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2月新書搶先看

2
編輯病部落格http://titan3.pixnet.net/blog 編輯也噗浪http://www.plurk.com/titan3 大田出版在臉書http://www.facebook.com/titan3publishing 電話:(02)23696315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5 4 樓之3 大田新品快報 2012 VOL.02Freepaper本書獨一無二提供: *可以調整孩子散漫行為的遊戲 *可以減少孩子鬧彆扭的遊戲 *可以降低孩子不安全感的遊戲 *可以讓媽媽變幸福的遊戲 *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豐富的遊戲 *可以讓孩子有責任感的遊戲 *可以幫助發育遲緩孩子的遊戲 媽媽正確的遊戲態度: *媽媽不是遊戲裡面的主角。 *在考慮媽媽的想法之前,要先考慮孩子的想法。 *把孩子的行為與想法,跟情緒連貫而表達出來。 *媽媽不來製定遊戲的內容。 *把主詞從「媽媽」改成「你」。 *讓他自己來解決問題。 *包容與限制,要捉住這兩隻兔子。 *訓練孩子選擇的方法。 *慢慢行走的孩子、快速奔跑的媽媽。 *調解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 1965 TOPOUTIMAES http://www.fukudayukihiko.com 20種動物給你的睡眠補給品! 只需在睡前看它三分鐘包準你呼呼大睡,夢裡也在笑! 福田幸廣◎文字.攝影 張東君◎譯 李永愛◎著 孔祥柏◎譯 當孩子說:媽媽我今天考試考壞了,我真是個大傻瓜! 你要如何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提出要求: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要全部! 你要如何了解孩子到底真正想要什麼? 當孩子無法集中精神,鬧脾氣,沒有安全感。 你要如何傾聽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世界? 擁有兒童輔導博士學位,在大學擔任社會教育研究所的兼任教授,同時 也是遊戲治療機構兒童研究所所長,李永愛博士長期透過遊戲的方式來 輔導許多兒童,接觸無數案例而提出驚人的發現與觀念: 靠著「玩遊戲」,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進而能夠與孩 子溝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情緒與專長。 【內容搶先讀】 媽媽不是遊戲裡面的主角 為了形成正面的自我尊重感,最先做的事情就是要 讓孩子確信:「啊!我是真的有受到關愛。」而這種 確信感是在媽媽完全包容自己、喜歡自己、真心想要 相聚在一起、而且又可以得到喜悅之下累積形成的。 其最確實、又最容易形成的秘訣,正是遊戲。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而且最愉快的溝通管道。所 以光是陪孩子愉快地玩遊戲,孩子就可以充分地感受 到自己有受到關愛。不過遊戲的時候要注意的重點就 是,遊戲的主角不是媽媽,而是孩子。 下面的例子,是遇到難題就不想去解決、而且缺乏 自立心而不想去兒童之家的四歲英姬,與媽媽之間的 遊戲場面: 媽媽:哇嗚~,這裡什麼東西這麼多呀? 英姬:是動物耶。(拿出兔子) 媽媽:妳好像最喜歡兔子了呢,帶過來餵它吃一點 東西好了。這裡好像是個洞穴呢。我們來幫兔子蓋一 個它們方便住的家好不好?妳看那些兔子,如果我們 幫也它們蓋房子,它們一定會很高興。 英姬:嗯。 媽媽:(從裡面拿出很多東西)兔子喜歡什麼呢? 英姬:(拿出樹木)會喜歡這個嗎? 媽媽:跟媽媽一起來蓋兔子要住的家吧?兔子住村 莊,樹木應該也很多,對吧? (好像在演口述童話一般)它們應該也餓了吧。 英姬:(假裝在餵兔子吃草)喃喃,喃喃。 媽媽:(好像在演口述童話一般)是雨季耶,雨 季。雨下得很多,所以可以吃的東西變多了呢。妳看 草長的好茂盛喔。 英姬:(仍然假裝在餵兔子吃草)喃喃,喃喃。 媽媽:雨停了之後現在輪到花要開了,兔子們也高 興的互相恩愛呢。 這場遊戲的主角,到底是英姬?還是媽媽呢?答 案是媽媽。在這場遊戲裡面,英姬慢慢變成了觀眾。 媽媽雖然有很認真地陪孩子玩,但是卻犯下了一項 錯誤。為了培養孩子正面的自我尊重感,是要包容孩 子‘所有的’事物,但媽媽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 了。唯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按照自己的意思去 玩,孩子才會認為媽媽是包容自己‘所有的’事物。 否則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就這麼放置英姬成為媽媽遊 戲中的觀眾,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開始消失、不再 想要親自來解決問題,而會把所有的事情都依賴給媽 媽。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可以把遊戲態度按照下列所示 的內容一般去改變一下,那麼就會好很多: 媽媽:哇嗚~,這裡什麼東西這麼多呢? 英姬:是動物耶。(拿出兔子) 媽媽:原來是動物啊。妳從裡面挑了一隻兔子出來 呀。 英姬:兔子現在要吃草…媽媽並不需要自己去添加故事的內容,而只要接受 孩子所說的話就行了。然後就這麼放著讓孩子自己去 編製故事內容,那麼孩子就會成為遊戲裡面真正的主 角,並且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遊戲的內容。這麼 一來,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真正有受到尊重, 媽媽則是會感到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壓力沒 那麼沈重,這樣才能放鬆心情來陪孩子玩。 《你今天 睡飽了沒?》 《媽媽也是遊戲專家》 有自己的頭那麼大的北寄貝是牠最喜歡的食物,牠也會吃 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吃太飽了,還拿著貝呢,就突然 開始打起盹來了。過了一會,不睏了以後才又繼續吃。 在岬馬還小的時候,大家都是成天睡呀睡。 白天也要悠哉睡覺。 熟睡到簡直快要打呼的加州海獺。牠在沒有水流的海口峽 灣睡覺。等到牠總算發現潮水退時,已經躺在陸地上了。 剛睡醒的海獺,好像有點嚇一跳。 跟孩子溝通道理,不如跟孩子玩遊戲 80個包含情緒、個性、心情還有建立自我價值的遊戲菜單

Upload: titan-chen

Post on 22-Mar-2016

2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大田2012年2月新書搶先看-《你今天睡飽了沒?》、《媽媽也是遊戲專家》、褚士瑩《給自己的10樣人生禮物》、鍾文音《暗室微光》

TRANSCRIPT

Page 1: 大田2月新書搶先看

編輯病部落格ht tp:// t i tan3.p ixnet .net/b log編輯也噗浪ht tp://www.plurk.com/t i tan3大田出版在臉書ht tp://www.facebook.com/t i tan3publ ish ing電話: (02)23696315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5號4樓之3大田新品快報

【2012 VOL.02.Freepaper】

在拍攝地點最讓我期待的,就是在現場睡覺這件

事。在大自然裡打盹,真是最舒服最棒的事啊!花

很多時間讓動物們放下警戒心,然後在牠們旁邊一

起睡覺,更是人生一大樂事。希望我今後也還能看

見更多動物的「幸福睡覺時間」!

本書獨一無二提供:

*可以調整孩子散漫行為的遊戲

*可以減少孩子鬧彆扭的遊戲

*可以降低孩子不安全感的遊戲

*可以讓媽媽變幸福的遊戲

*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豐富的遊戲

*可以讓孩子有責任感的遊戲

*可以幫助發育遲緩孩子的遊戲

媽媽正確的遊戲態度:

*媽媽不是遊戲裡面的主角。

*在考慮媽媽的想法之前,要先考慮孩子的想法。

*把孩子的行為與想法,跟情緒連貫而表達出來。

*媽媽不來製定遊戲的內容。

*把主詞從「媽媽」改成「你」。

*讓他自己來解決問題。

*包容與限制,要捉住這兩隻兔子。

*訓練孩子選擇的方法。

*慢慢行走的孩子、快速奔跑的媽媽。

*調解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

關於

福田幸廣

1965

年出生、日本大學農獸醫學部畢業。

以「山也不錯,海更棒」為座右銘,上山下海到有喜歡的動物們棲息

的場所們採訪。一年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野外度過。現在主宰攝影圖書

館「T

OPOUTIMAES

」。除了出借攝影作品外,也企劃攝影展等等。

歡迎參觀他的作品http://w

ww.fukudayukihiko.com

20種動物給你的睡眠補給品!只需在睡前看它三分鐘包準你呼呼大睡,夢裡也在笑!福田幸廣◎文字.攝影 張東君◎譯

李永愛◎著 孔祥柏◎譯

當孩子說:媽媽我今天考試考壞了,我真是個大傻瓜!

你要如何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提出要求: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要全部!

你要如何了解孩子到底真正想要什麼?

當孩子無法集中精神,鬧脾氣,沒有安全感。

你要如何傾聽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心世界?

擁有兒童輔導博士學位,在大學擔任社會教育研究所的兼任教授,同時

也是遊戲治療機構兒童研究所所長,李永愛博士長期透過遊戲的方式來

輔導許多兒童,接觸無數案例而提出驚人的發現與觀念:

靠著「玩遊戲」,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進而能夠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情緒與專長。

【內容搶先讀】

媽媽不是遊戲裡面的主角

為了形成正面的自我尊重感,最先做的事情就是要

讓孩子確信:「啊!我是真的有受到關愛。」而這種

確信感是在媽媽完全包容自己、喜歡自己、真心想要

相聚在一起、而且又可以得到喜悅之下累積形成的。

其最確實、又最容易形成的秘訣,正是遊戲。

遊戲是孩子最自然、而且最愉快的溝通管道。所

以光是陪孩子愉快地玩遊戲,孩子就可以充分地感受

到自己有受到關愛。不過遊戲的時候要注意的重點就

是,遊戲的主角不是媽媽,而是孩子。

下面的例子,是遇到難題就不想去解決、而且缺乏

自立心而不想去兒童之家的四歲英姬,與媽媽之間的

遊戲場面:

媽媽:哇嗚~,這裡什麼東西這麼多呀?

英姬:是動物耶。(拿出兔子)

媽媽:妳好像最喜歡兔子了呢,帶過來餵它吃一點

東西好了。這裡好像是個洞穴呢。我們來幫兔子蓋一

個它們方便住的家好不好?妳看那些兔子,如果我們

幫也它們蓋房子,它們一定會很高興。

英姬:嗯。

媽媽:(從裡面拿出很多東西)兔子喜歡什麼呢?

英姬:(拿出樹木)會喜歡這個嗎?

媽媽:跟媽媽一起來蓋兔子要住的家吧?兔子住村

莊,樹木應該也很多,對吧?

(好像在演口述童話一般)它們應該也餓了吧。

英姬:(假裝在餵兔子吃草)喃喃,喃喃。

媽媽:(好像在演口述童話一般)是雨季耶,雨

季。雨下得很多,所以可以吃的東西變多了呢。妳看

草長的好茂盛喔。

英姬:(仍然假裝在餵兔子吃草)喃喃,喃喃。

媽媽:雨停了之後現在輪到花要開了,兔子們也高

興的互相恩愛呢。

這場遊戲的主角,到底是英姬?還是媽媽呢?答

案是媽媽。在這場遊戲裡面,英姬慢慢變成了觀眾。

媽媽雖然有很認真地陪孩子玩,但是卻犯下了一項

錯誤。為了培養孩子正面的自我尊重感,是要包容孩

子‘所有的’事物,但媽媽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

了。唯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按照自己的意思去

玩,孩子才會認為媽媽是包容自己‘所有的’事物。

否則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就這麼放置英姬成為媽媽遊

戲中的觀眾,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開始消失、不再

想要親自來解決問題,而會把所有的事情都依賴給媽

媽。這個時候如果媽媽可以把遊戲態度按照下列所示

的內容一般去改變一下,那麼就會好很多:

媽媽:哇嗚~,這裡什麼東西這麼多呢?

英姬:是動物耶。(拿出兔子)

媽媽:原來是動物啊。妳從裡面挑了一隻兔子出來

呀。

英姬:兔子現在要吃草…。

媽媽並不需要自己去添加故事的內容,而只要接受

孩子所說的話就行了。然後就這麼放著讓孩子自己去

編製故事內容,那麼孩子就會成為遊戲裡面真正的主

角,並且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遊戲的內容。這麼

一來,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真正有受到尊重,

媽媽則是會感到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壓力沒

那麼沈重,這樣才能放鬆心情來陪孩子玩。

《你今天睡飽了沒?》

《媽媽也是遊戲專家》

有自己的頭那麼大的北寄貝是牠最喜歡的食物,牠也會吃

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吃太飽了,還拿著貝呢,就突然

開始打起盹來了。過了一會,不睏了以後才又繼續吃。

在岬馬還小的時候,大家都是成天睡呀睡。 白天也要悠哉睡覺。

熟睡到簡直快要打呼的加州海獺。牠在沒有水流的海口峽灣睡覺。等到牠總算發現潮水退時,已經躺在陸地上了。剛睡醒的海獺,好像有點嚇一跳。

跟孩子溝通道理,不如跟孩子玩遊戲

80個包含情緒、個性、心情還有建立自我價值的遊戲菜單

Page 2: 大田2月新書搶先看

2 月 新 品 出 版

關於 褚士瑩:他在小學三年級時萌生環遊世界的想法,未滿20歲開始出發,至今從未停止過。如今每年的飛行里程數,可以繞地球6圈,每年的航海里程數,可以環繞地球1圈。他說年輕人給自己一份最好的人生禮物,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和雙腳去認識世界。

第6件禮物 接納生命的起與落

第7件禮物 著迷一件事:成為某種專家──什麼專家都可以

第8件禮物 「我」就是這個世界的禮物

第9件禮物 當一天用手思考的人

第10件禮物 不要停止自我表達

第1件禮物 為自己出發:勇敢跨出舒適圈

第2件禮物 找到可以做一輩子的運動

第3件禮物結交10個互相了解的朋友

第4件禮物 改變美中不足的能力

第5件禮物從Q&A來學習

關於 褚士瑩:他在小學三年級時萌生環遊世界的想法,未滿20歲開始出發,

《暗室微光》《暗室微光》《暗室微光》鍾文音的文字攝影書鍾文音的文字攝影書鍾文音的文字攝影書鍾文音的文字攝影書

【本書收錄鍾文音多年來的作家私房密語、閱讀筆記與影像絮語。

2012年2月.即將穿透而來】

褚士瑩最新作品《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2012年2月隆重推出

我在黑暗中寫作。

不是因為喜歡黑暗,是因為被黑暗包圍著思緒也就被謬思欽點,人變得專注。

我喜歡攝影。

很純然的心,直覺式的。

人們無法暢談正在寫的作品,

因為它是屬於正在言說的黑暗之光⋯⋯

黑暗,被黑暗包圍的黑暗之心,

在筆端的黑墨水裡悄悄在白紙現身。

生之掙扎,愛之糾葛,慾之纏繞⋯⋯

這是送給你的禮物,但如果你不把禮物打開,或者不清楚禮物原來就在身邊,結果禮物變得像廢物一點用處也沒有。很多人羨慕褚士瑩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羨慕他好像很有錢可以四處趴趴走?但褚士瑩說,不用羨慕我,你也可以辦得到!只要你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內容搶先讀】

第一次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乞丐教我的事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著要如何用正確答案回答大人問的問題,不知不覺,失去了對看似不怎麼重

要的小事,提出問題的能力,但在開始旅行之後,我又像孩子那樣,腦袋裡隨時充滿了許多的問題,有

的有答案,大多數則沒有,但努力去解答各種不用考試的問題,也可以是件很棒的事。

在印尼那一次的旅行,就像其他的旅行那樣,我們途中遇到了許多的乞丐,多到無法假裝沒有看到的

程度,或許,在我們年輕的生命裡,都刻劃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當年的兩個好旅伴,Kate放下澳洲雪梨拿到的建築碩士光環,放棄記者的工作,成為一個理直氣壯的單親媽媽,理直氣壯的在一個叫做台灣西

恩的基督教機構,幫助未婚媽媽跟陷入法律邊緣的外籍配偶母親諮商、看顧,也為這些棄兒和未婚媽媽

們建立了庇護所,用很快的速度了解收養流程,並且安排台灣當地以及外國的家庭收養這些孩子。

另一個旅伴Mitchel,藝術學院碩士班後當過電視台記者、大學兼任講師、在誠品書店的擔任網路部門的市場總監,後來大部分時間待在

北京工作,擔任國際中文版的時尚雜誌主編,但還是無法忘情旅行,

夏天在青海湖開店圓夢,後來店被政府收回去開不成了,就開始拍電

影,成了「殺手歐陽盆栽」的編劇。

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至今回想起來,仍然讓人會心一笑。這些點

滴,都是試圖回答我們自己對瑣碎的日常生活所提出的疑問,有愉快

的成分也有恐懼,有歡樂當然也有哀傷,但提出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問

題,跟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說是同樣重要,小問題可能會帶來大

答案,在喜馬拉雅山腳的分叉路口那天,我們都做了不同的選擇,當

時以為只有一條路是對的,後來才發現只要知道最後的目的地,隨便

怎麼走最後都會到,或者就像那個希望我把他像一籃水果般提走的乞

丐,就算不知道要去哪裡,只要有足夠的信任,就算不知道方向其實

也沒有關係。

第一次跨出舒適圈:航海教我的事

從學生時代開始,一次又一次或長或短的旅行,我認為自己已經刻意跨出舒適圈,讓自己有機會克服

不同的挫折與挑戰,畢竟跟一般舒適圈很小的上班族比較起來,我不怎麼擔心錢不夠(錢再賺就有了),會害怕請了三個月長假回來找不到工作(工作再找就有了),旅行讓我很容易就克服了這兩項擔憂—-只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專業的人,「生存」就變得很簡單了,錢不夠的話總是再賺就有,工作沒了的話總

是再找就有。

但我當時沒有發現的是,旅行會上癮,也會形成

一種安適的規律,每到一個城市,我會找到一家青

年旅館住下來,選一家街角每天去喝咖啡的小店坐

著,交幾個旅人做為新朋友,習慣幾樣新食物,為

日常生活找到新的規律,按照這樣的方式,走遍全

世界並不是甚麼問題,但當別人認為我是旅行達人

的時候,只有自己知道,我只是舒適圈變得比較大

而已⋯⋯

到了一個程度,人要挑戰的不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自己的舒適圈。

個人內在的舒適圈

出國冒險的舒適圈

航海的舒適圈

有些問題有沒有正確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開始學會問學校沒有教,考試也不會考的問題。那就是關於生命與幸福。

大問題

沒有答案

小問題

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