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线路 初心闪耀始终...

1
绿绿本报记者 程潇潇 有一种怀念,经历时代风雨,愈加深重;有一种 精神,跨越历史时空,薪火相传。 90年前,楠溪江两岸,革命星火燎原 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 成立。这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 全国14支红军之一的队伍,最盛时达6000余人, 活动遍及浙南 20 余个县,浴血奋战 4 年多,经历大 小战斗百余次。红十三军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国 民党在浙江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及其 他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浙南乃至浙江党的历史上 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军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红色记忆中走来的永嘉,曾经开启农村“包 产到户”的伟大实践;也曾经以小小的纽扣为钥匙 开启小商品的大市场,让温州“敢为天下先”的声 名鹊起;今天,她努力推动新的历史跨越,致力于 新时代“两山”理论的实践,实现着“红加绿”融合 发展,迈向富裕安康、生态宜居的全新未来。 血脉传承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永嘉人奋 勇前行。 为进一步发挥红色精神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去年 9 月,永嘉县曾经通过《温州日报》等媒体面 向社会各界征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精神描述 语,经座谈评审,最终挑选评定红十三军精神描述 —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艰苦奋战、 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民奉献、自强不息的进取 精神。 岁月流转,当无数英雄故事浓缩为一段红色 历史时,我们再一次踏上永嘉这片革命热土,踏寻 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 线路 1: D1: 【红 十 三 军 教 育 基 地】( 红 十 三 军 军 部 旧 址 群)→【苍坡古村】(中共瓯北县委成立地旧址)→【楠溪 江绿道骑行】 D2: 【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屿北古村】(屿 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 【前溪舴艋舟漂流】 D3: 【永嘉书院】→【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 史纪念馆) 线路 2: D1: 【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十三军教 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苍坡古村】(中共瓯 北县委成立地旧址) D2: 【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屿北古村】(屿 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 【前溪舴艋舟漂流】 D3: 【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括 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丽水古街】(“岩头事 件”旧址) 线路 3: D1: 【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D2: 【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红色屿北古村】 (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 D3: 【丽水古街】(“岩头事件”旧址)→【芙蓉古村】 (清正园) 线路1【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丽水街】(“岩头事件”旧址)→【屿北古村】(屿 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 线路2:【 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 括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红十三军教育基 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线路 3: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 →【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前溪舴艋舟漂 流】; 线路4:【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竹筏漂流】→楠溪江(西岸)露营基地; 线路5:【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 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线路6:【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苍坡古村】(中共瓯北县委成立地旧址)→【芙蓉 古村】(清正园) 线路7:【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 → 【丽水街】(“岩头事件”旧址)→【永嘉书院】 线路8:【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头龙头山】 (永嘉县革命烈士陵园); 线路9:【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 →【千石奥康工业园】→【报喜鸟集团】 线路 10: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 址群)→【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亚龙教育装备公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推荐线路 推荐线路 线路 1: D1: 【红 十 三 军 教 育 基 地】( 红 十 三 军 军 部 旧 址 群)→【竹筏漂流→【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 县委和括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 D2:【屿北古村】(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 瓯北县委驻地旧址)→【源头村】→【前溪舴艋舟漂流】 线路 2: D1: 【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永嘉书院】 D2:【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十三军 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线路 3: D1: 【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在青山碧水间,不光有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充满了烙印着革命先烈 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红色旅游地。在饱览自然山川的同时,了解红色文 化,为精神“补钙”,成为了越来越多单位组织活动和党员个人出游的选择。 深度挖掘文旅“富矿”,永嘉各行各业主动融入旅游业,催生了系列旅游 新业态,丰富了文旅产业供给体系。精品酒店民宿、特色小镇、绿道骑行、田 园综合体、红色培训基地等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丰富永嘉旅游的内涵。 从去年开始,永嘉吹响了“旅游再出发”的号角。产业形态大融合,深度 聚焦一个发展定位,实施两大“国字号”创建,做好“三个三”文章,打造十大 体系支撑示范项目……2019 6 14 日下午,永嘉全县旅游发展暨 5A 建攻坚大会召开,明确“12310”的旅游发展思路,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在岩头镇英迪格酒店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岩头镇常务副镇 长潘森鹏介绍,该酒店所在的春风楠溪小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 成后将提供高品质住宿、餐饮、宴会、休闲服务,助推周边旅游服务升级,形 成联动共铸度假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楠溪江旅游转型升级新引擎。 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的,是传统景区在挖掘潜力和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上更上层楼。龙瀑仙洞以打造温州首座 6D 玻璃悬索桥作为核心吸引物,游 客人数迅猛增长。永嘉书院入选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红十三军军部 旧址入列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名单、苍坡入选浙江旅游总评榜“年度人气旅 游景区村”、省自行车运动基地选址落地沙头镇豫章村、全市“十大美宿”评 选永嘉独占 6 席…… 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永嘉人民吃上旅游饭。永嘉充分利用独 有的红绿资源优势,推进“旅游+”致富产业,发挥红色景区聚集效应,实现 以人气做大流量,以流量推动发展。 一日游线路 二日游线路 初心闪耀始终 精神薪火永续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主编/伍秀蓉 版式/张毅 组版/林姬 电话:88869996 邮箱:[email protected]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红十三军纪念馆新馆 红十三军纪念馆新馆T3 “有资源、有故事,却留不住人。”这样的难题,随着浙南红军小镇的落成,而有所改 变。 为充分挖掘永嘉的红色资源,深化党性教育红色品牌建设,永嘉县于 2018 年启动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建设,总投资约 3.23 亿元。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红色教育基 地、通景公路(岩表线)、五 村庄整治三大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规划了浙南 红军小镇,带动永嘉“红绿融合”发展。 永嘉全域旅游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红绿融合中风生水起时现在的“红军小镇”,让历史“活”了起来。总建筑面积约 1.4 万平方米的红十三军教育基地,集展示教育培训、会议办公、景点观光、住宿饮食等 功能于一体,拥有 77 间客房和可摆放 25 桌的大厅。 在红十三军纪念馆里,展馆服务部副经理黄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熟悉的解 说词: “在陈文杰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还经常把自己的草鞋送给有需要的战士,自己却 赤着脚行走在烈日暴晒的山路上,脚底烫起了泡也不以为意,为此,战士们亲切地称他 为‘赤脚大仙’……” 在她看来,这个 2019 10 月落成的纪念馆,不同于之前单一的红色教育模式,通过 现场交流、音像教学和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将这段历史讲述出去,每个前来体会的人, 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一次团队参观活动中,黄勇带着一队退休教师参观红十三军教育基地,从纪念碑下 来的时候,不知道哪位教师带头唱了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群人都跟着唱 了起来,一路激昂愉悦地高歌到了纪念馆。 “他们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以对那段历 史感受特别深。”黄勇说,在解说的过程中,他们听得非常入神,还会和她讨论当时的情 况,令她印象深刻。 借“红军小镇”位于全县中心地带的独特区位优势,红色基因和绿色生态碰撞出创 意的火花。黄勇介绍,基地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安排行程,将红色元素融入古村、漂流、 自然风光、现代企业的参观体验行之中,时间 1 天至 5 天不等,深受培训观光团队欢迎。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地方特色红军小镇 围绕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产品、推广红色线路、发扬红色精神、向新 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等重点工作,永嘉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通过不同 形式、不同载体的传播,发动全社会参与,提升红色产业社会影响力,打造永 嘉红色旅游推广品牌。 头戴红军帽,手持红旗,2019 5 11 日上午,永嘉县体育馆广场全场 3000 多人共唱国歌,歌声中,永嘉县第十届重走红军路活动开幕。这个延续了10 年的活动,从第一届120 人扩大到第十届3000 多人。每年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 路线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改活动从永嘉“走出去”,成为国内富有影响力的一 张红色主题活动金名片。 在“红十三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永嘉进一步弘扬红色传统,挖掘红色 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全县共有 34 处革命遗迹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 为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永嘉推出了以“红十三军精神”为核心的“红色 ”旅游产品链,开发了一批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 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有效扩充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着力打造一枚 红色旅游的超级 IP在“红军小镇”的打造中,除了硬件的提升,基地还着力于党员干部党性和 理想信念教育,创立了红十三军红色经典培训。红军广场上,身穿迷彩服的党员 干部昂首挺胸站着军姿,县党校中青班正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之前 的培训,大多是展馆参观和理论学习活动,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军训,感受非常深 刻。”学员施太永说,通过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红十三军专题课程,注重历史与 现实的结合,强化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培训,让大家有更深的体验感。 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汪国勇介绍,在“红军小镇”二期工程 中,将打造我省首个红色演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 深挖文化内涵 放大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产业融合发展 红绿资源为永嘉旅游赋能 三日游线路 永嘉全域旅游以红色文化为 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探索高 质量发展之路本报记者 李尖 漫山桐花纷飞似雪,目之所及层峦叠翠,初夏的永嘉似乎不为热情的阳光感染,依旧一副清凉的模样。 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鲜红的党旗更加耀眼。“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连日来,位于永嘉县岩头镇五 的中共永嘉县委党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游人不断,一批批党员干部和游客 纷至沓来,在这个曾留下过革命先烈英勇足迹的小山村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重新修建了红十三军教育基地,整治了村庄和道路,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不仅热闹起来了,而且也为村级集体带来新收入。 近年来,永嘉县坚持把休闲旅游作为主攻方向,把全域旅游作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全县旅游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楠溪江旅游的知名度、品牌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其中,红色旅游作为新型主题旅游形 式方兴未艾,红色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作用凸显,红色游和绿色游相融合,从点串联成线,推动“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变得多元而丰富,走得扎实而精彩。 怀抱理想 敢为人先 让一脉相承的求真精神激励奋进 从温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被誉为“浙南革命圣地” 的永嘉县岩头镇五 村,中国红十三军军部旧址—胡氏四份 宗祠,就坐落于该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 时值初夏,眼见口字形的祠堂院落被茂盛的绿植环绕,院 侧荷塘浮萍摇曳,静谧而安宁,祠堂正门上方有一块横匾,镌刻 着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 部旧址”。步入祠堂,中央天井方形水池池水清澈,厅堂两侧两 间陋室—当年胡公冕和陈文杰的卧室,仍保持原样。正厅中 央摆着一张四方桌、几张长凳,九人蜡像或坐或站,还原当年红 十三军领军人物在此开会的场景,后方墙上,一面带着弹孔的 军旗依然赤红如初……今天,红军十三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国家 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 我们,疫情来袭前,省内外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组织人员 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不在少数。 时光回溯 90 年,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 西武装力量会合“赤化浙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 心县委决议,于 1930 5 3 日在永嘉县五 村四份宗祠商议 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事宜。5 9 日,各县红军游击队 攻下枫林后,于枫林勉园召开红军战士大会,宣布浙南红军游 击队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为胡公冕、政委 为金贯真、政治部主任为陈文杰,军部就设在五 胡氏四份宗 祠。 以金贯真、胡公冕等为代表的浙南英雄儿女,在党的创立 与大革命时期,就怀抱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 理想,上下求索富民强国之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 率全省之先建立直属中央军委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践行 中央武装斗争的方针,探索人民解放事业新道路。他们身上所 迸射出的,是一种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这与温州 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一脉相承。 “红十三军精神激励着代代永嘉人。”周永友是永嘉县下日 川村党委书记,该村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是楠溪江狮子 岩景区的核心地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狮子岩是楠溪江客流 量最大的景点,然而随着 41 省道改道,周边景点崛起,下日川村 陷入发展瓶颈,“近年来,我们学习发扬红十三军的求真精神, 不断求新求变寻找突破。目前,我们已与县旅游投资集团达成 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村旅融合,助力乡村业态全面升级,让楠溪 江的狮子岩区域重现昔日风光、重振雄风。” 艰苦奋战 不怕牺牲 让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融入作为 1931 年下半年,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率领红一团在 永嘉、仙居、青田边境坚持斗争,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心腹之患。 1932 1 月,国民党成立“温台剿匪指挥部”,集中 2000 余人,将 雷高升及其余部围困在人烟稀少且极度贫穷的少横坑一带山 林中,采用“剿抚兼施”的办法,密令对雷高升部设计诱捕。雷 高升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假意接受招安,伺机再起,遂于 1932 5 23 日,带领 70 余人来到岩头东宗祠堂。国民党以 “点验改编”“照相留念”为名,将红军干部和战士分开,并丧心 病狂地用机枪扫射红军战士,数十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雷高 升等 7 名骨干被逮捕,后遭杀害。这便是红十三军历史上惨痛 的“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的解体。 “死了老雷,还有平西;杀了家业,还有中飞;打死黄金,还 有青枝……”当年的楠溪江畔,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十三军 纪念馆馆长胡方松带我们参观“岩头事件”旧址,向我们娓娓诉 说那段历史。从岩头脱险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 斗在永仙缙黄边境,坚持与国民党军作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眼 前的东宗祠堂,位于丽水街景区入口处,前边是干净整洁的村 道与美丽的荷塘,大门后有一古戏台。如今,祠堂为村中的文 化礼堂,已成为当地人气颇旺的文化阵地。我们从胡方松口中 得知,该祠堂系在旧址上重建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为岩头 公社中学。“那时礼堂中央天井地面全是泥巴,一到下雨天泥地 里便渗出红色的雨水,十分诡异。师生们相信,那一定是红十 三军战士在这里流下过太多鲜血。” 审视历史,红十三军从事活动的浙南地区,地处国民党统 治核心地带,工人阶级力量先天不足,工农武装战训素质不高, 相比其他红军,十三军所处的环境更加艰苦。但红十三军纵横 驰骋 20 多个县,主力坚持斗争 4 年多,发动战斗百多次, 1700 名党员和红军战士牺牲,营连以上指挥员几乎全部捐躯,谱写 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艰苦奋战、不怕牺牲,是这支队伍贯 穿始终的信念。 “红十三军精神,是永嘉人的精神支柱,至今这种精神还在 延续。芙蓉村作为全市首个获得认定的‘千年古村落’,多年 来,我们拒绝眼前的诱惑,而是为后代利益谋划,矢志不移践行 古村落保护,同时积极探寻与村民利益的切合点。”芙蓉村党委 副书记陈晓芙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放下架子,亲 民;挑起担子,为民;找准路子,富民;当好孝子,敬民。他说,这 也是芙蓉村全村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为民奉献 自强不息 让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鞭策图强 山雨过后,洁白的油桐花落满了通往金贯真烈士陵墓的石 阶。拾级而上,穿过廊亭,便到达位于岩头镇岩头村屿山南麓 的金贯真烈士墓。不大的陵墓沉寂而肃穆,墓室后方靠正中 上方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体正面青石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 题写的“金贯真烈士永垂不朽”。 金贯真是永嘉县岩头镇岩头村人。1930 5 20 日,他到 平阳布置作战任务途中,在温州城区被捕,在被押送至刑场的 途中,仍沿途高呼革命口号。当晚,他壮烈牺牲,死前慷慨陈 词:“我们是为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奋斗的。”面对敌人的逼问, 高声回答:“所有劳苦群众都是我的同志!”金贯真牺牲后的同 6 11 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李得钊在《红旗》上著文悼念, 称其为“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模范。” 8 月,周恩来在莫斯科赞扬他 是“浙江的金龙”。 许许多多个金贯真,组成了一支红十三军。红十三军活动 期间,依靠群众、奉献群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坚贞 不屈;在斗争过程中,勇往直前,宣传党与红军主张,建立苏维 埃政权;主力部队斗争失利后,不屈不挠,余部坚持斗争,最后 融入红军挺进师等队伍,开始新的战斗—为民奉献、自强不 息的进取精神,闪耀始终。 “红十三军在浙南 20 余县的广大区域内,动员组织了广大 民众投入革命,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为此 牺牲,他们共同谱写了近代中国革命斗争悲壮而光辉的历史。” 永嘉县党史研究会主任谢向荣认为,红十三军斗争的影响十分 深远,对红军挺进师的斗争及后来浙南地区的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2018 年开始,永嘉县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依托,围绕 “爱国教育、红色旅游”主题,打造总用地面积 9700 平方米,由军 部旧址、红军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广场等组成的红色教育基地, 去年完工并对外开放,现已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第三批浙 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同步启动的,还有通 景公路改建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依托红色文化,我 们以红色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基础设施,整治村 居环境,于去年 5 月合并六村组建形成红星社区,现获评 3A 景区村。”红星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胡秀忠说,下一步,红星社区 还将以红色精神引领基层党建,共同谱写红色新篇。 永嘉楠溪江竹筏漂流 永嘉楠溪江竹筏漂流叶新人 叶新人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 90 周年特别报道 T2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Jun-2020

4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推荐线路 初心闪耀始终 精神薪火永续img.wzrb.com.cn/epaperfile/20200605/20200605309516.pdf · 其中,红色旅游作为新型主题旅游形 式方兴未艾,红色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作用凸显,红色游和绿色游相融合,从点串联成线,推动“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变得多元而丰富,走得扎实而精彩。

红红绿绿融合中

融合中

风生水起时

风生水起时

本报记者 程潇潇

有一种怀念,经历时代风雨,愈加深重;有一种精神,跨越历史时空,薪火相传。

90 年前,楠溪江两岸,革命星火燎原——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这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的队伍,最盛时达6000余人,活动遍及浙南20余个县,浴血奋战4年多,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红十三军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及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浙南乃至浙江党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红色记忆中走来的永嘉,曾经开启农村“包产到户”的伟大实践;也曾经以小小的纽扣为钥匙开启小商品的大市场,让温州“敢为天下先”的声名鹊起;今天,她努力推动新的历史跨越,致力于新时代“两山”理论的实践,实现着“红加绿”融合发展,迈向富裕安康、生态宜居的全新未来。

血脉传承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永嘉人奋勇前行。

为进一步发挥红色精神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去年9月,永嘉县曾经通过《温州日报》等媒体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精神描述语,经座谈评审,最终挑选评定红十三军精神描述——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艰苦奋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民奉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岁月流转,当无数英雄故事浓缩为一段红色历史时,我们再一次踏上永嘉这片革命热土,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先烈精神。

线路1:D1: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苍坡古村】(中共瓯北县委成立地旧址)→【楠溪江绿道骑行】

D2:【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屿北古村】(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前溪舴艋舟漂流】

D3:【永嘉书院】→【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线路2:D1:【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十三军教

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苍坡古村】(中共瓯北县委成立地旧址)

D2:【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屿北古村】(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前溪舴艋舟漂流】

D3: 【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丽水古街】(“岩头事件”旧址)

线路3:D1:【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D2:【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红色屿北古村】

(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D3:【丽水古街】(“岩头事件”旧址)→【芙蓉古村】

(清正园)

线路1:【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丽水街】(“岩头事件”旧址)→【屿北古村】(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

线路2:【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线路3:【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前溪舴艋舟漂流】;

线路4:【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楠溪江(西岸)露营基地;

线路5:【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线路6:【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苍坡古村】(中共瓯北县委成立地旧址)→【芙蓉古村】(清正园)

线路7:【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丽水街】(“岩头事件”旧址)→【永嘉书院】

线路8:【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头龙头山】(永嘉县革命烈士陵园);

线路9:【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千石奥康工业园】→【报喜鸟集团】

线路10:【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亚龙教育装备公司】

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推荐线路推荐线路

线路1:D1: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群)→【竹筏漂流→【龙湾潭森林公园】(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正江山游击茅棚旧址);

D2:【屿北古村】(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中共瓯北县委驻地旧址)→【源头村】→【前溪舴艋舟漂流】

线路2:D1:【上塘屿山公园】(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永嘉书院】D2:【崖下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十三军

教育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

线路3:D1:【石桅岩】(红军哨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竹筏漂流】

在青山碧水间,不光有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充满了烙印着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红色旅游地。在饱览自然山川的同时,了解红色文化,为精神“补钙”,成为了越来越多单位组织活动和党员个人出游的选择。

深度挖掘文旅“富矿”,永嘉各行各业主动融入旅游业,催生了系列旅游新业态,丰富了文旅产业供给体系。精品酒店民宿、特色小镇、绿道骑行、田园综合体、红色培训基地等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丰富永嘉旅游的内涵。

从去年开始,永嘉吹响了“旅游再出发”的号角。产业形态大融合,深度聚焦一个发展定位,实施两大“国字号”创建,做好“三个三”文章,打造十大体系支撑示范项目……2019年 6月 14日下午,永嘉全县旅游发展暨 5A创建攻坚大会召开,明确“12310”的旅游发展思路,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在岩头镇英迪格酒店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岩头镇常务副镇长潘森鹏介绍,该酒店所在的春风楠溪小镇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成后将提供高品质住宿、餐饮、宴会、休闲服务,助推周边旅游服务升级,形成联动共铸度假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楠溪江旅游转型升级新引擎。

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的,是传统景区在挖掘潜力和加强旅游产品创新上更上层楼。龙瀑仙洞以打造温州首座6D玻璃悬索桥作为核心吸引物,游客人数迅猛增长。永嘉书院入选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入列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名单、苍坡入选浙江旅游总评榜“年度人气旅游景区村”、省自行车运动基地选址落地沙头镇豫章村、全市“十大美宿”评选永嘉独占6席……

旅游产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永嘉人民吃上旅游饭。永嘉充分利用独有的红绿资源优势,推进“旅游+”致富产业,发挥红色景区聚集效应,实现以人气做大流量,以流量推动发展。

一日游线路

二日游线路

初心闪耀始终 精神薪火永续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主编/伍秀蓉 版式/张毅 组版/林姬

电话:88869996邮箱:[email protected]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红十三军纪念馆新馆红十三军纪念馆新馆。。

T3

“有资源、有故事,却留不住人。”这样的难题,随着浙南红军小镇的落成,而有所改变。

为充分挖掘永嘉的红色资源,深化党性教育红色品牌建设,永嘉县于2018年启动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建设,总投资约3.23亿元。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红色教育基地、通景公路(岩表线)、五 村庄整治三大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规划了浙南红军小镇,带动永嘉“红绿融合”发展。

永嘉全域旅游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红绿融合中 风生水起时现在的“红军小镇”,让历史“活”了起来。总建筑面积约

1.4万平方米的红十三军教育基地,集展示教育培训、会议办公、景点观光、住宿饮食等功能于一体,拥有77间客房和可摆放25桌的大厅。

在红十三军纪念馆里,展馆服务部副经理黄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熟悉的解说词:“在陈文杰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还经常把自己的草鞋送给有需要的战士,自己却赤着脚行走在烈日暴晒的山路上,脚底烫起了泡也不以为意,为此,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赤脚大仙’……”

在她看来,这个2019年10月落成的纪念馆,不同于之前单一的红色教育模式,通过现场交流、音像教学和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将这段历史讲述出去,每个前来体会的人,都会获得不同的感悟。

一次团队参观活动中,黄勇带着一队退休教师参观红十三军教育基地,从纪念碑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哪位教师带头唱了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群人都跟着唱了起来,一路激昂愉悦地高歌到了纪念馆。“他们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以对那段历史感受特别深。”黄勇说,在解说的过程中,他们听得非常入神,还会和她讨论当时的情况,令她印象深刻。

借“红军小镇”位于全县中心地带的独特区位优势,红色基因和绿色生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黄勇介绍,基地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安排行程,将红色元素融入古村、漂流、自然风光、现代企业的参观体验行之中,时间1天至5天不等,深受培训观光团队欢迎。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地方特色红军小镇

围绕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产品、推广红色线路、发扬红色精神、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等重点工作,永嘉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传播,发动全社会参与,提升红色产业社会影响力,打造永嘉红色旅游推广品牌。

头戴红军帽,手持红旗,2019年5月11日上午,永嘉县体育馆广场全场3000多人共唱国歌,歌声中,永嘉县第十届重走红军路活动开幕。这个延续了10年的活动,从第一届120人扩大到第十届3000多人。每年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路线开展重走红军路活动。改活动从永嘉“走出去”,成为国内富有影响力的一张红色主题活动金名片。

在“红十三军”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永嘉进一步弘扬红色传统,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全县共有34处革命遗迹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

为盘活红色旅游资源,永嘉推出了以“红十三军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品链,开发了一批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有效扩充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着力打造一枚红色旅游的超级 IP。

在“红军小镇”的打造中,除了硬件的提升,基地还着力于党员干部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创立了红十三军红色经典培训。红军广场上,身穿迷彩服的党员干部昂首挺胸站着军姿,县党校中青班正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之前的培训,大多是展馆参观和理论学习活动,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军训,感受非常深刻。”学员施太永说,通过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红十三军专题课程,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强化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培训,让大家有更深的体验感。

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汪国勇介绍,在“红军小镇”二期工程中,将打造我省首个红色演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

深挖文化内涵 放大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产业融合发展 红绿资源为永嘉旅游赋能

三日游线路

永嘉全域旅游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尖

漫山桐花纷飞似雪,目之所及层峦叠翠,初夏的永嘉似乎不为热情的阳光感染,依旧一副清凉的模样。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鲜红的党旗更加耀眼。“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连日来,位于永嘉县岩头镇五 的中共永嘉县委党校红十三军教育基地游人不断,一批批党员干部和游客

纷至沓来,在这个曾留下过革命先烈英勇足迹的小山村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重新修建了红十三军教育基地,整治了村庄和道路,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不仅热闹起来了,而且也为村级集体带来新收入。近年来,永嘉县坚持把休闲旅游作为主攻方向,把全域旅游作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全县旅游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楠溪江旅游的知名度、品牌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其中,红色旅游作为新型主题旅游形

式方兴未艾,红色旅游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作用凸显,红色游和绿色游相融合,从点串联成线,推动“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变得多元而丰富,走得扎实而精彩。

怀抱理想 敢为人先让一脉相承的求真精神激励奋进

从温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被誉为“浙南革命圣地”的永嘉县岩头镇五 村,中国红十三军军部旧址——胡氏四份宗祠,就坐落于该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

时值初夏,眼见口字形的祠堂院落被茂盛的绿植环绕,院侧荷塘浮萍摇曳,静谧而安宁,祠堂正门上方有一块横匾,镌刻着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步入祠堂,中央天井方形水池池水清澈,厅堂两侧两间陋室——当年胡公冕和陈文杰的卧室,仍保持原样。正厅中央摆着一张四方桌、几张长凳,九人蜡像或坐或站,还原当年红十三军领军人物在此开会的场景,后方墙上,一面带着弹孔的军旗依然赤红如初……今天,红军十三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疫情来袭前,省内外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组织人员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不在少数。

时光回溯90年,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会合“赤化浙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议,于1930年5月3日在永嘉县五 村四份宗祠商议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事宜。5月 9日,各县红军游击队攻下枫林后,于枫林勉园召开红军战士大会,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为胡公冕、政委为金贯真、政治部主任为陈文杰,军部就设在五 胡氏四份宗祠。

以金贯真、胡公冕等为代表的浙南英雄儿女,在党的创立与大革命时期,就怀抱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理想,上下求索富民强国之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

率全省之先建立直属中央军委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践行中央武装斗争的方针,探索人民解放事业新道路。他们身上所迸射出的,是一种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这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一脉相承。

“红十三军精神激励着代代永嘉人。”周永友是永嘉县下日川村党委书记,该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楠溪江狮子岩景区的核心地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狮子岩是楠溪江客流量最大的景点,然而随着41省道改道,周边景点崛起,下日川村陷入发展瓶颈,“近年来,我们学习发扬红十三军的求真精神,不断求新求变寻找突破。目前,我们已与县旅游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村旅融合,助力乡村业态全面升级,让楠溪江的狮子岩区域重现昔日风光、重振雄风。 ”

艰苦奋战 不怕牺牲让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融入作为

1931年下半年,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雷高升率领红一团在永嘉、仙居、青田边境坚持斗争,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心腹之患。1932年1月,国民党成立“温台剿匪指挥部”,集中2000余人,将雷高升及其余部围困在人烟稀少且极度贫穷的少横坑一带山林中,采用“剿抚兼施”的办法,密令对雷高升部设计诱捕。雷高升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假意接受招安,伺机再起,遂于1932年 5月 23日,带领 70余人来到岩头东宗祠堂。国民党以

“点验改编”“照相留念”为名,将红军干部和战士分开,并丧心病狂地用机枪扫射红军战士,数十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雷高升等7名骨干被逮捕,后遭杀害。这便是红十三军历史上惨痛的“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的解体。

“死了老雷,还有平西;杀了家业,还有中飞;打死黄金,还有青枝……”当年的楠溪江畔,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十三军纪念馆馆长胡方松带我们参观“岩头事件”旧址,向我们娓娓诉

说那段历史。从岩头脱险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在永仙缙黄边境,坚持与国民党军作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眼前的东宗祠堂,位于丽水街景区入口处,前边是干净整洁的村道与美丽的荷塘,大门后有一古戏台。如今,祠堂为村中的文化礼堂,已成为当地人气颇旺的文化阵地。我们从胡方松口中得知,该祠堂系在旧址上重建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为岩头公社中学。“那时礼堂中央天井地面全是泥巴,一到下雨天泥地里便渗出红色的雨水,十分诡异。师生们相信,那一定是红十三军战士在这里流下过太多鲜血。”

审视历史,红十三军从事活动的浙南地区,地处国民党统治核心地带,工人阶级力量先天不足,工农武装战训素质不高,相比其他红军,十三军所处的环境更加艰苦。但红十三军纵横驰骋20多个县,主力坚持斗争4年多,发动战斗百多次,1700多名党员和红军战士牺牲,营连以上指挥员几乎全部捐躯,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艰苦奋战、不怕牺牲,是这支队伍贯穿始终的信念。

“红十三军精神,是永嘉人的精神支柱,至今这种精神还在延续。芙蓉村作为全市首个获得认定的‘千年古村落’,多年来,我们拒绝眼前的诱惑,而是为后代利益谋划,矢志不移践行古村落保护,同时积极探寻与村民利益的切合点。”芙蓉村党委副书记陈晓芙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放下架子,亲民;挑起担子,为民;找准路子,富民;当好孝子,敬民。他说,这也是芙蓉村全村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为民奉献 自强不息让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鞭策图强

山雨过后,洁白的油桐花落满了通往金贯真烈士陵墓的石阶。拾级而上,穿过廊亭,便到达位于岩头镇岩头村屿山南麓的金贯真烈士墓。不大的陵墓沉寂而肃穆,墓室后方靠正中

上方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体正面青石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金贯真烈士永垂不朽”。

金贯真是永嘉县岩头镇岩头村人。1930年5月20日,他到平阳布置作战任务途中,在温州城区被捕,在被押送至刑场的途中,仍沿途高呼革命口号。当晚,他壮烈牺牲,死前慷慨陈词:“我们是为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奋斗的。”面对敌人的逼问,高声回答:“所有劳苦群众都是我的同志!”金贯真牺牲后的同年 6月 11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李得钊在《红旗》上著文悼念,称其为“布尔什维克党员的模范。”8月,周恩来在莫斯科赞扬他是“浙江的金龙”。

许许多多个金贯真,组成了一支红十三军。红十三军活动期间,依靠群众、奉献群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坚贞不屈;在斗争过程中,勇往直前,宣传党与红军主张,建立苏维埃政权;主力部队斗争失利后,不屈不挠,余部坚持斗争,最后融入红军挺进师等队伍,开始新的战斗——为民奉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闪耀始终。

“红十三军在浙南20余县的广大区域内,动员组织了广大民众投入革命,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为此牺牲,他们共同谱写了近代中国革命斗争悲壮而光辉的历史。”永嘉县党史研究会主任谢向荣认为,红十三军斗争的影响十分深远,对红军挺进师的斗争及后来浙南地区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自2018年开始,永嘉县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依托,围绕“爱国教育、红色旅游”主题,打造总用地面积9700平方米,由军部旧址、红军历史纪念馆、纪念碑广场等组成的红色教育基地,去年完工并对外开放,现已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同步启动的,还有通景公路改建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依托红色文化,我们以红色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契机,提升基础设施,整治村居环境,于去年5月合并六村组建形成红星社区,现获评3A级景区村。”红星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胡秀忠说,下一步,红星社区还将以红色精神引领基层党建,共同谱写红色新篇。

永嘉楠溪江竹筏漂流永嘉楠溪江竹筏漂流。。 叶新人叶新人 摄摄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90周年特别报道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