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42
1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2012 文 6 文 13 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 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2012 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Upload: nissim-wall

Post on 30-Dec-2015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2 年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专题讲座.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博士 教授 博导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党委书记 北京市科协原副主席. 2012 年 6 月 13 日 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 1. 2. 2012年6月11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 胡锦涛就实现创新驱动大战提出6点希望: 1.坚持用于创新,积极引领科技加快发展 2.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3.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4.坚持锐意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5.坚持甘为人梯,积极培养和提携优秀青年才俊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012年 6 月 13日 北京市科技进修学院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博士 教授 博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党委书记北京市科协原副主席

2012 年科协系统专兼职干部培训班专题讲座

Page 2: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

Page 3: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

2012 年 6 月 11 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胡锦涛就实现创新驱动大战提出 6 点希望:

1. 坚持用于创新,积极引领科技加快发展2. 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3. 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4. 坚持锐意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创新5. 坚持甘为人梯,积极培养和提携优秀青年才俊6. 坚持建言献策,积极发挥决策咨询重要作用

Page 4: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4

2012 年 6 月 11 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

胡锦涛指出:

要自觉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全社会创新意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文化载体,促进现代化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Page 5: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5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6 月 11 日发布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2015

年)》

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启动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社会免费开放。

Page 6: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6

● 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

●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 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 ●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

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 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Page 7: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7

● 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 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

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Page 8: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8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事业催生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成就创新事业。

●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带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精神,只争朝夕,勇于创造。

● 发展创新文化,就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尊重创新成果,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

Page 9: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9

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具有器物、制度和观念形态三个层次,即通常所说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一种文化的整体面貌。

Page 10: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0

现在,通常意义上讲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作如下界定: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社会中某个群体的成员所特有的观念模式、价值模式和行为模式,包括价值观、态度、信念、行为规范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等。这种观念模式、价值模式和行为模式是通过学习过程在这一社会和某个群体的人群的嗣承中代代相传的,这一社会和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世代相传下来的被模式化了的思想、价值和行为规则。文化对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家庭和个人都有着深刻的、无法规避的影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基本素质、心理和性格特征的形成。

Page 1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1

文化的核心是一套传统观念,其核心是由价值体系构成的。

“文化是制度之母”,它为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体制建设、制度、法规、法律的形成和制订提供思想理论和价值观的基础。通过体制建设和各项制度、法规和法律的制订和执行,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以保障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传承。

Page 12: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2

创新概念 广义地说,创新是指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变革,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专用名词,创新在西方学术界和经济社会领域已经有一套成型的概念体系,特指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它是一整套与经济目的直接相关的活动。这种创新涉及到从新产品的创造或引入到商品的新的设计、开发、生产组织与销售的完整过程,强调新思想的创造或引入应该带来经济价值,在此意义上要求社会与文化的一体化或有效整合。

Page 13: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3

对于创新的系统研究是从约瑟夫 ·熊彼特开始的。他在 1939年出版的《商业循环》一书中明确了创新在经济领域中的含义。他指出,“创新”不同于“创造”,创新是能够使“生产手段进行新的组合”的观念。技术史学家莫克尔以此进一步强调创造与创新的互补关系:没有创造,创新最终会减速甚至停滞;没有创新,创造就失去了关注的目标,并且缺乏追求新理念的经济动力。

Page 14: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4

科技创新概念,既不同于广义的创新,也不仅仅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而是指围绕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部创新活动,包括科学知识的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引进与本土化,成果推广和市场化等全部创新性活动,特别强调的是它将新知识和新的发明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的过程。因此,这些活动要与人的需要相关联,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为目的。

Page 15: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5

创新是发现和洞察力的交集,是新发展和新方法的融合产物。创新的特点一是“新”,强调“运用”非传统的东西,而并不要求是否新的创造;二是实践性,要求有可见的影响。而从文化视角来看,创新作为一种精神和意识,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成败都抱容许、欢迎和积极鼓励的态度。

Page 16: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6

创新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0世纪中叶以后,创新的理念已经波及到经济领域以外的社会政治各个领域,出现了各个学科对于创新的研究,在制度建设、政府政策、管理手段、发展思路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创新的观念和模式。

21世纪的创新,是在全球科技经济文化互动中的创新。

Page 17: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7

创新文化概念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和习惯的表现,也是社会共有的关于创新的观念和制度的设置,特别是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文化配置。

更广义地看,创新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对创新的态度的反映,这种态度对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形成创新文化的基石,制度是创新文化的保证,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

Page 18: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8

创新文化包括科学共同体所应具有的文化特质以及社会中与创新相关的文化特征。在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特质中,从价值观的角度看,除了得到普遍认可的普遍性、共有性、无偏见性和合理的怀疑外,还应包括科技工作者的科研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社会公德,以及科学共同体中的宽容精神、鼓励竞争的风尚、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等。

Page 19: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19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创新文化包括了社会的进取精神、崇尚理性和热爱科学及发现、发明、创造的风尚、敢于承担风险的态度、包容和宽容的文化、追求进步的期待、相信世界是可以认识并相信人类创造力的信念、尊重脑力劳动和尊重创造的习俗,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关心科技发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责任感等。

Page 20: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0

从制度的角度看,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包括:科学技术的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竞争机制、科研成果共享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针对不同科技活动的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等。在社会层面则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创新文化发展制度等。

Page 2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1

到上个世纪中期,关于创新的文化研究就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其中的基础学科—科学社会学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同时,科学引发的文化问题也登上了大学的讲台,并通过媒体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上个世纪后期,社会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互动问题开始引起更多学者的注意,知识社会学、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都是与之相关的学科。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文化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领域。

Page 22: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2

随着科学本身成为参与者众多,投入巨大的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道德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科学界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已经愈加重视科研道德问题。欧美相继出台了规范科学家工程师道德行为的文件,并从制度上规避科研中的不端行为;科研道德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在美国甚至议会也介入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

Page 23: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3

创新文化建设是国际上普遍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交融与互动已成为当今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特点。

21世纪以来,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研究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制订规划时,都高度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

Page 24: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学大会宣言》强调了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明确提出科学研究及其应用的目的,应当始终是为人类谋幸福,其中包括减少贫困、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保护全球环境、充分考虑我们对当代人和子孙后代所担负的责任;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要求所有科学家都应坚持更高的道德水准,维护科学尊严,保证研究质量,与社会共享自己的知识;在培育年轻一代科学家中,重视科学的历史、哲学、伦理和文化等内容。

Page 25: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5

欧盟《第七个科研计划框架( 2009 ~2014 )》强调在科技、社会与文化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要特别关注对欧洲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和那些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企业,充分考虑伦理原则和广泛的文化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强调在向知识社会过渡的动力和途径中,要特别注意新的文化特性的影响,注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Page 26: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6

美国、印度、韩国等国政府在 21世纪初期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认为社会历史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价值导向,确定了科学家工作的最终意义;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必须是绿色的,道德的,人文的;强调科技创新需要有一个“对创新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印度政府还强调,传统文化可能提供对未来科学进步有价值的信息。

Page 27: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7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

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集中反

映在关于创新的一般观念和相

关的制度设置这两个层面上。

Page 28: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8

在观念层面上: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其核心价值表现为求真务实、诚实公正、怀疑批判、协作开放;

技术创新呼唤企业家精神,其核心价值表现为崇尚竞争、打破常规、敢冒风险、追求卓越;

在全社会范围内,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

Page 29: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29

在制度层面上:首先涉及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评价、荣誉、奖励、竞争、成果共享等各项规则,同时也包括整个社会范围内相关于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管理体制、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

制度构成了创新行为的最重要的环境选择和保障机制,它调节着创新资源的配置,导引着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规定着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激励方式,通过持续不断的作用,逐步形成科技工作者的行为模式。

Page 30: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0

价值观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

制度建设是创新文化的保证。

Page 3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1

进入 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创新方式从原来注重单项突破的线性模式,转向更为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非线性模式;创新组织从以往相对分割的组织形态,转向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多机构协同的创新体系;创新活动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扩展到世界范围;创新过程和目标与社会的人文伦理价值观的关联日益密切。

当代科技创新的文化特征

Page 32: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2

相应地,当今创新文化的演进也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创新思维模式上,具有更大的发散性和更强的兼容性:这不仅体现为创新思维中的学科交叉,也体现在创新文化建设中要兼有全球化倾向和地域化特色。既有高远的全球视野,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合作;也提倡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注重充分利用本土的知识资源和文化养料。

Page 33: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3

在创新组织文化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强的激励性:既强调科技人员的自主流动、自由探索、思想砥砺、尊重个体的创造性,为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思想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保持相对宽松环境中的竞争压力,通过各种评价、激励、荣誉、利益杠杆加以引导,以期最大限度地焕发出创新的积极性。

Page 34: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4

在科技创新管理上,重视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理顺机制,强调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网络中的共生和协同,激发创新活力,协调创新机制,形成创新合力,共享创新成果。

Page 35: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5

在社会文化氛围上,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既强调科技创新对于发展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国家目标的关键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和激情;也强调科技创新对人类尊严的坚守,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有利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Page 36: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6

中国科技发展的文化脉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许多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的发祥地。形成了天、算、农、医四大科学体系,在技术上则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等。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华文化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分不开的;也是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具有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胸怀和强大的吸纳力分不开的。

Page 37: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7

明末以来,近代科学在西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中国却没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其原因,既有封建王朝的自大心理、僵化思想、封闭心态和锁国政策,也有文化传统上的抵触和冲突。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鸦片战争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为了救亡图存,寻求现代化道路,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世界,在变革社会的同时不断消除文化屏障,推动了成建制引进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程,使得近代科学的知识、方法和精神在中国得以传播。

Page 38: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8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重大科技成就,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也初步形成了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民族自信,是老一辈科学家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奠定了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石。

Page 39: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39

当代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从而使得创新文化的建设成为更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Page 40: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40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科技投入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明显上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的产出效率不高,重大的创新成果较为匮乏,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科技大师屈指可数,以至于有“钱学森之问”的热议。

其原因除受制于投入、条件和人才上的硬约束外,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管理机制中的弊端、教育体制中的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发挥,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Page 41: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41

结 语

通过创新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制度建设的长期努力,使创新意识真正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我国科技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努力使亿万群众充分分享科技进步的福祉,并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Page 42: 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

42

谢谢各位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