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通化周刊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

1
12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编辑 王钰 耿世红 通化周刊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5)3213346 4年前,脱贫攻坚让渴望幸福的贫困户迎来了曙 光。辉南县辉南镇的决策者们用充满亲情的肩膀和浸 满汗水的双手,托举着大爱之犁,让贫困户收获喜悦和 幸福,也见证了小镇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 默默奉献。 镇党委有扶贫日记 小镇的扶贫日记里清晰地记载着:2016年4月,三合 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一个只有1080人、2个自然屯的小 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0人。让这些人限期脱贫,没有 一个像样的产业,就是一纸空文。一次关乎贫困户是否过 上好日子的党委会召开了,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形成共识: 以蓝莓产业为支撑,拉动贫困户限期脱贫。 这一想法,得到了市县包保领导肯定,在市包保单位 的全力支持下,蓝莓在三合村“安家落户”。就在蓝莓项目 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凤鸣屯环境改造也如期开锣,30户 贫困农民家冬天冷、夏天热的破旧老屋全都穿上了“新 衣”,就连边沟、杖墙、绿化带也都以新的面貌示人 ,乐得村 民竖起大拇指点赞。喜事一波接一波,党委的扶贫日记又 落下重重的一笔,2017年,辉南镇扶贫的最大项目千亩龙 丰果园基地在长安村顺利建成,不仅让贫困户过上好日 子,也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全镇发展龙丰果2100 亩。 4年过去了,蓝莓和龙丰果在这里生了根、开了花、结 了果,为贫困户带来了不错的收入,脱贫不再是遥远的梦, 就在眼前。2017年末,三合村就退出贫困村行列。 党员们担起责任 “村看村,户看户,贫困户致富要靠党员领路。”于是, 在全镇党员队伍里便有了情系困难户的党员身影。 城关村共产党员王少龙,一位靠党的好政策成长起来 的花卉苗木专业户,他的花卉品种达30多种,远销至靖宇 县、梅河口市等地,这无疑与他经营有方、管理有道分不 开。但是他的成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常年劳作的队伍 里有一群老大妈组成的打工队,这些老大妈之前家庭过得 并不宽裕,是王少龙成全了她们,让她们每年都有不错的 收入。大阳村的车加贵高度近视,连草和苗都分不清,在 王少龙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王少龙说:“谁让俺是党 员呢。” 大阳村的共产党员、“蛋鸡司令”李秀红心肠更热,在 她的“倒蛋大军”里,日子紧巴巴的困难户都有用武之地, 沙学军家四口人,两个孩子上大学。提起这些,沙学军的 爱人从心里感激李秀红。李秀红却说:“一个屯住着,有困 难不搭把手,那不是党员干的事儿”。在她的带动下,全屯 有 21 户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步入小康生活 扶贫必须从根上扶,才能解决问题,输血不如造血,只 有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他们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过上 好日子。 在这一点上,三合村王朝金最有发言权。王朝金身体 残疾,老两口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王朝金 脑袋活,对养牛很有研究,就是缺少资金。镇扶贫办知道 他的心思之后,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得到资金上的扶持, 使他顺利实现养牛梦,年收入达4万元。 在政府的扶持下,站起来的贫困户何止王朝金一家。 凤鸣屯的刘长玉,五口之家住偏房,冬天冷、夏天热。扶贫 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多方想办法,争取到 建房资金,盖起70平方米的砖瓦房,又根据他的特点帮助 他发展养猪事业,现在他家养了72头猪,年收入达到8万 元,走出贫困的泥潭,步入小康生活。 贫困户的腰杆挺起来了 —辉南县辉南镇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王忠先 通讯员 刘正帮 李波 本报讯 记者王忠先 通讯员郜凤杰)通化市找准非公 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 贫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 贫成果,引领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向助力脱贫攻坚吹 响“冲锋号”、发起“总攻战”。 抓好非公“领航员”,增强扶贫“凝聚力”。充分发挥非 公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研究制定了引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 织党组织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明确总体目标、细化帮 扶措施,通过建立健全联系包保、资金保障、激励表彰、评比 考核制度机制,逐步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多措并举的 脱贫攻坚工作格局。统战、工信等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将原料购买和生产加工向贫 困村倾斜,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教育、科技等部门 把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组织起来,向贫困群众免费提供技术 咨询、指导、交流等服务;市场监管、民政、卫健等部门通过 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免费体检义诊 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全市非公成员 单位深入贫困村宣讲扶贫政策466次,组织扶贫活动719 次,累计投入资金9978万元。 建强攻坚“指挥部”,激发扶贫“源动力”。充分发挥民 营企业家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了民营企业 家到贫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助力脱贫攻坚《暂行 办法》《倡议书》,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 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围绕贫困村扶贫产业整 体规划和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统筹,精准施策,研究制定具 体扶贫方案,采取一企多村(户)、多企一村(户)等村企共建 方式,与贫困村实现精准对接,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通过 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着重培育长远 期产业,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全市已有109名民营企 业家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实施扶贫项目 89 个,涉及 贫困户1657户,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 筑牢企业“桥头堡”,形成扶贫“联动力”。深入实施“三 亮三做三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 组织及党员职工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面发 挥积极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进程。一是以爱心“点 亮”脱贫之路。引导党员职工,响应党的号召,通过开展爱 心捐赠、访贫慰问、助残扶弱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让贫困群 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积极营造人心向善、守望相助的 浓厚社会氛围。目前,全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86支,开展 公益帮扶活动1607次。二是以培训“拓宽”脱贫之能。引 导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充分利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平台,在贫困村建立劳务培训基地,着重面向贫困群众招收 员工,加大岗前、岗中培训力度,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促进 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 贫转变。目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63场,培育贫困群众 2655人。三是以产业“驱动”脱贫之效。鼓励企业和社会 组织结合贫困村地理优势和资源特点,以“公司+专业合作 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优先垫付生产资料、 无偿提供生产技术、保底收购加工产品等措施,大力发展畜 牧养殖、果蔬种植、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在不断助推乡村 振兴发展中,持续增强贫困村及贫困群众的创收能力。目 前,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围绕种植养殖、旅游观 光等方面帮助发展扶贫项目62个,帮助贫困人口增收365 万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4735人。 整合党建资源 凝聚非公力量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 本报讯 记者裴虹荐 通讯员刘永慧通化市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 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土 地最大效益,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农特优 势产业集群。今年,全市农特产业计划实 现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5%。 做大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返魂草、 贝母、五味子等长白山道地中小药材,引进 现代化中药种植加工企业,培育壮大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典型示范户。发 展“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标准 化药材基地,持续打造全国重要的北方药 源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中小药材计划 发展到 5 万亩,产量 2 万吨,产值突破 5 亿 元。 做强人参产业。加快人参标准化种植 技术推广,从源头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 全。推进通化林下参小产区试验示范基地 建设,开展小产区产品申报认证。培育壮 大龙头企业,加快人参产业转型升级。加 大科研公关力度,拓展人参应用领域。培 育“人参+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 式,依托清河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快大人 参市场,打造国家级人参现货交易市场。 人参产业计划实现产值 270 亿元。 做优稻米产业。集中力量打造独具通 化特色的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三个主产 区优质富硒、火山岩和贡米水稻产品。实 施“通字号”精品米品牌战略,用品牌增效 益、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鼓励培育壮大 和兼并重组区域米业加工企业,拓展线上 线下营销网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良 食味米基地。优质稻米产量预计达到 25 万 吨,实现产值 15 亿元。 做特葡萄产业。巩固“双红”“双优”山 葡萄品种优势,打造北冰红、威代尔主导品 种,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进集安山葡 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河山葡萄吉 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将传统山葡 萄生产塑造成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休 闲及葡萄酒生产、文化体验和传播等多功 能相融合的全新山葡萄产业,打造中国顶 级冰葡萄产业。山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预计产量达 3.5 万吨,实现产值 1 亿元。 做响蓝莓产业。依托通化县蓝莓中国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光华蓝莓特色小镇建 设,强化禾韵蓝莓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 带动功能,推进蓝莓生产、加工、旅游等项 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总投资5 亿元的禾韵蓝莓万亩种植基地及收储项目 建设,蓝莓种植面积计划发展到 1 万亩,产 量达到4000吨,实现产值0.85亿元。 做精林特山珍产业。结合东北东部林 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山野 菜、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黑果腺肋花 楸等林特山珍项目。支持林特山珍精深加 工企业发展,打造全省山地生态特色食品 生产供应核心区。计划新增山核桃 1 万亩、 大榛子5000亩,林特山珍产业产值突破12 亿元。 做好精品畜牧业。落实国家和省补贴 补助政策,支持规模养殖企业扩大规模,鼓 励中小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 今年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加强 疫情防控,巩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 果。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升级20个 规模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 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粪污资源化利 用率达80%以上。畜牧业计划实现产值 62.5 亿元。 调整优化结构 推进转型升级 通化市打造农特优势产业集群 本报讯 记者王忠先 李铭 通 讯员张妍)深入抓好知识产权“创 造 、保护 、管理和服务”工作 ,通化 市积极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 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 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舆论氛 围,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 一步加大对商标品牌的引导、培育 和创建力度。建立驰名商标储备 库 ,梯次培育 ,跟踪指导 ,精准服务 及时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打通 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最后一公里”, 助推企业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商标 品牌经营,踏上商标运用与品牌提 升的融合发展之路。 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通 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不断深挖品 牌培育资源,积极对企业进行帮扶 与指导,指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 开展商标质押登记工作,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实施。截至目前,通化市商标质权 登记受理点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 业务 21 笔,质押商标 205 件,累计 贷款金额 6.197 亿元。 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通 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检查出专 利产品标注不明确、标识不规范的 专利产品登记立案,现场指导商家 如何识别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专 利产品,并向管理及销售人员详细 讲解《专利法》《专利标识标注办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专利识别知 识,要求其严把进货关,对存在专 利标识标注不规范的专利产品进 行责令整改。开展地理标志使用 等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实现监 管服务两不误,全面掌握本地区专 用标志使用情况,大力净化市场环 境。推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各项政策措施,对专利代理机构实 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积极推行商标注册便利化。 主动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答 相关商标法律、商标品牌战略、维 权保护等相关业务咨询,与商标代 理机构牵线搭桥,提供优质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全市企业注册商标 稳步提升。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通 过“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面向社 会公众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立体式 宣传。举办座谈会和培训讲座,增 强全社会商标使用保护意识,营建 尊重和保护商标的社会环境。开 展“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 校园”“知识产权进社区”等活动, 探索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为 动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推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 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 心。 深入开展商标富农调查。积极 组织县(市)局商标工作人员对辖区 内的农特产品开展走访调查,及时掌 握了解农特产品分布和储藏量及开 发利用情况,地理标志使用情况以及 地理标志商标带动农民增收情况。 了解部门地区地理标志商标没有发 挥应有作用的原因,及时制定有针对 性的措施和办法,帮助地理标志商标 持有人加强管理和运作,发挥地理标 志商标的最大效应,为提升地方经济 发展作出贡献。 抓好知识产权示范工作。继 续开展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有 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9 户企业进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 势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驱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作 用。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广泛开展知识产 权教育普及和普法,指导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和示范 学校完成相关工作,现全市已有7家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 范学校。 做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组织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 门和企业参加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培训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知识产权实务专题培训班和全省专利保险实务培训班等培训,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做好知识产权制度普及与深化,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05 6.197 亿总投资 30 亿元的通化正源 药业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 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 要整合全省50余个闲置品种, 生产颗粒剂、片剂、膏剂及胶囊 等多个剂型的产品,并为产品研 发提供研究室和小试、中试车 间。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 元。目前,材料库、成品库、质检 化验楼、倒班宿舍、食堂等主体 已竣工。前处理车间内部装修 及设备安装已完成,提取车间、 制剂车间部分设备已安装, 6月 底实现试生产。项目全部达产 后,年可实现产值 100 亿元,利 税 10 亿元。 裴虹荐 摄 科技产业园 发展新动能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Nov-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2 通化周刊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 Email:thjzz@163.com 电话 ...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att/202005/21/64d97d64-ee...12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编辑 王钰 耿世红

12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编辑 王钰 耿世红通化周刊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435)3213346

4 年前,脱贫攻坚让渴望幸福的贫困户迎来了曙

光。辉南县辉南镇的决策者们用充满亲情的肩膀和浸

满汗水的双手,托举着大爱之犁,让贫困户收获喜悦和

幸福,也见证了小镇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

默默奉献。

镇党委有扶贫日记

小镇的扶贫日记里清晰地记载着:2016年 4月,三合

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一个只有1080人、2个自然屯的小

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0人。让这些人限期脱贫,没有

一个像样的产业,就是一纸空文。一次关乎贫困户是否过

上好日子的党委会召开了,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形成共识:

以蓝莓产业为支撑,拉动贫困户限期脱贫。

这一想法,得到了市县包保领导肯定,在市包保单位

的全力支持下,蓝莓在三合村“安家落户”。就在蓝莓项目

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凤鸣屯环境改造也如期开锣,30户

贫困农民家冬天冷、夏天热的破旧老屋全都穿上了“新

衣”,就连边沟、杖墙、绿化带也都以新的面貌示人,乐得村

民竖起大拇指点赞。喜事一波接一波,党委的扶贫日记又

落下重重的一笔,2017年,辉南镇扶贫的最大项目千亩龙

丰果园基地在长安村顺利建成,不仅让贫困户过上好日

子,也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全镇发展龙丰果2100

亩。

4年过去了,蓝莓和龙丰果在这里生了根、开了花、结

了果,为贫困户带来了不错的收入,脱贫不再是遥远的梦,

就在眼前。2017年末,三合村就退出贫困村行列。

党员们担起责任

“村看村,户看户,贫困户致富要靠党员领路。”于是,

在全镇党员队伍里便有了情系困难户的党员身影。

城关村共产党员王少龙,一位靠党的好政策成长起来

的花卉苗木专业户,他的花卉品种达30多种,远销至靖宇

县、梅河口市等地,这无疑与他经营有方、管理有道分不

开。但是他的成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常年劳作的队伍

里有一群老大妈组成的打工队,这些老大妈之前家庭过得

并不宽裕,是王少龙成全了她们,让她们每年都有不错的

收入。大阳村的车加贵高度近视,连草和苗都分不清,在

王少龙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王少龙说:“谁让俺是党

员呢。”

大阳村的共产党员、“蛋鸡司令”李秀红心肠更热,在

她的“倒蛋大军”里,日子紧巴巴的困难户都有用武之地,

沙学军家四口人,两个孩子上大学。提起这些,沙学军的

爱人从心里感激李秀红。李秀红却说:“一个屯住着,有困

难不搭把手,那不是党员干的事儿”。在她的带动下,全屯

有21户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步入小康生活

扶贫必须从根上扶,才能解决问题,输血不如造血,只

有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他们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过上

好日子。

在这一点上,三合村王朝金最有发言权。王朝金身体

残疾,老两口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王朝金

脑袋活,对养牛很有研究,就是缺少资金。镇扶贫办知道

他的心思之后,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得到资金上的扶持,

使他顺利实现养牛梦,年收入达4万元。

在政府的扶持下,站起来的贫困户何止王朝金一家。

凤鸣屯的刘长玉,五口之家住偏房,冬天冷、夏天热。扶贫

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多方想办法,争取到

建房资金,盖起70平方米的砖瓦房,又根据他的特点帮助

他发展养猪事业,现在他家养了72头猪,年收入达到8万

元,走出贫困的泥潭,步入小康生活。

贫 困 户 的 腰 杆 挺 起 来 了——辉南县辉南镇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王忠先 通讯员 刘正帮 李波

本报讯(记者王忠先 通讯员郜凤杰)通化市找准非公

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

贫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脱

贫成果,引领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向助力脱贫攻坚吹

响“冲锋号”、发起“总攻战”。

抓好非公“领航员”,增强扶贫“凝聚力”。充分发挥非

公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研究制定了引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

织党组织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明确总体目标、细化帮

扶措施,通过建立健全联系包保、资金保障、激励表彰、评比

考核制度机制,逐步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多措并举的

脱贫攻坚工作格局。统战、工信等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将原料购买和生产加工向贫

困村倾斜,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教育、科技等部门

把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组织起来,向贫困群众免费提供技术

咨询、指导、交流等服务;市场监管、民政、卫健等部门通过

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免费体检义诊

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全市非公成员

单位深入贫困村宣讲扶贫政策466次,组织扶贫活动719

次,累计投入资金9978万元。

建强攻坚“指挥部”,激发扶贫“源动力”。充分发挥民

营企业家在脱贫攻坚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了民营企业

家到贫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助力脱贫攻坚《暂行

办法》《倡议书》,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

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围绕贫困村扶贫产业整

体规划和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统筹,精准施策,研究制定具

体扶贫方案,采取一企多村(户)、多企一村(户)等村企共建

方式,与贫困村实现精准对接,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通过

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着重培育长远

期产业,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全市已有109名民营企

业家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实施扶贫项目89个,涉及

贫困户1657户,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

筑牢企业“桥头堡”,形成扶贫“联动力”。深入实施“三

亮三做三满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

组织及党员职工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面发

挥积极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进程。一是以爱心“点

亮”脱贫之路。引导党员职工,响应党的号召,通过开展爱

心捐赠、访贫慰问、助残扶弱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让贫困群

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积极营造人心向善、守望相助的

浓厚社会氛围。目前,全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86支,开展

公益帮扶活动1607次。二是以培训“拓宽”脱贫之能。引

导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充分利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平台,在贫困村建立劳务培训基地,着重面向贫困群众招收

员工,加大岗前、岗中培训力度,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促进

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

贫转变。目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63场,培育贫困群众

2655人。三是以产业“驱动”脱贫之效。鼓励企业和社会

组织结合贫困村地理优势和资源特点,以“公司+专业合作

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优先垫付生产资料、

无偿提供生产技术、保底收购加工产品等措施,大力发展畜

牧养殖、果蔬种植、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在不断助推乡村

振兴发展中,持续增强贫困村及贫困群众的创收能力。目

前,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围绕种植养殖、旅游观

光等方面帮助发展扶贫项目62个,帮助贫困人口增收365

万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4735人。

整合党建资源 凝聚非公力量

把 党 建 优 势 转 化 为 脱 贫 优 势

本报讯(记者裴虹荐 通讯员刘永慧)

通化市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

农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土

地最大效益,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农特优

势产业集群。今年,全市农特产业计划实

现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5%。

做大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返魂草、

贝母、五味子等长白山道地中小药材,引进

现代化中药种植加工企业,培育壮大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典型示范户。发

展“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标准

化药材基地,持续打造全国重要的北方药

源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中小药材计划

发展到5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突破5亿

元。

做强人参产业。加快人参标准化种植

技术推广,从源头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

全。推进通化林下参小产区试验示范基地

建设,开展小产区产品申报认证。培育壮

大龙头企业,加快人参产业转型升级。加

大科研公关力度,拓展人参应用领域。培

育“人参+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

式,依托清河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快大人

参市场,打造国家级人参现货交易市场。

人参产业计划实现产值270亿元。

做优稻米产业。集中力量打造独具通

化特色的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三个主产

区优质富硒、火山岩和贡米水稻产品。实

施“通字号”精品米品牌战略,用品牌增效

益、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鼓励培育壮大

和兼并重组区域米业加工企业,拓展线上

线下营销网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良

食味米基地。优质稻米产量预计达到25万

吨,实现产值15亿元。

做特葡萄产业。巩固“双红”“双优”山

葡萄品种优势,打造北冰红、威代尔主导品

种,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进集安山葡

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柳河山葡萄吉

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将传统山葡

萄生产塑造成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休

闲及葡萄酒生产、文化体验和传播等多功

能相融合的全新山葡萄产业,打造中国顶

级冰葡萄产业。山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

3.5万亩,预计产量达3.5万吨,实现产值1

亿元。

做响蓝莓产业。依托通化县蓝莓中国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光华蓝莓特色小镇建

设,强化禾韵蓝莓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

带动功能,推进蓝莓生产、加工、旅游等项

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总投资5

亿元的禾韵蓝莓万亩种植基地及收储项目

建设,蓝莓种植面积计划发展到1万亩,产

量达到4000吨,实现产值0.85亿元。

做精林特山珍产业。结合东北东部林

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山野

菜、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黑果腺肋花

楸等林特山珍项目。支持林特山珍精深加

工企业发展,打造全省山地生态特色食品

生产供应核心区。计划新增山核桃1万亩、

大榛子5000亩,林特山珍产业产值突破12

亿元。

做好精品畜牧业。落实国家和省补贴

补助政策,支持规模养殖企业扩大规模,鼓

励中小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

今年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加强

疫情防控,巩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

果。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升级20个

规模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

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粪污资源化利

用率达 80%以上。畜牧业计划实现产值

62.5亿元。

调整优化结构 推进转型升级

通化市打造农特优势产业集群

本报讯(记者王忠先 李铭 通

讯员张妍)深入抓好知识产权“创

造、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通化

市积极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

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

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舆论氛

围,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

一步加大对商标品牌的引导、培育

和创建力度。建立驰名商标储备

库,梯次培育,跟踪指导,精准服务

及时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打通

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最后一公里”,

助推企业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商标

品牌经营,踏上商标运用与品牌提

升的融合发展之路。

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通

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不断深挖品

牌培育资源,积极对企业进行帮扶

与指导,指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

开展商标质押登记工作,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实施。截至目前,通化市商标质权

登记受理点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

业务 21笔,质押商标 205 件,累计

贷款金额6.197亿元。

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通

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检查出专

利产品标注不明确、标识不规范的

专利产品登记立案,现场指导商家

如何识别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专

利产品,并向管理及销售人员详细

讲解《专利法》《专利标识标注办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专利识别知

识,要求其严把进货关,对存在专

利标识标注不规范的专利产品进

行责令整改。开展地理标志使用

等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实现监

管服务两不误,全面掌握本地区专

用标志使用情况,大力净化市场环

境。推动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各项政策措施,对专利代理机构实

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积极推行商标注册便利化。

主动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答

相关商标法律、商标品牌战略、维

权保护等相关业务咨询,与商标代

理机构牵线搭桥,提供优质服务、

激发市场活力,全市企业注册商标

稳步提升。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通

过“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面向社

会公众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立体式

宣传。举办座谈会和培训讲座,增

强全社会商标使用保护意识,营建

尊重和保护商标的社会环境。开

展“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

校园”“知识产权进社区”等活动,

探索以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为

动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推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

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

心。

深入开展商标富农调查。积极

组织县(市)局商标工作人员对辖区

内的农特产品开展走访调查,及时掌

握了解农特产品分布和储藏量及开

发利用情况,地理标志使用情况以及

地理标志商标带动农民增收情况。

了解部门地区地理标志商标没有发

挥应有作用的原因,及时制定有针对

性的措施和办法,帮助地理标志商标

持有人加强管理和运作,发挥地理标

志商标的最大效应,为提升地方经济

发展作出贡献。

抓好知识产权示范工作。继

续开展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有

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9户企业进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

势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驱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作

用。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广泛开展知识产

权教育普及和普法,指导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和示范

学校完成相关工作,现全市已有7家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

范学校。

做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组织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

门和企业参加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培训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知识产权实务专题培训班和全省专利保险实务培训班等培训,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做好知识产权制度普及与深化,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强化知识产权服务

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通化市企业质押商标205

贷款金额6 .197

亿元

总投资30亿元的通化正源

药业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

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主

要整合全省50余个闲置品种,

生产颗粒剂、片剂、膏剂及胶囊

等多个剂型的产品,并为产品研

发提供研究室和小试、中试车

间。今年计划完成投资 1 亿

元。目前,材料库、成品库、质检

化验楼、倒班宿舍、食堂等主体

已竣工。前处理车间内部装修

及设备安装已完成,提取车间、

制剂车间部分设备已安装,6月

底实现试生产。项目全部达产

后,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利

税10亿元。 裴虹荐 摄

科技产业园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