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遵循着父母“从小励志,勤劳一生”寄语和希望,在体 育事...

1
A04-05 王励勤:遵循着父母“从小励志,勤劳一生”寄语和希望,在体 40 岁的他见证和亲历改革开 他出生于1978年,他与改革开放同岁,他便是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现上海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王励勤。刚刚过完40岁 生日的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乒乓球运动以及上海体育的发展,王励勤的奋斗故事,正是中国体育事业40年不断前行 的一个缩影。 青年报记者 蔡创 1978 年 6 月 18 日,王励勤出 生在上海市闸北区一个普通工人 家庭中。不过和大多数家庭不 同,这个男孩的姓随了母亲,姓 王,母亲给他起名励勤。意在勉 励他要勤勤恳恳,时刻记住要勤 奋、勤劳。 “确实这个名字寄托了父母 的希望,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会伴 随一生,尤其是怎样为国家为社 会做出贡献,也有这个意义在里 面。从字里来分析,他们也希望 我从小励志,勤劳一生,尤其是勤 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 我从小树立这样一个美德,并在 事业上有所建树,后来我也是一 直遵循着父母的希望和寄托,努 力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自己最大的 贡献。”王励勤说道。 要想成为世界冠军,除了努 力刻苦训练之外,还离不开天 赋,不过王励勤走上乒乓球这条 道路颇为偶然。与刘国梁、孔令 辉、邓亚萍等乒乓世家的子女不 同,王励勤的成长是对乒乓球几 乎一窍不通的父母一路引领过 来的。 “包括我父母在内整个家族 的人都没有从事体育运动,那会 儿自己对于乒乓球确实没有明确 的概念,只是听说过。后来当我 上 幼 儿 园 的 时 候 ,大 概 是 1984 年,区体校的教练来我们学校选 拔好的乒乓苗子,因为教练觉得 我比较灵活,反应也比较快,他们 就问我喜不喜欢打乒乓球,我下 意识地回答了喜欢,就通过那次 接触,开启自己的乒乓球生涯。” 王励勤回忆道。 这个教练,正是王励勤的启 蒙教练闸北区业余少体校沈 益民。那时候,尽管蔡振华、江嘉 良等国手依旧在世界大赛中所向 披靡,但欧洲力量型男选手的弧 圈球已经对我们构成了极大威 胁,因此沈益民教练的选材思路 是培养些人高力大的选手。王励 勤有身高优势,协调性强,耐力 好,有韧劲,无论从脑力还是体力 上都是可造之材。因此沈教练决 定收下这个小家伙,他觉得小王 励勤“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完全是 个小大人”。就这样,不到 6 岁的 王励勤有些“被动”地跨出了自己 的乒乓之路的第一步。 1990年,沈益民教练带着王 励勤去参加河南安阳举行的“首 届全国少年乒乓球夏令营”。王 励勤一路杀入四强,半决赛前夜 举行篝火晚会,但一场冰雹突如 其来,大家纷纷躲进大客车里避 雨,意外发生了,别人关窗户时太 急,王励勤的右手拇指被重重夹 伤了。“当时感觉很疼,透过光隐 隐地看到拇指已经出血了。后来 回医务室一检查发现夹得很严 重,指甲已经变得淤青,大夫说这 个手第二天没法参加比赛了。后 来跟教练组沟通了一下,自己也 是很想参加这个比赛,所以后来 是带伤上阵。” 就这样稍微做了包扎之后, 王励勤又出现在场上,在场的运 动员看了都为之动容。国家队主 教练许绍发很少表扬人,但那一 次例外,他告诉小王励勤明年的 夏令营他不需要参加选拔,一定 要来。 王励勤的刻苦和坚强,使得 他从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夺得 上海市少年体校冠军。1991年, 13岁的王励勤进入上海队,师从 王家麟。“那会进队也有很多要 求,要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优异 成绩才能进入上海队。全市就两 个名额,我觉得能进去是很荣幸 的,因为你只有进入专业化的训 练,你才能在技战术水平上有一 个很大的提升。”随后凭借优异成 绩,1993 年,王励勤入选国家二 队,两年后的 1995 年,入选国家 一队,正式开启了通过世界冠军 的征程。 结缘 走上乒乓球源于偶然 王励勤随后辉煌的运动员 生涯已经不用过多赘述,三获世 乒赛男单冠军,这在世界乒坛罕 见,之前国乒只有庄则栋在世乒 赛上有此佳绩,自王励勤之后, 包括马龙和张继科在内的国手 还未突破这一成绩。 随着马林、刘国梁以及王励 勤的退役,现在的乒乓球早已成 为了马龙、许昕、樊振东这批年 轻人的舞台,时代发生了改变, 运动员也在变化着,“他们在思 想和性格上与我们那一代的球 员还是有区别,这一代的球员性 格鲜明,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情 绪表露出来,我觉得是好事,尤 其是在项目的推广上。现在乒 乓球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和喜欢,他们除了乒乓球训练比 赛之外,生活中也更敢于展示真 实的一面。这样可以让人们更 加全面了解这项运动,从而让更 多的人从事这项运动。” 随着运动员的个性在增强, 王励勤坦言在管理上也要与时俱 进, “原来我们在管理上相对比较 严格,现在在团队上固然需要严 格,但在个性化的管理也发生了一 些改变,我们让队员要学会自我管 理,能够在完成训练和比赛的前提 之下,有一些个人生活的安排,让 队员结合自己的事业做一些自己 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公益事业、乒 乓球推广方面的活动都可以。” 在王励勤退役之后,热爱乒 乓球的他也没有离开这项运动,担 任上海市乒羽中心主任的他,继续 为乒乓球运动发光发热。在此期 间令他感触最深的,便是第13届 的天津全运会。 “第12届全运会我 是作为队员去参加,在实力上我们 是有机会去争夺冠军,但遗憾在决 赛中输给了八一队。上一届尽管 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还 是希望去弥补这个遗憾。” 最终王励勤如愿以偿,由许 昕、尚坤和小将赵子豪组成上海 男团,不负众望帮助上海时隔 52年重新夺回男团的冠军,颁 奖仪式上,所有的队员都把金牌 挂在了王励勤的脖子上,“那一 瞬间脑子有点空白,感觉很激 动,可能比我自己去获得这个冠 军要更加激动。我知道这4年 是很艰辛的,我作为运动员,拿 过全运会单打冠军,但团体冠军 从来没有染指过。而且这次备 战的过程比历次都要难,因为我 们整体实力不是最强的,尤其在 第二号甚至是第三号单打上和 其他省市比起来我们不仅没有 优势,还有劣势。因此要想拿冠 军,需要许昕保证非常好的状 态,至少保证一分,最好拼下两 分,而尚坤也要拼下一场,这样 我们才有机会。” 谈及经验,王励勤说道,“在 乒乓球比赛上,我们常说不光是 技术,只有在综合素养上超过你, 才能赢你。现在都讲究团队,教 练既要有专业素养,在运动心理、 临场指挥等知识上也都要了解。 这也是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队伍 所要加强的,同时把好的方面推 广到其他项目中去。” 转变 角色变化初心不改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Aug-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A04-05

王励勤:遵循着父母“从小励志,勤劳一生”寄语和希望,在体 育事业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40岁的他,见证和亲历改革开 放后中国乒乓事业蓬勃发展他出生于1978年,他与改革开放同岁,他便是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现上海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王励勤。刚刚过完40岁

生日的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乒乓球运动以及上海体育的发展,王励勤的奋斗故事,正是中国体育事业40年不断前行的一个缩影。 青年报记者 蔡创

1978年6月18日,王励勤出生在上海市闸北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不过和大多数家庭不同,这个男孩的姓随了母亲,姓王,母亲给他起名励勤。意在勉励他要勤勤恳恳,时刻记住要勤奋、勤劳。

“确实这个名字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会伴随一生,尤其是怎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有这个意义在里面。从字里来分析,他们也希望我从小励志,勤劳一生,尤其是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从小树立这样一个美德,并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后来我也是一直遵循着父母的希望和寄托,努力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王励勤说道。

要想成为世界冠军,除了努力刻苦训练之外,还离不开天赋,不过王励勤走上乒乓球这条道路颇为偶然。与刘国梁、孔令辉、邓亚萍等乒乓世家的子女不同,王励勤的成长是对乒乓球几乎一窍不通的父母一路引领过来的。

“包括我父母在内整个家族的人都没有从事体育运动,那会儿自己对于乒乓球确实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听说过。后来当我

上幼儿园的时候,大概是 1984年,区体校的教练来我们学校选拔好的乒乓苗子,因为教练觉得我比较灵活,反应也比较快,他们就问我喜不喜欢打乒乓球,我下意识地回答了喜欢,就通过那次接触,开启自己的乒乓球生涯。”王励勤回忆道。

这个教练,正是王励勤的启蒙教练——闸北区业余少体校沈益民。那时候,尽管蔡振华、江嘉良等国手依旧在世界大赛中所向披靡,但欧洲力量型男选手的弧圈球已经对我们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沈益民教练的选材思路是培养些人高力大的选手。王励勤有身高优势,协调性强,耐力好,有韧劲,无论从脑力还是体力上都是可造之材。因此沈教练决定收下这个小家伙,他觉得小王励勤“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完全是个小大人”。就这样,不到6岁的王励勤有些“被动”地跨出了自己的乒乓之路的第一步。

1990年,沈益民教练带着王励勤去参加河南安阳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年乒乓球夏令营”。王励勤一路杀入四强,半决赛前夜举行篝火晚会,但一场冰雹突如其来,大家纷纷躲进大客车里避雨,意外发生了,别人关窗户时太

急,王励勤的右手拇指被重重夹伤了。“当时感觉很疼,透过光隐隐地看到拇指已经出血了。后来回医务室一检查发现夹得很严重,指甲已经变得淤青,大夫说这个手第二天没法参加比赛了。后来跟教练组沟通了一下,自己也是很想参加这个比赛,所以后来是带伤上阵。”

就这样稍微做了包扎之后,王励勤又出现在场上,在场的运动员看了都为之动容。国家队主教练许绍发很少表扬人,但那一次例外,他告诉小王励勤明年的夏令营他不需要参加选拔,一定要来。

王励勤的刻苦和坚强,使得他从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夺得上海市少年体校冠军。1991年,13岁的王励勤进入上海队,师从王家麟。“那会进队也有很多要求,要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能进入上海队。全市就两个名额,我觉得能进去是很荣幸的,因为你只有进入专业化的训练,你才能在技战术水平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随后凭借优异成绩,1993年,王励勤入选国家二队,两年后的1995年,入选国家一队,正式开启了通过世界冠军的征程。

结缘 走上乒乓球源于偶然

王励勤随后辉煌的运动员生涯已经不用过多赘述,三获世乒赛男单冠军,这在世界乒坛罕见,之前国乒只有庄则栋在世乒赛上有此佳绩,自王励勤之后,包括马龙和张继科在内的国手还未突破这一成绩。

随着马林、刘国梁以及王励勤的退役,现在的乒乓球早已成为了马龙、许昕、樊振东这批年轻人的舞台,时代发生了改变,运动员也在变化着,“他们在思想和性格上与我们那一代的球员还是有区别,这一代的球员性格鲜明,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情

绪表露出来,我觉得是好事,尤其是在项目的推广上。现在乒乓球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欢,他们除了乒乓球训练比赛之外,生活中也更敢于展示真实的一面。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了解这项运动,从而让更多的人从事这项运动。”

随着运动员的个性在增强,王励勤坦言在管理上也要与时俱进,“原来我们在管理上相对比较严格,现在在团队上固然需要严格,但在个性化的管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让队员要学会自我管理,能够在完成训练和比赛的前提

之下,有一些个人生活的安排,让队员结合自己的事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公益事业、乒乓球推广方面的活动都可以。”

在王励勤退役之后,热爱乒乓球的他也没有离开这项运动,担任上海市乒羽中心主任的他,继续为乒乓球运动发光发热。在此期间令他感触最深的,便是第13届的天津全运会。“第12届全运会我是作为队员去参加,在实力上我们是有机会去争夺冠军,但遗憾在决赛中输给了八一队。上一届尽管自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还是希望去弥补这个遗憾。”

最终王励勤如愿以偿,由许昕、尚坤和小将赵子豪组成上海男团,不负众望帮助上海时隔52年重新夺回男团的冠军,颁奖仪式上,所有的队员都把金牌挂在了王励勤的脖子上,“那一瞬间脑子有点空白,感觉很激动,可能比我自己去获得这个冠军要更加激动。我知道这4年是很艰辛的,我作为运动员,拿过全运会单打冠军,但团体冠军从来没有染指过。而且这次备战的过程比历次都要难,因为我们整体实力不是最强的,尤其在第二号甚至是第三号单打上和

其他省市比起来我们不仅没有优势,还有劣势。因此要想拿冠军,需要许昕保证非常好的状态,至少保证一分,最好拼下两分,而尚坤也要拼下一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

谈及经验,王励勤说道,“在乒乓球比赛上,我们常说不光是技术,只有在综合素养上超过你,才能赢你。现在都讲究团队,教练既要有专业素养,在运动心理、临场指挥等知识上也都要了解。这也是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队伍所要加强的,同时把好的方面推广到其他项目中去。”

转变 角色变化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