一

基础之上,然而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非理性,索罗斯的“反

身性理论”就是建立在人的非理性基础之上。二是关于稀缺性的思考。在技术突飞

猛进的今天,我们似乎不再为饥饿发愁,但稀缺性依然是经济学的基础之一,正是

由于有稀缺才会有选择,虽然有人斥责弗兰克的有关理论是再次挑起阶级矛盾(“相

对位置”的说法颇像其之前出过的《赢家通吃》理论),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有限

社会资源的分配。

   不过,在《达尔文经济学》的所有观念中,其实还暗藏着一个 大理性,那就

是我们知道答案。我们再看回麋鹿的比喻,弗兰克显然是站在上帝视角观察着麋鹿,

“你们就应该长到刚刚好”。但麋鹿不知道,同样的,人类也不知道。没有一个上

帝来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恰好正是由于没有上帝,人们才能更自由的选择。

正如西方国家的人民反对政府因为肥胖流行决定对糖制品加税,因为人们不需要“保

姆”型的政府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健康的生活。况且,你又怎么知道这不是另一

种意义上的“麋鹿的角”?

19 新书速递

Page 2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横评纵览 纵横书海,任我评览,孰优孰劣,一较便知

乡关何处乡关何处 ——对当代中国农村现状的叹问——对当代中国农村现状的叹问

文编 风君文编 风君

编者语:2013 年 4 月,梁鸿的《出梁庄记》出版,这是她继 2 年前的《中国在梁庄》后,再一次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状况的书写。同月,张柠的《土地的黄昏》修订再版,这是一位文化学者对中国乡土文化的观察和思索。6 月,江子的《田园将芜》出版,以散文形式抒写了乡村的挽歌;同月,贺雪峰的《地权的逻辑 2》出版,也是时隔 2 年后再次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地权变革加以探讨。虽然“乡土”一直是个热门题材,但如此密集的作品潮仍然显示了其受关注程度之高。这些作者中中,有社会研究者、文化学者、教授、散文家乃至诗人人,却都都都将视线聚于于当当当当当当代代代代代代农农农农农农农村村村村村村问问问问问问题题及及其其背背后后的的城城乡乡体体体体体体制制制制制;他他他他他他们们的作作作品,,有有有学学学学学学学术术术术术术专专专专著著著著著著著著著著、、社社社社社社社社会会会会调调调调研研研研研研研,,也也也也也也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文文文文文文文、、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但但但但但但但但但但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一一一一一一一不不不不不不不不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出出出出出出了了了了了了了了了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渐渐渐渐渐渐渐渐破破破破败败败败、、衰衰衰衰颓颓颓颓颓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情情情情情情情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实实实实实。。面面面面面面面面面对对对对对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直直直直直直直直是是是是是是是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国传传传传传传统统统统统统文文文文文文文文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价价价价价价价价价值值值值值值值值值观观观观观观观所所所所所所所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乡乡乡乡乡乡乡乡乡乡乡乡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凋凋凋凋凋凋凋凋凋凋凋凋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我我我我我我我们们们们们们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竟竟竟竟竟竟是是是是是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应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该将将将将将将将将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为为为为为为为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可可可可可可可挽挽挽挽挽挽挽挽挽挽挽挽挽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必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还还还还还还还还还还还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寻寻寻寻寻寻寻寻寻寻寻回回回回回回回回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什什什什什什什什什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呢?????????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也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许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就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在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些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叹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问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20 横评纵览

Page 2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留给历史:主流的工业文明,是留恋乡土中国的内敛宽厚而保留它,还是自赏工

业文明的高效实用而蚕食它?这是读完《中国在梁庄》后不得不引起人们思考的问

题。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城市取代农村,这是生产关系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但

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水涨船高。

@ 荒腔走板:梁庄作为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展现了时代大背景下的中国村民

的现实境遇和未来梦想。作为一部梁庄的心灵史,该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关于国家

以及个体命运的深层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中国在梁庄 作者:梁鸿

内容简介:

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

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

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

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

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

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

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

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

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

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

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21 横评纵览

Page 2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林东林:在熊培云“唐德刚式”的诙谐和幽默之中,我们听他以沉痛却乐观的笔

触用家乡小堡村的经历串起他对百年中国乡村大视野的梳理和重建:农民与土地的

拥有与被拥有,革命和运动时期的农村,鬼子来了之后的农村,城乡不平等的起源,

乡村民主和乡村精神,乡村生活的救赎与信仰,以及随处可见的他自己的乡村成长

见闻和其家乡父老的生活命运纪事。

@ waking 王小心:熊培云笔下中国南方的农村,正是我小时候厌恶,而长大后喜

欢的地方。看他写到被拆的祖屋,被大队长五毛钱一棵卖掉的几百年的樟树,人们

吹吹打打迎接宗谱的场面,都与我看到感到的一模一样。我发现,小时候那些被我

视为痛苦的事情,现在变得愉快了。一部分是因为农村的生活本身改善了;而一部分,

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农村变成了心中的遗迹。我对农村的厌恶,反映的是整个社

会对农村的经济上的利用与文化上的抛弃;而我对农村的重新喜爱 , 也许是整个社

会对宗祖的需要与在信仰上一无所有之后,重建的妄图。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作者:熊培云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

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

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

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

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

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

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 重要的

一部著作。

22 横评纵览

Page 2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Jiong:看完整本书,心情其实也是有点压抑的。地少人太多的中国要真正彻底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只有扎扎实实地一步步推动城市化。然而城市化也

不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便利补贴让农民们去城镇买房,或者多吸引一些低端制造业

的投资以提供流水线上的工作机会而已:农民工们必须有能力长期地在城市扎根,

有能力从农业转到一份工商业或服务业中长期稳定的工作,在没有土地作为后盾提

供保护的情况下生存下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牺牲一点效率

牺牲一点竞争力甚至牺牲一点权利,本质上也就是幸运的已经在城市定居下来的中

国人,向还没能进城安居的农民兄弟们给予的一点合理的补偿或补贴而已。

地权的逻辑 作者:贺雪峰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对 近一些年围绕土地制度改革激烈

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而且系统地提出

了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书中的案例及数据十分翔实,

论述严谨,介绍了中国现今关于土地问题存在的各种

不同观点和主张,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分析

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何种制度建设 具有可行性

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地论证。作者认为不应该

仅抽象地讨论土地权利与农民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的

关系问题,需要深入到土地制度运作的具体语境和处

境中,深入到土地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去,认真理解和体会地权的逻辑。

23 横评纵览

Page 2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大漠孤烟:野夫记录他身边的人物,至亲 爱、故乡的小人物、良师挚友,歌颂

人性光辉,重温苦涩中一丝丝温情的甜,追问为何好人不得平安。是呀,经历丧乱后,

个体生命依然很容易被新政权的大机器碾为齑粉。理想变得优柔寡断,生活必须斤

斤计较,越来越物化的价值观,越来越遥远的记忆,让生命变得轻飘飘,新世纪以来,

装扮得华丽的民族,丢掉了灵魂,内在荒芜一片。经历几个世纪的文祸,文字也变

得抖抖索索,小心翼翼。野夫的散文,用男子汉的理智与血性洗去现代散文阴柔的

小家气做派。那些带血的文字,就像旷野中受伤的野兽,发出阵阵呼喊,敲打我们

那根叫做疼痛的神经。循着疼痛的神经,会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

追问的勇气,找到拒绝同流合污的理由。

@ 晓走:野夫的文字是我始料未及的古风和略有刻意的文雅,无妨,不耽误阅读。

作为一个俗人,我更爱巨流河和季羡林老那种平实质朴文字里都是内容的风格,但

也不能说讨厌,特别是所描述的人和事还是很能让人产生兴趣的。

乡关何处 作者:野夫

内容简介: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

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

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

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

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在野夫的笔下,母亲、外婆、大伯、瞎子哥等亲朋好

友,仿佛就这么站在你面前,将他们的故事幽幽道来。

除了能读到他们个人或悲惨或传奇的经历,你还会看

到这几十年来大背景下的变革和变迁。

24 横评纵览

Page 2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汶涛:“土地的黄昏”会像冬天的黄昏一样短暂,没有长时间的夕阳斜照,常常

在不经意间已经从日落西山过度到夜晚,天变成了黛青色,家家户户开始晚饭,村

子里安静下来,并准备进入睡眠。同样,我们也很难意识到农村生存方式的转变,

不经意间我们一代人开始脱离了土地的生产价值,成为了仅仅拥有农村户口的人。

张柠面对黄昏的这段思考,帮助我们厘清我们过去的生活和无意识行为的意义。

@fenglong88:这本《土地的黄昏》以一种深沉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作者理解

和阐释的乡村生活。我并不熟悉作者笔下体现出来的西方社会学视角,也不熟悉乡

村生活的样貌,但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身为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化的转变的

过来人,作者对乡村生活有着割舍不断的亲近之感,在面对日益消失的乡村文明,

作者并未臧否两种文明的价值,他所表达的是一种对昔日的怅惋,那是一种乡愁,

那是一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无奈,越是记忆深刻,越是难舍难离…作者的伤感

则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因为我们正在失去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坚持的节奏。

土地的黄昏 作者:张柠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结合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乡

土文化结构、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了全面

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器物、实践的符号分析,

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各个层面的相

互转化过程。通过对乡土社会的“事实呈现”,该书

进一步将分析引向农民心理学、乡土哲学和精神现象

学领域,可视为一部乡土文化“小百科”。该书将理

论逻辑融会于文学叙述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5 横评纵览

Page 2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风君:正如《中国在梁庄》里的梁庄是当代农村的缩影一样,《出梁庄记》中那

些走出梁庄的打工者所映射的,也是中国农民工共同的命运:不被城市接纳的边缘

人,备受伤害和欺凌的弱势群体。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拿起“弱者的武器”,用

消极怠工来反抗不合理的低工资,用造假贩假来回应正规生计渠道的堵塞,用传统

的“血缘纽带”来抱团对抗外界的伤害。而这些与城市的“现代性”格格不入的特征,

又进一步坐实了打工者“落后、肮脏、懒惰、不老实”的负面印象,成为城市继续

排挤歧视他们的合理理由……梁鸿的叙述让我们察觉到了这逻辑的背反,并不得不

思索:当城市要求进城农民抛弃传统价值观时,城市又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呢?

出梁庄记 作者:梁鸿

内容简介:

2010 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

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

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 长的有超过 30 年,

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

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

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

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

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

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 2.5 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

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

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

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26 横评纵览

Page 2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风君:和梁鸿的纪实访谈相比,江子的乡村记事采取了更为文学化的“散文”形

式,叙述结构和角度都更为松散,也更为灵活。当然,散文的形式并没有消弭本书

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意识。因为,这并非一部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抒情散文,而是为不

断消亡的乡村所唱响的,无比沉痛的挽歌。

@ 云起半山:《田园将芜》是一本讲述农村过去与当下状况的散文集,这些朴素的

文字读来是令人心酸又心疼的,但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所见所闻的身边故事,真实

地反映了在经济发展中、在城市化的飞速进程中,广大中国农民所付出的代价和遭

受的牺牲……这本书也是反映社会问题的书籍,文字常常令人悲观,不过悲观有时

候并非坏事,而是远见,那些看不到远处的人才是真正盲目和可悲的。

田园将芜 作者:江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保存了中国南方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散文

读本,也是一部讲述城市化进程下的中国大陆乡村现

实命运的纪事文集。

作者江子是乡村后裔,他凭借描绘江西赣江边一个叫

下陇洲的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身体疼痛和现

实境遇,表达了他对五千年乡土中国的眺望和思考。

当乡村被逼到坍塌边缘,中国精神昔日赖以维系的乡

土已瓦解时,我们的家园是否有重建的可能?有着数

千年文明历史的乡土中国,将会走向何方?

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会

学价值的乡村读本。

27 横评纵览

Page 2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友评价:

@ 留给历史:贺雪峰在《地权的逻辑Ⅱ: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一书中,给出的

答案显然会让很多在读这本书前已经预设立场的人“大跌眼镜”,比如,他认为土

地财政正是实现“地尽其利,地利共享”的制度安排,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并

没有错等;与其观点相比,他观察问题的方法与角度,却足以引起读者对“清醒与

理智”的审视与思考。

结语:面对乡村的没落,有人无可奈何,有人忧心忡忡,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愤懑莫名,

当然,也有人积极探寻出路。也许,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今天,乡村的颓废是必然

的趋势。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将一切传统连根拔起?是否意味着传统人文

精神的一去不返?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地权的逻辑Ⅱ 作者:贺雪峰

内容简介:

如果观察历史的视角只有一个,那一定是土地问题;

如果聚焦现实难题于一点,可能还是土地问题。然而,

土地问题的真相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半因

为缺乏理性的感情用事,一半因为偏离地权逻辑的本

本主义。

本书呈现的,是一些被淹没,或者被屏蔽的常识,比

如“存在差距悬殊的两种土地,两类农民”,“农民

盼拆迁,不仅普遍,而且合理”,“废除土地财政,

并不能地利共享”等;本书想回答的,是一些几乎“盖

棺定论”的问题,但因多了些理性和务实,其声音更

值得倾听,比如“保护耕地的声音,为何折腾了农民”,“征地补偿为何成了天下

第一难”,“现行土地制度,是完善还是推倒重来”等。

28 横评纵览

Page 3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观点争鸣观点争鸣 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越辩越明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你来我往,越辩越明

编者按:房价居高不下、拆迁此起彼伏,腐败接连不断,土地制度因此被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变革地权几乎成了泄洪

的唯一通道。此时,我们希望听到和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想要的“真相”,而不是基于土地自身逻辑常识的真相,谬误便由此而生。《地权的逻辑 2: 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是作者贺雪峰在全面认识土地属性,尊重土地制度历史渊源与现实语境的前提下,提供一种与时下主流的“黑板经济学”的“常识”大为不同,甚至令人“大跌眼镜”的新常识。那么,他的宣称是否有据?他在书中对几位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又有何底气?且听评论者为你娓娓道来。

道德是学问的道德是学问的目的目的而非而非手段手段——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书评兼学界伪道统批判

29 观点争鸣

Page 3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如果观察历史的视角只有一个,那一定是土地问题;如果聚焦

现实难题于一点,可能还是土地问题。然而,土地问题的真相与谬

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半是因为常识不足的感情用事,一半因

为偏离地权逻辑的“本本主义”。今天,在房价居高不下、拆迁此

起彼伏,腐败接连不断等一连串社会问题面前,现行土地制度被一

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变革地权几乎成了泄洪的唯一通道,而

主流经济学家的声音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试点实践,比如“还权赋

能”、“增减挂钩”、“资本下乡,农民进城”,虽然提法各异,

但矛头无不指向现行土地制度。

那么,现行土地制度真的是万“恶”之源吗,将其推倒重来就

一定能释放出改革的红利吗?贺雪峰在《地权的逻辑Ⅱ:地权变革

的真相与谬误》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显然会让很多在读这本书前已

经预设立场的人“大跌眼镜”,比如,他认为土地财政正是实现“地

尽其利,地利共享”的制度安排,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并没有

错等;与其观点相比,他观察问题的方法与角度,却足以引起读者

对“清醒与理智”的审视与思考。比如,他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

年来,中国在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三元结构下的两类农民”,而这

两类农民的诉求和获利程度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再比如,他认为批

判土地制度背后,更多是地方政府和土地食利阶层之间的利益之争

等。

留给历史

30 观点争鸣

Page 3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如何评判书中观点?这对于作为本书“第一读者”,一个从农

村走出来,信奉自由主义并且又对书中所批判的几位经济学家多多

少少有所了解的我,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但又充满“诱惑”的事情。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思想观点,总是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事实判断是实然的,是无限接近真相的“一元”,

而价值判断是应然的,可以是“多元”的;任何一种价值判断既要

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又要为改变其中与应然的价值相悖的那

一部分指明方向。因此,既不能只做事实判断而不做任何价值判断

(或者将事实判断当作价值判断),更不能为了强调某种价值,刻

意地忽略甚至扭曲那些并不难察觉到的事实。如果是前者,充其量

只是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和对一些不满的宣泄,但如果是后者,即使

所强调的是一些有意义的价值和理念,也会因为和事实的严重脱节

而显得空洞无物,而一名学者如果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为了批判而批

判,则容易给人“伪道统主义”之嫌。

同样一件事件,按理对其所作事实判断应该趋同,但实际却是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因在于每个人观察问题的

角度不同以及对问题了解的程度不同。贺雪峰之所以敢批判周其仁、

厉以宁、吴敬琏、华生等“大师级”的主流经济学家,其底气自然

来自于十多年来他对土地和“三农”问题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我

虽然不是土地问题的研究者,但从小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以及这些年

来身边的许多例子,足以佐证贺雪峰提出的问题的客观性。这些问

题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更是做任何价值判断和制度设计无法回避的,

而这恰恰是一些长于理论研究的学者的“短板”。这些现实而复杂

31 观点争鸣

Page 3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的问题包括,土地因本身兼具社会属性、政策属性、经济属性,自

然属性、法律属性而成为 复杂的问题;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注定了

无论如何变革地权,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土地是不可能升值的;我们

所听到的更多是城市郊区和沿海农村,在数量上只占农民总数 5%

左右的农民的声音;征地拆迁中存在“地方政府怕农民闹事上访,

农民怕地产商和黑社会”的怪圈,等等。

所以,从事实判断的角度看,我是赞同书中观点的。“三农”

问题是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大问题,是值得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精英

和决策层关注的,但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需要现代化的视野,

但更需要理性的 度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只停留在道德层面,将

哗众取宠的批判当做一种行为艺术,虽然,道德上的同情是不可或

缺的。因此,当任何人笼统地,不加区分地用“牺牲农民利益”的

说法来批判政府,哪怕政府的政策和行动确实是错误的,哪怕他的

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绝对不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学术 度,也很

难得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贺雪峰无愧于

“用脚做学问”的代表性学者。

那么,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又该如何评判?我觉得这首先要看从

什么角度去定义“价值”,“价值”虽然是应然的东西,但“应然”

的范围,不仅包含一些理念,也包括一些方法(比如,和平是为了

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的理念,但和平本身又是一种保护生命安全的方

法。)如果这里的价值是某种“观念”的话,那么我认为土地的私

有化是未来的必然方向,因为产权私有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之一,

因此从长远看土地财政当然应该废除,只不过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

32 观点争鸣

Page 3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式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我自然不认同书中一些观点。

但是,如果“价值”还可以是一种基于历史渊源与现实语境来

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或者说这种方法也是为了实现,并且能够实

现某种价值,那么,我觉得只要是理性务实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就是值得倾听,值得肯定的。比如,土地财政确实和腐败形影不离,

但二者是不是因果关系?如果不是,即使废除土地财政也并不能解

决腐败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显然,腐败是由于权力的运

行和对权力的监督存在问题所致,土地财政充其量只是它的标的物。

所以,即使批判土地财政,也不能不讲逻辑。我不知道在“价值”

层面,贺雪峰的理念是什么,但从他书中多处“等二三十年后,中

国城市化达到 70% 以上,土地财政问题便不再重要”的提法应可

推测,作者之所以用地权的逻辑来呈现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其

出发点应在于淡化“主义”,而突出解决现实的问题的可行性。

至于作者在书中质疑、批判的几位主流经济学家及其观点,孰

对孰错,自是见仁见智,此处略表我的看法。周其仁是学界公认的

知识广博、文笔优美、逻辑严谨、口才了得的学者,我有幸听过周

教授的一些讲座,深感其重逻辑推理,对任何问题从不草率下结论,

特别是对近年来在学界和政府非常流行的,基于工程思维所做的“设

计”始终保持敬而远之的 度,更彰显其学者风范,这也反过来验

证了贺雪峰对他的评价——重视逻辑推演的“黑板经济学”。至于

周其仁和贺雪峰二人的争论,我认为确实不是学术 度差异,而是

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观点的差异问题,因为两人的侧重点和关注点从

一开始就大不相同。华生教授是中国改革历史上,多次参与顶层设

33 观点争鸣

Page 3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计的风云人物,素以理性务实著称。但以我对华教授的有限了解,

我认为在时下学界,华生可能是 容易被误解,被忽视的一个矛盾

体。在《中国改革》一书中,华生强调自己“只做机制设计一件事”,

但透过他对宏观改革以及资本市场、城镇化等具体问题的解读,不

难看出他所追求的都是些普遍的,主流的“主义”,但他所作出的

一个个具体的“机制设计”,却是渐进的,往往有妥协的成分。从

宏观层面的可操作性来看,这是理性和务实,但中国历来流行的是

“清流”和“循吏”的非此即彼,如果既要坚持正确的“主义”,

又提倡循序渐进,结果可能是两头不讨好,因此,从微观层面的个

人角度来看,华生并不是理性和务实,而是典型的理想主义。

关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厉以宁,我没有深入了解他们

的思想,也很少近距离接触过,因此无法做过多深入评价。

对于每位学者的观点,我始终觉得应该是包容之下的讨论、质

疑甚至批判,但对他们的期望则是一样的,那就是道德层面的表里

如一和学问层面可自成一家之言。以此度量,我是看重贺雪峰观察

问题的角度和在此基础上敢于为现行土地制度辩护的勇气的,但我

更希望,这本始于对主流经济学家观点质疑与批判的书,所引起的

是一个良性的讨论和争鸣,而不是“泛道德主义”的审判,因为把

正确的事情做对才是 大的道德,而道德和价值判断只能是学问追

求的终极目的,而绝对不是手段。

34 观点争鸣

Page 3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淘书经 分享淘书经验,共赏读书乐趣分享淘书经验,共赏读书乐趣

巨龙在中国︵下︶

巨龙在中国︵下︶

——

——

国内引进奇幻作品版本盘点

国内引进奇幻作品版本盘点

编 者 语: 上 一 期 中,我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西方奇幻文学作品。当然,虽然知名度较高,但其也并非奇幻文学的全部。本一期将介绍一些相对“小众”的奇幻作品,不过说不定其中就会有你的最爱呢。当然,这些作品也都是有中文版的。

文编文编

风君风君

35 淘书经

Page 3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碟形世界》

作者:[ 英 ] 特里·普拉切特

卷名:《魔法的色彩》、《异光》、《平等权利》、《死神学徒》、

《卫兵!卫兵!》、《金字塔》、《大法》等

世界设定:碟形世界(Discworld)

简介:幽默奇幻作品的代表作,曾于 2003 年网络票选百大科幻作品时排名第九。系列目前已出版到三十多部,无论想像力、内涵还是搞笑的本领均令人震惊。其中多部被改编为漫画、动画、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桌面游戏和电脑游戏等。故事的设定背景“碟形世界”是由巨龟大阿图音背上的四头巨象所托起的一个异世界。这是一个类似中世纪的魔法世界,但又有很大不同。作者普拉切特经常从文学经典、科幻奇幻名著、各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甚至好莱坞电影那里“借用”概念,用以对比嘲讽现实世界中的文化和科技,令人忍俊不禁,连连叫绝。

版本点评:国内此书主要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科幻世界》主编奇幻书系的一部分。版本方面有 2007 年出版的四卷版(《魔法的色彩》、《异光》、《平等权利》、《死神的学徒》),以及 2012 年新版本(目前新版本有《卫兵!卫兵!》、《金字塔》、《大法》三本)。不过这两个版本的封面设计不同,新版本是否会继续出版尚无消息。另外,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曾在 2005 年出版了碟形世界中的《少年魔笛手》、《小小自由人》、《帽子里的天空》等作品,收录于“当代欧美畅销儿童小说丛书”及“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中。

36 淘书经

Page 3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2007 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4 本,平装

购买建议: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虽然封面设计不同)

2012 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 本,平装

2005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

37 淘书经

Page 3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推荐指数:★★☆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

《安珀志》

作者:[ 美 ] 罗杰·泽拉兹尼

卷名:《安珀九王子》、《阿瓦隆之枪》、

《独角兽之兆》、《奥伯龙之手》、《混沌宫庭》

世界设定:安珀 - 永恒之城(Amber)

简介:《安珀志》(Amber Chronicles)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创作。这部历时二十年完成的煌煌大著 充分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全书设定中,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这就是安珀,其他无数世界都是这个实体投射的影子,比如地球,只不过是安珀投下的无数影子之一。只有安珀的王族有能力穿行于这些影子世界。为了争夺王位,安珀的王子们在各个影子世界中穿行,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斗……《安珀志》的语言十分受人推崇。叙述语言简洁古朴,给人一种雄壮、刚健之感,景物描写富于诗意,颇有莎士比亚之风。而人物对话常带调笑的口吻,与三十年代著名侦探小说家雷蒙德·昌德勒很相似。

版本点评:原著分上下卷,各 5 集,分别为上卷(《安珀九王子》、《阿瓦隆之枪》、《独角兽之兆》、《奥伯龙之手》、《混沌宫庭》)、下卷(《厄运主牌》、《安珀之血》、《混沌之兆》、《影子骑士》和《混沌王子》)。目前国内已引进上卷 5 集,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007 年出版。

38 淘书经

Page 4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购买建议:四川科技版为唯一选择。

2007 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5 本,平装

39 淘书经

Page 4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推荐指数:★★☆

《提嘉娜》系列

作者:[ 加 ] 盖伊·加夫里尔·凯

卷名:《提嘉娜》、《阿拉桑雄狮》、《亚波娜之歌》

简介:盖伊·加夫里尔·凯,加拿大文坛享有国际声誉的奇幻大师之一。20 世纪 70 年代,《魔戒之王》的作者托尔金去世后,凯应邀前往英国协助托尔金之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整理乃父留下的文稿。在此后的三年中,随着托尔金的遗作《精灵宝钻》顺利完成,凯自己也狂热地爱上了奇幻文学。数年之后,凯模仿托尔金风格而成的奇幻小说“费奥纳瓦织锦”三部曲上市,并获大奖。之后,凯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创作“仿历史奇幻小说”,这种小说是将真实历史中的人和事进行改编,构建一个完整的架空世界,既具有结构紧凑、有理有序、容易被读者接受的优点,又能借此抒发悠远的历史情怀。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人做过尝试,但凯却是获得突破性成就的第一人。

版本点评:凯在国内目前出版有 3 部作品,分别为《提嘉娜》、《阿拉桑雄狮》和《亚波娜之歌》,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在 2010 年出版。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年版,平装

购买建议:目前仅有唯一版本,不过版本的翻译依旧令人不甚满意。

40 淘书经

Page 4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刺客正传》系列

作者:[ 美 ] 罗苹·荷布

卷名:《刺客学徒》、《皇家刺客》、《刺客任务》等

世界设定:六大公国

简介:王室私生子斐兹,在城中过着被众人视为耻辱,刻意被忽视的生活。王室家族视他为边缘人,只有诡计多端的黠谋国王秘密派人训练他刺客的技艺。因为斐兹的血液里流着魔法的“精技”——还有跟马厩猎犬一起长大、被家人排斥的孩子所具备的阴暗知识……罗苹·荷布这样一个听起来有点男性化的名字,却是属于一名女性奇幻小说家的。在男性主导的奇幻写作界,罗苹·荷布成功的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她所擅长的是描述传统作品所未间接触的领域。刺客系列的作品描述的是其他奇幻小说极少碰触的阴暗面:杀手生涯。过去曾经有过相同尝试的作品不是太过阴讳,就是深藏在血腥之中,掩盖了原该有的剧情光采,但她的作品拥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特殊风格。除了作了刺客正传《the farseer Trilogy》三部曲外,她还创作了刺客后传《The Tawny man》三部曲、魔法活船《The liveship》三部曲,《士兵之子》三部曲等奇幻作品。

版本点评:《刺客正传》三部曲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在 2005 年引进国内,由台湾译者翻译。除《刺客正传》系列外,罗苹的另一部作品《士兵之子》三部曲的前两部《萨满桥》《森林魔法师》(上下)也于 2010 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41 淘书经

Page 4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刺客正传》系列,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平装

《士兵之子》系列,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0 年版

购买建议:随意

42 淘书经

Page 4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赞斯”系列

作者:[ 美 ] 皮尔斯·安东尼

卷名:《宾克的魔法》、《魔法之源》、《鲁格纳城堡》等

世界设定:赞斯

简介:皮尔斯·安东尼是美国 杰出的奇幻作家之一,他曾是一名异常活跃的科幻作家,但 终使他名声鹊起的,却是他的“赞斯系列”奇幻小说。赞斯是一片被魔法统治的土地,那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魔力,还有马人、巨龙和蛇怪……在“赞斯”系列作品中,作者安东尼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和孩童式的幽默,讽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这后来也成为了安东尼作品的典型特征。。

版本点评:赞斯系列在国内也由《科幻世界》在 2005 年引进,目前出版的有前三本。

购买建议:《科幻世界》奇幻书系收录的版本是目前唯一选择。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年版,平装

43 淘书经

Page 4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地海传奇》系列

作者:[ 美 ] 厄休拉·勒奎恩

卷名:《巫师》、《古墓》、《彼岸》、《特哈努》、《地海传说》

世界设定:地海

简介:厄休拉·勒奎恩是美国文坛一位十分独特的女作家,她一手写奇幻和科幻,一手写纪实小说、诗歌、散文、游记、文学评论、童书和剧本,可谓样样精通。她在奇幻小说方面成就斐然,地位崇高,代表作《地海传奇》系列,以其独特设定,问世后举世瞩目,受到广泛肯定,名列经典,多年来一直深受各年龄层读者喜爱。从1968 年开始到 2001 年共出版了 6 卷,现在已经在世界 19 个国家翻译出版,并由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改编为动画。地海是一个由浩瀚海洋与无数岛屿构成的世界,魔法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与动力,精通法术的巫师握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也必须谨慎维护万物之间的均衡。地海传奇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版本点评:早在 2004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便出版了《地海传奇》三卷译本。不过由于译者水平参差等诸多问题,始终不能令人满意。

购买建议:人民文学版是目前唯一选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年版,平装

44 淘书经

Page 4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古国》系列

作者:[ 澳 ] 加思·尼克斯

卷名:《萨布莉尔》、《莉芮尔》、《阿布霍森》

世界设定:古国 - 安塞斯蒂尔

简介:加思·尼克斯生于 1963 年,是一位澳大利亚幻想小说作家。他于 1996 年创作了古国三部曲的开篇之作《萨布莉尔》,这部书囊括了澳大利亚 主要的幻想文学奖之一奥瑞丽斯奖的 佳奇幻小说奖和 佳青少年小说奖。古国三部曲的后两部小说《莉芮尔》和《阿布霍森》分别出版于 2001 年和 2003 年。加思·尼克斯 重要的作品还包括“第七高塔”以及“7 国圣匙”系列小说。古国三部曲发生在一块由界墙一分为二的大陆。界墙以南,是类似二十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安塞斯蒂尔;界墙以北,是为咒契魔法、肆行魔法,以及各种神秘力量主宰的古国。故事以魔法师阿布霍森之女萨布莉尔为寻找失踪的父亲而跨越界墙的冒险之旅展开。

版本点评:国内引进方面,同样收录在科幻世界编辑的奇幻书系中。

购买建议:此版本是目前唯一选择。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年版,平装。

45 淘书经

Page 4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精灵刺客》系列

作者:[ 美 ] 斯蒂芬 布鲁斯特

卷名:《龙蜥》、《魇蛇》、《泽鼠》

简介:斯蒂芬 布鲁斯特,著名匈牙利裔奇幻作家,崛起于八十年代, 出名的作品便是《精灵刺客》系列。他以黑色幽默和极具讽刺的白描手法,塑造了在奇幻世界中 独特的刺客—弗拉德 塔托希。该系列的写作持续二十多年, 早的一本《龙蜥》写于 1980 年,而 近的一本《玄虎》则在 2006 年 10 月刚刚出版。系列每一本书都以一种奇兽为名,布鲁斯特计画写完全部十七种,目前已完成九本。每部的剧情各自独立。故事的背景是空前强盛的卓迦拉帝国,卓迦拉族是寿命长达万年的高等族裔(类似某种精灵),分为十七部族,各自以一种奇兽为家徽,并继承其特质。诸部轮流统治帝国,部族的势力便随著这个永恒的轮回而时有消长。人类在这个世界里是受到压迫和蔑视的少数,仅占据大陆东方一小部分,被称做「东方人」。主角弗拉德·塔托希(Vlad Taltos)正是东方人,但他继承了父亲倾家荡产买来的茨瑞格官爵……

版本点评:由重庆出版社于 2007 年出版《茨瑞格之书》收录了本系列的前三部作品。

购买建议:此版本是目前唯一选择。

重庆出版社 2007 年版,平装。

46 淘书经

Page 4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野蛮人柯南》系列

作者:[ 美 ] 罗伯特·E·霍华德

卷名:《西伯莱时代》、《剑上的凤凰》、

《红色城堡》、《大象之塔》等

简介: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奇幻文学是从托尔金的《魔戒》开始的,其实不然,奇幻文学的源头要追溯到罗伯特 •E• 霍华德和他所著的《野蛮人柯南》。 《野蛮人柯南》系列自 1932 年起开始在通俗文学杂志《奇谈》上发表,霍华德将历史与传说融入小说情节,凭借集奇幻、悬疑、侦探于一身的写作风格,该系列迅速获得读者的认可,杂志发行量随之飙升,而霍华德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一跃成为举国闻名的大作家。霍华德虚构了一片战乱不断的野蛮大陆,柯南出生于战场之上,是一个铁匠的儿子,15 岁的时候他开始到处流浪,在那个野蛮的时代里,为了生存他做过小偷、雇佣军和海盗,也曾做过国王,随时需要面对野兽、部落联盟和女巫的威胁。柯南外表粗野,四肢发达,他在这片大陆上游荡,用蛮力和长剑捍卫自己的尊严与荣耀。该系列大受欢迎,在美国再版了无数次,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霍华德开创了“剑与魔法派别”文学,经过后世的《魔戒》等作品,该类别发展为今天非常流行的“奇幻文学”,因此霍华德可说是奇幻文学的开创者。“野蛮人柯南”也成为与福尔摩斯、007、人猿泰山等齐名的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版本点评:《野蛮人柯南》在国内有多个版本,不过从翻译装帧等情况来看,真正可堪一读的恐怕只有凤凰出版社在 2011 年推出的两卷本。

47 淘书经

Page 4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推荐指数:★★★★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荐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

购买建议:建议购买凤凰出版社版本

凤凰出版社 2011 年版,平装

金城出版社版 青年出版社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版口碑都不怎么样

结语:本期盘点了几部在国内相对知名度较低的奇幻作品,不过其中也不乏在国外大红大紫之作如《碟形世界》,或是《野蛮人柯南》这一奇幻文学的源头之作,因此也是颇值得奇幻文学读者赏鉴一番的。

48 淘书经

Page 5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悦读随感 心灵与书本的对话,思想与文字的交流

文 / 细雨微澜

  直射的光,将虚掩的窗子打开,熟

睡的人,在迷雾中寻找虚掩的人生。光

怪陆离的缤纷杂景,善恶难辨的隐藏人

性,在一场催眠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被

剥离开来,进而抖落社会生存的法则,

触及道德的底线。死亡、存活,疯狂、

冷静,掺杂在镜面的两端,映照出了那

些许的残酷与隐忍的背负。

  巨大的眼,投射在掩蔽的窗上,无

影的人,漫步在无序的梦中,一个饶有

趣味的开端,暗示着一个无尾的结局,

梦醒时分,菩提树下何忆浮生?

  

(一) 意象中的“生存”

  

  当故事不再以故事的形式书写,当

真实以虚假的形式代替,一切便成为了

一种模板,于是电影剧本的形式便赤裸

裸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虽然高铭在文中

一再隐晦的强调催眠并非同电影中叙述

梦醒时分梦浮生,菩提树下叹菩提——细评《催眠师手记》

49 悦读随感

Page 5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的那般玄幻,然而当故事架构在纯粹的意象中时,掺杂玄幻元

素、影视元素的信息便被生动的语言画面所取代。其将电影中

的场景过度虚化,从而为梦境的催眠与解析提供一个学术型的

探讨氛围。

  当眼睛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当窥视者隐藏在阴暗的角落,

梦便分裂成为客观与主观的存在体,在克日什托夫 • 基耶斯洛

夫斯基呼吁自由主义的《蓝》中,象征着忧郁色彩的风铃以及

蓝色的基调,均营造出一种刻意隐藏的压抑,而梦,便是在现

实与回忆中游离,从而将女主角的悲伤深入刻画。在《催眠师

手记》中,也多次以眼睛与窗户作为话题引出梦境中的隐含意

义,其如同《围城》中的人们一般,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

50 悦读随感

Page 5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不来,进而在潜意识中增加了梦境的真

实与恐惧。

  我与搭档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学

术理念介入到那些充斥在潜意识的梦境

中,探究一个个古怪离奇又让人心情起

伏的人生故事,以路人的姿态评判这些

故事背后隐藏着的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

往事,揪出一个个掩埋着的不欲为人窥

视的恶劣人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园,在这个花

园中绽放的不仅仅是绚丽的人生与美丽

的花朵,也有着深层的苦楚以及反抗的

压迫。《你的花园》是以一只大眼睛作

为梦境介入的案例,这个故事以催眠为

引导,以心理分析为终结,将父母压制性、

强迫性的强权主义现象剥离在人们眼前。

搭档给了女士一个美丽的花园,但是却

无法解决花园背后的根本性问题,当个

人的心归于宁静,而背后的杂质依然存

在时,这又是怎样的无助与悲哀?

  眼睛作为一种意象性、形式化的工

具,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中曾经

进行过深入探究,其以一种外界强势介

入的形式存在于梦中人的意识中,如同

《半面人》中的女士,她在寻找,在眼

睛的注视下压力下无法逃脱,但是眼睛

又是一种引导,是引导其追逐曾经遗失

的梦想的一个拐杖,“我”为女士完成

了梦境,而搭档则为她的心灵开启了另

一只眼睛。眼睛,作为部分宗教中的神

圣的存在,成为解析梦与现实的重要工

具,它提供着一个个不可思议事件背后

的线索与依据,从而在心理学中无法逃

遁。

  菩提本无根,梦却是有根的,虽然

在众多心理学家的理论中,梦境中的潜

意识是诱导人们的根本,但是真实存在

于人们记忆中的破碎片段才是那一个个

揪心而又痛苦的梦境开端。

  

(二) 结构的深入化存在

  

  当《环形使者》中乔穿梭时空以便

改变妻子命运之时,平行式蒙太奇的介

51 悦读随感

Page 5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入将不同年龄段的乔的经历进行了科幻式的叙

述,然而当一切终结时,代表着博爱与改变的

思想已然逃脱了故事的架构。这部电影并不算

是一部叫座的电影,但是其中所刻画的人性却

与《催眠师手记》中尤为类似,一种以倒叙与

插叙形式存在的回忆式案例,在结构的驾驭中

强化了“梦”所散发的神秘感与虚幻性。

  或许,在《环形使者》中,过去与未来的

穿梭是一种不真实的情境,但是在梦中人的经

历中却成为一种延续性、扩大化的存在。它不

似《盗梦空间》与《记忆碎片》般有着人为性

的操控,有着不可思议的高科技水准解释,它

也不似古代巫术中那种蛊惑人心的咒语般神秘,

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化的推理与分析,其在

传统精神分析学重视人体生物本能的基础上进

行新精神分析学中社会形态的分

析,从而触及到人性的根本。

  在《催眠师手记》中,梦是

心理学推理的前提,从其故事安

排中可以看出:前半篇的催眠式

引导,后半篇的心理化分析,前

段的记忆影响,后段的人性扭曲,

掺杂在“对话式”的叙述中,深

入了社会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当个人私欲的过度膨胀以妄

想症作为幌子时,家庭教育中存

在的本质性问题便浮出了水面,

当社会阴暗已然扭曲了人性本质

时,道德压力便成为了一个不堪

重负的问题。四十岁空想的大叔、

德高望重却溺于职业潜规则中的

老人,均想以心理安慰实现自身

的解脱,但是心理学分析可以解

决的是疾病,却无法解决人性劣

根性的固执。

  “我”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观察着人生百态,搭档以一个导

向式的存在剖析出现象的本质。

我们以一对完美组合的形式记录

下一个又一个令人心酸的过往,

却无法改变那由童年以及曾经恶

性化事件划过的痕迹。

52 悦读随感

Page 5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催眠师手记》通过欧美式的笔

调搭配玄幻式的案例,在阴暗的、隐

晦的空间中独立,塑造了一个不同形

式的存在,引发了不同人士的深思。

     菩提本无根,浮生不似梦,

在梦与真实中,有几多过往,几多哀

愁?在春水流逝中,年华消逝时,那

抹心酸与无助均化为了恐惧的压力,

刻画进梦的往事里。

  它以真实又神秘的故事刻画了人

性中的贪婪、恐惧、自私与无助,却

无法在梦醒时分归还那曾经的宁静,或许,

“我”与搭档亦是无助,看遍了人世中的

冷暖,却只能告诉梦中人心理的根源,本

质未变,同是苦楚。

  故事没有结局,也不应该存在结局,

当一切社会形态赤裸裸剖开在人们面前时,

渺小的人们又怎能斩断流淌的河流?

  

备注:书中的故事与封面的影响相结合,

不禁让人联想到色彩学对人性的剖析,无

头的思绪,人体的本质,均浓缩在影子般

的渺小里。

53 悦读随感

Page 5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文 / 李小丢

昨晚趁着手里还有优惠券,又在京东下了单才心满意足的沉沉睡去,朦胧之间

听到阵阵谴责之声:“他真真是个负心薄幸人,前几天才欢天喜地把我们引进门,

这才几天,又寻觅新人去了。”“可不是,他现在的新鲜劲儿维持的越来越短,连

正眼都懒得瞅我一眼了。”我模模糊糊想,莫非我穿越了,微微把眼睛睁开一条缝,

发现说话的居然是我的藏书们,只见它们纷纷从书柜和纸箱中跳出来,义愤填膺的

申诉着,“糟糕,它们不是在埋怨我吧?”正想着就看到几本连塑封膜都没拆的书

朝我飞来,“我们的命运更惨,这辈子到了她手上,连个面都没见过,今天我们非

得讨回个公道不可!”一时大惊,醒了,才发现是南柯一梦,但后背全是冷汗。

梦是现实的投射,对爱书人来说,书自然是颜如玉,如今的读书人也许正处在

几千年来 幸福的时刻,这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电子阅读的兴起,几大电商的低价

争夺使得我们获得书籍的门槛越来越低,副作用就是,容易唐突佳人。也许轻易得

到的东西就不容易珍惜,小时候那种拿到一本杂志都如获至宝的读了又读的情形恐

怕再也不会发生,连说出来都觉得像传说了。现在 大的问题不是买不到书,而是

颜如玉的情伤

54 悦读随感

Page 5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读自己拥有的书。可是读书

人们无法抑制自己囤书的欲望,真正进入了“买

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时代,这也是豆瓣

上一个颇为热闹的小组的名称,如果你加入了

这个小组,眼见组员们天天在组里讨论哪家电

商有什么活动,什么书籍特价优惠的时候,你

恐怕也管不住自己频频下单的手,我们的占有

欲被这个物质时代刺激的无穷大。

读的速度赶不上囤的速度,也难免会让书

沦为“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的怨妇,当

初主人们可都是望眼欲穿的等待它们到来的啊,

可是到手之后,却束之高阁了。殊不知,读书

人“藏而不读”的历史由来已久。例如著名的

天一阁,范钦给他子孙定下的规矩非常严苛,

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女子不得登阁、外姓

不得登阁等。为了维持书籍的完好无损,这中

国 大私人藏书楼的继承者们,很多竟从未看

过自己的藏书。物不能尽其用,这不得不说是

一个莫大的悲剧。以前看天一阁的秘闻,觉得

很是荒谬,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读书人

却或多或少的有些范钦传人的做派,就是忘记

了自己藏书的初衷,想来一本书宁愿被人捧在

手心日夜卷读,纵使被泼了水,划了线,也好

过被打入冷宫吧。

在买书组里经常看到抱怨书被家人朋友借

去而心生不满的帖子,大都是怕书被借去不还,

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

们都像是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把

自己和书锁入了一个封闭的环境

之中,敏感而又排他。往往经常

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那些书可

能是自己放在书橱里一辈子都不

会再翻的书,却吝于和人分享,

只有在得失之间,这些书才会短

暂的被主人所记挂。虽然别人把

书借走不会因此带走我们阅读时

的感受和创见,但是总会觉得心

里少了点什么,大概还是占有欲

作祟,有时坐拥书城,难免会生

出些坐拥三千粉黛的满足之感,

所以即使我不宠幸她,但是只要

看到她呆在那里,就觉得满足了,

哪有就此把她随便送人的道理

呢?就算别人对她更好,那我也

是不忿的。

55 悦读随感

Page 5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买书组里大家都认识的 L 君,个人签名是“无房,无车,无 iphone”,可是他

从 10 年开始无偿向组里的成员赠送了 3817 册书,其中不乏珍贵的绝版书和台版书。

他认为我们应该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如果一本书曾经带给我们收获,那么就让更多

的人来分享这些收获吧,这样才算是让书的灵魂一直保持丰盈生命力的方法。大家

感激于他的慷慨,但是鲜有仿效者,例如我,就是赞同他的看法,却还是狠不下心

把书送出去的人。大概像我一样整天自我催眠说“总有一天我会把囤的书都看完”“这

本书我抽空会再看一遍”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吧。

戒不掉的藏书癖还是不去费神了,还是抓紧时间安抚颜如玉们的情伤,免得她

们又夜夜入梦才是正经事啊。

56 悦读随感

Page 5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佳句赏析 只言片语间,窥视书文精彩

编者语: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 著 名 英 国作 家、 剧 作 家。 其代 表 作《 刀 锋》、

《人生的枷锁》、《月亮 与 六 便 士》 等,在国内亦广为流传。毛 姆 的 作 品, 向 来以对人生及社会的冷静审视与超然态度 为 主 调, 在 娴 熟的 语 言 技 艺 之 下,并不乏充满理性的洞 悉 与 思 考。 本 期佳 句 赏 析, 就 让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位作家的思辨与智慧吧。

编 / 风君编 / 风君

冷峻的人生观察者————毛姆作品文句摘录毛姆作品文句摘录

57 佳句赏析

Page 5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关于修养:

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为乐趣而读书。

我一贯认为男人的容貌如何是无关紧要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一个人的头脑,而不是他的外貌。

58 佳句赏析

Page 6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关于爱情:关于爱情:

女人们不断为了爱情而自寻短见,女人们不断为了爱情而自寻短见,但是一般说来她们总是做得很小心,但是一般说来她们总是做得很小心,不让自杀成为事实。通常这只是为不让自杀成为事实。通常这只是为了引起她们情人的怜悯或者恐怖而了引起她们情人的怜悯或者恐怖而作的一个姿态。作的一个姿态。

两个恋人当中总是一方爱另一方, 两个恋人当中总是一方爱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听任接受对方的爱而而另一方只是听任接受对方的爱而已。这一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这一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条必须服从的痛苦的真理。都是一条必须服从的痛苦的真理。可是偶尔也会有两个彼此热恋而同可是偶尔也会有两个彼此热恋而同时又彼此被热恋的情况。时又彼此被热恋的情况。 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 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

59 佳句赏析

Page 6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关于事业:

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一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冒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

金钱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没有金钱,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觉。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作家有创作热情或者同时还有靠它吃饭的天真热情。

60 佳句赏析

Page 6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关于人生:

人生是个艰辛的历程,让我自己的一生过得完美一点儿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能指望去教导别人如何过好他的一生呢?

由于时光转瞬即逝,无法挽回,所以说它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滥用时光无疑是人们最没有意义的一种消磨方式。

一窍不通的人以为无窍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为他已无所不通,于是心满意足;要叫他相信并非无所不知,还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干酪做成的来得容易。

61 佳句赏析

Page 6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海拾遗 在茫茫书海之中,检拾不应被遗忘的经典

与希特勒对弈——评论《象棋的故事》

文 / 李小丢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茨威格,总会有不同

的感悟和收获。

   十几岁的时候看到《象棋的故事》,因为

这个平铺直叙的名字差点就提不起兴趣,还是

朋友的推荐勉为其难拿来一读,当时只是被故

事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对岑托维奇的好奇

心甚至远远盖过了 B 博士;二十出头的时候重

读,对二人的心理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

此啃了好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希望能更好地剖

析人物;这几日,再读韩耀成先生的译本,故

事的情节、人物似乎都已经离我远去,通篇隽永、

深邃的文字中,我只看到了茨威格忧郁而痛苦

的内心。

   邂逅茨威格的第一眼惊艳,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发生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令无数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感同身受、潸然泪下的作品,使得我在心底模糊地认识

到,这个作者,是一个能够捕捉到心底那股说不清道不明急如烈火迅如闪电般的激

情的人,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它,他还能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 度,给予当事

人 大的慈悲——他细腻的文笔不仅是在为他们代言,更将自己的心灵和他们融为

一体,不分彼此。

  因而,他也会被虚构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所撕扯,处于矛盾的两极。

创作于茨威格自杀前不久的《象棋的故事》,正是当时作者内心天人交战的自况,

甚至可以视为是他的遗书,道出了他做此选择的深层次原因。

  毛姆曾经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

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不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

62 书海拾遗

Page 6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

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星辰,却深深吸引着我。”

  茨威格也是如此,他迷恋且崇拜那些伟大的人物,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三

大师》等传记类作品中可见一斑,他毫不吝惜地用 激情澎湃的语言赞美他们,然

而他本人却陷入了一种对自己声名的恐慌,当时苛刻的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平庸

的二流作家,虽然书很畅销却过于通俗”,他在这样的评论面前毫无自信,因为他

越是和罗曼·罗兰、托马斯·曼等人交好,就越能意识到自己和“伟大”之间的距

离有多么遥远。

   早前法国作家洛朗·塞克西克在佳作《茨威格在巴西》中还原了茨威格生命中

的 后时刻,那是第一种人与第二种人的斗争,也是 B 博士和岑托维奇的斗争。当

纳粹上台之后,茨威格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希特勒本也属于毛姆所说的第二

种人,是一种残酷且疯狂的“伟大”,然而他自己,就是第一种人,他只能选择逃

离,将无法承受的抛在脑后,他所书写的激情和读者们所理解的激情不一样,他历

来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坚定的反战人士,人们却热切的期盼他扛起反法西斯的大旗,

燃烧大家的激情和斗志,可是他笔下那些被下意识的激情操控的主人公的下场则是

非死即疯。

  他一方面认为自己肩负不了作为一面旗帜的重任,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太怯懦。

他有一种罪恶感,也许就是后来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当自己的同胞

在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他选择了一走了之,置身事外,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声望去

做一些事情,然而他心力交瘁,无法应对。他离开美国前往巴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对外宣称受不了无休止的吵闹和嘈杂,实际是受不了那些无休止的要求他提供援

助的犹太团体和组织。到达巴西之后,他开始反思自己:“德国把刀子插入犹太人

的胸膛,却他一言不发,怕自己一字出口,被别人拿去做文章,落得个出言挑衅的

下场。”

  他只好把他内心的挣扎体现在文字之中,他在巴西出版的两部作品《昨日的世

界》和《巴西:未来之国》被罗曼·罗兰评价为“我没有看见您扎根在巴西这块土

地。现在落地生根,太迟了,没有根的人,就成了幽灵。”事实上,《象棋的故事》

63 书海拾遗

Page 65: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中的 B 博士正是他的自况,一个地地道道的旁观者、局外人,他能够在局外看清象

征着希特勒的岑托维奇的棋路,并能向业余棋手们发出警示。在现实中他一早就看

清了希特勒的野心,然而他的远见非但没有得到同胞们的认同,反而认为他一早离

开维也纳的举动是小题大做。他在故事中安排了和现实相反的情节,业余棋手们在

走投无路之下听从了 B 博士的建议,尽管这样,B 博士并没有大获全胜,他说:“如

果防守不出破绽,就可以下成和棋。更高的奢望是达不到了。”是啊, 好的结果

也就是能有更多的人逃出纳粹的魔爪,更高的奢望对茨威格来说是没有了。

  茨威格在小说中一开场便着重介绍了国际象棋冠军岑托维奇的来历,这个出身

底层的贫寒少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因为非凡的天赋走上了下棋之路,然而这

个粗鲁、卑劣的灵魂并没有因为成功而获得升华,反而愈发的丑陋和狡狯。这正是

希特勒的人生写照,在故事的叙述者“我”眼中,他的内心是值得探寻的,他的天

赋从何而来,但是 终也无缘探知。茨威格在现实中也是无法理解希特勒的疯狂和

“伟大”从何而来,他是一个谜,一个丑陋却有吸引力的谜题。

  在故事中,B 博士由于受到了一系列的折磨,自己跟自己下棋以至于到了疯魔

的境地,因此,他尽管棋艺非凡,但是却无法真正地和岑托维奇对弈。岑托维奇很

快就意识到了 B 博士的弱点,他故意拖延落棋的时间,而慢慢等待疯狂计算棋路的

B 博士陷入自我疯狂。现实中的希特勒也是如此,他也许不是智力上 杰出的,然

而他善于利用各种欺诈性的手段达到目的。而单纯的作家在他的步步紧逼之下,身

心俱已陷入崩溃的边缘。

   在故事中,B 博士可以被好心的“我”惊醒恢复正常,放弃掉这一局棋下船回

家,这也是茨威格内心 隐秘的寄望,他希望自己和纳粹对弈的苦局早些结束,一

切回复正常。然而现实中的棋局显然更为残忍,1942 年,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来,

成为了压死骆驼的 后一根稻草,茨威格别无选择,他只能用 决绝的方式结束这

一局,用生命诠释了《象棋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可能。

他他他他他他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只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用用用用

64 书海拾遗

Page 66: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丑角精神”文 / 风君

  《人间失格》书成当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尽。

这部遗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被认为是作家一生遭遇与心路历程的映射。

史铁生曾说过:“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

写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这话用在太宰治

身上可谓恰如其分,纵观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诸多角

色,不啻为他自己的无数分身。而在《人间失格》里,

这种自我写照实在过于明显,以至于对太宰治略有

了解的读者根本无需分析,就可以看出书中主角“大

庭叶藏”其实就是“津岛修治”,亦即作者本人的

化身。书中以叶藏独白道出的经历,与作者本人的

人生重合度之高,令这部作品也被冠以“自传体小说”

之名。鉴于其“遗作”的特殊地位,本书可看作是太宰治本人对自己人生的某种“总

结”,窥探其内心世界的 后机会。在本书中,依旧一如既往地描写了一个被社会

排斥的“边缘人”角色的挣扎与沉沦。若要问本书与太宰其它作品相比 显著的特

点,或者“相同之中的些许不同”是什么的话,恐怕只能说,本作是刻画太宰治“丑

角精神” 深入、 全面也 彻底的一部作品。

  所谓“丑角精神”,就是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一味屈从对方的要求,为取

悦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出乖卖丑,耍宝搞笑来与他人同一

化的行为趋向。书中主角叶藏,从小时候起就懂得用假装的笑脸博得家人欢心,为

讨好父亲而故意索取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学生时期在众人面前的搞笑表演,这些

都可说是“丑角精神”的表现。仔细回想的话,也许我们在学生时代乃至当下的生

活里,也曾遇到过类似行为的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曾多少扮演过“丑角”。这种

行为背后蕴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一般而言,在过度趋同,即强调“社会人”的同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65 书海拾遗

Page 67: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一性的社会中,个体的自我个性会经历“同化”过程,即抹去自我中过度特异的部

分而使其成为更“适应”社会的存在。乍看之下,“丑角精神”也是这种同一化的

表现,然而其内在却大有不同,因为“丑角”本质上只是一层伪装,是从本体剥离

出来的“人格面具”,其存在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同化,而恰是隐藏那个与众

人“相异”的自我。早在孩提时代,当其他孩子还在对世界予取予求的自我中心化

阶段时,叶藏(或说太宰)就已经敏感地感知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并对这种可能

带来孤立和疏离的差异而深深焦虑不安,充满了对外界和他人的戒惧感。“对于人,

我总是恐惧地颤抖”。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过度的敏感和早熟?是身为贵族的父亲的

过度严厉?是因为“纽带”作用的母亲的缺位?还是津岛家淡漠的人情?我们不得

而知,但其结果却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年幼的太宰就此学会了戴上“丑角”的面具,

“将那份忧郁、神经质一股脑地隐藏起来,努力伪装出天真无邪的乐天,逐渐成为

一个娱乐他人的怪胎。”

  这种伪装一直持续到学生时代的末期,期间虽说有过险些被揭穿的经历,但大

体还算涉险过关。然而,随着“踏上社会”日子的日益临近,“丑角”面具的崩塌

却也难以避免。一方面,“丑角精神”虽然是为了求得同一,

但却并不是真正改造自我的社会化,而是千方百计的

隐藏保护真实的自我。在太宰的内心,虽然时刻因

为与他人的不同而感到恐惧,但同时却又执着于

这份不同所带来的优越感,无论是“背负灾祸”、

“贵族精神”还是“选民意识”,都是这种优

越感的体现。在《乞丐学生》中,他甚至说出

了“只有具备优越感的人才可能扮演丑角”这

一明白无误的话语。从这一点上,太宰治其实

就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在保留自我的斗争中

不愿彻底放弃的人”。可是要取悦一两人还算简单,

这伪装要骗过“世人”众目又谈何容易?因此,他始

终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反而是反社会的革命团体更能令

66 书海拾遗

Page 68: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他安心,“不合法,对我来说有点好玩。说得更明白点,这让我心情大好。世界上

所谓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另一方面,“丑角”的面具虽然与他人建立了看

似正常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只是建立在伪装的人格之上,其本身也是虚假而脆弱的。

这也导致真实的自我从未真正向外界敞开心扉,因此尤为恐惧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

伤害。虚假的外壳挡住了可能的伤害,但也挡住了温情与关 ,让本体变得愈加怯

懦无助。亲情、友情,甚至男女之情,都成了提防戒备的对象。即使与同为孤寂之

人的女性共度一夜而带来的幸福感,也会在第二天一早烟消云散,不得不变回那个

轻浮的丑角,那个“连幸福都害怕”的懦弱者。因此,“丑角”看似与外界保持联系,

实则与自闭症患者一样,都是将自我隔绝于这个世界,以维护自我完整性的人。因

此,这种“丑角精神”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再怎么努力,叶藏 终仍然成为

了一个被社会排斥疏远的“边缘人”:自杀未遂、被包养、酗酒、吸毒、肺结核病……

太宰以颓废的行为将自己从这个社会放逐,既然扮演丑角已经难以取悦“世人”,

那就干脆主动向边缘滑落,以保全自己心中那份仅剩的骄傲。

  叶藏说,他是用“丑角精神”作为对人 后的求爱,可他其实根本不会爱,因

为他缺乏袒露自己内心,或是探视他人内心的那点勇气。“他人即地狱”,在他的

眼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放浪形骸的日子里,他索性不

再寻求人与人的联系,反而不再如履薄冰。可这并不能减轻他对别人的恐惧感,直

至良子的出现。良子是一个理想人格的写照,一个“完全信任他人,如神般的纯真”

的人。这个宛如耶稣基督般的存在,对于无法信任他人的叶藏来说,无疑是整个世

界中唯一能够令他安心的治愈之所。太宰在自己的人生中是否遇到过良子这样的人,

不得而知,但这无疑是他的精神救赎。然而,社会的恶意和伤害却打破了他的幻想,

良子因为轻信而被无良商人奸污,标志着希望和救赎的破灭,以及主人公的彻底绝

望与沉沦。 终,他成了“精神病人”、“疯子”、“人间失格”者(丧失为人资

格者)。这是否也是太宰治本人后半生精神追求的缩影呢?完成本书后的自杀,是

否是保全自我,并重新获得世人肯定的唯一途径呢?因为,也唯有在他人的记忆里:

“我们所认识的阿叶非常率真机灵,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个像天神

般的大好人呢。”

67 书海拾遗

Page 69: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太宰治生活的日本,是旧道德秩序和集体主义依旧盘根错节的社会,我们并不

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中。然而,今天我们阅读太宰治的作品,却并没有太多隔阂感,

反而能够生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这是因为,如今的后工业时代,也一样是一个

无时无刻不在压抑乃至抹杀个体自我以使其“适应社会”的病 时代,身处其中者

若是想要保留心中那个自我,便也一样面临如太宰那般被边缘化和“人间失格”的

危险处境。在这种挣扎之中,我们也许并没有成为大庭叶藏那样的“丑角”,但在

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一个懦弱却又渴望实现的自我?太宰治看似全为自我描写的

文字,却唤醒了读者那沉睡而濒临消失的真实灵魂,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精神处

境。这也许是太宰文学在如今依旧能够虏获读者的原因所在。

68 书海拾遗

Page 70: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我读亨利·米勒还是在两年前。那年之初去苏

州玩了一阵,随身带了本与《北回归线》同时期写

的一本小说——《柯利希的宁静日子》,薄薄一册,

记录了作者客居巴黎时的生活片段。大概一个晚上

就把这本小书读完了,感觉确如书名所示,这些生

活记录虽然琐碎而颓废,却不失幽默,更为可贵的

是我在“垮掉的一派”其他代表作中未曾读到的一

种宁静感。

  关于写作,亨利·米勒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听

着,谁写了那些伟大的书?不是签上名字的我们。

艺术家是什么?就是那些长着触角的人,知道如何

追逐空气中的宇宙中涌动的电流的人,他们只是靠着他们的机敏,从来就是如此。

哪个人是原创的?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闪过的每一个念头,都是现成就有的,我

们无非只是一种媒介,让空气中的某些东西变得有用的媒介,如此而已。”米勒的

写作当然有其独特手法,他本人也并非秘而不宣,不过因为这类感受都有些私人性

的特质,所以即便说出来也未免玄妙。但我们若是读了他的一些小说,至少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即米勒是那种极度注重感受的小说家。对他而言,这感受可以取代任

何在以往小说中都至关紧要的东西,譬如情节、思想、结构。在亨利·米勒那里,

无论是小说,抑或文论、游记,感受始终游离在文章的第一个字与 后一个字之间。

  《北回归线》从严格意义来说还不是亨利·米勒的第一本书,据他接受《巴黎

评论》的采访可以得知,这实际上是他所写的第三本书。二十世纪反叛的作家说来

很多,不过语言的激烈上能逾越亨利·米勒的恐怕是没有了,而反叛性则要归结到

作家对于西方文明的失望。如果说反乌托邦思潮的焦点在近一百年来已由对极权政

治的批驳游弋到了对现代性之于人格异化的反思上,那么在二十世纪任何一位关注

西方文明的敌人——评论《北回归线》

文 / 出何典齋走狗

69 书海拾遗

Page 71: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现实的作家那里,我们都能找到这种似曾相识的转变。准确地说,这种转变在上世

纪之处是并行不悖的,有的作家是在关注政治这一面,而有的作家则已然看到了现

代文明的衰败这一点。前者中以乔治·奥威尔为代表,后者中则当推亨利·米勒为

重。工业文明的到来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不过也随之给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以致命的打击。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种种弊病——非理性思潮

因而是无可避免的。对于亨利·米勒来说,这种失望彻彻底底地表现在《北回归线》

中每一个字上。

  这本书开始就写到作者与他的朋友遭遇了虱子:“昨晚鲍里斯发现身上生了虱

子,于是我只好剃光他的腋毛,可他还是浑身发痒。”读了几页,米勒又提到了虱子:

“人就像虱子一样,它们钻到你皮肤下面,躲藏在那儿。于是你挠了又挠,直到挠

出血来,可还是无法永远摆脱虱子的骚扰。”可谓道出实情。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做

寓公时,也常觉得虱子成灾,因此大批大批地买杀虫剂。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比喻。

  要我说,亨利·米勒注重感受的这类写法自然影响了很多后世作家,“垮掉的

一派”说来也无非是在延续他的传统,但无论从气势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如前者了。

进一步说,米勒与“垮掉的一派”的不同首先在于他文字里经常浮现一种令人感动

的平静,尽管表面上是更恣肆的放纵和狂欢。另一方面,米勒只是描述自己所见或

感受到的,却很少对此作出原因上的解释。他只是描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性解释:因为对现代文明感到绝望,对理性世界丧

失信心,非理性思潮应运而生,而后者显然不具备进行缜密思考的条件。亨利·米

勒在《北回归线》中将非理性思潮推至极境,把各种杂乱无章的意识口述汇聚到了

一起,这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们回顾一下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的话:“我关

注某个深奥问题的 度就像洗冷水澡——快进、快出。因此可以避免陷得过深,避

免达到一定的深度。……难道一样事物仅仅被接触、浏览、走马观花就注定不能被

认识和了解么?”大概尼采本人之所以要有意避开深度,正是为此,但他提出非

理性思潮与理性思潮同样能破而后立的见解——这里面当然包含二者洞察力的对

比——在亨利·米勒的小说中一并得到了实践。

  

70 书海拾遗

Page 72: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米勒在回答《巴黎评论》记者对于《北回归线》的赞赏时说道:“当我重读《北

回归线》的时候,我发现它比我自己原来印象中的要好。我喜欢它。事实上,我有

点吃惊。我已经好多年没看过它了,你知道吗。我觉得它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具

有某些恒久的品质。但写出《大石像》的我,是另一个层次的生命。我喜欢它的地

方在于,它是一本愉快的书,它表达愉悦,它提供愉悦。”《大石像》即《玛洛西

的大石像》,这本书是亨利·米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前往希腊游历的记录。如

果说作者的“自传三部曲”(《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与“殉

色三部曲”(《春梦之结》《殉色之旅》《情殇之网》)可以作为米勒对于西方文

明不遗余力攻讦的那一“反”,代表“正”的则只有这一卷《玛洛西的大石像》,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本书也是前些年在苏州与《柯利希的宁静日子》一起读的,

印象同样深刻。

  写《玛洛西的大石像》时,在巴黎的游荡早已结束。尽管欧洲给米勒的印象要

远比美国好,但此时,即二战前夕,作者已将欧洲与美洲合而观之,对现代文明厌

倦之深逼迫他选择再次离开,于是作者来到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希冀

呼吸到纯净的空气以恢复自己的健康。这一次的游历显然意义重大,它为亨利·米

勒提供了一次崭新思考的机会,亦即找到了现代文明的对立面,那往昔的古老文明

正是亨利·米勒一直寻找的永恒样式的光辉。他说:“热

情是我在法国久违的东西。不仅是热情,还有自相矛

盾、困惑与杂乱无章,所有这些人类纯正的品质,

我都在这个新朋友身上重新发现,重新珍视。还

有慷慨,我几乎以为它早已从地球上彻底地消

失了。”这里面固然存在作者理想化的描写,

不过如果我们熟悉尼采早期的思想,柏拉图之

前的希腊也正是他歌颂的对象。

  我们不妨继续比较二者思想的相似轨迹。

尼采早年呼吁酒神精神来恢复被理性世界败

坏了的人性,即复古,让往昔的灿烂文明取

情情

不不不不

71 书海拾遗

Page 73: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代现存的工业文明——后者则正是理性价值高扬的产物。希腊酒神是狄奥尼索斯

(Dionysus),它代表着那些寻欢作乐,耽于感官的“初生之人”。对于信仰酒神

的追随者来说,音乐与沉醉是他们为了达到神秘的集体狂喜而必不可少的手段——

现代人为何要去追求这种狂乱的沉醉喜悦——为了这短暂的恍惚状 将保护我们,

使现代人免受人生无常的孤独感,而这又是直觉不允许我们逃避的。质而言之,为

了反对理性的禁锢。明白了这一层,《北回归线》中那大段大段的狂欢描写也就不

难理解了。文学化、艺术化了的非理性思潮,是这本书 大的功绩。曾经帮助亨利·米

勒率先将此书在巴黎出版的埃兹拉·庞德,就指出这本书“大概是一个人可以从中

求得快感的唯一一本书。”

  如前所说,这本书充斥着大段大段匪夷所思的议论,通常是叙述了一些生活片

段,诸如混吃混喝之后,那些感受就急不可遏且怒形于色地冒出来。这些情节从来

都是破碎支离的,梦境与现实被作者不加编排地放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原书中是没有章节的(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十五个章节都

是译者袁洪庚先生加的),诺曼·梅勒据此认为米勒的书“致力于文体与文学意识

的革新”,然而我们与其说亨利·米勒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文体,倒不如说在他那里

文体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或者认为米勒打破了一切文体,同时打破的还有人物、情

节等等一干小说要素。作为描述,这两种说法本质上都是一样,因为亨利·米勒的

作品纯粹是意象化了、艺术化了的酒神精神,所以“打破”这一种说法还是较为接

近作者意旨的(在接受《巴黎评论》时,他说:“我在那里面找不到故事,这是其一。

其二,它太依赖语言本身。”)——但亨利·米勒当然不仅仅满足于破坏文体——

他真正意欲的,是摧毁整个西方现代文明。      

72 书海拾遗

Page 74: 书评客第11期book reviewer vol 11

书为我们塑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思想圣书为我们塑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思想圣殿。殿。

——大卫·李斯曼——大卫·李斯曼

欢迎阅读《书评客》,本刊 ipad 版可直接在 appstore 搜索下载欢迎阅读《书评客》,本刊 ipad 版可直接在 appstore 搜索下载豆瓣小站:site.douban.com/203334/豆瓣小站:site.douban.com/203334/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bookreviewers/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