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 师资均衡 课堂改革 信息化助力巴南教育迈...

Post on 18-Jul-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统筹保障打牢智慧教育基础

又到教学常规考核时,鱼洞二小雷雨老师熟练地打开教学常规管理系统,输入“语文”、“三年级”等关键字段,只见屏幕上立刻就出现了一个月以来三年级所有语文课的电子教案和课堂实录视频,雷雨老师只用不到3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常规检查。这与翻着备课本,挨班听课检查的纯人工模式截然不同。

这样方便、高效、快捷的工作节奏,早已经在巴南区大多数学校开始探索实践。看似小小的转变背后,是巴南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大思考。巴南区通过城域网、云课堂、人人通等试点项目,为巴南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

作为云课堂、智慧课堂等“互联

网+教育”应用形态的搭载基础,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至关重要。2013年,巴南对区内教育城域网进行带宽升级改造,实现全区中小学无线校园网集中管控。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中小学“校校通”建成率达100%。

2017年 10月,巴南区按照“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创建计划”,申报了重庆市实验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小、鱼洞四小4所学校。除此之外,巴南区还按照《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巴南小学、融创中学、巴渝小学等6所近两年新建的公办学校以及即将建成的龙洲湾中学、华南城中小学等5所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部分按照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规划建设。

融合共享信息化助力区域资源均衡

作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巴南区学校校点分散,少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专业师资缺乏。怎样弥补短板实现城乡学校间的有效互动?怎样有效提升城乡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怎样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面对难题,巴南区积极推进“一课一云一平台”建设,开出破解专业师资不足和教研水平不高的“药方”。

巴南区在鱼洞二小、鱼洞四小、清华小学等5所城区学校设立英语、音乐、美术、书法等学科“专递课堂”,面向忠兴小学、石岗小学、石龙小学等30余所农村学校开放上课。通过视频直播、点播等方式,实现城乡专业师资同步共享。城区学校的优秀

专业师资通过视频直播、点播的方式,使接收点学校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区孩子一样的专业课教学。

“‘专递课堂’不仅为农村学校孩子们送来了优质的专业课,也为农村学校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忠兴小学肖莉老师表示。

原来,巴南区整合区内各种教学资源,建成包括“优课点播”、“微课广场”、“评审活动”等多个板块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区内所有老师均可自由查找所需课例、课件,点播名师课堂等。目前,平台上仅通过“专递课堂”同步上传的优质课程就达到了650余节,海量资源更是不计其数。

此外,巴南区还利用“录播教室”的互动共享功能探索“交互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教研模式。利用“交互课堂”远程实时同步互动的优势,巴南区实现了城乡两地教师实时观摩课堂、互动点评和共同教研。

资源活了,质量好了。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竞赛中,巴南区获评部级优课153节,市级优课784节。今年8月,融汇小学余建梅老师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创新应用探索未来个性化培养

近日,重庆市实验中学学生李馨渝参加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南华小学学生蒋涛旭、秦瑞言参加第十六届中小学NOC活动获得物流机器人赛项全国一等奖,巴南小学创客队代表重庆参加中国儿童青少年第27届计算机表演赛获全国大奖……一项项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全国大奖的获得,见证了巴南智慧教育取得的新成绩。

今年5月,在“巴南区2018年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来自清华小学的陈国燕老师创新运用“云+网+

端”的授课模式,斩获竞赛一等奖。陈老师在课前利用“学乐云教

学”平台中一线教师分享的授课资源进 行 加 工 备 课 ,在 课 中 运 用

“ALclass”客户端以及手机APP“学乐云教学”,过去粉尘漫天的课堂摇身一变,学生和老师通过在大屏幕上勾画、拖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完成了教与学。据了解,学校已基本实现平台教学常态化应用。

这样的课堂场景,在巴南区还有很多。

2011年开始,巴南区建设了14所“云课堂”试点学校,配备移动“一对一”教学设备600余台,开启了“云端学习”新模式。“云课堂”的建设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需求着力,不追求高标准、新技术,而是重点强调装备应用,体现应用需求。

例如鱼洞二小的“2655教学模式”,即基于云课堂教学环境,学生自学的两个阶段、五个环节,教师备课的六个步骤和教学的五个环节。通过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新手段,云课堂既保留了学科教学的本真,又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在巴南,教师运用“云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无线使用海量资源备课,更能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迅速地做出调整;学生则在课前通过“微课”进行预习,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学。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并借助海量资源,甚至邀请学科专家,其他城市的学生、老师一起分享,不受时空限制。

“有了‘云课堂’后,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到自己手里,孩子放学回家都还想学。”“云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少家长也都为之点赞。

经过多年的探索升级,巴南区的“云课堂”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将继续大力推进“人人通”项目试点建设及应用工作。

教育信息化 2.0 背景下,区域教育如何找到突破口?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巴南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云教育产业园打造全域教育云,并将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区域更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推手,精心打造“三个一”工程,从校园建设、师资均衡、课堂改革等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赋予教育 走 向 智 能 社 会 的底气。

信息化助力巴南教育迈向新里程

40版2018 年 8 月 23 日 星期四·教育

巴南区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校园建设 师资均衡 课堂改革

何霜 图片由巴南区教委提供

第一步:起步早、覆盖广完善基础建设为教育筑牢

“根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合川教育人深知,要想让智慧教育的“大树”枝繁叶茂,首要的莫过于精耕细耘,筑牢“根基”。

如何筑牢智慧教育的“根基”?合川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切实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创设取得扎实成效。

一方面,合川区全面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教育

“云计算中心”1个,完成28个教管中心、167所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和宽带链路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学校教学区域、办公区域等主要场所实现了无线覆盖,真正意义上改善了原来基础建设薄弱的落后局面,打造出一条合川教育的信息化

“高速公路”。另一方面,合川区全面提升教育

硬件配置。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为各学校配备“班班通”3000余套、计算机9720台、教师笔记本电脑6800多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此外,校园监控的全面覆盖,学校IP数字广播系统的普及,公办建制学校“三通两平台”提前实现,让全区教育信息装备水平居于同类区县的前列。

“在学校里不仅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学习,还能随处享受到高速的无线网络,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如今,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完成,赢得区内各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合川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早在2013年,全区开始规划实施“智慧教育”,信息化教育工作的提前“迈步”,让合川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合川区委、区政府的高位统筹下,区教委和区经信委共同努力下,智慧教育项目

建设推进顺利,正在逐步打造出独具合川特色的区域样本。

第二步:重应用、抓管理软硬兼施打造信息化教育多维“生态圈”

“视频网络会议系统建成后,哪怕身处‘千里之外’,也可以实时同步参与网络会议。”今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图书管理员培训会在合川区教育系统内部开展,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和152个分会场,过程中利用视频网络会议系统的多屏幕、多路音视频功能,通过“智慧教育”城域网实现主、分会场之间的实时交互。

在合川,像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并非个例。早在2015年,合川区便在全市率先建成网上阅卷系统并投入使用,老师只需将试卷扫描上传至阅卷系统,即可实现网络在线阅卷。

一幕幕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应用场景,已经成为合川区内如今的教育教学常态。而在这焕然一新的教育面貌背后,处处彰显着合川区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大格局、大战略。

据了解,合川区目前已完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教学资源库、仿真实验、数字化管理平台、网上阅卷系统、校园电视台、视频会议系统等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全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型应用模式,打造出多位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生态格局”。

事实上,除了“硬件”的有效落实,合川区也不断加快“软件”的提档升级。

“我们在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同样重视师资队伍的

‘信息化改造’。”合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广泛开展电子白板培训,线上线下信息技术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微课竞赛等方式,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

学科的融合,全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管理培训的步入正轨,切实让全区师生尝到了“智慧教育”的“甜头”。不少老师纷纷感叹:“以前‘关起门来上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教育信息化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也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高效、更优质。”

第三步:谋规划、再突破坚守初心办智慧城市的

“智慧教育”

信息化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建设工作,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在合川区看来,要答好智慧教育这个宏大命题,不仅需要持续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建设,更应站在全

区教育发展的高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规划,创设具有超前性、先导性和示范性的智慧教育环境,用心办好

“智慧合川”的“智慧教育”。立足当下,合川区智慧教育已雏

形初具,放眼未来,合川区还将进一步深度孵化,最终实现区域现代化教育的“振翅腾飞”。

“未来,全区将以‘合川区智慧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制定的5年规划,分三个阶段实现全区智慧教育质的提升。”据介绍,接下来,合川区将不断完善教育城域网、录播教室、“云课堂”、智慧校园等智慧教育硬件建设;着力提升各类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网络课堂、智慧教育APP等智慧软件系统功能;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师通过备课平台实现一站式

备课,提前为学生下发学习内容,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互动平台实时参与、及时反馈……以

“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全面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这在未来的合川将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真正融合于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转型。合川区正致力于打造代表渝西片区乃至重庆市、全国领先水平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向着创办市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教育目标阔步迈进。

2014 年初,合川区正式启动了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新形势下,合川教育持续“亮剑”: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全面覆盖信息化教学应用、广泛开展师资队伍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推动合川教育信息化的深层变革,使全区师生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再上

“台阶”。风好正扬帆,敢向

潮头立。未来,合川区将继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逐步构建以智慧教育云、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等为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走出一条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全区教育现代化和教 育 均 衡 化 的 发 展之道。

合川中学在录播教室上课

谭茭 万芮杉 刘洋图片由合川区教委提供

策划 陈天富 责编 屈茸 盛志信

信息化2.0助推教育现代化

合川区“三步走”开创智慧教育云时代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