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19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 1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之貢獻 劉正浩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教授 一、高師的生平 程師旨雲嘗撰〈高鴻縉事略〉,謄於後,藉表追思: 君諱鴻縉,笏之。於國前二十年【1892】七二十八,原籍湖沔陽。 耕,忠厚傳家。少從其尊翁丹園公受。稍長,習書、五經及《說》。 年十二,赴省垣就學武昌公東路高等小學堂,卒業後,高第升入普通中學肄業, 勤奮學,成績每冠儕輩。國年考入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深造。八年夏 畢業,掄派湖省小學、中學及教育服務。十二年春奉派美國舊金山中國表 團表,席第一屆界教育會議。尋補公費額,留學美國哥倫亞大學,專攻教育。 十五年春學成歸國,取道歐西,考察英、法諸國戰後新教育及社會狀況。返國後, 教于國武昌大學、國武昌中山大學及湖省教育學院,十餘年間,裁成極眾。 抗戰起,舉家隨政府西遷重慶,後執教于國社會教育學院、川省教育學院 及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惟時敵機肆虐,空頻仍,棲棲遑遑,不暇寧處,君貧 樂道,衣蔬食,晏也。三十六年夏,前省師範學院院長禮聘來校講學,授 學、學、訓詁學、詩經、論、孟諸科,前後歷時十載,受業者蓋千計, 桃李盈門,于時稱盛。五十年夏,新坡南洋大學慕敦聘,期二年,君遂遠涉重 洋,傳薪海隅,學者沾其雨化,咸有吾道南來之嘆。而省門故舊,無不翹首足, 望德音。冀杖履歸來,侍講席,不意于五十二年六十八,竟腎結症, 遽歸道山。越遂葬于新坡基督墓,遵遺命也。惡耗傳來,親友為之痛悼! 配梁淑珍夫人,子緒侃,美國康奈爾大學及紐約大學,後教十餘年, 機械工程科著稱。娶媳蘭西女士,瑞典籍人,遠居美國,迄謀面,孫女孝極聰慧。 是梁夫逝之,君留美深造,能盡夫妻喪葬之情,為憾,故晚年懷念子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an-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之貢獻

劉正浩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教授

一、高師的生平

程師旨雲嘗撰〈高鴻縉君事略〉,謹謄錄於後,藉表追思:

君諱鴻縉,字笏之。生於民國前二十年【1892】七月二十八日,原籍湖北沔陽。

世代耕讀,忠厚傳家。少從其尊翁丹園公受句讀。稍長,習四書、五經及《說文》。

年十二,赴省垣就學武昌公立東路高等小學堂,卒業後,以高第升入文普通中學肄業,

勤奮好學,成績每冠儕輩。民國四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深造。八年夏

畢業,掄派湖北省立小學、中學及教育廳服務。十二年春奉派美國舊金山任中國代表

團代表,出席第一屆世界教育會議。尋補公費額,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教育。

十五年春學成歸國,取道歐西,考察英、法諸國戰後新教育及社會狀況。返國後,任

教于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及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十餘年間,裁成極眾。

抗日戰起,舉家隨政府西遷重慶,先後執教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四川省立教育學院

及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惟時敵機肆虐,空襲頻仍,棲棲遑遑,不暇寧處,君安貧

樂道,布衣蔬食,晏如也。三十六年夏,前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禮聘來校講學,授

文字學、古文字學、訓詁學、詩經、論、孟諸科,前後歷時十四載,受業者蓋以千計,

桃李盈門,于時稱盛。五十年夏,新加坡南洋大學慕名敦聘,期以二年,君遂遠涉重

洋,傳薪海隅,學者沾其雨化,咸有吾道南來之嘆。而台省門生故舊,無不翹首企足,

仰望德音。方冀杖履歸來,再侍講席,不意于五十二年六月十八日,竟以腎結石症,

遽歸道山。越日遂安葬于新加坡基督墓地,遵遺命也。惡耗傳來,親友為之痛悼!

配梁淑珍夫人,生子緒侃,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及紐約大學,先後任教十餘年,以

機械工程科著稱。娶媳蘭西女士,瑞典籍人,遠居美國,迄未謀面,孫女孝玉極聰慧。

先是梁夫逝世之日,君方留美深造,未能盡夫妻喪葬之情,引以為憾,故晚年懷念子

Page 2: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2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媳倍感殷切。繼配呂青士夫人,隨侍三十餘年,內外佐理,秩然有序,世多稱之。當

侍居南洋之日,夫人深慮水土不服,醫藥設備不周,屢促早歸;君以學業為重,不忍

中道而返,約以歲杪為歸期。及病逝星洲,夫人孑然一身,侍醫藥,治喪葬,籌後事,

雖在心腸瘁裂之中,而臨變不亂,具有條理,誠難能也。生女緒仁,適陳應球,僑居

香港,嘗以選婿得人為慰。

胞姪緒价,由君躬自教養,視同己出,而緒价伉儷事其叔嬸如同父母,諸姪孫繞

膝承歡,怡娛老年,亦足以彌補天倫之樂矣。三月十七日君寄姪書內稱:「目前叔嬸

均健康,但年事已高,亦應枉留遺囑:余死用土葬,葬在南洋大學附近。」對夫人及

子姪輩,均有所安排。蓋在三月以前,若有所預感,誠異數也。

君幼承庭訓,讀《說文》而好之;長習外語,因考中西語法之異同。壯遊萬里,

究心時務,旁及人類文化、民情風俗,因悟古人造字之理,必出實用;而造字之法,

必尚淺顯;人人易解易學,方能約定俗成,行之久遠。謂所「六書」,實由後世學者

歸納古代文字演進之次第與原則,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也。返國以後,遂專心文字之

學,以許慎《說文解字》為經,上溯甲骨鐘鼎,下及近世邊民象形楔文,遍讀古今名

著,寢餽其間,樂而忘返,四十年來無間寒暑,且學且教,且教且學,自謂中國文字,

原是一脈流傳,形雖屢變,音雖屢易,意雖有叚借通叚之殊,要皆有本末次第,可資

尋繹。乃據六書綱領,將《說文》所載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分類部勒,每字復按甲文、

金文、篆文、隸書及楷書五體排列,以明字形之源流,以考字音之變遷,以斷文字之

本意與借意。更有注音符號、國語羅馬字、及英文譯義,以便外人研習。全書區分八

篇,輯為《中國字例》。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提要鉤玄,實啟蒙之軌範;沿波

溯流,示學者以津梁。論者以為斯篇之作,窮源竟委,無異字根之字根,字典之字典,

誠名山之鉅業,可傳世而不朽矣。現已輯成六篇,其象形、指事二篇早由君繕校出版,

會意、轉注、假借、諧聲四篇,在臨終之前,雖校稿甫畢,然與手定目錄相較,則仍

有缺。稿由楊樹人先生攜回台灣,刻經汪中、李鍌、林明波三生繕校完竣,復承各方

佽助印行。至首尾兩篇,僅有零星遺稿,尚待整理續成云。

君嘗謂:「研究《說文》有五要:一曰宗許,二曰明許,三曰疑許,四曰訂許,

五曰廣許。六書定義,應宗許氏。明許之功,以清人段、桂、王、朱各家為最。然許

書間有古意失傳,旁錄時俗緯學之言,或後人羼亂改補,去古意逾遠者,當細參甲骨

彝鼎,合以先秦典籍,確定形意,以訂正許書。」故其治學也,不主一家,不宗一派。

古今諸說,其是者從之,非者正之,紛歧者折衷而董理之,務求歸于至當。其平正篤

Page 3: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3

實,廓然大公,疏通知遠,識鑑超邁,其寬裕有如此者。

至誨人不倦之精神,老而彌篤,窮年兀兀,伏案鑽研,往往為一音一意、一點一

劃而遍查典籍,勘比參正,以求其安,不敢率而稱引,貽誤後學。所編講義,皆躬親

抄校,勤加修訂,期其精審。平日獎掖後進,如恐不及,其有一得之見者,屢加延譽,

登之篇什,以箸其美;其援疑質理者,皆為之剖析底蘊,發其憤悱,務使飫聞勝義,

適性稱意而止;故學者歙然宗仰,心悅誠服。喜書法,尤擅鐘鼎文,有得其尺幅者,

無不珍同拱璧。平居不叚造作而內誠外恕,自然和樂,制行廉正,謙沖淡遠,蓋一代

純儒也。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九月 同學弟 程發軔 謹撰

二、高師對文字學的貢獻

高師學貫中西,於文字學之研究,尤為專注,嘗欲撰《中國文字學大全》一編,綱目既

舉,凡分總論、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叚借、結論八篇;主體草稿已成,卒以盡

瘁教學,第一篇與第八篇未及著述,棄世星洲。此編後改題《中國字例》,上冊第二、三篇,

49 年 9 月出版;下冊第四至七篇,53 年 9 月出版。現由台北市三民書局合為一冊印行,並

以從遺稿中檢得〈中國文字學綱要答問〉二十五則,置諸篇首,以代總論。

《字例》一書,不唯出版後廣受重視,即早期油印之講義稿亦不知如何流傳大陸,為學

者所珍藏。商史名家胡厚宣教授著有《甲骨學商史論叢》,為高師《字例》所引述。82 年 2

月胡教授由公子振宇先生隨侍訪台,應邀蒞系作專題演講,座談時言及拜讀此稿,深以未睹

全書為憾;遂向在座學生借得一冊奉贈,胡教授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回返北京,又復馳書致

謝。每念二老之惺惺相惜,未嘗不肅然增敬。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發行的《漢

語大字典》,說解字形,頗採《字例》之說。其起首一百頁,即有 33 頁「升」、59 頁「千」、

61 頁「厂」、82 頁「巨」四字之多,可見一斑。

高師畢業於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1925 年前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正值

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該校執教時期,當對杜氏所授邏輯與知

識理論、心理學、教育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融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用的宏觀視野,故於中國文字之創始與發展、字體之結構與流變,字意之叚借與通叚,均能

以現代的科學方法研發,推陳出新,展現突破傳統的結論。謹就所知,分述於下:

Page 4: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4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一)論中國文字之創始

古人盛傳倉頡作書之說,高師則參以社會進化必然之過程,而推斷之曰:

1.中國文字,最初不必是倉頡所造。倉頡為黃帝史官,或乃為之整理而已。

2.倉頡為整理文字之人,據《史記》,距今不過四千六百年。是初有文字之時,或可

上推至五千年。且初變一二圖形之輪廓,以為線條;【組成】一二個體,命音立意,

以流傳他人,以為一二文字。是即初造文字之人,亦即初造文字之時也。1

又曰:

中國文字非一人所造,亦非一時所造。始造之字必少,後世累代皆有增益,且造字者

皆為無名之人。2

以社會進化之過程作此推斷,自較成說合乎實際。

(二)論字形之結構與字意之分化

1.說解文字之步驟

漢字自殷、周以來,沿革隨時,要以甲、金、篆、隸、楷五體為主流;故《字例》每說

解一字,必上溯其原,列舉五體 — 其無甲、金文者從缺,以明其結構之精,形、意之密,

體勢之變,藉以探索字形演變之規律,與夫異體字之分合。自後《中文大辭典》、《漢語大

字典》咸步其例,於字頭下列古代文字備考;唯後者益以戰國之簡書、帛書,前者則兼收行、

草為異。

例如「晶」、「星」二字,《字例》先列其五體:

晶 晶 晶

星 星

次錄《說文》之說解,貫徹其「宗許」之主張:

1 見〈中國文字學綱要答問。一〉。「組成」二字為筆者所臆補,括以【 】號,使別於原文。 2 見〈中國文字學綱要答問。二。(一)〉。

Page 5: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5

《說文》:「晶,精光也。从三日。」

《說文》:「曐,萬物之精,上為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古○復注中,

故與日同。 ,古文曐。星,曐或省。」

《說文》將「晶」、「曐」(或作「星」)判為二字,然於「曐」字說解猶存「晶」字形構

之別說。其「象形从○」,當作「○象形」,謂○象星之形,蓋後人傳鈔之誤;《說文》之

例,成文者始曰从某,○為象形符,不成文也。

再次則徵引王筠、朱駿聲、徐灝、孫詒讓四家據此別說所作「晶」即「星」本字之說,

(引文從略。)而燮理如下:

按晶字原為星宿之星,王筠「三」下曰:「三也者,無盡之詞也。」舉三以示眾也。象

形。後凡出三者仿此。商 周時或於 下加生為音符作曐,秦篆仍之,隸省作星。

故 與星原為一字。說解釋為「精光」,乃其借意,借意行而本意亡,今字專作「星」。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乃陰陽家言,許氏偶採之,讀者不可泥。……3

高師將 之古形上推至殷周,足證許君「曐」篆下一曰之說為得實,四家之論為有據。

又以「曐」字晶下之「生」為後加之音符,意在表明「曐」是一個貌似形聲字的累加字,並

非形聲字。且「舉三以示眾」,為象形之通例,如「眉」,甲文作 ,「馬」甲文作馬,

目上之毛,馬之鬣、尾,莫不舉三以示眾;《字例》於此初見,故藉以發例,俾學者觀隅反

三。陰陽五行之說瀰漫秦漢,許君每用以說解創自上古之文字,殊不足據,高師亦提醒讀者

勿泥。解一字而用心如此深遠,實屬罕見。

又如「皮」字,《說文。皮部》曰:「 ,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為省聲。 ,

古文皮。 ,籀文皮。」許君說其形、意,皆有可疑。高師蓋本《史籀篇疏證》、《文源》

之說,據石鼓文作 者4而釋之曰:

此謂獸皮,象手剝取獸皮之形。字倚又(手)而畫獸( 象獸頭及其身。)皮( )

剝起之形。由物形「 」生意,故為獸皮之剝取者。名詞。後亦謂人皮膚之皮。5

皮徧覆獸身,字極難造,乃先民畫獸而以手能剝起者當之,其窮極要妙,賴吾師精心破

解,得以大白。

3 見《中國字例》頁 55。台北,三民書局,民 59 年。 4 此字金文屢見,叔皮父簋(凡二見,其一作 )、者減鐘、徐尹鉦等皆有之。 5 見《中國字例》頁 262。

Page 6: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6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言「 象獸頭及其身」,由《說文》「革」之古文作 (口變為廿,古多此例)可

證。獸皮治去其毛者曰革,字倚 (兩手,所以治去其毛也。)畫獸皮張大之形( )。

正以 象獸頭及其身,故得於其豎畫中著一橫畫以示寬大也。

2.論「六書」之要義與類別

吾師以為商代甲骨文字,已有六書之實,但未聞六書之名。此六書之實,亦非最初造字

之人或整理文字之倉頡所預為設定,乃由倉頡至盤庚遷殷一千三百年間自然演進之文字所自

有。迨秦世隱居儒生,研究商、周古文之構造,統計而歸納之,始得六書。因秦人尚六,儒

生歸納文字構造之類,亦以六為準。六書之總名,雖見於《周禮》一書,或以證據多端,定

為秦世隱君子之所作,故先秦典籍絕無六書學說之痕跡。

「六書」之定義與例證,首見《說文解字。敘》,言簡例約,致後世眾口紛紜,唐蘭甚

至認為「是永遠不能解決的聚訟」6。但就《字例》所論,六書中除「轉注」一書采曾國藩說,

以凡可解作「从某省,某聲」之字為轉注字,似有可商;其餘五書,經吾師闡釋補闕,已無

疑義。試述如後:

甲、象形

象形文仿效物形而成,世皆知之,曾無異論。至其類別,段玉裁分作「獨體之象形」與

「合體之象形」二類:獨體之象形如「日」、「月」等,則成字,可讀;合體之象形如「眉」

从「目」、「衰」从「衣」,而附於「目」、「衣」者不成字,不可讀。高師則以鄭樵《通

志。六書略》「獨體為『文』,合體為『字』」之說不可易,而「眉」、「衰」等字附於「目」、

「衣」者既不成文,則不成體,是亦獨體之文,不宜目為「合體」;故從段氏之意,改稱「獨

體之象形」為「全畫物形」,「合體之象形」為「倚文畫物」。此二類名,顯指製造象形文

的兩種方法,而非兩種象形文字;愈於段氏所擬名稱之摸稜兩可。蓋六書之「象形」、「指

事」、「會意」、「形聲」,乃四種造字方法之名稱,用此四法所造之文字,則分別謂之象

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不宜混淆也。

兩類之外,高師又就意之所出,各分「本形本意」與「託形寄意」兩項。象形字之類別:

(1)全畫物形―用全部筆畫描摹物形以成文。

①本形本意―畫某之形,即為某意。所造者具體之名詞。

「日」,甲文作 。「月」,甲文作 。

6 見所著《中國文字學》頁 68。台北,文光圖書公司,民 58 年。

Page 7: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7

「山」,甲文作 。「水」,甲文作 。

②託形寄意―託某具體之形,以寄抽象之意。所造者抽象之動詞、狀詞、副詞。嘆詞。

「飛」,小篆作 ,託飛鳥之形,以寄飛行之意

「鬥」,甲文作 ,託兩人相搏之形,以寄搏鬥之意。

(2)倚文畫物―倚―文字加畫物形以成文。

①本形本意

「眉」,甲文作 ,目上毛也。倚「目」畫眉毛順生之形,故知其非睫毛也。

「衰」,小篆作 ,艸雨衣也。倚「衣」,畫艸蓬鬆下垂之形。

②託形寄意

「未」,甲文作 ,倚「木」畫枝葉重疊之形,託以寄滋茂之意。

「閉」,金文作 ,倚「門」畫歫以門槓之形,以寄關閉之意。

於是象形文當前,據以辨別其屬類,不唯構形了然,意亦顯豁,為僅作區劃之用的他說

所不及。

乙、指事

高師曰:

許序:「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按此指事之義例也。若引申

其說,則凡於字之結構上有所指明者,皆謂之「指事」。「指事」者,指示其意也。

許序六書定義十二句三「事」字皆有「意」意,7可互證。

其所用以指示之符號,作˙。-=≡

等等,形狀不一,均隨其所需而意構之,故亦謂之「意象」。

指事字取意象,故與象形字之為物象者不同。物象者,觀察實物而得其象也;意象者,

想象意構而得其象也。一實一虛,迥然有別。

《說文》於定義只云「視而可識,察而見意」,語意空洞,不能使人知其與象形、會

意區分;而說解於各指事字之下,又往往云像某某之形,遂令學者迷惑,視易為難。

7 此歸納「指事」、「事為名」、「依聲託事」而得。「事」與「形」相對為言,物象曰形,意象曰事,斯許君之專門用語,非常

語也。

Page 8: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8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清人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八」8下云:「指事字而云象形者,避不成詞也。事必

有意,意必有形,此象人意中之形,非象人目中之形也。凡非物而說解云象形者皆然。」

是也。此不但善讀《說文》,且使指事字界說得此要言而頓致明確,殊可寶也。9

讚王筠語,適可移諸吾師。雖起許君於地下,不易斯言矣。

高師言指事字取「意象」,故與象形字之為「物象」者別,實前修所未發;又將指事字

依造字者所取「意象」性質之不同而分類,亦千古獨步,無與倫比。茲本師說,敘述於後:

指事字之類別

(1)文字加意象―倚一文字加畫意象而成新字。所加之意象可分三項:

①通象―諸物之通象,非某物之殊象。如:

「立」,甲文作 ,侸也。从大立「-」上,「-」為地之通象。

「甘」,甲文作 ,「含」之初文,嗛也。从口有所含,「-」為為甘美食物之

通象,以其甘美故含之。《說文》曰:「甘,美也。」誤以其假借意當本意也。

②假象―意構之假象,非實有可見之象。可依其作用分為二目:

a 指部位

「亦」,甲文作 ,人之臂腋也。从大,而以假象「 」正指其部位。《說文》

曰「从大,象兩亦之形」,未允。

b 表意義

「牟」,篆文作 ,牛鳴也。从牛,而以假象「 」表其鳴聲。聲不可象,非

許君所謂「从牛,象其聲气从口出」也。

③動象 — 表示一個動力、或動作之方向。

「成」,甲文作 ,休兵言和也。从戌,「丨」為由下而上禁止用兵之動象。《說

文》曰:「成,就也。从戊,丁聲。」形、意皆非。

「失」,篆文作 ,縱逸也。从手,「 」為物體墜逸之動象。非許君「从手,

乙聲」之謂。

8 《說文》:「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9 見《中國字例》頁 351。此從高師手校,微有不同。

Page 9: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9

(2)物形加意象 — 倚一物形加畫意象而成新字。

①通象

「才」,甲文作 ,艸木初生也。 象種子發芽生根之形,「-」為地之通象。

「耑」,金文作 ,艸木初生之題也。 象題、 象根,「-」為地之通象。

②假象

a 指部位

「而」,「髵」、「耏」之初文。金文作 ,頰毛也。 象兩頰下垂之毛,其

可以上理者則稱為鬢也;今以「-」為界,指其處之下,言此下之毛即「而」也。

b 表意義 (缺。既畫繁複之物形,反用簡單之假象表意,豈有此理?)

③動象

「率」,甲文作 ,牽引也。「 」象繩索,「 」為其受引向前之動象。今

欲畫一飛機飛行,若僅作 ,則亦可視為靜止之形,作 則人皆知其飛行矣。

(3)全部意象

①通象

「入」,「六」之初文,甲文作 ,為銳耑之通象;銳耑可入於物,故本意為入

內。殷時假借 為數詞,相當於 6,乃加「八」為意符作介(流作「六」)以還

其本意;然時人又借「六」為 6,復使之無別。周人始專以「入」為出入字,以「六」

為數詞,至今未改。

「文」,「紋」之初文,花紋之總稱也。花紋用線條交互組成,變化無窮,甲文作

等形,藉逪畫表其通象而已。

②假象

a 指部位

「上」,英語 above 之意。甲文作 ,「 」為物體之通象,而以假象「-」

指其上。

「下」,英語 below 之意。甲文作 ,「 」為物體之通象,而以假象「-」

指其下。

Page 10: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10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b 表意義

「十」,數詞九加一為十。甲文作丨,十數之假象;金文或於豎畫中作肥筆或加

一點以取姿而作 ,小篆本之作十,《說文》曰「-為東西,丨為南北」,

非其本朔。

③動象

「七」,「切」之初文,刌也。甲、金文作「十」,「-」為物體之通象,「丨」

為切割之動象。小篆作 ,流作七。及假借「七」為數詞,周、秦間或加「刀」

為意符作「切」以還其原。先秦古籍中,數字「七」每譌作「十」,正以「七」之

古形作「十」也。

「再」,甲文作 , 為二物之通象, 為前進之動象,茲作 者,示其

已過一關又至一關,故有再二、再次之意。且知 為動象,則「冓」甲文作 ,

乃遘遇之意;「爯」甲文作 ,乃舉起之意;《說文。冓部》曰「冓,交積材也。

象對交之形」,「再,一舉而二也。从一,冓省」,「爯,并舉也。从爪,冓省」,

咸有未允。

高師檢得指事文九十六個,以「意象」為綱領,分別繫屬如網在綱,盡得造字之原,卓

然邁世,不刊之論也。

丙、會意

《說文》曰:「會意者,比類合誼,見指撝。武、信是也。」此「會意」之正例。然

許君僅言其大意,不及其詳。其實正例之中,有「本體會意」、「合體會意」、「二體會意」、

「三體會意」、(見明吳元滿《六書正義》。)「三四五體會意」(見明趙古則《六書本義》)

之異。

宋張有《復古編》將「反其文而取其意」的字視為會意字;吳元滿《六書正義》又有「省

體會意」之名目;明趙宧光《說文長箋》復將本文側倒者立為一類,清王筠《文字蒙求》謂

其倒者為「倒文會意」,且以「从其字而變其字之形者」為一類;此各家所舉「會意」變例

之可從者,其可商者姑不論列。

高師集諸家大成,且別出心裁,分會意字為二大類,每類又析為若干項目,茲舉例陳述

於後。例字之說解,悉從吾師之考訂。

Page 11: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1

會意字之類別

(1)本文比類 — 本文與本文相比以成新字。

①虛實相比 — 本文不書為虛,新文書出為實。新文與本文相比,其義乃見。

a 倒文 — 將本文上下顛倒而書出。

「屰」,甲文作 ,不順也。从倒「大」。

「七」,甲文作 ,變也。从倒「人」。

b 反文 — 將本文左右反轉而書出。

「叵」,小篆作叵 ,不可也。从反「可」。

「」,「繼」之初文,小篆作 ,續也。从反「」(斷)。

c 省文 — 減省本文之筆畫而書出。

「片」,小篆作片,判木也。从「木」(小篆作木)省。

「非」,金文作兆,違也。从「飛」(小篆作 )省。

d 變文 — 改變本文之筆畫而書出。

「 」,甲文「走」,趨也。从「大」而屈其手作奔跑狀。

「交」,金文作 ,交脛也。从「大」而交其脛。

「倒文」、「反文」必須以會意視之,以其既非象形又非指事、形聲故。「省文」、「變

文」,一般以「省體象形」、「變體象形」視之,不如與「倒文」、「反文」一體看待,同

歸「會意」得宜;倒文、反文,與省文、變文,均須與本文相比以見指撝,無以異也。

②反正相比 — 將本文一正書,一反書,相比以成新字。

a 左右反對

「北」,甲文作北,乖也。从二人相背。

「廾」,甲文作 ,「拱」字古形。从二手相拱。

b 上下反對

「歰」,小篆作 ,不滑也。从四止(足)相對。

Page 12: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12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戔」,甲文作 ,古戰字。从二戈相鬥。,

c 上下錯綜

「步」,甲文作 ,行也。从二足(止)相承。

「夅」,甲文作 ,降之初字。从二足向下行。

③重並相比 — 將本文左右相並,或上下相重,或重累本文三、四個,以成新字。

「友」,甲文作 ,同志為友。从二又(手)合作。

「炎」,甲文作 ,火光上也。从重火。

「卉」,小篆作 ,艸總名也。从三屮。

「茻」,甲文作 ,眾艸也。从四屮。

(2)異文合誼 —結合二個或二個以上不同的「元素文字」(通稱「意符」),聯合其意

義,以成新字,其類有三。各類元素文字結合之方式,有「順成結合」者,順讀各元

素文字即得新字之意,又稱「語句文字」;亦有「並列結合」者,展列各元素文字,

而細思其關係,即得新字之意,又稱「圖象文字」。

①合誼不省 — 結合數元素文字,聯合其意義,而不減省其筆畫。

「雀」,小篆作雀,依人小鳥也。从小隹。(順成結合。)

「杲」,小篆作杲,明也。从日在木上。(並列結合。)

②合誼省體 — 結合數元素文字,聯合其意義,而減省其筆畫。

「豚」,古文作 ,小豕也。从古文豕,从祭省;足以奉祭祀者。(順成結合。)

「孝」,小篆作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並列結合。)

③合誼變體 — 會合數元素文字,聯合其意義,而改變其筆畫。

「折」,古文作 ,斷也。从斤斷艸;變「艸」為「 」,示其已斷。(並列

結合。)

「頃」,小篆作 ,頭不正也。从反人,从頁;人反身則頭不正。(並列結合。)

丁、形聲

「形聲」一書,學者向少異議;然吾師於形聲字之論述,有愈於前修者四:

Page 13: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3

(1)主張「形聲字意符之類別,有『非文字』(不成文)與『一個文字』(成文)之不同」。

「『非文字』意符雖非文字,而有意義,分象形符、指事符、會意符三項」。10且謂

此三項者,「許書未予分辨,任其散雜於各部之下,不但統系乖違,而說解構造,亦

因之譌舛失理。清代小學家潛心此書,何止數百人,未聞一有揭發,以明形聲字之通

義,而清意符包涵之實際者。長此沈埋,殊為可惜。茲特專項摘集,詳為解釋」,「將

以顯邏輯之體系,而曉學者於不迷也」。11

①象形符

「皇」,「煌」之初字,金文作 ,「 」倚日畫其有光芒形,故為輝煌之意。

王聲。

「禽」,金文有作 者,走獸總名。「 」象走獸之形,亼聲。

②指事符

「敢」,金文有作 者,勇敢進取也。「 」从二又(手)相隨,犯難進取,ノ

為阻力之動象;甘聲。

「平」,金文有作 者,上首之「-」為表平正之意的假象,釆聲。

③會意符

「冥」,小篆作冥,幽也。「昗」為一個不成文意符,从日六(入),故有幽暗意;

冖聲。許君不知「六」乃「入」之累加字,以「从日六、从冖。日數十,十六日而

月始虧冥也。冖亦聲」解之,一般遂謂「冥」乃多形一聲之形聲字,皆不可從。

「竊」,小篆作 ,偷取也。「 」从廿(口)、从穴、从米,鼠探首穴外欲

偷米也;聲。許君以「廿」為古文「疾」,不知實「口」字之變形,12而謂「」、

「廿」皆聲,殊為無據。一般謂「竊」乃多形多聲之形聲字,承其誤也。

(2)成文之意符與音符排列之位置,除唐賈公彥《周禮正義》所言之六式,吾師又增「形

聲穿合」,續為七式,如「街」从行、圭聲,「哀」从口、衣聲,「彥」从彣、厂聲,

「夷」从大、尸聲,皆是。(會意字之意符,亦有相互穿合者。)

(3)形聲字之意符,用其本意,亦用其假借意或通假意。(會意字之意符亦然。)

10 見《中國字例》頁 26。 11 見《中國字例》頁 533。 12 前文所舉「革」、「甘」字體之流變可證。

Page 14: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14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①意符用本意

「日」為太陽之象形文,太陽為其本意。

暘、昭、暉、暗等字皆从日,用其本意。

②意符用假借意

早、莫、暫、暇等字皆从日,「日」假借為時光之意。

曏、曩、昨、昱等字皆从日,「日」假借為今日、明日之日。

③意符用通假意

麪、麯、麩、麰等字皆从麥,「麥」本意為往之反(come),从夊、來聲;通假以

代「來」(申文作來),來麰也,今稱小麥。

(4)形聲字之音符,許君有稱為「某省聲」者,王筠《說文釋例》嘗疑其非,段氏注頗有

更訂;吾師有據殷、周古字更正為「某聲」者,為前人所不及。13如

《說文》曰:「 ,雨而晝夝也。从日,啟省聲。」甲文有 字, 應即 之

變,故此可云 聲。

「 ,戒潔也。从示,齊省聲。」古「齊」字作 ,此云 聲可也。

「 ,螫也。从虫,若省聲。」「若」以 為聲,14故此可云 聲。

戊、假借與通假

許敘:「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說文。又部》有「叚」,實「假借」之正字;許君特以同音訓偽之「假」代之,則其

所言者蓋廣義之假借,包含本有其字,依聲託事,後世謂之「通假」者而言。段注曰:「大

氐假借之始,始於本無其字。及其後也,既有其字也,而多為假借。又其後也,且至後代訛

字,亦得自冒於通假。博綜古今,有此三變。」所論甚是。

吾師則將「假借」與「通假」嚴格劃分為二,蓋古人行文,每棄本字而用通假字,有時

讀者必須先將此通假字讀為本字,然後再就其假借義以索解。如《詩。齊風、東方未明》「折

柳樊圃」中的「樊」,本是「攀」的古字,在此通假以代「棥」,今稱籬笆,名詞;再假借

13 見《中國字例》頁 552。 14 參見《中國字例》頁 230。

Page 15: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5

「棥」為動詞,作植籬講,則知「樊圃」是「圍著菜圃植一道籬笆」的意思。如其不分,講

解將有困難,的確有劃分的必要。

吾師以為:

一意念可借他字以表之。被借之文字,即所謂「借入之字」【世稱「假借字」、「借

字」】,只借字形字音,而連合新意以成【文字之】三要素者也。且一意念所借之他

字,可有一個、二個、以至多個。若至多個,則即前人所謂一意多字。【一意多字,

亦有因時地不同而造成的同意字。】衍之遂為《爾雅》式。

一文字又可借用以表他意(新意),此項文字又稱「借出之字」【世稱「本字」】。

原字只借出形與音,而放棄其本意,而以表達新意者也。且每一文字借出以表新意,

可由零次以至多次。若至多次,則即前人所謂一字多意。【一字多意,亦有因通假而

得者。】衍之遂為字典式。

叚借之功能,綜合吾師所言,約有下列數端:

(1)節制文字之孳乳 — 有新意,不造新字,借舊字之形與音以託之,藉收節制文字孳乳

之效。

(2)增廣文字之用途 — 六書中前四書,均所以述文字之本意;一字之本意,只有一個,

用途只限一種。叚借一書,則專述字之叚借意;一字之叚借意可有多個,於是文字之

用途因而大增。

(3)補足文字之未備 — 中國之文字,若以九品詞分之,則名詞、狀詞、動詞、副詞、歎

詞皆有造成之本字,亦有用叚借字當之者;然代詞、連詞、介詞、助詞,則從未製造

本字,全賴叚借一書為之補足,以成文字之用。故曰:「叚借者,以不造字為造字也。」

又曰:「六書至叚借,可以觀止矣。」

叚借之類別

高師所言與各家無異。即:

(1)引申(有義;有理)的叚借 — 新意與本意有關,即借義相引申之舊字以表新意。諸

叚借意之排列,吾師創作「引申枝布圖」以定其前後。如:

「令」之本意,發號令也。動詞。引申叚借為:

①使也,動詞。《史記。孫吳傳》:「臣能令君勝。」

②召也,動詞。《廣雅。釋言》:「令、召,靚也。」《說文》:「靚,召也。」

③避也,動詞。見《廣雅。釋詁三》。

Page 16: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16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④完也,動詞。見《廣雅。釋詁四》。

⑤教訓,名詞。《孝經。諫爭章》:「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⑥君主之命令,名詞。《管子。法法》:「令者,人主之大寶也。」

⑦法律,名詞。《周禮。秋官。士師》:「四曰犯邦令。」猶今言犯國法。

⑧長官,名詞。《韓非子。內儲說》:「卜皮為縣令。」

其次序乃由下圖逐步求得。

錯誤錯誤錯誤錯誤!

(2)非引申(無義;無理)的叚借—新意與本意無關,即借音相切合之舊字以表新意。15 諸

叚借意,吾師依名詞、代詞、狀詞、動詞、副詞、介詞、連詞、嘆詞、助詞等九品詞

之次序排列,無者缺之。如「令」字引申為

①詞牌、曲牌名,名詞。〈如夢令〉、〈叨叨令〉等是。

②對別人親屬的敬稱,代名詞。令尊、令堂、令兄、令弟等是。

至於「通叚」,吾師述其要義如下:

(1)本有其字,而書語根相同之他字代之,前人謂之「通叚」(「叚」或通作「假」)。

「通叚」又稱「同音通叚」,不妥,以相通之字不盡同音也。

(2)「通叚」與「叚借」之區別:「通叚」為本有其字,書寫時代以語根相同之他字;嚴

格論之,則為書寫別字,於字義毫無增損。「叚借」則為本無其字,借意相引申或音

相切合之舊字寄託新意;故每多一次叚借,即增加一個新義,與「通叚」迥異。

通叚之類別

高師為便初學,分通叚之方式為四類,其前三類皆就形聲字立說。

15 參見《中國字例》頁 676-677。

(1)

(2)

(3)

(4)

(5) (6)

(7)

(8)

發號令

Page 17: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7

(1)以聲代字 — 以其聲符代其全字。

「定」代「顁」(頂)—《詩。周南。麟之趾》:「麟之定,振振公姓。」

「會」代「旝」—《詩。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2)以字代聲 — 以其全字代其聲符。

「翦」(羽初生如剪齊也)代「前」(古「剪」)—《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勿翦勿伐。」

「蓋」代「盍」—《孟子 梁惠王上》:「蓋亦反其本矣。」

(3)共聲相代 — 兩字同用一聲符者互代。

「絜」(麻一耑)代「挈」(縣持;秉持)—《禮記。大學》「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

也。」

「豪」代「毫」—《莊子。秋水》:「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4)同音相代 — 兩字全不相似而只同音者互代。

細讀高師所舉之例,所謂「同音」,實包雙聲與疊韻之字而言。茲分述之:

①同音

「逑」(斂聚)代「仇」(儔侶)—《詩。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蝱」(齧人飛蟲)代「莔」「貝母艸」—《詩。鄘風。載馳》:「陟彼阿丘,言

采其蝱。」

②雙聲

「衣」代「殷」—《中庸》:「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下。」

「苓」代「蓮」—曹植《七啟》:「寒芳苓之龜巢。」《史記。龜策傳》:「龜千

歲乃游蓮葉之上。」

③疊韻

「崇」代「終」—《詩。鄘風。螮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微」代「非」—《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精通聲韻學者,依此分作三類已足,1 至 3 類可留作不時之需,以濟聲韻學之窮。如「蓋」

Page 18: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18 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字从「盍」得聲,不合音理,須以無聲字多音說之是也。

一字如因叚借,通叚而有多意,其次序之編排,應先敘其本意,次敘其叚借意,而以通

叚意殿焉。無者從缺。

如「令」字本意與各叚借意之排列,既如前述,可再以其通叚意續之:

①代鴒,名詞。《詩。小雅。常棣》「脊令(本亦作「脊鴒」,水鳥名。)在原」。

②代瓴,名詞。《詩。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傳:「甓,令適也。」釋文

云:字書作「瓴甋」。磚也。

③代零,名詞。《漢書。陳湯傳》載丁令國,注:「令與零同。」〈匈奴傳〉作「丁

零」。

④代伶,動詞。《詩。秦風。車鄰》「寺人之令」,《韓詩》作「伶」,云使伶。

⑤代靈,善;美好。形容詞。《詩。。。。大雅。烝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

以上所述,《中國字例》之大要也。各例字之說解,咸本師說與《說文》或異,此不贅

述。

三、結語

自受業於吾師,乃知欲考一字之形,必當上溯其源,以明其形意之密;欲窮一字之意,

則須下導其流,以通古今之變;務必若此,始得謂認識一字。韓昌黎有言:「凡欲為文,宜

略識字。」蓋熟識諸字,戛戛乎其難哉!乃知吾師潛心古今字學,兢兢業業,恆矻矻以窮年,

何以竟一書之不得終篇也。其已成者,亦猶許君之於《說文》,雖未嘗寫定,然學者讀之,

終生有用之不盡者,不可棄也。

即以前述文字本、借意排列之次第言,實編輯字典的不二法門。故我同門數十年來,應

邀為中國文化研究所編纂《中文大辭典》,為三民書局編纂《大辭典》,為教育部國語推行

委員會編纂《成語典》、修訂《國語辭典》等,均能貢獻所學,完成任務。至為教育部制定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經立法程序公布,使社會用字有所

遵循;編輯《罕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異體字表》,使學者鑽研古籍,不至迷亂;其影響

更為深遠。薪盡火傳,值此創系六十週年思之,曷勝感念!

高師研究鐘鼎文,不遺餘力,著有〈虢季子白盤集釋〉、〈毛公鼎集釋〉、〈散盤集釋〉、

〈頌器考釋〉四篇,皆本校出版;〈大盂鼎考釋〉一篇,載南洋大學《中文學報。第一期》;

Page 19: 247 960516 .doc) - NTNUch.ntnu.edu.tw/files/archive/608_46506f95.pdf · 訤理論、心理學、教倘社會哲學等有極深的體會,益以家學淵源,縦會成中學為體、西學為

高師笏之先生的生平與對文字學貢獻 19

咸名山之作。另有油印〈石鼓文講義〉一冊,雖未作考釋,留待課堂講授;然所錄參考資料

甚豐,極為寶貴。倘能彙為一編,發行於世,亦士林所仰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