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约会老传统 新瓶老酒干一杯 - shsjb.com ·...

1
焦点关注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张友明 美术编辑:朱织燕 电话:021-67812039 E-mail:[email protected] 05 语文约会老传统 新瓶老酒干一杯 —聚焦语文教材回归传统文化之后 9 1 日,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人手一 本“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这标志着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即将结 束。那么,何为“部编本”呢?所谓“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 织编写的教材。“部编本”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 长温儒敏介绍,这套教材前后从全国调集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 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实际参与过教材咨询等工作的专家学者 上百人。教材经过 30 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审读,多个省市几 十所学校试教。 早在今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总体目标提 到:到 2025 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研究 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要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 成果,使中国特色文化产品更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 强。9 1 日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版语文教材可视之 为在教育普及方面落实该意见的初步成果和有益尝试。 新学期新语文 师生家长甚欢 国庆节前,记者走访了松江部分学校和书店。“很不错呢,一年 级先学‘天、地、人’这类简单的汉字,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正在接外 孙回家的市民王阿姨告诉记者,她退休前是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语 文教材改头换面,很激动。“《三字经》等蒙学内容读来琅琅上口,配 上色彩明丽的插图,符合小孩的年龄特征,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帮 助。”王阿姨道出了新教材回归传统的特点。 在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四楼的新华书店里,家庭主妇林女士正 带着孩子选购图书,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读五年级、三年级、一 年级,她对语文教材换新相当关注,女儿唐嘉琳所使用的正是“部编 本”语文新教材,教材从封面到内容都和以前儿子使用的沪教版教 材不同,可以说是真正的“改头换面”了,有点“复古”的感觉,京剧脸 谱、国画剪纸、梅花鲤鱼和春节鞭炮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了教 材。唐嘉琳告诉记者,识字课很有趣,老师出示各种图片,在看图的 过程中就能轻松学习汉字。一名从事油画工作的市民表示,把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落实到教材中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弘扬传 统文化,新教材里不乏各种水墨画插图,单从视觉上就能激发青少 年去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据新华书店店员反映,新学期伊始,各类教辅书的销量与以往 相差无几,但绘本类图书的销量明显高于以往。正在挑选图书的市 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太小,他不主张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多读 点课外书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名陪女儿来书店翻看图画书的 家长表示,《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学校老师推荐阅读的,很不错,陪孩 子读书自己也能收获不少感动。原来,新教材每一单元设置了“和 大人一起读”栏目,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读完之后还得填写反 馈单。在被问及会不会敷衍应付时,该家长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因 为工作忙,很少陪孩子读书,现在新教材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没 时间也得抽时间读,孩子到学校要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交流的,敷 衍应付是不行的,也是不可取的。” 新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选用了许多经典的课文和插 图,如《画》《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篇目 陪伴“80 后”“90 后”走过了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例如:烈日下锄禾 滴汗的农夫,水中捞月的大小猴子,曲项而歌的红掌鹅,那些年活跃 在课文里的老插图几经辗转来到了新教材。在松江大学城,一名“80 后”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心欢喜,新教材让她“回到了童年”,熟 悉的课文、熟悉的插图,再见仿若故人。 返朴素也归真 众人神清气爽 新教材不仅看上去有“复古”之态,在体现精气神的内容设置上 也更注重与传统文化对接。古诗文比例大增尤为突出,据统计,小 学阶段 129 篇课文,古诗文占课文总数的三成,增幅高达 80%,初中 阶段 132 篇课文,古诗文占比高达四成。以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 例,除《咏鹅》《江南》《画》《悯农》《古朗月行》和《风》等 6 首古诗外,还 增设了专题栏目介绍楹联、成语、谚语和歇后蒙学诗等传统文化。 除了贴近传统文化外,教材对家国意识的强化也很明显。小学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开篇设置的“我上学了”以 3 个“我……”与学生 见面,“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从国家意识、身份 定位等方面引导小朋友开始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我是中国人”以 图画形式呈现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我是小学生”以《上 学歌》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我爱学语 文”则明确了语文“读书” “写字”和“讲故事听故事”的学习形式。 “真语文”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那么,何为传 统的语文教学?新教材在课程安排的细节上彰显了语文教学对传 统的恪守、对儿童的爱护。先学“天地人”,后学“aoe”,推后一个月 学拼音,这是新教材在课程设置上的显著变化。温儒敏在其博客坦 言,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的,古时蒙学读物教人识字,并 无注音帮助。“部编本”教材识字第一课呈现了“天、地、人、你、我、 他” 6 个楷体大字,打破先学拼音再学认字的惯例,把汉语、汉字摆到 第一位,一是表明拼音的“拐杖”作用,二是考虑到幼小衔接问题,避 免因拼音学习困难而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记者结合走访情 况做了一个抽样统计,每 5 个低年级学生里至少有一个认为拼音学 习有难度,约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孩子步入一年级之前并未系统学 过拼音。一线语文教师认为,学习拼音有难度实属正常,入学就学 拼音确实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米还需巧手妇,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视,不仅体现 在教材内容本身,还落实在教学过程中。8 月下旬,我区开展了小学 一年级语文使用统编教材培训活动,区语文教研员郑艳在活动发言 时特别强调了新教材“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编写理念。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上,新教材的 编写理念归根结底也要落实于教学实践。松江第三实验小学特级 语文教师谢江峰说:“读书读书,关键在于读,语文学科更要求多 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好古诗文,最好 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小学语文学习不必过多强调主题思想、意义 价值、艺术手法。传统文化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它是我们生 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自然渗透是最好的办 法,学生在接受过程中自如呼吸其精气是最好的状态。 同文同音同心 传统根深叶茂 《中庸》讲“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语文教材的统一践行了 “书同文”。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区域性差异明显,教育资源分布 不均,而全国统一使用教材可视为从教育源头减少差异的力举。据 一名区语文教研员介绍,部编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为编写依据,吸取了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加强 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 力的教材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编写依据 到教材教学目标均追求同文同音。 “真语文”除了指语文本质的真,还追求情感内容的真,语文学 科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 2017 年高考改革 方案》强调: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 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 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 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身体 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滋润学生则 是语文教材改革换新的题中之义。 谢江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文化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 的东西,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与“部编本”教材“树 德立人,润物无声”的编写理念相契合,新教材新血液,要求教育不 做表面文章。在教育普及层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点是课堂渗 透,结合新教材的内容,蜻蜓点水地推介传统文化;其次在于课外阅 读的拓展。温儒敏说,“语文教育的‘牛鼻子’就是培养读书兴趣”, “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的种子”。以松江第三实验小学为例,该校秉承 “向阳、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向日葵”课程, 每月开展一次针对教师的“葵园思享会”活动。教师读,学生读,家 长读,学校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与语文教育的本质,立足传统,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开设了“晨间阅读”“午间悦听”和“葵园故事会”等栏 目,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班级 QQ 群等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家长 三方共读共享。 “部编本”语文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和大人一起 读”是课外阅读进教材的有益尝试。据了解,家长对“亲子共读”大 多表示支持,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倍感茫然,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方 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中山小学,开学前夕,学校就组 织教师对新语文教材里“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研究,精心设计导 读,并将之制作成微视频,帮助家长指导孩子读书。 读前有指导,读后讲分享。在松江第三实验小学,新学期伊始, 学生们人手一本《葵园悦读之旅》评价手册,该手册的“阅读推荐”为 家长和孩子精心选列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涵盖绘本故事、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悦读足 迹”按月呈现,“今天我读书了”“家长周评价”和“老师月评价”三方 面记录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评而不批,重在鼓励学 生多读书;有任务无压力,评价形式轻松活泼接地气,如“了不起” “不错哇”“加油吧”“棒棒哒”“欧耶”“OK”等。周评月评不间断,学 生、家长、老师抱成团,读书活动持续开展,分享形式多种多样。 新教材新准备,要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给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学生的 课堂。与此同时,各种不良影响也形成气候,“百度依赖症”和“PPT 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不容回避。在新教材回归传统、重视读书的 大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要立足读,多读善思,争当读书的种子。鉴 于此,区教育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研读教材,交 流经验,考虑到教师参加培训占用工作时间影响学生上课,区教育 局在松江教育网上推出了网络教研,教师将提前录好的课件上传, 供大家讨论学习。 虚心接受审阅 理性看待差错 日前,有媒体报道“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最后一单元的 《名联欣赏》将楹联大家黄文中先生为西湖写的对联“水水山山处处 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里的“水水山山”误写为“山山水 水”。其实,教材出现文字性、规范性等差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早 2013 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也被指出有不少差错。不久前, 温儒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理应接受公众批 评审阅,但语文教材编写有其学科性特点,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正 常批评无可厚非,但肆意炒作、上纲上线势必会破坏学术生态。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 书,编校质量属合格。因此,公众应理性看待教材出错问题。当然, 教材编写机构理应追求完美,不能仅满足于及格线。目前,语文教 材古诗文比例大增,将教材编写引入公众评价机制未尝不可,专家 学者与民间高手强强联手,拓宽评价审阅渠道。立足教材而不局限 于教材,学生多实践,教师少讲授,家长少包办,形成良好的传统文 化学习氛围,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力,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深扎根、 广开枝。 □记者 王梅 文 见习记者 付希华 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Mar-2020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焦点关注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张友明 美术编辑:朱织燕 电话:021-67812039 E-mail:[email protected] 05

语文约会老传统新瓶老酒干一杯

——聚焦语文教材回归传统文化之后

9月1日,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人手一

本“部编本”语文教科书,这标志着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即将结

束。那么,何为“部编本”呢?所谓“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

织编写的教材。“部编本”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

长温儒敏介绍,这套教材前后从全国调集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

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实际参与过教材咨询等工作的专家学者

上百人。教材经过 30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审读,多个省市几

十所学校试教。

早在今年 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总体目标提

到: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研究

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要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

成果,使中国特色文化产品更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

强。9月 1日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版语文教材可视之

为在教育普及方面落实该意见的初步成果和有益尝试。

新学期新语文 师生家长甚欢国庆节前,记者走访了松江部分学校和书店。“很不错呢,一年

级先学‘天、地、人’这类简单的汉字,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正在接外

孙回家的市民王阿姨告诉记者,她退休前是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语

文教材改头换面,很激动。“《三字经》等蒙学内容读来琅琅上口,配

上色彩明丽的插图,符合小孩的年龄特征,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帮

助。”王阿姨道出了新教材回归传统的特点。

在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四楼的新华书店里,家庭主妇林女士正

带着孩子选购图书,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读五年级、三年级、一

年级,她对语文教材换新相当关注,女儿唐嘉琳所使用的正是“部编

本”语文新教材,教材从封面到内容都和以前儿子使用的沪教版教

材不同,可以说是真正的“改头换面”了,有点“复古”的感觉,京剧脸

谱、国画剪纸、梅花鲤鱼和春节鞭炮等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了教

材。唐嘉琳告诉记者,识字课很有趣,老师出示各种图片,在看图的

过程中就能轻松学习汉字。一名从事油画工作的市民表示,把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落实到教材中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弘扬传

统文化,新教材里不乏各种水墨画插图,单从视觉上就能激发青少

年去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据新华书店店员反映,新学期伊始,各类教辅书的销量与以往

相差无几,但绘本类图书的销量明显高于以往。正在挑选图书的市

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太小,他不主张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多读

点课外书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名陪女儿来书店翻看图画书的

家长表示,《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学校老师推荐阅读的,很不错,陪孩

子读书自己也能收获不少感动。原来,新教材每一单元设置了“和

大人一起读”栏目,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读完之后还得填写反

馈单。在被问及会不会敷衍应付时,该家长笑着告诉记者:“以前因

为工作忙,很少陪孩子读书,现在新教材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没

时间也得抽时间读,孩子到学校要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交流的,敷

衍应付是不行的,也是不可取的。”

新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选用了许多经典的课文和插

图,如《画》《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篇目

陪伴“80后”“90后”走过了属于他们的童年时光,例如:烈日下锄禾

滴汗的农夫,水中捞月的大小猴子,曲项而歌的红掌鹅,那些年活跃

在课文里的老插图几经辗转来到了新教材。在松江大学城,一名“80后”女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心欢喜,新教材让她“回到了童年”,熟

悉的课文、熟悉的插图,再见仿若故人。

返朴素也归真 众人神清气爽新教材不仅看上去有“复古”之态,在体现精气神的内容设置上

也更注重与传统文化对接。古诗文比例大增尤为突出,据统计,小

学阶段 129篇课文,古诗文占课文总数的三成,增幅高达 80%,初中

阶段 132篇课文,古诗文占比高达四成。以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为

例,除《咏鹅》《江南》《画》《悯农》《古朗月行》和《风》等6首古诗外,还

增设了专题栏目介绍楹联、成语、谚语和歇后蒙学诗等传统文化。

除了贴近传统文化外,教材对家国意识的强化也很明显。小学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开篇设置的“我上学了”以3个“我……”与学生

见面,“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从国家意识、身份

定位等方面引导小朋友开始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我是中国人”以

图画形式呈现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我是小学生”以《上

学歌》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我爱学语

文”则明确了语文“读书”“写字”和“讲故事听故事”的学习形式。

“真语文”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那么,何为传

统的语文教学?新教材在课程安排的细节上彰显了语文教学对传

统的恪守、对儿童的爱护。先学“天地人”,后学“a o e”,推后一个月

学拼音,这是新教材在课程设置上的显著变化。温儒敏在其博客坦

言,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的,古时蒙学读物教人识字,并

无注音帮助。“部编本”教材识字第一课呈现了“天、地、人、你、我、

他”6个楷体大字,打破先学拼音再学认字的惯例,把汉语、汉字摆到

第一位,一是表明拼音的“拐杖”作用,二是考虑到幼小衔接问题,避

免因拼音学习困难而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记者结合走访情

况做了一个抽样统计,每 5个低年级学生里至少有一个认为拼音学

习有难度,约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孩子步入一年级之前并未系统学

过拼音。一线语文教师认为,学习拼音有难度实属正常,入学就学

拼音确实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米还需巧手妇,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视,不仅体现

在教材内容本身,还落实在教学过程中。8月下旬,我区开展了小学

一年级语文使用统编教材培训活动,区语文教研员郑艳在活动发言

时特别强调了新教材“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编写理念。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上,新教材的

编写理念归根结底也要落实于教学实践。松江第三实验小学特级

语文教师谢江峰说:“读书读书,关键在于读,语文学科更要求多

读。”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好古诗文,最好

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小学语文学习不必过多强调主题思想、意义

价值、艺术手法。传统文化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它是我们生

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自然渗透是最好的办

法,学生在接受过程中自如呼吸其精气是最好的状态。

同文同音同心 传统根深叶茂《中庸》讲“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语文教材的统一践行了

“书同文”。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区域性差异明显,教育资源分布

不均,而全国统一使用教材可视为从教育源头减少差异的力举。据

一名区语文教研员介绍,部编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取了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加强

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

力的教材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编写依据

到教材教学目标均追求同文同音。

“真语文”除了指语文本质的真,还追求情感内容的真,语文学

科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2017年高考改革

方案》强调: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

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

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

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身体

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滋润学生则

是语文教材改革换新的题中之义。

谢江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文化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

的东西,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与“部编本”教材“树

德立人,润物无声”的编写理念相契合,新教材新血液,要求教育不

做表面文章。在教育普及层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点是课堂渗

透,结合新教材的内容,蜻蜓点水地推介传统文化;其次在于课外阅

读的拓展。温儒敏说,“语文教育的‘牛鼻子’就是培养读书兴趣”,

“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的种子”。以松江第三实验小学为例,该校秉承

“向阳、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向日葵”课程,

每月开展一次针对教师的“葵园思享会”活动。教师读,学生读,家

长读,学校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与语文教育的本质,立足传统,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开设了“晨间阅读”“午间悦听”和“葵园故事会”等栏

目,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平台实现学生、教师、家长

三方共读共享。

“部编本”语文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和大人一起

读”是课外阅读进教材的有益尝试。据了解,家长对“亲子共读”大

多表示支持,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倍感茫然,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方

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中山小学,开学前夕,学校就组

织教师对新语文教材里“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研究,精心设计导

读,并将之制作成微视频,帮助家长指导孩子读书。

读前有指导,读后讲分享。在松江第三实验小学,新学期伊始,

学生们人手一本《葵园悦读之旅》评价手册,该手册的“阅读推荐”为

家长和孩子精心选列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涵盖绘本故事、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悦读足

迹”按月呈现,“今天我读书了”“家长周评价”和“老师月评价”三方

面记录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评而不批,重在鼓励学

生多读书;有任务无压力,评价形式轻松活泼接地气,如“了不起”

“不错哇”“加油吧”“棒棒哒”“欧耶”“OK”等。周评月评不间断,学

生、家长、老师抱成团,读书活动持续开展,分享形式多种多样。

新教材新准备,要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给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便利,丰富了学生的

课堂。与此同时,各种不良影响也形成气候,“百度依赖症”和“PPT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不容回避。在新教材回归传统、重视读书的

大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要立足读,多读善思,争当读书的种子。鉴

于此,区教育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研读教材,交

流经验,考虑到教师参加培训占用工作时间影响学生上课,区教育

局在松江教育网上推出了网络教研,教师将提前录好的课件上传,

供大家讨论学习。

虚心接受审阅 理性看待差错日前,有媒体报道“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最后一单元的

《名联欣赏》将楹联大家黄文中先生为西湖写的对联“水水山山处处

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里的“水水山山”误写为“山山水

水”。其实,教材出现文字性、规范性等差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早

在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也被指出有不少差错。不久前,

温儒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理应接受公众批

评审阅,但语文教材编写有其学科性特点,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正

常批评无可厚非,但肆意炒作、上纲上线势必会破坏学术生态。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

书,编校质量属合格。因此,公众应理性看待教材出错问题。当然,

教材编写机构理应追求完美,不能仅满足于及格线。目前,语文教

材古诗文比例大增,将教材编写引入公众评价机制未尝不可,专家

学者与民间高手强强联手,拓宽评价审阅渠道。立足教材而不局限

于教材,学生多实践,教师少讲授,家长少包办,形成良好的传统文

化学习氛围,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力,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深扎根、

广开枝。

□记者 王梅 文 见习记者 付希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