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54
单元六:舌尖上的文化 听说教学(1小时)

Upload: -chan

Post on 23-Jan-2018

2.812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1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六:舌尖上的文化

听说教学(1小时)

Page 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同学们,说一说马来西亚有哪些美食?

华人美食:

印度美食:

马来美食:

Page 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听说教学1.聆听新闻广播的内容。2.注意新闻里头提到的内容,例如由谁主办、主办的目的是什么,谁参与这项活动等等。

Page 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口头回答问题:

1.哪个单位主办了包粽子比赛?

2.包粽子比赛分为几组进行?那几

组?

3.这项比赛吸引了那些游客来参加?

4.粽子带出什么含义?

Page 5: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Page 6: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同学们,请说一说哪些活动能促进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Page 7: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文化节 美食节

通过华乐演奏,友族能欣赏到华族的传统音乐。

印度食品烹饪示范能让我们知道印度食品的烹饪方法。

马来手工艺品展览可以让我们更了解马来同胞的手工艺品。

制作月饼比赛可以促进各族之间的感情。

砂拉越原住民服装展览,能让我们对砂拉越的原住民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对他们的文化有所了解。

各族的食品展览可以让各族互相品尝到彼此的食物,并了解彼此的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Page 8: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Page 9: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六:舌尖上的文化

阅读教学(1小时)

Page 10: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同学们,喜欢喝拉茶和吃印度甩饼吗?

Page 1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朗读并理解课文

Page 1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三十多年前,真的难以想象印度食物能够像现在这般普及。追根究底,全赖这些日子以来“嘛嘛档”(gerai mamak)替我们推开了一扇味觉之窗。本来只是为了经济实惠及市井便利,却不经意地突破各族间饮食文化的藩篱,让大家有一样的味觉认同。

《拉茶与甩饼》

Page 1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记得童年的时候,常去光顾的那家印度理发室,隔壁就开有一家简陋的小吃店。每次理发后经过店前,我总喜欢停下脚步往店里张望。看一印度大兄变魔术般,以双手在半空甩着愈变愈大的面团,或另一白发老人双手各执一个搪瓷大杯,以双臂拉宽的高低距离,相互倾倒一道茶色弧线。

Page 1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那时候大人们都叫那印度甩饼为“roti”,由于受不了印度咖喱沾酱的香料浓味,印象中家人仅有几次买甩饼回家,都宁可选择沾白砂糖吃而舍弃咖喱。其实,那时候懂得吃印度甩饼的华人还真不多,当然“嘛嘛档”也少之又少,甚至还没有“印度甩饼”这个专有名词吧!

Page 15: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Roti canai”中的“canai”一词,蕴含特别的意义。据说这食物源自男印度,到了马新后才分家,新加坡沿用家乡名称“roti pratha”,来到马来半岛则唤成“roti canai”.

Page 16: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这是因为早年来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劳工,多从旧称金奈(Chennai)的马德拉斯(Madras)登船出海,为了铭记当年挥别故乡的心情,本地印度族群就以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庶民食品,透过再创名字来保留这段辛酸的历史轨迹。本土化的结果,就是“Chennai”变“canai”却恰好符合马来文“canai”字义上“磨平”“研磨”和“碾压面团成薄片”动作的意思。

Page 17: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至于那杯满是泡沫的奶茶,大家都只管叫它“teh”。为何要用两个大杯来“拉”?因为南印度常年炎热,据考究是为了降温作用。人们以煮好滤净的茶水加入牛奶及糖混合,再以两个大型杯子反复对倒,边倒边将茶往上拉高,美其名说是让红茶与牛奶充分混合,产生大量泡沫,达到滑幼细致的口感,其实最初的目的却是为了让茶温降低,容易入口。至于为何许多印度餐厅的餐牌上只列出“teh”而没冠上“tarik”,理由很简单!前辈说:那是因为在印度人的观念里,“拉”(tarik)只是个附加动作,“茶”(teh)才是饮料本身。

Page 18: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现在,这两种印度食物,变成代表我国美食的“国食”和“国饮”。常在一些宣传本地观光景点与官方场合,看见身怀绝技的印度同胞,随着马来传统音乐,一边踩着马来舞步,一边表演拉茶和甩面团,不仅是我国各族融洽相处的见证,更成了我国旅游业的推手!

Page 19: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赖 lài 赖皮 依赖

惠huì 惠顾 恩惠

瓷 cì 瓷器 瓷砖

倾qing 倾向 倾诉

Page 20: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仅 jǐn 仅仅 仅见

含 hán 含糊 含义

登 dēng 登场 登记

滤 lǜ 滤器 过滤

Page 2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胞 bāo 细胞 胞姐

融 róng 融合 融化

洽qià 洽商 接洽

Page 2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四:用心看世界

朗读教学(1小时)

Page 2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说说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Page 2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1.为什么作者的家人很少买甩饼

回家?

2.读了课文之后,说出印度甩饼

有哪几种不同的名称。

3.为何拉茶要以两个大型杯子反

复对倒?

Page 25: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4.印度甩饼(roti canai)中的

“canai”一词,蕴含了什么意义?

5.“拉’这动作在印度拉茶中有什么

作用?

6.阅读课文的第四和第五段,讲述印

度甩饼(roti canai)名称的由来。

Page 26: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现在,这两种印度食物,摇身变成代表我国美食的“国食”和“国饮”。常在一些宣传本地观光景点与官方场合,看见身怀绝技的印度同胞,随着马来传统音乐,一边踩着马来舞步,一边表演拉茶和甩面团。

说出“摇身”和“身怀绝技”的意思。

Page 27: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Page 28: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六

识字教学

懒惰不用心

Page 29: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含今天底下一张口。

Page 30: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登目来把眼瞪,水来便澄清。如果都不来,攀高最能行。

Page 3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融隔开不见耳,不料与虫结合。

Page 3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洽三水合流

Page 3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仅又一个人

Page 3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胞月亮包子

Page 35: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Page 36: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四:用心看世界

语文基础教学(30分钟)书写教学(30分钟)

Page 37: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关联词——“宁可……而”“不仅……更”

印象中家人仅有的几次买甩饼回家,都宁可选择沾白砂糖吃而舍弃咖喱。

拉茶和甩饼,不仅是我国各族融洽相处的见证,更成了我国旅游业的推手。

Page 38: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宁可……而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

这种事我们宁可多花一些时间去办,而不草率完成。

Page 39: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不仅……更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他不仅歌唱得好,更会写词和作曲。

Page 40: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习写词汇

全赖 实惠倾倒 仅有蕴含 搪瓷

Page 4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全赖: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惠:____________________

倾倒:____________________

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造句:

Page 4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Page 4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单元四:用心看世界

趣味语文教学(30分钟)书写教学(30分钟)

Page 4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搜集及处理中华文化的资料的资料,以图文或多媒体的方式作报告。

Page 45: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油条

Page 46: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相传最早的油条是由杭州人发明的,在中国的不

少方言里,人们都把油条叫“油炸桧”。南宋年间,奸相秦桧与妻子王氏用毒计,把精忠爱国的岳飞给害死了。消息传开来后,全国上下无人不痛恨这奸贼,但秦桧的耳目众多,凡有听到为岳飞叫屈的,都被捉捕避害。这时就有人想到,将面团揉匀摊开,切成条状。拿两根来,一根算是秦桧,另一根则是王氏,棒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百姓最早吃到“油炸桧”是为了消恨消气,但尝过觉得味道不错,价钱也便宜,城里城外的摊贩都学着做起来。不久,“油炸桧”更是传遍了全中国。

如今,油条不仅在中国吃到,更飘扬过海,随着华人的脚步,带到了全世界。

Page 47: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馒头

Page 48: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馒头的起源来自三国时代,当时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袭击蜀国,诸葛亮就率兵前往讨伐。来到泸水一带,由于瘴气太重且水中有毒,士兵都患病甚至有人因此死亡。

这时诸葛亮的手下有人提出一个迷信的主意,就是要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河神。诸葛亮不忍杀生,就想了一个很巧妙的补救方法。他命令厨师将面粉掺水塑成人头的模样,里边也包了羊肉牛肉,用来代替真人头去祭河神,起名为“蛮头”。祭神后,诸葛亮令人把“蛮头”蒸熟让士兵食用,很快就消除了他们的病痛。

“蛮头”可避邪驱瘟的传闻就此传开。后来人们觉得“蛮头”这名字太吓人,就用食字旁的“馒”换下“蛮”写作“馒头”。

Page 49: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饺子

Page 50: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据说饺子是源自“医圣”张仲景。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长沙出任太守。他见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饥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冻僵溃烂。他于心不忍,决定辞官行医。

冬天刚到,张仲景让弟子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煮熟,捞出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娇耳”,再煮成“祛寒娇耳汤”。张仲景分派给每人一只娇耳和一碗汤,人们服后血气上涌,双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就治好了。

一千多年来,人们世代相处,每年冬至都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

Page 51: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年糕

Page 52: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我们春节吃的年糕,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只怪兽,人们称之为

“年”。这只怪兽住在深山里,饿了就捕食动物充饥。但是到了寒冬,兽类大多冬眠去了。“年”在饥寒交迫下,就下山伤害老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后来一个名为“高氏”的部落,在年兽下山觅食前,就用粮食制成糕点,搓成条状放在门外。年兽下山后找不到人吃,只好吃人们摆在门前的糕点,吃饱后就回到山上去了。人们看到年兽离开,纷纷走出屋外庆祝。庆幸过了“年”关,平平安安又能为春耕做准备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避兽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因为糕点是高氏所制,目的是喂“年”度关,于是就把“年”和“高”结合,称为“年糕”。

Page 53: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

作文练习:“端午节”

Page 54: KSSR 五年级 华文 单元6教学演讲稿