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诗风一律的年代,他让人耳目一新cdwb.cdyee.com/images/2018-12/13/a14/cdwb20181213a14.pdf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为一...

1
2018 12 13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郑 彦 电话: 7727162 传真: 7709119 排版:于霞校对:刘虹 14 ·沅澧文化 在那诗风一律的年代,他让人耳目一新 近日,著名诗人昌耀诗歌研讨会在常德柳叶湖畔召开。 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丘陵表示,常德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有魅力的城市,昌耀诞生在常德是有文化基因 的。他说,在中国诗歌史上,昌耀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在社会上、在他的故乡常德,对昌耀的认可还不够,希望通过举 办本次研讨会,在学术界引起更多的交流,取得更多的成果。《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认为,昌耀是那种越读越觉得博大深厚 的诗人,他拥有多元文化交织的生活背景和独自一人孤独隔绝的存在背景—高原上的蛮荒与艰苦,还在湖湘文化影响 下具有儒家精神,一种担当感、进取心与建功立业的冲动,和在革命历史中产生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昌耀远比 一些只是受了一点西方现代主义和革命抒情主义影响的朦胧诗人更耐咀嚼。李少君还谈到,昌耀在艺术上也显现相当的 独特性和创造性,无论创作的题材还是诗歌手法都与众不同。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昌耀的诗歌显示 出独特的品格,在同时代潮流中巍然自 立。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在谈论 昌耀早期诗歌时说,“须知那是诗风一律、 形象贫乏而单一的年代,而昌耀却以罕见 的奇异出现于周遭的凡俗中”。著名诗 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把 昌耀的写作称之为“昌耀体”,得到了普遍 认同。他认为,正是这种“昌耀体”使昌耀 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为一 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著名学者、 《昌耀评传》作者燎原先生证实,“昌耀体” 的说法系首次提出,堪称本次研讨会的标 志性成果。燎原表示,“深重的苦难感和 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 大地气质,现代生存激烈精神冲突中悲悯 的平民情怀和博大坚定的道义担当,构成 了他在诗艺和精神上对当代汉语诗歌无 可替代的贡献”。著名评论家、上海师范 大学教授钱文亮则认同昌耀属于“强力诗 人”的说法,他认为“这样的诗人往往为正 统、主流的时代风尚所不容,却又以其对 主流诗歌传统的大胆背离而表达了时代 真正的精神内涵”。 著名评论家、海南大学教授耿占春既 从社会学的角度谈到昌耀诗歌“精神传 记”的特点,又从语言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昌耀的语言“如同缓慢积累的溶 岩,仿佛是石化过程所形成的广阔的语言 地质学;常常使用断句、停顿、单音字、转折 控制语言,分解和节制地使用语言……” 著名诗人谭克修、评论家胡 亮也都讲到了昌耀 诗歌的语言问 题。谭克修 提到,“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 昌耀给我们做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 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 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 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 起血脉联系”。胡亮则称“他大量启用古 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 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 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 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 面感”。 会上还对昌耀部分作品进行了解读。著名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 授敬文东分析了昌耀短诗《斯人》:“这首诗真正体现了昌耀作为一个大 诗人的品质,里面的时空非常浩大。在《斯人》之后,昌耀进入了真正作 为一个大诗人的写作、自觉的写作。”评论家、《写作》杂志副主编荣光启 认为,不能忽略昌耀诗歌中的宗教因素,尤其是《圣经》中旧约的影响。 著名评论家、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吴投文着重谈了长诗《慈航》:“似乎是一 部‘爱的史书’,诗人对大爱的皈依和对至善的趋赴显示出主题的博大深 邃,在精神史的视野中呈现出一种卓异的美学追求,把孤独的个体的情 怀在极为开阔的高原背景的衬托下提升到宗教精神的高度。”评论家、长 沙理工大学教授易彬则以“城堡,宿命永恒不变的感伤主题”分析了昌耀 长诗《哈拉库图》与其精神历程的关系。评论家、译者、湖南文理学院副 教授程一身提到,对于研究者来说,总是掌握信息越多越好,还有一些昌 耀的书信没有公开,昌耀研究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 谢冕: 读昌耀早期的诗,他的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生僻 的意象,让人有一种震颤的惊异。须知那是诗风一 律、形象贫乏而单一的年代,而昌耀却以罕见的奇异 出现于周遭的凡俗之中。 昌耀特异之处是,当所有的诗人都被要求按照一 定的方式写作的时候,他依然故我,他坚持独立的自 我表达,他的写作仅仅属于他自己。 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 我看来,是他形成了一种独异的和他的生命及美学追 求相称的文体,如果挪用诗人西川对他自己的一个说 法“ 西川体 ”,我们可以称之为“ 昌耀体 ”。正是这种 “昌耀体”使昌耀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 为一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也正是以这种“昌 耀体 ”,昌耀对其“ 早期诗 ”进行了重写 ,而重写的目的 之一,也是为了把早期盲目的写作纳入到这种自觉的 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中来。 “昌耀体”的明显标记,首先来自与汉语言传统资 源的接通,由此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和调性, 带来了文白之间的句法张力,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 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 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 就社会影响力而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昌耀无 疑远逊于北岛,但在诗歌界内部,昌耀是公认的大诗 人,昌耀显示的诗歌现代性的多种维度,启迪了当代 中国诗歌。昌耀的意义,在于对此前单一的现代性认 识的一个修正。 在上世纪80年代单一现代性的叙事逻辑里,昌 耀是不可能获得更高声誉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 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不只有以西方为标准的那种现代 性,还可能有一种立足自身传统的具有主体性同时兼 具包容性开放性的现代性,而且,这种美学标准和艺 术标准是我们自身可以本能地判断的,具有亲切感、 自主性和自觉意识的,而这,也许还是真正的中国诗 歌的现代方向。 诗人胡丘陵: 我个人认为,用流行话语来 讲,昌耀诗歌是符合主旋律的,是 非常契合于时代的。他的诗歌将 在当下和未来对我们的写作 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他 对语言的探索非常有意 义,值得我们借鉴。 来源:诗刊社 在同时代潮流中,显示出独特的品格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上,给我们做了示范 还有一些昌耀的书信没有公开 研究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会议发言及论文摘录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Sep-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在那诗风一律的年代,他让人耳目一新cdwb.cdyee.com/images/2018-12/13/A14/CDWB20181213A14.pdf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为一 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著名学者、

2018年 12月 13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郑 彦 电话:7727162 传真:7709119排版:于 霞 校对:刘 虹 14·沅澧文化

在那诗风一律的年代,他让人耳目一新

近日,著名诗人昌耀诗歌研讨会在常德柳叶湖畔召开。

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丘陵表示,常德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有魅力的城市,昌耀诞生在常德是有文化基因

的。他说,在中国诗歌史上,昌耀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在社会上、在他的故乡常德,对昌耀的认可还不够,希望通过举

办本次研讨会,在学术界引起更多的交流,取得更多的成果。《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认为,昌耀是那种越读越觉得博大深厚

的诗人,他拥有多元文化交织的生活背景和独自一人孤独隔绝的存在背景——高原上的蛮荒与艰苦,还在湖湘文化影响

下具有儒家精神,一种担当感、进取心与建功立业的冲动,和在革命历史中产生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昌耀远比

一些只是受了一点西方现代主义和革命抒情主义影响的朦胧诗人更耐咀嚼。李少君还谈到,昌耀在艺术上也显现相当的

独特性和创造性,无论创作的题材还是诗歌手法都与众不同。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昌耀的诗歌显示

出独特的品格,在同时代潮流中巍然自

立。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在谈论

昌耀早期诗歌时说,“须知那是诗风一律、

形象贫乏而单一的年代,而昌耀却以罕见

的奇异出现于周遭的凡俗中”。著名诗

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把

昌耀的写作称之为“昌耀体”,得到了普遍

认同。他认为,正是这种“昌耀体”使昌耀

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为一

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著名学者、

《昌耀评传》作者燎原先生证实,“昌耀体”

的说法系首次提出,堪称本次研讨会的标

志性成果。燎原表示,“深重的苦难感和

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

大地气质,现代生存激烈精神冲突中悲悯

的平民情怀和博大坚定的道义担当,构成

了他在诗艺和精神上对当代汉语诗歌无

可替代的贡献”。著名评论家、上海师范

大学教授钱文亮则认同昌耀属于“强力诗

人”的说法,他认为“这样的诗人往往为正

统、主流的时代风尚所不容,却又以其对

主流诗歌传统的大胆背离而表达了时代

真正的精神内涵”。

著名评论家、海南大学教授耿占春既

从社会学的角度谈到昌耀诗歌“精神传

记”的特点,又从语言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昌耀的语言“如同缓慢积累的溶

岩,仿佛是石化过程所形成的广阔的语言

地质学;常常使用断句、停顿、单音字、转折

控制语言,分解和节制地使用语言……”

著名诗人谭克修、评论家胡

亮也都讲到了昌耀

诗 歌 的 语 言 问

题 。 谭 克 修

提到,“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

昌耀给我们做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

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

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

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

起血脉联系”。胡亮则称“他大量启用古

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

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

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

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

面感”。

会上还对昌耀部分作品进行了解读。著名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

授敬文东分析了昌耀短诗《斯人》:“这首诗真正体现了昌耀作为一个大

诗人的品质,里面的时空非常浩大。在《斯人》之后,昌耀进入了真正作

为一个大诗人的写作、自觉的写作。”评论家、《写作》杂志副主编荣光启

认为,不能忽略昌耀诗歌中的宗教因素,尤其是《圣经》中旧约的影响。

著名评论家、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吴投文着重谈了长诗《慈航》:“似乎是一

部‘爱的史书’,诗人对大爱的皈依和对至善的趋赴显示出主题的博大深

邃,在精神史的视野中呈现出一种卓异的美学追求,把孤独的个体的情

怀在极为开阔的高原背景的衬托下提升到宗教精神的高度。”评论家、长

沙理工大学教授易彬则以“城堡,宿命永恒不变的感伤主题”分析了昌耀

长诗《哈拉库图》与其精神历程的关系。评论家、译者、湖南文理学院副

教授程一身提到,对于研究者来说,总是掌握信息越多越好,还有一些昌

耀的书信没有公开,昌耀研究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冕:

读昌耀早期的诗,他的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生僻

的意象,让人有一种震颤的惊异。须知那是诗风一

律、形象贫乏而单一的年代,而昌耀却以罕见的奇异

出现于周遭的凡俗之中。

昌耀特异之处是,当所有的诗人都被要求按照一

定的方式写作的时候,他依然故我,他坚持独立的自

我表达,他的写作仅仅属于他自己。

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家新: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

我看来,是他形成了一种独异的和他的生命及美学追

求相称的文体,如果挪用诗人西川对他自己的一个说

法“西川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

“昌耀体”使昌耀和他的同代诗人明显地区别开来,成

为一种独特的强有力的语言存在。也正是以这种“昌

耀体”,昌耀对其“早期诗”进行了重写,而重写的目的

之一,也是为了把早期盲目的写作纳入到这种自觉的

美学追求和语言铸造中来。

“昌耀体”的明显标记,首先来自与汉语言传统资

源的接通,由此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和调性,

带来了文白之间的句法张力,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

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

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 李少君:就社会影响力而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昌耀无

疑远逊于北岛,但在诗歌界内部,昌耀是公认的大诗

人,昌耀显示的诗歌现代性的多种维度,启迪了当代

中国诗歌。昌耀的意义,在于对此前单一的现代性认

识的一个修正。

在上世纪 80年代单一现代性的叙事逻辑里,昌

耀是不可能获得更高声誉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

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不只有以西方为标准的那种现代

性,还可能有一种立足自身传统的具有主体性同时兼

具包容性开放性的现代性,而且,这种美学标准和艺

术标准是我们自身可以本能地判断的,具有亲切感、

自主性和自觉意识的,而这,也许还是真正的中国诗

歌的现代方向。

诗人胡丘陵:我个人认为,用流行话语来

讲,昌耀诗歌是符合主旋律的,是

非常契合于时代的。他的诗歌将

在当下和未来对我们的写作

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他

对语言的探索非常有意

义,值得我们借鉴。

■来源:诗刊社

在同时代潮流中,显示出独特的品格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上,给我们做了示范

还有一些昌耀的书信没有公开研究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会议发言及论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