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szb.wxrb.com/pc/attachment/202006/11/3ad7ffae-5cdf-4d26... ·...

1
周刊第 98 期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主编 浮云 编辑 刘丹 视觉 湛肹 组版 郑淑棉 05 江溪:老小区人防工程 标识牌换新颜 日前,江溪街道朗诗天萃苑的居民发 现单元楼门口多了一块“人员掩蔽工程引 导疏散图”标牌,上面清楚地标明了本楼 栋的位置、小区人防工程位置以及相对应 的疏散路线,顺着引导的线路可以到离自 己最近的人防出入口。这是新吴区人防 部门落实省市关于老小区人防工程标识 更新工作,在全市率先做的试点。此举将 进一步普及人防知识,同时也规范了人防 工程责任管理单位的制度责任,提高了人 防工程维护管理水平。两年内,江溪街道 将配合相关部门在辖区所有已竣工的人 防工程推广该举措。 硕放:《老娘舅做寿》 获市“群芳奖”银奖 近日,硕放街道精心编排的无锡评曲 《老娘舅做寿》获得无锡市“群芳奖”银 奖。硕放街道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秉承 “曲高和众、艺术养心”理念,注重培养群 众文化原创,陆续创作一批扎根生活,有 力量、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老娘舅做寿》 通过无锡评曲特有的“说唱”,生动表演了 社区发生的一些小事,讲述了退休老党员 老娘舅在社区家庭邻里和睦、党群和谐关 系、矛盾的聚焦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引领 作用。 梅村:引导居民 将环保理念化作行动 将环保理念化作实际行动。6月6 日,梅村街道“梅好家园”社区治理项目在 香梅一社区开展。荟瑞帮扶服务中心携 手香梅一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广场举行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我行我秀”亲子创意环 保时装秀活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巧 妙利用居民们收集来的各种废旧闲置材 料,制作漂亮的环保时装,开展废物回收 兑换绿植活动等,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方 式,引导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城镇绿色建筑 占新建建筑比例 100% 近日,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 了 2019 年全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新吴区以总分98分 的成绩,勇夺全市第一。据了解,2019 年,新吴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100%,完成新建节能建筑面积 162 万平 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1 万平方米,能 效测评标识项目6个,固定地震应急避难 场所7个,公共建筑中绿色运行标识项目 面积 16 万平方米,节能量达 1.85 万吨标 煤。新瑞医院作为全市唯一项目荣获 2019 年度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项目表扬 奖,并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成 为全市为数不多的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 之一。 “刷脸”进门! “门禁”系统管理群租房 群租房管理不再成为难题!近日,坊 前派出所利用新技术,在新丰苑三区推出 “人脸识别式”门禁系统,租户需在公安平 台上进行实名认证,通过后才可以“刷脸” 进楼。据悉,该“门禁”系统管理终端还设 置了9人以上入住权限,杜绝非法出租、 转租和 10 人以上租住等违法违规情况, 大大提升了群租房小区的安全度。 (综合报道 小刘) 近日,无锡绿篱笆先锋队新吴区绿循 环环保促进中心 120 名身着蓝马甲的志愿 者代表参加了在太湖沿岸开展的巡河护河 活动,通过河滩垃圾清理、样本采集、现场 检测、直观了解了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 与此同时,在太湖大溪港省级湿地公园景 区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处可见身穿红 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新吴区“蓝马 甲 ”“红马甲 ”,用行动守护着一方“生态 绿”,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身边 的水环境也很关注。”无锡绿篱笆先锋队新 吴区绿循环环保促进中心主任王华介绍, 他们作为全省沿江八市的代表参与长江大 保护行动。此次开展的“同饮一江水,共筑 绿篱笆”系列活动,主要是宣传水资源保 护,动员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环境守护 队列中来,发挥社会组织的“第三只眼”作 用,加强对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监督, 为长江筑起一道“绿篱笆”。此外,他们中 心还倡导可持续生活,促进居民节约能源、 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立足社区, 带动居民参与绿色志愿服务,践行绿色生 活。 这边长江有“绿篱笆”,另一边太湖也 有“守护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新安街道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 8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今年4月启动“太 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每逢周 末和节假日,都会组织党员、居民、青少年 等志愿者赴湿地公园和沿太湖道路开展志 愿服务。 “活动开展2个多月,太湖边的环境已 有了明显改善。志愿者们用‘志愿红’传递 文明、传播正能量,打造太湖湿地生态文明 的名片,获得了游客和居民一致好评。今 年,我们计划开展70场左右关于太湖湿地 生态保护活动,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打造天 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让文明成为一 种习惯。” “太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负责 人张磊表示,他们此次共有20余个党组织 和单位参与“太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系 列活动,先后开展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 “大美新安,你我同行”“踏春潋绿意,文明 伴我行”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接下来, 他们还将定期开展太湖水源保护、生态监 护、文明宣传引导等志愿活动。 (小刘) 新吴“蓝马甲”“红马甲”共护一方碧水 20多岁,在很多人还在为工作惆怅、 迷惘时,90后苗立勇已凭专业知识和工作 能力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收获 了多个省市乃至国家级荣誉,并开始带徒 弟,传授工作经验。说起成功的秘诀,苗 立勇脱口而出:努力认真、踏实肯干、善于 思考、热爱钻研、不惧困难! 点滴工作皆学问,立足岗位成专家。 在苗立勇认为,学校学的专业知识是工作 基础,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紧跟 公司成长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 己的业务能力。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专 业毕业的苗立勇到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 份有限公司担任制造中心工程师后,主要 从事 EPP 发泡材料的产品、工艺、技术、设 备等管理及开发工作。近年来,他开始配 合公司做一些难度较大研发项目开发及 管理工作,如发泡过程中自动取样调节装 置、投料过程中的自动加主料、辅料工艺 及装备的开发、“智能工厂”的工艺技术开 发及测试等。工作中,苗立勇把公司前 辈、业务公司技术人员、大学同学都作为 学习对象,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用于 “武装”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苗立勇的付出 也喜获了“丰收”。从 2017 年至 2018 年, 他连续获得了无锡技能状元、市劳模、市 技术能手、市青年岗位能手、第八届全国 技能大赛数控机床升级调试项目二等奖 等多个荣誉,彰显了新时代工匠风貌。对 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苗立勇则谦虚表示: “认真踏实对待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技术 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我获得这些荣誉都得 益于平时的积累。” 除了提升自我,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 作中,他还当起了“老师傅”,在公司带了 两个徒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了解公司 文化和掌握工作技能,提高新员工的工作 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加新员工的稳定性, 同时增加老员工的工作技能,他将理论知 识和新的工艺系统相结合,总结各种工作 经验,不定期组织车间操作人员、技术人 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培训,讲述各 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产品测试方法、质量 问题的排除方法等,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专 业知识的培训和手把手地操作指导,提升 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品的产 生,提高了产品品质。 (刘丹) 点滴工作皆学问 立足岗位成专家 —访 90 后“技术状元”苗立勇 三年行动计划放出一波 三年行动计划放出一波 红利 红利 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 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 3月,Nreal(优奈柯恩)混合现实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 5月,朗新科技产业园奠基开工,其中二期将作为朗新科技集 团“总部基地”; 6月,斯润天朗车联网总部基地落户……今年上半年,多个企业总部基地接连在无锡高新区“落地开花”。 “大型总部企业进驻,带来的不仅是税收的增加,还将吸引一系列和产业链有关的配套企业跟进,并且在人才集聚、科技 创新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无锡市纳税百强榜单上,无论是蝉联榜单第一名的阿斯利康,还 是首度进入榜单前三的 SK 海力士,都彰显了总部经济带来的“红利”, “总部经济”正成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企业总部化发展后,将投入更 多资源,从而坚定本地扎根发展的 决心。 朗新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将作 为朗新科技集团“总部基地”,带动 现有 30 多家合资及控股子公司及 上下游生态圈合作伙伴入驻协同发 展,预计可集聚约 8000 名科技人 才。朗新科技集团董事长徐长军表 示,有了这么多的合作伙伴,将助力 企业深耕本地。 跨国公司实现总部基地化发 展,将产生更多增资机会。在高新 区发展多年的养乐多,今年4月又 与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投资约3 亿元新建第二工厂。项目建成后, 养乐多无锡公司将成为养乐多在全 球规模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 生产基地。 一些企业总部进驻后,发展领 域不断拓展。SK海力士中国销售 总部落户高新区后,M8、学校、医 院等重大项目也纷至沓来。今年年 初,SK海力士再与高新区签署投资 合作协议,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园,打 造半导体产业总部经济集群。 总部经济产生集聚效应,坚定企业扎根决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高 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 区一方面充分利用在集成电路、新 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 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汽车零部 件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招引总部项 目落户。另一方面推动工厂总部化 工作,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 链” “技术链”高端延伸。目前,全区 经省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和功能性机构”已达 16 家,占全市 的半壁江山,同时累计完成“工厂总 部化”企业 140 多家。 物联网产业是高新区重点打造 的特色产业,其快速发展吸引了较 多相关企业的总部基地进驻。今 年 3 月,Nreal(优奈柯恩)混合现 实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高新 区。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 示,未来 Nreal 将结合 5G、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加快5G网 络布局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应用 场景。 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 研发总部项目发力。4月,亿利集团 无锡总部研发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 与高新区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亿利 集团董事长尹长敬说,亿利集团聚焦 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深耕商用车零 部件行业,无锡总部研发基地建成 后,将成为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和职能 总部。 依托优势和特色产业,吸引企业总部项目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高新区发 展总部经济虽然有较好的基础,成了 无锡总部经济高地,但与国内先进开 发区相比,在省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 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数量上,仍有不小 差距。对标找差发展总部经济,高新 区将奋起直追。 “6 月 5 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 加快推进总部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2020—2022 年)》出炉,这是提 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带动力和辐射 力的重要路径,更是率先建设世界格 局中的无锡高新区、现代化形态中的 无锡高新区的必然选择。”高新区相关 负责人表示。 根据计划,到 2022 年,高新区特 色总部经济发展生态圈将初步成形, 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 射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通过构建总 部经济发展载体,优化总部经济发展 路径,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形成总 部经济发展生态,打造更具创新力、带 动力的国家高新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顺利 实现发展总部经济目标,高新区强化 了相关要素保障。其中在优质人才方 面,积极开展高新区领军人才双倍增 计划。大力推进以产聚才、以研汇才 等人才集聚新模式,以实现扩大高级 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有效供 给的目标。 (安宇) 对标找差奋起直追,总部经济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ul-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szb.wxrb.com/pc/attachment/202006/11/3ad7ffae-5cdf-4d26... · 2020-06-11 · 绿篱笆”系列活动,主要是宣传水资源保 护,动员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环境守护

周刊第98期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主编 浮云 编辑 刘丹视觉 湛肹 组版 郑淑棉 05

江溪:老小区人防工程标识牌换新颜

日前,江溪街道朗诗天萃苑的居民发现单元楼门口多了一块“人员掩蔽工程引导疏散图”标牌,上面清楚地标明了本楼栋的位置、小区人防工程位置以及相对应的疏散路线,顺着引导的线路可以到离自己最近的人防出入口。这是新吴区人防部门落实省市关于老小区人防工程标识更新工作,在全市率先做的试点。此举将进一步普及人防知识,同时也规范了人防工程责任管理单位的制度责任,提高了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水平。两年内,江溪街道将配合相关部门在辖区所有已竣工的人防工程推广该举措。

硕放:《老娘舅做寿》获市“群芳奖”银奖

近日,硕放街道精心编排的无锡评曲《老娘舅做寿》获得无锡市“群芳奖”银奖。硕放街道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秉承

“曲高和众、艺术养心”理念,注重培养群众文化原创,陆续创作一批扎根生活,有力量、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老娘舅做寿》通过无锡评曲特有的“说唱”,生动表演了社区发生的一些小事,讲述了退休老党员老娘舅在社区家庭邻里和睦、党群和谐关系、矛盾的聚焦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梅村:引导居民将环保理念化作行动

将环保理念化作实际行动。6月 6日,梅村街道“梅好家园”社区治理项目在香梅一社区开展。荟瑞帮扶服务中心携手香梅一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行我秀”亲子创意环保时装秀活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巧妙利用居民们收集来的各种废旧闲置材料,制作漂亮的环保时装,开展废物回收兑换绿植活动等,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

近日,无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了2019年全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新吴区以总分98分的成绩,勇夺全市第一。据了解,2019年,新吴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完成新建节能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1万平方米,能效测评标识项目6个,固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个,公共建筑中绿色运行标识项目面积16万平方米,节能量达1.85万吨标煤。新瑞医院作为全市唯一项目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项目表扬奖,并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之一。

“刷脸”进门!“门禁”系统管理群租房

群租房管理不再成为难题!近日,坊前派出所利用新技术,在新丰苑三区推出

“人脸识别式”门禁系统,租户需在公安平台上进行实名认证,通过后才可以“刷脸”进楼。据悉,该“门禁”系统管理终端还设置了9人以上入住权限,杜绝非法出租、转租和10人以上租住等违法违规情况,大大提升了群租房小区的安全度。

(综合报道 小刘)

近日,无锡绿篱笆先锋队新吴区绿循环环保促进中心120名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在太湖沿岸开展的巡河护河活动,通过河滩垃圾清理、样本采集、现场检测、直观了解了太湖水生态环境现状。与此同时,在太湖大溪港省级湿地公园景区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新吴区“蓝马甲”“红马甲”,用行动守护着一方“生态绿”,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身边的水环境也很关注。”无锡绿篱笆先锋队新吴区绿循环环保促进中心主任王华介绍,他们作为全省沿江八市的代表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此次开展的“同饮一江水,共筑绿篱笆”系列活动,主要是宣传水资源保

护,动员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环境守护队列中来,发挥社会组织的“第三只眼”作用,加强对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监督,为长江筑起一道“绿篱笆”。此外,他们中心还倡导可持续生活,促进居民节约能源、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立足社区,带动居民参与绿色志愿服务,践行绿色生活。

这边长江有“绿篱笆”,另一边太湖也有“守护者”。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新安街道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今年4月启动“太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组织党员、居民、青少年等志愿者赴湿地公园和沿太湖道路开展志愿服务。

“活动开展2个多月,太湖边的环境已有了明显改善。志愿者们用‘志愿红’传递文明、传播正能量,打造太湖湿地生态文明的名片,获得了游客和居民一致好评。今年,我们计划开展70场左右关于太湖湿地生态保护活动,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太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负责人张磊表示,他们此次共有20余个党组织和单位参与“太湖湿地生态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

“大美新安,你我同行”“踏春潋绿意,文明伴我行”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接下来,他们还将定期开展太湖水源保护、生态监护、文明宣传引导等志愿活动。

(小刘)

新吴“蓝马甲”“红马甲”共护一方碧水

20多岁,在很多人还在为工作惆怅、迷惘时,90后苗立勇已凭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收获了多个省市乃至国家级荣誉,并开始带徒弟,传授工作经验。说起成功的秘诀,苗立勇脱口而出:努力认真、踏实肯干、善于思考、热爱钻研、不惧困难!

点滴工作皆学问,立足岗位成专家。在苗立勇认为,学校学的专业知识是工作基础,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紧跟公司成长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专

业毕业的苗立勇到无锡会通轻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制造中心工程师后,主要从事EPP发泡材料的产品、工艺、技术、设备等管理及开发工作。近年来,他开始配合公司做一些难度较大研发项目开发及管理工作,如发泡过程中自动取样调节装置、投料过程中的自动加主料、辅料工艺及装备的开发、“智能工厂”的工艺技术开发及测试等。工作中,苗立勇把公司前辈、业务公司技术人员、大学同学都作为学习对象,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用于

“武装”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苗立勇的付出也喜获了“丰收”。从2017年至2018年,他连续获得了无锡技能状元、市劳模、市技术能手、市青年岗位能手、第八届全国技能大赛数控机床升级调试项目二等奖等多个荣誉,彰显了新时代工匠风貌。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苗立勇则谦虚表示:

“认真踏实对待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技术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我获得这些荣誉都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除了提升自我,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他还当起了“老师傅”,在公司带了

两个徒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了解公司文化和掌握工作技能,提高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加新员工的稳定性,同时增加老员工的工作技能,他将理论知识和新的工艺系统相结合,总结各种工作经验,不定期组织车间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培训,讲述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产品测试方法、质量问题的排除方法等,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手把手地操作指导,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了产品品质。 (刘丹)

点滴工作皆学问 立足岗位成专家——访90后“技术状元”苗立勇

三年行动计划放出一波三年行动计划放出一波““红利红利””

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高新区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3月,Nreal(优奈柯恩)混合现实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5月,朗新科技产业园奠基开工,其中二期将作为朗新科技集

团“总部基地”;6月,斯润天朗车联网总部基地落户……今年上半年,多个企业总部基地接连在无锡高新区“落地开花”。“大型总部企业进驻,带来的不仅是税收的增加,还将吸引一系列和产业链有关的配套企业跟进,并且在人才集聚、科技

创新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去年无锡市纳税百强榜单上,无论是蝉联榜单第一名的阿斯利康,还是首度进入榜单前三的SK海力士,都彰显了总部经济带来的“红利”,“总部经济”正成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企业总部化发展后,将投入更多资源,从而坚定本地扎根发展的决心。

朗新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将作为朗新科技集团“总部基地”,带动现有30多家合资及控股子公司及上下游生态圈合作伙伴入驻协同发展,预计可集聚约8000名科技人才。朗新科技集团董事长徐长军表示,有了这么多的合作伙伴,将助力企业深耕本地。

跨国公司实现总部基地化发展,将产生更多增资机会。在高新

区发展多年的养乐多,今年4月又与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投资约3亿元新建第二工厂。项目建成后,养乐多无锡公司将成为养乐多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生产基地。

一些企业总部进驻后,发展领域不断拓展。SK海力士中国销售总部落户高新区后,M8、学校、医院等重大项目也纷至沓来。今年年初,SK海力士再与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建集成电路产业园,打造半导体产业总部经济集群。

总部经济产生集聚效应,坚定企业扎根决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高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一方面充分利用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招引总部项目落户。另一方面推动工厂总部化工作,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高端延伸。目前,全区经省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已达16家,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同时累计完成“工厂总部化”企业140多家。

物联网产业是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其快速发展吸引了较多相关企业的总部基地进驻。今

年3月,Nreal(优奈柯恩)混合现实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高新区。Nreal 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未来Nreal将结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加快5G网络布局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

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研发总部项目发力。4月,亿利集团无锡总部研发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与高新区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亿利集团董事长尹长敬说,亿利集团聚焦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深耕商用车零部件行业,无锡总部研发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和职能总部。

依托优势和特色产业,吸引企业总部项目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虽然有较好的基础,成了无锡总部经济高地,但与国内先进开发区相比,在省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数量上,仍有不小差距。对标找差发展总部经济,高新区将奋起直追。

“6月5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加快推进总部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炉,这是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的重要路径,更是率先建设世界格局中的无锡高新区、现代化形态中的无锡高新区的必然选择。”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计划,到2022年,高新区特色总部经济发展生态圈将初步成形,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通过构建总部经济发展载体,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路径,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形成总部经济发展生态,打造更具创新力、带动力的国家高新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顺利实现发展总部经济目标,高新区强化了相关要素保障。其中在优质人才方面,积极开展高新区领军人才双倍增计划。大力推进以产聚才、以研汇才等人才集聚新模式,以实现扩大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有效供给的目标。

(安宇)

对标找差奋起直追,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